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循环的利用

水循环的利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循环的利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循环的利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利用;污水治理;技术研究

一、城市污水的循环利用

(一)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原因

污水循环利用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污水循环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加对现有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意识到污水循环利用是一种非常可靠的供水源;成功的污水循环利用工程越来越多;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越来越意识到污水循环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蓄水工程(如水坝)的环境和经济成本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与过度用水有关的环境影响;趋向于回收成本水价制度的引入促进了污水的循环利用;为满足高水质标准而进行污水处理厂更新改造的成本不断增加。

(二)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推进污水的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保护、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二、城市污水治理技术研究

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关键在于入口的水质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质标准,但二者恰好也是在中国当前技术条件下的薄弱方面,特别是存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工程设计中。所以,要想使污水能够循环利用,还需对污水的处理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究。

(一)城市污水循环利用的原则

中国目前也花费巨资建设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但不足的是,再生水经过处理后却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有的地区竟然将未经处理的污水与处理后的再生水混合起来并让其随意流淌,有的地区没有合理利用再生水,而是将它直接排入大海,这样严重浪费了淡水资源。为此,充分考虑污水的再生利用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中的重点。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出水一方面可以用作补充地下水、农业灌溉、市政杂用水、工业用生产冷却用水等;另一方面,也可把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出水当作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质量合乎要求的出水,可以排放到河流水体中,这样可使河流水体成为原水源来维持或供下游河流使用,不但具有经济可行性,而且使河流自净能力得到发挥并可使风险减少。

根据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各类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应以经济合理和卫生安全为原则实行污水再生利用。使再生水在城市杂用、农业灌溉、生态恢复、绿地浇灌和工业冷却等方面的利用得以发展。用水的水量和水质,根据用户需求和用途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原则进行合理确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方法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深度处理技术。因此,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和缺水城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积极实施和低投资性或非投资性的节水减污工作的完善,成为远距离调水规划建设之前应准备的任务。

依据现状水量及用水需求,以实际可能的原则和客观需要并按照远期规划确定最终规模为依照,来确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建设的实施规模。国情、实际条件和用户需求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选择与工程实施要考虑问题,对于选择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处理程度、再生水质、处理流程、规模、使用用途、输水方式上,既要经济合理,又要满足要求。工业冷却、市政杂用、农业灌溉、生态环境、景观水体、生活杂用和补充地表水是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所着重的。

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再根据水质特性、再生水用途、处理规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的优选。另外,再生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再生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是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细调查或测定再生水水源的现状、水质特性和污染物构成,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还应注意工艺设计参数的优化和不同的单元工艺组合的采用,以便于再生水水源水质和再生处理水水质要求的切合实际且安全可靠的确定。

(二)几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1.CCAS连续循环曝气系统

CCAS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它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而形成的工艺。1914年前,SBR工艺就研究开发成功了。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人工操作管理太烦琐、监测手段落后及曝气器易堵塞等,因此难以推广应用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中,而只被普遍认为在小规模污水处理厂适用。进入60年代后,有了飞速发展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也研制成功了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气器,创造了广泛采用间歇式处理法的条件。1968年,在美国ABJ公司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下, “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便问世了。1986年,CCAS工艺被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承认为属于革新代用技术(I/A),目前它成为最先进的电脑控制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2.SPR高浊度污水处理技术

SPR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化学方法,在真溶液状态下析出溶解状态的污染物,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便可形成;至于有机污染物、色度等可采用高效而又经济的吸附剂将其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污水中的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在采用了微观物理吸附法的作用下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再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由于絮体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所以要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来实现。而且净化器出水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并可实现回用,那是由于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的过滤;污泥则高度浓缩在浓缩室内,靠压力定期排出,由于排出的污泥具备了含水率低、脱水性能良好的优势,因此能够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还可以制造人行道地砖,使二次污染也得到免除。

3.BIOLAK污水处理技术

百乐卡工艺是一种多级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它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是在最初采用天然土池作反应池的基础上经过发展改进而形成的污水处理系统。1972年以来,经多年研究,最终形成了采用土池结构、利用浮在水面的移动式曝气链、底部挂有微孔曝气头的一种具有一定特色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此系统由于采用土池而使建设投资大大减少,由于采用曝气链曝气系统使氧的转移效率得到进一步强化,大大增强了处理效果,并降低了运行费用。该工艺具有简捷的设计,管理不复杂,同时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论

