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集体经济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重要类型之一。AS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指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指管理公共资源的当局或个人对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报告,并要说明自身履行所应承担的经营和财务责任等义务。如果按照此界定,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也应强调报告责任和行为责任两方面。村级财务中,村委会向村民充分披露,并证实村级公共资源应用的合规性与合理性,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要求。随着村委会支出规模和项目的增加和村民参与村务愿望的加强等,其行为责任的要求以3E为基础,向环境性、社会性等要求不断的拓展,其报告责任同样不断拓展,两种责任相互匹配。在村级财务审计中,CPA审计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起到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时,传统的村级审计难以解决村级财务公开时存在的问题,所以,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村级审计之外,将CPA业务引入村级财务审计中,CPA参与经济管理活动,并对农村财务的公开进行监督和检验,对村级财务中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不仅是受托经济责任随村级财务审计发展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CPA行业也在村务审计业务的发展中取得了契机。以村级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为基础,将CPA引入到村级财务中,拓展了其审计功能。
二、CPA服务村级财务审计的实现路径
(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的创新具体而言,针对CPA服务村级财务审计,新的村级集体经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包含:第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需要提供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度的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相关信息,为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的开展提供信息载体;第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度会计报告。主要反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的信息;第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及目标实现情况报告。通过提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经营活动的信息和目标实现程度,来反映对上级及本村规定的遵循情况,和政策执行效果;第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会责任报告。对自身环境、经济和成员贡献的一种表达和梳理。由于审计工作形成的审计成果(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主要是给广大村民看的,而他们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因此,CPA应该出具详式审计报告,而不是像公司年报审计那样出具格式化审计报告,报告结构安排、词句用语应通俗易懂,对于村民关心的村级收入和支出等信息,信息量应充分。可以在审计报告后附审计报告使用说明,更好地满足村民对村务公开、透明的需求。
(二)受托经济理念的树立,责任村委会的建立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责任村委会建立:第一,村级财务目标经济责任的确定与经济责任履行报告体系的建立;第二,以目标经济责任为导向,构建以经济责任履行报告体系为基础的村级财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完善村级财务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和深化村级财务审计的关系;第四,公告与有效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相关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村级干部考核和提拔的重要依据,进而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村级财务审计中的作用。
(三)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构建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CPA审计有利于强化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村级财务审计的本质功能在于保证和促进村级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强调从评估村级财务审计状况入手,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立足点在村级财务审计评价之上,通过对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分析,据以识别审计重点,并估算审计风险,进而进行基本审计程序的实施,编制审计报告。此前,应该深入研究以下几点问题,为村级财务审计导向的CPA审计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第一,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评价方法。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评价方法可从公司财务审计评价方法的思路出发,从廉洁反腐、村务公开、内部控制、乡村治理责任、经济绩效、可持续发展等维度考虑;第二,审计的重点识别和风险估算。CPA审计要成为村级财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同样受到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影响。所以,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不仅需要关注更多相关者在村级财务审计结构中的利益保护,而且还需要考虑村级财务审计结构中其他相关者与审计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村级来看,普遍存在着农村财务实行了会计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都是由乡镇记账,账簿由中心财务电算化系统打印,资金收付都要经过中心审批,村级不会有什么违规违纪事情发生。从乡镇级来看,乡会计委托中心和乡农村经营部门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都是由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兼任委托中心审核员,记账员,从思想上认为如果审计出问题,岂不是自己失职失责,因此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不重视,尤其是在换届前进行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担心因离任审计查找出村干部的问题而引发农村社会不安定,更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让审计走了形式。
二、审计措施不到位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要求审计组综合运用检查、询问、查阅、走访、列席会议等多种审计措施开展审计工作,而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往往仅是对会计凭证、账簿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也局限于财务审批程序、收支的合理性。而单一的账簿查询可能无法应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发生重大问题的风险,对证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处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在重大缺陷,从而没有起到审计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审计整改不到位
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组向被审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下达了审计意见书,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建议。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审计意见书提出的有关事项不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没有对有关问题与行为进行纠正,没有针对管理漏洞建章立制,即使进行审计整改,也只是定个制度上墙,开个会记个笔记,整改效果不明显、不彻底,导致年年出现相同问题,惯性问题,没有真正达到审计工作标本兼治的目的。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管理,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以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是对农村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审计对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性,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利益不受侵害,全面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重要依据,也是加强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财务报表、会计记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真实、合法等观念中转变过来,将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廉洁审计相结合起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债权债务、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财务公开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开展全面审计,以达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目的。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审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92-0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倾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流量不断增大。因此,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十分重要,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主要做法
为解决云和县农村集体财务监管力量薄弱、农村审计监督流于形式、账务处理不规范、非生产性支出尤其是招待费支出过高、工程管理不到位、村干部骗(套)取财政资金、公款私存等问题,2015年1月,经云和县编办批复,云和县农村审计中心正式成立,财政安排了农村审计中心建设、运行专项资金30万元。该中心设置模式为:在云和县农村经济管理服务总站增挂农村审计中心的牌子,隶属于云和县农业局,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指导、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核算、审计工作,办公室设在云和县农业局。目前,审计中心有6名专职审计人员。
二、取得的成效
