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问题 对策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创建健康、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环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针对小学来说,班级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打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所需重视的问题。本文则具体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重要场所,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完善管理。班级管理的好坏是决定学校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其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的组织与管理,根据教学目标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合理的协调与控制,班级管理作为教学管理,通过管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管理,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班级管理的时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使得整个班集体团结互助、朝气蓬勃。

针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处于初步的学习阶段,他们在心智与认知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如今随着社会多元化不断发展,多种文化冲击使得小学生的社会意识不断提升,个性逐渐增强,导致班级整体的凝聚力下滑,同时加重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与组织来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班级,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需要有对学生无私的爱和科学的管理组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小学生学习,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生活,

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的运行状态对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今小学班级管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班级管理教育理论底蕴差。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应当涉及到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方面,而如今的小学班级管理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管理教学理论底蕴的欠缺,首先表现在学校领导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不重视,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与财力到班主任的培训当中,忽视了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性,高估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能力,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实施到位。其次,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过多约束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模式加大了班主任的教学负担,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班主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提升学习成绩上,导致忽视了对班集体的管理,同时教育部门与社会也都把成绩当做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使得班主任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应付,一些事务性工作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无暇顾及班级管理的完善。

2.班级管理观念与能力有待提升。首先,班级管理的内容显得片面化,班主任一般在管理当中只注重常规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今小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生存能力与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显得不足,而班级管理的内容则仍然是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忽视了班级学习环境的创造。其次,在管理方法上略显简单化,没有具体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商不足,没有掌握到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无法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同时,也没有完善处理好学校同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一些班主任很少进行家访工作,有的甚至从未家访,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此外,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班主任过于权威化,一些班主任从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确立到对学生的评价监督等都是一手操办,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导致了学生没有认同感,班级的凝聚力不够,并且,在评价方面,班主任的方式也显得主观化,学生的成绩好坏与听话程度成为了评价监督的主要指标,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影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三、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班主任,如何通过完善的班级管理打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下文则根据小学班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首先,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增强班级管理的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同时,作为班级管理教学者,有必要具体学习管理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理论,掌握管理教学的基本原理,更新管理观念,同时,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思想,从班级的内外各个因素分析整个班级系统的现状,掌握班级的整体状态与学生整体面貌,科学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需要培养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对小学生的应付能力,从而能够更为自如处理管理中的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班级的主体始终是学生,班主任需要充当一个良好的引导者的角色,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民主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小学生喜爱受到表扬与肯定,班主任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促进,让其学会意见交流、培养其责任感、进取心与合作意识,寓教于乐,让他们热爱集体,从而产生班级良好的凝聚力。

3.抓好德育工作,狠抓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集体,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例如学习制度、卫生制度、纪律制度等,班主任需要严格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班主任需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表现可以进行定期评价与奖罚工作,促进学生遵守纪律,形成互相激励的良好班级氛围,同时针对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征,班主任需要抓好德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以德育人,同时,班主任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例如要求学生多运动,教师自身可抽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

4.家校相连,共同管理。班级管理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学生家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作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需要发挥好学校与家庭间的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家庭教育,将其与学校班级教育互相融合。班主任可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并制定相关计划,与家长共同进行监督引导,班主任平时也需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汇报学生的现状。只有家校共同管理,才能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投入十足的热情,保持爱心,与家庭、社会共同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作为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结合当今学生特征,扬长避短,提升管理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破窗”理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思考

破窗理论指出第一扇窗户被打破后,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修复,那么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如果继续放任甚至会导致整栋楼被拆毁,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对于一个人强烈的诱导性和暗示性。这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科学当中,而小学班级管理同样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将破窗理论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借鉴,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一、借鉴破窗理论,健全管理制度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和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在进入小学生活后充满着强烈的新鲜感,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好动,无法快速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以及班级管理中的行为规范,甚至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问题,影响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小学班主任则必须提高班级管理意识,有效借鉴破窗理论,谨防第一个破窗的发生,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进行强化管理,否则不仅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还会让班级管理工作处在被动状态。因此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将预防破窗作为根本,发挥破窗理论的指导作用。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不健全的特点,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发挥指导作用,让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深入人心。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当学生在适应小学生活后,为了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制定出学生能够接受和任课的班级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二、分析破窗发展,关注细节小事

