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班级管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大学班级作为影响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相对于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班级主流文化而言的,它以班内的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体现出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班级凝聚力问题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摆脱束缚、趋于独立是其鲜明的特点。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缺失。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15%的同学对班级不满意,对班级内同学的团结情况满意度也不高。
1.2以宿舍代替班级,忽视整体沟通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行政班级将逐步被课程班所代替,“班级”的概念将逐渐被淡化。课程班具有流动性大、人员组成不固定、在一起相互交流少等特点,而学生宿舍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具有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的特征。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其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以宿舍代替班级,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整体沟通。
1.3班级干部的选拔、培养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引导
新生入学之后就要进行班委的民主选举,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选择自己宿舍的人或者是一开始辅导员委派的临时负责人。而一个班级开始建立的班委会对整个班级氛围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在开始时仅仅依靠同学们的民主选举,就会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深深感受到一个新的班级班委会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干部的选拔过程中给予指导。
班级干部因为处于学生干部的最基层,他们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在培养上也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有些班级干部只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传声筒;有些不能正确处理好与班级同学的关系,导致缺乏工作威信;有些因未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引导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班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直接导致班级建设难以顺利开展,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动摇。
1.4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
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工作的有效载体。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甚至跨专业、跨校区听课,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课堂”中学习同样的课程,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班级成员聚在一起的机会较少,班级集体成员的生活拥有了更大的可自主支配的自由空间,班级概念淡化。
2构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模型
我们所倡导的大学班级文化模式,是从班级自我管理的角度,以班级为平台,以班级愿景、目标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文化渗透为目的,以班级活动为载体,通过班委会的领导,充分利用班级内部协调机制,而开展的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大学班级文化模式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大学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对班级价值的最大限度挖掘、对班级内涵的积极拓展和对班级功能的充分发挥。班委会是班级自我管理的组织者,其作用在于通过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协调班级各方关系,调动班级各种资源来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倡导的是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班级文化是有效地进行大学班级管理的软环境,要求班级以先进文化为共同追求,激发班级成员对班级强烈的感情投入,形成管理模式中各个要素良性互动的氛围,为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班级活动和班级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班级文化为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班级活动为班级文化的塑造提供了载体。
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3.1构建班集体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目标的引力下,自愿分担班级风险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班级有较强的维持作用,可以保持班级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班级成员,提升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班级凝聚力建设首先需要关注班级价值观氛围,价值观的形成往往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的,任何班级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者指出,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班级文化中的价值认同,其实就是班级成员对其认为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文化进行选择,从而获得归属感。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就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3.2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班风建设一个突出中心就是在班级里面要建立学习氛围,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班风;而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则是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实现的。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目标。
3.3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
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特别是对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思维敏捷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是构成班集体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高校班集体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在于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
4实施效果
笔者以我校能源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此项研究,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班主任与班委会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有余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班级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4.1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1) 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创造全班同学接触与彼此了解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为提高同学关心班级、热爱班级、培养集体意识奠定基础。以工业工程2009级3班为例,2010年具体活动项目包括: ① 举办中秋节晚会,元宵节煮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等温暖活动,每逢节假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② 组织班级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鼓励大家都有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 ③ 郊游活动,天气好的周末,大家集体到缝针山、神农山等地进行春游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开始逐步了解并体验到班级团队活动的快乐,从开始的强制参加逐步过渡到自愿参加,集体意识在同学中开始得到强化。
