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安全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如果按照这种心理理论作为学校心理学基础,那么在各科教学,特别是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体育课既能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又要保证在接受教育期间身体不受伤害,这些都需要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事先考虑到项目能否满足安全的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构成威肋、,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后,学生才能放心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学校体育的安全隐患不断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一般安全事故频发

体育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强度、高度,有竞争,有对抗,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发生一般安全事故是时有发生,无法完全避免的。69.1%的学生有轻度擦伤;27.5%扭伤,6.1%骨折。男生出现一般安全事故几率也比女生高出许多,男生主要体育安全事故集中发生在篮球和足球这两个项目上,男生80%有轻度擦伤,40%出现扭伤,8.8%骨折;女生57.9%轻度擦伤,14.7%扭伤,3.4%骨折。轻度擦伤人数明显高于扭伤和骨折人数,也说明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一般体育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且占较高比例。

二、准备活动不当

准备活动是学生选择的较多的安全行为,说明这是学生在体育课时采取的最主要的安全行为,以此行为来保证他们在体育课中的安全;穿运动服装、检查场地器材的比例数作为其次,说明学生在体育课前都会做好相关准备;在预习课的内容、了解天气情况和评价自己的身体情况等安全行为中。为了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放松运动和课后总结的低比例也说明在结束教学内容和下课后,不被学生所重视,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加强主要来源于教育,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极强和敢于冒险的人性,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尤为突出,尤其是男同学,所以,在体育运动的同时,体育风险也伴随而来,如果缺少正规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很容易只顾玩乐和争胜忽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目前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学生对体育课不认真,对体育课准备不充分的现象。许多同学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安全意识缺乏,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导致发生意外伤害。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安全的最为主要的因素,这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将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安全。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己迫在眉睫。

四、教师因素

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工作态度不端正、安全保护技能差被选在前列,说明目前教师需要加强安全知识和保护技能的学习,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说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比如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课时和训练任务繁重以及害怕出现伤害事故而刻意降低教学难度和质量等,都会造成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五、学生身体素质差异

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应该被特别关注的,然而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告知学校,这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竞赛时极易产生危险,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会不堪设想。如果患有某些不宜参加体育锻炼的疾病,会及时的告知学校和体育教师,但仍存在部分同学在那样的处境下,会选择隐瞒或不告知,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同学主要由于天性好动、碍于面子、抱着侥幸心理等,而继续参加体育活动。其实,这种现象是极其危险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的管理和学校比赛对学生体质状况的监督限制,这些工作必须要做到位。

六、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影响属于不可控因素。不可人为控制而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常常存在的。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无法预测和规避的意外。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进行室外体育活动而导致学生滑倒,甚至被雷击倒,在夏天气温非常炎热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活动而导致学生中暑等,意外一旦发生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可避免的危害。例如:2006年秋天,某高校两名同学在雷暴雨天气中,仍然在学校足球场踢球,当场遭雷击死亡。这类由于恶劣天气直接导致的体育安全事故应引起重视。恶劣天气虽不可预测,但应及时停止活动,使自身安全最大化,发生安全事故最小化。

七、高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对学校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安全。学校环境不仅仅指体育运动场地周边的地理环境,还包括学校是否注重体育活动的发展;是否因为某些体育项目风险系数较高而停止开课和禁止学生参与这些体育项目。学校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感,还影响着学生的体育知识、坚持体育锻炼的意志,影响着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养成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好的学校环境,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正确的认识、情感、坚强意志、良好行为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八、安全制度不完善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规范了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遵循规章制度,预防和减少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更促进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然而吉林省高校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近2/3的学校几乎没有制定新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学校即使制订了细则,但内容仍然很不健全。另外,还得知虽然学校制定了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但仅仅是一纸空文或是挂墙的“摆设”,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足够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规范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09(04):128-130.

[2]陈代芬.浅谈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56-58.

[3]张华.山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因素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5):46-48.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运动损伤; 自我防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60-001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促进着课外体育活动中场地器材的不断更新,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从事课外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运动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同时注重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区别对待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

自我防护是指个体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自发。自我防护意识是指个体在活动中,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维护自身安全的心理过程。

自我防护意识在大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必不可少。

减少校内运动伤害事故,是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愿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大多是在校内进行,活动的参与者的目标就是锻炼身体,娱乐身心,掌握更多的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在这方面大家是相一致的。培养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目的与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参与目的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同向而行的。

