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常态,现代医院正逐步向精准化、质量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医院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向医院管理的有机渗透和融合,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需要,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作为提供健康卫生服务的主体,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国小康。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督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因此,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国家实施长远目标的要求,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含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维护公益性原则,着眼全民共享目标,在新型的公共治理框架下形成的政府、所有者代表与医院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医院功能结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改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医院公益性质的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医院制度的总和;目的是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既包括外部层面科学筹划政府治理制度,也包括内部层面系统构建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管理制度等。
2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法律缺位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尽管有一些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作为法律依据,但是上述法律法规只针对于医疗机构某一方面的行为,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医院管理相关的法律。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公立医院性质模糊,定位不明确,从根本上导致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上位法”缺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2医院监管缺位
新医改实施以来,公立医院改革一直强调管办分开,但实际上,政府作为公立医院所有者,对行业监管和运行监管所有职能采取“一手抓”,政府权力集中,没有真正做到管办分开。从监管效果来看政府主要对医院进行日常的行业监管,但缺乏以财务与经济运行为重点的运行监管[1]。
2.3配套政策不到位
国家虽然鼓励多元化办医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但由于政策不明晰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到位,公立医院仍然占有主导地位。我国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虽然机构数量基本相当,但公立医院拥有80%以上的医疗资源,提供85%以上的卫生服务量,在整个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发展缓慢。
2.4医院相关利益方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方面。我国公立医院多数推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普遍存在流程不规范,招标设计不合理、公立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寻租等问题,导致招标价格高、供给可靠性低、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在医保制度方面,主要表现为医保付费改革滞后,医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机制需要完善,医保付费支付设计不当导致医疗机构行为扭曲[2]。
2.5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3]。目前我国部分已实施法人治理的医院,内部权力制衡体系大多形同虚设,还不能完全真正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型,对公立医院实行大包大揽和直接干预,导致医院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主体,没有自主经营权。医院对于自身运营中所涉及的人、财、物等没有实际的管理权,使医院在日常运行和管理中存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3]。
2.6人事制度改革缓慢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现有人事编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发展[4]。一方面,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员工把编制当做“铁饭碗”,工作有惰性;而一些医院非编制的员工与其工资待遇有差距,没有完全实行同工同酬,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编制制度束缚了人才的流动,不能适应市场化需求。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也开始改革,推行取消编制,但进展缓慢,大部分地区和公立医院还未落实到位。医院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晋升等制度相对落后,医院招人与用人机制不灵活。《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部分不适应时代需求的条款修订迟缓,也影响了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继而影响了医疗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2.7薪酬制度不合理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无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医务人员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药品加成[5]。医院内实行的行政化管理,大多实行按职称、按级别管理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占比较小,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绩效考核中绩效工资的发放与医务人员工作量与业务收入挂钩,导致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病人就诊量,病人满意度不高,开大处方行为仍然难以杜绝。
3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路和途径
3.1完善以政府为核心的外部管理制度
3.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逐步完善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关“上位法”。建议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尽快出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法》以及《医院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将各方面政策文件上升到法律层面,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通过政府治理推动医院管理体制的完善领导、管理和保障是政府治理的大核心。医院管理体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权责统一。国家卫生计生委是委属(管)医院的出资人,应履行出资人职能,参与各委属(管)医院的管理决策;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应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管委会进行部分授权,代表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医院出资人履行职责;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层面,应设立医院管理中心,职能与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应,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6]。
3.1.3实施管办分开,明确各方监管职能
要推进公立医院行业监管和运行监管分开。在组织机构上讲,就是要设立专门机构(如管理局、管委会、医管中心等)代表政府履行部分职责。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对医院的行业监管,医院管理中心等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对医院的运行监管。加强以公立医院财务安全与经济运行为重点的运行监管,实施全成本核算、总会计师、第三方会计审计监督等制度,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效。
3.1.4明晰医院产权,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
随着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医疗市场的应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也逐步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内部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未来,公立医院可以探索产权制度变更,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7]。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医院进行融资,建立公私合营的股份制公立医院。促进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多种产权形式共存的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行业管理政策,为公立医院和其他产权形式的医疗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1.5积极推动“三医联动”机制
强化国家医保、医保相关制度的保障作用,促进三医联动,从加强三医联动的角度做好医改顶层设计,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有效衔接,相互制约。医保作为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要发挥好主动权,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管,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医院、医保与医药企业三者间进行谈判与合作,引导合理用药和适宜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进而逐步提高保障绩效。
3.2完善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3.2.1完善医院法人治理制度
落实医院法人治理应建立治理结构和完善治理机制。建立四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即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法人治理结构,分别代表医院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四者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相互联系,相互制衡。使公立医院具有独立经营的能力,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并进行高效率的运作,最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7]。
