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制定生产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以章节为主线,教师将章节中包含的知识点逐一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各个项目工作,在完成工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成了学习工作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以项目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以自学、讨论、探究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注重这样几个关键要素:学生自主性、有计划的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应的社会情境。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项目任务的确定。教师根据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形成,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并确定最终的项目任务。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发现一个项目主题、一个问题任务。
2.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项目进行分析、设计,自己制定完成项目工作的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经教师认可后实施。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这个步骤的目标是根据工作计划,在头脑中执行未来的工作。在完成总体计划后进一步做出执行计划:谁(执行者)、什么时候(时间控制)、怎样完成(工作方法)、什么任务(工作内容)。
3.完成项目任务的准备。在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师生依据项目任务,搜集信息、查找资料。此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给学生提供搜集信息和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项目任务的内容主动搜集资料,而不是将所有资料呈现给学生。
4.执行项目任务。无论是项目任务的确定,还是工作计划或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执行项目任务。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经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5.项目成果展示。各学生小组将自己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展示和说明,陈述自己的工作结果并参与讨论。教师指出学生各个小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对项目任务再认识的过程。
6.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对成果的检验,对提高项目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评估的步骤可以先由学生对自己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主要考核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等。
在上述几个实施步骤中,项目任务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教师能够根据本课程要传授给学生知识,确定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项目任务,才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又能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的关键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中项目任务的确定原则
(一)项目选取的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它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运用项目教学法在选取项目任务时要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范围内,包含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例如在经济法课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制定产品质量责任事故索赔方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经济法课程中的《产品质量法》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包括:能熟知我国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能完整阐述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能了解产品质量责任和产品责任的区别;能够掌握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基本技能包括:能够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要求制定出一份产品质量责任事故的索赔方案;能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索赔方案,追究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设计如下项目内容:制定产品质量责任事故索赔方案,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为因产品质量责任事故问题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制定一份完备的索赔方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背景资料:某人因为使用某公司生产的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该产品发生爆炸,致使其被炸伤,花去医疗费用2000元,同时其家里的财产也被炸毁,损失1万元,经工商机关调查该产品属于缺陷产品。某人找到产品的生产厂家要求其对自己的财产和人身损失予以赔偿,请你为某人制定一份完备的索赔方案。项目要求:制定的索赔方案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制定的索赔方案能够充分体现产品质量法对于生产者责任追究的规定。
(二)确定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教师、学生所熟悉的,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项目的设计不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用到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最好是教师学生熟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而不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撰写一份消费者权益保护手册。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的一份子,作为消费者,其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是会发生的。这种情况同学们非常熟悉,但是当发生权益被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没有学习有关知识前并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会处理。因此设计“撰写一份消费者权益保护手册”这个项目,是同学熟悉的。本项目的设计安排在“制定产品质量责任事故索赔方案”项目之后,因为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很多时候是因为生产者、销售者生产、销售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财产权利。在学习“制定产品质量责任事故索赔方案”项目时,学生已经了解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以及索赔的标准。在此之后,学生通过对消费者权益的学习,就会了解自己的什么权益受到了侵害,通过什么样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和追究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这个项目内容的设计,不仅是学生、教师熟悉的,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有关资料,完全有能力来完成项目任务。
