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教育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教育计划范文第1篇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新晨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1、我街建立一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对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学习,写出几篇有关社区教育工作沦文

 

社区教育计划范文第2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街道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积极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为中心,以社区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社区教育实验特色课程为抓手,以构建社区教育学习网络为平台,以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为载体,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关键,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服务,努力办好社区教育,为建设新提供实用型人才资源。

二、主要任务

1、积极配合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是年区社区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通过创建,进一步提升我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水平,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创建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协力,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突出我街道社区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全力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发挥市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中心的示范作用,为我区创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2、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要加强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功能建设,建立社区学习指导中心、课程研发中心和项目推广中心,搭建网络和信息教育平台。加强社区学习中心功能建设,逐步达到“六有”要求,即:有多媒体教室,有图书阅览室、有文体活动室,有宣传画廊,有兼职教师,有工作台账。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尽量做到为来校学习的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整洁的、绿色的环境,营造人文育人、环境育人氛围。

3、精心构建社区教育学习网。年在完善街道、村、社区二级信息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社区教育学习网,开发丰富的、适合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搭建社区居民“时时能学”的网络教育平台。让社区居民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分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方便社区居民因需学习。加强社区教育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站结合,并共同建设好平台,做到每月有一次内容更新,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步伐。

4、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推进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形成一批学习型组织。近两年在创建教育实验区、社区教育中心时,已完成学习型社区11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把学习型社区引向深入,创建社区教育示范社区5个,放在民政部门创建星级社区的社区。学习型单位(企业)12个、学习型家庭360个的任务。

5、开发系列社区教育教材。积极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编写以传统文化、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保健常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教材。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年开发能满足居民学习要求的社区教育培训系列读本12本。教材开发要与社区文化结合,与提升社区市民素质结合,并要注重应用培训,积极发挥作用。

6、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认真做好实施8000人次培训的组织、发动工作。努力开拓短训新途径。认真开展业余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开拓思路,探索新路,寻找新项目,尽可能把社区教育这个“蛋糕”做大做好。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1)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开展“百场社科知识下基层”宣讲活动;(3)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再次要抓好“两后(初、高中生毕业后)双百”培训。村、社区要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认真开展好“两后”毕业生的短期技能培训,对他们开展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创业知识为重点的引导性培训。(4)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5)实施农村技能培训工程。首先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体、技能为本位、就业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为剩余劳动力传授就业知识和技能。(6)社区教育中心要抓好企业员工培训。针对企业实际需要,贴近职工学习需要,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应对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三、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为使社区教育工作顺利推进,各有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社区教育,及时总结各类学习活动,宣传先进典型,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社区教育,接受社区教育这一新观念,积极参与、支持社区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

2、形成工作机制,规范社区教育管理。

社区教育计划范文第3篇

以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和谐发展理念和“均衡、优质、协调、和谐”工作方针,以“优资源、高质量、精队伍、强保障、重民生、提服务”为工作主线,促进教育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人有所学、学有所教”的教育新局面,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抓好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800余万元,实施东迁学校、双林二中、练市小学、善琏镇中心幼儿园等8项新(扩)建工程;投资550万元,完成石淙学校等10项维修改造项目。

——改善办学条件。启动中小学办学条件“三改”工程,更换课桌椅8000套、更换黑板200块,完成10所学校运动场“煤改塑”,为所有教师办公室安装好电脑、空调,努力推进“学校教学条件现代化、学生运动场地塑胶化、教师工作条件温馨化”。

——促进均衡发展。建设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20个;创建省标准化学校2-3所,标准率达到80%以上;创建标准化图书室(馆)10个;装备多媒体120套、计算机500台,努力实现多媒体班级比1︰3、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力争达到8︰1、9︰1;在充分应用浙江教育资源网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率;力争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6所;创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3-5所;撤并整合学校(村点)4所。

(二)深化素质教育,提升育人质量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巩固“学生成长导师制”教育品牌,加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省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建设,做深做优“读、写、唱、动”校园文化建设四篇文章,进一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97%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9.9%和99.8%,初升高比例达到95%以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达到100%;高质量完成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指标任务。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

——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启动实施“爱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构建家校有效沟通、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扎实推进“领雁”工程,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培训185名;创设多元培训培养平台,多形式培训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提升*教育“软实力”。

