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 16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11-01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口腔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据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辽宁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9.49%,居全国首位;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4%,人均有4.38颗龋齿,其中患龋率农村为84%,城市为64%,与10 a前相比虽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为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以便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1 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时期。恒牙萌出后易患龋,且此期为儿童牙颌系统的快速发育成长期,牙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恒牙牙合关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而中学时期乳恒牙替换已经完成,恒牙牙合关系刚刚建立,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果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菌斑和牙石会对牙龈产生局部刺激,造成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引起牙龈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2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与设计

2.1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应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年龄进行由浅入深的强化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腔卫生知识,如口腔与牙齿的结构和功能、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口腔疾病的危害等;(2)口腔保健意识,如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等;(3)口腔保健行为,如正确刷牙、漱口,选择保健牙刷、药物牙膏,纠正不良习惯(偏侧咀嚼、口呼吸、咬手指、吐舌等);(4)其他,如窝沟封闭与氟化物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龋病的发生,预防牙周病要不断地彻底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检查与保健是保持口腔健康所必需的,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牙周炎的主要危

2.2 口腔健康教育课的设计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应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恢复牙颌系统的功能3个阶段进行。此外,还应设立实习课程,如自我观察牙龈颜色与形态、牙菌斑附着部位、刷牙前后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与牙刷的选择等。

对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可通过文字、电化、艺术等方式[3]:文字宣教包括传单、标语、图书、画册、各种报刊等,范围广泛,效果持久;电化宣教有录像、电影、幻灯等,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艺术宣教包括歌舞、说唱、戏剧、小品、诗歌、散文、故事、小说等,生动活泼。此外还可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学校讲课的方式进行。

2.3 注意事项 (1)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易受成人言行的影响,往往以成人言行为准则,做事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对他们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要肯定与鼓励;中学生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应鼓励和诱导,防止粗暴批评后使他们失去信心与自身口腔健康的责任感,且中学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爱美心理明显增强,可以从文明与健康美学的角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2)学校的健康教育要与口腔预防保健人员密切配合。学校不仅要把口腔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范围,而且要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开展一定的防治活动。这时需要口腔预防保健人员的配合,协助选用有效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同时提供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口腔健康。

3 结论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必然会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4.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健康宣教; 手卫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154-02

doi:10.14033/ki.cfmr.2016.16.081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主要以柯萨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1-2],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据文献[3]报道,手足口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健康宣教通过信息传播、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了解和掌握卫生保健相关知识,促使人们自愿采取利于健康、生活的行为。本研究主要分析手足口病是以粪-口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在患儿家长中开展洗手的健康宣教,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利于阻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降低手足口病的重病率,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5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00名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作为教育组,2012年同期就诊的186名患儿的家长作为普通组。教育组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21~43岁,平均(37.3±1.5)岁;患儿情况:学生35例,托幼儿童102例,散居儿童63例。普通组男104例,女82例,年龄24~42岁,平均(37.4±1.3)岁;患儿情况:学生32例,托幼儿童95例,散居儿童59例。两组患儿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未进行健康宣教,教育组进行了健康宣教,具体如下。

1.2.1 教育方式 根据教育对象不同,分为两种方式:(1)哺乳期。此阶段家长主要为患儿母亲,此教育方式单一,且母亲基本年轻,接受能力比较快。(2)学龄前患儿家长。比较复杂,此阶段有患儿父母亲、爷爷、奶奶,笔者所在医院手足口病发病率主要以农村为主,家长的知识层面偏低,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比较低,是重点教育对象;要对家长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并让3~5岁患儿与家长一起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在对家长宣教过程让患儿同时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洗手方法。

