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第1篇

发展现状喜忧参半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物流业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和宏观向好的经济环境下,各地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对加快物流企业发展、创新物流发展模式、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较全面的目标和保障措施,这无疑会促进物流装备需求增加。2011年也是中国物流装备业提升的转折年,在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绿色物流理念的推动下,特别是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形成、连锁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加大等趋势凸显,物流领域创新应用模式将对物流装备的性能和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促进我国物流业改变货架+叉车的传统模式,全面跨入物流自动化时代。除常规的输送设备外,自动分拣和拣选设备、地面(AGV、RGV)和自行小车悬挂输送系统等智能搬运设备的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09年、2010年,智能小车搬运类系统设备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已分别达到约8亿元、11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这类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将超过40亿元。

当然,目前中国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整个行业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难题。如各类输送机、分拣机等常规性物流技术装备在国内市场上的供求呈现出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局面,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大都按照具体项目的要求定制而成,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产品标准,大部分企业忽略了自身产品定位、研发投入和技术发展等战略性要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端产品缺乏、规模生产能力差、产品性价比不高等问题。总体来看,中国物流装备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大项目中缺乏竞争优势,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和物流装备工业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浙江德马科技有限公司(Damon)是国内知名的自动化分拣、输送设备提供商,根据对物流装备业形势及现状的理解,建议业内企业关注以下趋势:

1.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的十大产业之一,本文涉及的智能输送装备(物流智能终端设备)作为智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将成为今后物联网投资领域关注的重点。因此,建议输送分拣设备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的同时,认真考虑物联网和智能概念,在以条码识别技术自动获得信息为基础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上寻求拓展物联网应用模式,将关联技术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

2.绿色物流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环境法规、标准和绿色壁垒日益增多的现实,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而发展绿色设计和制造则是关键所在,确保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产品结构尽量简单而不降低功能,节约材料能源。在使用寿命结束后,产品的零部件能翻新、回收、重用或者安全处理掉。

Damon在绿色节能方面做了研究和应用,较早研制的直线型交叉带分拣系统就融入了节能环保理念。最近Damon成功研制了不同宽度系列的辊子输送机,该产品采用了MDR技术的24V电滚筒,替代传统的减速电机驱动方式。通过测试,一段5米长的常规零压力积放式输送机,带2.2千瓦电机驱动和采用MDR技术相比,采用MDR技术可节约能源56%,并具有安全(内置能源管理)、低噪音、易维护及集成化控制等特点。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第2篇

从下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及深入的了解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当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普及情况分析,如下所示:A:有信息系统39%B:无信息系统69%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当前在我国,信息化在物流业中普及率并不高,人工作业方式还是在多数物流企业中占主要地位。

2.就当前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情况分析,数据下所示:A:仓储工作管理38%B:库存管理31%C:运输管理27%D:财务管理38%E:其它30%就当前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情况来说,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各个环节都有存在,这就说明了物流企业在信息发展中的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3.从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数据图如下所示:A:远程通信功能26%B:业务管理37%C:查询功能34%D:决策分析17%从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是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却缺少决策、分析、互动这些功能。

二、信息技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对比起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其中的原因有物流发展历史的长短,也有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另外在经济体制方面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一些技术条件问题也是主要的约束,这就造成了如组织形式、市场规模、竞争方式、设施条件等一系列难题和困扰着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市场规模受限难以扩大,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形成较大的市场约束。手段单一的物流企业服务,而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难以发展。使物流自动化水平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难以提高。物流活动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协调困难,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能力和竞争力都受到影响。流程优化技术如ERP、SCM等和信息共享技术如EDI、互联网等在我国的企业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这就造成很多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活动得不到协调,这直接造成这些企业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上并无法开展,同时也造成这些企业间出现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物流活动问题难以解决,进一步的造成低效的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使物流的资源占用和成本开支难以缩减,这就是我国企业库存水平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方面,一般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基本缺少建立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机制,这使得他们在对市场需求变化中显得反应迟钝,这不但使企业竞争能力削弱,更是扩展到上下游企业甚至在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智能化、标准化和全球化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自动化、信息化的在高层次应用中体现在智能化。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体现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例如设计与优化物流网络、选择运输(搬运)路径、选择运输的装载量,优化货物的拼装、排程和调度运输工具、确定库存水平、选择补货策略、调配有限资源、选择配送策略上都必须考虑优化处理,这些都要求管理者要懂得运用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同时在国际上,由于近年来出现的相关技术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运筹学、仿真学、数据挖掘、智能商务和机器人都已经具备着比较完善的研究成果,且能够在实践中的物流作业中得以运用。所以,物流的智能化趋势将是物流行业物流发展的方向。另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是标准化技术,这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标准化技术体现在物流活动的环节如: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技术都要求要有一套准确科学的标准。如在物流设施、商品包装及设备上的标准化等,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必须在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表现中尤为明显,在国际间还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的时候,全球化的物流运作根本不能开展,所以说这些都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引言:赣州市位于江西省最南部,赣江的上游,具有举世闻名的“稀土王国”、“世界脐橙之乡”之美誉,自然资源丰富,工业体系较为发达,是赣、闽、粤、湘四省通衢之要冲、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使赣州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意见中对赣州区域的战略定位其中之一是:“赣州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并依托赣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综合物流中心”。根据该战略定位,赣州的区域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有望和粤、闽、湘三省实现产业融合,建成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1.赣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现状分析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当前建设分政府主导建设和运营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和运营模式,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引导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在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对赣州区域内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做了适当的了解,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1.1 以政府为主导的赣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现状

