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班级管理管理问题对策

小学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推进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未来力量,是中国伟大复兴梦的追逐者,小学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教育和我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当前在经济社会的各种诱惑和不法分子的刻意宣传下,一些小学教育管理者价值认知模糊,在传统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矛盾中迷失自我。因此,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方法陈旧

当前我国的小学管理方式主要以经验型为主,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度,学生违纪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等量化班级管理工作成效。这种经验型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主要基于管理者对学生的指导和强制性,久而久之,学生对班级管理者形成反感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愈演愈烈。此外,班主任仍被认为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和监督者,具有较大的权威,是一种唯一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习惯

当前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宠儿,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独生子女的缺点主要表现如下:首先,独生子女缺乏情感分享,缺乏爱心,在小学管理中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为其他同学考虑,往往因小问题导致矛盾;其次,独生子女在言行举止方面相对缺乏诚信,内心比较浮躁,往往一些日常的小问题导致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独生子女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

(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每个学生的性格出现差异。小学班级是一个群体,不同性格、习惯差异的学生聚在一起,往往出现分歧。例如有的同学讲礼貌,但有的乱扔垃圾;有的很聪明,但不爱学习;有的几乎连基本的礼节也不懂,这些生活习惯、学生习惯、行为差异导致小学班级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让人大伤脑筋。

(四)有些家长思想观念偏差,阻碍班级管理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为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支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出现大量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学生产生隔代教养的现象,忽视了对孩子现念的品德培养,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记得有次我班一个男同学连续几次未完成作业,就此事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居然说:“我的小孩完成完不成作业不要紧,以后会挣钱就行。”一句话说得你无言以对。

二、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积极开展班级思想工作,抓好德育工作。

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者就要狠抓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遵循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氛围,从而做到人人勤学守纪,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管理者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兴趣、家庭情况,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思想交流,让文明的观念和习惯慢慢浸入孩子们的生活。

(二)积极丰富文体互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

文体活动是一种群体文化,很多活动以集体的形式开展,因此,文体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了解与友谊,促进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和谐校园的建设。丰富的文体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爱好,让能力得到提高,让性格得到完善。文体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小学校园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小社团活动日、图书馆阅读月、学雷锋活动周、体育比赛等,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小学生活变得绚丽多姿。班级文化的导向功能是伴随着凝聚功能而产生的。院、系辅导员参考学校文体活动管理体制和年度活动计划,制定本学院文体活动年度实施指导原则和计划,明确学院文体活动开展方式和活动经费来源。此外,院、系辅导员还要加强文体活动宣传工作,对于受到学生欢迎的活动要重点报道,扩大活动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体活动氛围和舆论环境。

(三)狠抓学生纪律,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纪律是正常生活学生的基本保证。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外,班级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制度条例,严格要求学生,确保班级的正常学习秩序和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班会形式,强调班级纪律对班级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的良性化管理工作。

(四)亲近学生,为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教师付出永恒的爱,需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小学教育是联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培养学生基本观点和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意义。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价值在于教育,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者应深入挖掘小学班级管理特色,结合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在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形式上整合创新,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育人育德价值导向。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小学班级管理教育,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以适应中国民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金传富.新教师成长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家委员会.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用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3]晏格.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J].青年文学家,2013(23).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第2篇

1当代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参与性班级教学管理认识存在缺陷:随着考试制度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考试的关注日益增加,学生都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但是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课堂和班级管理上不断的强调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丝毫不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对于学生在参与性课堂和班级管理的构建方面存在缺陷,教师认为只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学生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却没有想到使用更优秀的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方式,用自主参与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例如:某小学为了提高其在该地区的名誉,教师在数学课时,就会找来各种各样的试题对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训练,但这些方式都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新数学知识面前,丝毫没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下,问一下这些知识的原理,就盲目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会提高小学生在班级的自主参与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厌烦,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

1.2班级管理方式过于传统: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一贯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听课完成作业的方式,这种单向的教学管理模式只是一味的传输知识,却忽视了学生在班级上的自主参与程度。枯燥无味的教学使学生不愿参与其中,整个教学和班级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新型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班级自主参与性的培养,该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做不到这一点。

