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下移动支付

线下移动支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下移动支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下移动支付

线下移动支付范文第1篇

在这其中,支付是炒的最火爆的领域,一方面,线上支付是电商产业链的必然环节,随着零售电商的发展线上支付普及度已有大幅提升,在电商转型过程中支付环节自然移植到线下。另一方面,传统行业转型中,收银台成了数据流、资金流汇聚的主要平台,支付再次成为系统服务商的争夺焦点,其数据价值无可估量。

那么,支付是否在当下真的已经成为O2O的入口级服务呢?巴人认为,线上支付这一领域其成为O2O入口的说法仍尚早,无论是巨头、还是中小创业者更多的是在给未来布局,但对于从业者而言,对于线上支付高度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

■巨头很努力,但线下移动支付比率仍是硬伤

阿里腾讯借打车App布局线下支付培育用户习惯的目的已是众人皆知,但这一方法是否真的奏效?

一位的哥对巴人表示,事实上,自从补贴下降乃至取消后,使用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的人数就发生了大幅下降,从补贴高峰的几乎全部使用线上支付,跌落到50%左右。此后,支付宝因其产品属性相对独立,加之此前教育市场时间较长,部分司机在不是用打车app的情况下,仍鼓励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但微信支付在这个层面比率相对有限。当然,虽然支付宝目前略占上风,但两家对于线下的培育目前看来只是9牛1毛。

在重金培育的打车App市场尚且如此,在更多消费领域则更是惨淡,巴人曾探访多家已经打通支付宝、微信支付的餐厅和零售企业,大部分的消费者仍停留在现金或刷卡层面,尝试使用移动支付产品的用户在店员推荐下比例仍在10%以下。可以说,从目前来看,整个线下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移动消费习惯,教育市场工作仍待进行。

■独立成为入口可能性不大,需要依赖更多服务

一方面,支付产品本身内部必须融合更多服务、数据接口才会更具意义。移动支付产品本质上仍属于工具范畴。其产品属性相对单一,目前,阿里与腾讯在支付层面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其它服务,如微信支付本身嫁接在社交产品中,同时还融合了卡包、缴费等支付后市场服务。而支付宝则在支付后市场领域做的更好,相对独立的产品融合了大量消费服务产品。可以说,相对支付本身,支付背后的服务及数据加之要远远大于一个独立的支付产品。

另一方面,支付本身需要消费拉动,支付宝的流量来自于阿里系电商产品,那么移植到线下后,仍然需要类似动力。事实上,巨头们非常明白,独立的支付产品很难生存,支付宝最初的用户和流量来自于淘宝、天猫,微信支付的流量则来自与腾讯系社交产品及少量电商产品。依赖相关服务、依赖流量来源已经成了支付产品最大的特点,也是该行业发展的门槛之一。

■巨头门下成规模支付产品落地较难

目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说到底仍是纯粹的线上产品,是否能够嫁接到线下消费市场仍需观察。支付宝的方式是通过商通道等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推广,同时嫁接线下硬件产品。同时与此前收归门下的树熊wifi捆绑推广。

从O2O企业的布局我们不难看出,与线上互联网独霸流量则独霸行业的逻辑不同,传统线上流量优势很难牵引至线下。百度是做流量生意起家,但巨大的流量目前已成为其落地的累赘,地图产品能否实现落地仍待观察,而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百度钱包似乎难觅踪影。

■用户消费行为变化仍需时日

担心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用户行为正在缓慢接受移动支付,正如人们此前接受刷卡无现金支付一样。80后在pc互联网的呵护下起家成就了电商蓬勃后的线上支付。90后在移动互联网的滋养下,同样将成就线下移动支付的爆发,巴人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O2O是典型的慢行业,我们很难用户此前pc互联网的速度去衡量这一行业的进步快慢。随着年龄层和主流消费人群的不断迭代,移动支付将在5-10年后真正爆发。

■O2O入口将是组合式的,单一产品很难独霸

与线上互联网流量入口相对单一情况不同,线下互联网因行业、消费场景的不同触网的角度也有各自差异,例如商超零售利用商用wifi可进行室内定位,同时推送购物信息引导消费,餐饮领域利用线上预定产品可以提前实现用户的支付和下单,提高店内的翻台率。在这之中,支付是相对普适性的用户行为,但绝对不是唯一的O2O用户行为,作为传统企业和O2O领域从业者如何能够整合支付周边的需求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支付市场份额一边倒,但创业机会仍不少

