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身体素质1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措施

根据多年一线体育课程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对于教师的评价以及对于学生的评价。

1.1体育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来讲,体育教学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学习和掌握状况,还要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比如,课堂质量、教学效果、运动强度和密度、学生的体能提高等方面。只有关注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锻炼效果。

1.2对于学生的评价方案

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和体能恢复能力。这是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必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国家编制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价,也可以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年级、性别等差异来制定学生体能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案。

2关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

对于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分析,作者认为要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步骤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系统、全面的帮助教师了解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锻炼效果。为此,作者把每一个步骤进行了细化:

3提高中学生体育测试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措施

3.1完善体育教学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学期开始和测试前集中对教师培训测试评价方案,统一测试方法、测试标准和测试器材场地。有条件的学校最好组织年级统测、选项班的学生技能测试可以安排2~3名教师共同参与测试,尽量减少教师个人因素,影响体育成绩。

测试项目内容能全面反映学生成绩但不能繁杂,过多、过繁都会使执行大打折扣,加大体能素质测试所占比重,但至少应包含:1.课堂评价(考勤、服装、学习态度、情意表现等)占10%~20%,不能超过20%,否则、教师的主观意识会很大影响学生的体育成绩。2.体能素质测试40%~50%、3、技能测试30%~40%不能超过40%,否则,人为的评分因素大,也会对体育成绩产生影响。自评、互评、师评看情况决定是否纳入考核,但是不能超过10%,因为这部分的评分操作难度大、不易控制、容易脱离实际,失去评价效度。

3.2关于体质测试的奖励惩罚措施

关于体质测试的奖励和惩罚,作者认为要让学生了解到其作用,摆脱单一的“分数论”思维,预设其他的奖励措施。比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让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多进行自由活动,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集中进行训练,这样的差异化对待直接提高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让被训练的学生为了早日达标,不得不提高体育锻炼的认真程度,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每学期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分析具体到年级、班级、任课教师。除了分析学生的成绩还要分析教师间学生体能的差异及产生差异化的原因,对于班级体质成绩落后的教师要查找原因,改进教学,提高业务水平。

3.3建立并完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

要用科学的评价管理制度去管控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3.1建立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

3.3.2建立体育成绩公示制度,便于师生监督。

3.3.3体育成绩纳入评定三好生、奖学金等学生评优项目并严格按照制度中体育条款执行

3.3.4制定统一的评价方案和测试标准:要坚持科学、合理、简单、易操作原则。

3.3.5选项教学班的技能测试项目由于考试内容、标准不同,应控制好难度系数,调控优秀、良好、及格学生的比例,做到所有选项班之间的技能项目得分合理分布,均分大体相当,各分数段人数比例相当。适当扩大体能测试所占比例,提升学生体质。缩小因技能差异产生的体育成绩差异。

3.3.6严格对评价标准的管理,提高执行力

严格执行体育成绩校内公示制度,追溯制度。每学期按照公示的成绩检查教师的原始成绩记录册、课堂评价手册。接受学生、学校、教师监督查询。

3.3.7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敬业心。

4总结

新课标下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地设计体育教学成绩的评价系统极为迫切,评价体系应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简单、可操作性强;容易被教师、学生接受;便于学校的监督、管理的,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还能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作用。一套完整、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满足来自学校内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和家庭的评价。总的来说,只有运用科学、合理、完整的体育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效果,从而提升高中生的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郭熙汉,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下滑;原因及对策

体育教师应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一、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

1.学习任务太重活动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现阶段社会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学校以追求所谓的"升学率"为目标,剥夺了学生的运动时间。况且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安排的各种补习和培训活动又是太多,使得学生更无时间去运动。

2.生活方式导致学生活动减少

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电视机、手札和电脑都普及了,学生放学后都钻到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从而使孩子活动越来越少。大多数学生在家基本上不干家务,更不要说重活。学生上下学由家长开小车接送,手机不离手,“宅”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学生“懒得动”,缺乏运动激情。

3.体育课效果不佳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换汤不换药”地教授着过去规定的内容,“放羊式”的教学代替了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指导,没有按新课标“目标统领内容”去选择教学内容,体育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不足,器材少得的可怜,学生没有兴趣活动。

4.担心学生的意外伤害,导致有些课不敢开设

体育事故形成的“校闹”让学校倍感压力。学校体育锻炼陷入“越不锻炼体质越差,体质越差越容易出事故”的恶性循环。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在体育锻炼和运动会上已难觅踪影。如:投掷课、体操中的单杠、双杠课还有技巧课本来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项目,可是体育教师们怕活动中学生意外受伤,承担责任和受处分,而不敢上此类课,使学生的全面锻炼受到影响。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运动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心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唤醒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体会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乐趣,进而成为一种良好习惯。

2.转变观念,多给学生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多数家长存在着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只看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认为在学校只要搞好文化成绩就行了,至于体育成绩漠不关心,更不要说体质健康水平了。学校不应片面追求升学率,应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不要让学生被文化课压得喘不过气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走出教室,到运动场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把身体锻炼好,才更有精力学好文化课。要明白“身体是今后革命的本钱”的道理。

