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德育原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 自我监控 语文教学
元认知就是“对于认知的知识和对认知的监控”。[1]是主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何时学、学习受何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的关系等产生明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坚持或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技能。心理学研究认为,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应用是在元认知的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2]要使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得到提高,就要通过元认知训练,提高其元认知技能。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方面的目标,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控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控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求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还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把学业情况和进步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从而增强信心。另一方面把存在的问题和要改进的地方反馈给学生,提出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制定可行的激励目标。另外,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的加工过程、能力的训练过程,要改变那种只强调结论、重视结果的做法,应该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教师应着力于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过程本身;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材料,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教材内容独立领会,对背景材料独特解读;通过观察、调整和查阅资料等具体方法,形成关于新知识的初步体验。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合理的学习策略?
首先,促进正迁移学习。用以前的学习促进现在的学习,诱发创新思维。比如填词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办法,古诗词讲究用字、对仗、平仄、韵律等。填词的时候,学生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很多问题,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语文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获取各种信息的基础。浏览法,精读法,厚薄阅读法,利用工具书等,是处理大量信息常见的方法,一旦学会,终身受用。同时还应注意克服负迁移(干扰)。所谓负迁移,就是以前掌握的知识技能干扰了现在学的新知识和技能。如学了汉语拼音,对初学英文字母有干扰作用。中国人初学日语,汉字对学日文有正迁移作用,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有些汉语的词序与日语相反,于是又会产生负迁移。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是促进正迁移学习的关键环节。
其次,将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班级授课制”自产生以来一直是教学的主要形式。“班级授课制”便于集体指导,有利于扩大学习对象,有利于大多数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按常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大面积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整体素养。在集体指导时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规的学习方法,从而为其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同时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也应注意个别指导,指导学习个体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能力、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的学习方法。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体的心理品质培养,赞科夫提出教学的重心应转移到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上去,要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与态度。巴班斯基提出“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原则”,“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认识活动的技能技巧”。[3]应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对智力好、天赋好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予特别指导,如课后留思考题,加大作业的份量和难度,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对智力、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切不可挖苦讽刺,要看到并发挥他们的长处。在学习上,不能要求过高,只要他们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完成基本的技能训练和基本的学习任务即可。
下面着重谈谈背诵的元认知训练。背诵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背诵是以记忆语言材料为目的的认知活动,它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方法。但如果背诵时的策略水平太低,不能根据要背诵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背诵方法,就会费时多而收效少,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把背诵看作沉重负担。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背诵效率,使学生学会在背诵时根据背诵的内容和目的“决策”,提高其背诵的策略水平,就要通过训练学生的元认知技能来实现。
根据元认知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元认知训练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步骤:一是获得“对于认知的知识”,二是训练“对认知的监控”。针对背诵的元认知训练也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背诵知识,练习使用一些能提高背诵效率的方法。
1. 掌握学习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理论
例如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分类、记忆的过程、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遗忘的原因及遗忘过程的规律、复习的意义及正确的复习方法等。背诵文章时,记忆对象是按一定逻辑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因此在背诵时,语言――逻辑记忆起着主要作用,应重点了解和练习,背诵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住文章的逻辑结构。在记忆方法上,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主要是“语言逻辑记忆”,即通过语言的作用和思维过程来实现的记忆。
一、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不足
1 评价目标单一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其评价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
2 评价主体唯一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评价主体是一元的,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被评判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评价持冷漠、应付心态。
3 评价方式单调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一般采用基于基本知识和技能测试为主的试卷评价模式,缺少主观性、开放性和情景化试题,并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重视不够;过分依赖量化评价,这种评价标准机械、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从一开始就对传统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提出质疑和批判。它对评价的最大贡献在于建议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对多元智能理论颇有研究的carnpbeu等人认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评价是多角度的;(2)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3)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4)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可见,多元智能的评价观不同于传统的评价观那样着眼于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而是把评价当作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多个角度和多种方式的评估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及时地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同时,评价的方法也要尽可能多样化并且与学习情景紧密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还认为理想的评估方法可以是一种有趣的学习体验,在学生自然地投身于完成那些十分吸引他们的习题、专题、和作品的背景下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更有可能发现学生的各种技能,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安排提出有用的建议。
每一种智能虽然都具有独立性,但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致力于至少这几种支持性智能的测评:言语――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问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教育的目的是发现智能强项,发展弱能弱项,引导其向困难领域转移。它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密切相通的:要求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得以发展,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
三、中学语文教学多元评价及其实践
基于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中学语文教学多元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评价内容多元化
中学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因此它能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学习信息。
语文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语言智能和其它智能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活动生动有趣,让学生有信心运用多种智能来完成它,以达到全面综合的评价目的。例如,通过演讲比赛评价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通过周记、观察作文评价学生的自我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通过制作板报、组织各种活动评价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等。