PC互联网造就了众多互联网巨头,到了移动O2O时代也仍然遵循着巨头效应。支付领域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同时领跑这一行业,支付宝依靠传统用户群优势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微信支付崛起时间较晚但依靠船票级产品仍有爆发力,百度钱包依靠线上流量优势尚在跟随,整体格局基本上仍呈现与pc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寡头风格。对于众多支付创业者而言,如何在支付领域周边找到生存机会或许比与巨头产品硬碰硬要容易的多。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巨头的落地能力依然有限,获得了线上市场份额不等于获得了线下支付的领先定位,如何巨头垂直的生态中分一杯羹或许也是创业者的机遇所在。

■新技术是支付领域的最大变量

目前的支付产品大部分仍然基于传统的电商支付习惯,线下支付技术也基本仅单一使用二维码扫描支付。而从去年开始,包括nfc、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技术就已经开始出现,包括手机厂商、新技术创业者都在对此积极布局。

巨头当然也看到类似机会,采用收购或者合作的形式掌握相关技术进行布局。从目前的业态看,新技术在产品垄断、政策限制的背景下尚不足以改变目前格局,但仍然是市场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和变量。值得创业者和更多从业者关注和布局。

总之,移动支付在整个O2O行业内属于相对成熟的领域,对于巨头而言深耕线下教育市场仍需时间,对于创业者而言,市场缝隙仍然很大,巨头缓慢行走的空档仍有大量机会可以入场。对于这一行业,机遇与危机并存。

太多产品妄图成为O2O入口,从纯工具类的商用Wi-Fi、二维码,到独立服务类的支付、导航,乃至集成服务类的体验店、便利店,无不希望自己是最大线下O2O流量来源。

在这其中,支付是炒的最火爆的领域,一方面,线上支付是电商产业链的必然环节,随着零售电商的发展线上支付普及度已有大幅提升,在电商转型过程中支付环节自然移植到线下。另一方面,传统行业转型中,收银台成了数据流、资金流汇聚的主要平台,支付再次成为系统服务商的争夺焦点,其数据价值无可估量。

那么,支付是否在当下真的已经成为O2O的入口级服务呢?巴人认为,线上支付这一领域其成为O2O入口的说法仍尚早,无论是巨头、还是中小创业者更多的是在给未来布局,但对于从业者而言,对于线上支付高度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

■巨头很努力,但线下移动支付比率仍是硬伤

阿里腾讯借打车App布局线下支付培育用户习惯的目的已是众人皆知,但这一方法是否真的奏效?

一位的哥对巴人表示,事实上,自从补贴下降乃至取消后,使用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的人数就发生了大幅下降,从补贴高峰的几乎全部使用线上支付,跌落到50%左右。此后,支付宝因其产品属性相对独立,加之此前教育市场时间较长,部分司机在不是用打车app的情况下,仍鼓励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但微信支付在这个层面比率相对有限。当然,虽然支付宝目前略占上风,但两家对于线下的培育目前看来只是9牛1毛。

在重金培育的打车App市场尚且如此,在更多消费领域则更是惨淡,巴人曾探访多家已经打通支付宝、微信支付的餐厅和零售企业,大部分的消费者仍停留在现金或刷卡层面,尝试使用移动支付产品的用户在店员推荐下比例仍在10%以下。可以说,从目前来看,整个线下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移动消费习惯,教育市场工作仍待进行。

■独立成为入口可能性不大,需要依赖更多服务

一方面,支付产品本身内部必须融合更多服务、数据接口才会更具意义。移动支付产品本质上仍属于工具范畴。其产品属性相对单一,目前,阿里与腾讯在支付层面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其它服务,如微信支付本身嫁接在社交产品中,同时还融合了卡包、缴费等支付后市场服务。而支付宝则在支付后市场领域做的更好,相对独立的产品融合了大量消费服务产品。可以说,相对支付本身,支付背后的服务及数据加之要远远大于一个独立的支付产品。

另一方面,支付本身需要消费拉动,支付宝的流量来自于阿里系电商产品,那么移植到线下后,仍然需要类似动力。事实上,巨头们非常明白,独立的支付产品很难生存,支付宝最初的用户和流量来自于淘宝、天猫,微信支付的流量则来自与腾讯系社交产品及少量电商产品。依赖相关服务、依赖流量来源已经成了支付产品最大的特点,也是该行业发展的门槛之一。

