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塑料污染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环境保护;南陵县;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such as drinking water, garbage, sew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protect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Keywords: rur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li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环境污染加剧,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态环境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农村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一、南陵县农村环境现状

当前南陵县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相互叠加,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饮用水源方面

一是供水设施不足,目前南陵县农村人口49.46万人,占南陵县总人口的90%,现有自来水厂21家,日供水总量约为8万吨,供应人口达30万人。其中地表水15家,地下水6家,通过近几年的整治,个别仍然存在着水质差和污染隐患等问题。二是随着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半山半圩地理、地质条件等影响,水资源缺乏和利用率不高仍是南陵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局部山丘人畜饮用水比较困难。由于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工程措施缺乏、集中式供水设施少、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生产、生活及工业污染等因素,南陵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2、生活垃圾方面

一是南陵县8个镇均无标准化垃圾堆放和处理实施,垃圾分散,未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理。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存在规模小、选址不合理、大部分未采取卫生深埋、无害化处理,且防渗隔渗措施不到位。三是由于资金原因,县垃圾压缩性中转站至今未完成,县垃圾卫生填埋场需重新选址建设。

3、生活污水方面

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住房不断增多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污量将增大,污染隐患增多。二是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群众生活污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存在到处乱倒、乱泼、乱排等现象,对水源构成一定污染隐患。

4、农业面源污染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够,普便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水源,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二是在水源附近从事农作物耕作,设置露天蓄粪池,有的粪满外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三是农村白色污染较为严重。四是南陵县养殖业发展比较快,带来污染后果也非常严重,大量的养殖,严重污染了水体。

5、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农村企业不断增多,且存在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现象,因此南陵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非常艰巨。二是南陵县各镇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治理设备不完善,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更不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三是各镇环保结构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环境监督与管理。

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污染问题加重

长期以来,县级政府策重于办企业,抓工业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因此使农村环保工作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巨大破坏性、不可恢复性: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胁迫危害型,农村原具有的强大环境自净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居民的集中,使原本可以自然降解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的自净力而形成污染。建立在工业污染防治上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没有将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造成农村环境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环境管理,不利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的推广、选择,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导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的情况一直在加剧,甚至个别地区的剧毒农药仍在使用。由于没有配套的收集管理系统,农用薄膜技术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造成大量的塑料薄膜散落在农村土地上,构成新的环境污染。

2、措施不力、资金缺乏,农村污染治理的机制难以建立

国家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对农村小型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由于贷款风险大,却难以得到扶持。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乡镇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设立人员编制,对农村面源污染更是缺少资金。农村的环境管理,主要依靠县级环保部门,而县级环保部门存在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要加大对农村的环境管理却往往力不从心。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农村环境保护公益性很强、没有经济回报或回报率较小,因此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也没有发挥主导投资作用。由于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单体市场规模小,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的污染日趋严重。

三、南陵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各镇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成立环境监理站、确定专职环境助理员),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我县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范文第2篇

中国城市经济:“每家都有垃圾桶,门前放置垃圾箱,专人专车收垃圾,环保清洁好模式。”浏阳市三口镇的“村民自治”的垃圾处理模式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关注和好评。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浏阳三口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经验吗?

王星辉:三口镇采取以“桶装分类”为主的初次处理模式,即每户配备3个垃圾桶,指导住户将垃圾分为3类用桶装好,一类为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玻璃、橡胶、电池等;二类是可堆肥垃圾,如剩饭菜、瓜果皮等;三类是可无害化处理垃圾,如煤渣、石块等。要求农户将剩饭菜、瓜果皮等可堆肥垃圾在家附近挖坑集中堆放发酵后作有机肥,肥田肥土,煤渣、炉灰等可无害化处理垃圾在附近填埋,如果集中居住农户确实无地方处理的,则由保洁员集中选点处理,玻璃、塑料、纤维等可回收品由保洁员收集运走。