水循环的利用范文第2篇

铸造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铸造大国。水玻璃砂型铸造工艺具有价格便宜、流动性好、硬化快、型芯的尺寸精度高等优点,在混砂造型、浇注和落砂过程中均无刺激性气味、无毒气产生,也无黑色污染,是铸造工艺的主要方法,它约占整个铸钢件生产的70%。

但是,水玻璃铸造废弃砂低成本有效再生一直是水玻璃砂型铸造行业的一个的难题,我国废弃水玻璃砂的回收率不超过30%,每年铸造水玻璃砂的废弃量有上千万吨,铸造水玻璃废弃砂堆积如山,不少地方堆弃在深沟河道内,造成不可见的地下水污染。。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埋单,主管领导要对污染事件负主要责任等一系列法律政策的执行,废弃物随意倾倒的现象已成为过去。

据查阅,铸造废弃砂回收利用已有众多研究,以树脂自硬砂再生回用最为普遍,树脂砂再生技术在国内已非常成熟和完善。部分企业也尝试过水玻璃旧砂再生,但因水玻璃旧砂再生技术耗水量大,成本高,再生砂质量差,溃散性恶化,再生砂只能做背砂使用,更不可重复循环使用,导致再生技术根本不可能大量推广。调研发现,因无法再生处理,排放又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一些使用水玻璃砂铸造的企业不得不放弃水玻璃砂铸造技术而使用树脂砂进行铸造,这样不但折合到每吨铸件上的成本要增加200多元,而且在浇铸时会有很刺鼻的气味。如果水玻璃铸造废砂能彻底处理,不少企业还是倾向于使用水玻璃铸造方法,成本低,界面友好。如何对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摆在铸造行业的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也出台了关于铸造企业准入制度,要求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的企业,必须配备有与企业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砂处理设备,采用什么技术哪种装备能彻底进行水玻璃铸造废弃砂再生可能一直是困扰铸造企业的一个难题。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是国资委直属大型中央企业,在全国拥有十四家控股和直属公司,是全国铸造、焊接、锻压、热处理等方面的归口单位。下属的沈阳铸造研究所是国内铸造技术和铸造材料研究的专业院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专家团队经过长时间摸索,探索出了可以对水玻璃铸造废砂能彻底处理循环利用的专利技术,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6项,成立了国内首家专业性水玻璃废砂循环利用企业。水玻璃砂型铸造工艺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玻璃砂,传统方式废砂回收利用率仅为20%-30%,该技术采用湿法再生配合微生物处理,经过分拣、破碎、分拣、除杂、浸泡、微生物分解处理、搓洗、脱水烘干、分级再生、除尘、污水处理等一系列工艺,实现了无尘化生产,分粒度级别回收,副产品是铬铁矿砂、铁粉和硅酸钠,污水无排放全部循环利用,回用率达到90%以上。

福建地区年处理水玻璃铸造废砂15万吨的中试示范线已运行一年多,实现了水玻璃铸造废砂的循环再生,再生硅砂已在福建省三钢明光机械铸造有限公司、三明鑫建特种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福建三明三重铸锻有限公司、三明市祥宏机械有限公司回用,使用效果良好,技术成熟可靠,该项目经过中试成功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再生砂在性能各方面均优于原砂,再生砂棱角更加圆润,不仅比新砂好用,而且价格比新砂要低,在铸造砂采购环节上的费用也大大降低,进而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铸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水循环的利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院 再生水 循环利用

Abstract: The recycling of recycled water is the hospital's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energy saving. It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departments and units becaus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great benefit and promote universal. The rational use of recycled water not only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has enormous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 Hospital Recycled water Recycling

节约水资源,减少医院污水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降耗是每个医院都要遇到的问题。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将医院污水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增设一套净化设备,把经过常规处理后已达到排放标准的医院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用于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设备二氧化氯发生器的耗水,脱氯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和建筑用水。

医院污水再生循环利用能显著降低医院用水总量,有效节约水资源,是医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医院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但也可以根据使用目的针对性地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医院内厕所冲洗、绿化等。我院再生水主要用于消毒剂发生器(食盐电解产生二氧化氯的设备),即通过电解食 盐产生二氧化氯[1],二氧化氯发生器每天大约需要500吨水用于电解食盐产生消毒剂,占医院用水总量的25%-30%。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对处理流程进行改造,处理后的水质标准达到再生水相应指标,电解食盐后连同消毒剂直接进入污水消毒池,利用过程安全,节水效果明显。

