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

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

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阳光电源;光伏危机;价值分析;结论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伴随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需求不断萎缩、供给持续增长的产能过剩期,也就是所谓的光伏产业危机。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急转直下,光伏产业危机愈演愈烈。然而,在光伏产业危机持续升级的过程中,特别是欧美“双反”制裁对中国光伏产业致命性的打击下,作为光伏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阳光电源公司却逆势增长,呈“蓝海”趋势,并于2011年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阳光电源为何可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其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又有多大?文本针对企业内部环境、产品、市场、竞争四个方面对阳光电源进行公司价值分析,通过分析,在解释其在光伏危机中的优异表现的同时给出阳光电源公司值得投资的初步评估。

一、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是对企业内部的控股结构、战略定位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一)控股结构

通过对阳光电源上市信息的分析,结合阳光电源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数据,得到2013年第一季度阳光电源控股结构如下表一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电源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曹仁贤持有尚格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44%股权,即曹仁贤的实际控股数超过40%;此外,解限售日期为2014年11月2日。

从股本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超过53%的股份为限售股,其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实际控股超过40%,可以表现出阳光电源公司股本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且从股东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公司具有很大的前进动力与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在流动中的普通股中,稳定机构投资者占比大,也表现出外来投资者对阳光电源公司前景的相信。

(二)战略定位

阳光电源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清洁高效,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电力”,定位于专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并力争成为全球一流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及系统接入方案供应商。

从企业的定位及战略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是长远的、稳定的、具有雄心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连贯稳定性,再结合企业立足于国内光伏逆变器龙头地位的自身发展现状与“低碳”化的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笔者相信,阳光电源的发展具有十分辉煌的发展前景与动力。

二、产品分析

阳光电源的产品主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分布式电源三大块。其中,光伏逆变器是其核心产品,除此之外,风能变流器与分布式电源丰富其产品多样化,分散风险。

作为核心产品的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而近期欧美的“双反”制裁都是针对电池和组件的,并不对逆变器构成直接影响,由此也使得逆变器在光伏产业链中保持很高的景气水平。此外,作为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国内龙头,阳光电源始终保持其在核心产品领域的高额研发投入,在产品的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此使得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产品的性能优越,具有很强竞争优势。

三、市场分析

拥有良好的产品不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成功,我们根据阳光电源公司年报数据统计产品的出货量情况,再结合当前产业中国内外形式,分别对阳光电源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进行分析。

(一)国外市场

欧美“双反”制裁虽是针对电池和组件的,没有对逆变器构成直接影响,但是由于逆变器市场是伴随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而发展的,欧美市场对下游光伏产品的订单锐减使得整个光伏产业发展受阻,间接影响了逆变器的国外市场。然而,与其他光伏产品相比,这种影响较小,且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渐复苏,国外市场需求在可控的范围内波动。据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欧洲市场份额将降至50%,中国市场份额提升到30%,美国、日本、印度及南非等新兴市场将分摊其余20%。由此可得,在未来,国外市场的份额会逐步降低,且趋于分散,新兴市场占比增大,但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二)国内市场

今年来,为应对欧美“双反”制裁,拯救国内光伏产业,国家相继出台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刺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国内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会大规模增长。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五年中国光伏市场的装机总量将在全球装机中占有重要比例。国外市场相对稳定下,国内政策扶植所带动的光伏产业需求则是新增市场。而阳光电源公司作为国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龙头企业,必然将在剧增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受益,公司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

四、竞争分析

随着光伏危机的逐步升级,中国光伏产业制造领域遭受重创,大批相关企业纷纷倒闭。与之相对应的是光伏逆变器却保持着相对高的发展活力。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市场迅速增大,在原有竞争者不断扩张业务的基础上,许多光伏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从单纯的制造领域跨越到应用领域,由此使得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一)传统竞争者

传竞争者包括中达电通、山亿新能源、北京科诺伟业、艾索新能源、西安爱科等公司。它们的特点虽然某一企业会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份额突增,但其总体市场竞争力相对稳定。