——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健全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机制;创设“*教育成果奖”,初步构建促进教师持续进取、专业发展激励新机制;整体推进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校长领导力、发展力;健全教师柔性流动机制,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度。

(四)改善教育民生,推进教育公平

——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整体构筑贫困助学体系,做到“应助尽助”。

——保障特殊群体公平教育权利。全面落实“两为主”方针,稳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多途径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水平。

——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持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参与率达100%、中小学食堂C级达标率100%、并有一定数量的学校创建为A级、B级,实现校园放心店建设和食堂大宗物品统一配送全覆盖,校园安全应急演练100%,学生安全准时接送,确保全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处于全省平均以下,“平安校园”达标率100%。

(五)健全保障机制,强化保障水平

——稳步提高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研究探索教育公建配套建设政策,增强教育发展保障能力;实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健全教师奖金适度稳定增长机制;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

——组建区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开展不少于8所学校的教育审计,提升教育事业经费调控力度、使用效益。

(六)提升教育管理,办好满意教育

——加强督政督学工作。有效实施督政督学;加强学校目标管理,开展发展性督导评估,推行学校星级考核办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创建区依法示范学校3-5所;巩固教育强区建设成果,创建市级示范性教育强镇1—2个。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健全和完善学校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升校务公开水平;探索学校依法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促进学校持续科学发展

——深化教育“三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无重大违纪行为,实现群众回复满意率100%;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提升政务信息公开水平;实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结满意率100%;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2009年,是*教育加速转型升级、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之年。全区教育必须积极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加快推进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普遍打造硬实力到开始追求软实力、从比较单一的学科教育到追求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转变,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努力推进教育新发展。

(一)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

1、抓好教育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800余万元,实施东迁学校、善琏镇中心幼儿园异地新建,双林二中、练市小学扩建、等8个教育项目基本建设,优化教育资源;投入1500余万元,建设20个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投入550余万元,完成石淙学校等10项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提高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水平。

2、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计划投入1600万元,全面启动中小学办学条件“三改”工程。一是实施学校教学条件改善工程。计划投入400余万元,装备多媒体120套、计算机500台、更换课桌椅8000套、更换黑板200块,使全区所有学校多媒体班级比都达到1:3以上,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分别达到8:1、9:1;全面启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力争有6所实验室达到省标准化实验室要求,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教学条件的现代化。二是实施学生活动条件改善工程。计划投入800余万元,完成10所农村中小学校田径运动场的“煤改塑”工作,逐步实现学生运动场地的塑胶化。三是实施教师办公条件改善工程。按照“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标准,计划投入400万元,为全区所有教师办公室改善办公条件,全面实现教师工作条件的温馨化。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持续推进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以创建省一类标准化学校为重点,推进浔溪中学、双林二中创建省一类标准化学校,浔溪小学创建省三类标准化学校工作,使全区标准化学校达到39—40所,标准化率达到80%以上,继续处于全市领先水平,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二是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完成双林庆同小学三田漾、西杨,练市花林小学农兴教学点,长超小学漾东教学点4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村点)的撤并整合工作,促使全区教育布局更加合理、资源更加优质。三是积极争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按照湖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力争有3-5所学校率先创建为湖州市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

(二)以立德树人为重点,着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进一步放大“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机制的育人功能。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绩后20%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为重点,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辅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发“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学生成长导师制”长效工作机制;有机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快构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新体系。二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基础道德水平。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这一有效抓手,着力推进学校“三风”建设,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夯实德育常规,提高学生基础道德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师资培训工作,依托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班主任队伍建设论坛、健全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等形式和途径,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注重德育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广大教师的育德能力。