3.2.2改革医院人事制度
深化医疗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人事制度改革。一是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编制改革,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探索编制备案制,弱化编制集中管理,强化编制分级和动态管理,最终逐步取消编制;二是完善岗位设置,变编制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推行医院全员聘用合同制,通过公开自主招聘、考核上岗等规范医院人事管理,不断加强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
3.2.3探索科学合理的医院薪酬制度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和体系。要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宗旨,以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为前提,以工作岗位、风险度、工作量和强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薪酬等级,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一是建立稳定的薪酬投入保障制度,逐渐提高院薪酬水平,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二是改进医务人员工资结构,打破按职称、按级别管理的工资制度,改为岗位工资制度;三是以公益性为导向,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蔚晗,吴雨静,王丽丹,等.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28-29.
[2]吴登丰.公立医院药品供应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3]闵锐,汪琼,张霄艳,等.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10-12.
[4]王元元,丁宏.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与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22-123.
[5]方鹏骞,罗桢妮.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制定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08-411.
[6]逯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6.
[7]方鹏骞,张霄艳,谢俏丽,等.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发展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4-7.
本文围绕我国医疗行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在医院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对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医院今后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财务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行业,该行业的运行系统、资金运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都会为其提供的服务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任何一家医院来说,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其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确保医院的健康稳步发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化战略。
一、我国医疗行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1.对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度现阶段,大部分医院仍然延续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虽然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具有相同的管理体系模式,但他所实现的价值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预算管理关注的是全面、全员参与。而在大部分医院中,预算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很少参与,是一种局部性活动。预算过程中参照以往数据较多,展望性较少,分析过程缺乏客观性,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难以实现全面和全员参与的管理要求。有些医院仅仅将预算管理工作当作上级安排的任务来完成,而并非自主的进行管理,对于预算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不够重视,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所被赋予的权利不够多,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难以调动其他部门,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进行进行。
2.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资金流动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够健全,最终导致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完善性,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应包括编排、审核、执行、改善、决算、分析、评价等几个步骤,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具体的预算管理实施方案、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预算管理的内部考核与评价制度。只有完善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流畅的运行下去,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进行约束,预算管理工作就不能全面地展开,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无法满足。
3.预算管理内容缺乏全面性全面的预算管理内容要求管理上的全面性,此处的全面性不仅仅包涵全方面、全过程、全员参与,还要求预算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必须有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部分构成。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只有一小部分医院在实施预算管理工作时能够包含全方面与全过程,也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医院实现战略化发展目标的手段,他们仅仅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财务性质工作。另外,预算管理工作既然要求全面性,在内容上就必须包括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及资金流动项目,而现在段,大多数医院只针对一小部分业务内容进行了预算管理,我针对采购、人员培训、设备维护保养等业务内容并没有展开预算管理。这种片面的预算管理工作并不能完全实现医院的全方面掌控,同时也不利于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
二、在医院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推进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的医院财务信息化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预算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正在努力与智能化ERP系统进行连接,通过电子化管理来实现对各部门预算管理及调整,并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预算科目进行细化,当预算超支时会自动发出警报,科学合理的安排资金流转,有效实现医院的信息化管理。
2.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加强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不仅是医院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痕量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套有效且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对医院未来几年的经营情况进行推测,并以推测结果为基础为医院制定有效的战略目标,确保医院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可以定期检验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准。
3.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确保医院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不少民间资本逐渐进入医疗卫生体系,导致医疗行业竞争的逐渐激化,在医院内部实施有效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实施、监督、反馈、分析、评价等各个环节做到位,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使成本在医院的控制范围之内,为预算工作提供可遵循的依据,逐渐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医院在市场中佔据的份额逐渐提高,实现医院的健康稳步发展。
4.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我国医疗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工作的深入,及新医保制度的逐渐完善,不少新规制度也不断提出。一些竞争机制在医疗体系中慢慢出现,新的医疗体系越来越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这种新的趋势导致医院不能像从前那样仅仅凭藉财政收入维持收益,同时也要与民间资本展开竞争,面对这些来自于市场的压力医院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保留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一现象不断加剧了医院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医院自身的发展空间减少。如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保留自己的市场地位,是每一个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全面有效地开展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内部的控制管理,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使自己处于市场的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综合财务管理能力,同时也是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式,既保障了医院目标的实施,有推动了医院整体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医院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医院实现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柏鹤.医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0,(29):116-117.
