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循环的分类

水循环的分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循环的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循环的分类

水循环的分类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70-01 一、课例描述:

《水循环》一课的教学知识目标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知识目标难度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配以示意图简单易懂,目标容易达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借以生活实际和事例,学生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而难度加大;“水循环的意义”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视角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去理解,难度较大。而教材用其惯用的陈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虽然表达全面,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限于文字、囿于识记。

2016年9月30日所观摩的两节课例如表:

二、课例分析:

这两堂课都在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为顺利的学习环境,他们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处理上有很多共同优点,对我启发很大。

1.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课例1利用了“台风”案例;通过“凤凰台风”的登陆,来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活动一);并用台风对人类和自然影响的两面性来解释水循环的意义(活动三)。课例2创设了“浙江”案例;以“因水得名”钱塘江的水的来源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因水而美”、“因水而d”帮助学生理解地表水在塑造地表形态和对人类的意义;而“因水而困”则涉及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案例的选取来自学生的生活环境(如浙江)和最近发生的自然事件(如台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体现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3.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如浙江)或前后呼应(如台风),凸显了课堂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在案例中补充相关材料和图片,使案例丰满,并为知识的概括和呈现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使教学内容自然承接。如课例1中的“活动二根据实验小组讨论”,课例4.中展示地貌形态的图片。

三、课堂品鉴:

案例教学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很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当课堂内容接近生活实际时,案例让课堂生动有活力,但如何用好“案例”,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如;

1.如何让一案例贯穿课堂始终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并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课例2中,“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似乎在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但仅限于“塑造地表形态、为人类提供水源和水能”,而未能涉及水循环全球水热平衡、生物圈等的大尺度的地理意义。

2.如何让一案例在承起变化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能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

如课例2中“因水而困”中“从水循环的角度为城市洪涝找找原因、出出对策”,如果没有教师最后的引导和总结,学生是很难全面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如何让案例、材料、图片的选择上贴近学生实际的同时,更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客观事实。

水循环的分类范文第2篇

教学本质到底是什么?现代不少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进而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教学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本质更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以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通过教师、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交互作用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由此可知,新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但目前不少课堂教学中,知识是“死”的,是客观存在的,教学设计往往侧重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旁观者,没有积极参与,没有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通过“别人”(教师或书本)陈述话语获得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机械的,学生不懂得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未激发出来。还有一种情况,对于新课改,一些教师过多沉浸于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变革中,但却忽略了教学的真正本质与意义。如果失去本质,仅有形式,岂不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曾听过这样一节课,上课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十几张卡片,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活动教学等多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一节课热热闹闹,但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却不清晰,尚未落实。这种现象在当今课堂中并不少见,看似热热闹闹,但却忽略了教学本质,这是很值得警醒的。

二、探寻、理解学习意义,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学者,觉也”(《礼记·王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莫贵于自得”(程颐)、“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明代学者王廷相),分别是古圣先贤对于学习的真义、原则、方法、功能的经典性表述。要实现意义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和需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而如何使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专注于为他所设定的学科,显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知识之前,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提出并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只有学生认为,学习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学知识正符合他们的成长需要,且有能力学习,有能力达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程度,他们才会自愿读书求知,不会因失败而退缩,不会不敢于尝试。所以不管是哪种学习,都希望学习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是快乐、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既能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能从中感受快乐、有所收获。然而有的学生深感学习痛苦、不知学习的意义何在,作为教师就很有必要思考怎样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国家新课程培训中心曾对北京市和海南省的中学生就有关学习意义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分类,并适度提炼,发现对学生来说有意义的学习至少包括三个要素:有趣、有效、有用。学生学习中对这三个要素的追求符合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同时也与教学本质一致。怎样让教学变得“有趣、有效、有用”,在课堂上回归教学本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下面以“水循环”一课为例略作探讨。

三、“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水循环”为例

“水循环”一课尝试回归教学本质,可很好体现学习意义和地理学科应用性,是一节“活”课。对学生而言,在这节课中他们可以感受到自己是主体,因为老师要求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所有教学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思考才能完成,教学始终在触动“我”、给我“看”、让我“做”、看“我”的、检验“我”等过程中进行。创设的情境和带思考性的设问也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解读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对课标的解读可分四步,先对两个关键词做解析:“过程”即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环节”即相互关联的诸多事物之一。然后将课标分解成如下学习目标。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循环各环节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水循环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2.落实学习目标,紧抓“过程”和“动态”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角度分析水循环动态过程,可设计独具匠心的四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培养和考查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关联思维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首先呈现一幅立体的水循环大环境图(图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如水体的种类、水的三态,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水循环环节,让学生对水循环有直观感知,并在大脑中留下海陆空水循环宏观画面。其二,在学生对水循环环节和水循环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读水循环示意图(图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彼此之间是怎样关联的?为什么把海陆间循环叫作大循环,是因为它的循环水量大还是范围大?抑或其它原因?”此处值得借鉴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过程是一个整体,再从几个设问找出三者的差异性,加强学生对三种类型水循环关联性的认识。其三,让学生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分析每个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四,让学生尝试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并写在学案上。同时要求学生参看书本描述,纠正学生表述口语化的错误。

