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61-02

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农业发展领域借用其他领域的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大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与危害最小化,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想状态。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进行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对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农业废弃物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利用仅仅为35%,秸秆、粪便等再循环为40%,每年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因被丢弃而浪费掉[1]。而通过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的农业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利用,进而减少大量相关农用物资、劳动力的投入,达到缓解资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途径

2.1 能源化利用

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数量、种类和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更加重视。其主要是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和热解产生能源,例如建立沼气池。

2.2 肥料化利用

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技术,将废弃物处理后制成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形成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保证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矿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用量,减少了开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使其发展为有机绿色食品。

2.3 饲料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纤维类物质,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便可作为饲料用[2]。其中,主要是将秸秆、玉米秆等农产品废料通过微生物处理转变成适宜饲料,以满足家禽等饲养需求。

2.4 材料化利用

可以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高蛋白资源和纤维性材料生产多种物质材料和生活资料,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又一个拓展领域。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其表面安度小、韧性大、抗冲击能力强,是很好的工业材料。

3 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利用形式

3.1 以沼气为纽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以沼气生产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生产沼气,将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微生物发酵和农村环境建设等合理结合起来,解决了现代农业及农村环境所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经济利益,达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的。

3.2 以绿色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通过发展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最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3 以有机农业为抓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废弃物进行发酵,将其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不但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因此,有机农业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成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4 以休闲农业为依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休闲农业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和景观资源,吸引游客来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进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使农业资源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内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使农民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从事以种、养、加工为主的商品经营活动获得收益,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废弃物总量不清

据文献资料[3]指出,目前我国没有全面和详细地统计农业废弃物年生产量,农业废弃物经过何种方式进行利用处理缺乏明确数据。即使有一些大数据可以粗略估算,但与相关农业部门登记在案的信息不符。

4.2 宣传力度不够

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意识较差,相应的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及社会价值,绝大多数农业废弃物未被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导致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4.3 技术转化落后

我国一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经较为成熟,但目前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相比,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知识产权方面、创新性方面等比较落后,同时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宣传不够,相关技术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导致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程度不足,发展缓慢。

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5.1 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政府必须建立长期的工作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使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应制定能适应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农业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调动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对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确保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高效化、洁净化方向发展[4]。

5.2 制订农业循环经济长远发展规划

政府部门应从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思路、途径、目标、模式及相关工作措施等方面制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粮食和农产品加工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畜牧和水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及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效发展建立长远目标。

5.3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不足,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推广和研究方面,加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解决我国在相关方面研究的薄弱点;要注意引导市场,鼓励企业自发介入,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技术的消化吸收,最终建立以相关龙头企业为发展主体,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6 结语

在农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和相关研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农业废弃物所带来的污染状况仍然不能忽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还有待开发。因此,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意识,制订相应的法规政策,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快制订有利于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的相应政策,明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向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根本。积极鼓励创新技术的发展,增加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7 参考文献

[1] 张宝悦,王新钢,王激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视角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5):5-6.

[2] 陶思源.基于农业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J].农业经济,2013,4(4):22-23.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第2篇

    一、循环经济中的物流

    (一)物流管理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定义有八九种之多。一般认为: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1]。我们认为,循环经济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遵循生态学规律,即经济活动要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内进行,应改变原有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2)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即是资源输入端减量化,产品消费使用再利用,废品资源回收再循环;(3)使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和谐共存,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持续循环,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是物质闭环流动经济。传统线性经济是把资源持续不断的变成垃圾,通过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而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

