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自然灾害 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自然灾害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对于成功应对自然灾害和保障公民知情权都至关重要。然而,搞清楚在自然灾害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是什么,更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急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应该将公民权力的保障放在应急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加以关注。在应急管理中保障公民权利,尤其应该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权就是与事件相关者了解事件真实情况的权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知情权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信息公开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作为前导和立身之根基。政治学理论中的人民理论告诉我们:在民主共和国家,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应享有政府信息等权力。更重要的是,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权利资源,应当属于者所有。作为社会学理论之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民主思想也告诉我们:为政需顺应民心、合乎民意,以人为本。
因此,无论从应急管理角度还是从政府信息公开角度,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都应以保障公民知情权和以提高政府和公民成功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自然灾害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
自然灾害生命周期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灾前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在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灾中的侧重点在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灾后的侧重点在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一)灾前。
应对自然灾害,单凭政府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阶段,政府只有及时、坦诚地向社会公布相关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使公众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了解具体的防范措施,才能促进政府和公众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甚至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政府将历史上类似自然灾害的相关情况及其成功应对经验、自然灾害应对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名录信息、专家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及时给社会公众,以供借鉴;告知公众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的危害程度、可能的起始时间和延续时间等,并将自然灾害爆发前公众应当做好的防范措施和相关准备、注意事项及时公布,以为公众提供行动指南。
(二)灾中。
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阶段,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美国危机管理的权威顾问劳伦斯·巴顿提出了公众在每一次危机中都会提问的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为了确保类似事情永不发生,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就可以成为抚慰公众恐慌心理的第一服镇静剂 因而也应该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首先重点公布的信息。具体到针对自然灾害事件,政府首先要权威的灾情信息,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灾害影响的范围、严重等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灾情进展。其次,政府应该立即公开应急措施信息,包括已经采取的措施、正在采取的措施和即将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针对人员转移安置、救灾物质的发放情况、商品供应信息、社会治安情况、水、电、煤气等市政生命线以及交通信息等关乎民生的应急措施信息,更应该及时准确。
(三)灾后。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阶段,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善后处理措施具体包括灾后恢复所需的时间估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加快恢复,如何对受灾地区进行修复和重建,告知受灾群众如何进行救济和赔偿,公布捐赠电话等。在这个阶段特别应该公开的是灾后重建的资金使用决策、管理过程、投入情况、产出情况、民众参与情况等灾后重建资金情况。 自然灾害评估报告是一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的总结,政府通过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提高今后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的目的。报告应该重点包括:查清灾害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灾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灾害发生的经验教训;灾害带来的长期影响有哪些和如何减少或消除长期影响。
三、结语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研究,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是其应对自然灾害时公开政府信息内容的标准和操作指南,政府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公开相关的政府信息;对于公众是自然灾害发生时知晓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依据,公众就能更好地监督政府信息公开。
注释:
姜安鹏、沙勇忠.应急管理实务——理念与策略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7:P13
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P25、P28
王盛.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7.
1.高中生的自然灾害教育知识比较缺乏。
经过问卷调查研究,高中生对于自己周边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灾害类型了解不多。在教学活动中,高中生不但要知道我国现在灾害的情况,还要了解灾害生成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增加对自然灾害的理解。还要了解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之前的自然特征,知道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生存下来。而我国的高考对于自然灾害知识的考察也不多,致使高中地理教师对于自然灾害的知识没有太重视,最后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灾害知识的了解。
2.高中生的自然灾害生存能力较弱。