同时,还把垃圾分类减量作为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环节来抓,农户进行第一次分量减量、保洁员和镇政府对收集垃圾进行第二、三次分类减量,这样真正需送市垃圾处理场的垃圾量就大大减少了。而在较偏僻和边远区域,实行屋场建设垃圾池分类和家庭自主处理、镇定期收集并行的模式。

浏阳三口镇实施的“分类减量、上户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补助、公司运营”5大举措和“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突围”模式还将在全市农村地区进行推广。我们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线,进一步推动我市养殖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体系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家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中国城市经济:湖南是我国生猪养殖大省之一,作为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三大因素之一,畜禽养殖污染正成为农村环保投诉的密集点。浏阳市环保局在推进污染治理工作,解决种猪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有什么举措?

王星辉:通过两年的努力,“垫料生物发酵”技术在农村得以全面铺开,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规模为存栏5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户),按采用生产沼气、制有机肥料、种养平衡,生物酶发酵、“零排放”等各种技术方式达标排放或资源综合利用。到2009年底,进行了治理并通过验收的生猪养殖场(户)599家,治理栏舍总面积43.45万平方米,已发放到位补助资金815.5万元。

中国城市经济:浏阳是世界烟花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素有“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之称。浏阳花炮目前力求使产品向绿色、安全转型。研发生产安全环保烟花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买账”吗?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范文第3篇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8.015

Anhui Provinc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Research

ZHANG Yan, WANG Xu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 The reason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caused by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 rural Anhui province was analyzed from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based on this,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of rural water,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contro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technical personnel

?r村生态系统支撑着城市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输入与输出的重要源和汇[1]。水环境作为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来说,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城市以及工业污染的财政以及技术投入的增加,使这两大污染得到控制,进而农村污染已经上升成为中国第一大污染源,尤其是在水环境污染方面。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中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 324.09万t,总氮排放量270.46万t,总磷排放量28.47万t,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2],可见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所在。安徽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农业、人口大省,农业的良好持续发展对该省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等各方面原因,农村水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加快推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进程,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1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资料显示,安徽省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其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然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工业与城市污染的不断转移等均加剧了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

由于安徽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其余6个省市与安徽省在地理区位及水文条件方面相似,并且在中国农业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控制的变量多,因此将长江中下游流域7省市的水污染重要指标平均水平作为参照对象,以期更好地说明安徽省水环境污染问题。此外,由于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以及总氮、总磷排放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从这三个指标比较安徽省与长江中下游7省份平均水平的差距。据2015年《安徽统计年鉴》显示(表1),安徽省2014年水资源总量为778.48亿m3,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水平为957.5亿m3,而安徽省人均占有量仅为1 279.78 m3,同期长江中下游平均水平为1 699.25 m3,说明安徽水资源相对短缺。另据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表2),综合比较2011~2014年COD以及总氮和总磷的排放量,从纵向上看安徽省在近几年排放量虽稍微有所回落,但是总体排放量仍高于长江中下游省份平均水平,2014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出平均水平4.76%,总氮排放量高出30.41%,总磷排放量高出18.23%,进一步说明在全省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近年来水污染状况令人堪忧。

而在安徽省水环境污染状况中,农村水环境污染在近年来尤为严重。据相关报道[3]显示,安徽、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在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同时,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长期单纯追求产量,依靠各种化学投入品的“石化农业”既污染环境,也在逐渐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图1可以看出,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量远高于工业用水以及城镇公共用水量,且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与城镇公共用水量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导致了在农业自身高用水量基础上引发的内生性污染,以及工业和城市污水增加向农村转移所带来的外生性污染。因此,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形势极其严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2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分析

农村水环境污染一般分为内生性污染和外生性污染。内生性污染包括农业生产污染和农民生活污水污染;外生性污染是指自农村之外转移过来的污染,如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排放向农村转移的污水[4]。