3.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地理能力

在学生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后,要求学生思考并分析每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充分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拓展学生地理思维,让学生真正把知识连贯起来,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学生也可以得出结论:水循环是动态的,影响因素是动态的,影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水循环环节的变化,从而影响水循环。

在讲述水循环地理意义这一环节时,可出示大量与水循环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先直接感受水循环造成很多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同时也让学生从理性的认识过渡到现实世界,并要求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其地理现象的成因,用文字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一环节不仅测试学生归纳能力,也提醒学生透过地理现象看本质,并指导其学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地理特征。

4.重视教学评价,凸显地理学科价值

水循环的分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350型修井机滚筒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管道泵;改造技术

中国分类号:TE935 文献标识码:B

350型修井机滚筒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中是经过380V/0.75kW的电动机将管道泵驱动并依靠着强制水循环的方式达到冷却达到目的的。但是对于380V的高压电源来说存在着很多隐患,也违背了相关的管理规定。面对这种状况,必须进行综合的分析及探索对该修井机滚筒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的相关管道泵的驱动装置进行相应的改造。从源头解除高压隐患,能够让其高效,平稳,安全的进行相应的生产工作。

一、浅析原滚筒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

对于原滚筒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来说,其中的工作原理包括通过电动机将管道泵驱动,再通过导水龙头将储水箱中的冷却液进行一种强制性的循环。过程中主要经过滚筒轴内水道—滚筒刹车毂环状的内腔—滚筒轴内水道—滚筒刹车毂环状的内腔中,最终再次沿着滚筒轴的内水道到达导水龙头处回到储水箱中。这个循环的运行过程中刹车毂的制动经过摩擦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就会随着冷却液被带出。这样冷却刹车毂能够进一步的改善磨损和异常裂纹的情况。但是这种滚筒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中存在着很多隐患,其中主要包括:(1)该系统在驱动管道泵中通常采用普通的电动机,并不具有相应的防爆能力。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大约380V的电源,远远超过了安全管理所规定的电压。(2)在进行采油作业时,经常会被井场的现有条件所制约,严重影响了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刹车毂中出现裂纹并有漏水的情况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刹车的性能。(3)通常状况下,在修井机的车台上会安装电动机,但是在修井机在正常的运行的过程中会经常振动,这样进一步影响了电动机的作业性能,使得电动机更易出现故障,适应性也会降低。

二、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的改造措施

针对以上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的种种不足,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其中具体的改造措施包括:(1)将电动机驱动管道泵改造为发动机获取动力,这样可以消除使用380V高压电源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能够使得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2)采用排量比较大的管道泵。由于电动机本身的转速变化范围很广,能够进一步的适应这种转速。而且发动机在怠速时也能够使得管道泵正常运行。在发动机在规定的范围中高速运行时,排量能够更适应刹车毂散热。(3)在改造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结构上较为简单,操作和维护比较方便的基本要求,能够适用于现场作业并能够使得整个系统的寿命增长,提高作业的效率。

三、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的改造具体内容

相对于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改造的具体内容包括:(1)在原管道泵电动机使用的转速和功率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的具体方向就是将前端带的带动方式真正适应管道泵的工作。在发动机的前端侧面处固定相应的管道泵。带轮的模数需要与发动机的带轮模数相同,带轮被安装在管道泵的泵轴上。原系统中的电动机驱动管道泵能够被发动机前面的带轮空闲轮槽中的动力所代替,再进行循环的冷却作业。(2)管道泵的基本要求就是与之前的额定转速相同,排量比较大。这样能够使得在发动机以较低的速度转动时,达到理想的管道泵排量。在管道泵的出口以及储水箱之间安装一个安全阀能够进一步的控制相应的管路压力。(3)进一步对管道泵带传动的传动比进行设计。使得发动机达到油门的高速时,管道泵也能够达到额定转速。在发动机怠速的时候,管道泵还能够正常的循环。在这样的依据中对带轮转动比进行综合的设计,在发动机转速的范围中,管道泵能够正常的循环并存在充足的排量。(4)安装管道泵能够对底座进行调节。车台上会焊接着底板,并且支架螺栓孔呈现出长槽状,这样就可对顶丝进行旋动调节来控制整带的松紧程度,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四、具体效果