    从我们对循环经济概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源供给、产品的加工、储运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集散、加工等内容都是循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又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所谓物流,就是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一般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显然,循环经济中的资源、产品、废物的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回收、集散、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均属于物流的内容,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也应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领域。“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以物质循环再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理所当然应包括物流管理,只有包括现代物流管理的循环经济才是完整的循环经济。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视现代物流管理。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中的物流研究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二)物流贯穿于循环经济的全过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一个物质资源的消耗大国,我国每年的工农业产量及消费量都是巨大的。循环经济实际上是通过物质流动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在循环经济系统中,从资源开发、资源转化、产品制成、产品消费、废物回收、资源再生的诸多过程中,无论是消费前的资源开发、运输、储存、加工,还是消费之后的废弃物回收、集散、运输、再利用,都存在着巨大的物流市场空间。我们所说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排出或产生的废弃物品,主要包括农田和果园残留物、牲畜和家禽粪便以及栏圈铺垫物等、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和人粪尿以及生活废弃物[3]。近年来农业废弃物被制成化肥、沼气等,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利用。相对于农业废弃物而言,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的利用价值等都要大得多。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每年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居民生活,都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也说明与工业、居民生活、排放废弃物相关的物流具有巨大流通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循环经济中引入现代物流管理,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将这些废弃物重新纳入到经济的循环过程之中,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在循环经济中导入现代物流的意义在循环经济中导入现代物流,就是要在工农业产品及其废弃物的流通过程中,按照现代物流运行的要求,将以前分散实施的与工农业产品及其废弃物流通相关的物质流动过程组织到循环经济体系中来,实现循环经济中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在循环经济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在循环经济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缩短产品消费之后的废弃物到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时间,加快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速度。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减少中间环节,通过物流系统建立起生产与消费、废弃物与再生资源的直接对接,使生产、消费、废物再利用顺畅连接。在循环经济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必将使工农业废弃物以更快的速度回收再利用,提高循环经济效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时间和强度。

    第二,现代物流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可以建立起工农业废弃物产生者与需求者的信息通道,现代物流管理可使废弃物产生者和需求者能共享信息资源。管理优良的企业具有充分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广泛的运输网络,在循环经济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推动循环经济领域的全社会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使企业层次的小循环、区域层次的中循环与社会层次的大循环有机地协同起来,改变过去那种单个企业、区域各自独立面对废弃物的局面,使“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此来实现循环经济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在循环经济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开辟新的劳动力就业领域,为下岗再就业提供新的途径。物流行业虽然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产业,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因此在循环经济中发展物流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的特点,将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组织到循环经济中的物流行业中来,这既可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又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二、我国循环经济领域物流的现状循环经济中的物流主要包括工农业废弃物物流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物流两个方面。农业废弃物目前主要是农户在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物流方面,目前我国主要是居民将生活垃圾投放在垃圾箱、垃圾站或指定的投放地点,城市环卫部门每天将垃圾集中运走,将其掩埋、焚烧等集中处理,其参与者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以下我们主要分析工业废弃物的物流现状和问题。

    (一)工业废弃物流通渠道与方式我国工业废弃物的物流渠道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企业自己直接排放。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某些固体废弃物运送到垃圾场掩埋或焚烧掉,这一直是中国工业废弃物最主要的物流形式。这种流通过程简单,企业负担的物流费用少,减少了企业的内部成本,但是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承担的外部成本,不仅使废弃物没有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还致使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大气污染、酸雨、水质降低、土壤污染、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农作物减产等,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第二种方式是企业自己回收利用,这种方式主要分为企业自己回收利用和企业回收后送到废品回收市场交易两种。第一种是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如钢铁废料、废纸、碎玻璃等回收利用,作为原材料重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使废品原级资源化;第二种是企业将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收集后运送到废品回收市场,通过回收市场卖给对此有需求的企业,这是废弃物次级资源化,虽然利用程度不及原级资源化,但也使下游企业节省了购买原材料的费用,而且使社会节约了资源。第三种方式是由产生废弃物的企业直接向废弃物的需求企业提供废弃物。这种方式主要分为废弃物产生企业送货上门和需求企业上门收购两种。

    这种情况废弃物一般都是次级资源化,使许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得到了重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但这种物流方式流通范围比较有限,资源再利用程度低,而且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有时因为废弃物需求企业收购价格过低或废弃物提供企业要价过高而使企业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导致大量本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浪费。第四种方式是通过废品回收公司回收。这种方式主要是有直接通过废品回收公司中转和废品回收公司通过废品回收市场再中转等形式。废品公司通过上门回收的形式,将企业产生的废弃物运走,将其运到对此有需求的企业或地区。这种方式与前一种比较起来,因为废品回收公司掌握较多的信息,具有专业的物流人员和设备,所以废弃物的物流半径明显扩大,单位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十分有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这种方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大宗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工业废弃物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对目前我国工业废弃物流通渠道和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产生的废弃物大多还是直接排放。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政策,采用多种行政手段、经济手段限制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放,但都是末端治理,并没有将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协调起来,也没有专门的政府或民间组织统一协调,这样使废弃物的物流停留在企业自觉自发的基础上,部分社会责任感强、管理优良的企业将废弃物处理之后排放,而很多企业就是直接排放。由于废弃物的物流组织方面十分欠缺,不仅造成了大量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被浪费掉,而且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第二,物流产业化程度低。2004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0亿吨,比上年增加20?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 792?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6?8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为55?7%,与上年持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91?4万吨,生活排放量为363?5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为886?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04?8万吨(据国家环保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废弃物这一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物流市场,但目前对其认识不足,没有将废弃物物流看作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所以现在的物流是零散的,不具规模的,产业化程度过低。第三,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目前我国在废弃物的流通过程中,各个企业缺乏充分的市场信息,造成废弃物产生企业、需求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相关的供需信息,致使大量可再利用资源浪费,或再利用程度很低,当然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我国废弃物的物流领域中尚未形成高度信息化的物流一体化系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第四,物流设备、技术欠缺。废弃物有固态、液态以及颗粒状的粉尘等多种形态,但在我国废弃物大多是敞车车身的普通货车运送,盛装液态废弃物的大都是普通容器,在物流过程中的污染、损失很大,尤其是粉尘等物,尘土飞扬,给空气、环境带来了很大污染。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静脉产业;国际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313;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3-0073-04

