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主体是社会,而且部门的运转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帮扶。所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这不仅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滞后,也造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风险。此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资金清算不明晰、财务账目混乱的现象。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资金多来自于政府的拨款,因而很多行政事业都没成熟的财务管理机制。资金的使用也都缺乏有效的预算和控制,而且也没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使得很多行政事业的资金出现混乱的情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出现了贪污、挪用资金的现象,这都不利于我国很多利民政策的实施和开展。
(三)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不需要依靠单位盈利来填补,因而很多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风险。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也不科学,缺乏决策性的风险机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基本都是依靠工作人员的个人经验。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入职时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而且也有些工作人员并非是财务方面的人才,这就导致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问题。此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不强,使得出现一些执法不严、贪污的现象,既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并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所以在新会计制度的深入推行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和风险的有效规避,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促进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的顺利开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财务制度规定,对资金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若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使得一出现问题就能找到相关负责人。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财务资金的使用标准,及时对现有资产进行盘查和清点,从而避免一些账目不符、超支等现象。这样做不仅能够提供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促进行政事业的稳定和发展。其次就是完善稽查制度。只有将财务管理提升到法律层面才能引起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单位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途径进行核查,避免一些假账、挪用现象的产生。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核查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以及重大经济事项的使用推行。如用于修建公路等规模较大的公共事业。这样做能有效提高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最后是资产和资金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下,应该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单位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从而避免资金多分口的管理和使用。当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会计核算,对明细账、固定资产、购进、等进行评估和清算,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清楚的目标,避免腐败现象。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优化单位来往款项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的安全。从这三个方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我国民生经济的发展,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预算管理
《新预算法》不仅拓宽了预算的管理范围,还提出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措施。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对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完善以及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状况重新制定预算内容,然后再交由审批机构进行核实。在确定审核通过后,再进行财务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可以创建唯一的公众账号,从而避免贪污现象的产生。而且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引入绩效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促进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三个方面强化预算管理,一是保证部门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财务支出和使用都能符合预算的实施范围。而且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资金的审批和使用。二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控制资金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资金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财经法,科学合理的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制定详细的管理和使用细则。此外行政事业在引入绩效制度时,应该建立日常工作和日程财务管理的考核。对报表、国有资产、税收、专项经费等各项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而且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及时对绩效进行评估,保证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不仅应该重视完善预算管理方式还应该将绩效引入管理机制中,这样不仅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行政事业单位多是进行资金的管理使用,这其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基本的专业技能,直接会降低工作的效率,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新预算法、涉农资金管理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或者对新颁布实施的行政、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单位资产管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和培训。这样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尤其是新会计制度的深入推行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更是大势所趋。会计制度的导向是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保证资金的真实使用,并用专业技能进行判断,这些都要求这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由此可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利于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乃是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总称,其所开展的财务会计工作需以自身特征为基点,主要是对执行预算的记录、监督及反映工作,其对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新的适合环境下,伴随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这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的完整性保护,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及促进预算收支计划的完成均具有始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既定目标为:以货币为单位,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另对资金运作予以真实反映,另外,还利用相关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应经济活动进行最优化管理。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到机制、规章制度、法规及法律等内容。基于新会计制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与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需以我国会计法律及会计法规为基础,在与之相符的情况下,对其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各项收支情况,给予全面而又系统性的反映。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合规且合法,另外,所开展的工作还需做到依法开展与落实,需能与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相符,将其各项监督职能全面、切实及有效的发挥,要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真实、全面且准确的信息,以此为决策制定,提供充实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理念缺乏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管理而言,其并非将营利作为其目的所在,而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就其财务资金来讲,多为政府无偿性的拨款或补贴。这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利用中,存在忽视资金管理的状况。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许多行政单位较多存在利用国有资产,开展各种额外经营活动,从中获取更多收入,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能设定与之对应的财务风险分析、评估及应对机制,造成其所支配的财务资金,诸多。如一些事业单位,在银行贷款获取之后,将其用于各行业中的中长期投资,此种做法便存在债务性筹资风险;另外,些许事业单位在对内、外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程度超出自身能够接受或承受的范围,至此,便会形成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引发财务风险;此外,也存有资金清算及账务处理等领域存在核算风险。