经过笔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当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处理,不知道如何逃生。而学校展开的防灾减灾的教学,都出现了“走走形式”的情况,自然灾害的教育并没有深入学生的脑中。与我国的防灾教育不同的是,在日本每位同学都配备一个防灾包,内有很多的防灾减灾工具,当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大帮助,我们可以拿来借鉴。
3.高中地理灾害教学课本配套不太。
地理学者把灾害教学的有关知识放在地理课本中是挺好的,可是在地理课本中灾害教育是放在高中地理选修中教学的,而那些学习理科的学生就得不到这些知识的教育。可是在日本的灾害教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普遍教育的。此外,地理课本中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但是实际的操作性不强。高中的每个学科都属于不同的教学体系,各个学科之间很少联系,可是灾害教学的致使又是一个跨越许多课程的致使,学科之间没有弥补,肯定会约束自然灾害教育教学的实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高中灾害的教学知识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来补充教材上的缺陷。
4.高中地理灾害教育教学的方式单调。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学校的灾害教育教学一般会让教师来开讲,学生们难免会觉得枯燥无聊。而对于自然灾害的教育教学,也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教育教学手段,有一些新鲜感与新奇感,比如某个地方海啸之后,高中学校里可以开展班会的活动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加了教师给学生灾害教育教学的教学手段,还能够有效落实学生的灾害知识的了解。
5.自然灾害的教育制度不太合理。
目前的灾害教育评价是依据学生的地理成绩来判定的,可是这只是体现了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情况,而缺乏对于学生防灾技能的考察。因此,应该马上构建一个科学的防灾教育制度,来确保灾害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育教学的建议
1.从灾害的危害程度与防范程度的角度而言,需要很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
指导有关的防范灾害的措施,才可以把自然灾害的后果减小到最小。就高中学生来看,学校可以增强学生处理自然灾害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灾难出现的时候能够知道如何处理,对于学生在灾难中确保自己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学生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
指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认真教育与培育学生具有不错的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才可以提升人们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提高人们的自我素养,有助于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人类社会。
3.增加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可以关注到现实生活,又能联系到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们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处,来增加防灾减灾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设计高中灾害地理的过程中,应该事先确定学生们学习的目标,一定要利用好宝贵的时间与资源,联系现实中的例子,增加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
三、结束语
为有效防治我社区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上级自然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社区位于xx街道办事入东 2公里,辖区有企事业单位8个,4个家属院落,2个物业小区及1个城中村,另有学校1所,辖区共有常驻居民2187户,4000余人。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社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xx(社区主任)
副组长:xx(社区党支部书记)
成 员:xx(副主任) xx(委员) xx(委员) xx(委员)xx
下设办公室,负责社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2、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辖区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社区居民公布本预案。
(2)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
(3)成员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负责地质灾害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辖区居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社区巡查小组:社区两委会、社区居民小组、社区志愿者组成社区巡查小组。
二、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和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8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自然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增加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社区居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社区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社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社区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社区居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社区居民宣传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社区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社区居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社区居民小组购雨衣、手电、应急灯(具体数量由社区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俞厚祥保管。
关键词:国际间 工程项目 安全风险 突发应对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完全开放、国际间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增加、国际间承包工程业务的增多,我国建筑业在面临更大的国际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从国际承包工程风险的角度看,我们平时一般只注重工程施工生产中的风险,而对工程施工、生产安全风险以外的认识比较缺乏。比如一个工程,在上海实施与在国内其他城市实施或者到海外实施,我们对工程的安全认知角度会因为项目所在地的不同而不同。为保证自身的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成功拓展,如何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尤其重要,而其中总承包项目的安全常态防范与突发应变措施更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
一、我国建筑项目在世界各国的分布现状
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项目已经遍布五大洲。据商务部官方统计,2010年,中国建筑公司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完成的营业总额达到990多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总额达4356亿美元;2010年,签订的合同额达到1340多亿美元,累计签订合同额达7000亿美元;在外的项目数量超过450个,在外的工程建设人员超过32万,中国涉外的工程承包公司累计有3000多家。