(三)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在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模拟开庭。在生活中,人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纠纷,这些纠纷如果能够通过当事人协商解决当然最好,当不能时,有时就会选择诉讼解决。而诉讼所经历的程序,是大多数学生未曾经历过的,对他们来说是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各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已经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模拟开庭项目,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过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的任务导入环节,我们交代给学生一个学习情境:甲与乙签定了买卖合同,约定甲于某日交货,甲却将货物提前卖给他人,乙要求甲履行合同未果,将甲诉至法院,请模拟法庭审理此案。并对项目的实施提出要求:审判人员的组成符合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程序符合程序法规定;法庭的判决符合实体法规定。通过这样的项目设计,能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过去没有遇到过问题。
(四)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能够激发学习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设计的项目学生根本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不会有积极性,不会自觉学习,那该项目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在合同法这部分教学中,我们设计了项目:制定合同风险防范方案。谁都知道,合同的签订是合同法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防范合同风险,是合同能否得到顺利履行的关键环节。学生对于如何防范合同风险更加有兴趣。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为你签订的合同制定一份风险防范方案,当风险来临时,可以利用设计的方案最大限度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项目的要求是制定的风险方案应该切合实际并包含需要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合同履行中条款不明确的解决办法、履行过程中的三种抗辩权、合同的保全、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及承担违约责任方式等。学生对于合同风险的防范有兴趣,则会主动搜集整理这些知识点,寻找最佳的防范方案。
(五)项目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
项目应该能够把先前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综合起来,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例如,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票据法内容,其实可以作为项目内容的知识点很多,既可以选择票据基础理论:票据关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等,也可以选择汇票、本票、支票票据法分论中的知识点。但是如果选择这些知识点,无论选择哪一个,知识点都是分散的,不具有综合,对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不利。因此我们选择:设计票据拒付后的追索方案这个项目,要求设计的追索方案符合票据法的有关追索权行使的实质要件;设计的追索方案符合票据法的有关追索权行使的形式要件;能够正确地行使其追索权。它既要求学生熟悉票据关系、票据的背书、转让、承兑等票据行为以及票据权利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票据追索权的概念、追索权的当事人、追索权行使的范围、追索权行使的实体和程序要件等新知识。
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因此企业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框架进行设计,财务预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扮演财务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功能作用。而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扮演风险控制的功能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整体框架由三大部分组成。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分别在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其防范风险的不同作用。其中以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作为财务风险预控的两个重要机制,以投资预控模块、筹资预控模块、经营预控模块和分配预控模块为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机制相结合的实施主体,以企业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构建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控制制度、企业信息系统、企业风险分析、企业免疫系统作为二者结合的五大运行平台。借助于五大平台,实现企业财务风险在各个模块的评估、预测、处理和控制的功能,而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
2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筹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企业通过筹资活动为其生产经营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有了资金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筹资活动包括提出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审批、编制筹资计划、实施筹资方案和筹资后管理。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防范筹资环节当中产生的环节性风险,需要财务预警体系支撑。所以筹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即对筹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资本结构的预警和分析,制定出周密有效的筹资方案。设计筹资预控模块预警控制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指标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弥补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即通过该指标的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在各个循环中都存在风险,因此,为了反映筹资风险的大小,预警控制指标的选择可以从资本结构、支付能力、偿债风险这三个层面,通过设定的指标警示,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筹资结构、期限结构,不断完善筹资方案,减小筹资风险。通过对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单项功效系数,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投资是否存在风险、风险的程度如何、同时通过指标也能看出在投资环节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2)投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投资是企业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并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投资活动中包括:提出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审批、编制投资计划、实施投资方案和投资后管理。各环节的都可能存在风险。为控制投资风险,所以投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投资分析决策,制定出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和方案。投资预警控制指标的制定从三个方面(即投资结构、投资能力、资产利用效率)来反映投资风险的大小,其中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指标是区间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对外投资数额越多,主营业务不突出,风险较高,如果指标值太低,则反映资产利用率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反映企业效益好,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若大于1,表明企业有可多余的资金用于其他活动支出,。