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 传统 班级管理 沟通 监控 感染

班级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等基本精神的重要场所,我们需要着力加强中小学班集体建设,通过实施各种各样的特色教育活动,增强班集体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职能。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有61%之多的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受过班主任上岗培训,导致很多老师不懂班级管理知识,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探寻解决对策。

一、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场所。班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传统的班级管理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传统班级管理方法比较陈旧

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班级管理过程中仍然以经验为主,比较重视班主任的经验活动。一般都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出勤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违纪情况以及学生的成绩等内容来量化该班级的管理绩效。这种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一种压迫法,长此以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对立的形式,除非一直压着,否则将非常的混乱。

(二)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不科学、不公正的教育评价观推波助澜,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三)班主任对管理方法系统学习较少

由于当前多数班级存在学生较多的现象,班主任的工作量较大。为了管理一个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据他们 1/3以上的工作时间,久而久之大多数班主任已沦为“事务型”, 少有“学者型”。他们很少有时间去系统学习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来管理班级。这样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社会在进步,学生的视野、知识和心理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只是停留在传统方法的层面上,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做到很好的适应社会快节奏的变化,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小学生集体观念下降影响有效管理的效果

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生出现集体观念下降的现象也愈发明显。独生子女的优点在于:活泼、思维较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仍具有很多缺点。例如:由于他们习惯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他们只知道被爱,而缺乏主动爱父母、亲人、朋友的观念。并且,他们相对自由散漫,不愿接受纪律制度的约束,个性逐渐加强,盲目地攀比,而大多数学生表现为比较浮躁。在这个提倡和谐共赢的社会,像这样缺乏集体观念,不利于学生将来立足于快速发展的社会。

二、新形势下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实现创新。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首先,任何一名人民教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用爱去感染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真心地关怀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是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与奉献,才能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了条件。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有先进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教师在上课时或多或少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做出努力后也不一定能收到好的结果。这时切不可彷徨、气馁,通过跟其他老师寻求帮助,借鉴其经验,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采用鼓励、对比、先进榜样学习法,去激励他们爱学习,遵守纪律。闲暇之余,可以读一些小学生心理之类的书,会很有帮助。

最后,班主任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并且从传统的领导位置走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班主任的本职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这是新时代赋予班主任的职责。

(二)推进平等民主、一视同仁管理模式

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和平等民主”纳入小学班级管理之中来,这是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两个突出特点。应树立学生榜样,举办各类主题班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学习榜样精神。在评选班干部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采取自我推荐、竞选、演讲等多种方式,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也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同时,要注重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变被迫、被动为自觉、主动。

班主任不能只看到处境优势的学生,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应坚持“ 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男女、正常残疾、学习好坏,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对于学困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课堂上抽其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课后给予学习辅导。

(三)加强师生、师长之间的沟通

通过意见箱、电脑( 电子邮件、QQ号等) 和电话等手段来加强师生以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在教室明显的位置设置意见箱和建议箱,学生有问题或者好的建议可以通过信件的方式与老师联系,老师每天都要对意见箱和建议箱中的信件进行及时的处理,以便使学生信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的家里都有了电脑,教师可以将一个公用 的电子邮件或QQ号公布于学生,通过网络也可以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方便快捷;电话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沟通方式,紧急情况下通过电话即可及时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可以将家里的电话或者手机号码主动向学生公布,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以及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直接沟通。

作为班主任,应主动向家长讲解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并针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长做及时沟通,充分调动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具体方法如:召开家长会、展开问卷调查、个别问题学生个别讨论等方式。只有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全力合作,才能确保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随时向学生们传递爱意。比如,在与学生的谈话结束时,可以摸摸他们的头或者拍拍肩膀,最后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这些举手之劳却可以让学生心花怒放,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上进心。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监控能力

班级管理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管理的成功、 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将所有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和思维批判性在其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班级管理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管理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管理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只有在管理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把握住管理的几个环节,环环紧扣,才能使班级管理井井有条。

提高班级监控能力的实质就在于培养教师管理的自觉意识,培养教师对管理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培养教师对自己管理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有了这些能力及习惯,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而应付自如地处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了。所以,提高教师的班级监控能力是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林萍. 谈小学班级管理[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4):114-118.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管理要求,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在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地位,所以在对小学班级管理上要力求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共同创建科学、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现状及问题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定人数的班级,早在1862年我国就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了我国广大教育战线上教育工作者们尤为关注的问题。