■巨头门下成规模支付产品落地较难

目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说到底仍是纯粹的线上产品,是否能够嫁接到线下消费市场仍需观察。支付宝的方式是通过商通道等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推广,同时嫁接线下硬件产品。同时与此前收归门下的树熊wifi捆绑推广。

从O2O企业的布局我们不难看出,与线上互联网独霸流量则独霸行业的逻辑不同,传统线上流量优势很难牵引至线下。百度是做流量生意起家,但巨大的流量目前已成为其落地的累赘,地图产品能否实现落地仍待观察,而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百度钱包似乎难觅踪影。

■用户消费行为变化仍需时日

担心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用户行为正在缓慢接受移动支付,正如人们此前接受刷卡无现金支付一样。80后在pc互联网的呵护下起家成就了电商蓬勃后的线上支付。90后在移动互联网的滋养下,同样将成就线下移动支付的爆发,巴人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O2O是典型的慢行业,我们很难用户此前pc互联网的速度去衡量这一行业的进步快慢。随着年龄层和主流消费人群的不断迭代,移动支付将在5-10年后真正爆发。

■O2O入口将是组合式的,单一产品很难独霸

与线上互联网流量入口相对单一情况不同,线下互联网因行业、消费场景的不同触网的角度也有各自差异,例如商超零售利用商用wifi可进行室内定位,同时推送购物信息引导消费,餐饮领域利用线上预定产品可以提前实现用户的支付和下单,提高店内的翻台率。在这之中,支付是相对普适性的用户行为,但绝对不是唯一的O2O用户行为,作为传统企业和O2O领域从业者如何能够整合支付周边的需求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支付市场份额一边倒,但创业机会仍不少

PC互联网造就了众多互联网巨头,到了移动O2O时代也仍然遵循着巨头效应。支付领域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同时领跑这一行业,支付宝依靠传统用户群优势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微信支付崛起时间较晚但依靠船票级产品仍有爆发力,百度钱包依靠线上流量优势尚在跟随,整体格局基本上仍呈现与pc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寡头风格。对于众多支付创业者而言,如何在支付领域周边找到生存机会或许比与巨头产品硬碰硬要容易的多。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巨头的落地能力依然有限,获得了线上市场份额不等于获得了线下支付的领先定位,如何巨头垂直的生态中分一杯羹或许也是创业者的机遇所在。

■新技术是支付领域的最大变量

目前的支付产品大部分仍然基于传统的电商支付习惯,线下支付技术也基本仅单一使用二维码扫描支付。而从去年开始,包括nfc、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技术就已经开始出现,包括手机厂商、新技术创业者都在对此积极布局。

巨头当然也看到类似机会,采用收购或者合作的形式掌握相关技术进行布局。从目前的业态看,新技术在产品垄断、政策限制的背景下尚不足以改变目前格局,但仍然是市场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和变量。值得创业者和更多从业者关注和布局。

总之,移动支付在整个O2O行业内属于相对成熟的领域,对于巨头而言深耕线下教育市场仍需时间,对于创业者而言,市场缝隙仍然很大,巨头缓慢行走的空档仍有大量机会可以入场。对于这一行业,机遇与危机并存。

相关链接

线下移动支付范文第2篇

微信支付取现收费一事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不过焦点似乎都一致地冲着收费是否必要及合理的角度,但是微信为何选择这个时间做这件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恰逢Apple Pay正式入华,是否会冲击微信支付、支付宝鼎立的移动支付市场?

微信支付&支付宝向左:

以支付为入口,构建生态圈

从微信取现收费一事,看见腾讯和阿里共通的野心或愿景,那就是通过支付为入口,打造交易闭环,构建生态圈。

日光之下无新事,腾讯在微信钱包这一步,和当年阿里在支付宝上做的一样。2003年阿里推出支付宝,一开始只面向淘宝,结合购物的场景做信用担保。批发商、零售商利用支付宝做结算,市场又用支付宝做交易,虚拟货币在支付宝的体系内流动,脱离银行体系。2004年以后,支付宝成为一个独立的应用.