2、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均衡、优质、协调”的原则,以内涵建设、有效教学、教育科研为着力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职成教育。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按照“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继续加强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双林镇中心幼儿园迁建和善琏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进一步发挥镇中心幼儿园的发挥示范、辐射,引领全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大力推进二级中心幼儿园等级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水平;有序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网络,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稳步提高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积极实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幼小衔接,提高保教质量,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7%以上。二是优质发展义务教育。按照“全体、全员、全程”的工作要求,以“教育质量提升年”为总抓手,以“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抓大扶弱,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深入推进“联片式研训”实践与研究,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加快推进区域“轻负担高质量”格局的形成;按照“抓大扶弱”的工作思路,健全大规模学校协作体工作机制,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强化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学业后20%学生”跟踪分析制度,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分析反馈制度,完善以增量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学校、教师、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机制,主要教育教学指标位居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其中初升高比例达到95%以上。三是巩固提高职成教育。按照“上质量、强服务、促就业”的工作原则,围绕*产业实际和市场需求,高质量、多形式开展劳动力培训,年度培训总人数占全区总劳动力的35%以上,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构建“学有所教”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3、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在抓实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和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以“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读书、科技、艺术、体育”四节活动,做实做细“读、写、唱、动”四篇文章,巩固提高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做好“读”字文章,打造“书香校园”。制发《*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意见》,丰富完善图书资源,扎实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使用效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特色文化建设,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优秀校园文化;构建学校师生读书长效机制,营造“教与书相伴,行与文相随”的浓郁读书氛围,促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二是做好“写”字文章,打造“笔墨校园”。大力弘扬湖笔文化,积极开展“书法教育进课堂”活动,区域整体推进练字练人工程,做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着力打造“笔墨校园”。三是做好“唱”字文章,打造“雅韵校园”。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唱响300秒”活动,大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多形式开展题材广泛新颖、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学生情趣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着力打造“雅韵校园”。四是做到“动”字文章,打造“活力校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大课间、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探索推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项目和全校性的大课间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激励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加强学校体卫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区“体育、艺术2+1项目”成果展示活动,积极推广“望远锻炼,预防近视”科研成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提升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

(三)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建设。一是抓好师德主题教育。以关爱和责任为核心,启动实施“爱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为师、为生、为学”大讨论,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二是深入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模,树立一批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典型,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三是构筑多元多向和谐教育平台。探索建立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关心师生心理健康,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全面推行家长委员会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有效沟通、良性互动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促进形成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健康工作、家长关心教育的良好环境。

2、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培养。以“领雁”工程为主体,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培养工作,持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扎实实施“领雁”工程。高质量完成省、市、区三级“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185人,积极探索建立领头雁领飞“群雁”活动模式,进一步放大优质师资辐射效应。二是系统推进各类培训。依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大讲堂”等有效培训培养平台,继续系统组织开展分层分类组班培训,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管理人员、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三是深入实施名师重点培养工程。按照“高端培训、导师引领、任务驱动、自主发展”的总体策略,搭建多元培养平台,加快推进名师成长,打造*教育的领军人物。

3、创新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以促进教师队伍专职化为导向,完善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机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以“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为导向,改革“*教育奖”奖励机制,创设“*教育成果奖”,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初步建立促进教师持续进取、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快构建正向、有序、科学、合理的优秀教师柔性流动机制,持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落实《劳动合同法》,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

(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民生工程

1、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认真做好减免学生学杂费、免除国家教科书费、免除符合条件学生借读费、为贫困学生提供“爱心营养餐”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完善资助体系,区域整体构筑爱心助学长效机制,保障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书读、有学上”。

2、稳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按照“就近入学、统筹安排”原则,稳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尽可能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扶持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

3、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校园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确保全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处于全省平均以下,“平安校园”达标率100%。

(五)以提升保障水平为重点,完善义教经费保障新机制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稳步提高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定标准;研究探索适度提高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拨付标准,努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二是积极探索教育公建配套有关政策,增强教育发展保障能力。三是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积极构建教师奖金依法适度稳定增长机制;四是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

2、扎实做好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组建*区教育财务核算中心,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经费调控力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财务预决算制度,有计划开展中小学经费预决算审计和校长财务管理责任审计,全年开展学校内审不少于10所,进一步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六)以建设和谐校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满意度

1、加强督政督学。进一步明确责任区督学职责,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以教育经费保障、办学行为规范、安全工作管理等为重点,开展督政督学工作,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推行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实施学校星级考核办法,促进学校内涵式、自主式发展;创建1-2个市级示范性教育强镇,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

2、推进依法管理。一是继续做好“*”普法工作,重点开展《民法通则》学习,并结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范教师民事活动实践,切实提高教师依法执教能力。二是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并对区级以上依法治校示范校开展随机抽查,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学校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升校务公开水平,探索推进学校依法管理、自主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提升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3、深化“三风”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分工制,加强对学校收费、食堂财务、资料征订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全面贯彻执行《*区教育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具体工作安排》,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季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通报;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和谐稳定。二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严格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打造阳光政务。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化局领导联系片区、科室联系学校、教研员联系薄弱学科、一日专题调研等制度,完善重点工作政务督查、满意科室创建等工作机制,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确保建议提案回复满意率达到100%;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群众来信来访来电通报分析预警机制,认真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切实提高师生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谐度。