1.2.2 讲课教育内容 (1)洗手的重要性:讲解手足口病知识,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主要以粪-口接触传播为主,所以要教育患儿家长,重视手卫生,掌握六步洗手法,养成在哺乳之前洗手,饭前洗手,此外还包括更换患儿尿片、处理粪便、接触患儿血液、口腔黏膜、分泌物、皮肤疱疹等均需仔细洗手。(2)正确洗手:完善洗手设施,保证清洁流动水和洗手液的供应,每个洗手池处均张贴正确洗手方式。六步洗手法:①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②取适量肥皂(皂液),于双手整个手掌、手指、手背以及指缝间部分均匀涂抹。③认真揉搓双手15 s左右,应注意清洗到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等,具体揉搓步骤为:a、两手手掌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b、手心手背相对,并沿着指缝相互揉搓,交换完成;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d、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完成清洗;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完成清洗。④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3)宣传方式。采用集中讲课;在手足口病区制作宣传栏,每个床位发放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单。(4)环境管理。开窗通风是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降低空气中微生物密度的重要方法。可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每天擦拭患儿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床头柜、床架等,小件物品可采用浸泡法消毒,时间约15 min,浸泡完成后清水冲洗,2次/d,有污染时当立即消毒。(5)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因素对家长及患儿健康的影响,教育家长手卫生的依从性对控制患儿疾病及疫情的重要性,同时不能给患儿及家长造成心理负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手卫生依从性比较

教育组与普通组患儿家长在疾病知识知晓率、室内通风、消毒隔离、焦虑情绪、注意手卫生、正确洗手方法以及遵医行为情况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随访观察比较

对200名健康宣教患儿家长进行跟踪追访至出院,其中145名(72.5%)家长注重手卫生依从性,能够坚持洗手,另外55名没有养成手卫生依从性;而普通组患儿家长中,有75名(40.3%)家长具有较好依从性,且能坚持洗手,两组家长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作为因多种肠道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最强的时候为发病后1周。手足口病患儿临床主要症状有手四肢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疱疹破溃后产生的溃疡。由于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患儿较多,其传播途径复杂,短时间内即可导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因此我国在2008年将该症纳入了丙类传染病管理。人类作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对该类病毒普遍易感[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致病菌携带与传播几率,从而有效减少感染致病菌概率。加之部分患儿容易再次感染手足口病,因此积极对患儿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促使其养成手卫生依从性,可以避免再次感染手足口病。

健康宣教从本质上来看是一项干预措施,更是一种新型知识服务体系及有效的疾病防治手段[5]。本次研究中200例接受健康教育的患儿,笔者所在科室通过手足口病知识讲解、传播途径、洗手重要性、正确洗手方法、环境物品管理等教育方法,使163名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有一定了解,156名患儿家长了解到正确的洗手方法,176名家长对手卫生引起注意。教育组与普通组患儿家长在疾病知识知晓率、室内通风、消毒隔离、焦虑情绪、注意手卫生、正确洗手方法以及遵医行为情况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开展手足口病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手足口病患儿尽快康复,同时避免引起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以及患儿再次感染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宫春凤,高锦萍.手足口病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93.

[2]张玉霞,罗金梅,杜焕章,等.心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患儿康复和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02-103.

[3]陈清.手足口病临时病区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146-147.

[4]赵小丽.手足口病128例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95-96.

[5]余巧文,杨晓胜,黄婷婷,等.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状态的干预成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109-111.

[6]庞敏,张雪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8):1142-1143.

[7] Sedy J,Zicha J,Kunes J,et al.Mechanisms of neurogenic puimonary edema development[J].Physiol Res,2008,57(4):499-506.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宣教

手足口病足一种主要由CoxAl6和EV71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1-2]。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并有死亡的病例报道[3],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致死原因主要是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水肿。因此做好规范化入院宣教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对提高患儿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80 例,实施规范化入院宣教配合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住院天数减少,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98例。女8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46岁,其中l岁以下患儿20例,1―3岁患儿112例,

4―5岁患儿32例,5岁以上的患儿16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发热、疱疹、口腔黏膜等表现,符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将18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I)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实施规范化入院宣教。入院第一天:重点做好入院介绍,入院第二天:重点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入院第三天,重点做好病情观察,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指导。入院第四天重点做好口腔护理及用药指导,入院第五天重点做好皮肤及饮食指导,入院第六天重点做好康复及心理指导。入院第七天重点做好出院指导。每天除重点宣教外,其他宣教如: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留置针注意事项、休息指导、消毒卫生指导、物品放置指导、心理指导等健康教育穿插在护理工作中进行,下班前+检查今天重点入院宣教的效果,必要时协助家长实施或让家属复述注意事项,直至患儿家属签字满意为止。根据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不同,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让责任护士能做到每天一个重点健康教育内容,也可以根据病人需求调整每天的宣教内容,关键要达到预期效果-病人满意安全第一。

2.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l 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

4.结果

4.1.二组患儿预后情况的比较,对照组患儿90例治愈.住院天数11天;实验组患儿90例治愈,住院天数8天。

4.2.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比较见表.