(二)新兴竞争者

新兴竞争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光伏产业转型。

1.产业兼并重组。以兆伏新能源为例,2012年初兆伏与艾索合并,2012年底光伏逆变器巨头SMA收购其72.5%股份,同年经兼并重组后的兆伏新能源获在光伏逆变器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阳光电源,成为阳光电源的重要竞争者。2013年1月国务院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和优化升级”,由此可以预见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将会更加频繁,更多企业选择强强联合来分占国内逆变器市场。

2.转型企业多来自于原有光伏制造领域企业,纷繁转型企业的出现,使得逆变器市场的产品趋于饱和,激烈的产业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在成本下降弹性一定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水平逐渐降低。

(三)竞争带来的影响

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再下降,对阳光电源财务水平造成很大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行业竞争所形成的产品价格下降使其利润额大幅下滑。然而阳光电源凭借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占据高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较高的营业额,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四)阳光电源的竞争优势

虽然阳光电源面临着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但是其拥有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

1.强大的研发能力。阳光电源公司一直重视产品的研发,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方针,不断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在纷繁的竞争中以其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质量在同类产品中趋于领先地位。

2.品牌效应。作为行业龙头,阳光电源在竞争中体现出其品牌优势。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在纷繁的产品选择中拥有更多的顾客,提高销售收入,获得更多利润。

3.稳定、巨大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阳光电源一直稳定占有光伏逆变器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龙头的地位,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阳光电源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结论

(一)阳光电源在光伏危机中表现强劲主要得益于产品与市场两个方面

首先产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免受欧美“双反”制裁的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保持相应的稳定性;另外企业技术的先进与自身产品的优越性也保证了阳光电源在产能过剩的光伏危机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说,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国家政策促进国内市场的逐步膨胀,为阳光电源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对公司价值分析得出阳光电源值得长期投资的结论

1.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低碳”化的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调,得益与光伏危机下国家对核心技术新能源的支持政策,与企业长远、稳定的战略定位是阳光电源巨大发展潜力的前提。

2.从产品来看,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以其本身的特性在动荡的产业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阳光电源自身产品的优越性,使得核心产品与主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巨大优势。

3.从市场结构来看,未来光伏逆变器的国外市场的份额会逐步降低,且趋于分散,新兴市场占比增大,但总量保持相对稳定;而国内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步膨胀,产品的市场具有很大的空间。再加上风能变流器市场的稳定,企业未来产品的市场十分广阔。

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家用太阳能独立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器、蓄电池组成,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该项目把光伏发电引用到普通老百姓家里,可以根据老百姓家用电器及用电量实际情况配置最合理的光伏发电系统,让光伏发电不再遥不可及,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产品特点

1.配套产品利润高。除了可以销售独立发电系统之外,还能销售相关太阳能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太阳能供暖……而这些产品的毛利润率均在50%以上。

2.拥有强大的技术。该项目具有市电互补技术,是指当电瓶里的电欠压时,市电互补系统会在0.5秒内自动切换接入国家电网供电;当电瓶充满时,按启动按钮该系统会在0.5秒内切断国家电网供电,同时启动太阳能供电。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太阳能发的电,不够使用也不用担心断电。

市场分析

近年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闪电崛起,据统计,目前我国太阳能新能源利用市场销售比率还不到10%,而国际市场却高达50%以上。未来太阳能发电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2015年国内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可达300万千瓦,2020年装机容量可达1000万千瓦,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以上。从2012年11月1日开始,国家规定6兆瓦及以下容量的光伏发电项目,可直接在当地电网企业申请并网,电网企业要在45个工作日以内免费为其办理全部并网流程。国家电网表示,将按照“支持、欢迎、服务”的基本原则,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依据新出台的意见、规定,今后国家电网企业将对“小光伏”敞开怀抱,不仅承诺免费并网、限时办结,还承诺全额收购富余电量。有了这个项目,草根投资者在满足自己用电的基础上,还可以赚国家的钱。

投资条件

投资者最低投入1.8万元,累计进货达20万以上按3%返利;累计进货达50万以上按5%返利;累计进货达80万以上按8%返利(合作费返完后开始计算奖励返点)。对合作签约客户后期订货量不受限制,一套两套均可发货。

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1光伏发电应用的领域

光伏发电应用的领域日益扩大,从上世纪60年代最初太空应用开始,发展到以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发电和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应用为主流、光伏电站在微型电网的应用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局面,见图1.

