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低碳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船舶;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U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174-01
当今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今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据统计,在全球,海上船舶所排放的氮氧化气体占据达到30%。全球船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已经超过11.2 亿 t,大约占据全球温室气体的4.5%。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船舶运输业消耗燃油将达到4亿 t,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当前相比将增加70%,因此呼吁船舶低碳节能减排是船舶运输业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1 船舶低碳节能减排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中非常重要的能源消耗国家,低碳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船舶低碳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被列入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船舶运输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海上运输业的“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监督现代化”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得海上船舶的数量逐年递增,航运范围业逐年在扩大,因此,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以及碳氧化合物气体排放的急剧增加,这便带来了对低碳节能减排新课题的研究探讨。
2 从技术角度进行低碳节能减排的措施
海上船舶所排放的有害排气体中包含碳化物、氮化物以及硫化物,同时伴有污水、垃圾、废水、污染材料等有害物质,为了降低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船舶的制造以及使用角度来考虑,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微尘颗粒以及压载水的排放。
①降低船舶阻力:通过研发设计,将阻力线型设计的较低,降低风浪冲击阻力;减少船舶上层建筑,降低阻力; 降低船体表面粗糙度,从而降低船舶运行所受阻力。
②提高船舶动力系统推进效率:对船舶动力系统主机进行优化配置;对船舶尾部线型进行优化设计,并加装尾部整流装置;对船桨进行高效桨,并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型桨。
③加强对船舶系统配置优化:船、机、桨实现最佳匹配;进行机电配置优化并实现智能管理;对船舶动力性能进行优化管理并降低传输能量损耗,同时开发余能应用技术。
④加强船舶节能设备的研究:对船舶进行高效的主机、辅机研究,提高动能; 主辅动能利用率,实现机智能化;开发油电混合动力以及变频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
⑤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将风能、核能、太阳能应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应用于船舶动力能源。
⑥从船舶总体设计角度出发:采取最低压载水总体设计,并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应用于造船业。
⑦从设备配置角度进行提升:运用新型发动机,对废气进行处理。
3 从管理角度进行低碳节能减排的措施
3.1 加强船舶的日常管理以及维修保养
通过技术研究以及实践检验,通过技术方式来进行低碳节能可以有效的降低船舶燃油消耗,这已经广泛应用在海运船舶低碳节能的工作之中。然而船舶低碳节能减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注重技术节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船舶管理,来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做好船舶节能减排工作。
在日常工作管理方面,船舶运行所产生的污油、固体垃圾以及污水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统一存放,等船舶靠岸后交有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禁止排弃到大海中。
在强化船舶维护保养方面,船舶设备和检修设施严禁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需要定期对船体、螺旋桨以及舵机等重要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及时清除附着在这些部件上的海生物,保持船舶在水下部分的清洁,同时也可以起到减小船舶航行阻力的作用;冬季行船在启动主机的时候,需要对主机的冷却液进行预热,然后再进行主机启动,这样可以防止爆燃,能够提高燃油的燃烧率;需要定期检查各个轴系以及尾轴承运行状态,从而避免因为轴系偏转量或者摩擦力过大,导致主机有效功率降低;在主机启动或者停机的时候,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猛启和猛停。所以,使得船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才能使其在运行过程中能降低燃料消耗,而船舶的维修保养是保持船舶良好使用状况的有效手段。
3.2 使用经济航速
船舶航行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燃油消耗情况,这是船舶运输的经济以及技术的综合反映。若果航行任务不是很紧急,船舶尽可能采用经济的航速,同时要考虑风压、水压等这些因素来选择经济的航海航线。目前,海事部门现有的船舶基本都提高了航行的静水航速,全速基本是在12节到22节之间,但是船舶行驶时候普遍尾浪较大,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全速行驶。但如果长时间怠速行驶,也会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会导致机械磨损的加剧,容易造成损坏设备使用工况,同时也不利于低碳节能减排。
为此,根据船舶设计的说明要求,并结合实际船舶行驶经验,如果没有必要进行全速行驶的情况,就完全可以适当降低航速,从而降低功率,起到节省燃油消耗的作用,所以采用经济的航速能够能达到低碳节能减排的效果。
3.3 强化管理,使船舶的推进装置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船舶柴油机的工作状态情况主要取决于它的燃料燃烧情况,而燃料的燃烧情况又主要取决于气缸内摄入的空气量以及气缸内的压缩压力和喷油的定时及雾化效果。为此,轮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管理,使船舶的柴油机随时处于最理想的工作状态,用这种方式使得碳的排放量大大减少。比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清洁进排气系统,使进排气系统通畅,从而提高换气效果。
3.4 合理调配船舶
随着海事系统的船舶装备逐步完善,合理的、科学地调配船舶出海使用情况,也是低碳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方式。例如:玻璃钢船舶的高航速可以达到22节,但是额定功率却只有400 kW,因此它具有速度快、功率小的优点,所以除了起、抛以及复位浮标、船舶救助或者溢油等应急情况时候需要大型船舶外,日常巡航及运输应尽可能使用与工作量相对应的船舶,这样来达到低碳节能减排的效果。
4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低碳节能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水路运输业的发展, 船舶运输业所排放的碳氧化合物气体以及船舶消耗的能源随之不断增加,船舶低碳节能逐渐成为当今低碳视角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低碳节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既能够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来,利用这种方式来降低船舶的碳排放量,也可以通过加强海洋运输管理的措施来合理使用船舶,降低其能源消耗,从而达到低碳节能的效果。因此,想要推动船舶的低碳节能减排这一项重大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度新技术的开发设计,另一方面是加强船舶运输的管理,并积极引导和鼓励船舶使用低碳节能技术和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整体上真正的实现低碳节能的船舶航运,最终提高我国水路运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叶高文.船舶节能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6):106.
