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技体育的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独立自主的职业判断能力。这需要会计人员要以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前提,以国家会计规范为依据,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协调各方面经济关系的能力。本文针对会计人人员素质底下的表现,提出了可行性的提高措施,希望会对会计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会计 业务素质 能力 提高
作为一名称职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原理和会计原则等会计标准的规定,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的精确分析,还要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方法,客观公正地对应列入会计系统某一要素的项目进行选择与判断,为利益相关方的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一、目前会计人员哪些素质低下的表现
1.缺乏职业判断能力。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通常都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交易形式和结算方式,所以提升财务核算中会计职业判断力对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再者,由于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素质良莠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甚至存在着部分会计人员从个人利益出发,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职业判断的行为,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业务能力不强,致使做出较差的职业判断的几率较大,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决策者政策的实行。加之,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水分”较重。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使得企业实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与账面数字相差较大。有的会计人员缺乏认真钻研业务知识的精神,职业技能低下,且对继续参加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学习进行进修的意识非常淡薄。
3.道德水平低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不但整体道德素质低下,而且这几年又有滑坡的趋势。这就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大面积的会计信息虚假与会技人员的人均专业素质低下,与在实际业务中道德素质下降不无关系。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分配方式,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自觉抵制多方诱惑。
二、会计人员素质提高的外因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各方面的约束机制。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灵魂,它促使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法性和公允性是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相应的会计职业判断准则中最重要的是诚信原则。会计职业判断的约束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健全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首先,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发现会计错误与舞弊,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公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以确保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其次,完善会计监管系统,就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而言,应从各企业的具体环境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针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最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安排真实、公允,能实现所有者的强力约束,是会计人员客观、公允的进行职业判断的关键所在。
2.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日常工作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把诚信当成人生的一种追求,以诚信为做人标准,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仪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严格规范会计行为,就是要求会计人员严格履行法定的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会计人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心无杂念,依法核算,照章办事。
关键词:思想道德;荣辱观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058-01
一、如何加强电力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加强电力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经济建设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是提高电力企业社会服务水平的关键,更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需要。因此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围绕发展主题,突出服务宗旨,大力倡导和实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此,仅就怎样增强电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素质谈几点肤浅的看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为将“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宗旨落到实处,电力企业应在“抓管理,强素质,树形象,促发展”上做文章,用切合实际的科学管理体系,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形象教育活动,以此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
1、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职工的思想、言行、活动范围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职工是否接受普通奉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灌输的道理,不但取决于这个道理是否正确,而且取决于道理是否有用,是否利于自己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各自不同的人在性格方面,理解能力方面,文化层次方面、社会阅历方面等综合素质差异。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对于同等问题,同等现象的不同认识,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因势利导。
2、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层次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是由单位性质和单位机制决定的,单位职工由于在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赢得对职工自身需要的认同,即要引导职工确立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又要承认职工不同层次需要的合理性,努力适应和满足职工的各种需要,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年龄、运用不同载体,动态的引导鼓励职工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单位管理发展上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进一步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3、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创新性。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职工的各种思想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靠老经验,老办法解决不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新定位,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经济的头脑,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正确分析职工的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内容创新等。
4、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实际工作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把实际工作的目标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单位工作的总体规划,作为单位管理的一部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一起检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目标相一致,推动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5、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倾听职工的呼声,了解职工的思想实际和利益要求,掌握职工思想情绪的变化,把教育职工和服务职工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职工最关心的具体事情抓起,做到既讲道理有办实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职工提高精神境界。
二、企业发展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概括,不仅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荣辱观是企业发展的“立业之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重视企业的荣辱观建设。