5.讨论

5.1 根据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安排入院后重点宣教内容,如:患儿入院后家属有环境休克的过程,我们重点做好入院介绍如:责任护士、床位医生、病区环境等,让患者家属有归属感。

5.2 弥补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不齐的不足,减少护理纠纷。 对于年轻护士能提高业务能力,在给患儿及家属宣教的同时要不断观察和学习,很容易将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去。

5.3 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为患儿及家属当天要对你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所以我们要安全第一的基础上达到病人的满意。

5.4 不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现在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要有特色的进行健康教育,让患儿及家属对我们护理工作认可,提高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

参考文献

[1] 荆世真.手足口病45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I):“一85・.

[2] 董秀玲.重症手足171病患儿162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I):28.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保健 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 调查研究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46-01

为了解我省郴州永兴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日常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提供依据,现就本次调查结果及健康教育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当地的居民45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3~10日。利用居民的空闲时间进行随机整体抽样问卷,年龄0~7岁、8~12岁、50岁至今,总体分儿童与成人两张问卷。

1.2 方法

问卷内容结合群众所关心的口腔问题及其他文献进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口腔检查(龋齿、牙龈、牙异常等情况);口腔保健行为(刷牙方法、刷牙次数、持续时间、定期口腔检查等);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和对自身口腔状况的了解程度。所有调查对象均按照WHO制定的《口腔卫生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调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1)儿童几岁开始刷牙。

根据调查永兴地区儿童刷牙起始时间为5~6岁的比率达到50%,而据口腔检查结果,龋齿病率达到85%,儿童预防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就是刷牙。养成每天刷牙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可去除菌斑和软垢,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这需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儿童从几岁开始刷牙比较好呢?目前,对于儿童刷牙的时间,应强调早。乳牙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生长,家长应该在乳牙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用湿纱巾定期清洁牙面。在一岁半左右会长出第一乳磨牙,家长就可以开始帮孩子刷牙了,牙膏可以含少量的氟化物。家长在这个时期帮孩子刷牙时可以使用套在手指上的专用小牙刷,这样对于诱导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简便,更够更好地完成刷牙。家长可以在孩子2~3岁的时候开始培养孩子自己刷牙,兵进行督促。一般在6岁以后,经过训练的儿童都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所欠缺的就是恒心和毅力,所以家长仍要进行必要的监督。

(2)是否做过窝沟封闭。

据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永兴地区做过涡沟封闭的儿童为0,而且知道有窝沟封闭的家长为0,窝沟封闭是最佳的对儿童牙齿的保护方法,能有效的避免蛀牙的出现。

(3)每天刷牙的次数。

据调查数据显示,51%紧早晚各刷一次,科学刷牙的最佳次数和时间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三次牙、每次都在饭后3 min刷、每次刷牙3 min。因为饭后3 min正是口腔齿缝间细菌开始活动并对牙齿产生危害的时刻,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比较合适的刷牙的时间应该是起床后刷一次及睡觉前刷一次,因为大部分人中午由于上学或者工作几乎没有空闲刷牙,建议在午饭后用水漱口,而工薪阶层能做到的当然是午饭后也刷一次,每次刷三分钟,并能保证每个牙面都能清洁到,时间不多不少,保护牙齿最好。

(4)口腔保健产品的推广情况。

功效性牙膏、漱口水、美白牙贴、止痛含漱液、牙线等功能性口腔保健产品在永兴地区的使用率为0,刷牙虽然是维护口腔卫生的有效方法,但有报道单纯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别是难以消除邻面菌斑。所以,应该加快口腔保健产品的应用推广,尤其是牙线的使用推广,使用牙线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大大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为此,美国衰老学专家迈克尔・罗伊森更指出,坚持每天使用牙线,能让你多活6.4年。