总体而言,中国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相对较少。但近几年,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的项目有所增加。比如上海建工,到目前为止,在欧洲、美国、非洲、亚洲、加勒比地区都有不少工程。在承建项目的国家中,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不同国家的总承包项目的安全防范对象与措施也就不完全相同。国际市场并不那么简单,风险识别很重要,同样一件事在国内可能不构成安全风险,而在国外则可能常常出现风险。简而言之,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环境下,由于认识它的角度不同,对它产生的境遇思维就可能完全不同。
二、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
根据多年从事管理国际国内工程的经验,根据不同国家的习惯、文化和管理水平以及建筑公司的管理理念,一般可将安全风险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一)从可控与不可控的安全风险角度分
1、可控安全风险
包括建造全过程的生产操作安全风险、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医疗保健安全风险、防火保卫安全风险、生活环境安全风险。
2、不可控安全风险
⑴ 自然灾害安全风险
国内各个不同区域的建筑公司对本地的自然灾害情况比较了解,而对自身区域以外的地方性自然灾害没有太多的概念。近几年,上海建工在国外的项目先后经历了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家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才有所改变。上海建工在马尔代夫建造的外交部大楼项目,基础刚刚做好就遇上由于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海啸一来直接把整个工地给淹没了,造成很大损失。
⑵ 恐怖袭击安全风险
上海建工在巴基斯坦做瓜达尔港口项目,巴军方直接用坦克和装甲车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从机场送到工地,或者在装甲车上架上重机枪在前面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车辆开路,在工地上也有全副武装的军警为我们警卫。尽管保护如此森严,但仍然发生中国监理工程师被炸死3人、重伤9人的事件。
⑶ 政府更迭、政治动荡、战乱安全风险
我们在国外的施工离不开当地的环境,政府更迭、政治动荡、战乱对我们施工影响特别大。像这次利比亚事件,中国公司在利比亚一共有188亿美元的合同,涉及18家公司,3万3千人。上海建工曾经考察过利比亚市场,利比亚国家很漂亮,地方大人口少,施工的硬条件非常理想,但从软环境看,政府更迭、政治动荡、战乱安全风险比较大,最终上海建工放弃了利比亚这个市场,也躲过了这次风险。
⑷ 外交风险
外交风险中包括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国内不会遇到的。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出现上述问题根本就无法应对。
⑸ 未知疾病安全风险
一般疾病风险,类似疟疾、登革热等常见传染病倒还不是很可怕,怕的是一些新发生及未知的疾病,还有一些外国人能抵抗的疾病,而中国人却抵抗不了。
(二)从安全风险形成的本质分
包括制度风险(法律、制度、规定)、人为风险(意识、检查、措施、教育、疲劳)、 工具风险(机具、防护、专业操作程度)、工程之外风险(外部风险、影响、制约安全的各种政治、经济、自然因素)。
(三)从安全事故与管理的中外差异分
1、安全事故差异
2、管理差异
三、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规避措施
(一)项目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规避措施
严格按照中国国家、地方及企业本身的安全施工操作规程,结合项目所在国的安全施工规定,对国外项目的施工进行全程安全管理与监控,完全可以规避此类安全风险。
(二)食品卫生的安全风险规避措施
成立由专人负责的食品卫生检查与工作小组,按照国内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规范建造厨房与饭厅,完善所有厨房与饭厅硬件配置;从食物采购的源头控制好食品的选择工作,以充分保证食物源的安全;在食品卫生检查与工作小组的常态监控下进行食品的采购、洗涤、烹饪、储存以及过期食物的废弃处理等工作。
(三)医疗保健的安全风险规避措施
在每个国外项目部均设立专门的医疗保健室,配备有丰富经验的内、外科医生各1名;根据项目所在国的疾病发生情况配备针对性强的专用药品及相关常用药品,按照药品的使用时限阶段性地从国内发出药品进行更换与补充,同时做好药品在现场的存放保护工作;对项目所在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现场医疗不能满足治疗要求的情况下前去就医。
(四)防火保卫的安全风险规避措施
成立项目防火安全保卫小组,对施工现场与生活驻地严格按照建筑施工防火要求配置齐全的防火设施,同时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用电管理条例配置施工用电与生活用电设施及保护装置;由防火安全保卫小组负责每天定人、定时检查,对明火施工点实行专人旁站全时监控。对整个施工现场与生活驻地进行封闭式的保卫管理,建筑施工区域与生活驻地区域建造封闭的围墙相互隔离,针对一些恐怖活动发生频繁的国家,在围墙外增加设置贯通2米以上深的壕沟;在施工区与生活区实行24小时保安轮流值岗制,并由防火安全保卫小组分两班进行日夜巡逻。
(五)生活环境的安全风险规避措施
在国外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选择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对安全风险的规避也尤为重要。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地区的治安状况总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工程项目地处比较偏僻的地段,往来人员较少,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不仅对施工影响很小,而且对生活环境安全也比较有利。相反,有些工程项目地处比较喧嚣的都市中心,周边情况比较复杂,治安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工程地点的选择,总承包单位没有选择权。为尽可能规避生活环境安全风险,总承包单位可以选择租赁治安状况良好、人员素质较高、环境卫生较佳的地段住房用作全体员工生活区使用。
四、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的不可控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
(一)自然灾害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
实施项目之前,必须对项目所在国家的自然灾害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该国的狂风、暴雨、冰雹、暴雪、雷电、地震、海啸、高温、极寒、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发生的频率状况,来策划与安排总的施工部署。针对不同自然灾害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建筑辅助设施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临时办公、生活设施进行加固保护;制定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紧急预案;加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教育防范演练等。
(二)恐怖袭击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
做好对全球各国近年来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而产生的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对恐怖多发国家进行标定与分级,尽量不涉足与承接那些恐怖多发国家的项目;对由于特殊原因不得不在恐怖多发国家进行总承包施工建设的项目,在项目实施前制定详细可行的防恐专项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区、生活区防护的增设,封闭的生产与生活管理,要求项目所在国政府的防恐常态保护,中国驻国外使领馆、经商处的密切联系等。
(三)政府更迭、政治动荡、战乱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