破窗理论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关注细节,从小事和一点一滴抓起,同时也要注重修复好第一个破窗,在管理中注重防微杜渐,以免由于忽视细节而导致的管理失利。因此,任何对班级管理以及班集体建设产生影响的事件都必须要得到重视,即使这件事是小事和细枝末节,因为如果不及时对细节小事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则会对班级管理的大事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没有对犯错的人进行相应处罚,很可能会让其变得有恃无恐,接下来的局面会更加失控。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那么其他学生在做相应的事情时也会觉得理所当然,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辨是非能力。因此,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将教育无小事作为重要的管理原则,将班级管理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教师在修复第一扇破窗也就是在处理学生的错误行为时,要讲求教育的艺术,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和关怀性,不能一味强调惩罚,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把握破窗危害,重视宣传引导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并不是处理完成后就是完全地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够有效利用好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宣传教育,那么相似的错误行为仍然会在班级中上演。这也是破窗理论给予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不及时的教育错过了学生树立正确认知的兴奋点,因此难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共鸣,这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会提出极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好第一个破窗,重视并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而且在宣传教育中必须保证切中要害,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为今后的教育咔逭习。教育宣传需要体现在错误行为的事前和事后,事前教育宣传可以起到预防其他学生犯错的作用,而事后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时要更多地采用正面宣扬的方式,不仅要有效地指出学生错在哪里,还要告诉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以及今后需要怎样做。另外,教师还可以发挥品学兼优学生的模范和榜样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自觉比较当中发现不足并继续努力。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艺术 ; 小学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01-01

小学生与其它年龄段的学生不同,他们具有天真好动的特点,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形成。班主任是班级中的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保证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还要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自控能力,安全意识薄弱,这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1]现阶段很多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班级管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应该按照合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体现的艺术性

(一)放权对于班级管理非常重要

新课改倡导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放权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一种重要体现,主要指班主任应对学生适时放松,为学生创建自主发展的平台。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班主任毕竟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学生身边,不能什么事都去操心,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仅不会帮助学生,还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的心理。班主任首先应选出一个高素质的班干部集体,通过各位班干部领导、带动其他学生,在众多集体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班主任应该将管理班级的权利交给学生,模糊班主任的角色,充分将权利下放,由班长总负责,副班长协助班长对班级中的具体事务进行处理,班干部队伍中的其它成员要各司其职,进而形成一种班主任台下指挥,班干部台前理事的管理格局。这样的班级管理格局有益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为学生创建民主、健康的环境

在新形势下,学生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应该在集体环境中思考怎样有效管理班级。[2]从这个层面来说,学生成绩的有效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组织与领导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挑选出利于班级长久发展的班干部集体,在班级中做好带头领导作用,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凝聚力与向心力,从素质准备上与新时期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塑造的关键期,他们对外部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与新鲜感,心理浮动相对较大。班主任应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学生创建公平、民主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学生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会产生非常大的挫败感,使他们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设置一个有关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评分表,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例如,班主任在每个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系统的总结,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中的发言情况以及每周的值日情况都记录下来,将班级中每个月发生的好人好事都记录下来,在每个月从各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鼓励班级中的学生形成一种竞争向上的氛围,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犯一些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关键是能够做到知错就改才是最重要的。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应该只看见学生的缺点,应该积极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将思想教育与班级管理相融合

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学生情感上产生的共鸣,将他们错误的观点转变过来,从而改变他们的看法。班级活动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将一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坚持奋斗是多么的重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心灵教导的进行。[3]

(二)班级干部的选择对班级管理非常重要

班级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之中的榜样,对班级中的凝聚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班干部的选择上,班主任应该格外慎重,选择一些领导能力强、思想进步的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组建一支协作能力非常强的干部队伍,促进班级建设与管理的顺利进行。班主任在选择班级干部时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方说班级中有的学生非常热爱劳动,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号召能力很强等等,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特长,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班级干部在刚刚上任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候班主任应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帮助他们树立起作为班级干部的自信。

(三)班级管理应重视对技巧的使用

管理班级是需要一定的艺术的,在班级管理中应坚持民主化和人性化的中心思想,真正尊重学生的自尊。将与家长之间的工作做好。此外,还要不断更新管理链,通过科学的、人性化的手段教育学生。与小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特征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互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将会对学生的一生形成重要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充分重视对班级的管理,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福军. 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成才[J]. 成才之路,2014,(9).

[2]王洪亮.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网友世界,2014,(2).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班主任工作在新时期也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实施效果,并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也是多维的[1],既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联系家长,学生和任课老师的纽带,借此,笔者将结合小学教学实践,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展开分析探讨。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整个教师行业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特点也比较明显,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首先,在知识传递方面,班主任要比一般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一些,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并对学生生活、学习习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班主任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孩子们能够认真正确的对待学业,并注重对学生潜能特长的发掘,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其次,作为班级活动的引导者,班主任还应突出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作用,也要求班主任在加强班级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是班干部非领导带头作用,加强班干部非培养,逐步建立并完善班级管理的规章和奖惩制度,定期开展各类班级活动,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与管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2]。再次,作为孩子们思想观念的启蒙者,小学班主任还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言行举止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思考

1.以诚待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于广大学生来说,班主任既是最为亲近的老师,也是令很多学生感到最为敬畏的老师,相较于一般任课教师,班主任的威严也是最具权威的[3]。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之前,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会,如果把握的好,则能使日后班级管理工作变得事半功倍。对此,作为班主任可以考虑使用一定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积极投身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班主任也要能够积极参与,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既要成为学生尊敬学习的对象,也要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通过各种活动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树立自身权威的同时积极争取学生的信任,不断强化师生情感,为班级班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2.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智力开发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各种基本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人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孩子们进入校园以后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家里会将父母的话当做耳旁风,却能够将老师讲过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这也不难看出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重复而又单调,这些看似琐事的工作做起来却非常的不易,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确保学生的安全成长,还要有意识的做一些统计,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全面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他们的个性特征,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羽毛球、乒乓球、围棋、、舞蹈、绘画等不同的兴趣小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完善机制,形成管理的强大合力