(1)建设与运营主体非常混乱,即不完全属于政府主导、也不完全属于市场主导的模式。

(2)物流网的功能结构单一,物流业务的核心功能不突出。

(3)物流信息化功能、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增值服务都还没有出现。

(4)缺乏和区域内其他市场主体信息平台的对接和互联。

(5)缺少市场主体的参与,物流网的营运效率低下,信息更新慢。

(6)缺少和市场的结合,过多的关注非业务服务,反而忽略了基本的信息化物流平台的基本功能。

1.2 以企业为主导的赣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现状

(1)功能层次比较单一。

(2)信息壁垒比较严重,交互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缺乏。

(3)缺乏和其它平台的对接与信息共享。

(4)缺少政府参与,因此电子政务和行业规范、监管体系缺乏。

(5)缺乏与赣州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融合。

(6)增值服务和在线交易功能落后。

2.赣州市区域物流及信息化规划方案

2.1赣州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布局

在战略层面,赣州物流业的规划布局主要以“一个物流园区、两个物流交易平台、六个物流中心”为突破口。“一个物流园区”即建设中心城区的综合物流园区。“两个交易平台”其一为农产品交易平台。通过农产品交易平台实现特色农业产品线上拍卖、线上交易、线上支付和综合信息服务等主要功能,并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两个交易平台”其二指有色金属电子交易平台,使有色产品在国际上缺乏定价的话语权,电子交易平台能够促使产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益。

2.2赣州区域物流发展战略重点

(1)建设一批物流基础设施

(2)大力推动赣州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

(3)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

(4)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支持区域内支柱产业

2.3赣州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

(1)建立起完善的物流政务服务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配套服务。

(2)构建起区域性的物流应用体系,能够服务于赣州市脐橙等农产品、稀土产业、钨等有色金属产业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实现协同运作和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

(3)建立优质的增值服务系统,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功能,物流活动从生产,运输,搬运,包装,储存,处理各个环节都实现综合管理。

(4)构建起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对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进行应用,实现赣州区域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

3.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规划方案

3.1 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模式

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角度来看,通过通过以上有关章节对赣州市目前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两种模式:即政府主导建设模式,市场主导建设模式分析,本文认为赣州市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可以采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方案,我们用可选方案分析表的方式对三种建设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如表3.1所示:

3.2 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原则

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设定的建设模式去遵守一定的原则,即实行统一规划,内外联动,多元投资、创新机制、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长远与现实相结合的规划原则。首先,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使用时间久,投资规模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次,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要和区域内现存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相互融合互联,而且要充分利用赣州市在国内和省内的战略地位优势,充分考江西中南部乃至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和“长珠闽”体系物流圈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功能对接和业务联合,扩大平台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范围。

3.3 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总体布局

根据规划平台建设模式、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应根据此战略布局组成网状结构的信息平台,同时应建成具备七大模块和功能的区域性信息化平台,七大模块为:政府管理中心、业务及增值服务中心、交易及结算中心、监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在线商务中心、咨询中心;功能为:决策分析、数据交换、信息咨询、用户管理、在线交易、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智能仓储、决策分析。

4.结语

赣州处在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四省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本文的写作思路主要在结合赣州区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区域优势,地理优势,交通运输,有利的政策,赣州的产业优势,区域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对区域综合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方案和建设模式的分析,制定出了合理的赣州区域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建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7,6:91-92