四、学期起讫时间

*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教师于2009年1月19日开始寒假。*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师生于2009年2月10日报到,2月11日正式上课;7月5日中小学教师离校,暑假开始。200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教师于8月25日报到,学生于8月31日报到注册,9月1日正式上课。

五、重大教育活动

1月份:“元旦·春节”走访慰问;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干部新春团拜会;全区教育工作年终总结会;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教育;公布学校*年度考核结果。

2月份:“*教育十大骄傲人物”表彰暨2009年“爱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开学工作检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召开全区学校安全工作、教育督导工作会议。

3月份:“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全区中小学“优秀阅读指导课”观摩活动;新教师公开招聘;教育工会第二届二次扩大会议;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估。

4月份:善琏镇、和孚镇申报市示范性教育强镇评估;名师专题论坛;中小学办学条件“三改”工程启动;“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暨“体育、艺术2+1项目”成果展示;“双文明”和“新*人”评选。

5月份:民办学校(幼儿园)规范用工情况专项督导;“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推进会;举行红五月教职工歌咏比赛;家庭教育工作暨家长学校建设现场会。

6月份:安全教育月活动;五星级学校发展性水平督导评估和考核;初三学业考试;启动2009年度校舍维修工程;初升高工作;学校校级领导民主测评、名师名校长考核。

7月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师年度考核和教师新一轮聘用;全区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现场会及专项督导;师德主题教育征文比赛;科技夏令营活动。

8月份:全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暑期学习会;暑期师德培训;新教师职前培训、幼儿教师分层培训、班主任全员培训;“领雁工程”区级初中数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财务内部审计。

9月份:开学工作检查;召开*区教育工作会议;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大会;目标管理四星级学校发展性水平督导评估和考核;教育事业年报统计;校舍维修项目审计。

10月份:市示范性教育强镇申报;目标管理三星级学校发展性水平督导评估和考核;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名师大课堂展示活动;2010年布局调整计划制订。

社区教育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化市场 商业业态 高效舒适

中图分类号:TU2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08)09-0140-06

专业化市场的存在背景及发展前景

首先明确一下专业化市场的定义:应该是围绕相关产业集群发生的商业行为,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成熟的管理系统、具有高效的信息平台、具有便捷的物流网络的一种商业模式。

1 专业化市场存在的必要性:

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代专业市场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摊位式的交易场所到具备一定运输功能的交易市场,再演变至以展示交易为主的专业市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虚拟市场开始走上市场经济的舞台,最终应发展成为融合集群采购、商品展示、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在珠(长)三角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市场不断实现自身的升级和换代,专业市场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依赖不断增强,专业市场的发展状况甚至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进程的晴雨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经济的运行方式已由生产决定型向流通主导型转变,而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也由末端产业上升为先导产业。专业化市场通过专业市场网络聚集了国内外的相关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帮助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克服资金、信息收集、拓展营销网络等方面的缺陷和劣势,成为连接大量中小企业的枢纽;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根据专业化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种类获得市场需求和各种信息。并依据这类信息积极调整自己生产的种类、款式和规模。专业化市场与产业集群并联耦合、互为依托和联动发展,成为珠(长)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的显著特色。

2 旧有专业化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珠(长)三角产业集群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珠(长)三角专业化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作用弱化的现象日益凸现。一方面,旧有的专业化市场在推动当地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和升级,推进产业集群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国际化、推动区域品牌建设、推进供应链整合和产业链完善中的作用十分微弱,已严重落后于产业集群发展对专业化市场的需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集群内产业链条短小、国际化水平低下、缺乏区域品牌、高等级生产要素匮乏、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因此,促进专业化市场与上述区域产业集群的互动和协调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旧有的交易市场仍停留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形态,难免会出现地位弱化、功能萎缩,缺乏自身品牌特色,与现代信息、物流,展览等缺乏衔接,难以发挥为该区域产业集群服务的功能,更不可能对产业集群起到引导与促进作用。

