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师生关系;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11-1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美]杜克主编《班级管理》)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要把班级管理搞好,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老师要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

实践证明,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使学生爱这个集体,要使学生爱这个集体,班主任首先要对每个学生付出爱。笔者着重从下面两个方面作努力。

1.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因为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优良,思想进步,但同样也具有青少年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样有缺点和不足。这就不能对他们偏爱,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应该既爱他们好的一面,又从爱护出发,批评其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他们。有一次有学生向我反映我班中队长抄袭作业。我进行了调查,发现不仅中队长在抄,其他同学也在抄。于是我找中队长个别谈心,然后启发他自愿在班上作检讨。当他哽咽着说:“我没有尽到一个中队长的责任,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时,不少同学的眼圈都红了,其他抄作业的学生更是受到震动,纷纷站起来作了自我检讨。这件事让同学们感到老师的爱是严格的、公平的。

2.对后进生要宽厚和容忍。

后进生心理普遍存在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我们要全面、深入、客观地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点滴的积极因素,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让他们通过亲自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的自尊心一步步得到满足,从而把老师的要求变为他自身的内在需要。

二、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要管理好一个班,使之形成好班风,好集体,班主任就该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让他们健康成长。首先,与他们共同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等。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表率,从细处着手抓,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决不马虎,让学生认识到做人就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使他们能从小事做起,习惯成自然。例如眼保健操时间一到,不用老师强调,学生都能主动自觉去做。清洁卫生工作,轮值到哪组同学,学生自己也能主动积极地完成。

三、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方面。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而大部分的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老师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班主任需要经常与班干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直到他们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同时,班主任除了面谈之外,还可用笔谈,也可用“平行交谈”。所谓的“平行交谈”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恩、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意即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对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同时班级活动是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也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寻找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班队活动的形式依据内容的不同有不同的种类,例如:(1)演讲。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收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效果。但是这种活动由于是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为基础;因此,只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采用。(2)报告。这种形式适合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可根据主题要求不同,聘请不同的人士做相关的报告,如英模报告会就是常用的一种方法。(3)竞赛。可根据学校、家庭、社会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组织专题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4)表演或观看录像,可围绕某一主题,对学生进行形象化的教育。另外,还有座谈、辩论等形式也都可作为主题班会或主题队会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范文第2篇

一、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的管理,也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使之成为让集体内每一位成员都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要详细的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劳动、卫生、就餐等,在每一个方面都让学生有要守代的“规矩”,教师还要在旁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让班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事做,每一件事都有人做,每一件事都规矩做的良好景象。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在这一片“规矩的方圆”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差,因此,违纪现象会经常出现,也会出现反弹。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懂得包容和理解。在他们违反纪律之后,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帮助。即便是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也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循善诱,给予他们改变的时间和机会。

二、惩罚要讲究艺术和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范文第3篇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城东中心小学,吉林四平136500)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学习差点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有发现学生优长的能力,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为学生的纵向发展搭建展示平台。

关键词 :差点教育;班级管理;理解差异;发现优长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96—03

收稿日期:2014—01—12

作者简介:许晓文(1961— ),女,吉林梨树人。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城东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差点教育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黄宝国副校长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借鉴高尔夫球“差点制度”以及在对芬兰教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其核心是尊重差异、研究差点、共享差异、缩小差距,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一、班主任要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育必须从每个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正如黄宝国副校长所言:“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自己,教育里应没有差生而只有差异,教育要培养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因此,差点教育理念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班主任只有在客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将不同学生丰富的个性和独特性充分地挖掘出来,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学生差异。

(一)理解差异的前提是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对每一位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学生在班主任爱的沐浴下才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师爱”将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在爱的教育下自由发展。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而赢得学生。时时处处关心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用火热的心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二)理解差异的关键是了解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十分正常的。因为遗传基因、成长环境、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之间必然有所差异。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班主任,要想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就必须要了解学生,了解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特点等各个方面。班主任如果不了解学生,就很难理解学生间的差异。因此,理解差异的关键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当然,了解之后还要解决理解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应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道学生所处年龄段的普遍心理特征和应遵循的教育规律;第二,分析班级中存在个性差异学生的特征,从而知道和同龄孩子相比,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会有怎样的独特心理及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第三,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基于该学生存在的差异,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保护学生的前提下,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理解差异的最高境界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是班主任要会蹲下来和学生讲话,这既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尽管我们的学生还小,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始终站在大人的角度要求学生,没有尊重学生与大人之间的差距,教育就会非常牵强。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放下架子,和学生做知心的朋友,跟学生进行交心,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公平与公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相互依赖的情感。