(2) 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能源学院2010年12月份的班级文化建设大赛,以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为主题,即班旗、班歌、班徽、班训、班风和班委会管理制度、学习文化管理制度、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宿舍文化管理制度。让各个班级的同学选出自己班级的班歌,设计出代表自己班级风格的班风,制定出班训和班风。每个班级派出代表,制作PPT,进行比赛,选择出最佳的组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们的积极性。
(3) 寝室文化管理取得成果。寝室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载体。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为了迎接学校百年校庆,丰富同学们宿舍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源学院特举办了“迎百年校庆,创和谐宿舍”有奖征文大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一度的寝室文化节也是同学们展现自己宿舍氛围的一个机会,同时给宿舍评定相应的星级,激发学生建设宿舍文化的热情。
4.2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以工业工程2009级2班为例,针对原来班级中存在散漫、集体意识淡薄、缺乏明确的努力目标,但渴望改变现状的意识比较强烈的特点,在过去的一年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对班委和班级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改造和重塑。
(1) 班委选聘和工作配置。通过对班级管理岗位进行职责和能力分析,将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具体表现在通过班级管理组织架构重建、工作分析,明确界定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以及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对每个岗位所需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职责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同时制定明确的选聘程序,采用科学的招聘方法。包括: ① 通过对应聘同学申请表的分析,关注同学个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②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参加应聘者进行面试,根据班级工作实际情况编写基于胜任力的面试题目; ③ 采用情境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评价。最后选聘合适的人选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2) 对班委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班委的管理能力。开发与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升和积累人力资本、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和班主任负有培养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责任。由于管理经验的欠缺,班委的工作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为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承担起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责,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必需的:一是放权,让同学们去组织各种活动并负责相应的管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加强与班委和同学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与总结,让他们在总结经验与教训中成长。通过以上工作,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班委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3) 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班级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在短时间内用以了解有关工作信息与情况的一种科学手段,在组织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分析是权责明晰的具体体现,工作分析是组织成员绩效考评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做好工作分析是每个岗位设置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为了避免班干部职责不清给班级干部带来的诸多不便,应明确班级干部工作职责,为每个班干部制定工作岗位说明书。2009级工业工程2班班长职位说明书见表1。
(4) 对班干部的考核实行360度考核的办法。对于班委会成员来说,对其主要的考核目标是衡量这一学期对自己职责的履行程度,是否完成了岗位工作说明书中所要求的任务,是否实现了为同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和工作目的。工业2007级3班为了全方位对干部考核,采用了360度考核法对班委会成员进行考核。取得了显著效果。
4.3创建学习型班级
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型班级是一个可以熟练获取、创造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处在大学教育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建立学习型班级并非易事,但是一些班级通过努力,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以工业工程2009级1班为例,采取的措施及结果如下。
(1) 组成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包括体育小组,主要负责组队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种比赛和运动会以及日常体育锻炼;英语兴趣小组,负责四六级考试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专业兴趣小组,负责专业知识的收集、整理、讨论等;文娱兴趣小组,负责班级各种文艺活动与院系文娱活动的组织工作等;计算机兴趣小组,负责提高成员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能力,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计算机类的活动,同时负责督促大家参加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兴趣小组成立后,先后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体育比赛、开展各种讲座、小组讨论等。
结果如下:① 充分发挥班级中具有一定特长与兴趣的同学作用,引导每一个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本类型,有利于同学毕业后的职业选择;② 对活跃班级氛围,引导同学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习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立与强化。
(2) 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研究能力与专业兴趣,班主任利用星期天晚上的时间履行导师的职责,有计划地逐步推进专业指导工作。包括介绍专业市场需求情况、专业学习内容基本构架、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等;为了教会同学进行假期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班主任专门收集了相关资料,组织编写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发放了调查报告的范文等。
(3) 建立多种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了符合同学们年龄特点的同学录网页、QQ群以及飞信群等。通过QQ传输信息,为班委会和学生之间提供了有效的网上信息交流渠道,同时所有同学又可以在此沟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同学生活,雅到文学历史,俗到明星八卦,这些都加强了班级成员间的沟通,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5结束语
经过以上实践,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应该在社会组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虽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管理实践中,依然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明. 简析大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2] 赵小剑. 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 消费导刊,2007(4).
[3] 于音,许勤周.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
[4] 温恒福. 大学教学质量的概念、问题与改进策略[J]. 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8(2).
[5] 赵雁,龚尤圣,等. 依托柔性开放式动态管理,进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6).