2光伏产业发展迅猛

近十几年来,随着产业政策和市场推动,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以太阳电池产量为代表,世界光伏产业最近1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8.5%(,虽经2008年金融危机,但最近5年平均年增长率为55.2%,2009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达到10.66GWp,比上年增长35%。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光伏发电前景愈显突出和重要。表3为2002~2009年中国大陆太阳电池超过4GWp,占世界产量的37.6%,显居世界首位;我国2007年已跃居太阳电池第一大生产国,预计2010年将接近世界产量50%。图2给出了各类光伏电池的产量及份额,从中可以看出,晶硅电池至今仍然是光伏市场的主导技术,其市场份额超过80%。薄膜电池技术显示出增长趋势,特别是CdTe电池近年发展迅速,见图3。表4为2009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前15位的电池制造商及其产量。除首位Firstsolar生产CdTe薄膜电池外,其余全部为晶硅电池,而尚德(suntech)为晶硅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商。在前15家生产商中,中国9家(大陆5家,台湾4家)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近况

1太阳能电池世界第一

多晶硅材料基本自给,太阳能电池和组件80~90%出口,我国出口约70%产品在欧洲市场其次是美国市场。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4年前太阳电池产量还占世界产量1%的份额,2004年后飞速发展,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2001~2009年连续3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见图4。2010年产量4011MWp,占世界产量37.6%,目前国内已经有海外上市的光伏公司12家,国内上市的光伏公司13家,行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就业人数20万人。可是,近来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催生了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对我国光伏产品发动“双反”调查,美国于2012年10月终裁拟课以重税,欧盟正启动反倾销调查,打压中国光伏企业,出口骤减,沉重地把中国光伏产业推向灾难的边缘。因此,只好转向内销,促使国内光伏发电加快发展。

2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表现为多晶硅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初步不再依赖进口,基本可以自给。中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已占有技术和成本的绝对优势,2009年的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0%,主要光伏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薄膜电池等新型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3多晶硅生产技术有重大突破

千吨级多晶硅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实现循环利用和环境无污染,节能减排生产。在三氯氢硅合成提纯技术及装置、还原炉制造技术自动电控技术及装置、尾气干法回收、四氧化硅氧化技术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打破了国际上对其生产技术的垄断。还原炉由9对棒发展到12、18和24对棒;生产工艺由常压生产到加压生产,个别企业还实现了四氯化硅冷氢化闭环生产,使综合能耗和成本大为降低,彻底解决了四氯化硅的排放和污染问题。

4晶体硅电池质量与成本世界领先

中国企业已在产品质量和成本上成为世界领先。无锡尚德的冥王星(Pluto)技术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有效面积转化效率提高到18.8%,多晶硅17.2%,多晶硅电池的全光照面积的转化率已达到了16.53%,世界第一。冥王星电池组件比传统技术能多输出约12%的电量。南京中电的赵建华博士至今保持着单晶硅太阳电池实验室效率的世界纪录(25%),他所开发的发射结钝化技术使批量生产的电池效率均超过18%。保利英利,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河北晶澳、江苏林洋等国际化公司也都拥有各自的专利技术,电池的转换效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平均每瓦光伏电池的高纯硅材料的用量从世界平均水平的9g/W下降到6g/W,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5光伏设备制造业已成规模

设备制造已成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十几种主要设备中,6种以上国产设备已在国内生产线中占据主导,其中单晶炉、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剂绒设备,组件层压机、太阳模拟仪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设备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打破国外垄断。

6多晶硅材料依赖进口有所改善

2004年前后,国际上太阳能电池需求爆炸式增长造成全球多晶硅紧缺,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多晶硅材料受控于人的艰难处境,连续多年多晶硅材料依赖进口,2007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仅有1100t,需求11000t,90%依赖进口,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4500t,需求20000t,仍有8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市场紧缺,多晶硅材料价格暴涨,最高达到$400/kg(成本只有$30~40/kg),多晶硅材料的短缺和行业暴利,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其产业的投资热潮,根据PhoroInternational的统计,国内2009年在建的多晶硅厂有48家。