总之,语文学科的评价内容不仅应关注语言智能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况,还应同时关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语言智能是语文学科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评价内容。教师应通过多元多维的评价,给予学生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从而推动语文水平的提高,促进全面发展。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语文教学多元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主体间的沟通协商,鼓励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之间展开互动与合作。这样可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由评价的权威变成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家长由评价的旁观者变成评价的参与促进者。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能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发展自我内省智能,逐步成长为一个自主和自立的学习者。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待学习成果的态度,引导和帮助学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2)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提高人际交往智能。互评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并欣赏他人,更加清楚同伴和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对己和对人,对培养自我内省智能大有益处。
(3)家长参与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更大地发挥了评价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孩子在家的学习表现、与孩子交谈、与老师讨论、查阅孩子的学习档案或填写家校联系本等,全面具体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协助老师督促教育好孩子,成为教师的教学伙伴。
3 评价方式多元化
语文教学多元评价摈弃以往单一的纸笔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法,将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引人到评价活动中来。如采用观察记录、面谈采访、问卷调查、问题解决、对话日志、项目活动和学习档案等形式。
在可供选择的评价方式当中,学习档案袋特别值得广大评价者重视。它是指用于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档案袋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的确定都有学生的参与,同时包含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由此可见,档案袋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和选择自己成长、发展的相关材料、信息,展现自己在一种或多种智能发展的进步与成就;档案袋既可反映学生的成就、进步,也可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可记录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档案袋体现了评价自主性的特点;档案袋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成就与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自我反省智能。档案袋其自主、自省、注重发展的特点也恰好符合音乐这门力求在实践中、发展中学习的学科特点,是语文学科评价的有效工具,有利于语文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多元内容的系统化,评价形式的人性化,评价主体的自主化。
4 评价标准多元化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管理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其工作质量高低往往决定了职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加关系到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探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以此为契机,找到对应解决对策,成为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比较特殊的,这就注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独具特色:
(1)在扩招背景下生源质量展现出下降的趋势,生源录取的分数越来越低,很多学习素质不高,思想品德不理想的学生进入到职业技术学院中去,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得以提升;
(2)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其备受父母的呵护,缺乏合作意识,抗挫折能力比较差,并且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负面的性格特点都可能给予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3)社会不良因素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影响比较大,现代社会文明在不断渗透的同时,学校也开始出现了很多不良社会现象,尤其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
(4)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欠佳,心理抗挫折能力处于较弱的状态,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展现出非主流的特点,思想教育难度比较大,甚至因此存在与教师为敌的情况。如此特殊的学生群体,注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2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堪忧,无论是从学生管理工作绩效来看,还是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有效性来看,其都展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详细来讲,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规范意识淡薄
理论上来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由专门的学生管理部门,依照特定的管理规章制度来执行和完成的,起码这是我国很多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当前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展现出规范性的特点来:
(1)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多数都是以任课教师来兼任,在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做好权衡,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的;
(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多形式化的规章,往往不能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起到约束作用,学生管理行为也处于自由化的状态;
(3)忽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性,片面的照搬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模式来进行各项工作,由此出现实际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与学生管理工作实情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此时也难以发挥对应规章制度的效能。
2.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方式太单一化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方式单一,这也是当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都是以辅导员为主导开展下去的,学生管理方式也一味的强调规章制度的束缚效益,并没有看到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多样性,也不知道在管理方式方面去进行创新和探索。比如并没有将学生自我管理纳入到学生管理体系中去,也没有发挥优秀班干部团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效能,更不知道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去实现健全学生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由此使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实现道路越走越窄。
2.3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团队素质较差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团队素质较差,这与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价值观有关,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人力资源有限有关。要想做好兼备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学生管理工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知识,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学生沟通交往技巧,良好的亲和力,热心的服务精神等,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极度缺乏。尤其在职业技术学院不重视学生管理师资引进,不给予对应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的背景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团队素质低,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3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为引导,在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得到剖析之后,要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由此可以保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可以迎来全新的格局。笔者结合自身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提出做好以下工作:
3.1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化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规范,源于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价值的认识不清。由此在树立正确学生管理工作价值观的基础上,需要走上体制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1)实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的分析,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来探究,保证在深刻了解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学生管理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实现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对比,找到不同点,以此为契机,实现符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形成健全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学生管理部门,其作为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应该在自身权责范围内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导师,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团体也应该成为学生管理的重要行为主体,由此构建起来完善的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组织体系;