2.1 内生性污染源分析

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指农业种植和生产养殖所带来的污染。如表3所示,一方面,综合比较2007~2014年安徽省化肥使用量和长江中下游平均水平,从纵向来看,近8年安徽省农业化肥使用量持续攀升,2014年相比2007年,增长了12%;从横向来看,安徽省农业化肥使用量近8年一直远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均水平,2014年高出平均水平58.91%。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施肥技术的落后,化肥的利用率很低,未被土壤吸收的部分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周边地表水体以及渗入地下水体,肥料中所富含的化学需氧量以及氮、磷等元素造成了水?w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安徽省农药使用量除2009年有所下降外,一直持续走高,2014年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均水平32.56%,而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为15%左右,大部分农药则流失到周围环境中,最终通过灌溉水、降水等渠道迁移到周围水体,造成水体污染[5]。此外,安徽省塑料薄膜使用量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均水平,由于不可降解,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2013年安徽省农村塑料薄膜使用量甚至高出长江中下游平均水平34%。农业生产污染还包括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安徽农村畜禽养殖和近年来兴起的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由于其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的排放、饲料中含有的氮磷元素以及大量化学用品的使用,污染了农村水域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于农民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造成了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的现状,加上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例如塑料袋、快餐盒等生活垃圾的种类多数属于不可降解类,且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

2.2 外生性污染源分析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的外生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向农村转移所带来的污染。工业废水一方面是由落户于安徽省农村的乡镇企业所带来,安徽省农村人口占省总人口的80%,乡镇企业在为农村创收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周围水体排放污染物。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许多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企业因为农村的企业落户门槛低而纷纷向农村转移,回溯2006~2010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已经持续成为关注的重点[4]。这些企业废水排放量大,在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形式的生活污水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农村地区,城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

3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安徽省作为农业兼人口大省,农村的水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安徽省目前农村水环境污染尤为严重,主要存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人才、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3.1 体制机制问题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层面的原因,因此需要从体制机制方面深究原因。

3.1.1 管理机制不完善,职能交叉 目前,中国已形成“中央-省-市-县”层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但仍不完善。就安徽省而言,首先,县、乡(镇)级环保机构建设薄弱[6]。其次,安徽省环境污染治理的各机构之间存在职能交叉,水利、住建、环保、农业机构之间责任难以厘清,各自为阵,无法进行高效的衔接协调,形成合力。在水质的监测与保护方面,环境保护厅有水环境监测、统计与信息职能,而水利厅也同样有水质监测、管理与水质信息职能,容易造成多头管理的格局,不仅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不利于水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

3.1.2 长效机制不足,管理效能不高 目前,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主要是由国家或省级的“项目带动”或“专项工作”带动,带有较大的随机性,项目或工作结束,治理工作也随之放松,问题依然存在,无法形成水污染治理的常态化格局。从管理层面来看,影响农村水污染治理进程的另一重要原因涉及到环保部门在行政格局中的地位,安徽省环境保护厅与同级有关部门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关系,意味着环境保护厅在某些环境问题上无法对其他部门进行有力的制约,不得不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其次,监管能力的不足也是影响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与城市严密的监管体系相比,安徽省农村环境的监管体系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以及环境规划在农村几乎为空白,无法形成监测网络进而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

3.1.3 环保意识缺乏,公众及第三方参与较为薄弱 就目前安徽省农村现状而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农业的发展也是农民创收的主要途径。从农村基层领导乃至农村居民,对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基层领导为发展农业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化肥农药等大规模使用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持容忍态度,存有“先污染后治污”的陈旧观念;而基层领导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态度,农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习以为常,缺乏治理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安徽省目前针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激励性政策不足,一方面无法吸引具有资质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开展卓有成效的管理;另一方面,村民也缺乏主观能动性,无法自主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缺乏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因此,无法在全社会形成上下联动的水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3.2 政策问题

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对一个地区的污染治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2016年的《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仅第9条提到要推进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实施全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促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020年达到90%。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7]。其他各项规定都是关于工业和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因此,涉及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篇幅很少,缺乏具体性规定,且一些政策缺乏配套措施,较难落实到位。

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可以保证地区的污染治理顺利开展,否则,会成为治理的瓶颈所在。

由于政策不足,对农村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到位,农村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一些设施在建成后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停运,无法发挥最大效用,严重阻碍了水环境污染治理进程。