3.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学校体育

首先,重实效。而不拘泥于课的形式。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全面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构建适合本饺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其次,注重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再次,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职业信念,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好的能力和素质结构,坚持终身学习,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参与教学交流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和领路人。

4.大力推广阳光体育运动,调动全员参与。

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体育教师应大力推广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学习相关文件,召开阳光体育运动主题班会,启发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好学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其次,体育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学会观看高体育比赛,来提高学生体观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去。

5.完善评价制度,深化体育考试制度。

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希望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新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以便体育工作做得落实有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把测试报告书作为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测试报告书都进入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重要依据。上级教育部门改革、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已有的成功经验,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6.加强保障机制。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照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定期对落实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的基本条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科学研究,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保障,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安全。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他们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育锻炼能让人一辈子受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不在竞技,而是唤醒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心下,在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下,我们体育教师齐心协力,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阳光操场、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一定会使学生体质健康得到迅速扭。

【参考文献】

[1]张志.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若干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正确认识体育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继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正确认识初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快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课外生活、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不受课程、大纲、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又可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并且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课外体育锻炼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有强有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也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如:按不用的年龄、性别及强弱体质编成锻炼小组,按不同的内容和负荷量,总之要使每个人都得到适宜的锻炼。

三、组织内容多样化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此,学校除对体育活动内容力求丰富多彩外,还要注意做到“三结合”。

1.体育课外活动与体育课教材相结合。即选择学生喜欢又能发挥集体智慧合力,并使多数学生参加的跑、跳、投和游戏等作为活动内容。

2.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以“达标”项目唱“主角”,这样既保证了平时“达标”锻炼和测验的时间,又避免了每年由于“达标”测验工作的紧迫而把体育课上成“达标测验课”。

3.与群体竞赛相结合。学校除了按传统开展球类、田径等多样的体育比赛外,还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地区选拔性的比赛活动,使校内外的比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形式游戏化

游戏对初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学校采用游戏的形式,把一些本来枯燥的锻炼内容“寓练于趣”,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做发展下肢力量的素质练习时,就采用多数人都能参加的“立定跳远接力”和单脚、双脚着地前进的“划龙舟”比赛或集体跳绳等形式来提高练习兴趣。这样,用游戏形式把枯燥的练习习惯串起来,有如苦口良药包裹上一层糖衣,增强了趣味性和锻炼的实效性。

五、方法竞赛化

初中学生好胜心强,一听说比赛就跃跃欲试。因此,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应充分运用竞赛机制开展同年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活动,尽量使对手势均力敌。各种比赛轮番开展,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六、管理制度化

要经常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除了校领导重视外,还要在管理上坚持制度化,关键是做到“四个落实”,即时间落实,由学校统一安排活动、按时开展,不得“借用”;内容落实,由体育教师统一排定活动内容表、场地;器材落实,在活动内容表内明确规定场地范围和器材数量,活动前各班体委领取器材;组织落实,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练习。体育教师负责整体指挥,进行指导成组织竞赛活动,学校领导和各任课教师分别参加活动。

七、三个依靠、四个安排和五个结合

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其他科室及年级组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

四个安排是:每周两次班级体育锻炼排入课表,锻炼项目的活动内容排成轮流表。场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辅导教师出工表。

五个结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一般项目与《国家体育锻炼》结合,传统项目于全面锻炼结合,运动竞赛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一些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总之,每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氛围、一种传统、一种特色。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接种史;护理措施;季节性;医务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7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校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所诊断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这些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年龄集中在15-17岁,平均年龄为15.7岁;有60名男性,40名女性,男女比例为3:2。临床表现,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疼发热、全身乏力、咽喉疼痛、腮腺单侧或者两侧肿疼。还有一部分患病学生有发热、畏冷等感染性的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加强宣教 许多中学生对流行性腮腺炎缺乏相对疾病知识,这可能引发一些诊断上的错误。对此,我校医务室人员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疾病知识普及工作,例如运用广播、宣传栏、报刊等手段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知识的普及。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患病的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开展个性化护理宣传工作,以期达到患者能够大概明白相关疾病的知识,消除诊治中的心理疑虑。在宣传同时,指导患者自测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及早预防。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具有季节性,对此这就需要医务室工作人员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学校,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1]

1.2.2 隔离患病学生 我校医务室在诊断患病学生为流行性腮腺炎后,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避免进一步传染。针对患病学生的症状,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如果患病严重,应当立即转换到当地大中型医院接受医治。同时调查患病学生的班级,近期活动的地方及亲密接触的学生、老师,针对这些线索,立即上报学校管理层,联合学校保卫处对患病学生的教师、经常活动的地方运用双氧水消毒,开窗保持通风。同时对患病学生近期亲密接触的学生、老师进行检测,主要是测量他们体温,并对他们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或者服用板蓝根等药物,防止发生大规模的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