(3)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绩效与薪酬管理,职称考核的相互融合,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责任制度,建立学生管理工作定期汇报机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展现出规范性和标准性的特点来;
(4)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定期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以便及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各部门责任的基础上,敦促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由此保证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制度都能够有效的发挥效能。
3.2实现学生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方式的单一化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改变和调整的。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学生管理行为主体要不断去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找到先进的管理理论根据,尝试性的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生管理实践工作中去,久而久之形成多样化的学生管理方法论体系。对此,可以尝试运用以下的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方式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来:
(1)自我管理法,就是注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学生团体效能的发挥,使得其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引导下,实现学生会和学生团体的不断优化调整,建立完善的自我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其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由此降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2)柔性管理法,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改变以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管理格局,学会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其心理动态,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提意见,实现管理模式的平等化发展;
(3)信息化管理法,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管理工作者建立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异常情况,此时可以有预见性的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使得实际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4)思政教育法,就是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融合,在与学生探讨各种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合规意识,进而去理解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目的,由此改变学生对于规章制度的排斥心理。
3.3实现学生管理团队的专业化
针对于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成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同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和调整。详细来讲,可以从如下几个维度入手:
(1)注重组建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团队,招聘更多具备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组织体系,由此发挥起在引导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积极组织学生管理团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和技巧等内容,由此使得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3)给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健全的自我学习机会,鼓励其以深造的方式,不断学习,鼓励其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尝试使用全新的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打造更加理想的学生管理工作格局;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由此激发其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做好后期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果长期置若罔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规避这样问题的出现,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价值观,在对于当前自身学生管理工作缺陷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找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由此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培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北方经贸,2013(06):215-216.
[2] 郭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河南科技,2013(11):250.
[3] 李锐,武斌.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11(06):147-148.
[4] 王季路.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系统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19):23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传统教育观;突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笔者爱思考,在教学工作之余,常常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文本读解的程式化,文本有机整体的破碎化,文本主题理解的传统化,教学内容的规范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凡此种种,学生觉得闷,厌得滞,学得了无兴趣。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桎梏了学生的思想,摧残了学生的个性。最近,我读到的多元智能理论使我对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反思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点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他先后提出了: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他指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四个重要特征:
(1)注重整体性。八种智能是一个整体,同等重要,教育者应对这八种智能给予相同注意力。
(2)强调差异性。尽管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由于不同的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3)突出实践性。多元智能理论最终的目标及考核的重点是实际的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他所注重的是主观能动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4)重视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一)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定位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其内涵极其丰富。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教师对学生作个性化分析,对他们的智能作准确的定位,本着一个“人无全材,人人有材,发展个性,便是人才”的观念,明确每个学生的绩优股和潜力股,明确每个学生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智能开发与语文教学重点联系起来。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优势智能和潜能是什么。
(二)对教学过程认识的突破
程式化的传统教学是一种静态模式的教学。与之相反,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动态性和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更具放射性,探究的结果更具多解性。它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与个体的积极参与。加德纳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设计时,提出了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场景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景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条件的可以深入社区进行学习。
(三)对教学目标认识的突破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语文教学的目标由单一性到多元性的发展成为现实可能。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晓基本学科的内容和技巧,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特定学习主题的深入理解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一)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中职语文改革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从事不同的职业,各职业有着不同的智能要求。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所需具备的智能不同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专业学习和提高专业所需智能紧密结合起来。调整更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学习,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长盛不衰。
(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中职语文改革教学方法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多元智能的潜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在发展程度上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的专业,智能要求也是不同的。就拿导游专业来说,对于他们的语言智能要求较高;而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对他们的数理智能要求较高;而对于商贸专业来说,对他们的人际智能要求较高。