湖州市中心医院在2007年上半年,自行设计研发了医院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即“湖州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主体设备是压力过滤净化塔,占地面积10m2,安装在医院污水处理区域。在医院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排放的基础上,将排放水“回炉”处理后进行再利用,成为医院的第二水源。至今已运行两年多,大大节约了医院的用水量和水费成本支出。

一、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包括: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排放水的水质指标。

(二)设计原则

运行稳定,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投资相对较少;设备布置合理、美观。

(三)设计水量

排放量:1800 t/d

(四)设计水质

水质标准:CODcr:≤50 mg/L; SS:≤10 mg/L; BOD5: ≤10 mg/L; pH: 6-9。

(五)设计用途

二氧化氯发生器用水;绿化浇灌用水;墙面、道路清洗用水;冲洗厕所用水;基建用水。

(六)控制要求

全自动控制。

二、工艺流程

原水是指医院已处理过的污水,经变频水泵供水,泵出口最高压力为0.4 MPa,实际供水压力不小于0.2 Mpa,过滤器配以多路阀组,实现定时自动反冲洗,反冲时间可自行控制,一般15~30分钟,一般每4小时反冲一次,每次30分钟,每天反冲6次,共3小时。为保持连续供水,在自动冲洗时段用市政自来水直接供水,过滤器冲洗完毕后,自来水供水自动停止,又切换到中水回用设备供水,如图1所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显示,中水回用的能耗成本和人工成本每年是5.11万元;表2显示,中水回用设备等前期工程总投资约13.63万元,使用寿命估算为15年,每年折旧费用0.9万元左右,运行后每年维护以及中水检测等费用大约0.5万元,一年总的运行成本是6.5万元左右。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运行后每天能节约自来水500~550吨,一年节约18.25~20.08万吨,按目前我市水价4元/m3,每年减少水费支出70~80万元,去除运转成本,净节省医院开支65~73万元。除了经济效益显著,更重要的是节约水资源、减少医院污水排放总量。

四、可行性论证

湖州市中心医院委托“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对“湖州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中水回用的电气布置设计方案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设计。工程项目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再生水使用安全可行性论证方法:采用再生水卫生安全评价方法,即评价再生水中病原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现实风险评价方法,以流行病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对病原体的处理效果,分析再生水回用的健康风险。

五、安装使用

(一)中水回用流程如图2所示

(二)中水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出水pH值、CODcr、BOD5、SS、NH3-N浓度均符合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的排放标准,同时符合设计方案中水质标准。水质标准高于“日本有害物质统一排水标准―生活环境项目”[2]。

六、实施成果

湖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全年用水总量是631646吨,2008年1月开始运行新的污水处理设备系统,2008年全年用水总量是556510吨,比2007年减少75136吨,首次出现负增长,环比下降11.9%。2007年、2008年用水量明细详见表3。

从表3中看出,医院的生产生活用水量年增长为24%,分析原因是医院建筑物的增加,业务量的扩大,医院员工及病人数量的增加所致。中水回用工程运行后,医院有了充足的第二水源, 二氧化氯发生器、绿化浇灌、路面墙面清洗、基建项目等用水,都通过医院的第二水源进行取水,经测算,每年节省自来水18-20万吨左右,直接节约水费支出70万元左右。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经验总结

通过在医院实施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实践,从财务报表分析发现,医院的生产生活用水随着业务的增加同时增加,增长幅度与医院的业务总收入增长率相当,在20%以上。而二氧化氯发生器用水和其他用水采用中水循环利用后,直接减少了对上游水资源的需求量,每年节省自来水18~20万吨左右,直接节约水费支出70万元左右,而且随着水价的提升,经济效益越发显著。在本地区的其他医院已推广应用。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区、太湖南岸,平原河网水系与太湖紧密相连,境内东、西苕溪是浙江省水系之一。湖州水体总量并不缺乏,但水资源环境不容乐观,水质主要为Ⅱ类至劣Ⅴ类[3]。国家环境保护部向媒体通报了2010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全国地表水总体中度污染,太湖、滇池重度污染[4]。而目前我国的生活排污处理水平和污染防治水平还相当滞后[5],而且,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生活废水增速较快[3],医院是生活废水的排放大户。

再生水是该院的第二水源,再生水的循环利用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该院根据自身需要,对再生水进行循环利用,是局域改造低成本、收益高、依靠科技节能减排的有效尝试。

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结束语

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医院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在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各单位值得推广应用,具有成本低廉、效益巨大的优势。再生水合理利用不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显著的。首先,随着城市自来水价格的提高,再生水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突出。

其次,再生水合理利用能节约大量水资源,对城市的水资源紧缺状况起到了积极的缓解作用,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第三,再生水循环利用的生态效益体现在不但可以节约水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幅度减少医院污水的排放量,改变传统的“开采一利用一排放”的模式,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有效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萧正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和消毒剂的选择[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5):58-60.