产品,借助电子商务不断壮大,在2008年进入公共事业性缴费市场;2009年和在线旅游行业成为支付伙伴;2010年推出快捷支付,让用户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实现网上交易支付;2011年推出条码支付进军线下支付市场,无需银行卡直接通过支付宝支付。每一步都在向无卡交易迈进,同时丰富生态圈,壮大自己的虚拟货币交易帝国,余额宝的推出,让体系内的商业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回过头来看看微信,且撇开银行费率的成本问题,微信支付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承担转账的费用,而不是取现的费用,这里最主要还是入口出口的问题,转账是入口,是用户把钱从银行体系转入微信支付的入口,所以当然不希望收费影响大家使用,但取现是出口,当然是越难越好,此举说明了腾讯希望在微信钱包的体系内货币流通性上发力。

有了支付宝前期在用户心中耕植的信任,大众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更高,在习惯方面两家在过去一年用烧钱的方式已初步养成了习惯,微信经过3年的红包大战,1年多的线下商户布局,选择这个时候迈出取现收费这争议性的一步,也是因为手中那张“线下消费场景”的牌已经站稳了脚。

银联& Apple Pay向右

技术革新的移动支付

联手Apple Pay是银联在移动支付战略上的一个聪明又无奈之举,聪明在于银联在移动支付缺乏明星产品,Apple Pay可以说来的正是时候。

大家对Apple Pay可以说是非常期待,原因是Apple Pay可能是现在技术上最安全,体验也是最好的移动支付手段。但无奈是银联一边得向苹果付手续费,一边还得把最珍贵的用户数据和苹果共享。但来华真的能颠覆市场吗?我认为不太可能。

首先看看Apple Pay在美国本土市场的表现。Money 20/20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作为移动支付领头产品,Apple Pay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只有2%,苹果用户只有14%的人绑定了银行卡,数量偏低。

除了Android Pay作为对手,Apple Pay在美国市场上最大的劲敌是CurrentC,一个由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多家大型零售商联盟推出的支付应用,于2015年7月上线,通过扫码支付。CurrentC解决了商户在信用卡清算时面临的高额费率问题(Apple Pay收取运营商0.15%手续费),鼓励用户绑定储蓄卡,由于有庞大的日用品零售商联盟的背书,在本地市场和Apple Pay强势抗衡。

另外,2015年7月Apple Pay进入英国市场,有机构对此在Twitter上进行了一轮问卷调查。在26000条提及Apple Pay进入英国的推特里,有10%的内容是关于交易失败、无法启动服务,零售商的呼声较大,表示出现接入失败、扣款有误等问题,明显最优体验现在还没有体现。

当然,Apple Pay在中国也许不会出现在美国或英国的问题,首先苹果向运营商收取的0.15%手续费,会由银联来承担;其次,大型连锁店早已接入银联的闪付POS,为Apple Pay“一拍即支付”的行为模式进行一番预热。尽管如此,想要在中国市场有一个漂亮的数据,Apple Pay还有几个难题需要克服,比如从高额低频转向低额高频,以及降低商户进驻的技术门槛等等。从银联的角度来说,联合Apple Pay是发展移动支付最强力的武器,而NFC(近场通讯服务)终将取代刷卡业务。

但由于Apple Pay还只是移动支付,没有生态圈的概念,这样支付宝和微信线上线下生态圈一旦形成,将很难说服用户使用只有部分线下场景的Apple Pay。

移动支付走向分析和预判

对于移动支付发展,我们有两大观点:

一、移动支付发展的8个关键元素:信任度、场景、用户数、商户数、用户习惯、密度、体验、频次。无论是当初为淘宝做担保的支付宝,还是以熟人社交圈红包的微信支付,都是从获取用户的信任开始。用户的心智是一大难以攻克的战场,就好比猴年春节之后就悄无声息的支付宝红包一样,用户心中对产品的预设是难以改变。近一两年流行起来的打车、红包等等都是低额高频的支付场景,为移动支付的普及铺路。以上8个关键元素,都是促成移动支付普及必要条件。

二、移动支付普及必经的阶段:从低额高频到高额低频

在上述8个关键元素之下,移动支付的普及需要通过两个阶段,就是从低额高频切入,并逐渐走向高额低频。低额泛指300元以下的交易,主要体现在生活吃喝玩乐等场景,高额主要体现在零售,这个也是银联推出小额“无密支付”的原因。目前,无论微信和支付宝都是主打低额高频场景,这些场景本身就是现金为主,本来就没有POS机,所以Apple Pay很难进入。现在Apple Pay能使用的场景在于银联卡的高额低频场景。因此,Apple Pay还需要在低额高频的场景上发力,才谈得上和微信支付、支付宝角力。