DOI:10.13483/j.enki.kfyj.2015.03.016

静脉产业理论是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农业静脉产业是静脉产业在农业领域内的分支。静脉产业是指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为主要内容,收集、运输、分类、分解、资源化或最终处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过程。其中,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是指对于其他产品的构成部分而言,将农业废弃物的全部或者部分应用在其他产品中;“资源化就是指将农业废弃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作为原料进行利用”。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独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在促进发展工业产业和其他产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短缺和农业“废弃物”并存的问题十分突出,有必要发展农业静脉产业以解决这一难题,同时还应该借鉴国外发展静脉产业的先进经验。

一、发展农业静脉产业的国际经验

因为农业废弃物组成成分很复杂,在处理方法的采用方面,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的处理措施均存在差异。国际上,欧盟、美国和日本在废弃物的利用方面比较有成效。纵观发展经验,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静脉产业体系,见图1:政府主导,为相关产业的发展予以资金方面的有力支持,运用经济手段调控,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的设施设备作为支撑,利用强大的法律政策加以保障,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作为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逐步推进实施,最终实现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政府运用经济或市场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先进国家还借助宏观调控等必要的经济手段,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保证有关措施的实施。日本采用的经济手段包括:(1)废弃物商品化收费制度。在费用收取方面,日本在关于个别物品再生利用的相关法规中,明确了在废弃物再生利用商品化过程中,废弃物排放者应该支出相关费用。(2)在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应该征收相关手续费,这对促使废弃物减少有积极作用。(3)实行保证金(押金)制度。为了促进再生资源化,减少垃圾产生数量,日本政府在其公园、观光和旅游地等区域内,实施了收取保证金制度。在德国,采取的市场措施是让产品的销售者在一次性消费的产品上贴标签,同时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抵押金。消费者为了要回抵押金,不会随意丢弃废弃物,之后他们会根据废弃物及上面的标签要回抵押金。瑞士从1996年起向废弃物焚烧厂增加补助金;法国政府同样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采取资金补贴的方式给予支持。

(二)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也曾因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而深受环境问题困扰。欧洲各国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开始时间是“二战”结束以后,其前提条件是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各国养殖业产业实行工厂生产模式,同时采用集中管理、放牧和饲养模式,从而导致出现了单一的饲养方式,使得牲畜粪尿肆意排放,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欧盟成立后,颁布实施了共同农业政策(CAP)、良好农业规范(GAP)、管理规定、生态补偿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其中,这些法规涉及动物健康、生态保护、食品安全标准等各方面,因为其将畜禽养殖业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预防了环境的污染量。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管理方面:针对畜禽粪便的排放、粪便储存的时间、有机肥的施用量都有最低限额的要求;对于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均与时俱进,使其符合实际需要;针对低密度的草场直接给予农场主资金和技术补贴,通过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有完备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和先进的处理技术

世界各国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关键条件之一,是有相应的处理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撑。目前各个国家采取的技术主要包括:废弃物焚烧技术、废弃物填埋技术、废弃物分类回收再利用和废弃物堆肥技术。为了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发达国家对废弃物处理的一般方式有:对有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同时尽量回收循环利用;对于可以生物降解的废弃物尽量进行堆肥处理;对于可燃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对于可填埋的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理。