若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企业无多余的资金,需用筹资弥补。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反映企业快速扩张。现金再投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可用资金多,企业该指标一般在8%-10%比较合适。我们可通过这些指标的警示,及时调整投资的数量、期限、方式等,不断完善投资方案,减小投资风险。通过对投资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投资风险预警值。通过分析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3)运营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该模块的指标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运营能力预警指标体系,参与模型运算,分析预警企业运营风险大小。运营能力预警控制指标有:获取现金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比值越大说明整体资产利用效果较好;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低,说明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财务风险,如果严重,将造成财务危机;盈利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越稳定。企业的投入所赚取的利润也越大。第二部分是运营流程预警指标,该部分指标作为采购、生产、销售流程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以上流程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同时也要求企业对内控方案实时调整,已达到内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财务风险。通过对运营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通过设计好的运营能力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运营风险预警值,通过对比警度来评测运营是否存在风险。通过警情分析的结果对应收账款或者存货内部控制措施及时调整。
(4)分配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八届八次全委会和全盟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两转双赢”,切实做好全市今“两转双赢”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原则
坚持实际实用,远近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和我们正在做的、准备做的事情紧密结合,与各有关部门的培训统筹安排,互相促进。
坚持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以听得懂、学得会、能用上为原则,通过培训、讲座、观摩、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千方百计做到管用、见效。
坚持教材先行,注重师资骨干的原则。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编印相应的教材和资料,通过培训骨干,然后到户到人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坚持长远安排,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培训方式要坚持政策培训、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相结合,短期技术培训和全程技术服务相结合。
二、培训任务及内容
今全市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为5460人次,其中技术骨干240人、科技示范户220户、牧民5000人次。
(一)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大生产,切实提高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发展精准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品牌畜牧业和创汇畜牧业;如何大力推广生态畜牧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导产业实用技术。科技方面主要包括牧区风光互补发电、胚胎移植及性别控制、牧民应用沼气技术、牧民计算机应用、万元塑料大棚模式等。畜牧业方面主要包括肉牛饲养、肉羊饲养、细毛羊饲养、奶牛饲养、分区季节轮牧、饲草料种植收贮加工、经济杂交、蔬菜种植、马铃薯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林业水利方面主要包括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管理办法、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
(三)牧民组织化。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推动牧区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牧区双层经营体制;如何发展壮大各种行业协会,大力提升牧民组织化程度;如何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四)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党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和全盟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精神以及当前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
三、培训方式
采取场和业务部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科技、农牧、林水等部门重点培训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场深入嘎查、分场,逐户培训。科技局牵头组织有关涉牧部门深入场指导培训工作,实现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的目标。
四、培训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12月中旬)。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方式和场所,组织师资力量,编写技术明白纸等培训教材。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2月中旬—年3月底)。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指导任务,并将工作总结经市科技局汇总后报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科技局负责抓总体组织和协调、联络,市农牧业局、林水局负责各自业务技术培训。市信息化办公室、新闻中心要做好培训的宣传报道及重点技术要点的转播转载工作。市财政局按工作进度保障培训经费。
(二)强化培训队伍和组编教材工作。有关部门要专门组建师资队伍,场也要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培训队伍,深入基层巡回培训。编写教材要本着实际实用、通俗易懂、蒙汉兼备的原则组编易于学习培训的活页教材、VCD等。
关键词:统计管理;新确定能生产力;去产能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给能力持续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贯彻落实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2016年初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国家安监局根据国务院意见要求下发了矿井按照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具体实施意见以及去产能等一系列化解过剩产能实施细则,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通过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煤炭经济市场机制,煤炭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格局,要求煤炭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顺应新的生产格局调整及完善,扎实有效的保障企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尤其统计管理工作身先士卒,去产能、276工作日制等方案编制及执行都需要统计管理及时的参与及配合,保障国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在目前新的煤炭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统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统计管理工作