[2]刘英梅,任长红.医改新形势下做好医院预算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2,(1):173-174.
一、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医院人事管理的顺利开展。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较缺失,或者有些医院虽然有比较具体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特别是一些医院中甚至出现了政府分头管理、自成体系的问题,这就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地整合,医院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并不明显,最终致使医院呢的科室职责混乱、管理机构冗杂以及权利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科室职责不明确、管理机构繁多、人员配置过多及科室权利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2.医院管理层对人事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对人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简单的认为医院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不高,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十分简单,缺乏技术性,忽略了医院人事档案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以及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医院门诊病人就诊程序一般都是先挂号,然后领取一本门诊诊疗手册,在医生诊疗完成之后由病人直接带走,没有在医院留存备份,即使是医院留存了备份,也只是简单将病人档案收集起来,没能形成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由于人事管理的缺失,不但造成医院诊疗信息的流失,更重要的是使得医院在越来越多的医疗诉讼中处于被动地位。
3.人事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医院人事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非专业人员出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培训,很多的工作人员都是行政部门、医护部门和后勤部门调岗过来的,专业素质较低,理论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很难适应医院现代化人事管理工作需求。而且,很多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涣散,对自己要求不高,认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没有对人事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导致人事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大数据时代加强医院人事管理的创新措施
1.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人事管理方法创新
为了实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首先就必须加强医院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为医院实现数字化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因此,应该不断优化医院的局域网络布局,逐渐实现医院网络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加强医院网络设备和通信设施的资金投入,购入高配置的电脑、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确保医院人事管理(如档案管理)向着电子化方向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医院的人事管理创新还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将这些信息加工、精炼,最终统一起来,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促进医院人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医院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学有效地内部考核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水平,可以提高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整体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医院要不断地加强内部考核和评价机制的建设,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建立符合自身的考评体系,并且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科室,有效提高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实现奖惩分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使员工能够积极的工作,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为完善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3.提高医院人事管理人才素质
在大数据时代,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而当前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严重阻碍了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医院必须加强既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力又具有扎实人事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引进,充实当前的人事管理队伍。同时,医院还应该加强对现有人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实现医院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三、结束语
【关键词】医院;管理制度;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医疗体系改革也随之发展,不断深入。2017年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就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出部署,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关键制度安排,意见中要求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1-2]。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公立医院,因其尚未完全扭转逐利机制,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群众利益性,完善持续性等则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
1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1.1医院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改变医院发展思路
在壮大自己综合实力的同时加强特色学科的建设根据本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和卫生需要,不断调整业务中心和结构,适应当前的医疗趋势,重视人才培养,是特色学科建设的重点。要创新医院管理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激发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力,才能创建强有力的医疗队伍,形成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这也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心在学科建设上能趋于良性发展,适应新的医疗格局变化。