2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的具体方法

2.1营造良好自主参与性的班级管理氛围:当代科技技术等发展十分快速,与此同时对21世纪新型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果只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未来我国能出很多震惊世界的人才,教师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的课堂和班级管理参与性,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做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在课堂上采用多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然后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和班级存在的问题融合到游戏中去,利用游戏的模式,活跃班级的氛围,使在班级枯燥的学习生活活跃起来,让学生在班级的管理的过程中做到真正的参与其中,在课堂上既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又能够收获相应班级管理的方法,在当代教育的理念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例如:在每一周的班会时间和同学一起管理班级,班主任可以提前准备一部分纸条,然后邀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写在纸上匿名的投到一个箱子里面,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课下由班主任统计出出现次数较多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传达给学生,询问学生有没有好的意见或者建议,下次班会谁有好的方法,可以到讲台上讲解。利用该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去,活跃了管理班级的氛围,引起其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责任感,进而在素质教育下大大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的自主参与性,将其培养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2.2组织丰富的课余班级管理文化:在课下开展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知识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教学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在角色中形成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例如:对于学校而言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文化活动,在周末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授课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班级管理的情景模拟,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在模拟中完成对在班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管理知识的考验,活动结束后,评选出利用管理班级出色的同学,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用这种方式激励其他同学多多的参与该类型的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在新型管理班级方式的自主参与性。

3总结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

在我国新时期的小学教育中,班级授课是基本的教育形式,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承担了管理班级与组织教学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工作经验总结的重要性,以实现在科学、合理管理班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成绩的提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推广,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笔者总结了以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

一、强化常规训练,带动课堂教学工作

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认识到较强常规训练的重要性,以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学校及教研组制订的教学计划以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订的工作安排,班主任应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常规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对于自身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常规训练远、近期目标,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工作,保证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在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必须注重对每一名学生的深入了解,这是强化常规训练的基础,也是合理制订与实施课堂教学计划的重要步骤。

二、注重班级文化的创建,形成向心力

在小学的班级文化创建中,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意义和作用,坚持体现自主与合作的基本理念,以达到“事事讲管理、人人为管理、处处有管理”的实际效果。例如,结合学校的实际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适时开展评标兵、树榜样等活动,全面提升班级内部学生参与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并且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氛围。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不断进步,在小学班级管理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尝试创建“阅读长廊”、“星光大道”、“心语信箱”等,这是新时期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重要途径,使得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面临的难题,以便其及时地进行解答,并且调整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方法,促进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三、加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深入挖掘闪光点

加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小学生处于年幼好奇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向往与憧憬,敢于大胆去追求与尝试,所以,根据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注重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利用节假日、班队活动等机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敢于创造,并且乐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环节。

四、完善管理机制,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

1.通过学生民主选举的方式,成立工作分工明确及责任到人的班委会,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而且有效地增强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另外,在班级管理机制的制订与实施中,必须树立“团结友爱、创新奋进”的集体精神,使得班级内部的全体成员均自觉做到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加强小学班级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应将一部分权力放到班委会,在实现安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促使他们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这对于增强内部凝聚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应注重竞争观念的树立,尤其是要关注后进生转化工作。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社会中,为了加强学生对于今后成长与发展的适应能力,班主任必须认真履行相关教学改革要求,协助学生树立忧患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在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积极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以形成具备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

五、注重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管理

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自身能力与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必须注重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调管理。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机会,联合相关社会组织,共同探讨新时期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寻求加强学生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策略,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种做法符合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实现了管理工作的全方位与立体化。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及任务的艰巨性,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使学生逐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韩惠.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青少年工作论坛,2006.

[2]王义学.浅谈小学班主任形象的树立[J].陇南日报,2009.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管理机制 心理 自我教育

一、班主任的个人素质和品格修养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责任更大。小学班主任, 面对的是“人之初” 的少儿阶段, 开展的是人生扉页的启蒙教育。

一般来说,每一位班主任在入职后都会经历一个适应期,进而稳步发展,随着工作、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管理班级的模式。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班集需要慢慢探索。显然,班主任的个人素质是教学和管理的关键,其中正确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专业智慧、优异的人格魅力等个人因素都是很重要的。拥有人格魅力的小学教师往往更容易成长为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故而加强班主任自我教育、自身素质的提高、品行的修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必须通过对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学习,来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基本理论,学会对班级进行全面科学的系统分析,了解班级内部、外部各要素的联系及班级系统的功能,从整体上把握班级教育管理的运作状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科学地组织和实施班级的全面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都要以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作为过硬的前提。