(一)按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政策解读
2016年初,以国家发改委为主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按照国发【2016】7号文件要求,从2016年5月份开始,全国按照276个工作日从新确定生产能力,即直接将现有合规产能乘以0.84(276除以330)的系数后取整,作为新的合规生产能力。同时,为防止超能力生产,保证职工正常节假日休假休息,原则上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对于生产特种、与下游企业机械化连续供应以及有特殊安全要求的煤矿企业,可在276个工作日总量内实行适度弹性工作日制度,但应制定具体方案,并向当地市级以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根据国家一些列276工作日制新生产能力文件精神,从中可以解读出几个要点问题:一是从新确定产能矿井范围。重新确定产能煤矿范围是指所有生产煤矿,包括正常生产和停工、停产的煤矿,对于新建、改扩建、技改矿井,投产之前,也要按照竣工验收鉴定书或者设计能力乘以0.84确定生产能力后再投入生产。二是276工作日制的由来。重新确定的276工作日是全年365天减去11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再减去78个休息日(全年52周,每周休息一天半)得来的。三是如何确定矿井生产能力。①所有生产煤矿,按照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乘以0.84系数从新确定;②所有在建煤矿,按照设计能力乘以0.84系数重新确定生产能力;③2015年淘汰退出的煤矿不再重新确定;④2015年底灾害严重的煤矿重新核定的结果与本次乘以0.84系数后确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取小的数据作为最终确定的产能;⑤重新确定产能小于30万吨的矿井也要进行重新确定产能工作,但不作为产能关闭退出的依据。
(二)按照新能力生产过程中统计管理工作
煤炭企业严格按照国家一系列限产政策要求,编制按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方案,并按照方案实施安全生产。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统计管理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编制按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方案中的统计管理工作。在按照国家276工作日编制生产方案过程中,需要编制符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的方案,这就需要往常统计报表数据做支撑来分析近期矿井生产经营情况,编制出切合矿井实际的组织生产方案。在编制矿井集休方案过程中也需要结合矿井地测、接续、人员等统计数据情况来分析,编制出比较合理化的集休方案,保障矿井安全生产。2.在执行新能力生产方案过程中的统计管理工作。根据报送国家的按新确定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方案,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结合井下实际,进一步细致优化采场布置、简化生产系统,使各矿采场布局相对集中、合理,做好各工区、采煤面、掘进面生产数据汇总,按照统计出来的汇总数据编排矿井各采区、工作面进度及产量计划,月度产量不超新确定生产能力。3.完成新确定能力组织生产统计报表过程中的统计管理工作。在生产统计工作中,严格执行编制的按新能力组织生产的方案,进一步抓好原始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充分真实反映矿井的实际生产水平,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
二、在企业去产能过程中的统计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去产能决策部署,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紧抓煤炭市场短暂回暖的时机,立足当前度危求生存,着眼长远转型谋发展,使整个煤炭市场整体保持了安全生产、运营有序、和谐稳定发展局面。在企业去产能工作中,统计管理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去产能工作中人员统计工作
在去产能工作重中之重是人员安置问题,如何合理安置人员,劳动力能否顺利转岗安置,不仅关系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做好去产能单位职工人员统计工作是开展安置工作的前提,能够真正掌握人员结构,给制定安置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去产能工作中产能置换中统计管理工作
【关键词】 经济利润理论; 机会成本; 征收补偿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3-0023-02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舟山群岛新区”。2013年1月批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为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舟山市政府新一届领导提出了“三年三千亿”的投资目标,为舟山发展确定了新目标。在此背景下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如火如荼,2012年6月启动新城街道惠民桥地块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建设,2013年4月舟山快速公交一号线建设等,一批大项目纷纷上马。发展必然伴随拆迁。拆迁的成功关键在于征收补偿方案的合理性。一个良好的征收补偿方案要综合考虑群众接受程度、政府承受能力、建设工期要求、以往补偿政策衔接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将从经济利润角度,分析拆迁方案中个人将如何进行选择,政府如何进行平衡,如何建立一种共赢的补偿制度,走出双方的“囚徒困境”。
一、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政策现状
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中对集体土地上的私人住宅有实行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两种方式。货币补偿是指被征收的货币补偿金额按房管部门登记确权面积,由具有法定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参照类似商品住宅市场价格结合建筑结构、成新等因素评估确定,并按评估价格给予一定奖励。选择货币补偿的被征收人自行解决居住房,不再重新批地建房或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产权调换是指被征收人住宅房屋征收后,由政府统一安置在统一规划安置地块。安置房按照不小于原房面积的原则,就近安置户型并允许高套一档,且考虑分户、审批面积等因素。在补偿费用计算上,货币补偿费包括货币评估费、货币化奖励、房屋附属物补偿费(装修费)、签约奖、腾空搬迁奖、临时安置补助费、电话网络移机等;产权调换包括原房评估费、房屋附属物补偿费(装修费)、新旧房屋差额、签约奖、腾空搬迁奖、临时安置补助费、电话网络移机等。
二、新城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的现状及分析
以2012年6月新城A校区地块为例。A校区地块拆迁面积44 428平方米,涉及个人拆迁户数398户。出台的拆迁方案中,对选择货币补偿按评估价格再奖励20%;产权调换安置房安置在拆迁同区域的牛头山地块,土地属性为国有土地用地。经过几个月的工作,顺利完成拆迁工作。据统计,其中选择产权调换384户,拆迁面积42 545平方米,支付原房补偿等费用4 947万元(每平方米1 160元),安置套数650套,安置面积48 900平方米。选择货币补偿14户,拆迁面积1 883平方米,支付货币安置款2 353万元,平均每平方米12 500元。有96.5%的人选择了产权调换,3.5%的人选择货币补偿。笔者调查了近三年新城所有地块拆迁补偿,发现三年来,选择货币安置的被征收人只有不到10%,选择产权调换的占90%强。成功进行了拆迁,说明方案大家是认可的。单一的选择说明两个补偿方式是有偏颇的。拆迁方案是经过多人,无数次讨论后制定的,为什么还存在单一选择?绝大多数的个人为什么选择产权调换?笔者从个人(拆迁户)、政府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个人(拆迁户)的选择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一切都取决于人们把什么东西看作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以及他们以怎样的相对价值衡量这些收益与成本。机会成本用来强调一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次优机会的价值,人们在选择这一行为时,以次优机会为代价。从个人角度选择是要取得个人利益最大化,选择产权调换,是以货币安置为成本的。上例A校区地块,96.5%的人选择产权调换,说明货币安置远不是次优选择。由于舟山的特殊政策,新城地块从2006年开始产权调换,土地性质属国有出让土地,拆迁户在两种补偿方式中可以任意转换,而不受政策限制(国家对土地性质属集体土地的房屋转让有严格的限制)。群众可以选择产权调换后,再出售房屋获得收益而不受限。政府在制定方案时应该考虑产权调换出售后净收益与货币安置净收益相等。而货币补偿按每平米1.2万元,补偿没有达到这一点。2012年市场价1.4万元左右。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产权调换。而政府是怎样考虑的,难道没有想到这一点吗?
