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级管理;现状;反思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者能否进行公平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埃里克森认为,如果这一阶段能做好,人们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这对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从这一时期起,也是个体开始完全主动地掌握自己的时期。然而,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的现象。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不公平现状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胜化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水平促进其个性形成和发展。班级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正如埃里克森的个性理论所述,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必须思考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因此,无论是个胜化还是社会化,都是对众多环境信息有意或无意的处理方式。然而我国中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这种管理主义是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这种管理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管理主义片面强调学生社会化和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方面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班主任的权威.甚至把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关键问题是。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或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划一,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公平。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胜、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3.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组建班级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也不同,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的个胜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其中有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也有成绩差或综合素质低的“差生”。通常班主任或相关人员大都重视具有优势的群体,忽视甚至歧视那些劣势群体。在任用班干部时只考虑“优秀学生”,不考虑“差生”也有做班干部的权力和机会。“差生”由于处于低起点就一直得不到锻炼,直到进入社会也还是身处劣势,班级管理的不平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对中小学班级公平管理的反思
1.班级社会化和个陛化功能的和谐统一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尚自然”“展个胜”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关心学业;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违法乱纪。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如果教师不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将使他们和正式群体对立,不利于班级管理,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而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或打击非正式群体,要善于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教育的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小学班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的管理投入十分的热情。文章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即: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关键词:
班级管理;管理机制;管理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个人品质及管理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要想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班主任需要适时做出管理上的改变,学会运用新的管理方案,提高自己班级的管理水平。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学生才应该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只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主观意识就下决定,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变成了“管与被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是既能让班主任满意,还要让学生满意,只有双方都满意了,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而一方满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
(二)缺乏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上,要么是自己指定,要么是投票选举。选举之前也没有特意的培养,也没考虑他们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胜任,选举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班干部的职位也没有轮流的更换,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凝聚力不强,更有甚者挫伤了其他同学服务班级的积极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大多数的小学里,每个班集体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以及奖罚制度,但班级的执行力度却跟不上,导致很多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制度脱离实际无法实施,有些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
(四)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十三岁,但学校对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同样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于十二岁的学生心理已经慢慢成熟,跟七岁幼稚的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班级管理的模式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变化。
(五)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随意性比较强
有些班主任心里没有班级管理的大纲,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模式。一是观念陈旧,就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采用“管、压、卡”的方式;二是缺乏民主,在管理班级时说一不二,高高在上。
二、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七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习惯;对于十二岁以上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教育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对十二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权”,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体,成为班级的主人翁。通过投票来决定班干部,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做决定,当然,选出来的班干部需要责任心强、有能力。遇到班级问题,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听取建议再做决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
(二)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
学生们向来不喜欢约束,自然也不会喜欢班规和惩罚制度,所以班规以及惩罚制度如果没有班主任的监督,光靠学生自己去执行是不可能的。做为班主任,要加强监督,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实行赏罚分明,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与学生交流,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都有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哪怕是那些任性、自私或孤僻的留守学生,班主任也应该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关注。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的父母进行联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班主任要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因为一些学生身上的不良嗜好就放弃他们。
三、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调整。通过耐心、真心、爱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当下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在乎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潘慧群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级,管理,艺术
小学教师耐心的对小学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小学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小学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语文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小学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小学语文班级管理的现状。目前,小学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小学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小学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小学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小学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小学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小学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小学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领导和教师对小学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小学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小学语文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小学语文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 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小学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着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小学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2.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语文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小学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小学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小学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小学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小学语文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小学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小学知识与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小学表现的舞台。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小学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小学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小学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和强项。总之,语文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持。
