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运输业的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 营业税 增值税 影响

《2011年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除了成本上升、企业融资难等老问题外,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超过8成的企业认为“很重”或“较重”,15.6%的企业认为“一般”,仅0.5%的企业认为“较轻”。为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将正式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这次“营改增”试点无疑带来了福音,可以预计的是,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助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有效减少重复征税现象,对减少企业的负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营改增”试点的背景

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流转税的一种,在调节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其最大的缺陷就是重复计征,即每经过一次流转过程就征一次税,而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其特点是只对增值部分征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主要原因是现行税制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税负过重,利润缩减,竞争力下降,导致企业发展受到抑制。交通运输业是生产流通领域的关键,涉及面广,并且运输费用属于现行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范围,改革之后,企业整体税负减少,不再有重复征税,企业利润空间扩大,竞争能力增强。

二、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方案的特点

(一)计税范围

交通运输业是使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

(二)计税方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计税方法包括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两种。其中,交通运输业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适用税率为11%;此外,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适用税率为3%。为平衡税负,保持现行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在试点过渡期,对正在实施的部分营业税免税政策,在改征增值税后继续予以免征;对部分营业税减免税优惠,调整为即征即退政策;对试点纳税人中提供管道运输服务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三)纳税义务人的认定

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称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即运输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含500万元)的纳税人和原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应当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其余为小规模纳税人资格。另外,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成为一般纳税人。

三、交通运输业营业税转型后的税负分析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对采取简易计税方法的小规模纳税人影响甚微,对一般纳税人减税效果显著。

(一)营业税纳税人和试点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差别

“营改增”试点前,交通运输业营业税税率为3%。《试点实施办法》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接受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交通运输业服务,按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税改前后的税率一样的,但由于计税方法不同,税负还是有所差别。

例如,上海交通货运企业甲公司为生产企业乙公司(一般纳税人)提供运输劳务,取得收入2000万元(含税)。

税改前:甲公司应缴纳营业税为2000×3%=60(万元)。

税改后:甲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计税方法和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2000÷(1+3%)=1941.75万元,应缴纳增值税为970.87×3%=58.25万元。

税改前后税负差别60-58.25=1.75万元。

乙公司按照7%的进项抵扣,抵扣运费进项税额140万元,税改前后没有差异。

(二)营业税纳税人和试点一般纳税人税负差别

例如,上海交通货运企业甲公司为生产企业乙公司(一般纳税人)提供运输劳务,取得收入2000万元(不含税),其中耗用油品等花费800万元(不含税),耗用货运客运场站服务和运输工具修理费200万元(不含税),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乙公司须支付2220万元(2000+2000×11%)。

税改前:甲公司应缴纳营业税2220×3%=66.6万元。

税改后:甲公司应缴增值税2000×11%-(800+200)×17%=50万元。

税改前后甲公司税负差异66.6-50=16.6万元。

税改前:乙公司按照7%计算进项税额抵扣2220×7%=155.4万元。

税改后:乙公司按照11%计算进项税额抵扣2000×11%=220万元。

税改前后乙公司进项税额抵扣差异220-155.4=64.6万元。

甲乙公司税改前后合计减税81.2万元,这尚未包括甲公司购买运输工具的进项税额抵扣。

从上述的交通运输业营业税转型后的税负分析可以看,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略低于营业税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减税效果明显。但实际经营中可抵扣的项目主要为购置运输工具和燃油、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人力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成本费用均不在抵扣范围,安信证券的研报认为,在不考虑职工薪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情况下,当毛利率为53%时,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变;当毛利率大于53%时,纳税额增多;当毛利率小于53%时,纳税额减少。尽管上海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标志着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开始步入深水区,但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收获的并非都是“蛋糕”,要实现“营改税”的真正目标,达到税制合理(解决重复征税),确保税收中性原则和增值税链条延长,实现结构性减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2]财政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3]张斌.营业税全面取消后的影响分析 财会研究, 2011(02)

[4]严仿棕. 我国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征探析[J]. 商业会计, 2011(24)

[5]张国强. 论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合一的可行途径[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6)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范文第2篇

一、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作用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进步非常重要。交通运输将消费、分配、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民对物品流通产生了依赖和需求,使交通运输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生产条件的完善,交通运输作为服务和生产的关键枢纽,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进步。社会经济区的运输需求,只有通过交通运输业来满足,为人民提供贴心完善的服务。交通运输通过提高运输质量,改善各个区域的经济连接,有效的组织乘客,安全进行货物运输等,并且极大地满足人民对交通运输的各种需求。交通运输对经济起到了推进作用,因为它可以组织各个地区的经济,通过相互联系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新形势环境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