光伏发电国外近况

1光伏发电发展迅猛

近十几年来随着产业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世界光伏产业,百花齐放,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大,太阳能发电成本愈来愈低,其应用领域愈来愈大,全球光伏产业规模迅猛发展,竞争愈烈,向规模化与多元化格局发展。虽经过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但2009年世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7900MWp,同比增长27%,2010年达12200MWp,同比增长65%。

2光伏电平价上网趋势日增

近来,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率先实现光电平价上网,而且平价上网将在全世界形成蔓延之势。在意大利,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光伏发电成本为0.24欧元/kW.h而2009年意大利的民用零售平均电价为0.26欧元/kW.h。意大利事实上基本实现了上网平价,美国部分地区、日本、西班牙等国上网电价亦已临价。

3全球光伏市场简况

当前,全球光伏市场主要还是欧洲。2009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9GW,其中欧洲占80%,北美占7.0%,亚洲占9.8%,其他占3.1%。欧洲的70%来自德国。所以,德国仍然是目前光伏市场的主体,尤其在2010年,仅德国的装机容量就达到了7GW以上。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安装量突破27.7GW,同比2010年增长70%,创历史新高。意大利和德国成为全球安装量最高的国家。占全球市场60%。欧洲仍继续统领全球光伏市场与全球市场75%,同比2010年下降5%。2011年全球累计安装量达67.4GW,较2010年底的39.7GW增长70%。意、德、中、美、法和日在2011年安装量超过1GW。2011年新装量:中国2GW,美国1.6GW,日本1GW,澳700MW,印度300MW,2011年发电量约80亿kW.h,足以满足20万家庭需求。并网光伏发电发展最快,占光伏应用市场的80%并逐步发挥着替代常规能源的作用,受到全球的关注。

光伏产业是世界性的产业,然而有些国家的政府考虑对其制造贸易壁垒,频频制造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保护主义,国与国的竞争十分激烈。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经数据分析,可看到,处于光伏产业最上游的多晶硅制造,30%来自美国,18%来自欧洲,实际上来自于中国仅占18%,大部分原材料依然来自于欧美,而电池和组件的制造,则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可见,当前国际光伏的高端产业链的分布仍然在欧美,我国光伏产业两头仍在国外,风险特大。

我国光伏发电近况

2009年装机容量约160MWp,截止2009年底,累计装机容量约300MWp(图5),光伏市场发展十分缓慢。尽管2009年装机容量超出此前的累计安装量,但与产量相比,只是当年产量的4%。因此开拓市场仍然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国家积极推广建设,特别在2012年上半年以来,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发动“双反”调查以来,中国光伏界在忐忑不安中等待调查结果,美国“双反”尚未终裁,欧盟效仿美国再次发难,把中国光伏产业企业推向灾难的边缘。因而,转向国内市场,降低出售,使国内市场快速增长,装机容量从2011年西部地区开始掀起建设,将延续至2012年以后。全联新能源商会的《2011—2012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最新统计数据称,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89GW,首次突破GW级,成为世界第三大光伏安装国,我国只用五年时间,就成为光伏产业制造大国,根据目前发展状况,完全可能在未来5~10年成为光伏应用大国。Solarpraxis公司对我国大规模光伏设施的项目开发,融资,建设运营和监测表明,在2011年中国2.89GW光伏装机容量投运后,预计2012年仍要安装4~5GW。

我国光伏发电对平价上网的预测

1太阳电池组件成本下降

2009年以来,中国太阳电池的成本持续下降,国际竞争力增强。太阳电池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工厂的初始投资、生产规模、材料成本、人工、税收和管理等多种因素。随着多晶硅材料价格的下降,太阳电池的组件价格随之降低,根据PacificEpoch2009年1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国市场上光伏用多晶硅材料的价格在2008年10月份的365.8美元/kg,下降到2009年12月份的51.9美元/kg;而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售价也由2008年10月份的3.55美元/Wp(人民币25元/Wp)下降到2009年12月份的1.78美元/Wp(人民币12元/Wp)。金融危机来临,多晶硅材料的价格直线下降,2009年底已经降到50~60美元/kg,太阳电池的成本随之大幅度下降,中国2009年底太阳电池的成本仅有$1.2~1.4/Wp(相当人民币7~10元/Wp),大约比欧美太阳电池的平均价格低30%。