一、运用课文插图,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低年级老师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但是,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年龄特点,观察时比较随意,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观察比较肤浅,容易犯杂乱、粗略的毛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逐步培养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第一册的《口耳目》时,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给出足够的观察时间,教师可以提问:图上画着谁?在哪里?正在干什么?整体观察之后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画面,问学生:小朋友用什么指着花?说话时用什么去听?再根据小朋友动作学习生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从插图中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其次,在教学中,要借助插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插图是由景物和几只小动物构成的。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整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再按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观察山峰、树木和小动物。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教师要始终强调观察要先整体,再局部。如《春雨的色彩》,就要先连起来整体观察,什么季节?再局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
二、运用课文插图,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巧妙运用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讲故事,或者描述画面,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看图想象的兴趣。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插图中画了孩子们正在做实验,教育家在观看的场面。我就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图中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从而推测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心理活动。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用语言合理表达插图中看不到的内容,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再如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可让学生观看孔子正在拜师的插图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 从孔子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一下,孔子接下来还会做什么?为什么?学生从静到动,从看到思,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尽情展开想象,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运用课文插图,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善于模仿,极具可塑性。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恰当运用课文插图,让学生先说后写,进行仿说仿写训练。例如学习《清澈的湖水》一课,我出示几种怪石的插图,学生先进行观察,再阅读原文,找找课文共写了几种怪石,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体会,再让学生进行仿说仿写。学生在这样的仿写中很好的发展了思维,发展了语言。低年级学生喜爱美丽的事物,爱听有趣的故事,喜欢幻想,进取心强。我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他们在看图说话中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善于表达,能说会写。我还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制作精美的课件,配乐欣赏美景等形式,让学生喜闻乐见。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播放课件,配乐欣赏海底世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观察后要学生概括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色美不美,让学生再想象海底会有什么神奇,并动笔写一写。这样学生既激发了兴趣,又很好的培养了说话写话能力。
四、运用课文插图,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大语文观,进行拓展延伸,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W习空间。如在教《称象》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思考,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哪些方法可行,哪些需要改进,哪些不合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教学《司马光》让学生看插图,并走出插图,启发学生想象:还有什么好办法呢?这样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关键词】高校;校园;低碳教育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最棘手问题。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土地荒漠化加剧、粮食短缺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挑战需要面对也应该应对,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努力寻求并建立一种崭新的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发展模式:即通过减少碳排放起到减缓气候变化趋势的作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快可再生清洁的利用来缓解资源稀缺性等措施。可见,一场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绿色浪潮正在缓缓拉开帷幕,向低碳化时代前进已是大势所趋。而作为最前沿理念发源地和最新技术孵化地的高校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义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建设与低碳发展,为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及《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鼓励全国高校对低碳校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力争为推动校园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肩负着发展科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社会职能,而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开展低碳教育,对于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职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
(一)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创造良好平台
随着各种能源的过度消耗,各国更加注重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高校应付起社会责任,以建设低碳校园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加强低碳、节能、减排方面的科学研究,强化内涵建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可以为弘扬低碳文化氛围和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提供重要基地