二、适应现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协调师生关系,构建和谐互动机制

1.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中需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认识到个人对班级有着责无旁贷的思想意识。学生有了这种共同的责任意识,便有助于产生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目标。例如班长轮换制度,可以先通过民主投票选出一名各方面较为出色、合适且“得民心”的同学作为常任班长,另一位“值周班长”则由班级中每位同学轮流来担任,每周换一位。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值周班长来负责,包括学习、卫生、活动安排、日常生活等等;常任班长主要负责引导和协助值周班长开展工作,以及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协调,总揽全局。

2.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光和热,共同促进班级建设。首先,课堂管理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作为班主任,在课堂上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着眼于改进讲授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同时,应在班级中倡导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成绩,加强创新思维培训,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建立并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身心素质和生活环境,有着自己的爱好、特长和不足。现代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差别进行赏识教育,明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材施“管”,因材施“教”,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价值,善于观察和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班主任手中的奇迹。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现代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很多已经超越其心理年龄而趋于成人化,他们不仅希望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而且也希望与老师共同探讨生活中的问题甚至社会问题。交流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因此班主任应学会因人而异,借助于多样的交流方式,为学生解疑答惑,战胜困难,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班主任应结合小学生群体和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与教育

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日常行为规范的优劣已经成为衡量当代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从班集体建设抓起,综合全面地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班级日常生活管理,即教师按照教育目的和班级管理任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班级日常生活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提出要求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点拨,不断地完善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直至达到“不教之教”的自律境界。如果每一位小学班主任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综合性的协调活动,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班集体,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那我们的基础教育就会不断有新的进步性发展。

五、班主任应加强心育与德育的整合,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基本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要求和原则处理班级内的事务的行为,其目标是建立起一个拥有良好氛围的班集体。在中国乃至世界,班级管理都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全能的人才。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及意义

1.激励机制的定义。所谓激励,就是指管理者为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不断地推动事物快速向前发展。在实践当中,就是采用鼓励和激励的方式,使从事者拥有积极向上、奋发向前、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完成任务的行为。激励的过程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引起激励的需要;引起激励的动机;为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在现实生活当中,激励的根本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自身为主体”。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就是事务的管理者,会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2.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及潜在的意义。在现实实践当中,通过运用激励的方法,进而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思考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潜在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相互协作意识等就会被慢慢地挖掘出来。自身的优化为班级整体优化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班级的前进与发展。学生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为达成自己的某个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当中,班级的管理者应该把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转化为实现班级发展的动力。班级管理者的种种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班主任通过激励的手段,能使学生心理得到满足。

二、班级管理的激励方法

1.同学之间的榜样激励法。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模范有助于个人及班级的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之间的激励不仅是在阐述道理,而是在用具体的形象来引导和激励学生。教师通过一些历史英雄人物来验证学生的爱国之心,通过真实的事迹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刻苦学习的科学家激励学生刻苦钻研、虚心学习。这样做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从身边下手,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2.评比竞争激励法。在当今各中小学,以数字、图表、记录等形式把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字、图表、记录等具有明了、准确、形象等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是激发学生前进的最好动力。但这个评比是指良好的评比和正确评价,一旦是不正当的评比,那将会事倍功半。评比的方法和时机有很多,如新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劳动、纪律、卫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给予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这样将会让每位同学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保持,劣势弥补,从而前进成长。

3.自身激励法。外部的激励终究是外力,是不可能从内在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内因决定着外因,要想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励机制,那就必须将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班主任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波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学生自己掌握自我激励机制。只有先树立起自信心,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激励,从而为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4.预先目标激励法。目标对我们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要发挥目标的作用。在目标激励法形成的过程中,有两方面需要加强注意:一方面要把目标确定的具体、现实点;另一方面要注意目标的选取,即要选取有动力的目标。目标确定后,要一步步努力实现,从眼前小目标开始,以人生总目标结束。

三、班级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1.管理民主原则。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运用要“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要有民主性,确立目标或榜样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不得受外人牵制,要尊重民主平等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对学生不能进行片面的激励,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激励,保持各方面的系统平衡。如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并不是硬实教育,不能用升学率来取代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时时刻刻鼓励学生拓展、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公平原则。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激励的平等性和标准性。美国某管理学家在1963年就提出了“激励管理的公平理论体系”,也称“社会比较理论”,即激励的运用过程与机会要保持均等、公平。

4.实效性原则。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运用过程中,要保证实效性,也就是说管理与激励仅限于对当时的某种情况。如果在管理过程中违背了这一原则,势必会使管理陷入混乱之中,难以向前推进。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的班级管理越来越重要了。而在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是根本。笔者希望广大教师都能从这一根本出发,做好小学的班级管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彬.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