关键词:市场营销;职业化;班级管理
随着目前市场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将职业化管理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参照企业的运营模式,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创建创业团队,增强课堂的实践性。将整个班级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不再使用传统的班长、学习委员等进行班级管理的构建,以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企业化的名词作为班级管理的运作体系,并且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实践,将市场营销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个人,最终达到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的。
一、职业化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将职业化管理应用到日常班级管理中,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择业意识。从大学初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不仅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班级环境与企业环境更趋近,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各大高校应该重视职业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职业化班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将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应用于日常班级管理中,实现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对接。进行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有利于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职业化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惯用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1]。
二、职业化班级管理的组织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借鉴企业的组织模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营销团队,每个营销团队中设立一个主管,对营销团队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并且设立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总监等相关部门及职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团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意识。
三、职业化班级管理的措施
职业化班级管理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和实践不仅需要班级内部的协调和努力,更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首先,学院要对职业化班级管理进行经费的支持。实践费用由学生和校方共同承担,以促进职业化班级管理实践的顺利进行。其次,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要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支持大学生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创业实践,并对他们的创活动加以引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教师们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业团队,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和财务运营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顺利进行。同时,各创业团队要不断地进行竞争和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发展[2]。
四、实行市场营销的模拟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理论知识为主,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更没有采取模拟企业管理组织形式的方式,对学生专业知识上的漏洞和不足加以指导。
1.开展销售大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各个团队之间开展销售大赛,每个销售团队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产品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或者校外的销售。以月或者学期为单位,进行销售成果的评比,对业绩好的团队进行奖励,对业绩不好的团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让大学生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团队认知和专业技能。每个营销团队选择销售项目之后,要对相关的负责教师提供文字形式的报备,并且完善销售团队内部组织机构的构建。
2.模拟电话营销
教师组织学生在期末开展电话营销大赛,模拟电话营销,掌握电话营销的技巧,并评选出大赛的前三名,予以奖励。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电话营销,在实际工作中丰富理论知识,完善职业技能[3]。
3.模拟招聘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重视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定期开展模拟招聘活动,对学生在模拟招聘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应聘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五、结语职业化的班级管理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把企业的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化的班级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应用到日常班级管理中,满足大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申长永.市场营销专业实行职业化班级管理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95-97.
[2]曹秀海,王新波.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214.
关键词:大学班级 管理 建议
大学生是一群思想活跃、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自我独立意识,但是非观念较弱的一个群体。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教育、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好坏。随着人才强国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大学班级管理难度加大,班级管理问题也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