班级管理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1)管理片面性。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不同,所以很难对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也不能全面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造成一种片面人才观。2)管理内容缺乏系统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德育关键期,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导有很大作用,班主任通过自己对班级的管理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小抓起,而是偏于技巧和智能的培养,所以班级管理呈现出缺乏系统化趋势。3)管理方式死板。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实做细,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偏重于条规纪律,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班级管理中难以形成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创造和实践能力,导致班级管理缺乏灵活性。

除此之外,由于班级管理过程中还添加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城乡教学资源不均衡性,城市学校人满为患,教学资源紧张,进而出现较大班级的班额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重大挑战。在素质教育倡导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要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拒绝打骂学生体罚学生,这使得班主任工作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并取得有效管理班级的成果都成为一项巨大的任务。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已经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素质教育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对班级管理进行民主化管理,以利于产生和谐的学习气氛,完善的班集体。鉴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而总结出适合各个地区的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意义

1.对学生而言

首先必须明确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小学生在班级中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其自身发展不成熟,以学生管理为主体的班级极易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现象,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强,这种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显然是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的的不断成熟,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时,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处于上风,并且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可以进行民主管理班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处所,班级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敏感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学生而言班级管理觉得了他们的成长。

2.对家长而言

对家长而言,家长能够直接而且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地方就是班级,通过班级来观察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处境,感知学生的情绪变化。也是通过班级管理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家长通过关注学校发展和班级管理这些外在因素来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班级管理就是向家长反应情况的第一面窗口。班级管理中也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学校而言

对学校而言,有规矩自成方圆,学校的管理工作就是通过一个个班级管理构成,呈现立体和谐的校园环境。关注班级管理工作就是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可见,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教师而言

对教师而言,教师的更新速度慢,工作时间长并具有示范性作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工作。班主任不仅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既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师是构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教师而言,班级管理是每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经验和工作积累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内涵

班级管理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集w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具体表述为: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而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及时关注和引导前提下,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活动的成熟,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生活之中。而班级管理就是这一种大规模的促进学生学习生活进步的学习场所,它的属性一方面是学习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所。

(二)良好班级管理的模式

当今我国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1)平行管理2)民主管理3)常规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在这些管理模式中,较为倡导的是民主管理模式,这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下自主学习方式的有力尝试。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的理念落后

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是满足于班级管理最低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并没有把班级的各种职能发挥出来。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导师身份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只是单单看成主科成绩。

2.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不平衡

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上关系比较僵硬,没有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这使得班级管理出现不和谐因素。加之学生对于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榜样性教育认识不足,极易出现学生和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出现对立局面。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3.管理方式刻板

管理方式基于传统管理模式,只是通过制定班规和遵守校规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管理方式出现刻板现象,另一方那面也会是班级生活出现死板。班级核心凝聚力下降。

4.管理机制不全面

管理机制不全面。由于班级的特殊性质,既要要求其管理机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就会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以至于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小学班级班级的问题分析时,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中都有哪些因素参与了班级管理工作。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班主任老师、学生以及学校。其中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而学生则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校则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

教师方面

1.教师性别差异

教师的性别差异是出现班级管理混乱的原因之一,有关数据的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男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管控力度和方式没有女老师好,这是由于性别差异,女性老师在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更能贴近学生心理。学生可以尽快产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2.教师年龄差别

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和生活经历,对于班级管理的工作的处理上,教师的年龄也决定了其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学生心中产生亲昵感,而年龄大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上更能够彰显松弛有度的原则,可以弹性管理,做到因人管理使管理工作能够合理有序展开。

3.教师知识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能力决定其眼界的开阔程度,对于班级管理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和智力开发上,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认识教育心理学在指导班主任工作上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好的行为要给与积极强化,对于学生的坏行为必须给予及时制止以及纠正。

4.教师管理方法

对于班级管理的方法运用上,教师管理方法主要基于班主任的性格和教学特点而定。所以教师的性格和教学特点不同,班级管理的方法也就千人千面,不能逐个论优劣。

5.教师心态异化

班主任的工作繁重且对班主任的身心和体力要求较高。在超强工作压力下,教师极易出现心态异化,也就是心情的烦躁和行为的粗暴情况。这也是出现班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生方面

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参加者和执行者。在班级管理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c认识学生心理和生理特质不清而造成。