[2]杨元珍.赣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战略构想[J].老区建设,2013,9:32-33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基础支持;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效益;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对于平衡农副产品市场供给、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易腐坏以及跨区域流通运输时间长和方式滞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深入应用,农产品流通逐步走上数字化发展道路,流通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逐渐开始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趁势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既可以促进以农产品流通业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能有效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为此,本文立足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并提出新时期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以期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流程长且成本高,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

一直以来,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流程长且成本高的难题,对农产品智慧化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具言之,农产品生产一般需经过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打药、收获等过程,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等生长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农产品稳定、规模化生长,部分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搭建恒温暖棚、保持良好灌溉,也有少部分有条件农户会借助多源遥感设备、“3S”技术、智能监控录像设备、物联网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以智能化、精细化方式促进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但这些行为均会增加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长、成本高的现状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依旧面临农产品智慧化生产尚未实现的现状,农产品生产总量和盈利仍由市场实际需求决定,部分农产品过剩或供给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产品批发环节:管理与模式滞后,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与发展模式仍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批发环节的智慧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方式滞后。现阶段,我国依旧有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设计以地摊和档铺为主,内部空间狭窄且设施简陋,数字化设施不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空气置换系统设施不完善。同时,批发管理人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施的应用意识欠缺,使得农产品批发管理方式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服务模式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智能化服务功能,其他批发市场依旧存在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层次低等问题,甚至一些市场仅有最基础的场地服务功能。总体而言,受管理与模式滞后影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批发环节智慧化服务有待增强。

(三)农产品物流环节:路程长保鲜难,智慧化运输质效待提高

近几年,顺丰、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均已开始使用相关技术,不断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运输发展。然而受农产品保鲜难、跨区域运输路程长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智慧化运输的综合质效仍然较低,亟需提升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满意度。具体而言,农户和消费者都属于个体,存在地址分散、路途较长的特征。农户大多位于山区或远离城市的农村,消费者则更多集中于城市,这使得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运输路程长、环节多。当前我国虽有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物流环节农产品信息的可监控化、可追溯化、可视化。但这一模式并未全面普及,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技术设施差的山区,农产品物流运输、包装和存储均存在较大问题。而农产品自身易腐坏的特性使其保鲜较难,加之运输路程长、新型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致使农产品物流智慧化运输质效亟待提高。

(四)农产品零售环节:外部支持不足,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当下我国农产品零售环节面临外部支持不足的挑战,致使智慧化营销模式与农村电商生态圈构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政府支持与引导不足。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有关农产品零售的相关扶持政策,如《深化农商协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但这些政策均是宏观性指导文件,具体支持与引导措施、细则、标准仍旧匮乏,无法有效支撑农产品零售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制约智慧化营销模式的完善。另一方面,零售营销环境不成熟。构建农产品电商生态圈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电商生态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企业间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以充分参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竞争。这使得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旧以线下为主,农产品智慧化营销模式不健全。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考虑数据获取可得性、综合性、客观性、可表征性和可度量性等原则,本文结合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基本现状,立足孙伟仁等(2019)、何新(2021)、孙磊等(2021)的研究成果,从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二)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本文借鉴孙磊等(2021)、潘雄锋等(2015)的研究,采取全局熵值法,构建指标-时间-空间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测度步骤如下:第一步,全局评价矩阵构建。假设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共有c个指标,分别记为Y1,Y2,…,Yc,研究时间范围为t年,研究区域为m个省份,则每个指标不同年限的截面数据为Yt=(yij)mt×c,研究期内共有t张截面数据表。运用全局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t张截面数据表进行排列,即可建立全局评价矩阵:Y=(Y1,Y2,…,Yt)`mt×c=(yij)mt×c                                        (1)第二步,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基于上述全局评价矩阵,结合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选取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规避无意义计算,将Yij指标的最大值定义为Max(Yij),取值为1.01*Yij;最小值定义为Min(Yij),取值为0.99*Yij。第三步,指标数值计算。计算第j个指标在第i个省份的占比、信息熵值和差异系数,公式分别为:

(三)数据来源及权重计算

基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选取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及)数据进行研究。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及国研网统计数据库。另外,农产品贸易增加值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指数平减,个别缺失值利用插值法进行补齐。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基于全局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获取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具体测度结果见表2。进一步运用公式(8)计算2010-2020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服务水平及综合效益评价值,并采用加权算法对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绘制图1。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整体而言,研究期内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0-201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这可能与农产品流通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以及冷链物流等先进物流模式发展水平不高有关;二是2019-2020年,随着各行业智慧化发展加速,智慧化基础支持不断增多,促使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到2020年末已超过30,达到34.56。分维度来看,农产品流通三个维度的智慧化发展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基础支持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基础支持呈现先缓慢上升后加速提升的演变态势,演变态势变化时间节点为2015年。原因可能在于,“十三五”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力度,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大力倡导“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电商巨头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加大对流通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流通组织结构,因此201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智慧化的基础支持提升幅度明显增大。服务水平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波动变化较小。细分指标来看,2014年农产品智慧流通的零售服务和物流服务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在于,2013-2014年仍处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确定上升阶段,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额有所下降,进一步影响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现象也说明,该时期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完全建立,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益方面,2010-2020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提升显著,且以2016和2018年为节点呈现分阶段跨越式递增趋势。2010-2016年,农产品流通智慧化的综合效益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7-2018年,综合效益上升幅度有所放缓;2019-2020年,综合效益整体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究其原因,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深化,流通智慧化新业态、新模式渐趋成熟,因此农产品智慧化的综合效益得以显著增强。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协调机制构建策略

(一)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

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多元化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产品生产、批发、物流、零售等流通供应链各环节,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在生产环节,农业部门应收集各种农产品生产信息,打造农产品数据库,并利用智能化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农产品生产相关信息,推动农产品智慧化生产落地。在批发环节,农产品批发商应运用大数据、射频识别等技术,分析并记录各项数据信息,制定农产品流通协调计划,进而提升批发效率。在物流环节,农业部门应加快建成覆盖面广的冷链物流渠道网,充分发挥各省、市、县、村物流存储设施的整体联动和共享协同效应,减小农产品储运损耗。在零售环节,农产品零售企业应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信息与市场信息,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匹配最优配送机制和零售方案。综合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应运用多样化数字技术,串联生产-批发-配送-零售环节的一体化智慧流通链条,以此制定并打造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协调机制,提升农产品智慧化发展水平。

(二)建立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协调机制

未来我国应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深度应用,本着安全可靠的核心原则,着力构建农产品智慧流通与监管机制,提升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首先,扩充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应拓展大数据平台监管范围,由市场内部向生产和采购端延伸,构建覆盖全供应链、互联互通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最终形成一系列可追溯的智慧监管链条,以此提升农产品智慧流通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农产品智慧物流运输监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各大城市建立智慧物流、配货、仓储等技术设施,同时搭建内部自纠和外部抽检系统,形成制度化监管机制,实现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相结合,提高农产品流通安全水平。最后,加大农产品流通智慧

参考文献:

1.俞彤晖,陈斐.数字经济时代的流通智慧化转型:特征、动力与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0(11)

2.赵丹.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化转型研究[J].农业经济,2021(9)

3.孙伟仁,徐珉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实证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6)

4.何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1

5.孙磊,张树山,郭坤.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21(10)

6.潘雄锋,刘清,彭晓雪.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5(4)

7.赖阳,王春娟,康健.城市农产品流通趋势的几点研判[J].时代经贸,2017(10)

智能物流市场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品油;销售;物流管理

引言

成品油物流始终贯穿于整个炼销环节,可以说是炼油厂和销售终端的连接部分,因此物流管理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销售服务的质量。近些年,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已经注意到物流环节的重要,并把加强物流管理作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成品油物流基本理论

1.1成品油物流概念和特征

成品油物流是指根据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成品油从供应地向消费者转移的实体运动过程。成品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性,因此成品油的配送运输、仓储保管、装卸等物流环节操作危险性更高、专业性更强,相对于其他物品的物流来说更加独立。从资源产区和消费需求来看,存在“北油南运,西油东调”长距离运输特点。从运输方式来看,存在着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且成品油的管道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成本低、损耗小、安全性能高。

1.2成品油物流分类

目前大部分成品油的物流运输流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产油企业(炼油厂)到大区中转库或省级公司分销油库的“一次物流”,运输多采用运量大的铁路、管道、水运等方式。二是从大区中转油库或省级公司分销油库到各个加油站或社会的终端用户的“二次物流”,多以运送快捷、机动灵活公路配送为主。