1.2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医院信息化的建设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结合时展的特点,给医院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医院经济建设的完善与健全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不仅可以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更优良的服务,而且还能减少人力、物力等成本,为医院创造更多的效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院经济管理高效运转和高质服务的有力保证,有利于医院未来的发展和进步[3-4],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
2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目标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后,多项新医改政策强调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要求医院要优化内部运营管理、完善绩效考核[5],优化就医流程,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科学化临床治疗路径,解决医院内部的结构问题,规范医疗管理,提高诊疗结果的有效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3医院卫生管理改革措施
3.1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和考核办法
医院工作有其风险性和技术难度,应以工作量、医疗服务质量、技术难易程度、医德医风等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要准确定位绩效工资,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明确规定人力资源费用支出要在医院总财务支出中占据合理比例,确保人员工资不能低于现有水平[6]。
3.2强化内部管理和政府部门职能
建立健全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医院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政府部门要确保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对卫生服务机构做到合理规范的监督,制定完善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医院管理体制趋于良性发展。
3.3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
政府部门加大对医院公益性事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医院对内部管理、服务以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可以使公立医院在改革中获益,提高主动参与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性[7]。
4结语
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较多,效果却不理想,企业经营着重点在于经济收益,而衡量医院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却在于能否具备社会效益。长久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因不具备法人自主权,缺乏医院营运权和自主权,经营管理者不能调动积极性有效发挥其管理的职能作用。在医院管理中完全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再能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要求,故在医疗卫生体制变革过程中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建设要制定适合的要求和任务。在新医改背景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实质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由行政隶属转换为行政监管,但是目前一切仅存在于形式上,尚且不能真正做到管办分开,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也仅在议事上可以体现,却不是最终的决策性机构,因此需要政府多部门间统筹合作,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确保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持续推进[8]。建立新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管理理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公立医院要主动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科学的决策水平以及运行效率,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才能发挥医院管理的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医疗福利达到最大化,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晓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J].中国职业医学,2017,44(4):5.
[2]佚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2017]67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29(23):17-21.
[3]叶萍.信息化的建设,推动医院经济管理的高效与高质[J].财经界:学术版,2015,9(6):119.
[4]马恩祥.中央为何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5,9(22):26-27.
[5]黄其美.浅析公立医院内部运营现状及优化对策[J].管理观察,2013,15(25):161-162.
[6]周卫兵.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1):23-24.
现代医院和专业化的医疗机构,已经从过去那种完全依照行政命令管理的泥淖中脱离出来了,走向了更具时代性和现代化的管理道路。也就是说,现代医院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要依靠更具效力的规章制度来完成,这样既可以拜托行政命令的束作者简介:陈强(1971.1。一),男,汉族,江苏金坛人,学历:大专,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医学工程,工作单位:江苏省金坛巾人民医院,职称(职务):工程师(设备科科长)。缚,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基于此,如果将现代医院、医疗机构的整个管理制度看着一个大的体系,那么整个管理体系中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所以,从医院和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医疗设备制度建设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章节与组成部分。倘若失去了医疗设备制度建设这个步骤,整个医院的制度化建设与管理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将医疗设备的制度建设尽快提升议事日程,并着力落实和执行,应该成为广大医院管理者的共识。
此外,我们看到,更多的运用制度建设来保持和维系医疗设备的管理,不能可以有效规避行政命令与个人权力的干扰,而且能够发挥出医疗i量备的最大作用,体现i量备的价值,为医院创造良好的业务环境和诊疗条件。综合来看,加强医疗设备的制度建设,既是业务发展的需求,也是制度建设的必然。
2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路径与方法
不管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如何变化,医院、医疗机构的职责都是要为人民群众就医、就诊、保健、用药等需要提供基本的保障,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一点正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服务的本质。虽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量,医院自身的业务发展和经济繁荣需要拓宽业务盈利的渠道,但这必须基于合理化、科学化的前提之「‘。总之,医院要谋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打造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诊疗环境与氛围。我们知道,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建设,可以很好的管理各种医疗设备、仪器、工具等,能够为医院诊疗服务的开展解除后顾之忧,提供周到、细致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