学生心理和生理年龄不同化

尤其是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阶段和特征而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该阶段的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标准的是非观,心理和生理都没有进入的一个稳定时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团队意识。班级管理一方面要求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使然所以也要求对其进行疏导管理。

学校和校领导方面

学校和校领导是班级管理的有力监督者,同样也是造成班级管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6.班级班额不限制

学校在班级人数的核定和控制学生人员流动上,出现松懈情况。人为增加了教师的班级管理任务。增加班级的班额提高班级管理的标准。这些都造成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上的过粗过急。

7.对于班主任工作要求过于形式化

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的标准太过形式化,如果班级管理过于表面化是不利于一个班级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也会造成班主任工作急于求成和雨过地皮湿的现象。久而久之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常态化病态。

四、班级管理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班级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所以在管理班级方面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确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要形成正确和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无论是班级管理模式的民主型还是权威型还是专制型,只要能够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就是可行的。班级管理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确立中心思想,才能够制定合乎学生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二)使用新的管理班级的手段

在管理班级手段应用上,一定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手段。例如:在对班级后进生的管理上,班主任要找到学生自身闪光点和问题的症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工作。用班级集体的力量对后进生进行感召,力求其能够融入班级集体。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适度可以引入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创设班级干部和学习小组来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形成班级自己的核心集体,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三)健全班级管理的机制

健全班级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班集体领导班子,促进班级形成统一的班级意识。在制定管理条例使,在坚持校例的前提下进行班级条例的创设,形成在班级条例下人人平等的公平机制。

(四)提升班主任的待遇

鉴于班主任的任务量的情况,要领导在逐步提升教师管理班级水平的前提下,对班主任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在职称评定和教育深造上给予一定优势,提升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工作性质决定其必须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进而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如建立微信和QQ群的方式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长效沟通机制。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家长和班级主任的共同管理之下。

结束语

正是由于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所以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要格外重视,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概念和特性,只有在了解班级管理的特性后,加强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沟通后将班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共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新方法。

作者简介:刘小卫(1976-),女(汉族),湖南耒阳市,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周敬慧.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

[3]韩静.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

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得教学活动达到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还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另外,管理是一门学科,它是基于人性和人群差异性基础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操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所以,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科学化之路,两年来作者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许多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我院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应该怎样自主学习,怎样适应先行的教学管理过程?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怎样进行教学过程管理才能充分贯彻和体现我院“学以致用、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等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弹性,影响教学质量

经过作者近几年研究可以看出,民办院校在平日各科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普遍,无新,缺乏弹性。随着时展,教师相比以前的教学方式,除了单一的板书教学已经更多的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即便如此,还是存在的大部分的照本宣科和照屏宣科现象,形式更新,内容却不新。单一、枯燥的课堂容易影响教学质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师生共同的融入课堂,使课堂效率降低。

2.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民办院校的教学课程安排存在着一些问题,各专业课程多而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不够明确,容易导致学生专业抓不紧,兴趣学不好等问题。对于我院的选修课安排这里要说一下,课程内容、课题项目较为单一,无法体现选修课的特色,多数选课属同一类型。学生选起课来,无法明确所选目标,甚至不能选到自己期望爱好的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容易抱着消极的心态去上课,不能达到选修课开设的目的。

3.注重教师的使用,忽视教师的培养

经常见到各报刊上重金聘请名师教学的启示,不乏有高校重金聘请专家教学。不可否认的是,名师教学带来的益处。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二、教学管理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管理是什么?管理的重点是人。”通过管理去解决在课程改革中: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使“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学能满足人的基本学习需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习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下面我们根据经验,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改革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弹性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抓住创新,注入新鲜的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书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重点把握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融入课堂,积极学习。

2.优化课程结构,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真正的将各专业的培养落到实处,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要增加选修课比重,提供多课题,多专业的选课内容,允许学生跨院系、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能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

3.建立健全教师与学生的培养,处理好学院管理的各关系

应重视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思想的培养,以此来更好的引导学生。另外,应处理好学院管理的各关系。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要加强理性的思考,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单纯重视教学内容、轻视教育过程的现象,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先要务实,才能求真。

三、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服务”

我们的高校管理工作都强调高校学生管理包括规范(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两大方面。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更多的时候却仅仅是强调了管理,管住学生成了学生工作的原则,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往往流于形式或不尽如人意。传统学生观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学生被要求无条件地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但对于学习方法、学生心理、就业择业观念等却缺乏必要的引导。