二、班主任要有发现学生优长的能力

黄宝国副校长认为:“教育的差点,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对于教育现象来说,可以是热点,也可以是难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优点成为亮点,用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点亮他自身的人生之路,这是差点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创新之处和理想追求。”差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主任要具备善于发现学生优长的能力,能够在各种场合、环境以及情境中发现学生优长,并善于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最终实现帮助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的教育目标。

(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

日常事务虽小,但它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孩子身上的优长。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明察秋毫,做一个细心人,通过日常的小事洞察学生们的内心活动。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戴上放大镜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将他们的优长放大、放大、再放大,从而让班内的同学能感受到,让学生自身也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并为之骄傲,从而得到鼓励,增强自信。班主任在日常集体生活中的持续鼓励和引导,能够真正使学生的优长得以稳固,实现以点带面激活学生潜能的积极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发现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探寻真理的地方,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更是师生精神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生活的空间里,师生获得了最充足的精神享受和精神营养。在这个精神互动、自我意识不断成长的空间中,每一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认可,希望获得大家的欣赏。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学生具有差异性的优点和亮点,并适时地赞美与表扬,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增强学生保持优秀品质的动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活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时,观察更敏锐,思路更清晰。抓住时机,给予肯定,是每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经常做的事情。

(三)在集体活动中发现

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平时在课上不喜欢发言的孩子,完全有可能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平时比较淘气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活动别合群。作为班主任,要做到对于学生的优长心中有数,以便设计活动时能够借助学生的优长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以此作为教育契机,带动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三、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在差点教育理念中,黄宝国副校长这样概括:“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知道,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通过学习成为‘最好的自己’。”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使学生懂得班集体中的每位同学各有不同,各具优长。作为班主任,应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春种一粒粟,粒粒辛苦”与“秋收万颗子,子子不俗”的教育情怀。

(一)引导学生做自己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自我的概念。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有什么兴趣和爱好,有什么理想和志向。其次,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满心喜悦地面对自己,使学生能够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自己。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相信自己。“每一个人都是造物主在世上唯一的作品,没有复制,没有克隆,每位学生都是唯一,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中说:“古之欲名得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句话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每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一个人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才能够不断努力奋进,追求理想,从而实现做最好的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

(三)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最好”不是和别人比,和别人比较,你永远都成不了最好的一个,你也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最好”,是和自己比较,和过去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让自己成为今天最好的自己,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今天都有收获,有进步。做最好的自己关键是自身的横向比较,而不是与他人的纵向比较。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了,你就可以比不努力的自己更好。只要坚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对于每个生命个体来说,最有效的教育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在班主任的引导、鼓励和帮助下,在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完善。帮助学生逐一寻找自身需要克服的不足,然后,有目的地去完善,做自己,进而做最好的自己。

四、班主任要为学生的纵向发展搭建展示平台

差点教育理念其实就是告诉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习惯。通过文活、班会、社团等各种活动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感受成长的快乐。

(一)完善班级管理的平台

班级日常管理内容琐碎,工作量大,但又必不可少。如果班主任能积极主动地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来处理日常事务,就可以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能使班主任从日常繁琐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笔者所教班级现在进行的轮流担当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笔者借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班级管理的有效经验,取消了原来的班委会评选,用各种担当代替,将班级事务细化、落实到每个人的管理中。有擦黑板担当、花盆担当、间操担当等等,每个月轮换一次,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的优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达到了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具有不同特长学生的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二)搭建活动展示的平台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笔者尽可能地借助学校各种活动契机,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让会唱歌的学生带领同学唱课前歌,让爱画画的孩子完成班级的板报设计,让朗读好的孩子组织班级的早读,让淘气顽皮但体育好的孩子参与班级的运动会……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班级便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让孩子们共同分享班级成长中的快乐,这个共享首先源于欣赏,笔者设计活动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赏识。红歌会、画展、小诗人、小故事大王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分享、培养了自信、锻炼了能力。

(三)借助家校合作的平台

学生处于三种教育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教育好孩子,家庭和学校不仅仅各自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而且还要善于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班主任要善于借助家校合作的平台,通过加强家长与老师、学校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明显差别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家长最直接,也最易获取到的信息,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存在不足,哪方面有优势、长处告诉老师,并定期与老师沟通,班主任和家长共同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致性的教育方式,就更有助于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班主任只有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差点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为班主任的日常教学及生活管理提供了具有实效性的指导建议。“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秉承差点教育理念的班主任,会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懂得理解和包容,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做出反应。差点教育带给学生的是尊重、鼓励、信任和赞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适合他(她)的教育,让他(她)有信心学有所成。让每一位班主任收获一个个来自于学生成长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黄宝国.“差点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生评价[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5).