1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对班级事务的关心程度都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而班级缺乏凝聚力这一问题已成为班级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对其根源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从主观因素看,如今的大学生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和世界观,甚至被称为“张扬自我个性,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的一代。当张扬个性和维护班级共性发生冲突时,学生可能会脱离班集体,当人数超过一定范围,班级开始体现出缺乏凝聚力特征。缺乏凝聚力的一大表现就是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学生本该对使自己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班级活动寄予很大希望,但对于追求新潮的“90后”来说,呆板的班级活动、程序化的班级事务已经越来越吸引不了他们。学生们参加班级活动的热情也渐渐冷却,对班级活动越来越不积极,对班级事务越来越不关心。这又反作用于班级凝聚力,导致凝聚力降低,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一些管理不当的班级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一个班级应有的活力与激情。
从客观因素看,学分制的推行和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冲击了原本的班级管理制度,为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大学之前的教育是老师包揽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但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增强,原本因同一个目标聚集一起学习的同班同学,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开始分散,失去集体性质。因此集体活动也很难全部参加,这导致通过集体活动促进班级融合,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做法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也由来自一个地区扩大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由于文化、宗教、世界观的不同也为班级管理加大了难度。
1.2 班级成员相互影响,思想认识易产生偏差
个性张扬的“90后”是较容易步入歧途、思想产生偏差的一代。一方面,“90后”的学生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他们还是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特别是在面对十几年的填鸭式教育、紧张的高考后,大学的自由让大学生渐渐不明确自己在大学中的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大学环境相对自由宽松,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大多集中在日常事务性工作、团学管理工作、就业工作等方面,绝大多数班级的繁琐工作由班干部负责完成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得不到很好的实现。而早已习惯有老师管制的学生,普遍产生迷茫状态,在没有具体目标的情况下,部分同学会将学习的精力用于其他方面,如网络游戏、社团兼职等。受这部分同学的影响,其他一些同学也慢慢加入了这个群体,彼此影响,思想认识产生偏差,渐渐开始远离班集体,造成了班级管理的又一大难点。
1.3 班级概念淡化,班委组建难度加大
高校教育除了传统的书本教育,更大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知识、扩展视野。由于社团的各种锻炼益处、较之班级更加有集体归属感的氛围,班级概念随之逐渐淡化。高校学生现在更多的喜欢投身于社团,而不愿留任班委,在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下,由于班委人数的下降、班委成员的一成不变、班委工作热情的下降等情况,班级管理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目前高校的金字塔管理形式下,班委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基础,一旦有所动摇,必将影响到整个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体系。
2 多管齐下,改善班级管理现状
2.1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集体是由学生个体组成,唯有每个成员都奋发积极,更为主动、自主地管理自己所在班级,并且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促使自身改进不良行为,并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以自身带动他人,一起营造优秀的班集体。因此,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意识到张扬个性与维护集体共性的关系,找到既能在保证共性的情况下,又能张扬自己个性的正确方式,做一个不迷茫、不偏差、不颓废的当代大学生。
2.2 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班集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托的有效载体。一个好的班集体,积极向上、进步力强,能为自身以及同班同学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塑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相反,一个凝聚力不强,没有或缺乏正气的班级,不良风气和习惯也在班级的每个成员中传播、吸收,彼此影响。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须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班会、讲座等方式,宣传班级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班集体的重要性。
2.3 加大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力度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看不见的软件,是联系班级成员的纽带,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这种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一种价值取向,一个拥有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理想和追求的班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就强,学生对班级就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若班级凝聚力大,成员之间就能产生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加大班级文化的构建对班级管理极为重要。管理者可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节日联谊活动、季节性出游活动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交流机会,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让班级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并成为班级成员间的联系纽带。
2.4 发挥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发挥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优秀的班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有效管理,而且还要取得同学们的认可。班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都起着激励作用。班干部要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并在集体工作、学习中,以自身感染他人,让班级同学深刻理解一名优秀学生的衡量准则,使同学们对优秀思想有理性的认识,并通过这些理性的认识,将优秀思想落实到学习、生活活动之中,从而指导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靳拥军,王强,李远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分析与体系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2]田野.大学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途径[J].中国校外理论2011(01).
[3]丁怡.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之魂[J].学园2014(10).
