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绘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 教学; 生活化

语言来源于生活,就语言学习而言,五彩缤纷的生活既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著名学家陶行知也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1],”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例外,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如果我们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不断的实际运用,我们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容易因为缺少运用而使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也逐渐变得生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英语教学生活化呢?

一、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处理,在生活中挖掘教学题材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蓝本,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要从生活实践中选取教学所须的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亲切、自然,快乐,使他们能很快地适应学习、掌握该知识点他们的姓名、年龄、爱好,他们所喜欢的食物,都是很好的交流题材,例如,我们谈论所发生的事。我要求一个学生进行表演,另一个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如:He is reading. / She is dancing,等等。也可以在活动中随时的拓展,时刻把生活带进课堂,精心的为学生设置场景,及时的把人、物、情景同词语句子对应起来,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可以激发同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达到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运用于生活沟通和交流之中,提高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教学环境生活化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是按照身心发展、教书、育人的需要营造的,是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的综合,一景一物,一砖一瓦,一角一落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英语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地营造英语校园环境与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英语氛围之中,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与教学氛围呢?首选,我们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的讲英语,引导孩子用英语进行问候和交流,可以让学生听听英文歌曲或原版的试听材料,看完之后让他们进行表演。其次,所以班级文化布置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字词来做情境布置, 例如:学习园地,让学生定期更新一些介绍外国风情的、趣闻趣事的,每天看到英文字时,就自然会想一下,或者随口就说出来了,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越多,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浓,最后,巧妙的把生日聚会、圣诞晚会等用作英语演练的战场,告诉他们这只是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在教学,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

三、家庭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家庭的起居生活中,让学生尽可能的说英语,如制作一些词语卡片和家中的物品一一对应,看电视的时候让他们多留心课外英语,如:KFC/CCTV/FAMILY,让学生、家长、老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在教学中他们不是旁观者、静听者而是参与者[2]。

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就是要把没有生命力的语言与有生命力的生活融为一体,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才能让他们掌握真正有生命力的语言,才能让学生以后得到更好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优化实验方案的设计――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化学实验的设计大致可分为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原理路线的设计,二者都有较大的变异空间。“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变传统的化学实验中“照方抓药”、模仿重复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如能适当加以引导,就更能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独特优势。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教师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到这种目的,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的题材新颖。正是这种“新颖”的刺激,才会引起学生对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设问。思维源于疑惑,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许许多多,但要发现它不容易,而发现、提出日常问题就更不容易。为激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和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教师要延迟判断,必要时须帮助学生准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一旦学生有“突发奇想”,教师因势利导。

2.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认为,轻松和谐的氛围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能造成人的聪明才智的最佳发展。教师应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中主动参与态度和创新意识,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从中经受失败的体验和探究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二、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性――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进行化学探索,发现新规律、新物质的历史。新教材增添了大量探索性实验,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实验呢?我认为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其探索性,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索。比如:在学习碱金属――钠,可以设计成:首先让学生讨论后明确: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一种未知物质。第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研究钠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方案,再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筛选,最后形成一种较完善的实验方案。第三,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或提出新问题。在实验时学生有两点“意外”发现:钠不仅能被刀切开,而且切开的表面银白色又很快变暗;钠不仅浮于水面,而且与水发生了剧烈反应,最后消失了。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实验的探索性,为学生今后进行创造活动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

三、探索化学实验研究性――扩展延伸化学知识的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实验就是运用一定的实验方法,创设不同的实验情景,探索某一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规律,从而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属性。为此,就应对一些化学反应从多方位、多层面进行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在化学学习中受到某些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产生障碍。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以后,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氯水的成份。在设计这个实验时,首先应考虑氯气溶解于水中是单纯的溶解,还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还应该考虑要检验的体系中是否还有反应物的微粒,是否生成物的微粒,从而判断物质与水反应后可能得到的产物。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1 培养学生的兴趣

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同样“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在讲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使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化学科学能力

2.1 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③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④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2.2 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化学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抓住关键词,培养理解能力。如,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种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等于”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化学概念。

2.3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3 重视自主合作学习

实践表明,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几乎所有的组都能实现100%的当堂达标率。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并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还要清楚让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传统的教学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后进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容易实现。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流程中,自学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全体学生充分自学,这样后进生也能跟得上,学得明白;尖子生可以学得更加深入,为小组讲解做好准备;在交流环节,通过对子组互讲,小组精讲,可实现第一次合作提高;在展示环节,通过尖子生讲解,教师点拨,可实现第二次合作提高;在检测环节,子组互查,小组长复查,教师巡查,轻松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够游刃有余的运用,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还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

4 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1.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把大多数“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交流讨论、总结反思都要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自己设计、探究、交流等等。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宰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教师要乐于“蹲下来看学生”。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知、探究,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讲授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这个问题时,我发给每个组几张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一张滴上事先做过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软饮料瓶(瓶中的水溶有二氧化碳)中的液体,结果试纸变成红色,将这张试纸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片上,同时让学生思考试纸变成红色的原因。有些学生猜想可能是水使试纸变成了红色;也有的认为是二氧化碳使试纸变成了红色。这时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将蒸馏水滴在紫色的石蕊试纸上,结果紫色的石蕊试纸没有变色;同时将一张干燥的紫色的石蕊试纸放人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结果试纸也没有变色。此时,有的学生想到可能有新物质生成。这种物质是什么呢?这时我又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将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紫色的石蕊试纸上,结果紫色的石蕊试纸都变红了,这个实验说明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此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可能水中生成了一种酸。这时可以告诉学生这种酸就是碳酸。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刚才变红的试纸,学生惊讶地发现红色已经褪去了,原因何在?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碳酸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了,也有的认为可能是分解了,说法不一。此时,我让学生先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了成红色,再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加热并将沸腾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结果原来的变红的溶液又变成了紫色,石灰水也变浑浊了。对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学生早就有了了解。这时不用我再解释,学生已经很自然地想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而碳酸又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也了解到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很容易分解。这时,我又追问是不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而没有与水反应呢?学生思考后认为刚才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没有发现变色,所以不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了,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2.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为学生的智力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品质。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开展、科学知识的获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科学的方法,为学生的智力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对科学方法的传授形式多样,呈现的方式主要通过实验、基本概念和理论、习题和化学史等方法。

绘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理解,而课时量却相对较少,面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尽量减少知识点的重复教授。动物生物化学一般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已学习了有机化学,因此像糖类和脂类化学等相关内容就可不必精讲,而蛋白质这一部分学生接触得较少,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就必须精讲这一章节内容。

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最新学科动态,及时将这些新知识传递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到对所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2 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实验教学是以验证式教学为主,由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讲解原理,学生机械性地操作。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无论是实验前试剂的配置还是实验仪器的准备,都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细心负责的科研态度,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式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对内容理解不全面,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强,易出现前面学后面忘、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而启发式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立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归纳和总结,以启发学生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旧知识点的记忆和新知识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授课现已成为课堂教学必备的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手段之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教学,在知识内容广博且更新较快的生物化学面前,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把无声转化为有声,把静态转换为动态。所以,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精美、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课件,把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的表现出来,则能确保在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 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导演”,组织学生演好“戏”,拍好“节目”。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手做、动脑想,独立的投入教学活动。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主宰,教与学要互动沟通、互相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有模式论,不唯模式论”,教学改革之所以难,难在不好形成固定模式和套路,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去适合任何教学改革。所以,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材变了,教师必须从头学习,抓紧充电,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