总之,在政策上,安徽省体现出明显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无法取得有效进展。

3.3 技术、人才问题

技术、人才缺乏仍然是安徽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瓶颈所在。由于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污染防治技术得不到有效提高,安徽省农村带有其独特的地理和地域特征,普遍性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对于安徽省来说不尽适用,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特征,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开展有效地面源污染治理和研究。

4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分析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存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长期以来,安徽省的环境保护体制基本以城市为中心,而忽略了广大的农村,存在较严重的二元结构性[8];农村财政力量薄弱,致使水污染治理所需资金与实际投入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许多污染防治工作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技术投入无法有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等特点[9]。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安徽省具体特征,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农村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4.1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自治功能

转变安徽省农村基层领导及居民的水环境观念是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体进行农村环保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村干部与群众的生态观念。首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对于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基层干部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与带头作用,要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重农村水污染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安徽省而言,目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村人口以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村干部应当以村民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宣传卡片、村务公开栏、科技入户等形式,传播各种典型模式和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农民示范户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民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

4.2 完善法规政策,加强执法力度

安徽省关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条例涉及内容较少,并且相关措施落实难度大,执法力度不够。因此,首先,要因地制宜,结合安徽省农村现状,尽快编制更为具体的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法规政策体系,制定适合农村家庭化生产、生活方式的水污染防治政策,通过行政强制措施使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执法力度,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和法规,严格执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管理、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等规章和标准,依法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对破坏、浪费农业资源和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此外,要研究制定各项激励政策,激发社会活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并且,通过激励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自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10]。在资金保障方面,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构建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资金投入体系,基层干部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拓展资金来源,使农村环境治理逐步走上市场化的轨道。并基于安徽省农村实际情况,加强资金整合,集中捆绑使用,重点投入大中型沼气、现代生态农业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并着力加强财政、审计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资金利用的监督,明确一定时期内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比例,制定可操作性的奖励或惩罚细则[11]。

4.3 健全体制机制,规范水污染防治体系

首先,基于安徽省农村现状,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中坚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解决农村污染问题,并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问责制、行政责任追究制和行政监察制度,定期进行考核,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常态化。其次,在此基础上,培育新型治理主体,采取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经营组织,鼓励新型治理主体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地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经营服务。探索开展政府向经营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和PPP模式创新试点,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组织从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等,采用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10]。第三,加强监测监管机制建设,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动态监测,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监测到的数据形成数据库,形成模型为决策提供参考。加大对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农资进入市场。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范文第4篇

日前,宁波市环保局主动对外公布,宁波市6个生态镇出现了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的现象,这6个镇分别是鄞州区姜山镇、慈溪观海卫镇、余姚市小曹娥镇和黄家埠镇、宁海前童镇、奉化莼湖镇。

据介绍,这6个乡镇都是省级生态镇或市级生态镇,但近年来,这些乡镇环境基础设施普遍较差,日常监管不得力,长效管理机制也未能正常运行,导致生态乡镇荣誉“褪色”,名不副实。

为此,宁波市环保局局长徐畅成约谈了这6个镇的主要负责人,要求6个乡镇在年底前完成整改,一旦整改不到位,将摘掉生态镇的牌子。

6个生态镇负责人被约谈限期整改

8月上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赶到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这里已很难见到昔日的江南水乡图景,取而代之的,是在镇区附近的几条浑浊不堪、河道中零零散散漂着垃圾的河流。

离姜山镇主城区不远,有一个露天垃圾场,里面正烧着一些废皮料等物品,冒着黑烟,发出刺鼻的气味。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里并不是正规的垃圾处理点,也没有相关垃圾处理设备,但附近的人都把垃圾拉过来焚烧,长期以来形成习惯了。而在公路两侧,还存在较多的焚烧垃圾点。

在离姜山镇镇域内一处规模较大的电镀城内,金属加工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废气,整个电镀城内一片灰蒙蒙的,而且电镀城内地面上到处是废水。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些废渣废水,最终都会顺着下水道流进河道。