1.审计工作迅速推进,审计成效显现。截至2015年7月底,县农审中心已对28个村开展审计,审计涉及资金13 919.81万元,发现违规金额766.5万元,其中向个人收回违规资金26万元,移送县纪委案件线索1件,提出审计建议63条,落实审计整改84条。通过督促整改、落实责任、纪委通报等措施,进一步严肃了国家的财经纪律,增强了村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基层干部廉政建设。
2.规范了财务行为,完善了管理制度。农审中心在摸清村集体财务家底的基础上,对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联合主管部门的力量,边审边改,促进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不断规范。如审计后推行的村级财务“零招待”等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农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县170个村级招待费支出同比降低80.93%。县纪委、县农业局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票据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村集体严格使用财税部门监制的发票或符合财税制度规定的规范性票据,收支票据要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写规范、及时结报、逐笔逐项公开,改变了票据不合规、支出随意的局面。
3.解决了职责不清,赢得了群众信任。农审中心作为专职的农村审计机构,改变了以往“三资”中心自已做账自已审、县农经站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走出了农村内审人员业务不精、力量不足的困境,增强了农村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解决了职责不清、体制不顺的难题。半年多来,农审中心通过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确定审计项目,采取严查账务与实地勘察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力求审深审透、不留死角,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得到了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支持拥护。
4.减少了基层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当前,少数村由于村干部自身水平低、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管理仍然不够规范,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上访、举报事件实有发生。农审中心通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查细查,出具事实清楚、结论正确的审计报告。经审计确实有问题的村干部按规定做出相应处理,给群众一个交代;没有问题的村干部也得以消除误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基层矛盾,减少了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进一步稳定。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教育,重点对农村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严谨、客观公正的农村审计队伍。同时,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使农村审计工作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关键词】财务审计;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知识;审计工作
1、充分认识,明确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意义
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和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能够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是顺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做好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关注民生,亲民惠民,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惩前毖后,审计促进农村财务日趋完善
农村财务管理是考验干部勤政务实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利于清正廉洁,维护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全面贯彻实施党的亲民惠民政策,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财务审计是促使农村财务管理日趋完善的重要手段。
2.1加强制度建设,使农村审计有章可循
农村财务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为此,镇党委政府借鉴国家审计准则,制订一些操作规程,并增加具体操作细则。先后出台了《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规程》、《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规程》和《民主理财工作规程》,明确要求村集体必须在规定的日期自觉接受审计,要密切配合,不得阻挠,从而进一步理顺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关系。
2.2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在农村审计工作过程中,对查出的违规违纪案件,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检察机关处理,以增强审计的震慑力。
2.3严格审计程序
镇党委政府规定村集体所有收支票据,要先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初审,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公章后,于每月1—8号村会计、报账员定期到经管站审计入帐,当面核对库存现金,将余额交经管站专户存储(备用金除外),做到帐款“双代管”;审计结束后,村会计逐笔逐项抄写好财务收支公布榜,经审计人员核对加盖审计章后,村会计于每月30号在村公开栏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4定期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
常规审计与突击审计相结合,做到事前检查、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个别村,进行重点审计;今年我们又对农民负担进行了突击性审计,查处了两个部门乱向村集体收取各种名义的赞助款,涉案金额5120元,并依法追回,有效地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性。
2.5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要搞好农村审计,不但有好的审计制度,而且关键还要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碰硬的审计队伍。因此,要经常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审计质量。
3、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保障措施
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工作中,虽然摸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是审计执法主体不明,缺乏依法审计依据。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制定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审计执法主体和处罚不明。我们现在开展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依据的是原农业部颁发的农业内部审计办法、国家有关部委文件规定以及省里制定的《农村审计条例》。从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很担心是否会违法审计;二是审计手段不强,调查取证难,落实处理力度不大;三是工作环境差,审计办案经费难以保障,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为此,采取以下措施:
3.1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改善审计环境
多年来,农经部门地位低,权威性差,是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客观障碍。特别在审计结果执行上,往往因缺乏手段而不了了之。面对这方面的不利因素,要以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与纪检,监察等权威部门建立起来的业务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查处案件,调解纠纷,尽职尽责地完成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他们对农村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这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的审计工作环境。
严格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
3.2逐步加大审计力度,不断拓展审计范围
一是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二是拓展了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和集体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等。做到日常业务定期审、班子调整离职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经常审。
3.3突出重点,把握环节
在审计中,要始终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做到“六审,六查”,一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二审存款现金,查账款是否相符;三审各项基本收支,查是否真实合规;四审集体积累,查去向是否清楚;五审承包上交,查合同是否兑现;六审各项往来,查债权债务是否落实。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在审计程序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执行,重点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把握政策界限环节。对审计出的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按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处理,客观、公正、准确定性。二是把握资料规范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对每个被审单位,坚持有审计通知书,有工作底稿、有原始资料复印件,有证明材料,有审计报告,有被审单位征求意见,有审计结论,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建议书。基本做到资料齐全,立卷归档。
3.4审建结合,巩固审计成果
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加以积累,努力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方法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四个结合”,一是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将财务公开是否落实纳入审计内容,帮助被审计单位搞好民主理财工作。二是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以乡(镇)为主负责审计监督,乡(镇)负责组织村会计或者报账员集中办公审查,坚持按月集中记账,检查财务收支账目。三是县级直接进行审计与乡(镇)、村自查自审相结合。四是审计监督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审计中坚持查揭问题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及时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错账、梳理问题、健全制度,较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论文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对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活动实施行政监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保障集体资产安全;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权益和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发展与稳定。