(二)良好的小学班级文化是语文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小学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干部;班级管理;原因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要通过学生干部加强班级建设,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导、带头和模范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学生干部进行班级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生干部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所谓学生干部进行班级自主管理,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引领下,由学生干部自主地对班集体和个人进行管理、协调和控制。这种管理模式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独立自主、温馨和谐的集体环境。
笔者通过对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较弱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实现学生干部自主地进行班级管理。然而,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小学班主任把学生干部当作是教师管理工作的助手,学生干部是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办事的,自主管理的空间较小。这就造成了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较弱的情况。
2.学生干部在自主管理中创造能力不强
小学班主任要注重培养班干部的创造能力。因为创新是学生和班级进步的前提条件。然而,在现实中,学生干部大多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管理的,在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方面很少有创新。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受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班主任习惯了一手承揽所有班级管理任务。(2)班主任选定学生干部的时候习惯了一言堂,并没有坚持民主原则。这种班干部选定方式会给一些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3)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的事情插手太多,大大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探究
1.转变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观念与方式
小学班主任要根据时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更新自己的班级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积极促使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班级。具体而言,一方面小学班主任要对学生大胆授权,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主管理空间,自主创新管理办法。学生自己想出的管理办法符合学生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对班级管理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可以实施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一种明确学生干部具体责任和保证学生干部认真完成相应任务的制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班级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此,可以使每位学生干部有着明确的管理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科学、民主地选定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选定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的关键步骤。班主任在选定学生干部的时候要做到科学、民主、公正,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选定学生干部,比如可以通过学生进行竞选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由全体学生进行投票选定班干部,这种民主的选定方式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公平竞选班干部职位,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压抑心理,选出学生最乐意接受的班干部,有利于更高效、更自主地进行班级管理。
3.提高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
提高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理论素养、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协调能力等,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教育、让学生听取一些相关讲座或者是其他优秀干部的工作经验来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4.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小学生班干部也如此。小学班主任要适时地对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干部更加努力地为班级建设服务。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自主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提升小学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符合社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观念,科学、民主、公正地选定学生干部,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和帮助,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干部自主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 班级管理;民族发展;问题
班级是教育活动实施的基本单位,它作为教育系统最基础的细胞有着极大的社会学意义。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班级是一种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班级具有“社会化功能”与“选择功能”。班级是组成学校的重要单位,也是学校划分的一个行政单位之一,班主任受国家、学校委托促进班级每个成员的发展,班主任形成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学生形成班级管理的被管理者,服从和听从班主任的管理,在中小学班级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官本位形态。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状态将影响到班级凝聚力和班级整体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班级成员的健康、全面发展。
1 班级管理中民主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班级管理中普遍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在现实班级管理中缺乏民主并不鲜见,在班级管理中,学校、班级对于学生的成绩更为重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话语权十分有限,班主任掌握着班级的主要权利,通过制定班级规则,确定班委干部,实施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监督的效果,过多的强调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培养,过多的强调了学生发展的一统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 现存问题的原因
我国教育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较重,存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沉重教育观念影响,其实从最根本的原因说我国中小班级管理结构模式仍是传统的由教师到学生,由上到下的垂直式的直线职能型结构,传统的本级结构模式体现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领导者,通过设立班干部,如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科代表、小组长等具有一定行政倾向的职位,形成了以班主任为管理的核心,以班级干部为框架的班级管理体系,传统体质强调整体意识与高度统一,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即班主任发号令,班干部贯彻执行,学生俯首听令。 然而更容易形成和激发管理者和被管理的矛盾,随着学生个性的增强,这种具有一定强迫性的凝聚力由于被管理学生的反感,形成一定的反作用,导致班级整体凝聚力下降,给班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3 探究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努力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使班级每一位组成员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形成班级管理民主和谐的氛围。
3.1 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
班级管理应着力构建并形成在班委会的负责下新式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管理班级的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信赖的班委会重要成员,代表他们来负责日常班级的管理,组织班委会成员通过议事制度解决班里重要事项,由班主任的监督、指导,由班委会成员自主处理班级各项事务。班委会的监督下,进行值日班长管理制度,通过选择班级每一位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由他来检查、监督、管理班级纪律、学习、卫生等班级活动,这样班级成员都能参与班级管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能够通过观察及时的指导和监督班级管理活动,引导和促进班里大多数学生能从班级管理中锻炼胆识、增长才干。
3.2 让班主任做班级管理的引导者
班级管理模式一般也强调学生参与性,但是由于教学等要求,班主任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早已揽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班委成员对于班级管理能力的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受到了限制,他们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自然难以形成,所以班主任应该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发挥各个班干部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另外对于班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客观看待,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班干部管理中的失误和可能出现的班级现象,可以通过积极引导班干部敢于从失败中找到教训,寻求新的管理模式,给班干部一定的犯错误的预留空间,从而探索班级管理过程中新的成功。班主任应积极营造班级新文化,班级文化涵盖着班级成员的精神、生活、学习状态,体现学生的存在方式。积极的班级文化才能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利用形成朝气蓬勃的班级型态,进而丰富每一个班级成员。形成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的班级关系,才能形成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横向和纵向的发展。
3.3 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重要体现是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涵盖着班级每一位成员的状态,体现班级成员的存在方式,是班级客观存在的状态,只有积极的班级状态能够形成班级凝聚力,所以班级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提升班级整体精神状态,使整个班级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模式,也使学生与老师的发展、交往能够更加融洽和丰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会理解周边的学生关系和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从宏观层面来说,本级管理涉及到了班级主动者和被动者以及班级管理的媒介,这三者形成班级强化基础教育的班级的主要元素,所以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探究班级管理的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