德国在回收可堆肥的有机废弃物方面,主要将下列废弃物送至堆肥场堆肥:花园垃圾、残留果蔬以及废树枝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堆肥,然后选择有用的产品,从而根据需求配制出不同种类的肥料出售。不可回收利用废旧木材,由专门的废旧木材企业制成大小合适的木材颗粒,交至垃圾焚烧厂焚烧。此外,从2005年6月起,德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对废弃物垃圾填埋之前,必须要先处理,最后才能将剩余的残渣填埋。美国庭院垃圾堆肥处理场发展迅速,因为其法律规定禁止居民填埋庭院垃圾。同样,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它们都实行“填埋税”,主要是减少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因此生活废弃物堆肥处理场数量也明显增长。

(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健全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

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发达国家形成了社会全体成员广泛参与的机制,政府、生产者、流通者以及中介组织、普通消费者及企业、家庭等主体的全体协作。其中,核心业务主要由静脉产业的直接参与者承担。

德国在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德国废弃物分类非常细,废弃物收集体系分为收和送两个体系。在德国居民家中,居民根据单位家庭的垃圾产生量,设立剩余垃圾收集桶;各住户依据自己产生的垃圾量,由德国的环卫局在一定期间内清理垃圾桶里的垃圾,当然也会根据居民的垃圾桶大小按不同价格交费。在德国,将废弃物具体分类,然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处理。例如,DSD公司来负责完成纸、玻璃等材料的垃圾分类,最后做好垃圾的最终处置。DSD的合作伙伴则负责塑料等其他废旧材料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德国静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成员及其他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每年会产生高达410亿欧元的营业额,提供约20万个就业岗位。在日本,其静脉产业的发展,主要经过饭店、食品店、加工厂、超市、清洁公司和农户等相关主体的推进最终形成了食品资源和相关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这些环节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益。据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日本静脉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其总产值已经达48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提供的就业岗位可供136万人从业。

二、中国发展农业静脉产业的现实基础

目前,中国的农业静脉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一)农业废弃物大量存在

在中国,因为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浪费,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0年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可计算出牛、猪、羊、马、家禽等主要畜禽粪便年排放总量约为22.52亿吨。仅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总量达30.72亿吨。实际上,中国农作物及畜禽品种、数量多于统计数目,因而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应大于计算量。20世纪90年代,全国每年大约有25亿吨秸秆被烧掉,资源利用率很低,约有35亿吨秸秆没有有效利用,同时根据统计,中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仅达50%。农业废弃物总量逐年上升,对农业废弃物不当的处理会污染大气、水、土壤等资源,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已致力于开发与研究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和环境保护新技术,大量农业废弃物将成为农业静脉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农业资源相对短缺,再生产品的需求量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取得这些成绩的代价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过度浪费。中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耕地和水资源短缺且利用率低,其他农业资源总量也不容乐观。我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普查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森林面积总量在世界上处于第6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16.7%。耕地及水资源的短缺现象更为严重。从长远看,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最终造成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未来中国的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三)政府部门日益重视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中央政府日益重视农业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采取高效、安全、优质、生态、高产的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开始对循环经济发展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进行试点,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了192家试点单位和300多个循环经济项目进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同时在133个市(区县)、256个园区、1352家企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这两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中,静脉产业分别在34个重点领域进行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再生资源的加工、废弃物包装和利用、基地建设和回收利用等项目。这些静脉产业以工业领域为重点,大多以工业、矿山、废旧物资等行业为主,内容涵盖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这些与静脉产业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积累经验,推动中国静脉产业向纵深领域发展。

在中国静脉产业的试点过程中,围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各级政府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国家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投资300亿元治理农村污染与生态保护,其中,防治规模化禽畜污染50亿元,促进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初步发展。

(四)已经制定和颁布了部分有关静脉产业的法律政策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运用政策和法规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使用,并逐步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体现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预防环境污染的主导思想。此后,针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规范。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环境保护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

在中国政府法律法规的宏观导向下,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在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制定具体的法规规章。例如,1999年,我国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先后制定了地方性清洁生产法规,分别涉及石化、冶金等5个行业的示范工作,以上城市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部分技术已研发应用

中国关注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例如,我国很早就有驱鸭治蝗,以此为基础创造了稻田养鸭的生产方式及江南水乡和东南沿海至今沿用的“桑基鱼塘”的产业链形式,实现了循环生产,利用了农业废弃物。

目前,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采用的是肥料化、材料化、能源化、生态化、基质化和饲料化等生产方式。其中,主要通过加工、固化和炭化、制造复合材料、废弃物还田等技术对植物纤维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通过燃料化、肥料化和饲料化等技术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实现利用。