四、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应更新观念。霍华德的明朗化经验与麻痹化经验可以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明朗化经验如民主平等而富有亲和力等能够开启学生智能,促进智能的发展。相反,麻痹化经验如公开的羞辱,愤怒等负面的情绪通常会阻碍学生的智能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没有“好生”与“差生”,只有智能的不同。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要多些表扬,少些批评,用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来进行教学,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启及发展。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智能、不同智能发展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要求。再次,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智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后结合本职工作的一点体会,错误之处,敬请指教。
参考文献:
[1] 石颜萍: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J]. 西安社会科学,2009,(05):154-155
关键词:美术教育;地域文化;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80-02
地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见证了各个地域的历史,而且还直接反映出该地域的民俗内涵和民间审美意识,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意义
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人文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大同于文化地理学。所谓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民间美术特质的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结晶,从洪荒时代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的民间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地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它不仅具有群族文化本体根性揭示价值,而且它又再现了各个地域的族群文化的艺术价值。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地域美术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征。其次,从应用的角度讲,地域美术造型变化万千,异彩纷呈。它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也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通过艺术课堂的引入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引领和强化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肩负着美术教育现代化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科技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使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在少年儿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冷淡与漠视,另一方面,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少年儿童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敬而远之,甚至于视而不见。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难以传承,而且也加剧了小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感情的衰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挖掘和剖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遗存,以中国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富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实践为主导的美术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当前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地域文化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各地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系统地分析、整合、把握与运用。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资源在发挥其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以中原地区的文化资源为例,从我们现行的中国美术教材中很难找到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材料,如河南地域的豫剧艺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商丘地区虞城县的“泥人李”、河南民权的画虎村、河南省虞城县的木兰文化等文化资源。这些既有传统文化资源,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典型的地域文化,以美术学科为例,这种丰富而悠久的美术资源,在中国美术史上既没有应有的陈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传统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探究、梳理与传承,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价值还需努力发扬和彰显。在当代社会普遍提倡全球化、接轨论的当下,积极探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探索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构建中国族群本土美术核心的价值,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整合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同的地区体现着不同的风格与特征。以美术学科为例,研究地域美术,需要我们依据地域特色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美术中心区的筹建,依托分析、探讨、整合、继承和发扬等必要环节,切实构建中华美术的多地域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依靠各地的高校师资力量,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建立起各有美术特色的、具有较强地域性、专题性的美术文化中心区,不仅可以引领当地的美术文化建设,还可以积极有效地引领全国美术的良性竞争化发展。而在中小学中,通过体现着地域美术资源的相关课程的开设,将会对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有着不无裨益的作用。
(二)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
各地相关教育机构,应充分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地域文化资源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当地师范院校教师,配备相关经费,形成一个集行政领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为一体的科研小组。
以专家团队为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的设计与打造,将相关教师散兵游勇式的研究队伍有效集结起来,逐步形成一个集探索、研究与最终应用为一体的涵盖专家队伍、师范教师和一线教师等不同梯队层次的科研团队,切实营造人人重研究、人人重实践的良好氛围。
品牌活动的打造,不仅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互相交流,建立一种“参与式”和“互动式”的交流机制,而且还可以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地区的美术专业教师分阶段轮训。科研团队的学术成果,不能只保持在理论研究的层次上,而应将相关的课题研究真正化为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上来。这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将当地的相关资源加以整合、梳理,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充分运用本地文化资源,使学术理论充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报请有关部门,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地域文化教材的形式,作为全国统编教材的配套教材进行有益补充。
(三)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切实建立地方艺术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艺术学科的教师教学活动,大多数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来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发课例、编写乡土教材的同时,要逐步以图书、课件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地方性艺术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通过网络公共平台,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针对体现着地域文化资源特点的优秀课件或是理论探索文字,将一线教师的个人成果整合在网络资源管理库中,使广大艺术教师之间,利用更大的资源空间,以更加平等、合作的方式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而对于各个地域的历年有关研究课题,需要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梳理、整合与公布,此举不仅可以促进美术资源共享,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域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并有利于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四)通过文体活动,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利用阅览室、宣传板报,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切实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以彰显地域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活动,如“家乡美书画展”、汇演以“家乡美”为主题的艺术节目等活动形式,将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把艺术课堂移动到大自然中,组织学生到本地风景区文化场所去观光游览。在活动中,向学生介绍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写下的诗篇,引导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感染学生进行创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而艺术教师队伍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新时期艺术学科教育教学的一种革新要求,而对于地域文化的探索与弘扬,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将有助于加强和推进对中国历史形态地域文化的全面系统研究,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和艺术课程体系,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丰富课内外教学,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并能给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苏岚.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评论,2006,(4).
\[2\]段宇辉.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J\].中国美术教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