2成品油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

2.1成品油物流发展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物流管理水平已有大幅度提升,但同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管理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突出表现在费用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应用不充分、物流专业人才不足等方面。(1)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我国成品油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不匹配,存在交叉运输和过远运输。炼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区内,而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东南沿海和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量资源需要将从东北、西北长距离运输到东部市场,导致物流费用长年居高不下。(2)配送管理效率不高。一是物流的整体调运方案仍不够完善,一二次物流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炼厂资源到库均衡性差,有时发生逆向运输(向产地方向)或憋罐停产风险。二是储运设施整体过剩,油库周转运行时间不足,最优运距油库配送装运即时性差。(3)成品油运输结构尚不合理。一是直炼资源铁路发运较多,东北资源入关、西北资源入川均通过铁路完成,不仅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多受铁路运能、罐车数量不足限制,无法提供充足稳定的运力支持。二是公路受道路管制,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直炼资源地存油站存在运输距离远,装车时间不确定,及时保障方面未能发挥公路配送灵活高效的特点。三是我国成品油管道存在网络化不高,运行负荷偏低,支线网络不完善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管道运输量大、成本低的优势。(4)信息化应用不充分。一是我国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开始,但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性。二是二次物流环节DPO应用程度不高,还存在以经验和手工方式统计需求的传统管理方式,远未达到科学优化、自动处理、实时调度的程度,物流信息化应用仍不充分。(5)物流专业人才不足。成品油物流管理需要的是既懂成品油知识,同时又懂得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成品油物流管理队伍,特别是省市级基层管理队伍,缺乏一批熟悉现代成品油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险的专业人才,物流管理缺少战略规划,运输组织还存不合理调度运输,这也成为了制约国内成品油物流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2.2消费现状对销售物流的影响。

民营企业、独立炼厂、外资品牌等炼油能力相继投放,我国成品油供给量在逐年上升,但需求量却停滞不前,导致我国成品油产量远大于国内市场需求量,成品油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加剧成为新常态。为此,成品油销售企业为确保竞争优势,在销售物流改革方面急需一套合适的优化方案。来指导物流运行、降低物流成本、挖掘销售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在潜力。

3成品油物流管理的优化方案

3.1控制运输成本降低物流费用

销售企业管理实践发现,一次物流费用占比较大,企业可以着力在一次物流上,减少一次物流的成本,来优化成品油物流管理,提高销售企业的整体实力,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一是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长距离运输多采用低成本的管道方式进行。二是主营单位利用好富裕资源,取长补短串换提油,实现就近彼此互供,以避免长距离运输造成的运输成本增加。

3.2提高成品油配送管理效率

一是统筹结合一二次物流改进销售物流的整体调运方案,充分发挥两次物流各自的优点,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综合考虑进销存的平衡,实现库存资源最优,物流费用最省,销售风险最低。二是为油库辐射范围内的应急需求预留资源,提高油库营业效率,保障应急供应的时效。三是由独立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打通炼化、销售、运输间的区块划分,统一管理物流专业线,以联合办公等形式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提高成品油配送管理效率。

3.3强化二次物流的优化管理

加强管网枢纽建设和投运,强化管网公司与销售企业的参股合作,提高管网的利用效率,增加直输到库,保持本地油库资源充足。应用物流优化软件,提前确定对加油站的补货,优化运输的路径,提高车辆周转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

3.4强化物流管理系统的智能应用

我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油价波动起伏,传统的配送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也跟不上时展的脚步,所以成品油的配送模式也应该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化配送。企业应该有此长远的眼光调整物流管理。在运输中实施车辆智能化、运送智能化,将智慧物流延伸到客户服务环节,实现客户对成品油物流的掌控、订单的信息追踪、交易的评价反馈等,以便更加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5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销售企业正在从重视规模发展向打造高质量服务型销售企业转型,企业应该从战略规划的角度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物流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打造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4成品油物流管理对销售企业实力的提升

4.1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高效的物流组织,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销售企业运输成本和物流费用,为企业的成品油定价赢得更大主动权,为企业的经营留下更大盈利空间,给销售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4.2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高效可追溯的信息技术较传统物流的方式,全面提高了成品油销售企业的配送服务便捷度和透明度,也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率、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内容。专业的物流能够为不同客户打造个性化服务和创新发展,展示企业拥有通过不断优化物流服务内容,满足客户需求的实力,更提升了销售企业品牌影响力。

4.3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物流领域是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物流管理能力也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面的提升,同时也说明该企业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走出更远的距离。

5结语

物流管理是成品油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销售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物流成本也决定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环节控制越合理,企业经济效益则越好。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二次物流管理,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成为成品油销售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海强,王小颖.物联网时代中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6):29-30.

[2]沈坚华.成品油物流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