移动支付带来的新交易秩序

以现在情况演变,很有可能重复运营商转3G情况,2G时代中移动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到了3G时代基本和联通、电信三分天下。现在的银联就是昨天的中移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就是联通、电信,已经准备好和银联三分天下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年联通、电信是通过苹果iPhone和中国移动抢市场的,今天银联和苹果联手又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全面“移动支付”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无论是NFC近场通讯还是扫码,支付工具的革新开启一个交易更有想象力的世界,抢占生态圈才是拿下移动支付天下的最后一战。三年前,当虚拟红包第一次取代实体红包,预示着新交易秩序的开始。这种秩序建立在虚拟货币之上,是经济新形态下的必然产物。打开“支付宝”或“微信钱包”的应用,一个界面可以完成缴费、投资、出行、购物、收款,这种秩序下人人都是买方和卖方。今天的交易记录成为明天的信用记录(如芝麻信用、白条等等),未来利用这些“信用值”可以租车、租房、订酒店等等。

线下移动支付范文第3篇

“偷袭珍珠港”

有潜质的公司总诞生于战争的硝烟中。

2014年,可谓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关键年份。这一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并继续呈较高的增长势态。

2014年春节打响的第一枪尤为精彩。

微信在春晚推出抢红包互动游戏,短短几天就吸引了上千万用户绑定银行卡,红包收发超10亿次。有评论说这样迅速且庞大的用户量积累,相当于支付宝此前8年的努力。

微信“偷袭珍珠港”,措手不及的支付宝必要还以颜色。

距离2016年春节10天,支付宝联合45家品牌商,推出集齐5张福卡便可平分2亿元现金红包的“集福卡”活动。宣传广告铺天盖地,甚至刷屏到了微信支付的大本营――微信朋友圈。

微信毫不手软,封杀。这种技术类屏蔽难不倒支付宝。在“集福卡”推出的72小时中,支付宝变更了20多个微信分享版本,连拼音版、繁体版、错别字版都用上了,微信则最快时仅20分钟就更新了屏蔽技术。

这不是双方要斗气,而是要获得更多移动线下支付份额,首先需要聚合大量用户。在争夺用户上,双方不是第一次爆发冲突了。

早在此前,微信把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店铺,全面切断了支付宝收付款接口,并借助腾讯应用宝将支付宝下载端口从首页推荐榜中移除。

作为商战的标配之“口水战”也一直没有消停过。时任阿里小微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的樊治铭曾炮轰微信无安全保障,微信则推出“你敢付,我敢赔!”的全赔服务予以回应……

微信死磕支付宝,是上位必经之路。支付宝回击微信,是无法坐视不理这位后来者的崛起。

作为社交平台,微信的使用频率高,在用户导流上优势明显。短短两年时间,微信支付系已经估值达300亿美元(数据来自瑞士信贷),虽然不及以支付宝为主要构成的蚂蚁金服600亿美元的估值,但仍相当于大概30个独角兽企业总和。

2016年春节,支付宝终于没有让微信以红包的方式独领。“集福卡”活动成功地让11亿对好友成为支付宝好友,这被视为支付宝补上“社交”功能的重要战役。不过“集福卡”活动热闹之后,仍然少有用户用支付宝进行社交。

正是在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规模双双上升。可以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完成了基础用户量的积累,正式升级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

市场蛋糕已经做大,市场教育初步完成,落地战争随即打响。战线开始向着商户争夺、用户消费支付频次争夺延伸。

杀死钱包

“你好,我是支付宝的商……”“你好,我是微信支付的渠道商……”去年,绝大多数成规模的商业街商户,都被这两家的渠道商拜访过。而像家乐福这种用户高频消费支付的商超,更是双方必争之地。补贴与新闻不断刷新:

“单笔满50元减5元”――上海、杭州地区的家乐福门店接入支付宝。

“付款满减,最高20元”――微信支付进驻家乐福旗下237家超市。

支付宝曾借着“双十一”的余波,发力“双十二”。全国线下近100个品牌、约2万家门店参与支付宝“5折支付”活动,共产生了400万笔线下移动支付交易。

微信跟进了新一轮补贴计划,推出“周二微信支付日”。优惠力度达到支付10元以上立送10元代金券的程度。

支付宝立马投入1亿元,启动100天的“天天立减”活动――使用支付宝在线下商家付款,可享受999元以内的随机立减优惠。

同时,支付宝和微信都在短时间内简化商家接入流程。商家入驻之后,支付宝会提供一系列营销管理方案,比如通过支付宝付款后,用户会默认关注该商家的服务号;通过服务号,商家可以在后端实现会员管理、发放优惠券等。微信则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提供服务。

而在商家最敏感的账期和收单费率上,支付宝和微信实际上也相差不大,收单费率大致在0.6%左右。

最后,众多线下门店都选择同时接入二者。由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斩获了百万级的商家量。但战事仍在胶着。

大力度的折扣难以持续,时不时的“小恩小惠”吸引消费者却不能停。如今在各个商家店中,体积不大的收银机上,往往都同时贴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活动优惠。

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愿意如此烧钱抢夺线下支付环节?

支付其实主要有几个盈利点:一是交易手续费(扣点)和广告费,这需要不断扩展用户基数;二是拓展商户合作获得返佣,这需要在用户基数之上深度挖掘用户数据;三是让支付成为后端投资理财、信贷消费等金融活动的入口,以利用巨额资金沉淀。

由此可见,不断增长的支付市场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何况“支付后市场”还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对手还不止于彼此。

百度钱包号称用户规模达6000多万;还有互联网第二梯队的美团。作为团购、外卖市场的领头羊,美团天然连接着商家、物流等众多优质资源,在拓展商户合作获得返佣上一直希望有更多作为,也一直希望开发自己的支付体系。岂料因为缺少第三方支付牌照,美团钱包上线不久即被举报。但美团应该不会放弃,可能会通过收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补齐自己的移动支付。

其实,支付宝、微信形成的第一梯队,百度、美团等形成的第二梯队,都是用扫码的方式完成支付。“扫码派”在互斗中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出门付钱只带手机不带钱包或银行卡了,这直接威胁到在此领域经营多年的银联。

“闪付派”的王炸

银联传统的移动支付,需要消费者刷卡签字。为了提高移动支付的速度,银联开发出具备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在支持银联闪付的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消费者就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

便捷之余,银联更擅长安全牌――支付标计代替银行卡号、数据加密……可谓使用了最前沿的安全技术。

不过就实际效果来看,对比“扫码派”隔三差五的支付立减活动,银联的“便捷”比不过“便宜”。加之用户在日常支付中多为小额支付,对安全并不太“感冒”。

闪付没能一战成名,银联还有后手――联合22家商业银行将闪付升级为云闪付,支持NFC(近场无线电通信)。用户只需要用一台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绑定带有闪付标志的银行卡,点亮屏幕靠近POS机即可完成支付。其中加盟的Apple Pay,首日就吸引用户绑卡超过3000万张。

扩大用户规模只是基础,打造一个能吸引用户支付的消费环境才是关键。

今年儿童节期间,“闪付派”联合近万家品牌商,开展“银联62儿童日”促销活动。活动投入3亿元,范围涵盖了“吃住行游购”。

依靠银联强大的影响力,商业银行、品牌商纷纷响应。其中就有不少让“扫码派”眼红的中高端购物中心。

“扫码派”也随即跟进,但多选择联合商超、零售店等小额交易频繁的消费场景,用数量和消费频次来抗衡“闪付派”。

经过多轮“势力范围”的划分后,“扫码派”已经在小额支付领域占据优势;而“闪付派”也让银联在大型购物中心、其他大额付款领域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不过,随着央行放行“扫码支付”,用户对“扫码派”的信任度不断增加,银联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并不能高枕无忧。

根据易观智库2015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联商务、支付宝和以微信支付为主的财付通分别以35.87%、33.18%和9.62%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位。

“扫码派”与“闪付派”的战争,重头战役属于巨头间的较量,似乎中小玩家难有立足之地。但即使在争夺最为激烈的餐饮商超门店,以及垂直细分领域,仍有一些创业公司,在巨头们的眼皮下另辟蹊径地成长起来。

蚂蚁与大象

靠智能POS机这种移动支付硬件终端切入竞争,是小玩家们的一个选择。

通过这类智能POS机,商家可以对接到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省去安装多家支付终端的麻烦。