其一,激发学习的动能,使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企业员工发展的重要必修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文化沉淀的过程。我们每一位企业员工都应主动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从而确立起高尚而正确的荣辱观。其二,激发立志的动能,使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荣辱观成为企业员工人生追求的方向。广大企业员工通过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会逐渐懂得,人生在世确实需要明荣知耻,确实需要立志。明荣知耻作为一种美德,虽然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却是个人立身处世实现全面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和条件。不同的荣辱观,决定着人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其三,激发实践的动能,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荣辱观培养的目的在于铸造高尚的荣辱观念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贵在言行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体现工人阶级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主人翁责任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工作中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结束语:在职工队伍中倡导“建立共同理想信念,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过硬工作本领,培育自觉奉献社会”的高尚品质,引导广大职工发扬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和以“学习创新、爱岗敬业”为核心的工作精神,使职工队伍始终保持了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江西赣东北供电公司
【关键词】期刊 开发利用 印本期刊 电子期刊 期刊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30-01
期刊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章篇幅小、通报速度快、内容涉及面广等特征,它是各门学科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成果的重要集散地。有关研究指出,“掌握了期刊,就抓住了文献的主体”,“世界情报源地2/3源于期刊”,是主要的情报信息源。无疑,在网络环境下,期刊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一、网络环境下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期刊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期刊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包括对期刊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通过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工具形式报道文章、篇名、作者等,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同时选用原始期刊的内容,按学科编制检索工具,如综述、述评、综合专题报告,反映前沿学科动态。其次,要对网上期刊资源进行开发。网上文献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成为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资源开发的又一重要课题,它包括对现有数据库的再开发,检索技巧的运用,网上信息的套录,以及对传统文献信息的组织方法加以改进、扩展等。这样大大地提高了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又扩大了服务层次与范围。
(二)高校图书馆期刊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1.印本期刊的开发利用
如今,印本期刊和电子期刊已进入了一个共存发展时期,印本期刊具有携带方便,阅读直观,使用成本低,不受设备、能源和技术的限制,不存在版权保护问题,不易产生内容失真,适合各种文化层次、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等优点。所以,尽管社会发展迅速,科技不短更新,印本期刊仍占主导地位。除了基础的日常工作,还可通过目录页服务及时期刊信息,以加快印本期刊的开发利用。目录是读者查找所需期刊信息的桥梁,它能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期刊的基本特征,引导读者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期刊登记时,利用扫描仪扫描期刊的目录页并将其放到图书馆的网页上,使读者通过网页第一时间获得各期刊的目录信息,通过目录页服务,一方面,可以最快的速度供读者了解新到期刊的基本内容,提高期刊信息的查找率;另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及时系统地阅读和收集其所关注的最新信息,逐步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第三是通过二次文献揭示专业期刊信息。对于与本校教学和科研密切相关的专业期刊,只提供目录页是远远不够的,应根据读者需求,对馆藏专业期刊中所含的信息以篇为知识单元作微观揭示,将不同期刊中相同的学科领域、相同的知识单元、相同的知识内容以二次文献题录的形式加以收集、加工与揭示、按一定数据结构输入计算机,配以相应的检索软件,供读者检索和利用。这是开展期刊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有效途径。
2.电子期刊的开发利用
电子期刊资源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并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易检索、覆盖区域宽、信息获取不受时空数量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可将印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相结合,互补余缺。电子期刊和印刷型期刊的比例配置要适当,在文献服务上做到取长补短。当前,一般图书馆期刊信鼠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印刷型期刊上,比如对那些利用率高、阅读量大的期刊,应以印本期刊为主,以方便读者利用,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期刊管理
期刊管理是开展期刊工作的基础,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期刊管理工作,提高期刊工作规范化,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我以为期刊的管理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期刊管理要向网络化发展
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是以藏为主的初始管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使图书馆的期刊文献资源打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计算机网络,从而使馆藏期刊资源由传统独立的实体馆藏逐步向全球网络环境下的虚拟馆藏扩展。由此可见,图书馆不仅要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好实体期刊馆藏,尽最大可能为读者提供这些期刊文献的内在信息,还要通过网络获得和利用其他图书馆或网络电子期刊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
(二)建立馆藏资源特色数据库
网络环境下,期刊馆藏将逐步实现资源共知共享,馆与馆之间要互相合作,以便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了确保自身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图书馆不但要善于开发利用网上资源,更要重视本馆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据本馆特色,结合学校学科特点,有重点地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如建立教学成果数据库、学术会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成后既可对内提供服务,又能对外提供交流,这是网络环境下期刊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才能在未来的资源共享中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和竞争性,这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具有自身特色,很受读者欢迎。
(三)适应网络环境,提高馆员素质
期刊管理员是期刊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期刊管理员的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期刊资源利用率的高低。作为期刊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馆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对期刊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渴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导航员。
三、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要顺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历史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期刊资源,及时传递读者需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使期刊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期刊管理工作,充分展现期刊信息资源潜在的知识和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卢淑敏.图书馆要积极开发文献资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2):17-18.
[2]庄小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
【关键词】 网络教育;整体规划;资源共享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通信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教育也必然向网络化发展。网络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丰富,较强的交互性和真实性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有效学习。网络教育作为大众化教育手段,在继续教育、在职学历教育、辅助教学乃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是,当前网络教育在资源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必须给予重视与解决。
1 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当前网络教育已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目前人们存在一种误区,将课件等同于网络教育,认为将课件放到网上,由学生上网学习就是网络教育。网上的资源开发不单单是将面授教育资源直接搬到网上进行,其宗旨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如何将有效资源转化成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体现出网上教与学的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同。
1.2 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缺少统筹规划,各高校、教育机构在网络教育的硬件建设方面各自为政,教学站点相互覆盖,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造成了资源大量重复建设,形成了巨大浪费。