培养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和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最终实现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初衷和目标的最有效的保障之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终身自我防护意识,课外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不仅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至关重要,而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同等重要。自我防护意识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培养课外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会有益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护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和训练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提高师生对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加大对伤害事故防范意识的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完善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将安全事故防范教育列入正常的教育计划。体育教师应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将安全防范教育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和通报,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安全事故防范教育,使家长能够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防范的教育责任。同时努力提高全体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形成学生安全事故防范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各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的精神,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按照有关规定成立学校体育安全领导小组,制订《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办法》。再者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规范教学组织管理。管理监督部门应对课程体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避免课程内容的泛滥,严格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教学组织的严谨性,保障课程的可行性。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学“六认真”,注重课堂常规教育,合理安排课的结构,强调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还需要改善体育教学、训练设施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不断改造学校体育场馆,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确保器材使用安全。场地的合理使用,器材的保养维修,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延长寿命及提高使用效率。依据各类体育设施的安全标准,定期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不当、使用期限已过等使用隐患的,要立即修理或报废处理。学校对各项体育设施和场地,要建立保管、检查、巡视、维修和保护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形成责任制,确保体育设施完好,为体育教学、训练和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还有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训练、教学和比赛。加强易损伤部位的练习。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加强学校医务监督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为合理地组织体育活动提供依据,为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对特殊体质、疾病或者心理异常的学生,及时与老师、家长、学生沟通联系,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管理; 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3-001

一、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管理思想、体育培养目标,制定出的一种规则及规则体系,从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体育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管理思想、理念的体现,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则。它对稳定教学秩序、调动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从目前多数高校现行的组织结构来看,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教务处与体研部共同管理模式。教务处代表学校对体研部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宏观管理,根据全校的总体要求安排课时,同时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监督。体研部根据学校的整体要求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务处或有关部门。

二、现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管理制度抑制了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比较明晰的体育教学规章制度。这是一种以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的易于管理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由于沿袭了传统管理思想和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与教师的教学自由。

2.现行管理制度以管理者为主体,未体现和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国家虽很重视体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对体育重视不够,不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从场地、器材的建设方面。虽然认识到了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但并未从根本上做到完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学生的作用。

3.现行体育教学激励制度不完善

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但由于受某些方面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完善的、有效的教学激励制度仍尚需时日。

4.评价方法不完善

目前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有多种方式。由于受某些传统因素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不公允,未取得理想效果。

5.对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不健全

教师在职发展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还未真正建立教师进修、学习业务的机制。

三、完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

相对于过去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坚持以师生为本。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思想、观念的反映。观念开放是建立合理教学管理制度的动力。应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尊重学生,反映学生的利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新时期、新思想的变化,要开拓视野,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能识大体、顾大局,善于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体研部应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制度具有激励作用。要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讲学、作报告,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动态。再如对工作积极认真、按时按质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的教师,应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3.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以此促进体育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全面的评价主体依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应考虑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过程与效果的结合、教学与教研的结合、质与量的结合,评价指标要具体、丰富、区分度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信度。

4.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

教师成长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发展历程。教师在职发展不仅包括有组织的在职训练,也包括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学习和更新视野下的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从教师在职发展的驱动力来看,一是教师自身内部驱动力下的自我主动性发展,另一是外界力量推动下的教师在职发展。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和保障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应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进修、访学等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本论文为河北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管理制度现状研究”的结题,项目号为XSK1001009

参考文献:

[1]杨首,吴健雄.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创新性人才[J].高教探索,2005(6):49

[2]周光礼.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24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师学院 体育文化 重要性 创建

在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在教育中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技师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1.体育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技师学院生源的文化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重,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许多不良苗头,如焦虑、自卑,甚至离家出走等。而通过体育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显得尤其重要。心理活动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体育正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满足个体及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能起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体育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学生参与,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消除烦恼、缓解压力、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心、维持心理平衡,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释放,良好情绪得到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乐于奉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勇于拼搏的成才观,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2.体育文化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技师学院的学生中,农村生源占了大部分,且有部分学生来源于单亲家庭。由于家庭成长环境的原因,导致学生存在某些性格弱点,比如孤僻、不关心他人等。笔者在和学生谈话中也得知,有部分学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厌倦学习。但如果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将会让学生受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重要一员,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活动中,有部分学生担当一定的职务,不仅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更让他们更深刻体会到“学校是我家”,培养了主人翁意识。

3.体育文化能有效促进学生管理

社会以及学校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技师学院的学生是兜底生,难管极了!笔者担任从事班主任多年,对此也深有体会。笔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思想不稳定、情绪急躁,在生活上发生一些小矛盾就打架,甚至斗殴。