众多小玩家中,掌贝智能POS机目前已与绿茵阁、赛百味、外婆家等近1500个品牌、数万家店铺客户建立了合作,号称是全国最大的智能POS机运营服务商,有效商户占市场份额近80%;同类型的微智全景也宣称自己的旺POS机占据互联网POS机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并聚合了数百个知名餐饮品牌。

微妙的是,掌贝POS机硬件定价2800元,微智全景则压着定价2000元。

最近,微智全景和掌贝先后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分别为1亿元和3亿元,为新一轮的争夺储备“弹药”。

当然,更多的争夺,仍将发生在“支付后市场”。在服务餐饮商家收单后,微智全景和掌贝还会为商家提供在线预约、团购核销、数据统计等服务――当平台的交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平台就可以为商家统计出顾客的年龄层次、品类的销售情况等,为商户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在跨境支付领域,小玩家也还大有机会。在这个近25万亿元的市场,20多家移动支付公司获得了跨境支付业务许可。跨境电商、商务旅游服务已经成为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巨头抢夺的“红海”,中小公司们便在B端大宗原料跨国采购、留学教育等领域,寻找着自己的精准打击角度。

比如对接大宗跨境贸易的钱宝。为了适应区域性市场的商户使用习惯,钱宝专门研究小语种国家支付方案,支持海外本地小语种支付方式,针对巴西市场开发了Beleto支付,针对俄罗斯市场有专门的Qiwi支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钱宝支持的海外本地收款产品已经超过20种,覆盖超过40个国家。

易思汇、贝付抓住的是留学生通过银行跨国缴纳学费时,流程繁琐、花费时间长的痛点。它们直接对接了海外超1000所高校的教务收费系统,留学生家长只需要通过其App就能完成学费支付,其盈利则来自为留学生家长提供金融理财等衍生服务。

虽然中小玩家们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需要一定程度上借助巨头们的支付接口。但随着政策上网络版银联方案的出炉,中小玩家将可以通过对接“网联”,实现连接各大银行,打通自己的支付结算系统。

线下移动支付范文第4篇

“BAT全覆盖”

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仍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患看病难的问题,而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居民又过多依赖大型医院,更加加重就医矛盾,一号难求现象频发。因此,便捷快速的预约挂号成为用户对医院资源最大的需求。智慧医院是在智慧医疗概念下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从狭义上来说,智慧医院可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掌上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现代移动终端作为切入点,将手机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就医流程中。

目前该掌上智慧医院医疗平台已具备了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导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移动支付等功能,患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即可完成以往需要排队才能完成的各项手续,通过选择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或者支付宝服务窗进行操作,按照约定时间直接就诊,不用长时间来排队挂号、缴费,门诊就诊更加便捷。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说,掌上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创造了三个“全国首创”。一是依托全国最大健康服务平台“健康之路”的技术力量,在全国首家同步上线了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三大移动应用服务,最大限度地覆盖了手机应用人群的需要,让患者使用更加便利。

二是全国首创具备服务单管理功能。与电商平台中的订单管理相类似,该平台汇总患者在院内接受的所有医疗项目的缴费记录,方便查询,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三是全国首创掌上应用和第三方机构地面团队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智慧医院不仅仅只是依托手机应用程序,还需要地面推广团队的持续运营服务和宣传教育,让广大患者使用更简单,更易培养患者的使用习惯。

除此之外,该平台还是湖北省首家提供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全流程的在线服务,将线下线上打通,患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选择在线上或线下缴费。

移动医疗服务领域资深人士“健康之路”CEO郭世俊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随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国推行掌上智慧医院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BAT全覆盖”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张先生用手指滑动着手机触屏,兴奋地说:“之前可以用手机挂号,现在还可以用手机支付,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服务窗都能用,这下看病就更方便了!”

刚刚挂完号的周女士说,平常上班工作紧张,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等流程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现在用手机平台看病很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她满意地表示。

而对于患者来说,最切实的感受就是就诊方便了。在医院门诊,一位姓周的女士刚刚挂完号,“我们上班族,工作很紧张,以往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什么的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她对记者表示,“现在多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我感觉很贴心!”