[2]杨波,尚秀莉.日本环境保护立法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6):94-97.

[3]徐进,贾玉平,宁建荣.浙江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时期趋势预测[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5):100-105.

水循环的利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腐蚀;结垢;节能

Abstract: Based on the 330MW coal-fired unit as an example, with the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Beijing Power Company Limited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s in the power plant water treatment, circulating water saving potential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are discussed. Deep analysis on water quality change of equipment, much angle is all-around consid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water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future to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 for the enterprise energy saving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corrosion; scaling;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V44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火力发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具有耗水量大,处理比较困难的特点,正由于其耗水量大,就必然要涉及到对水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和水如何处理两大技术问题,这是一对相互矛盾的问题,因为要想少耗水,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循环使用,必将导致很高的浓缩倍率,而为避免高浓缩水造成的含盐量大,可能引起设备系统结垢的问题,就必然要增大水的处理费用,所以,循环水的节能必须以用相对较少的费用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为出发点,尤其是作为自治区节水型企业,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循环冷却水存在的问题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水在冷却塔内和空气充分接触,使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补充,所以循环水中溶解氧总是饱和的,水中溶解氧是造成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原因,这是冷却水循环使用后易带来的问题之一。

水在冷却塔中蒸发,使循环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加上水中二氧化碳在塔中解析逸散,使水中碳酸盐在传热面上结垢析出的倾向增加,这是问题第二。

冷却水和空气接触,吸收了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泥砂、微生物有机孢子,使系统的污泥增加。冷却塔内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和养份都有利于细菌和藻类的生长,从而使系统粘泥增加,在换热器内沉积下来。造成了粘泥的危害,这是水循环使用后易带来的问题之三。

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对换热器带来的腐蚀、结垢和粘泥竟是要比使用直流水严重一些或严重得多。因此,循环冷却水如果不加以处理,则以上问题的发生将使换热设备的水流阻力加大,水泵的电耗增加,传热效率降低,并使生产工艺条件处于不正常状况。我们现场,为了提高传热效率的需要,换热器的管壁很薄,并且严格控制污垢的厚度,换热器一旦发生腐蚀或结垢,尤其是局部腐蚀的发生,将使换热器很快泄漏并导致报废,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循环冷却水系统必须综合考虑解决腐蚀、结垢和粘泥(微生物)三个问题。

2、腐蚀原理的分析

2.1、水质标准与解析

国家机械行业标准JB/T247-94和JB/T8055-95对于冷热水机组冷却水和补充水水质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2.1.1、pH值过低,水的酸性程度增加,腐蚀加重。PH值过高,水垢成分的溶解变小,使水垢析出变得容易。

2.1.2、电导率高的水腐蚀速度增大,造成腐蚀和结垢产生的因素也较高。

2.1.3、氯化物离子是造成腐蚀性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1.4、硫酸根离子是增大水腐蚀作用的重要因素。

2.1.5、酸消耗量值大有抵制作用,但是,同时也容易引起水垢危害。

2.1.6、总硬度指钙硬度与镁硬度。这些硬度成分是水垢危害的主要因素,但是适当的硬度存在可以缓和腐蚀性。

2.1.7、进入冷却水,冷水和温水系统的铁是造成沉淀、污染或水垢危害的原因,也是二次腐蚀的原因。

2.1.8、硫化物在pH值低时分解出游离子的硫化氢,对铜、钢、铁等金属材料引起强烈的腐蚀作用,有时出现孔洞的危害。

2.1.9、铵根离子,铵对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2.1.10、当二氧化硅的量超过溶解度时,就有可能析出,成为水垢。

2.2、非标准水质的水对水循环系统的危害及水处理的必要

结垢、生物污染,腐蚀的水循环系统中的三大主要危害

2.2.1、水垢:水在循环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热分解,二氧化碳气体吹失等因素,不稳定溶解盐的平衡遭到破坏,使部分离子在水中呈结晶析出,附在管壁结成水垢。