高校开展低碳教育,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功能作用,并通过设立与低碳相关的专业、开设低碳教学课程以及组织开展以低碳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师生低碳意识,引导师生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并与全社会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低碳意识等要求密切结合,通过师生将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广泛传播到单位、家庭、社区等各个场所。可见,高校是传播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理念、构建低碳社会的辐射源和宣传载体。
(三)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综合实力和前途命运,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素质。面对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通过在高校深入开展低碳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低碳发展观念和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将来能够在谋求人类与自然界动态平衡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这不仅是贯彻教育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表现,也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大学低碳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节能减排的意识上、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节能技术创新上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越来越淡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对各种资源的浪费似乎成为平常,如楼道长明灯、卫生间长流水、食堂乱丢食物、浪费纸张等行为时有所见。改善环境最重要的力量是靠公民的环境意识,而公民的环境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学校与媒体。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开启环境教育课程,媒体对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加之部分高校领导对节能减排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部分师生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二)资源共享不够充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积累了很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其机构庞大繁多,一些二级单位存在着各自为家的思想,加之各学科建设的差异性,在实验室建设、设备使用、会议室建设、网络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不高,共享不充分。
(三)节能体制不够健全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不断扩大招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但不少学校在管理方面仍沿用旧的管理体制,如:管理不到位,节能责任人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有力措施,使节能工作流于形式,致使各种资源浪费。
(四)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不扎实
近年来,各层次的高校都不断地扩招,为使其硬件满足需求,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之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短期成本较高,然而许多高校在新的建筑设计、用材,老校区改造等方面未考虑节能减排因素,未进行或未充分进行节能论证,因此造成能耗资源的客观浪费。
三、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低碳教育,树立低碳理念
高校各级领导以及教职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低碳教育,要解放思想,转变观点,将低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开展低碳校园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在全校范围内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校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使其养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行动习惯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低碳理念,为建设低碳校园提供更好的思想保障。
(二)调整课程设置,将低碳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在高校加强低碳教育,要求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创新低碳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实低碳理念的教育内容,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强化低碳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与结合,培养既懂低碳知识又懂专业知识适应经济发展的各类实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首先,根据专业的特点,积极开设环境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其次,在专业课的的讲授中,结合课程特点,讲授一些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的专业知识。总之,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环境与社会,减少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将所学的低碳知识融合到专业学习中来,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自觉实践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管理。
(三)普及低碳知识,推动学生主动参与低碳行动
利用学院的各种资源有意识地将节约教育、环境教育与低碳教育联系起来,向学生普及低碳常识。同时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采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有机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参观调研、座谈讨论等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学校舆论宣传阵地,如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橱窗、讲座、报告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引导低碳校园建设。另外,开展“低碳班级”、“低碳宿舍”等创建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低碳的认识,在创建中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高校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创建低碳校园,不仅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机遇,高校师生应具备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树立节能环保的低碳意识和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应秉承科学理念,加大创新力度,着力建设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高校低碳校园运行和管理模式,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先旺.“低碳生活”创新生活(环球走笔)[N].人民日报,2009-12-07.
[2]麻东锋.关于高等学校引入低碳教育的思考[J].北方环境,2010(2):5-8.