中国的太阳电池组件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低廉的价格,除了中国光伏企业在非硅生产环节努力降低成本的努力外,还得益于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过去从国外引进全套太阳电池生产线,引进一条25MW的太阳电池生产线大约需要人民币5000~6000万元,而一条国产设备的生产线却只需要2000~3000万元,比进口生产线低了50%以上。关键生产设备也是如此,例如一台8英寸的单晶炉,进口设备需要人民币80万元/台,国产设备的价格仅是进口价格的50%;一台270kg的多晶硅铸锭炉进口价格大约130万美元,而国产设备只需要人民币130万元。

2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预测

按照中国光伏产业目前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进一步提升和装备的全面国产化,到2015年初投资有望达到1.0万元/kW,发电成本小于0.6元/kW.h,首先在发电侧达到平价上网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经过努力,2020年初投资达到0.7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4元/kW.h,在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也是有可能的。

国际上对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预测

美国太阳能先导计划(SAI,2006年公布)对于光伏发电达到“平价上网”的预测最为激进,认为到2015年光伏电价将低于10美分/kW.h(相当于人民币0.7元/kW.h)。

图6中的Residential:一家一户的光伏系统,者指居民用电,SAI预测2015年在这一市场的光伏电价将下降到8~10美分/kW.h;Commercial:公共、商业和工业建筑用光伏,或者指商业用电,SAI预测2015年在这一市场的光伏电价将下降到6~8美分/kW.h;Utility:公共电力规模的光伏,或者指上网电价,SAI预测2015年在这一市场的光伏电价将下降到5~7美分kW.h。德意志银行经过细致的成本测算,预计光伏发电到2015年,即可达到15美分/kW.h,相当于人民币1元/kW.h。

日本政府(NEDO)2004年在“PVRoadmap2030”中预测:光伏电价2020年达到14日元/kW.h,2030达到7日元/kW.h。2009年日本政府(NEDO)了新的光伏发展线路图,重新调整了预测:2017年达到14日元/kW.h,2025达到7日元/kW.h,将2004年的预测提前了3~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快速增长将使大型项目的投资成本朝着$3/W。在技术政策和制造过程等多方突破后,将于2017年达到美国能源部的Sunshot目标:$1/W。

美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制造成本,从2004年$2.94/W,降至2011年$75分/W,该公司还使薄膜和玻璃太阳能电池效率从2009年的10%提高到2011年的11.2%。该公司的路线图要求到2014年成本降低至$64美分/W。美GE公司认为,由于创新,在3~5年内太阳能发电将比化石燃料和核发电更廉价。如太阳能发电售价能达到$15分/kW.h,将会有很多人使用太阳能发电。据美技术推进协会(IEEE)预测光伏发电成本在10年内可望低于化石燃料发电,这必须要求太阳能行业使光伏电池效率提升,并实现规模经济性。EPIA于2011年9月6日公布主要欧洲电力市场分析显示,光伏发电至少于2013年可实现某些细分市场达竞争力程度,所有市场将于2020年达到竞争程度。

国内外光伏发展目标

1国际上对于光伏发展目标的展望

欧洲2009年12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公布了“Setfor2020”,对光伏发电的目标分三种情况,对2020年欧洲的光伏累计装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本发展模式,100GW;加速发展模式,200GW;理想发展模式,400GW。分别占欧洲电力总需求的4%、6%和12%。2010年10月,EPIA“日照充足国家的光伏潜力”研究报告,认为占全球74%的国家日照充足(148个国家),包括印度、中国、中东、非洲、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光伏市场到目前为止尚未开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30年理想发展模式下,光伏在这些国家的装机应达到1100GW(11亿kW),占到这些国家供电需求的12%,届时光伏发电的标准价格(LCOE)将达到4~8欧分/kW.h,届时光伏发电将能够同所有常规电力相竞争,包括火力发电。最近欧盟还通过了一项建筑能耗特性导则(en-ergyperformanceofbuildingdirective),要求到2020年所有新建建筑基本达到零能耗。这项导则在2012年欧盟成员国中推行,届时光伏将发挥主要作用。欧洲建筑总占地22000km2,40%的屋顶和15%的南立面,可以安装15亿kW(1500GW)光伏系统,年发电量高达14000亿kW.h,占2020年整个欧洲电力需求的40%。今后10年建筑集成光伏(BIPV)和建筑附加光伏(BAPV)将成为欧洲光伏市场的主流。