3 现代化专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应借助科技手段完善专业化市场的信息服务的支持平台及网络建设,为产业集群提供快捷、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大力推广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手段,做大有形市场,做强无形市场,加快专业化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起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如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加工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专业市场应发挥专业化的信息收集与加工处理中心的作用,不但要为客户提供商品价格、供求状况、统计信息,还要提供该产业的产业发展动态,产业技术更新,培育畅通的物流渠道,完善的运输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以专业化市场为中心的要素市场配套体系,增强专业化市场的要素聚集功能,通过专业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增强区域产业集群对人才、资源、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的聚集能力;积极促进包括加速集群共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贯彻质量标准普及与检测、技术培训、现代物流、金融担保、提供信息、人才、外贸服务等在内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再造现代化的专业市场,提高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而专业化市场本身的目标也应成为通过市场导向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现代化的交易平台。

专业化市场规划及设计前期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有幸由2004年至今设计完成了几个(超)大型专业化市场的项目。就上述情况,结合具体项目实施经验,在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前端工作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几点见解。

1 区域位置对项目的影响

有些项目在可研时就已经介入到与投资方的沟通讨论中,专业市场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公建项目,一般投资及建设的规模都较大。而用地位置选择受到投资规模、项目档次、地价成本、辐射范围等等因素影响。就交通便利性和地价成本两个因素来说,往往会对用地选择起着确定性的影响。因为专业市场作为基础性商业的一种,影响商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价格,而建造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附加在商品价格中商铺的租售价格。对于日益控制严格的城市土地政策及日渐上扬城市土地价格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选择地价较为低廉、规划用地条件较为宽松、交通极为便利的城乡结合部成为大型专业市场用地的理想之选。而且现代大型专业市场需要极为便捷的仓储配送及物流系统,在人口密度及交通压力日渐增大的中心区或闹市区是提供不了上述条件的,反而有可能会成为高效物流系统的限制因素。在国外,如大家熟知的瑞典宜家家私(IKEA)或英国的百安居(B&Q)这类大型的专业市场,早已将上述原则贯彻到每一个新建项目的选址过程中,基本都在城乡结合部的高(快)速路出口位置。使地价对建造成本的影响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比例,而且可利用,快速路网形成便捷的仓储配送系统,从而相对的使商品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2 物流配送系统的设置

今后市场交易在各个环节上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会愈来愈高。作为大型市场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设立合理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于提升市场交易的效率有着显著及长远的影响。对于规模较大、以批发为主的大型市场来说,较为理想的是在交通便利且临近市场的位置,规划专属的物流仓储区域,减少商业市场、人、货流相互交叉干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而实际发生在市场内的交易过程已转化为选择、确定样板,协商价格、付款方式与提送货方式等内容,以往人货混杂的交易环境得到改善。因此规划合理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基本上实现交易过程的人货分离,为提高交易效率及改善人货混流的交易环境创造了条件。

3 准确理解商业业态对设计的要求

专业市场的业态是由投资方根据其开发市场产品的远期盈利判断所规划出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对其开发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能否快速融入、适应并引领同类市场的关键因素。商业业态对设计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设计在对周围环境充分分析、对专业市场的运营模式有着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功能及分区、组织各种人货流线、规划各个级别的出入口,满足基本的商业要求;第二个层面则要求对于各种商业业态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各种业态的多样性组合要给出一定灵活调整的可能性,营造出更加高效舒适的商业环境,提高商业产品的附加值。

专业市场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化专业市场在功能设计方面的核心内容是:营造高效舒适的商业环境。核心内容可分为“高效”与“舒适”两个方面。

“高效”可以在建筑设计、商业环境、建设投资等多方面来体现。

1 流线设计

从建筑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流线设计,大体量的专业化市场平面通常使用的是多级“鱼骨式”布局,这种分组的布局方式可以结合不同的水平业态分区布置,使得业态组合较为灵活,在减少整组团招商压力的同时,使得多级通道的导向性增强。一般来说一个10万m2以上规模的专业市场,通过估算将每个分区的建筑面积控制在3000m2~4000m2是比较合适的,可以保证分区内的实用面积与交通辅助面积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比例。因为商业实用率是开发商在优化平面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其商业获利的程度。优化的核心设计及机房布置是获得合理实用率的前提条件。

2 标识系统

平面中各种便捷顺畅的流线、清晰的查询及导向系统,可以使人流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相关信息并到达相关位置,缩短步行的时间及距离。清晰的标识系统,可以通过数字、颜色、材料等不同的设计手段来增强人流的区域位置感,缩短人流搜寻的过程。一般来说在同一场景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为60m,否则的话使人在心里上容易形成疲劳感,所以在长走道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有空间尺度变化的节点,来调节步行系统的舒适度。