(二)财务预测及控制管理缺乏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为财政划拨,乃是无偿性的,因此,诸多行政业单位的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占有较大比重。但即使这样,在日常财务管理当中,仍然缺乏对预算资金及财务预算的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未能充分准备财务预算各项编制工作,未能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造成在预算编制方面,出现不准确及不合理状况。而在资金使用中,在财务管理及预算上又缺乏对资金的约束力,当下拨资金后,实际利用中,未能依据预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分配,造成财务在管理上出现混乱状况,甚至存有挪用专项资金的违法事件。
(三)财政监督不到位
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监督时,严重缺乏事后检查工作,另外,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方面,同样不足,在监督方式方面多为突击检查,缺乏日常宽领域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多为单一事项,未能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跟踪资金使用情况。此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存有十分明显的过度依赖会计中心的状况,造成自身的财务管理弱化,在财务监督力度方面出现严重减低状况。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树立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科学财务管理理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需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会计法》相关规定,就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予以明确,在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方面,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依据新会计制度规范要求,树立更为严谨而又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分清类型,优化财务资金支出机构职能,梳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使得财政资金能够用在实处,提升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严谨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不断完善其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高效、有序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完善各领域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稽核、监督管理等方面。依据新会计制度,对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执行,通过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核算水平,对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循并执行,明确管理人员职责。核算及审批中,需与标准相统一,收支核算中,需做到透明与公开,且接收各界的监督,强化会计核算真实性,保证预算控制的准确、到位。
(三)强化财政监督及资产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需对资产记录、登记及估价等工作严格执行,在资产购买过程中,需实施科学合理的计算评估,避免出现闲置状况,需由相关采购部门实施统一采购,在采购方式的选择方面,需与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相符,还需合理合法,此外,在调拨资产时,需进行细致审核、登记工作,确保责任明确及手续齐全。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时,需在外部监督方面进行强化,加大监督力度。财政主管部门及审计部门,需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检查监督上予以强化,进而做到对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规范,遵守新会计制度下的各种法律条款及规范,可通过外部监督与内部管理联合举措,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财务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家庭、企业乃至国家,都不可能回避财务问题。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决策。第一是融资决策。就是获取企业或者单位设立和持续经营及其发展所需要资金的行为。第二是投资决策及时指以收回现金并获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前提是找准投资防线和具体的投资项目,核心的问题是进行投资决策分析,在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权衡。三是营运决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营运资金。第四类是分配决策,是指对企业税后净利进行分配的行为。而我们在文章中提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分配经济活动以及在营运中涉及的一些经济活动的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这些单位自身作为一个监管者,通常情况下没有其他一些监管单位来监管它们。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比一般的企事业单位的难度更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应该下一番功夫,让这些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以及财务预算都不是很明确。并且财务制度存在一定问题。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在一步步的深入,而相对的财务制度以及会计制度的改革相对来说比较滞后,这样就出现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没能跟上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而不能与其配套。另外随着现在市场化的进程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也在不间断的进行,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滞后的一个原因。第二,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的效率比较低。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一个盈利性的企业,因此相对于盈利的企业来说科学理财观念比较差,在对资金的使用上也缺乏成本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大多都不做提前预算和合计,并且对事中控制这个环节上业相对来说很薄弱。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仅仅满足于事后的核算,很少对资金的使用效能以及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这样的话很难做到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在资金的核算方面都会出现票据不全等一些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进行事后核算的,在事前没有进行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的诊断,所以在进行财务支出时通常会比较随意。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办理有些事情事确实不能开到有效的票据。这时就出现了一些票据不全的情况。此外,除了票据不全外,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无效票据。这些无效票据的背后就是有些工作人员将部分资金中饱私囊,形成了这些员工的一部分灰色收入。这样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不能够使用到合理必须的事情后者项目上。
二、行政事业单位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应该对外公开,并在一定时间内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的时间应该比一般的企业更加短。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存在一些一般的企业必须向外公布一些资料,特别是财务方面的资料,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向企业学习这一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不盈利,一般都是国家供给资金运转或企业供给资金运转。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公开的信息包括现金流量表,年度总结表,各种花费明细表等。这些消息的公开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外界监管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看这些单位的财务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这样就能避免那些无效票据和票据不全的事情发生。另外,公开这些财务相关信息能够避免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将其中的部分资金占为己有或者利用这些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公费消费。这样就能让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合理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公开的时间间隔也应该缩短。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相对于企业来说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公开的间隔应该缩短,这样更容易纠正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出现的问题,更有效合理的运用资金。