美国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美国到2020年光伏将提供全部电力需求的10%,太阳能利用提供的热水、采暖和制冷将替代电力需求的3%,太阳能热发电将提供电力需求的2%。光伏到2020年将提供67.6万个工作岗位,每年减排3.8亿tco2。按照1MWh光伏电力减排1tco2,则2020年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300GW。2010年7月,美国参议院批准了千万屋顶计划(10millionsolarroofs),该项目计划10年内在美国全国推广40GW太阳能发电系统,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日本日本2008年6月9日,福田康夫首相发表了电视演说,计划在目前的基础上到2030年前再增加40倍太阳电池装机量。执行部门又进一步细化为在2020年达到累计装机容量为2005年(1.4GW)的20倍即28GW,2030年为40倍,即56GW。

印度印度2009年公布“SolarPowerPlan”,计划到2020年,光伏发电在印度的累计装机要达到20GW。

2我国的光伏发展目标

按照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励在太阳能资源优良,无其它经济利用价值土地多的地区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同时支持建设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支持利用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地区用电和缺电的问题,开展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示范。到2015年,太阳能年利用量相当于替代化石燃料5000万t标准煤。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100万kW,其中光伏电站装机1000万kW,热发电装机100万kW,并网和离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达1000万kW,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达4亿m2。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5000万kW,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达到8亿m2。太阳能发电建设布局见表5。

结束语

a.发展太阳能产业是解决能源短缺,缓解供需矛盾,减少环境污染,应对全球气候恶化,减少温室气体———碳排放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途径之一。

b.全球都在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据预测到2040年太阳能发电中的光伏发电将达到全球发电量的25%。根据国际能源(IEA)的预测太阳能在不到20年内占世界能源需求的5%,比2012年增加49倍。c.近十几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最近十几年来,市场增长率在50%左右。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光伏产业前景愈显重要。2009年世界超过10GWp,中国大陆超过4GW,从2007年起已跃居太阳能电池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d.2009年以前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较小(累计140MWp),光伏市场发展缓慢,尽管2009年装机容量约160MWp超出此前的累计安装量,但与产量相比,只是当年产量的4%。近几年,有很大改变,受欧债危机和美国贸易壁垒“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光伏产品出口大受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必须转向国内,经国家大力支持积极推广,国内市场快速增长,装机容量从2011年西部地区掀起了建设,将拓展全国,延续至2012年,届时,估计我国累计装机量达5000MWp以上。

e.十二五”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并网光伏电站1,000万k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1000万kW,合计2000万kW。

光伏新能源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4P理论;软磁铁氧体材料;市场竞争;营销策略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软磁铁氧体材料应用的快速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明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现代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及其相关产品等高新技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大刺激了软磁铁氧体材料向高性能发展,并促进了新型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开发。而软磁铁氧体企业正确地做好产品的营销策略,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实现产品销量和产品价值的增加。

一、4P营销组合的理论回顾与应用综述

(一)4P营销组合理论的回顾

4P营销组合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的美国,其理论强调市场的需求是由营销变量元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最终效果。美国著名学者麦凯锡于1960年在其著作《基础营销》提到了这四种元素: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或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图1-1)[1]。这就意味着要有效地完成一项市场营销推广工作,必须以适当的产品、合适的价格、合理的销售渠道和有效的促销手段,将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投入到市场,实现其产品的价值。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产品,必须注重产品的功能和特色,并将其功能和特色作为产品的独特卖点,以便于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产品的定价应该依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和企业的品牌战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同时注重品牌的利用价值。对于企业来说,经常并不是直接地面对消费者,需要通过对分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顾客的交流是通过中间商来进行的。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如让利、搭配销售等)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促成消费的增长,最终提高销售量和销售利润的增长。