一个班集体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的保障,而高校班级管理中,没有形成全面的班级管理制度,就会出现漏掉的现象。比如在高校的“三金”评定中,评定助学金、奖学金等评优评先工作更多的是由班集体内部自己进行评定,然后再交给辅导员进行审核,而在评定工作中,一般是班委主持评定,而班委对同学们的具体情况缺乏了解,而所有的评优评先工作优先考虑的对象都是班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或者班委成员,使得其他不常参与班级活动的同学不能及时的了解参评情况。
二、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辅导员的培养与建设对于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我认为辅导员应当多与其学生沟通交流,时常跟学生进行思想的对话,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由于多数的大一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班主任“保姆式”的班级管理中脱离出来,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因此,辅导员应当对大一学生进行更多的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和照顾,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在班级管理中,要确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民主化管理,在建设一批优秀的班委的同时,应积极动员班级所有成员参与班级管理,让同学们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真正实现民主化管理。
(二)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地位
在初高中的教育中,学生更多的是处于客体的地位,而在大学的教育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对学生的管理,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管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要体现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多样性的发展,就应该让让他们完成从“监管对象”到“管理主体”的转变,让他们真正成为管理着,突出他们的主体性地位。”[3]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独立的、开放的学习生活舞台,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在建设班干部队伍的时候,可以实行“一期一换”制度,即每学期都更换班委成员,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从而全面提高班级成员的综合能力。第三,在班级中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氛围,大学生比之于中学生,则更具有独立性和散漫性,纵观当下大学生,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中渐渐磨灭了自己的理想,丧失了自己的斗志,整个大学生活都是庸庸碌碌的,因此,建立竞争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班级同学间比学习,比创新,比思想,从而促使班级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班级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建立健全班级制度
作者:李小琼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在我国高校班级管理中,实行的主要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即由辅导员来管理班级和学生日常事务,这一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大学生身心发展,其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日益增强,以个人为主体,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党支部建立在班上、学生党员人数增多及学生团员管理规范问题凸显。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其契约式、临时性特以及班级组织运行机制中不存在强制性的制度等问题不断显现,管理者无实权,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权力,个人威信和个人情感成为维系班级管理的手段和载体。为了加强对班级管理者的监督,还有相适应的考核制度,使一些管理者出现“三不一怕”现象,“三不”即:不敢管、不会管、不去管;“一怕”即怕得罪人。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与党支部委员会之间由于责任不明晰,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班级管理出现空档。
建立“211”例会制度,搭建班级管理制衡平台,提高班级执行力为更好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中党支部委员会、班级团支部委员会、班委会三个工作实体有机统一整体,建立“211”例会制度。“211”例会制度是根据班级工作的例会制度,依据每月四次例会,其中两次例会由班委主持召开,而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各主持召开例会一次。通过“211”例会制度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和团支部两个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地位。党支部和团支部通过例会加强管理、监督和服务班级工作等各项权能的实现,积极管理班级各项事务。为更好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努力维护学校稳定,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即: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五述即:述学习、述思想、述工作、述作风、述模范作用,一评议即: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自我评议、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党员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不合格党员进行谈话,对学生党员中整体存在的问题、个别存在的问题,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提出整改建议,认真进行整改提高。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凸显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使学生党支部能积极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学生党支部思想汇报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范支部生活,能适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使学生党员讲党性、强纪律,学生支部党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集体。二是团支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党团支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话语权得到加强,工作更有执行力,党员、团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加强团组织对党员的监督。为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可实行学生党员年度考核制度,在考核中,团支部组织学生对党员的工作、学习、模范作用发挥进行评议和测评,如果党员被评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就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提高,党员考核评议工作的深入开展,可有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健康运行。完善汇报制度,构建班级管理安全信息网,提升班级向心力为更好地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实效,始终将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其作用,建立及时汇报制度。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其真正参与班级建设中来,推动班级建设的发展,落实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级组织对他们的生活关怀。主动了解其生活状况,及时问寒问暖,做到不遗漏、不疏忽;牢牢树立服务意识,对需要帮助的班级成员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开展温暖的班级活动,让班级成员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每位党员在连点宿舍活动中,学生党员要知道连点宿舍中的学生在哪里、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及时报告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管理工作要跟上。学生党支部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明确了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既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作用,又充分体现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三者协调配合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同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学习发展、素质拓展等努力。“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思路清晰,责任明确,班级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协作、共谋发展的团结局面。建立连接制度,营造班级管理和谐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团支部、班委会在党支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团支部、班委会各负其责,团支部主要负责团员思想教育,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由一批热心为集体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积极分子组成的组织核心,这样才能带动班级成员及时迅速地实现预期目标,带动全班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核心作用、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建立连点制度,即:支部连接班级、党支部书记连接宿舍、党员连接问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连接一名普通同学。“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班级核心作用,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骨干的团结意识和服务意识亦得到增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表率作用明显。新形势下探索班级建设新思路,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模式,积极提升“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可以使班级凝集力得到增强,学风、班风得到加强,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得到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