如上所述,中国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中国的农业静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予以指导。

三、中国发展农业静脉产业的经验借鉴与对策

农业静脉产业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灵活应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还需要技术、资金、法律政策制度、公众的广泛参与等各要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全面展开。立足于中国发展农业静脉产业的现实基础和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中国农业静脉产业发展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针对各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实际制定产业规划

在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上,我国不同地域的生产环境和实际情况均不相同,所以农业的产业结构也不相同,从而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处理方法。发展农业静脉产业时,不同的地区难以采用统一的产业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农业废弃物种类、性质、存量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模式,采取不同的技术,建构不同的产业链。

(二)建立健全农业静脉产业的专业机构体系

在全社会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应由专职机构来承担静脉产业的核心业务,从社会各主体收集、资源化再利用、处置已分类的废弃物等,最终促使形成可利用的产品。建立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各环节上分工合作的专业机构体系,才能形成相应的产业链。

(三)加强农业静脉产业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前提是将分散的废弃物分类收集起来再集中处理。某一地域或全国范围内的分类收集,必须由全社会成员配合,并需要相应的废弃物收集设施才能实现。静脉产业的其他环节同样需要器械或设施基础。

(四)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增强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政策。但这些相关法律具有阶段性,相互的衔接性不够,某些法律条文表述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内容不够完善。这些法律规范主要针对污染发生后如何实施行政处罚,以末端治理为出发点,效果不明显。

(五)加大投资力度,研发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

静脉产业作为一种弱势产业,其发展必须以国家财政的投人为基础保障。在发展农业静脉产业前期,为了满足产业的相关发展要求,就要投入足额的资金,有相关技术支撑,同步进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应该对清洁和节能产业实施加速折旧、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现阶段涉及环保的技术与创新的优惠政策过于零散,要进一步提高协调配合能力。

中国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衔接农业动脉产业和农业静脉产业之间产业链的配套技术。进一步配套开发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乡村废弃物物业化管理技术等。农业静脉产业越发达,所需的技术就越复杂、越精细。因此,中国在发展农业静脉产业方面,应该与国际接轨,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

(六)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实施能力

发展农业静脉产业需要社会全体的积极参与,建立社会化的管理运行体系。政府在宏观上起主导作用,环保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农业静脉产业生产经营者为主力,其他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和支持,才能真正全面实施。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第4篇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长期以来都采取粗放型的传统生产方式,生产集约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资源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一方面,大量使用化学类生产要素污染了生态环境。近年来,农民不断加大化学类生产要素投入,以此来提高农业产出。这种干预农业生产的做法,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化肥的长期使用造成了土壤硬化,土地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农民在喷洒农药时,为了加强杀虫效果常常会过量使用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生物,对土壤、空气、水资源的污染更是严重,也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地膜技术在蔬菜种植中被经常使用,但是大多数地膜都很难降解,废弃的地膜或者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降低土壤质量,或者被随意丢弃、造成白色污染。另一方面,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十分迅速,自然资源需求也随之增大,加上农村自然资源多数处于无监管状态,水、土地、草原、树木等资源被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草原荒秃等恶劣后果,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废弃物不当处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与工业产生废水、废气一样,农业生产也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一旦不能有效处理,就会成为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从种植业来看,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每年大约产生8亿吨秸秆,由于现在农户很少喂养牲畜,这些秸秆便成为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弃物,为了不影响下茬播种,不少地方采取焚烧方法处理秸秆。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产生的有毒气体则会给人和动物带来伤害,成为近年来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二、农业循环经济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

循环经济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将生产活动优化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过程,实现了对“高投入、低利用、高废弃”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正是看到了循环经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循环经济也被大量应用,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程度高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达到了很高水平。农业循环经济“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减少农业生产中资源、物资的投入和废物的产生,以兼顾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效益”[1]。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困境的必然选择。“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自觉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2],这与农业循环经济有着高度契合。一方面,从多层、多次利用资源看,农业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极大节约。循环经济追求对各种资源的深度利用,将资源的使用价值完全“榨干榨净”,避免生产造成浪费资源。如稻田养鸭模式,借助鸭、水生物、水稻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减少了化学除草以及化肥、农药和饲料用量。另一方面,从再利用废弃物看,农业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更大。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但循环经济将这些废弃物通过再加工则会“变废为宝”,不但减少废弃物污染,还提供了新的生产资料。如运用先进技术将秸秆加工成生物燃料,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利用沼气技术把畜禽粪便发酵成沼气,既解决了粪便处理问题,又产生了新能源。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1.立体化产业链模式

