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镇位于盆地中西部,主要以浅丘地貌为主,属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较为充沛,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根据地质环境状况和历年来所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经地质专家调查确定我镇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以及地震、水土流失等类型。现发现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其中小型13处,中型4处,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二、编制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重要性
在一些生产活动中取石、砍树频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每年汛期镇境内都要发生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毁坏公路、桥梁、渠系等交通和水利设施,威胁部分农田和村庄,不同程度的危害着农业正常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编制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制定防治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强化全民意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重要举措,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法规
镇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保民生的重要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组织单位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在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各部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从事各项生产和建设活动,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设置安全警示牌,严禁在危险区域内采矿、伐木、取土石、堆放废渣弃物、抽取地下水等工程活动。乡镇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用地,必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尽最大努力杜绝和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切实落实预防措施
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情况进行科学预测,确定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弱易发区、不易发区和地质灾害危害区及主要地质灾害点,详细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认真填写“一表两卡”,逐点落实监测、报警、搬迁、疏散、应急抢险等防御措施,层层签订防治工作责任书,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五、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
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有效防御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对所辖区内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5.12”特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等新老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回检查,对其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尽最大努力将我镇地质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建立和完善镇、村、社区(居委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变被动救灾为主动救灾。大力加强对地质灾害防预知识、地质灾害防预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地质灾害预防、应急和治理效果,将“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等落到实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平安、和谐”为目标,以“监测预防”、“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为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我县加快南明珠、临港新城建设保驾护航。
二、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
截至目前,通过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措施,全县原有的36处地质灾害点已减少至34处。
1、滑坡。全县共有22处,即中型1处,小型21处。
2、地面塌陷。全县共有5处,均为小型。
3、崩塌。全县共有6处,均为小型。
4、泥石流。全县共有1处,为小型。
以上34处地质灾害点的具体分布情况见《县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一览表》(附表一)。
三、灾害威胁的对象、范围
1、滑坡、崩塌可能发生点(块段)低处的固定居民、采矿工人、路过群众、建筑物及其它财物。
2、地面塌陷可能发生区域上部耕作与居住的村民、放养的牲畜以及建筑物。
3、可能被泥石流冲击的公路、农田水利设施、农作物、过往群众以及建筑物等。
四、灾害重点防范期限、对象
5至9月份,是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时期。全县34处地质灾害点均纳入本年度的防范对象。其中,根据全县地质灾害点的实际,鱼岳镇北街社区文庙山滑坡、鱼岳镇南门村四组狮子山采石场崩塌、鱼岳镇南门村五组白云山采石场滑坡、县自来水厂梁家山周边崩塌、陆溪镇铜山村二组陈家湾矿区不稳定滑坡以及高铁岭镇临江村二组滑坡等6处要作为全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对象。
五、防治措施
1、强化宣传力度,增强防灾意识。县国土资源局、各相关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颁布日等重要纪念日,采取拉横幅、贴图片、开动宣传车广播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宣讲地质灾害科普知识、防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安监局、住建局、民政局、水利局、交通局、教育局、气象局和各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兼任,具体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县住建局、民政局、交通局、水利局、教育局和各镇人民政府以及全县所有采石企业在内部相应组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班,明确专班责任人(见附表二、三),落实工作经费,切实加强本行业、本管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局成立了以尼郎局长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陈渠副局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泽仁达瓦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分管地质灾害的乡镇长为成员,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事务性工作,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局面。
二、广泛宣传
我局于今年3月份组织工作组到全县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工作:
1、对排查出来的比较严重的隐患点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主要是搬迁避让)。
2、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范的危害,共发放各类宣传藏汉语资料1860份,提高了全民防灾减灾避灾意识。
三、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1、落实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2、与乡、镇(场)相关部门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
3、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和监测人;
4、制定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抢险专项预案”;
5、与县气象局会商,将每天的气象预报通过短信发送到每处地灾隐患点地灾信息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的手机上,请他们注重防范;
6、我局在今年4月初聘请了九零九地质队专家到我县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和应急抢险处置;
7、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
8、加强了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上报制度,明确了灾情的上报程序,做到了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责任追究这根弦;
9、共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1200余份,在65该隐患点都立了地质灾害警示牌;
10、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周一例会制度,会商地灾隐患情况和处置措施;
11、真达乡乡政府应急排危工程,正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12、州国土资源局下达2015年度84户避险搬迁,我局正在收集资料和资料的复核中,我局将尽快落实此项民生工程,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及时搬进安全的家;
四、存在问题