[2]黄宝国.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N].吉林日报,2013,04,19.

[3]黄宝国.差点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4(3).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班级 非正式群体 管理策略

班级是学校中基本的教育单位与管理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在小学许多班级中,均较为普遍地存在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班级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级小组、班委会、班集体、团小组等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影响。而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小学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自我意识独立、全面、稳定发展,但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如何对这些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且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班级管理中应对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和走向进行积极引导和调控。

一、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作用

正确运用定势和强化的规律。“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定势规律,班主任要根据这种规律,注意与非正式群体的第一次谈话,提出并落实第一个要求。明确而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对于非正式群体的融入班级有着重要的作用。”①为了有效地进行强化,班级的规章制度必须简明扼要、便于执行,同时要认真检查与及时教育,并辅之以公正的表扬、奖励和必要的批评、惩罚。但教师要注意表扬多于批评,肯定多于否定。教师的行为示范使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样板。“班杜拉的道德判断实验证实:学生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会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让学生不形成小群体,教师在学校生活中不应该形成教师间的小群体。教师要时时为学校想,为学校谋发展,对学生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区教育资源。非正式群体的转化与否,与家长沟通取得配合至关重要。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多提学生的成效与进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外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增加他们的见闻也是可行的方式。

二、注意发挥和引导好学生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有特殊的影响力。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一般都有一定的能力和号召力,他们说话灵,能力强,影响大,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左右所在小群体的活动。要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并帮助解决班上一些棘手的问题。所以,要对这些核心的“首领分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正确引导和转化非正式群体的关键。

三、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

对待非正式群体,犹如其他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样,首先要求管理者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详细情况,诸如分布状况、内在结构组成、活动方式及内容、个体评价等。进而依据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进行周密的、科学的分析。这里强调两点:一是掌握“度”的问题,即对非正式群体定性看待的问题,主要把握好两个标准:是否有利于个体全面良性发展,是否有利于校系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弄明白其形成的主次原因。犹如医院的大夫,只有查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对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尤其是消极型、破坏型)来讲,如果成因在个体,则加强教育。教师可以多观察了解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情况,通常结伴或结队来学校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或已形成非正式群体。

四、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正向积极功能

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倾向和交往,不尽与正式群体协调一致,这需要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其健康发展。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不但要允许其存在,还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成为团结同学,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阵地。还可以利用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促进正式群体组织目标实现。引导他们把小群体的活动目标融入整个班集体的大目标,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注释:

①李继秀,王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②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李学农.班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继秀,王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所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可以说激励是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从而深化班级管理。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一、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营造文明化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一般以成绩来确定班干部,其奖励政策好多也都是进行的口头规定等,其奖励政策的内容大都离不开成绩。这样一来,使得大多数学生丧失自信心,甚至形成“破罐子破摔”的行为。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全体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技能等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改善学生的心理,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实施监督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我们都知道监督的相关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的时期,他们习惯审视别人,同时也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时,则容易产生挫败感而失去积极性,甚至缺乏参与的热情。鉴于此,笔者在制订奖励制度时,实施的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采纳群众意见,制订群众基础的奖励制度,如,以书面问卷形式、集体讨论形式、个别询问形式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对奖励制度就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奖励制度的公平性,而学生也会通过自己全程参与奖励制度的制订来加深对奖励的认知和理解,使奖励起到自我约束和提高的作用。

三、运用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处在优秀的组织里,同时成为组织里的优秀分子。而优秀组织形成的基础在于成员的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成绩应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正确的奖励。但就奖励形式来说,教师应多采用精神奖励,给其荣誉称号、奖章等,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让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其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以自我行为来带领、感化身边的人,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凸现奖励的作用。

总之,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而有效的奖励政策是推动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探究、改善奖励政策,从而确保奖励政策在班级管理中长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向群.中国班主任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