(二)政府的选择
按上例A校区,产权调换成本每平米5 160元。其中:(1)支付费用4 947万元,平均每平米原房费用等1 160元;(2)建造安置房成本是每平米4 000元(其中土地价格按实际支付成本375元)。货币补偿是每平方米12 500元。而政府安置房成本每平方米5 160元,每平米相差7 340元。如果全部选择货币补偿,政府要多支出近3亿元。在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的背景下,政府融资越来越困难。政府融资压力巨大。所以政府一定会选择产权调换方案。两个补偿方案角度不同,利益关注点不同,而最终结果是一致的。所以三年来,新城拆迁补偿90%以上选择产权调换是有其必然性的。政策合理吗?不合理。拆迁方案测算只考虑了会计利润而没有考虑经济利润。
三、从经济利润角度对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的建议
经济学上,利润的定义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计算会计利润时,总成本只包括显性成本(各种支出)。经济利润的定义也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但在计算总成本时,要把所有的机会成本都包括在内。安置房用地放弃了商品房用地的机会成本也要作为成本支出。
(一)应用经济利润理论的分析
以上方案政府只考虑了会计利润。在制定方案时只关心显性的生产成本,通常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发生的费用。然而,上例中直接支付的费用和直接建造成本核算,不能完全反映安置房的价格。经济利润的概念包括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经济利润的计算不仅仅包括企业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直接支出,这一部分货币费用能在账面上体现为会计利润),还要包括机会成本。安置用地的机会成本是商品房用地成本。所以在计算安置房成本时,还要包括安置用房占用土地的机会成本。上例中会计利润两方案每平米相差7 340元。经济利润中如果包含土地机会成本,土地价格按近几年新城住宅用地每亩550万元、容积率1计算,单位地价为每平方米8 250元。安置房总成本为1 162+4 000+(8 250-375)=13 037元。按安置面积和拆迁面积折算每平方米成本为15 000元。政府要隐性亏损1亿元。选择产权调换总成本并没有比选择货币补偿低。政府在用隐性的支出弥补。
(二)以经济利润理论制定征收补偿方案的建议
制定拆迁方案应提倡均衡理念,避免选择一边倒。新方案两种政策如果让群众形成了纠结,说明政策平衡了,透明了。只有当拆迁户在两个方案选择中陷入两难,才是合理的方案。
1.要提倡货币安置和产权调换均衡理念。方案应倡导经济利润思维,制定拆迁方案考虑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改变产权置换的隐性补偿。低价产权安置是政策不透明的表现,也让政府大量流失资金且不被群众认可。在土地稀缺的情况下,土地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拆迁安置用地有国有划拨用地和国有出让用地两种。国有划拨用地在转让时还要补交土地出让金。所以在制定方案时要考虑均衡理念,体现不同土地属性上不同的土地机会成本。
2.适当鼓励货币补偿方案。安置用房让新城背负沉重的住宅建设压力,新的规划如何实施?城市品味如何提高?新城不仅仅是住宅改造。应让群众有平等选择的权利,使他们能选择更广泛的生活空间。同样这种刚性需求有利于舟山房产的健康发展和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合理配置。平等的补偿政策是透明表现,留下规划空间,是政府旧城改造资金平衡的支撑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前提。事实上运作得当,资金完全能够良性循环。再者拆迁安置用房国有运作的效率比不上房地产企业商品房建设中的精打细算,缺乏实质制度和激励。最后是集约用地需要。目前安置房容积率1,而商品房可以达到1.8至2,选择商品房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总之,政府掌握大量资源和信息,拆迁安置牵涉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到全身。任何方案的出台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既要保障群众的利益,又要兼顾公平,一定要反复权衡,慎之又慎。政府在制定各种拆迁方案中一定要以经济利润的思维来计算各种方案的成本,不仅仅只考虑各种显性成本,要考虑全部成本。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公平、均衡的拆迁方案,真正使群众受益。
【参考文献】
[1] 舟山市人民政府.舟山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办法[Z].2011.
[2] 舟山市新城管理委员会.舟山市新城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若干规定[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