上半年,我县降雨较往年增多,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我县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出现过大雨,给防治工作带来严重挑战。为此,我局在采取各项积极防治工作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和信息预警发送。我县在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2、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近几年来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大灾离自己很远,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1、做好汛期日常防灾工作;
2、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为进一步提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坚持安全发展,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立足于治隐患、防事故,国土资源所集中精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充分利用座谈、走访、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员开展宣传活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克服麻痹松劲思想和侥幸心理,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长期艰巨的任务,摆上重要的工作位置,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不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根据镇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的影响因素,我们认真编制了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的保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群测群防的重点监测,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三、采矿点隐患排查
把开展好国土资源安全生产整治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举措,作为促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实施,安排相关部门,集中整治逐一清查。要求各相关部门根据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对照安全标准,及时提出准确、客观的处理意见。能够现场整改的,督促有关单位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规定时限,限期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跟踪落实。对无证开采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打击,限期拆除违法工程地面设施,查封设备,坚决取缔和制止各种非法开采行为。要求各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工作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
1、基层国土所缺乏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能,只能仅凭经验常识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程度如何,没有科技支撑,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人员、车辆、经费的保障,外出巡查没有交通工具,到达实地又缺乏科技仪器,不能正确、系统的对地质灾害隐患予以定性和排查。缺少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没有好的教材和范本,对农村中小学和村民的宣讲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宣传效果不好。:
2、东大沟范围内非法采砂点多面广,砂河内违规设立的砂场,大范围占用河道开设砂场,随意堆砂、采砂、洗砂,甚至擅自改变排水河道位置,自行设立采砂区域,威胁附近耕地、水利工程和公路设施的安全,难以确保排洪河道行洪安全。对乱采滥挖形成的深坑,没有及时予以回填、平整,砂河河道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需要从深层次、高角度的集中统一开展治理工作。
五、建议意见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线性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其重点是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危害性评估。报告编写过程中,首先根据野外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明确灾害点与拟建工程位置关系,灾害点位置利用工程里程桩号、杆塔编号等进行定位,通过方位、距离、高程数字标明灾害点与拟建工程的三维空间关系,例如:B1崩塌处于×××工程K××+×××m40°方位××m处,坡肩高于(或低于)拟建工程××m等描述准确表述相互位置关系,对于难以用文字说清楚的,可通过平面图及剖面图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明确,见图1。通过位置关系可以很清楚的明确灾害点对拟建工程的危害特征。分析地质灾害点形成的条件是判定灾害点稳定性以及防治措施建议的重要依据,一般报告编写中面面俱到,往往流于形式,缺少重点威胁拟建工程的灾害点主要形成条件。鉴于该类项目评估中灾害点多,难以逐点描述,可考虑在在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表中加上“形成的主要因素”一列,简要说明灾害点形成的主要条件。地质灾害点稳定性(易发性)评价中,针对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明确了15项因子,其评价相对容易定性。而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评价条件相对抽象,则需要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野外调查中需要重点调查变形迹象,根据变形迹象特征在野外现场确定灾害点稳定性。地质灾害点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主要针对拟建工程评价,可能造成的直接损失根据拟建工程单位造价,结合灾害点危害特点及其影响范围进行估价评估,可根据整体摧毁、部分破坏、小范围压埋给予一定的系数进行简单估算。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重点,其主体是评价拟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鉴于预测评估的特点及其重要性,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吃透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等基础资料,特别是对拟建工程挖、填、排特征以及施工工艺要做到准确掌握,在此基础上,以工程建设内容为主线进行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工程建设中开挖、回填形成的高边坡引发的崩塌、滑坡灾害以及弃土排放引发的泥石流灾害,预测中首先明确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高边坡的评价应根据开挖高度、坡比、开挖段岩土体性质、地层产状,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中斜坡稳定性判别表,预测发生崩塌、滑坡灾害的可能性;弃土堆放可能引发的泥石流根据弃土排放量、排土场位置、所处地形地貌条件,结合影响泥石流发育的15项因子判定其易发性(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大的灾害点应附剖面图及平面图进行较为直观的表述。预测可能加剧的地质灾害紧紧围绕拟建工程,根据灾害点与拟建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结合拟建工程的施工工艺,明确工程建设对灾害点的扰动特征,其扰动一般有开挖扰动、加载扰动、震动扰动等,对于开挖或加载扰动必须明确对灾害体的具体扰动位置,进而判定工程扰动条件下的稳定性。对于工程扰动较大的灾害点均应附标明工程施工特征的剖面图或平面图,见图2。预测评估中,各灾害点可能造成的损失不仅限于拟建工程本身,还应该包括受该灾害点威胁的居民、工程等相关人员及财产,综合评价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对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综合,是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结论性概括。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是综合评估的第一步,也是综合评估的难点所在,分区的依据一般评估中仅是简单的考虑了现状和预测评估的结论,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沿线地质环境条件综合性进行分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区域应分为同一个区,区内再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不同分为不同的段。分区描述内容应包括区内地形地貌条件、主要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点危险性评估结论(包括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论)。分区(段)边界根据拟建工程里程桩号划分,并同时明确各区(段)内拟建工程长度,不提倡采用面积法进行评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灾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鉴于评估工作的精度,防治措施不应太过具体,也无法做到具体,但对于灾害点较多的,应列表表述,做到对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所列灾害点均有防治措施建议。列表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编号、分布位置、发育特征、主要危害对象及简要的防治措施建议。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在综合分区评估结论与提出的防治措施实施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进行,该评价仅针对拟建工程场地,凡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难度中等以上或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难度大的区域均为适宜性差的建设场地;凡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防治难度中等或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的区域均属于基本适宜的建设场地;凡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小或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防治难度中等以下的区域均属于适宜的建设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