(一)生产质量面临的困境

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公路、铁路等运输环节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频繁出现的货物运营事故,使人民对交通运输经济信任降低,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导致交通运输经济下滑。所以,首要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质量问题。提高运输质量,保证货物的准确到达,降低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全民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区域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经济发展角度看,交通运输方式采用以功能区为单元的发展形式为主要趋势。在这种模式中,交通运输承担着物资流通的责任,所以在功能区要提供更多优质、人性化的服务。但是受到国民经济形式的影响,导致交通运输业面临成本、范围和规模经营的形成等问题,造成发展区域的困境。如果不能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途径,将会抑制我国经济的发展,让交通运输业面临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

(三)服务形式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优质生活,关注生活品质。交通运输业要针对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直接看出居民的生活态度。但是实行这种服务形式,仍然受到各方面资源的制约,尤其是对成本控制更是面临着困境。在新形势环境下,我国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大问题。出现服务形式的困境,让交通运输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成不变的服务模式还会受到与同行业的竞争影响,大范围缩减了交通运输业的效益。

(四)地区环境面临的困境

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最大原因就是地区地势环境问题。我国很多地区是山地和丘陵地势,在这些地区中进行整修,不仅要求技术含量,而且对成本的要求也非常高,工程量巨大和资金投多都是在地区环境中面临的困境。而且在新形势环境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资金也存在很大问题,成为遏制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重要原因。

三、新形势环境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困境的改善措施

(一)生产质量的改善措施

将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在交通运输中,提高运输的生产质量,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质量的建设。降低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率,提高消费者信任度,从而使经济稳步提升。通过对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促进交通运输建设,要完善和保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生产质量,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益,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交通运输的准确和及时性。经济健康发展要建立在“安全第一”的观念上,这样才能保证交通运输业与社会共同发挥效应。所以在新形势环境下,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提高。

(二)发展区域的改善措施

交通运输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就是控制成本。发展区域由于受到资金的局限无法扩展,所以首先要解决强化资金的成本控制。在目前形势下,由于物流营运的高成本导致交通运输业平均利润偏低,所以交通运输业要及时建立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有效控制成本投入。提出减少行政性质收费,建立诉求通道,为交通运输业出现的困境提供渠道。财务管理是整个交通运输的“资金中心”,通过效益和预算进行资金监管,通过发展区域的方案和必要性,给予资金进行区域扩展,让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前景壮大起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三)服务形式的改善措施

新形势环境下,消费者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位置。在消费者角度,希望交通运输业能够提供人性化、专业化、完善的服务体制。为了保障社会经济效益发展,交通运输业可以适当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实现自身经济价值,获得消费者信赖。重点是服务模式要符合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因为各种条件制约,不可能大范围、大规模实行个性化服务。

(四)地区环境的改善措施

因为我国地区环境的特殊性,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势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建设交通运输道路网进行改善,合理建设高速公路,促进信息高速和道路高速的协调。通过加强交通运输网,调整交通运输形式。发展沿线城市交通运输情况,建设基础设施帮助交通运输顺利进行。增强货物的流动性,最大程度克服地区环境问题,大范围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范文第3篇

1.1管理混乱。在铁路交通运输业中,国家设置了很多的管理部门来进行管制,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手段,对铁路交通运输业来进行约束和管理。但是在部门之间,有的一些政策是存在有抵触性质的,有的则差异很大,导致运输经营者无所适从。政策的不统一以及手段的不一致,使得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很难得到规范。再加上管理部门繁多,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不时很理顺,而有的部门则为了保护自己部门的利益,各自为政,互不配合。导致相互推卸责任、相互扯皮、不作为不合作等现象的出现。

1.2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在上一个问题中提到,重设了很多部门,这样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在同一条运输线上,投放了多部门管理运输工具,这样就使得运输生产难以得到很好的组织,运力资源也不能够得到优化,这样就浪费了有限的运力资源。由于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不科学,导致人为地块分割和部门分羹,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和效能的降低,最终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1.3开支过大。管理部门上的重设,这样使得铁路交通运输业的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过多,导致办公费用增多,使得政府的开支加大。而有些管理部门还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运输企业和经营者需要向其交纳相当数量的“管理费”,这样就增加了企业和经营者的经济负担,最终也导致了企业开支过大。

1.4管理法制不健全。由于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行业起步较为晚,而且发展不是很完善。因此,政府就在管理法制上没有健全好,使得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在运行时无法可依。而有的部门由于法律意识的浅薄,导致某些经营行为与法律相悖。这样都使得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难以在法律上开展。