[3]施建军.以绿色大学理念创建低碳校园[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关键词:低碳生活;低碳教育;节能减排;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11-02
早在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大会曾向全球吹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的号角。然而,三年多过去了,我们国家虽然在很多方面做了相关的努力,但收效还不够明显。全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引发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伤害。我们国家的教育家们也是在2009年时就提出“低碳教育”的新理念。作为教师,我认为除了自身建立生活中的低碳意识之外,还应该在教学中做一个低碳教学的积极践行者,逐步把“低碳生活”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另外,我们作为教师还要在教学工作中倡导“高效工作、低碳教学”,从备课到组织课堂教学都要力求做到“节能减排”,将低碳意识逐步渗透给学生。
一、确立教学目标,低碳备课
孔子曾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凡事都要有准备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然就会遭遇失败,低碳教学也一样,充分备好课,才能把课上好。我们要确立教学目标,围绕目标有选择性的使用教材,适当选取本地的、学生极为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把这些本土化的素材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让教学更生动,而不再是浪费许多电力资源去网上搜索我们并不熟悉的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也不再去浪费许多精力为学生描述一个他们并不熟悉的教学案例。如此一来,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就迈出了低碳教学的第一步。另外,集体备课也不乏是一种很好的“低碳”意识。集体备课可以让参与者在集体研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眼睛一亮,突然明白某个抽象的概念怎么样讲才能更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或者突然发现某个教学例子原来是那么的贴切、亲切,让我们教师备课不再有一种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尴尬,而且省时、省事、省力,做到了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提高备课质量、节省时间、低碳备课。备课时也可能要准备一些教具,有许多教具都是学校买来的,去实验室拿就行了。然而,此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则更能体现出节约意识、创新意识和低碳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废物自制一些教具,渗透节约意识,废物再利用,减少浪费,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向同学们渗透了低碳理念,培养了低碳习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认真组织教学,低碳授课
低碳授课是低碳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我呼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养成低碳习惯,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师生共同积极参与低碳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教学思路就是要简化课堂,想办法用最简约的手段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不需要刻意的去雕琢,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课堂。在这种低碳思维下打造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还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可以让教师从传统的那种繁琐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做一个有智谋的军师。这种授课模式是“低碳”教学最直接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行为也可以直接体现我们的低碳意识。例如,我们上课时通常使用粉笔板书,虽然有些学校换上了白板和水笔,但还有更多的学校使用的是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有很多教师都是习惯性地将写过的粉笔头都扔掉了。别以为这只是小事,其实这是一个违背低碳授课的一个细节。所以说,低碳授课,节约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尽量用尽每一支粉笔,掉在地上的粉笔弯腰随手捡起,讲台下有几十双眼睛看着你,敬佩着你,你的所作所为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再例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学校都给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然而,有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不管使用不使用,或者仅仅只用几分钟,总是一节课一直开着设备,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浪费资源行为,违背了低碳教学的原则。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能够给学生渗透低碳理念的机会。
三、课后反思,让低碳继续
我们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环节也要对低碳教育的效果进行反思。其实,高年级的同学对低碳理念的理解还是比低年级的同学透彻。经我简单的调查发现,很多同学都不太关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有关低碳的细节,可见,对学生进行低碳意识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在我们进行作业的设计时,不妨作一番思考,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或者节约能源类的题目背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渗透低碳意识教育,他们会惊叹日常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树立节能意识,起到教育的作用。例如,物理中电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白炽灯泡和节能灯泡、高亮度LED灯在功率、照度、耗电、成本等方面上的比较与计算。如果我们国家每个家庭都能使用节能灯,而不是用白炽灯泡,假设每支灯每天点亮4个小时,中国估计平均每人拥有2支节能灯,算下来每年就要节省电能1800多亿度,相当于我们的长江三峡水电站3年的总发电量啊!这些数据让学生能够了解,对他们是多么的震撼啊!