掌上智慧医院的美好未来

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智慧医疗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振邦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建设,通过标准化的业务语言组件,在授权许可范围内,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以供医护人员随时查询,为预防、诊断、康复提供可靠参考。这保证了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振邦智慧医疗系统融合了中西方医疗方法与技术。中医医院将中西医各类临床信息整合成标准化、可计算的模型,使医务人员可以准确制定融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案。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不是振邦智慧医疗系统的全部,当前振邦正在大力发展的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个人医疗信息门户、远程医疗服务和虚拟医疗团队等,都将有力地推动智慧的医疗的建设,也将助力于中国建设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未来,当智慧元素融入整个行业,医疗信息系统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化,并对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与各省市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落实,智慧医疗也被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牵引力拉着高歌猛进。中国移动还致力于推动医院诊疗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在医院信息系统与通信系统融合的基础上,中国移动通过语音、短信、互联网、视频等多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有效互动沟通。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线下移动支付范文第5篇

计世资讯认为,未来的5年将是: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5年;新一代领导集体大展宏图的5年;电子政务走向实用的5年;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5年;大型企业IT应用从有到精的5年;中小企业IT应用从无到有的5年;从政府和厂商推动转向“用户自发需求”的5年;奥运商机全面展现的5年。因此,未来5年是中国ICT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在已经到来的2007年,计世资讯预测,中国信息产业的四大热点领域将迅猛发展,这四大热点包括3G牌照发放将带动新一轮电信投资热潮; 融合大潮下移动信息化产业链效应显现; 手机游戏、手机电视、WAP、移动电邮将成为明星业务;Vista和多核联手引领PC产业升级。

3G牌照发放将带动新一轮电信投资热潮

在2007年,包括终端设备、系统设备和系统软件在内的电信总体投入将达到440亿元人民币,而2008年和2009年将会是电信投资的快速增长期,到2010年后会进入平稳增长期。在未来的5 年内,电信总投资将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具体数字可参见图1。

图1 未来5年的3G直接投资

另外,到2010年,中国的3G用户数量将达到1.8亿,运营收入突破2500亿元人民币。

融合大潮下移动信息化产业链效应显现

未来,网络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基础设施供应商、平台软件供应商将会在一个闭合的链条中为最终用户服务。而移动电子政务、移动商务、移动生活都将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移动信息化产业链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结构

政务移动信息化平台的整合趋势是不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必将极大地提高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而3G将使流媒体真正发挥作用;移动商务将实现平台多元化,根据用户的具体应用要求、投资规模而采取不同的技术平台,而3G将更有助于实现移动商务业务的多样性,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其中移动交易、移动支付、移动拍卖、城市观光、定点内容广播等应用都会快速发展。

而特别要介绍的就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移动生活。现在掏出钱包拿出现金,先进一点儿的也就是用信用卡付账,而未来手机将变成电子钱包,只要将手机在读卡器前轻轻掠过,立刻支付完毕;现在要找某人,打个电话,如果不在,只能留言,而将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清楚地了解目标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区、行进方向、何时到达目的地等,这就是超级定位;现在必须在热点地区才能上网,或者是把网线直接插入笔记本电脑,而将来,互联网将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手机,从小小的闹钟到各种厨房设备;现在出门之前,首先要把歌曲或视频内容存储到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中,然后才可以在路上享受一时之快,而未来几乎所有类型的移动设备,都可以随时随地无线下载、上传;现在,对于病人或老人而言,即使身体小小的不适,也要乘坐交通工具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而将来可实时远程监控病人的健康情况,既省时,又经济,尤其是处理紧急情况;现在孩子乘车上学后,父母根本不可能了解他在外面的情况,而班车公司也不可能了解司机的开车状况,未来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所处位置,甚至可以查看司机是否在集中注意力开车。

手机游戏、手机电视、WAP、移动电邮将成为明星业务

2006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销售额为258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的283亿元人民币下降了8.8%,这与3G拍照的悬而未决不无关系。而计世资讯预测,2007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销售额将比2006年增长27.9%,达到330亿元人民币,并在今后的几年内稳步快速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680亿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增长的原因,计世资讯认为,2007年移动增值服务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业务增长,针对3G初期的目标用户群,运营商将提供差异化服务,而对于复杂的数据业务以及行业公众应用,3G也将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价值需求。

Vista和多核联手引领PC产业升级

到2010年,中国PC产业销售额(如图3所示)将达到1655亿元人民币,其中2007年将比2006年的1052亿元人民币增长12.8%,达到1187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