(二)4P营销理论的应用

4P营销理论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杨婧(2009)将4P理论应用于蔬菜种子企业的营销推广,通过分析这类企业不注重市场需求、无视市场竞争定价、品牌观念淡薄、销售市场信息不对称等营销现状,提出了基于4P理论下的企业营销策略[1]。周明珍以国产电影《失恋33天》为例,运用4P营销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追求产品“形象”差异化,针对目标市场改变宣传重点的产品策略;运用顾客让渡价值原理,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利用“场合”原理,选择合适的档期,注重营销渠道的有效性;利用新媒体,实行精准推广营销的营销策略[2]。刘礼明在其《基于4P营销理论的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中提到,大学生应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制定合理的就业“价格”,选择合适的就业“地点”,实施有效的“促销”策略,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软磁铁氧体材料企业同样存在着营销的困境,需要通过4P理论的思考,采取一定的营销策略,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软磁铁氧体材料产业的市场分析

磁性材料是电子行业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家电、汽车、电脑、通讯、医疗、航太、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品种齐全的磁性材料体系,各主要门类磁性材料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磁性材料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大规模骨干企业,产品品质和技术档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产品应用范围正逐步向高档领域扩展。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以及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支持,将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总体来看,中国的磁体性能还以中低档为多数,虽然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但产值并不理想。统计显示,磁材出口均价还不到进口磁材均价的一半,而这些出口磁材产品还是相对比较高档的产品。

中国目前具有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企业1096家,其中铁氧体生产企业359家,稀土磁体和金属磁体生产企业226家,其余为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和辅助原料生产企业。

图2- 1 我国磁性材料生产企业结构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12))

中国的铁氧体工业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速度增长,平均每五年产量翻一番。目前磁性材料行业主要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环保节能的机遇,一是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成本和下游产业链的变化,造成了世界磁性材料产业链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的转移,目前国内磁性材料的产量已占世界的60%。由于世界上尚无其他地区能够为磁性材料行业提供如此有利的生产环境,该行业向国内的转移将成为长期的趋势。我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以及巨大的国内外市场的支持,从微不足道的产业一跃成为全球的前列。纵观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磁性材料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下游产品数位化和智慧化的趋势给磁性材料企业带来市场空间[4]。汽车电机、宽频网路、资讯家电市场的高速增长是磁材行业面临的重大机遇。2010年中国的铁氧体磁体的产量将全球的产量60%以上,钕铁硼磁占全球的80%;到2020年,中国市场需要永磁铁氧体50万吨,软磁铁氧体20万吨,钕铁硼磁体7万吨,约占全球市场的60%、40%和60%。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磁性材料产品的制造中心。进入21世纪后,中国各类磁体的产量均已稳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形成了品种齐全的磁性材料体系,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大规模骨干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产品应用范围正逐步向高档领域扩展[5]。由于国情等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磁性材料行业落后欧美、日韩,中高端基本上都控制在国外企业手中,总体来看中国磁性材料产量虽然高居世界第一,但产值并不理想。统计显示,磁材出口均价还不到进口磁材均价的一半,而这些出口磁材产品还是相对高档的产品。发达国家的软磁体制造企业,由于本土生产成本过高,将产能和技术转移到兼具成本和产业链优势的中国和东南亚,这些企业进入中国既推动了中国软磁铁氧体产业发展,同时又让中国的磁性材料企业面临更大更强的竞争[6]。

三、软磁铁氧体材料企业的营销策略探讨

(一)产品策略

目前,磁性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显示器等领域,而对产品的种类、质量和功能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发展才是硬道理。磁性材料的产品面临着更新速度快的问题,必须加强企业的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品牌能力。企业需要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用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设立专门的研发课题,召开技术研讨会,注重产品的技术革新,并及时地将研究出来的新产品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品牌首先源于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功能,因此,产品品牌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优化企业生产产品的流程,恰当地安排生产作业人员,适时地改进企业生产设备,注重原材料的购买质量的高低,提升企业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档次,健全企业产品线。目前,我国的磁性材料产品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而对于高端市场只有较少的几家企业从事高端磁性材料的生产和研发。因此,这也是一个市场的空白,有市场的盈利点,同时由于技术等相关壁垒的存在对新进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技术水平是提升产品档次的关键,产品线的健全还需要依赖于特色的专业高技术来实现产品质的提升。