1.3 缺乏科学的标准
一方面,缺乏衡量软件质量、性能、用户使用界面等方面的标准,导致开发者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几乎可以随心所欲,而使用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开发平台性能差异大,不同的开发者,甚至是同一开发者推出的不同的课件产品之间都会存在很大不同。对于学习者来说,为了学习不同开发者的课件产品,或同一开发者的不同课件产品,需要不断更换或维护自己的软硬件平台[1]。
2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
2.1 进行整体规划,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规划必不可少。第一个层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可就定位和分工问题给予统一考虑,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进行规划与必要的宏观调控,促进院校等教育机构网络学院之间的合作。地域上比较集中的教育机构的网络教育可尝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2]。对于发展比较快的网络教育学院,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考虑从各自隶属院校中分立出来,合并组建新的独立的网络学校,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与原隶属各院校合作招生教学,即通过新成立的网络学校招生,学生可同时使用原隶属学院的教学资源,所获利益与原隶属各院校共同分享。这样既能促进实力较强的网络教育机构快速发展,又能使传统院校在发展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反过来也更能主动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个层面是教育机构对其内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体规划。由于当前教育机构对其内部网络教育资源缺少整体规划,可能会导致一方面硬件上出现重复建设,同一院校内的不同部门重复构筑网络硬件资源,另一方面软件上出现网络教学课件重复开发,这两方面都严重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对其内部的网络资源进行整体分析整体规划,力争让不同的部门共享硬件、软件资源[3]。
2.2 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开发人员不仅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学习理论和规律,还要掌握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开发需要开发人员与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密切配合,需要他们倾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程内容与网络技术的整合。目前,缺乏大量优质的网络课程是影响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资源建设合作化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必由之路。网络教育机构在硬件资源建设及网络课件软件开发方面,有必要走合作化的道路。术业有专攻,网络教育机构应该将网络教育资源的实现(例如课件的开发)交予第三方专业的开发机构去完成,同时让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中精力去根据教学需求设计网络教育资源,让设计与实现相分离,这样能使教师从繁重的网络课件开发中脱离出来,极大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效率。
2.3 制定统一的制作标准
为了充分地共享与高效地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制作标准。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的技术手段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育主管部门至今尚未制定相关标准或协议以允许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管理平台上进行一致性管理和交换,导致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受到区域性和平台性限制[4]。如果不统一制作标准,不同开发技术开发出来的网络教育资源将不能很好的共享与进一步利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制定一套统一的开发平台或标准,让教育机构参照该标准去实现网络教育资源,这也是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有力手段。
总而言之,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和应用的问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与应用方面的支持。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将更加高速与高效。
参考文献
[1] 郭德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11112.
【关键词】 阿奇霉素;红霉素;支原体肺炎;疗效经济学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65
支原体肺炎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 婴幼儿也不少见[1-3]。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1, 4-6]。一般3~5年流行一次, 近年来, 随着环境条件恶化(主要是森林及水面温地大量的减少,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显著下降), 人口密度的急剧加大, 其发病率特别是城市每年有上升趋势。相关方面的研究证实[7], 我国仅北京地区的支原体肺炎占下呼吸道感染的13%, 可见其发展之快。因此, 治疗支原体感染, 尤其是支原体肺炎已经成为儿科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重点对象。本文收集本院近4年(2011~2015年)来使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全部病例, 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2015年共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282例, 其中男152例, 女130例;年龄最大16岁, 最小4个月;以3~9岁为多, 占总数的79%(223/282)。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所有患儿必须是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IgM(+)]。所有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的患儿均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282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患儿中, PCR阳性254例(90%)。诊断标准采用《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1]。282例患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红霉素组(94例)和阿奇霉素组(188例)。
1. 2 方法 红霉素组按30 mg/(kg・d)静脉滴注红霉素。阿奇霉素组按10 mg/(kg・d)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为中国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冻干针剂, 商品名:瑞奇, 0.25 g/支), 每周用药3 d, 然后停药4 d。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费用。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8], 分为治愈、好转、无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红霉素组治疗时间为(14±2)d, 阿奇霉素组治疗时间为(12±1)d, 阿奇霉素组治疗时间短于红霉素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5, P0.05)。见表1。
2. 2 两组副作用比较 两组消化道反应、过敏、GPT升高及其他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费用比较 红霉素组药品费用为(210±10)元, 其他费用为(517±15)元, 总费用为(724±16)元;阿奇霉素组药品费用为(816±18)元, 其他费用为(516±13)元, 总费用为(1330±25)元;红霉素组药品费用及总费用均低于阿奇霉素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当今这个医疗日益走向市场经济的时代,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常常会发生一系列的冲突[9, 10], 在确保二者都给以关注的情况下, 或者说是不影响社会效益的条件下, 如何考虑到一定的经济效益的问题, 对于医患双方而言,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药效相似而市场价格迥异的两种药物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 两种药物治疗期间, 总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主要是由于药物的费用所导致的。当然, 两种药物的副作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但无显著性差异, 特别是红酶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就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存在的现状来说, 由于收入巨大剪刀差, 应该提倡:在广大的农村及贫困地区, 治疗支原体肺炎, 应首选红霉素, 这样可以兼顾治疗效果和经济利益两个方面, 并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应该指出的是, 在临床实践中, 医务工作者必须本着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二者不能同时兼顾时以社会效益为上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04-1205.
[2] 斯崇文, 贾辅忠, 李家泰.感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00-701.
[3] 张石革.新药临床药理与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678-679.
[4] Foulds G, Shepard RM, Johnson RB.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zithromycin in human serum and tissues.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1990, 25 Suppl A(suppl A):73-82.
[5] 卢宏华, 方小燕. 阿奇霉素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54例. 中国药业, 2010, 19(23):74-75.
[6] 严汝帅.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22):63-64.
[7] 陈玉香.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对比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12):1141-1143.
[8] 康维为.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