总之,“低碳教育”不是我们教师嘴上随便一说就完事了,“低碳”本身就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是时刻提醒我们节能、减排、减轻地球负担的习惯。我们在教育中渗透给学生的低碳理念都可以让我们自身(当然也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身体)更健康,让人类生活的环境更优美,也让我们人类能和大自然更和谐的相处。让我们当今的教育工作者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低碳教育知识、理念和体系,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人,教育他们、影响他们、感化他们,让我们地球的伤痛早点痊愈,让人类早点摆脱恶劣环境的惩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建筑物的建造过程是高耗能的,而且由于大学城的规划选址普遍远离城市中心,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离,增加了学校通勤车的使用量和教职工驾私家车上下班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城校园建设注重追求整齐划一的形式效果,忽视了对节能和碳排放量的考虑。例如,以人工种植的平整草坪和靠移植大树而形成的校园景观,虽然起到一定的景观效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增加社会的碳汇总量,相反,草坪的大量供水需求和移植树木的大量死亡,还增加了碳排放量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大学城建设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能够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大学集聚的规模优势,实现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但是,目前的大学城建设较少考虑资源共享[2]。处于同一大学城内的各高校之间相互独立,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低。例如,在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大学城图书馆校际之间资源几乎没有实现共享。根据我们在昆明呈贡大学城所做的调研发现,基本没有同学借阅外校图书资料。同样的问题也突出体现在实验室设备使用和学校交通车乘坐方面。各学校按照资源独享的模式发展,造成了大学城潜在的资源浪费,与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理念要求不符。
大学城校园中的能源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有针对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低碳生活的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教室中每天实际自习的人数仅占可容纳人数的14%;在受访者中,有66%的学生表示自己经常使用单面复印,只有51.45%的学生会等待复印材料的回收处理,剩下的45.55%的学生基本上全部会将复印的材料丢弃;44%的学生表示宿舍没有采取节水节电措施;大约38%的同学在平日大量使用快餐盒就餐[3]。另有报道称,“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此外,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4]”可见,大学城校园的能源利用不节约行为成为低碳校园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国外低碳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
(一)注重新能源的利用和能源节约
在能源利用方面,国外低碳校园建设都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用来采用新能源和促进能源节约。东京大学通过对各种CO2排放源的评估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热源系统更新;为照明设备安装人体传感器;使用高效节能日光灯;升级冷藏设备以及室内空调设施等。耶鲁大学对30%的校园建筑物的供暖、通风和冷气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全自动控制。此外,大楼安装隔热窗,尽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的校内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来减少人工照明,来达到节约电能的作用。朱比丽校园主要教学建筑的内部被安置了被动式红外线移动探测器和日照传感器,并由智能照明中央系统统一控制:当教室有人使用时系统就会自动判断是否使用人工照明,从而代替了人工开关;如果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人工照明就会自动关闭,从而节约能源[7]。
(二)注重低碳理念的培育和行为引导
国外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过程别注重理念的培育和行为引导。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在建设低碳校园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提高师生的节能意识、树立低碳理念放在第一位[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为要将低碳校园的建设视为一个长久的目标,而不是一个短期规划,以最终实现校园CO2的“零”排放。在管理层面,他们加强对学生以及员工的环境意识教育,提倡通过注重微小的细节为CO2的减排做出贡献:在不需要的时候随手关闭实验室的通风橱;选择爬楼梯而不是使用电梯;用完电脑后记得关闭显示器。朱比丽分校将校园的低碳理念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如: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600个可以锁铐的自行车位,以鼓励学生使用更为环保的自行车,降低学生在交通上的碳排放量。
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路径
低碳校园实质上是指整个校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这一结果主要受“碳源”和“碳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碳源”是指二氧化碳的产生之源。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能源利用、教学和生活是“碳源”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碳汇”则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机制。因此,我们可以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两方面构建出一条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路径。
(一)校园能源结构低碳化
校园能源结构低碳化对低碳校园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对北京大学生态足迹的研究发现:如何降低学校的能源消耗是北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9]。校园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主要是指在学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使用低碳新能源,以取代对环境影响巨大的传统能源,以实现碳排放减量化甚至零排放。具体而言,首先要进行能源利用模式的转型,尽量改变以煤炭为绝对主导的能源利用模式,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例如,校园道路照明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力所能及地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LED灯等低碳照明系统。其次,在细节上,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使用风扇、空调、电灯;少用打印机和复印机,多利用网络资源等。新型的校园建筑物的设计与建设也要采用低碳技术,通过选用保温隔热的建筑材料、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的建筑设计等来实现建筑低碳化。
(二)校园教学办公低碳化
学校是文教单位,教学办公就是其重要“碳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低碳化,主要包括合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与教师资源两个方面。关于教学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在教学中注意多媒体设备、教学耗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将已经老化了的高耗能的教学设备器材更新为新型的低碳设备。关于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是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设一些精品课程,用远程教学等方式来实现低碳教学。低碳办公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应用无纸化的办公平台,来减少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召开远程会议来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三)校园个人行为低碳化