“这些现象引起了宁波市环保局的警觉,经过走访发现这里生态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徐畅成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宁波下辖的慈溪市观海卫镇,主要生态难题则是废塑料污染。观海卫镇副镇长杨出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相关的政策背景下,观海卫镇的废塑料产业一度发展极快。与其让废塑料破坏污染土壤,不如回收废塑料,实现循环利用,这也是环保产业,政府也一度十分鼓励废塑料产业的发展。但是没想到,废塑料产业的发展太快了,最终造成大量废塑料都集中在这里,对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记者在观海卫镇五里村看到,在废塑料的堆积地,不仅十分脏乱,而且对水体和土壤等都已造成污染。

据知情人士透露,宁波余姚市的小曹娥镇和黄家埠镇的主要问题,是腌制榨菜的废水流经杭州湾,最终排放入海,在部分滩涂上,贝类、鱼虾绝迹,以及废水超标等问题。

根据宁波市环保局通报,宁海前童镇主要问题是,污水管网和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区未进行规划环评;该镇铝压铸采用清洁能源工作进展缓慢。

奉化莼湖镇存在问题是:镇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量偏低;禁养区范围内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进度过缓;化工、铸造行业整治推进不力,针对化工企业废水、废气污染及铸造行业冒黑烟的环境投诉突出。

生态退化源于GDP崇拜

2003年,宁波市决定建设生态市。基层乡镇热情高涨,踊跃申报生态乡镇。

宁波市环保局生态保护处处长江立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要想获得生态乡镇这块牌子,需要符合一定的硬件软件标准,同时要通过层层把关和验收。因此,创建的过程被视为是对地方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次全面提升,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但为何生态镇这块牌子到手后,一些地方政府就放松了对生态的要求?江立生坦言,尽管生态镇是一块金字招牌,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获得生态标签并没有太多的实际经济补助。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并不认可生态标签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反而认为在GDP发展上形成了束缚。

徐畅成表示,根源还是在于GDP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力。

以鄞州区姜山镇为例,造成河流污染的源头有两个:一是农业,化工肥料的使用、禁养区内的非法畜牧养殖,致使周边河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二是工业,由于镇域内金属表面处理及金属加工相关企业众多,加之这些企业规模散小、污染治理设施配套不全、业主环保意识不强,含铁废水违法排放及废酸非法倾倒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姜山镇多段内河频繁发生河水发黄现象。

根据前述问题,其他5个生态退化的乡镇同样是受产业所累。

杨出略表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废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废塑料的经营又是一个进入门槛低、经营成本低、收益相对可观的行业,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废塑料经营,特别是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在观海卫镇租赁农保地搭建违章建筑从事废塑料经营。截至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从事废塑料相关行业的户数达到了1700余家,由于环境污染严重,2010年观海卫镇展开了整顿之后,对非法经营废塑料的经营户进行了全面取缔。

但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废塑料经营的利益驱使,很多原先被取缔的经营户又重新开始偷偷经营起来,反弹情况较严重,据初步排摸目前全镇仍有700户左右的废塑料经营户仍在偷偷生产和经营。为了躲避政府监管,废塑料经营场所越来越分散,经营时间越来越隐蔽,很多经营户将厂房转移到鸭棚、鸡棚中悄悄生产。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废塑料产业,还是电镀业、铝压铸行业、化工业,这些产业都是宁波整个经济体的重要链条。如观海卫镇的废塑料产业最终是为宁波的家电产业服务的,姜山的电镀业一定程度上是为宁波服装业配套的。

对此,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系主任黄恒学表示,在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等地迅速出现了一些低小散的产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但由于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这些低小散的产业或作为独立的产业,或作为一个附属产业,长期存在。

“绝不能自砸招牌”

为督促落实整改情况,日前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带队下基层调查整改情况,走访了观海卫镇杜家桥村、南里村等多个村庄。刘奇在调研中表示,“生态恶化,祸延子孙;生态优良,世代享受,生态是最好的金字招牌,绝不能自砸招牌。”