一、苍南县农村审计现状与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苍南县有36个乡镇共776个行政村,现有农村人口116多万人。2008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值192097.98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9804.9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622.5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154个,其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29个。为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早在1995年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总站”,与县农业局农经总站合署办公,业务上接受县审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2002年10月《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颁布实施,农村审计步入了法制化,县财政将农村审计项目纳入年度预(决)算,经费10万元。多年来,在县委、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按照“三年一轮审、离任必审、有访必审”的要求,积极开展以村集体财务收支为主的各项农村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全县已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539个单位,审计资金总额达123124.08万元,查出违纪违规案件69件,查出违纪违规资金837.7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8件,受党纪处分35人。并向被审计单位及各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1220多条,大大地促进财经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农村审计的良好效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通过落实政策,实行村务公开。为加强对农村审计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苍南县委、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农村审计工作要求,健全农村审计机构,配备合格审计人员,并且将审计结论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入个人档案。2003年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为加强村极财务审计、实行村务公开方面作重要批示。通过贯彻落实上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审计工作,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对审计出来的财务收支、资产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等如实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增强民主理财意识。
2.通过规范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在执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制定了《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试行办法》、《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操作规程》、《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办事指南》等文件,编制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审计通知书、审计记录单、审计查询单、审计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承诺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标准文本。为确保审计质量,在坚持按章审计、统一文本操作的基础上,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被审期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如实陈述并承诺;强化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必须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审计主要事实的清晰性、完整性及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必须复核;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检验审计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对审计事项做到认真整理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实行“一审一档”制,做好装订年度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备查。
3.通过拓宽审计,强化村财监督。在制定和实施农村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求各乡镇对村级财务实行“三年一轮审”,县农村审计单位实行抽审;在坚持例行审计的基础上,拓宽思路,积极探讨,接受委托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开展了村级债权债务专项审计、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土地征用款落实专项审计、村集体组织征订报刊情况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村集体经济财务循环审计等。通过以上各项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核实,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对村集体财务的全方位监管。
4.通过查处案件,促进廉政建设。农村审计是以行政执法者的身份介入对村集体资产及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对农民上访案件的专案审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查处了一些经济大案要案,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追查,依法制裁。如龙港镇柳江村某出纳员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贪污村集体资金275000.00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金乡镇某村在2007年审计原村书记和村主任时,发现该员工及其他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转移村集体资金63.45万元于账外开支和挥霍,并向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行贿送礼,受县纪委开除党籍处分5人,留党察看2年处分1人。同时为配合村级换届选举,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循环审计及有关专项审计,有力地扼制了一些村干部的腐败现象,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对策建议
1.开展审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原有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事业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乡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措施,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审前集中培训,做到以老带新,逐步解决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村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和有关廉政工作规定等,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公正,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审计工作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三是坚持持证上岗。各乡镇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领取农村审计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乡镇领导应积极支持乡镇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并提供所需经费。
2.加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针对当前机构不健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县政府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为乡镇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主要抓好乡镇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解决好人员的编制问题。审计机关要遵照《审计法》的规定,充分利用优势,加强对农村审计的指导。对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或是初次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还可以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和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问题,促进整体素质提高。此外,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与各乡镇领导联系,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倾听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使他们支持和重视审计工作,将农村审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审计工作有专职人员,有组织领导,经费落实。
3.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审计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参照国家审计准则,结合农村审计实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汇集成一本《农村审计监督工作手册》,使之成为农村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指南,同时要共同制定农村审计发展规划、农村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计划管理、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在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加以规范,使农村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农村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