1.2.3 接种疫苗 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期前,在学校的组织下对我校学生接种疫苗,我校学生采取自愿措施。我校医务室提供的疫苗包括:一是冻干流行性的腮腺炎的活疫苗;二是麻疹以及腮腺炎的混合疫苗;三是腮腺炎、麻疹以及风疹的混合疫苗。[2]

2 结果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夏初发病最多。有40名患者存在并发症,占总数的40%,其中脑膜炎(20例)与脑炎(14例)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次就是炎3例,占总数的3%,心肌炎2例,占总数的2%,中耳炎1例,占总数的1%。透过对我校学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实施分析,探讨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发生与有无高热、有无接种史等因素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 讨论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人群以及学校学生高度集中,造成许多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的爆发,严重侵蚀学生的身体健康,许多患者患有多种疾病,这就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难度。中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从多项临床调查资料显示,中学生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学生高度集中于学校学习生活,容易成为传染的温床;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学生远离家庭,住宿学校,身体素质也不是很强,缺少家庭及自我照护能力,而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高达15天,造成延误诊治的机会比较多。[3]

笔者长期从事中学生医疗工作,对防治与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有着丰富的经验,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加强护理。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学生,一般会受到学校惊慌,这会给学校医务室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学校带来一些麻烦。所以我校医务人员在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病学生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病学生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病学生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对着这患病学生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患病学生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着凉。[4]

二是合理饮食。学生患病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医务人员指导下,为学生结合学校所提供的伙食或者自身情形,开出最合理的营养餐,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患病学生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可以达到减少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非常强,我校医务人员在接诊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避免被感染,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注意自身的身体干净,戴口罩,勤洗手,还要注意医务室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发病的高峰期,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加体会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学生。[5]同时学校的医务室要加强与当地的医疗单位的联系,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有效地隔离患病学生,对传染源进行消毒。同时学校医务室要联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文震,陈志慧.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15(02):156-157.

[2] Inou,Y,Nakayama,T,Yoshida,N,Uejima,H,Yuri,K,Kamada,M,Kumagai,Sakiyama,Miyata,A,Ochiai,Ihara,Okafuji,Nagai,Suzuki,E,Shimomura,Ito,Miyazaki,C.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mumps virus in Japan and proposal of two new genotypes.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04,11(10):133-134.

[3] Rubin S A,Pletnikov M,Carbone parison of the neurovirulence of a vaccine and a wild type mumps virus strain in the developing rat brain.Journal of Virology,2007,12(26):113-115.

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73―01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组建校园田径兴趣小组。笔者根据几年的训练经验,主要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宣传、动员、组建

由学校领导、体育教研组在教师大会上组织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向教师宣传田径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把活动落在实处。团队干部、班主任老师分别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并讲明活动的意义,动员学生参加田径兴趣小组,确保每位学生在校锻炼一小时以上。

二、建立规章制度

根据教育规律,实施科学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参加训练的行为,以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舆论,促进队伍内部的自我管理,建设优良的队风。笔者主要制定了以下制度:

1. 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兴趣小组的各项制度。

2. 服从管理,积极参加训练,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及时请假。

3. 训练时,要吃苦耐劳,保证完成每次的训练任务。

4. 积极参加比赛,按要求完成比赛任务。

5. 在训练比赛中注意安全,并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工作。

三、训练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我校田径实力和培养更多的田径运动人才,一般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点:

1. 培养兴趣。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中学生的求新、好奇心理仍然较明显。所以教练要注意运用教法手段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兴趣小组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

2.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根据田径兴趣小组的特点,必须确保学生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坚持课余训练为辅的原则。不要让训练影响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所以我校田径兴趣小组训练时间的安排如下:一是安排每天下午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训练时间,二是利用节假日安排运动量大、强度大的训练。

3. 制定完善的训练计划。一般来说训练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训练养成阶段,为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第二步为专项训练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既要加大训练的运动量,还要安排好专项训练与素质练习的时间。第三步为比赛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要在保证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加大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时间,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比赛的氛围。

4. 训练中的安全。田径运动各项技术较为复杂,动作难度大。在教学训练中要求的速度、强度以及量度水平高,所用的器械种类形状各不相同。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使教学训练顺利进行,应注意以下安全措施:

(1)教练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学训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教学训练中要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切不可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2)认真备好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及练习方法。细致地考虑训练中哪些方面、哪种情况会导致伤害事故,制订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认真全面地检查所需用的场地和器械,建立严格的领取送还器材管理制度。尤其要注意铅球、铁饼等带有击伤性的器材,在领取后不允许任何人乱掷乱扔。

(4)走、跑项目要严禁相互逆向行进,避免碰撞;跳跃项目的助跑跑道要平整,落地区域要松软,附近处不能放有坚硬杂物;投掷项目要特别注意安全,要在规定的区域内练习,不乱投乱掷。总之,在训练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防微杜渐,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让学生受到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