校园师生个人生活行为的低碳化是低碳校园建设的关键一环。有针对复旦大学的案例分析表明:仅个人的节能行为就能为复旦带来每年至少3%的节能减排量,这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建设低碳校园的方式,对低碳校园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节能”作为一项实现“碳减排”的间接途径,可以实现能源消费的减缓,相应地也就减缓了二氧化碳排放。据粗略计算,节约一吨水,就能减少0.93kg的碳排放量;节约一度电,就能减少0.96kg的碳排放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规范约束,引导广大学生养成低碳行为习惯,做到节约水电、爱惜纸张,不浪费粮食、低碳出行等。通过将低碳校园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低碳生活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观念;通过制定低碳校园行为规范,明确每个主体在建设低碳校园中的责任和义务。
(四)通过校园碳汇来减碳
低碳校园的建设不但要从“碳源”上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碳排放还应从“碳汇”的角度进行考虑。“碳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植被生长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例如,在校园内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植被面积以保障校园内部的碳汇。采用覆草屋面、平台花园、垂直绿化等手段增加建筑的有机表面,以减小建筑的热(冷)负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为校园碳汇减排做出贡献。其次,高校可以加强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的研发与技术推广,适时通过碳捕获、碳埋存技术进行碳汇减排。
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制度设计
从低碳校园建设的保障措施来看,一方面需要低碳技术的保证,只有可靠的技术保证才能使得低碳校园的建设目标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需要低碳制度的保障,只有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才能使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障碍得到解决[11]。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尚无“低碳”的直接规定。但是,“节能”作为一项实现“碳减排”的间接途径,我国现行节约能源法可以为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制度设计指明方向。
(一)明确高校节能目标责任和完善高校绩效考评制度
《节约能源法》第49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第25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第6条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的公共机构和重要用能单位,地方政府节能管理部门应该为高校科学分配碳减排任务,协助高校研究制定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公共服务、科研和后勤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节能目标。为了保证高校节能目标的实现,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将低碳校园建设工作纳入教工工作岗位职责和年度绩效考核之中,督促教职员工带头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节能目标责任,将学校节能目标实现情况作为校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权责分明,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状态;另一方面,完善校园能源消耗监管体系,明确各个主体职责,将能源管理效果和能源个人消费量与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二)制定校园节能专项规划和完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
高等学校作为公共机构,应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高校校园节能专项规划。高校校园节能专项规划是指,以节约能源资源为目标,根据学校的能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一定时期内学校的能源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所做的总体安排。学校节能专项规划是实施低碳校园建设战略的具体行动方案,对学校能源利用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进行合理规划与有序实施。学校节能专项规划应当规划期内学校能源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阶段性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及其他重要事项。《节约能源法》第67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显著成绩以及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该法第25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未能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奖惩机制,不利于低碳校园的有效管理[12]。学校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完善学校内部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这一制度具体包括:学校节能减排奖惩原则、奖励的方式与种类、审批手续、以及对浪费能源行为的处理规定等。
(三)健全学校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学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是指学校定期对主要用能设备和各部门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采用必要的测试和能源消费统计分析相结合,通过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确定用能水平,查找节能潜力、明确节能方向,为改进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高校要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能源统计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统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健全学校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主要包括:定岗、定人、定时抄表;准确填写耗能原始记录,建立主要耗能设备台账;能源消耗量统计;编制能源消耗动态统计分析报告。
(四)强化高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杜绝能源浪费,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资源,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符合低碳校园建设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强和规范学校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强化高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具体而言,学校应通过制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把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前置条件,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和相关程序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
(五)落实低碳校园建设的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