(二)价格策略

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企业在定价策略的选择上也跟一般性的企业存在着类似之处,也需要考虑企业目前的目标市场和企业的战略定位。不同的企业及每个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定价目标,需要考虑企业的自身的战略。企业制定价格策略主要根据其短期利润最大化、维持生存性发展、市场份额最大化、产品的质量最优化等目标来制定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市场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市场更是企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基础。在市场健全发展的同时,软磁铁氧体企业的价格制定仍然需要按照成本导向定价的方式定价,但考虑到客户竞争、客户需求、潜力客户、市场份额等要素的状况下也会及时地调整企业的产品价格,采取市场导向定价,以此来适应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考虑到企业目前的销售量和销售增长的目标要求,销售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产品的销售者也要根据客户的重要性程度和顾客的发展潜力制定不同竞争价格的策略,在完成企业产品销售量指标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企业利润和成本的有机变化。当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或下降时,磁性材料的产品定价也会随之产生差异性的变动。如果公司原材料Fe2O3 的成本价格上升时,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采购公司产品的厂商也会面对价格的上涨,也会积极联系我公司的供应商应对价格的提升,通过谈判采取诸如预先支付款,形成间接性优惠等措施,通过采购商与供应商的对产品价格的比较和谈判,形成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因此,必须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制定企业合理的产品价格[7]。

(三)分销策略

企业的顾客群体、产品功能、中间商特点、竞争格局等因素会影响着企业的分销渠道的选择。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应用领域较为广阔,而整个行业的产品种类各式各样,因而如何把握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细分产品的存在市场,采取适当的分销策略,有助于提升企业在日益竞争的格局中获得主动的优势地位。对于企业的大客户、中间商应该采取不同的分销渠道。对大客户而言,可以采取直接分销的方式,减少中间的中转成本,同时也对于购买商的价格也会相应的降低,是一个购买双方“互利共赢”的分销方式。对于中间商而言,一方面初期进入市场时,由于企业产品的品牌和宣传力度不强,需要中间商利用自身的成熟经验和客户资源,积极地开拓市场;而对于一些地域的原因,企业如果直接销售的话,会导致企业销售人员和销售成本的增加,而选择中间商也会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而对于中间商的选择上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对中间商的行业经验、声誉、合作意愿等维度来评估中间商的资质,注重双方的长期合作,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其次,对于多家分销商要根据市场细分的原则,确立分销原则,选择合适的商。最后,当选择好商之后,并不意味着中间销售环节的结束,还要积极地加强与中间商的沟通交流,适度地采取激励措施,激励中间商积极地开拓产品市场,促进产品销售量的提高,产品知名度的提升。

(四)促销策略

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市场作为生产性的产业市场,其销售的对象主要为获得这类产品的生产厂家,两者都带有组织与组织的交易性特点。因此,采取的促销策略也应该与其组织交易的特点向匹配。第一,可以采用磁性行业会议和展览的方式吸引行业内的企业(主要是配套的材料商、设备的供应商、行业产品的用户、中间商)加入。目前,国内和国外有针对磁性产品的会议或展览,可以利用其信息资源优势,同时利用会议做一些宣传广告,传播和传导企业磁性产品的独特优势,并通过实物来展现企业产品的种类和产品的功能特点,吸引大量的购买商前来关注。第二,通过企业的销售人员与客户直接的上门服务,注重销售人员品质和形象的提升,通过人与人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内容,提升公司产品的知名度,积极地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第三,通过专业的行业网站、杂志社进行进行网络宣传。对于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企业,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站和在专业网站进行注册登记,进行相关链接,提供网上订单服务,或进行网络邮件传输,便于与客户取得交流,建立与新客户的关系[8]。

参考文献:

[1] 杨婧.基于4P理论的蔬菜种子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A]. 湖南省市场学会.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6).

[2] 魏中龙.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与评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7-61.

[3] 刘礼明.基于4P营销理论的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5):70-73.

[4] 彭龙,张怀武.我国软磁铁氧体产业发展与未来[J].新材料产业,2007,(1):38-41.

[5] 翁兴园.中国软磁铁氧体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J].新材料产业,2007,(7):45-47.

[6] 任旭余,颜冲,付中元.中国的软磁铁氧体产业[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4):25-27.

[7] 王玉林.中国烧结钕铁硼磁体行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8] 徐旦.影响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成长的因素研究[D].海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