刘奇指出,不管是不是生态镇,不管有没有被约谈过,只要是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地方,都必须开展环保整治行动。

据徐畅成介绍,6个生态乡镇被约谈后,目前均已上报整改工作方案,其中观海卫镇、姜山镇等部分乡镇环境保护整改工作成效明显。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个别乡镇仍然动作缓慢,拿出的工作方案短期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环境保护工作也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宁波市生态办将继续对这些乡镇进行跟踪督查。

目前来看,集中整治仅仅是治标,保护生态环境还需要治本之策。记者走访得知,宁波在加强整治的同时,正在强化创新驱动以加速经济转型发展。以宁波慈溪市为例,该市正在开展“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四换工程,其中“腾笼换鸟”工程就是要淘汰或转移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等为主要特征的相对低端产业,腾出原有土地、能源、环境空间,置换相对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业,最终改善环境、提高效益,真正走转型发展之路。

黄恒学表示,现代工业很难完全规避污染,但可以通过行业聚集,对污染源进行集中处理无害化处理等,另外需要提高各部门人士、各社会层面的参与度,毕竟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每个人都可能深受其害。

对话宁波市环保局长徐畅成:

暴露问题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地方GDP的高歌猛进都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但却很少有地方环保部门像宁波市环保局一样,敢于公开自揭其丑。对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话宁波市生态办主任、环保局长徐畅成,了解此事件背后的故事。

《中国经济周刊》:宁波市环境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徐畅成:一是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较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部分产业功能区布局不合理等发展现状使环境保护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临港化工集聚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中心城区“灰霾”天气等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二是生态环保理念尚未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心中,部分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还较缺失。多年来,尽管宁波市两级环保部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各类环境违法现象的高压态势,但由于一些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淡薄,偷排漏排、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是各级生态创建力量还比较薄弱,农村生态建设投入还严重不足。

《中国经济周刊》:宁波为什么在此时选择自揭其丑?

徐畅成:为进一步提升宁波的生态环境,宁波市将在2015年前后申报国家级生态城市,考虑到乡镇最终是落实生态建设的具体环节,所以此次曝光了6个生态镇的问题,希望从基层入手,扎扎实实地保护好生态。本次公开环保问题,就是要表明坚决遏制生态退化的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来监督落实生态整改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大力整治,宁波是否考虑过地方经济会因此受到影响?

徐畅成:此次约谈,开启了淘汰出口,实行退出机制,目的就是为这块金字招牌保鲜。这也表明宁波坚决遏制生态退化的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来监督落实生态整改情况。

但毫无疑问,短期来看,取缔关停一些污染企业必然会对当地经济、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会遭遇短期阵痛,但长远来看,必然会取得更大的综合效益。

乡镇塑料污染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对策;浙江淳安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225-02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造成的污染。相对于工业污染来说,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涉及千家万户、治理相对困难等特征[1]。淳安县地处浙江省西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浙江省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因此,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1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1 种植业污染现状

1.1.1 化肥污染。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家肥等有机肥被越来越多的化肥所替代施用,过量地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大量氮磷流失,使土壤酸化、地力下降。2012年,全县化肥施用总量为57 342.9 t,平均施用强度362 kg/hm2(折纯N)。

1.1.2 农药污染。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农药使用量也越来越大。过量的农药使用,会使农药残留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中,造成水体污染。2012年淳安县农药使用总量为422 832 kg,平均施用强度为2.7 kg/hm2(折纯N),其中农药使用中草甘膦等广谱灭生性化学除草剂所占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1.1.3 农林生产废弃物污染。农林生产废弃物主要为农作物秸秆及林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通过近几年淳安县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该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全县2012年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在24万t左右,综合利用率达到80%。

1.1.4 废弃农膜污染。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塑料地膜的使用量有了大幅度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全县农膜使用量主要集中在种植大户基地,占使用总量的90%以上。2012年,全县农膜总用量在165 t左右,其中可降解农膜19.3 t,农膜回收率在95%左右。