对此类安全风险,采取的办法基本上与防恐安全风险措施一样,更重要的是一切听从大使馆的指挥与安排,与国内总部保持密切联系,执行人生安全高于一切的指导思想,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四)其它突发事件安全风险的突发应对
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事先并没有明显的预兆。只有充分发挥国外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应对此类安全风险。此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支部建在工地上”制度也很重要,可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强的组织和骨干力量做好后盾,做好突发应对工作。
五、结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科学防范和处置各种自然灾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XX市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防范化解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
县气象局要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影响的重点地区,加密与省、市气象局之间会商频次,密切跟踪监测天气变化,强化会商协同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各类预警信息平台重要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主动加强与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农业农村、民政等单位的会商和沟通,及时提供灾害性天气可能影响的区域、行业和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等信息。
(二)防范化解重大森林火灾风险。
加强责任落实,以政府名义公布划定的森林防火期和防火区,适时森林防火禁火令,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修订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开展专项督查、常态督查和明察暗访;加强火源管控,加大巡山护林力度,在全县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彻底排查整改,严格管控森林火灾多发地段、敏感时段和高危人群,适时适地开展计划烧除,切实消除隐患;加强预防宣传,及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高火险天气警报信息,做好监测预警和火险趋势预测;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森林防火项目申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基层专(兼)职和群众森林火灾扑救力量。
(三)防范化解重大洪涝灾害风险。
防范化解江河超标洪水风险。汛前明确各级江河防洪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逐一落实江河防洪工程行政、巡查、抢护责任人;抓紧组织力量对水毁堤防、险工险段进行修复加固,恢复防汛保障能力;依法开展河道清障,全面清除各类行洪障碍,确保江河行洪安全;加强汛期工程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做好沿江水库、水电站调度权限、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等工作,充分发挥工程调峰蓄洪作用。防范化解汛期水库水电站安全风险。进一步落实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到不漏一库、不漏一坝、不漏一人;进一步明确水库水电站调度权限,及时编制审批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完善水库水电站雨情水情监测预警设施和手段,严格执行汛期控制运行计划,严禁超汛限蓄水,对有安全隐患的水库坚决实行低水位或空库度汛;督促水库水电站管理单位进一步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加强巡查值守。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进一步建立健全山洪灾害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汛前开展各类山洪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用好管好已建县级监测预警系统,注重汛期动态管理,持续开展重点区域排查和县、乡、村预案修订完善及基层临灾避险演练,抓紧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防范化解城镇洪涝风险。严格落实城镇防洪排涝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健全城镇防洪组织指挥和防汛应急体系;汛前抓紧对城镇防洪排涝设施进行全面检查,认真制定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预案,建立城市低洼区、滑坡危险区下穿隧道等部位的防汛预警机制;落实防汛排涝供电、治安、交通等保障措施,建立城镇防汛排涝应急抢险队伍,加强重点积水区、重要区域的防汛物资储备;广泛开展城镇防洪防涝知识宣传,确保洪水期城市居民人身安全,努力减少城镇洪灾损失。
(四)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充分发挥监测预报网络体系的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要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人口密集区和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高山峡谷地带,有针对性地加密部署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现险情、发出预警。对重点区域内影响大、规模大、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监测设备采集数据、通过视频传输、无线传输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手段进行专业监测。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选址的安全性和适宜性评估工作。多渠道争取和统筹使用资金,适当提高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补助标准。对实施搬迁避让难度大、威胁人数众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快工程治理,充分发挥地勘专业队伍的技术支撑作用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
强化各类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维护管理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强化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监测力量部署,保障监测台网正常运行,提高监测质量和效能,密切跟踪震情形势的变化发展,加强震情会商研判。摸清重点危险区道路、铁路等交通状况,逐步加强对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进一步优化电源布局、电网结构,推广使用电力防灾新技术。对重要电力设施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基础设施、水库大坝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抗震设防要严格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标准。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XX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政府主导机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防御工作。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各类自然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救助能力。
(三)加强物资装备储备。
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根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要求储备相应物资。建立健全救灾物资调拨和运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