经过大量的现场实践作业以及相关的监测数据证明,在发动机怠速的时候,管道泵的排量会大大减小,但是不会对循环系统造成影响。在起钻的同时,管道泵也会在额定的转速中作业,当排量到达额定排量的时候,就会将其中的热量排出,达到刹车毂散热的目的。通过对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的进一步改造,不仅仅达到了理想的散热程度,而且大大提高的作业的效率。在实际的冷却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在系统改造前后具体的运行参数对比如表1所示。

结语

对350型修井机滚筒刹车毂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的相关管道泵的驱动装置进行改造深入研究时,将电动机驱动管道泵改造为发动机获取动力,从源头解决了高压的隐患。经过对系统的改造,其运行参数也存在很大的改变,并在改造的同时, 也改变了原先的复杂的结构,在操作和维护上更加方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学军,徐庆东,崔凤水,刘孟德.XJ-50C型修井机技术改造[J];石油矿场机械,2002(03).

水循环的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油系统;水冲洗;成果对比;效益分析

Abstract:The lube oil system of #2 turbine generator unit of a overseas 4x300MW power plant was purified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circulating filtration, which cost much both in time and in cos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 the water flush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lube oil system of #1 turbine generator unit, which set a successful basis for the water flushing method to be used to #3 and #4 units.

Key words:lube oil system, water flushing, result comparision, benefit anaylsis

中图分类号:U66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采用除盐水加碱变温多次循环冲洗,能去除油系统内部绝大部分的杂质和污物,水冲洗工艺较传统大流量油循环冲洗节省了大量的滤油时间和工程成本。

一、冲洗流程

油系统通水试验热水冲洗水循环清水冲洗油冲洗。

首先向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的主油箱内充满水并且保持循环,主要是为了检验系统连接的合理性,确定主油箱的安全液位,检查系统的泄漏点,试验加热的速度。

油系统热水冲洗:系统补水并投电加热,将水温加热至50℃~70℃,进行水冲洗和清理工作。

1、油系统水循环

水循环的目的是清除系统内壁的油泥和污物,待水温达到55℃,进行水循环。

水循环控制工艺条件:

Na3PO41.0—3.0%

温度55℃

检查水循环情况,待管内油垢洗净,水循环结束。(如未洗净,可进行第二次水循环)

2、水冲洗

水循环合格后,采用不少于两次的55℃热水冲洗,每次水冲洗循环15 ~ 30 min ,至冲洗水pH≤8.4,冲洗水中无皂化物和机械杂质。水冲洗结束后,将主油箱内积水排至#1机凝结水精处理废水排放管,人工清理主油箱内污物。

二、施工工序

1、从#1机凝汽器补充水系统管道上接一路临时管道,作为水冲洗的冲洗水源。

2、以交流油泵作为水冲洗的动力泵。

3、水冲洗阶段,冷油器不参与冲洗,将冷油器中间的三通阀移出,用临时管道短接主油箱至三通阀的进、回油管路。

4、发电机油系统的空气抽出槽底部与密封油浮子油箱连接的接口处,用设备自带的旋塞堵住,与密封油系统管路相隔离。

5、在主油箱至密封油系统的法兰接口处加临时堵板封闭。

6、将主油箱事故放油管道与#1机凝结水精处理废水排放管道用临时管路短接。

7、油净化相关管道冲洗:

(1)在油净化进、出口法兰处加装临时堵板封闭,防止冲洗液进入设备。

(2)在贮油箱管道接口处,将油净化来油管路与油输送泵进油管路短接。

(3)将主油箱至油净化的1只逆止门阀芯抽出。

(4)在小机油箱管道接口处,将油净化来油管路与回油管路短接。

三、水冲洗步骤

1、关闭主油箱至油净化的阀门。

2、开启凝结水补水泵向主油箱注水。

3、开启交流油泵,对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进行冲洗。

4、开启电加热装置,使主油箱内的水温维持在55℃左右。

5、加磷酸三钠,配成2%的碱水溶液,并进行连续循环冲洗36小时以上。

6、停交流油泵,排液并清理油箱。

7、再次注水、加药、加热冲洗,持续循环24小时后排出积液并清理油箱。

8、再次向油箱内注水,不加药,加热进行循环冲洗12小时,排液清理油箱。

9、至冲洗水pH≤8.4,停止循环冲洗,并进入油箱内部进行清理。

10、冲洗过程中注意切换系统,并对油系统管道依次进行冲洗。

四、系统清理排水

水循环结束后,应对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仔细排水,排水时注意将水彻底排净,防止进油后油中含有大量的水,对主油箱进行全面清理,为下一步的进油做好准备。

五、油循环成果对比

#2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采用传统油循环冲洗的周期为93天。

#1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采用除盐水冲洗,从水冲洗到油循环出现明显成效约为47天,节约工期46天。