2. 欠缺学习动力,成绩不够理想

学习的动力来自心中的目标和梦想。因此,学习需要为自己定个目标,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在逆境中勤奋刻苦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同时,民办院校大部分学生成绩是300分左右录取进来的,他们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在初高中时期,经常依赖老师、家长“催”的学习习惯。而进入大学校园后,不在父母身边,没有班主任的督促,他们就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对于课外活动过分地投入,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在当今信息社会,民办院校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使得学校教育的权威影响力在减小,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四、解决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1. 以生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已不合理,它与以服从、整齐划一为特征的管理价值取向与教育的本质相矛盾。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学生管理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

2. 以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 试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 试析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 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 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因及对策 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 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与对策 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问题 试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问题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每一位学生是否可以得到针对性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对整个班级的管理而言,显得十分重要。当今在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班级管理的策略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研究 一、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班级是整个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场所。教师对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班级中的班主任,则是整个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目前班主任对自身班级的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班主任管理的方式方法单一。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城镇,依旧采用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即“权威式的管理方式,老师就是权威”这种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让很多老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使用同一种单一的方式,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从单一的出勤率、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违纪情况、成绩等级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在这种固定的、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们只能在老师规定好了的范围中学习、生活、成长,这就导致了学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这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2.老师严重忽略了学生们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长时间以来,因为在培养学生目标上所产生的各种差异,受到片面的、只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小学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出现片面认识,他们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纪律以及卫生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在这种相对而言极为片面的管理模式下,小学生们只好盲目顺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们到了高年级之后,独立性不断增强,班主任过于严厉的言辞让他们不断产生逆反心理。引发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像这种严重忽略学生情感的管理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导致到最后,学校培养出来的要么是“顺从型学生”,要么是“叛逆型学生”,那种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则少之又少。

3.小学班主任没有对班级管理进行系统学习。现在很多班级中,学生数量众多,致使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大。为了更好地管理一个小学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用班主任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出于这样的压力,很多班主任都成为了“事务型”,很少出现“学者型”。这些班主任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只有依靠自己的各种经验来对班级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极度缺乏创新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们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宽。如果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管理只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层面上,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快节奏的变化,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4.小学生集体观念的下降,影响了整个班级管理效果。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小学生们集体观念正在逐渐下降。独生子女的优点是:他们活泼、思维敏捷,很乐于去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具备相当多的缺点。比如:他们基本都是从小娇生惯养,他们只会被爱,而不会主动去爱父母、爱亲人和同学。而且,他们自由散漫,不愿意接收纪律的约束,个性特别鲜明,喜欢盲目攀比,大多数小学生都表现得极为浮躁。在当今提倡和谐共赢的社会中,像这种缺乏集体观的现象,并不利于帮助小学生们健康发展。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提高班主任的素质。⑴每一位老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这是每一位小学老师的基本义务。对于老师而言,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真心去关怀学生,去爱护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付出,小学生们才会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怎样为他人着想。让小学生们真正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奠定坚实的基础。⑵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具备丰富知识和幽默语言的老师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并成为小学生们效仿的对象。身为一名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深度和广度,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用极为幽默的言语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沉闷,通过自身的付出和贡献来感染学生,班主任要为班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喜欢课堂。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问题 措施

班级往往是学生接触到的最初的社会群体,它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每一个班主任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管理素质不高

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且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所具有的专业管理知识远远不够。很多教师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水平。

2.管理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和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在班级管理中不需要学生的参与,这就剥夺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得学生成为了被动的被管理者,造成了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3.社会、学校与班级管理缺乏协调性

学校教育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同样,班级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要想管理好班级,就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协调。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现如今“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是不是也可以引入“以人为本”的概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谓“以人为本”事实上就是“人本性”思想的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教育的完整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说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属于智力正常的范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这就意味着没有什么所谓的好坏学生之分,而每个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分数的差异也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表现而已。

2.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质

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然而,专门针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培训现在却做得不是很到位,很多班主任甚至根本就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班主任培训就走马上任了,这势必会影响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

3.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也会不断增强,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老师管理不满的情绪,这主要还是缺乏民主所造成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对班级管理工作献计献策,这就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于班级的责任感。

4.努力协调班级管理与学校、社会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机构,而学校又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这三者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想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必定需要学校和社会的配合,毕竟学校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班级是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舞台,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包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每个班主任的责任,更是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l]周鸿辉,马甫波.《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1

[2]魏茂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