(5)口腔服务设施的利用。

调查发现,55.8%的当地居民因为牙疼而就医,仅有1%的是做定期检查,4.3%的接受预防性措施,这说明目前农村居民是被动就诊口腔科,未能充分利用口腔服务设施。郴州永兴地区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76.2%,媒体是传播健康信息的主渠道,应组织口腔专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科学引导大众的口腔健康行为。

2 讨论

2.1 原因

本次调查显示,郴州永兴当地居民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口腔保健缺乏积极态度,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大多数居民不能定期口腔检查,不能正确掌握刷牙时间和方法。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牙石、菌斑、通过问诊调查及统计学分析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口腔健康知识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一般较为肤浅,缺乏连贯性与针对性,有时还较片面,并缺乏实际的指导,对于口腔健康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够重视。第二农村地区相比城区医疗条件落后,受教育程度低下。因此,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牙龈出血、菌斑、龋病的患病率较高,而龋面充填构成比却较低。

2.2 对策

(1)发展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网。

(2)人力资源开发:用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各种口腔保健工作者、健康教育者,乡村医生;为各省及农村地区举办牙防专业人员培训试点班;编写各种教材,参考书等。

(3)利用墙壁板报和学校学报的形式在校园中宣传。

将口腔健康宣传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报中开辟专栏,可使居民在赶集以及学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3 结论

这次调研结果显示儿童口腔疾病问题最大最常见的就是龋齿,其次就是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成人中最常见的口腔问题是牙周病,有必要对农村地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宣教,使他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并组织定期检查,对口腔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如果能普遍提高农村居民口腔健康意识,不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口腔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成年人群体中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红,姜广水.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口[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范文第5篇

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26例手足口病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3例,对照组41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采取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实验组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2.35天(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缩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程 复发率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2-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5岁以下儿童多见,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节多见。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的水泡、丘疹或斑疹,数目不等,直径2mm—4mm,膝盖也可出现若干皮疹,口腔损害表现为咽峡、舌、腭等处水泡,溃疡,有的患儿兼有口臭,流口水,厌食拒食,烦躁和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心力衰竭,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从而有效缩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1]。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取我科自2010年3月01日—2011年02月28日共收治手足口病病人826例,其中:男489例,女337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岁。其中4-5岁153例,3岁以下635例,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413例,对照组413例即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平均住院6.6天,实验组平均住院4.25天,其中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半年内复发76例,复发率18.04%;一年内复发58例,复发率14.04%;实验组半年内复发21例,复发率5.08%;一年内复发11例,复发率2.66%。两组病例在年龄,知识结构,城乡地域及治疗方法方面均无差异。

1.2 方法。随机对病人分组后,分别对对照组病人实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之外采取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刚入院时,就针对患儿及家属对手足口病及其药物治疗的认识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估。制订出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对比,表明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縮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縮短病程2.35天,半年内复发率降低了12.96%,一年内复发率降低了11.30%见表1、表2。

2 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2.1 护理干预措施。

2.1.1 发热护理。手足口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护理措施: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嘱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给患儿穿宽松的衣服,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洗温水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和头部冷敷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置冰袋,1小时更换一次。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遵医嘱给予锌布颗粒布洛酚口服、小儿退热栓塞肛等处理;遵医嘱给予0.9%NS5ml+注射用头孢噻钠1.0g静脉滴注及利巴韦林抗病毒等治疗;患儿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选择喜欢喝的饮料;每4个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对持续高热的患儿要补足液体量,喝一些淡盐凉开水。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注意有无头痛、脉率加快、烦躁不安,及时观察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免惊厥抽搐发生。

2.1.2 皮肤护理。给患儿选择棉质的衣服和被褥,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做到随脏随换,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为患儿修剪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抗生素软膏;臀部有皮疹时,便后用温水清洗并保持臀部干燥。

2.1.3 口腔护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鼓励患儿多饮水,早晚各行口腔护理一次,每次进食前后,助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康复新液或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口腔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min,半小时后方可漱口及饮水或进食以保证疗效,减轻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2.1.4 饮食护理。此病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导致食欲差,不愿进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菜泥稀饭、蒸蛋、牛奶等,禁忌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粗纤维菜梗,以免刺激溃疡面,加重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