3 控制投资及经营成本

作为初级生产及消费资料(原辅料或成品批发)的专业市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是会以价格的高低作为其影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分摊到商品价格中的管理经营成本与建造成本占有相当的比例。换句话说,在建设大体量、大规模且并不十分复杂的项目时,可通过先进成熟、细致到位的设计手段有效地控制建设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管理经营成本与建造成本对于提升专业市场的市场竞争力的负面影响。举个例子在设计前期我们通过与市场营销策划部门合作,对国内的同类市场做了比较详细的调研,并较为准确的量化出市场使用人数及不同使用阶段人流密度的峰谷值变化。有了比较准确的基础数据,我们可以在从设置辅助配套的比例、空调负荷的计算以及在消防扑救及人员紧急疏散等方面做出针对性的性能化设计。使得各个分项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量身制定的实施方案,而非按照统一通用标准建设。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有效的控制建设投资及管理经营成本。

4 处理好“舒适”与“高效”的关系

“舒适”与“高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是以营造高商业附加值为最终目的的两种手段,目标是一致的;但“舒适”与“高效”也是一对平衡指标舒适不足,意味着交易环境欠缺,商业档次下降,整体商业价值偏低;舒适过度,配套辅助面积过大,实用面积减少,使用率偏低,过高的商业档次与项目要求产生偏差。所以根据不同项目特点,使得“舒适”与“高效”在项目设计中既有各自突出的特点表现,又可以完美的互补结合,是商业项目设计时需重点处理的一对关系。

5 辅助空间的设置

在上文中提到,由于要控制长走廊,在适当的位置宜设置不同空间尺度的节点,减少步行的疲劳度,提供给人们停留休息的辅助空间。而这种舒适的辅助空间宜设置在据入口较偏远、商业价值较低的铺位内区。一般为有特定目的的辅助配套场所(餐饮、咖啡、收银、休息、小型展销功能等),与专业市场形成业态互补。在不影响高价值商铺的前提下,将人流引入节点,在提高购物环境舒适度的同时,也将提升节点附近商铺的商业价值。因专业市场规模较大,商铺的价值会因距人流引入点分布的位置不同而产生差异,商铺的价格以引入点为圆心进行波形扩散,随半径的增加而价值递减,所以不同位置商铺的租售价格有较大的差异化。而在低价值的商业区内适当设置一定数量的空间节点对于实现市场商铺价格的均好性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大型商业专业市场的空间造型设计:根据业态特点,平面布局要求高效规整,节点空间作为其中一个活跃因素穿插其中。这类空间可根据展销、休闲、餐饮等不同的配套功能,确定不同的空间特性及节点主题。

6 商业广告设置

大型商业一般占地较大且层数不高,外立面对开窗及采光通风的要求不高,形体比较规整。现多使用细腻均质的表皮设计手法,取代以往的复杂形体变化。设计外立面的商业广告对于开发商而言是除了商铺租售资金外主要的投资回报之一。由于以往许多商业项目在设计时没有将外立面的广告布置与外立面设计相结合,导致在使用阶段开发商随意在外立面加设广告展位,对原有的建筑立面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所以商业项目在立面造型设计时,设计方应将外墙广告当作立面的设计因素之一加以考虑,与其他的立面设计元素用建筑的手法相融合。使得符合商业使用的外墙广告受控于设计师整体的立面设计原则之下。

应对态度

社区教育计划范文第5篇

一、能发挥它的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教室里的文化墙上大都是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优美的作品,也是孩子们自己最喜欢的、最得意的作品。所以在孩子们自己认为这是最优美的班级,而优美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优美的班级环境、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向上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优美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行为有很好的规范作用。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班级文化建设是以班级集体为单位,注重学校的集体形象。在设计班级文化的时候我们是有一定的要求以及规范和主题的,不是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就已经插入了学校、班级以及个人的形象。而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学生就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

第四,真正的起到培养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的作用。在我们设计的基础之上,孩子们会自己介绍班级文化然后再展示我们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其实就是在展示我们的精神文化,孩子们的自信、精神、团结、以及他们对艺术文化的魅力的追求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所以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从这里就体现出来了。而此时也是孩子们最自信的时候,是觉得自己最优秀的时候!

二、发挥它的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优良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到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三、发挥它的实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