第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特别是跟财务相关人员的素质的培养。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以及有些员工的道德责任感不强是引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薄弱的一个本质问题。加强员工的培养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一个最根源的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每隔一段时间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该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也就使在这些单位工作的员工不思进取,在专业知识上比较滞后。另外,这种淘汰制度也能够引进一些更加适合这份的工作的人才,更新一些管理监督制度。这样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有效的更新思想,更能够迎合快速改变的社会。
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问题是我国管理监督单位存在的一个弊端。怎样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改革财务制度和改善管理人员的素质类加强对行政事业对财务的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汤炳亮.企业财务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
[2]杨春浦,李光富.财务管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收支自身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核算相对简单,缺乏内部压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财务收支失控,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面对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存在误解,不理解新形势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疏于防范和管理,只落实在嘴边和文字上,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导致各种舞弊和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
2、会计工作人员职责不到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半收半支性质,因此其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面临较小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所以这些机构很容易产生的一个弊端就是会计工作人浮于事,管理当局任用的财会人员普遍素质不会太高。单从会计凭证来看,实务中忽视签字的现象非常普遍,或是根本没有依照业务流程规则行事;在装订和整理会计凭证的过程中将各种业务混杂在一起,造成月末、年末账证核对繁重的工作量;在期末提供会计资料方面只重视会计报表的编制与报告,而忽视对财务情况的完整分析和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成文的制度规定;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财务制度,但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实施力度不够。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会计信息失真,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③相关人员业务处理程序不规范、权责不明确,致使职务重叠或者越权行事,有些人员的权限过于集中,使得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缺乏相互之间的牵制。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保管人员、经办人员、审批人员之间没有实行岗位分离,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4、监督力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主要有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内部审计负责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纪检部门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党的政策等的遵循及实施情况。然而,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部门,处于单位的领导之下,缺乏独立性,也缺乏制度保障他们的权利,这些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民间审计机构(针对事业单位)和政府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部门,但这种监督由于民间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而政府审计主要以抽查的形式,因此,它们监督作用变得比较弱。
二、强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多学习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知识,要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得强令、指使、授意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要多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实现单位经济目标、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根据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会计法》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收支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抓好落实发挥其作用。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要注意内部会计控制的动态性。伴随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其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动态发展的。会计内部控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会计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态势,开展内部会计控制长远适应性研究,着眼于未来,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控制理论创新,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同内,对内部控制做出动态调整,完善机制,推进控制创新,使内部控制与改革发展相适应。
3、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单位负责人不仅是战略计划的制定者,更是战术步骤的监督检查者。他们有义务和责任理顺会计工作关系,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责,了解会计工作情况进程,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在工作职责说明上应当对以上内容进行明文规定,赋予相关责任人必要的权利对会计工作予以监督和控制,使他们充分发挥组织给予的权利空间协调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分别形成合力,创造一个和谐、合理的利益、力量分配格局。
4、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并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要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程度及其设计的效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会计核算合规,财务制度健全。加强跟踪落实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同时必须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力执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实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15
[中图分类号] F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30- 03
1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定义及账户设置
1.1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定义及核算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相关支出。其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1.2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账户的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指出,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账户下分别设置“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财务核算的衔接及会计实例
2.1 新旧会计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衔接的要点