2、铁路交通运输业的科学管理

2.1依法管制。在对铁路交通运输行业进行管理时,要依据我国的《行政许可法》等相关行政法律,对我国政府设置的各个行政部门现有的法规和文件进行清理,违反法律规定的要坚决制止,对没有法律授权的部门要坚决撤销,以此减少人员重设现象的出现。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我国的法律部门,建立健全有关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法律,使得我国政府的各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政策都有法可依,对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制度有章可循。

2.2管理模式改革。在管理模式中,要建立和健全“大交通”的行政管理模式,既实现一城一交、一市一交、一省一交乃至一国一交,由一个部门统管交通。借鉴我国铁路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将这些城市的管理经验进行整合,并且应用到全国范围内。管理模式的改革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铁路交通运输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3非政府组织管理。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如果实施“非政府组织管理”政策,将不必由政府管理和不适合政府管理的行政事务,来交由那些非政府组织来进行管理。建立公共社会,使政府与企业之间搭建起“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第三只脚”,这样就能够构成政府一企业一非政府组织稳定的三角框架,使得政府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最终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4协调管理。现阶段,我国有些地方尚难成形“大交通”的管理模式,政府要协调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以及管理权限,使得各部门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职权。各部门以大局为重,相互配合,步调一致,集中解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营造处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3、结束语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范文第4篇

金融租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融资与融物,还具有多样化的综合服务性能的新型融资方式,更是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银行的信用与商业、实物信用相结合的产物。最早起源于美国,之后在日本、欧洲地区发展起来,在我国发展成为位居第二的融资形式。

1 金融租赁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金融租赁的基本概念。金融租赁又被成为融资租赁,主要指把传统的租赁业务、服务贸易与金融方式三者相结合之后而产生的新型交易形式。当前,世界各地对金融租赁具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定义,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金融租赁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金融租赁的特征。金融租赁具有多种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金融租赁最少会涉及到三方当事人,并且最少是由两个合同组成的,这三方当事人主要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与供货方,第一步是有出租人和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出租人在同供货方签订买卖合同,从而完成一笔租赁交易;其次,金融租赁让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长期分开的,从法律的角度讲,租赁物的所有权是属于出租人所有的,但是租赁物的使用权是归属于承租人所有;再次,金融租赁的承租人有权自主选择租赁物和供货方,承租人能够对拟租赁的设备单方面来选定,出租人的责任是来实现承租人的要求,为其提供融资服务,购买租赁物,不承担设备具有缺陷或者迟延交货等义务,承租人更加不能因此来拒付租金。最后,金融租赁很好的把融资与融物相结合,把资金与设备相统一,来实现两者利益的最大化。另外,金融租赁还具有不可解约性、全额清偿等特点。

2 交通运输行业概述

交通运输的基本含义。交通运输主要是指人们和物体来借助交通运输工作来进行载运,实现具有目的性的空间移位。交通运输业属于我国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具有着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与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首先,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着基础产业的地位,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更能够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彻底的实现改革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其次,交通运输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包括可移动的与不可移动的,对该行业所投入的资金总值是十分庞大的,一旦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设备进行投资后,通常来讲都是按照原来的用途使用下去,不会轻易改变,所以还具有淹没成本的性质;再次,交通运输业具有公益性和外部性,政府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的秩序,会对价格、进入、推出、投资等环节对企业的决策行为进行直接管制,交通运输业一定要公平的为社会上的所有行业和所有成员来提供服务,不可能像一般的企业那样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而不顾一切后果,所有具有公益性;最后交通运输业的工期一般较长且资金回笼比较慢,交通运输业往往投入了过多的固定资产,例如:铁路、港口等建设,这类大型设施的建设需要较长的工期,设计建设的时间一般在三年左右,实际操作的工期也都超过一年,还常常会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规范中规定,当室外达到一定的最低温度时就禁止施工,另外,当建成后的资金回收是比较慢的,比如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差不多在十五年到二十五年之间,这就会让之前投入的资金成为固定资产,导致资金的流动性不足。

3金融租赁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及具体建议

航空金融租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让我国的航空运输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中也位居前列,但是当前我国的航空公司对飞机租赁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在国内仅有的两百多家融资租赁公司中具有能力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也屈手可数,主要的飞机租赁业务仍然被国外所控制,由于我国航空金融租赁缺少必要的政府政策作支撑,没有统一的租赁法来规制租赁行为,在行业中,还缺少具体的行业政策与航空金融租赁相配合,更是没有金融进本和相关的产业资本的支持