1.1.5 废弃农药包装物污染。废弃农药包装物主要指农药(兽药)的瓶袋,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残留农药毒性,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现已成为较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2-3]。2012年全县产生废弃的农药瓶、袋包装物在700万个左右,由于缺乏统一的回收利用渠道,回收利用率很低。

1.2 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2012年,全县年存栏生猪100头、存栏蛋鸡0.3万羽、出栏本鸡0.6万羽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共70家,统计存栏生猪3.6万头、蛋鸡25.86万羽,年出栏本鸡14.49万羽。根据测算标准,全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产粪污总量16.47万t,其中粪便3.6万t,污水12.87万t。通过开展排泄物治理和实行资源化利用后,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总量达到15.94万t,综合利用率达96.78%。

1.3 渔业养殖污染现状

渔业养殖污染源主要为渔用饵料、药物等养殖投入品。至2012年底淳安县千岛湖内网箱养殖面积为33.33 hm2,库湾内网箱养殖面积6.73 hm2。根据统计,2012年水产养殖向各类水体投放饲料10 821 t,其中水库及库湾网箱饲料投放量为9 434 t,池塘养殖饲料投放量为1 387 t,另向各类水体投放各类渔药4.5 t。

2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偏高

根据通行划分,生态型经济施N量在235~350 kg/hm2,经济型施N量为405~495 kg/hm2。目前淳安县化肥平均施用强度为362 kg/hm2,使用水平高于生态型施N量,低于经济型施N量。根据淳安县生态保护规划,全县纯N施用量应低于250 kg/hm2,淳安县距此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全县农药平均施用强度为2.7 kg/hm2左右,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无效流失率高。农药过量施用和无效流失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更使作物主要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用量剧增,加重农业面源污染,并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 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治理难度大

虽然淳安县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较高,但其仅对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由于淳安县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率不高,散养户占绝大多数,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养殖废水大都采取直排方式进入附近水体,直接或间接地对水体水质造成影响,造成总磷、总氮浓度明显增加,使入湖河流水质不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2.3 废弃农药包装物缺乏回收机制

由于缺乏相应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机制,淳安县目前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主要是通过清洁乡村建设,由乡村收集处理,这种收集处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操作不当,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2.4 保障体系及科技支撑能力尚需加强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环保”思想影响,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农业环保队伍不健全、扶持措施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深入发展。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秸秆的利用、病虫抗药性监测和科学施肥用药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创新突破。

3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推行农田清洁化生产技术

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引导、培育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建设,把统防统治技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上扩展。重点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应用示范,以点带面提高统防统治应用技术覆盖面。

3.2 进一步优化农业用肥结构

扩大配方施肥的应用范围和施用面积,将配方肥施用对象由水稻、蔬菜、瓜果等作物逐步向茶叶、蚕桑、果树等经济作物拓展,根据作物营养需求特性生产高质量的专用配方肥料,充分发挥配方肥在化肥减量、农田减污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的补贴力度,改变传统的施肥结构,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比重,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4]。

3.3 多层次开展畜禽养殖业综合治理

全县建立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综合利用机制,根据养殖规模,多层次开展畜禽养殖业的综合治理。通过新建有机肥厂消纳中大型规模养殖场干粪,同时建立一个覆盖全县规模种植基地的液肥配送网络,把规模养殖场的污水有计划地配送到种植基地作肥;对小规模养殖场则充分利用淳安县山区资源优势,鼓励种养结合就地就近消纳畜禽排泄物;对全县7万余户的散养户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充分发挥户用沼气池的消纳作用。

3.4 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

积极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一个覆盖全县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农资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回收运输主体集中存放运输、交付有处理资质单位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置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工作,促进其再生利用。

3.5 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实施一批沼气入户、发电,太阳能供热、光伏发电示范村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扩大清洁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5]。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推行“猪―沼―作物(果)”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探索新的应用模式。

3.6 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加快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转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是在全县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创建,通过示范带动,推动该县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周良.镇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2):157-160.

[2] 刑妖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5):112-113.

[3] 严成银,吕伟娅,李蒙正,等.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76-78.

[4] 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明,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1):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