六、冲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水冲洗过程中应注意温度的控制。

2、排水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除盐水的PH值。

3、单独使用主油箱自带的电加热装置所需要的加热时间较长,如有条件可增加外部加热源。

4、水冲洗时应安装油箱回油滤网,以方便后期清理工作。

七、效益分析

1、本工艺使用除盐水加碱变温多次冲洗,短时间内大大提高系统的清洁度,可节约大量的油循环工期和耗材。

2、本工艺操作简单,冲洗过程中不需要更换滤芯,节约人力成本。

3、本工艺减少了由于清理滤油机和油系统造成的油泄露以及消耗。

4、本工艺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5、本工艺与后期油循环冲洗所需的管道一致,不需要增加多余的临时管道。

6、与传统的油循环方式相比,水冲洗的成本费用见下表:

序号 类别 采用水冲洗与不采用水冲洗项目比较

1 工期 采用水冲洗可节约工期1个月左右

2 滤芯清理 采用水冲洗可明显减少2~4次清理次数

3 人工成本 传统油循环冲洗需要4个人24小时轮流值班,采用水冲洗后只需要1个人开启设备、检查系统,唯有进行系统切换、加药、清理等工作时需要多人配合。与传统油循环方式相比,水冲洗可节约大量人力资源

4 电费 按水冲洗比传统油循环冲洗节省1个月工期考虑,水冲洗可节省大量的电费

5 磷酸三钠 水冲洗相比传统油循环的方式需多用磷酸三钠1500kg

6 耗材 与传统的油循环方式相比,水冲洗使用的破布、煤油、面粉等耗材的数量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陈奕善.汽轮发电机组投产前油系统的水冲洗[J].电力建设.1986年05期

[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 5011-92

水循环的分类范文第5篇

1.地理概念是地理问题之源

概念是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

地理概念是人们对客观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最基本的地理思维形式和单元,是地理课程学习的奠基石。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现象或地理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认识各种地理事物的基础,区分不同地理事物的依据,学习地理原理性知识的前提。

深入地理概念内涵可以发现地理问题,例如:高中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中,"水循环"这个概念:"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定义里有两个概念又需要质疑:水在地球的状态有几种状态?不同的地方上的水--即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什么地方?改变水的状态需要哪些条件? 解释中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2.预设问题促进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既然地理概念是地理问题之源,那么如何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摆脱对地理概念的认识偏差,更好的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提升地理概念外延的应用能力,就上升为要抓住核心概念,可以通过预设地理问题促进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在地理概念的习得阶段,从生活经验出发,以获得概念理解捷径;利用主观感知,以丰富地理表象;联系已有知识,以促进概念同化。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从生活可见的水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入手,在教学上设计了以长江水体运动为主线索的一系列有关的探究问题--长江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水的存在形式,长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对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对水循环概念的同化。

其次,在地理概念的巩固阶段,进行变式练习,以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概念间的对比,加深对概念特性的认识;通过各种组织策略,以完善概念结构。学生对水循环概念的同化后,教师提高要求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加深掌握对水循环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图技能并学会分析地理现象、描述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以完善概念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H、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意在提高学生的图像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图文信息的转换教学:以长江"水体"为关键核心词,指导学生构建地理概念图做笔记。

3.构建地理概念图, 揭示地理概念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通过构建地理概念图,建立知识系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概念体系,帮助学生在表达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在解决上述问题基础上,引导以"长江--水体环境"为关键核心词,指导学生构建地理概念图,利用地理概念图做笔记。

通过运用地理概念图技术,将提升学生思考技巧,逆向思维讨论"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那地球将会出现什么状况?"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利用"地理概念图"为工具记录笔记,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核心内容记录下来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学生形成地理概念体系以便于课后复习,加深对地理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外延的拓展应用。

4.注重地理概念的灵活运用,提高地理素质能力

在地理概念的应用阶段,注重概念的灵活运用。可通过启发式自我提问、合作式相互提问、出声式思维训练以及归纳式错题整理等方面进行训练。高考对地理概念的考查,从来源包括对概念内涵的考查、对概念外延的考查及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三种形式,考查形式较灵活,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较全面。

例如【2015年新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学生失分的原因:(1)多"冻土"和"多年冻土"概念区分不清。 (2)只分析青藏地区的纬度、海拔,而没有落脚到太阳辐射强;(3)对青藏地区和东北高纬地区气温年较差特征和成因认识不清。

根据材料中"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冻结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可得出以下结论:多年冻土的形成于冬夏季气温有关,只有冬季冻结厚度大,夏季不能全部融化,才能形成多年冻土层,故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当同样形成多年冻土层,青藏高原由于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气温较高,冻结厚度薄,只有年气温更低时,才能保证夏季不会全部融化,也才能形成多年冻土层。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针刺研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临床输血与检验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