但笔者认为应该看到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身上积极的一面,并加以培育。教师应在浓厚的体育文化环境中,合理引导,让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展示,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同时也让他们体会默契、协作的团队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会理解与包容,在学生之间架起桥梁,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有利于形成尊重、信任、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把体育之和平精神、公平公正思想、审美意识等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规范其行为,引导其思想,让其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4.体育文化对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技能有重要作用

技师学院的毕业生中,除小部分学生获得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外,多数学生将直接走上社会就业,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在技师学院的这几年将是他们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段。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有着潜在的、本质的联系,找出一种让学生接受体育文化、理解体育文化的方法,促使其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里不断受到熏陶与感染,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二、技师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

1.组织各类体育文化活动

(1)每学年指定一周为体育文化节,在体育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趣味体育活动项目,比如跳绳比赛、俩人绑腿跑、排球垫球比赛、篮球投篮比赛等。

(3)组织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照片、图片展等,使学生由无意到有意,逐步加深对体育内容的感情,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放体育知识本或卡片,让学生多一条获得体育知识的渠道;组织开展体育知识竞赛活动,增进学生对体育的认同感。

(5)以专业部或班级为单位,组织体育舞蹈、体育演讲、队形队列等表演。

2.建立学校体育社团

(1)成立体育社团组织指导小组,安排体育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监管和指导,并将体育社团活动情况纳入体育课评估内容。

(2)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确定体育社团项目,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并制定规章制度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3)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学生多,而场地器材少,因此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开展社团活动。

(4)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把同一社团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弥补体育课运动时间的不足,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3.宣传体育文化

(1)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通过校园广播的相关报道,学生可获得体育相关信息,感受体育比赛的魅力,并能促进学生间开展与体育相关的讨论。

(2)利用校园网传播体育文化。在校园网上创建相关栏目,内容包括校内体育管理规定、学生体质测试健康标准、体育社团活动、校内外体育竞赛的精彩瞬间等,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3)发挥黑板报、橱窗、横幅的宣传作用。黑板报、橱窗、横幅是传播体育知识的一种常见的实物性媒介,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及时更新体育动态、登载校内体育新闻等,让学生养成关注体育知识的习惯。

(4)宣传体育名言。体育名言是人们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在运动场地周围或校园内比较醒目的地方张贴体育名言,比如古希腊格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这些名言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4.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管理

(1)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是学生养成习惯、形成正确学习路线的催化剂,因此,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

(2)要保障体育场地、器材的正常使用,必须制订体育器材的管理制度,实施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养护与维修条例等,使体育活动有规矩所依,有管理所循。

参考文献:

[1]矫祯玉,王宏等.辽宁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促进策略研究[J].运动,2011(11).

[2]水浩辉.开展体育社团活动 促进校园文化[J].运动,2012(3).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在收费方面,严格执行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对所有的收费项目进行公示,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及标准,坚决杜绝教师个人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责任制,落实奖惩制度。收费资金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缴存财政专户和专储。合理编制学校预算,达到收支预算平衡。学校的支出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财务开支标准和支出范围。学校支出优先保证教学活动的资金需要,节约开支,量入而出,管好使用好有限资金。进一步完善购物、保管、使用等财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完善购物申请、进出库手续。对各班级、各部门、各专用教室公物实行登记承包管理,兑现损坏赔偿制度。做好学生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及教师办公用品的购买分发工作,加强办公用品及学生用品采购的管理。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在各方面管好用好每一点钱,每一笔钱,实行定点和政府采购。同时抓好库存物资的管理,采用教学用品领用登记制度,减少浪费。建立好校产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充分用好现有教学设备,校产专人管理,防止被盗,并建立借还制度。逐步添制教学仪器等设备,供教育教学使用。抓好学校节水节电的管理工作,做好学校电路维修工作、重点抓好学校节水节电的管理工作。强化印务室的管理工作,采用文印工作分管领导签发制度,以进一步核定文印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耗材的数量。

2、抓好后勤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实施制度化管理

本学期,针对我校后勤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听取学校领导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总务处领导重新修订了后勤管理制度,给每位教师重新下发了《石角镇中心小学后勤管理条例》。在条例中,对学校班级管理,安全卫生工作,公物管理,值周值日工作,住宿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寻,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同时,为了落实规章制度,避免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学校还加强了检查督促工作。在清洁管理方面,实行班卫生监督员、学校值日生、专职卫生员每天两检查以及总务处每周一抽查相结合,并将检查情况进行评比和及时公布,提高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使学校清洁面貌焕然一新。在安全及公物管理方面,坚持实施自检、门卫每天下午放学后检查及总务处每月组织的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了学校师生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在生活教师、门卫、清洁工的管理方面,通过严格的招聘、定期检查、定期学习和定期召开会议,有效地提高了后勤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加强了体卫工作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