2.2.2、生物污泥:水中的细菌霉,藻类等微生物体与灰尘,泥沙混合在一起,形成泥状污浊物。

2.2.3、腐蚀:水中存在的解氧及其它腐蚀性离子与管壁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腐蚀。

这三者主要危害具体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2.2.3.1降低了传热效率,大量浪费能源。

2.2.3.2污垢的积聚导致局部腐蚀,该种腐蚀的速度为正常腐蚀速度的4~5倍,会使设备在短期内穿孔而损坏。

2.2.3.3污垢在管内沉积,降低了水流通的截面积,增大了水流的阻力,增加了设备运行费用。

所以,对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水处理十分必要。冷却水的化学处理是用加入化学药品的方法来防止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结垢和粘泥等问题的产生。常用的处理药剂有缓蚀剂、阻垢剂和杀生剂等。

3、结论

为了有效防止冷却水系统结垢,就应使循环水中结垢性物质的浓度有所控制,其方法有二,一是增大循环水的排污量和补给水量,防止其过高浓缩,这要增大水耗,浪费更多的水资源,二是用化学加药的方法除去水中的结垢性物质,

当机组投入运行开始,为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降低水耗,经常维持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在5左右,即低于此倍率时,不进行排污操作,达到或高于5倍的浓缩倍率,即进行排污换水.此种方法,我们是根据理论值估算并经工业试验确定的,因水质不同,对结垢性物质的析出的浓度是有影响的。所以,工业试验过程是必须的此措施经多年运行,不但十分成功,而且愈来愈成熟,工业运行过程证明,它除了确实优质,高效地达到了防止冷却水系统结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由于它达到了5倍的高浓缩倍率,使它又的确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方法. 冷却水的化学处理是用加入化学药品的方法来防止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结垢和粘泥等问题的产生。常用的处理药剂有缓蚀剂、阻垢剂和杀菌剂等。

火力发电厂水耗大,挖掘节水的潜力大有可为,循环水的循环使用,化学取样水,化学中各水及锅炉排污水的再利用等,都需要我们去论证和开发,因此,为了保证水资源不因我们的不合理利用而枯竭,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水资源多次利用和降低各项水耗的新途径,向着更科学,更高效的利用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汽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化学监督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3]、火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 高秀山,罗奖合,杨东方等,中国电力出版社

[4]、《腐蚀与防护手册-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分册》 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5]、电厂化学技术 王淑勤、 赵毅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水循环的利用范文第5篇

在我国的节能减排战略中,建筑节能占有重要的位置,北方城市工人产生的

建筑能耗在我国的建筑总能耗中占据着最大的比重,对北方城市的供热方面进行

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发展迅速,很多城镇出现

了供热不足的问题,供热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而高参数、高容量的机

组方面产生的排气余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循环水余热利用的意义

随着国家《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和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企业的节能工作显

得越来越重要。根据资料表明,如果将汽机循环水这种低品位的余热用于人们的

日常供热中,电厂至少提高30%的供热能力。目前电厂在循环水的余热利用方

面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电厂循环水温比较低,达不到供热的要求。提高循环水

温度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一是把电厂循环水当成低位热源,通过热泵吸收余热

进行供热;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汽轮机组低真空运行技术。汽轮机组的供热技术从

理论上讲,会有很高的能效,在国外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运行经验。热泵技

术,通过对低品位余热供热新模式的理论分析,得出电厂把30℃左右的循环水

传给用户,借助于地泵吸收热量,然后把热网水回收到凝汽器里,当成电厂的循

环冷却水使用,这种方法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国家经贸委、国家

发展计划委建设部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科技规定》1.6.7条规定:

“在有条件的地区,在采暖期间可考虑抽汽及组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采暖的

方案,在非采暖期恢复常规运行”,传统低真空运行技术有用户热负荷的制约,

更适用于中小型热电厂的供热。

2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分析

2.1热泵回收余热技术

电厂的循环水和人们常用的低温热源比较,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在采用分

布式电动热泵进行供热时,可以将这种压缩式泵设置在各区的热力站中,把电厂

凝汽器的循环水调入小区热力站,通过压缩式泵机组的降温工序再返回凝汽器中

加热,形成一种循环状态。对于热泵收回的循环水余热添加二次网热水,来为用

户提供生活热水或采暖。分布式电动热泵供热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热力站供热参数

做出合理的热能机组选择,这种热泵技术在布设的循环水管道时,由于循环水和

供回水存在的温差限制,会产生巨大的管道投资,在输送泵方面产生的能耗也很

高,不能进行远距离输送,适用于电厂周边小范围供热。利用集中式热泵技术进

行加热时,需要把电动热泵机组设置在电厂内,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把凝汽器

部分循环水导入蒸发器,把这部分循环水当成低位热源,进行放热降温后进行汽

轮机的加热工序,形成一次循环,把70℃的一次网水加热到90℃,在通过汽水

换热器加热到130℃,最后进入人们的生活热水、供热系统。热泵集中摆放,把

回收的余热导入城市热网,没有大口径循环水管的建设,会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

和时间成本;由于热网回收具有很高的温度,热泵的制热温度也很高,会降低一

部分能效。在采用集中吸收热泵进行供热时,考虑到和集中电动泵供热方式大致

相同,可以通过汽轮机驱动热泵进行循环水余热的吸收,借此来提高电厂供热能

力。在电厂的加热环节循环水导入城市热网,不需专门输送管道的建设;集中式

吸收泵也面临回收温度高、热泵能效低的问题,热网水在加热时升温幅度很低,

循环水余热也收到了蒸汽的产量限制,不能完全回收循环水余热。

2.2低真空运行技术

在电厂的大型机组方面,凝汽器的进口处的循环水所允许的最高温度为33℃,

在出口循环水所允许的最高温度为45℃,这正好在高效散热器规定的温度范围

内。保持机组的排气压力低于设计值,直接供给用户40℃左右的循环水,当凝

汽器的排热负荷多于用户的热负荷时,利用循环冷却水把多于热量高如环境中,

保持热电负荷能够做到独立调节。汽机释放的潜热也可以用户与供热,这时能偶

保持热功率最高。低真空环境下运行低温供热不会照成机组的不正常运行,在发

电功率方面也不会受到用户热负荷影响,这种供热方式可以对各容量机组均适

用。但这种供热方式也有两点不足,一是能够利用的温差一定,一般在10℃一

下,这种大流量、小温差会增大在输送方面的能量消耗;二是供热的温度不高,

用于散热末端不合适。这两点不足会营销到热负荷,热负荷不大时,循环水热量

得不到充分利用,系统的整体经济型,综合性就会有影响。

2.3传统低真空供热技术

一般情况下,用户使用的末端散热器需要很高的水体温度,低于真空环境下运行

汽轮机,排气压力增加我50kPa,凝汽器加热的热网水到70℃。我国电厂传统的

低真空供热技术有2个限制条件:一是传统低真空机组同背压式机组相似,蒸汽

量的多少取决于热负荷的多少,不能独立调节运行,它的模式是“以热定电”,

再热负荷很稳定的系统上比较实用;二是对凝汽式机轮进行改造,在低真空运行

环境下的少数中型机组以及小型的机组,经过计算变工况,严格校核和改动末级

叶轮改造,对轴向推力的改变、排气钢结构这些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我国北方一些热电厂陆续将部分装机容量≤50MW的汽轮机用于低真空运行,采

用排汽加热循环水直接供热或作为一级加热器热源,进行冬季采暖供热,经多家

电厂运行时间表明,从技术角度讲,该技术可靠,机组运行稳定。

2.4对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的综合评析

压缩式的热泵机组不同于吸收式的热泵机组,它可以用电力直接驱动,在位置的

设置上也比较灵活,同样的容量下机组初投资以及梯级都低于吸收式的热泵机

组。但供热工况相同时,压缩式的热泵机组能源利用率比吸收式的热泵机组低很

多,因为吸收式的热泵机组采用蒸汽驱动的方式,电价和蒸汽价格不一,这决定

了在运行成本上,压缩式的热泵机组成本高于吸收式的热泵机组。所以在有正气

热源的情况下,应优先使用吸收式的热泵机组。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上用户热负

荷,可以考虑采用分布式的热泵技术提供热能;为了摆脱用户空间上的限制以及

电厂循环水余热限制,可以考虑采用集中式的热泵技术提供热量。当实际的工程

实践中电厂周围没有很多的用户负荷或者供热系统具有很庞大的容量时,集中式

供热比分布式供热更具有优势。而低真空供热技术更适用于热用户相对比较稳定

的中小型热电机组节能改造上。

3结论

为了有效提高电厂的热效率,可以利用热电厂的凝汽器进行排汽的冷源损

失,然后通过多种凝汽器循环水的利用技术,如热泵回收余热技术、低真空运行

技术、汽机真空运行技术、传统低真空供热技术,根据电厂的不同情况,选用不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针刺研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临床输血与检验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