汽车、公路金融租赁。汽车金融租赁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大,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与生产,但是汽车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还不够强大,可能会限制该公司的融资业务的展开并深入发展,因为租赁汽车的期限一般都比较长,再加上我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一直扩大生产规模的后果就是资金的短缺,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让汽车很容易贬值,汽车金融租赁公司的投资更不容易回本,很容易出现厂商供货紧张的情况。在汽车金融租赁方面我国还缺少社会信用体制,不能对每个人的信用进行良好的评价,我国的立法缺少协调度,有时会出现同汽车金融租赁合同的内容相抵触的情形。对于公路的投资建设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回本周期较长,在对公路进行维护的时候也是十分困难,但是在我国这是最普遍的一种金融租赁。

船舶金融租赁。我国的穿破金融租赁起步是比较晚的,在全国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穿破租赁师承,不同的租赁公司参与船舶租赁交易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从知识、经验、资金来看都无力承受增长的造船与买船的要求。具体的运营模式是金融租赁公司经过金融租赁的方式并依照航运企业的具体要求来制作船只,之后租赁给该公司使用,依据合同的规定来收取租金,这样能够很好的解决航运企业造船困难的局面,还能够促进船厂的发展。但是具有有一些缺点,缺少资金十分雄厚的船舶融资公司,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不能够促进船舶融资租赁行业的良好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状;安全;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

交通运输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基础和保障。交通运输的能力强弱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只有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才能有效的推进市场经济的进步,才能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经过建国以来发展建设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和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其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关注。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增加以及许多社会活动的不断展开,交通运输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突出表现在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环保节能性三个方面。本文在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后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应分析,并依据现实状况对这些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

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的命脉。它的服务性质是属于公共服务,属于第三产业。他必须为社会生产服务,为公民服务,它也是一个基础产业,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许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有所平衡。但是就现在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难以满足我国国民市场所必须的个性化、高速化、精确化服务的需要。所以,有效的把握当前状况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合理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不仅满足国民的需求,还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它是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其发展水平必须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建设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它的建设和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为其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服务。同时,将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住房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制造业、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交通运输就不断的随着经济进步而进步。就目前来讲,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随着经济的进步,其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长,其建设规模和结社结构都在不断的加强。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使以往因运输能力不足导致的经济发展受限、缓慢的状况不断的得以缓解。这些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增强,交通运输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并且我国的交通运输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解决。首先,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在某些地区还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例如在很多地势崎岖的地区由于缺少资金或者因其他问题造成的交通运输缺失,就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制约。还有近年来随着汽车使用率的不断增长,给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超负荷运载,这个问题就需要依靠加强交通运输的道路容量来进行解决。

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中主要的问题主要是: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加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当前社会提倡的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是相符合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需要不断的加强。如果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就会对交通运输的功效造成极大地损害,导致交通运输不能满足人和社会的需求。并且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也会对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有待加强

我国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不足主要表现在其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状况时,往往会随着灾害的冲击而呈现出瘫痪的状况。交通运输的瘫痪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还会对各种社会活动造成阻断,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3、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需加强管理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是惊人的。这种情况对于我国这种人口较多能源相对紧张的状况来说,限制交通运输对能源的消耗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我国的交通运输中由于参与交通运输行业的类型和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造成了对节约能源消耗的困难性。因此,国家应该对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问题进行重视,并规定相应的可行性办法对交通运输消耗的能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因交通运输造成能源不足的状况对我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三、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中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1、针对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在交通运输的建设上应该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灌输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加强。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交通运输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保证其的长远性发展。还应该建设合理的交通运输设施,使其运输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所需求的交通运输能力进行提高,对交通运输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对交通运输的建设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应用新的技术来保障交通运输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障交通运输对后代的资源环境不会产生恶性后果。

2、针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待加强问题

针对交通运输安全性问题的提高重点应该是加强其抵抗自然灾害破坏的能力建设上。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工作应该及时的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去除交通运输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使其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各项生产活动服务。

针对交通运输对能源消耗的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应该在交通运输中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便于对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其中的具体方法可以对参与交通运输的主体进行相关的规定和限制,对于某些消耗能源高、管理比较落后的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限制,且应该对参与交通运输的主体行节约能源意识的培养和加强。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培养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节能意识。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贸易的频繁往来,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对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所具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应该重视交通运输的建设,并且应该不断的以高新科技的进步来加强交通运输的能力提升。以便于交通运输能够更好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针对交通运输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并且积极地应用适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保证交通运输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

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也需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需要我们从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分配和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利用等反面入手,青岛也有着我国普遍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压力非常之大。所以发展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就显的尤为重要,我国虽然很早就制定了这样的策略,但具体实施上,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有待我们加强,将公交交通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来实施。为求把我国的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经济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范围,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配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德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研究[J],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