为了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非常必要,为学生的行为提供必要指引。对此,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在班委确认方面应通过民主选取的方式产生,在班上选取出学生共同认可的班委,并让班委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去,以此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并不断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最终在学生之间建立“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集体精神,以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其次,作为班主任,还应注重加强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充实他们的安全知识,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在具体实践环节,班主任还应考虑将部分职权下放到班委,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管理组织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再次,作为班主任,还应加强与任课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综合各方主体的意见,不断优化调整现有的班级管理工作,借助各方力量,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强大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金凤.探索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教育艺术,2012(11):378

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任教师 班级管理 研究进展

一、班级管理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我国自清末民初成立“训务部”,实行“学监制”以来,依次出现“级任教师制”“指导制”“导师制”等班级管理雏形。在借鉴俄国班主任制基础上我国于1952年始设“班主任”,主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与德育。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在班级管理历史背景中,班主任一直是其唯一主角,而针对科任教师工作的各方面,教育部基本没有做出太大补充,成为教育制度中一大空缺。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实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单一班主任制。即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是直接实施者。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并指出,“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早已使班主任沦陷于不堪重负的漩涡中,科任教师却在参与班级管理上常表现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的态度,使“教书”与“育人”严重分离、脱节。

二、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1.群体动力学原理

群体动力学即研究群体对个人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一原理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一文中,该研究者认为,群体动力学原理对教师教学默契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若教师间能很好地交流合作,教师间共同性的教学特征就很容易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外,群体动力学也为研究教师群体凝聚力强弱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2.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

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交流互动与二者关系的巧妙处理。教育心理学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揭示,证明了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效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3.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全员参与”。以顾吉祥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班级管理的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对班级管理意味着该系统中内部成员(学生、班主任和班级科任教师)和外部成员(学校其他老师、家长等)全部行动起来,以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三、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研究进展

1.导师制

以张艳萍、张静为代表的研究者在《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对导师制作了具体阐释,具体要求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科任教师组成导师组负责整个班级管理建设,每个导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负责分配给自己的若干学生,促进学生个性、人格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在不增加校舍和师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

2.多班主任制

对多班主任制的研究体现在叶建军、黄金梅的《多班主任制――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构想》一文中,研究者在对现行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单一班主任制概况及弊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班主任制,即学校或班级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每个班级由多个甚至所有科任教师来共同担任“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建设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

3.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也是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所提出的创新构想之一,通过“小班化教育”的改革,原有班级规模大大减小,每班学生控制在24~32人左右,该构想不单纯是对原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是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及师生交往状况的全方位变革。

4.班级组与学习共同体

对班级组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以李涵为代表,在其《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一文中提到这是一种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具体做法是取消现有班主任的称谓,把所有教师都纳入班级管理中组成“班级组”,班级组集体对班级管理负责,且在班级内组成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具体形式有四种,即“多对一”“一对多”“一对一”及“多对多”,将“教书”和“育人”从组织制度上很好地融为一体。另外,研究者赵蒙成对班级组和学习共同体予以理论支持,如交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并提到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促使班级由社会组织向社会初级群体来过渡,目标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5.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

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与上述几个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该制度将家长与学生很好地纳入了班级管理建设中,最大限度发挥了集体合力的潜质。该制度赋予了班级管理以新的内涵:即在班级经营过程中,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以及部分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核心成员共同参与对班级的管理建设。

四、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保障措施

制度的保障对任何管理理念的实施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上述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在于构想的创新性、教师的自觉性,更在于制度的保障性。本人查阅了2004~2013年的中国期刊网,将有代表性且利于科任教师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的保障措施归纳如下:加强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二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科任教师专业的培养,提升其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建立并完善评价管理制度,并使之落实。

在众多文献中,以研究者路晨为代表的观点较为新颖,其文《浅析初任教师之工作困扰》虽然主要以初任教师为论述对象,却更全方位、更立体地从师资培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群体及初任教师自身等五个维度展现了其对策措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另外,学者周建平在其文《生态式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中提到在教学制度安排上,就是要建立一种激励性的制度架构,多样化的立体组织系统以及网络性的沟通机制。

五、综合评价

总而言之,就是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提升科任教师专业化素养及其班级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对班级管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效能。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探索,科任教师会以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来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晓红.班主任制:困境及破解路径.当代教育科学,2009,(16).

[2]单方保.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3).

[3]顾吉祥.凝聚集体合力,创新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初探.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4]张艳萍,张静.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9).

[5]叶建军,黄金梅.多班主任制――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构想.教学与管理,2012,(4).

[6]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