农、林、牧、副、渔各产业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要利用生态经济学规律,通过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立体化生产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一是建立种植业立体生产模式。将农作物、蔬菜、果树等进行科学套种,实现对土地、水资源、肥料、阳光等综合利用,减少资源要素投入。二是建立农、渔、畜等融合生产模式。将农作物、畜禽、鱼类、微生物等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环状减耗型食物链。以稻田养鱼为例,在水稻田中养鱼,可以在不增加水资源使用的基础上获得鱼和水稻两种产品,同时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又成为水稻的有机肥,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三是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立体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大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能量循环关系,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搭配,构建农业生产综合体,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开发。

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农业产生的废弃物大都属于有机物质,为加工再利用提供了可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依据生态学、生产链原理,通过技术处理将秸秆、残渣、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生产要素。一是把废弃物转化为新能源[3]。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发酵产生热能原理,将其转化为沼气、电力、燃料等能源。二是把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动物内脏、粪便、农作物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通过简单处理就可以用作有机肥。三是把废弃物转化为饲料。将农作物的叶子、秸秆以及农产品残渣作为畜禽饲料,既节约成本,又减少了肉类的激素含量。四是把废弃物转化为材料。即将农业废弃物加工成可降解的装饰材料、生产原料等,如把玉米棒通过粉碎、熏蒸加工成蘑菇、木耳的培养基等。

3.集聚化产业布局模式

集聚化产业布局模式是立体化产业链模式的升级版,它将相关农业企业、工业企业等进行集中布局,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功能集合构建,从更宏观层面实现农业生产循环发展。如可以将农作物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企业、沼气企业等集中布局于同一园区,构建闭合循环生产模式,即农作物企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加工企业产生的残渣作为畜禽饲料或有机肥,养殖业为农作物企业提供畜禽粪便有机肥,沼气企业将各企业的废弃物变为沼气为企业提供能源,这样各类资源和物质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以江苏宜兴市的兴望农牧园为例,该园区布局了猪羊养殖、加工贸易、休闲林果、水稻种植、茶叶等产业项目,实现了沼气综合利用、立体种养、环境控制、农产品加工等高效清洁的循环经济[4]。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涉及观念转变、技术转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单凭企业、农户无法完成。因此,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在资源整合、科技研发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支持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循环经济生产方式转变。一是出台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日本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循环性社会基本法》,从立法层面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我国也应该出台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明确导向。二是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规划管理。从县域经济、省域经济层面出发,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本地农业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建设一批主题功能突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本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政府要从经费、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对采取循环生产的企业进行支持,如减免税收或提供贷款,帮助企业引进废弃物利用技术等。

2.强化科学技术支撑

一是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依据不同循环经济模式,制定生产过程、资源要素使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为农业生产各环节循环衔接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依托高校、农科所、技术站等科研院所,围绕农业生产与现代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的衔接,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攻坚项目,同时向农户和企业推广种养协作、间作套种、饲料加工、沼气生产等技术,提高循环经济技术使用率和覆盖面。三是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选取有实力、有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技人才、研发经费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应用和创新,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基地。

3.注重宣传引导

农业循环经济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多方积极参与才能顺利推进。因此,要注重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宣传,提高农民、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加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投入和环境破坏,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对循环经济积极作用的宣传,让农户和企业认识到循环经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使农户和企业自愿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三是加大国家扶持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宣传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介,让农户和企业及时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选择具体生产模式。

作者:程佳聪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何云,徐慧娟,胡啸,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山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0).

[2]方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它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生物质中的每一种都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互为循环经济条件的不同物质形成农业循环的系统。为什么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呢?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施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发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其次,农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再次,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四个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四个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行为原则。

减量化原则,即减物质化,为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

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不断增值。

再循环原则,就是尽可能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把废弃物返回工厂,在那里经适当加工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中。运用再循环原则,利用它,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

再思考原则,就是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着力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3 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要重视政府的作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发展农业信号经济提供条件:

3.1.制定相关法律

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

3.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要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多种具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3.大力宣传,着力培训

要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要培育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培训,推广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3.4.部门联动,同心协力

各系统部门必须联动,同心协力,整体推动,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