2.1.1 准确衔接新旧科目,正确导入科目余额
2.1.1.1 工资薪金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
20世纪90年代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对应付职工的各种薪酬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2006年,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发放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发了财库[2006]48号文,《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该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薪酬的发放进了详细说明,即在负债类科目下增设“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科目予以核算。《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只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这一科目,但其核算内容涵盖了上述办法中的三个科目。因而,新旧制度中工资薪金科目的衔接,应该是2006年会计核算办法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即,将原“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科目的余额分别对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账户下的“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三个二级明细科目中进行核算。
2.1.1.2 单位代扣及应为职工缴纳款项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
(1)行政单位代扣及应为职工支付款项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中对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款等待结算款项是通过“暂存款”科目进行归集,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取消了“暂存款”科目,而是通过设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及“应缴税费”科目对单位代扣或应该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进行核算。在新旧制度进行衔接时,先应对原“暂存款”中的余额分项进行分析,属于单位应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将其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属于代扣职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或个人所得税,则将其余额分别转入“其他应付款”或“应缴税费”科目。
(2)事业单位代扣及应为职工缴纳款项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对事业单位应付、暂收的如个人交存公积金等是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归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保留了“其他应付款”这一科目,但其核算范围比原制度中的“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范围小,不包括事业单位应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因此,在新旧制度的衔接中,必须对“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逐项分析,将其中属于单位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属于单位代扣职工个人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余额,仍保留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
2.1.2 准确把握时间节点,合理确定入账核算时间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应付职工薪酬应当在规定支付职工薪酬的时间确认。当行政事业单位计算当期应付职工工资津贴补贴时(或行政事业单位按月向财政申报工资预算时),借记“经费支出”(“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行政事业实际支付职工工资薪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按实际发放的工资津贴补贴、代扣的个人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个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数额,分别贷记“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或“零余额财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以及“应缴税费”科目。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应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时,借记“经费支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待实际为职工缴纳单位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时,再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或“零余额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科目。
2.1.3 准确理解新旧制度,科学把握核算方法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薪金支出,是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在这种核算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相关支出时,必须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对上述支出进行归集,待实际支出发生时,再按照各自资金走向,分别通过“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财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缴税费”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核算,这种核算通过先计提再支付的方式来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工资薪金支出,改变了旧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其实质就是一种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模式。
2.2 会计核算实例
[例1]某行政事业单位20××年×月工资薪金发放情况见表1。
(注:下列分录中将各类会计科目并列使用,实际工作中可按单位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选择)
第一步:按应付工资总额计发职工薪酬
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 10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津贴补贴) 100 000
第二步:按实发工资总额发放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津贴补贴) 80 500
贷: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80 500
第三步:从应付职工薪酬中代扣各种款项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金(个人) 8 000
――职业年金(个人) 4 000
――医疗金(个人) 2 000
――住房公积金(个人) 5 000
――个人所得税 500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金(个人) 8 000
――职业年金(个人) 4 000
――医疗金(个人) 2 000
――住房公积金(个人) 5 000
应缴税费――个人所得税 500
第四步:支付单位代扣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
借:其他应付款――养老金(个人) 8 000
――职业年金(个人) 4 000
――医疗金(个人) 2 000
――住房公积金(个人) 5 000
应缴税费――个人所得税 500
贷: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19 500
[例2]某行政事业单位20××年×月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情况见表2。
第一步:按照相应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计算出单位应为职工缴交各项费用
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 34 000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1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金(单位) 20 000
――职业年金(单位) 8 000
――医疗金(单位) 6 000
――住房公积金(单位) 12 000
第二步:支付单位应缴交各项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养老金(单位) 20 000
――职业年金(单位) 8 000
――医疗金(单位) 6 000
――住房公积金(单位) 12 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46 000
3 结 语
随着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诸如“应付职工薪酬”的这种核算方式必将成为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常态,广大财务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变化,及时调整原来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模式,确保财务核算工作满足于财政体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S].2012.
[2]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S].2013.
[3]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S].2006.
[4]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3]2号)[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