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迫切要求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大多数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单项核算模式”,会计电算化还是以总账系统的实验为主,要求和层次仍停留在利用单一的会计核算教学软件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处理的内容大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处理一定时期的十几笔经济业务。由于只涉及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所以范围过窄,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方面涉及的很少。
(二)实践教学质量低下
在会计电算化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会计软件多数还是单用户版软件,学生能够练习的只能是单机版模拟实践,这样对于网络软件学生会觉得陌生。但对于软件的实际用户多数是网络版软件,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三)校内实践教学与单位实际电算化处理过程脱节
校内实践仍然仅限于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内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到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中,不清楚实际的业务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会计电算化实际业务的处理缺乏直观感性认识,不清楚业务的处理流程,更不明白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信息是如何联系的。
(四)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实践指导教师是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其实践技能的高低是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很年轻,有的刚从学校走出来,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本来就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一步的操作,不能结合实践,更谈不上达到综合的目的了。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合的一个整体。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应将各部分紧密结合,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同时,结合理论教学体系,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各环节应包括单项模拟实训教学、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年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
(一)单项模拟实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会计专业每门专业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对每个单元在课堂中独立进行实践训练。如对财务会计实务可以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进行划分。会计电算化可以划分为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进货、销货、库存等单项进行业务处理。每一个单项内容的熟练掌握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校内综合模拟实训
通过每门课程单项业务的处理,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但对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所以,需要有一个加强综合运用的过程。据此开设校内综合实训,可把原来掌握的单项实践技能贯穿起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学生经过校内综合实训的训练和培养,会对实践业务的处理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但是,校内综合模拟教学与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还有距离。比如,企业中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包括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中故障的发生与排除等等。所以在对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后,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到实习基地实习,使学生真正接触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把自己真正地融入会计电算化岗位上,将自己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与实践工作的零距离接触。
(四)学年社会实践
在正常的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接触会计工作实践,要求学生在每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利用暑假积极参与会计专业岗位的社会实践。虽然这个过程时间比较短,参与的过程比较肤浅,但是可以通过这种学年实践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感性认识。在从实践当中总结自己一年来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可以提高自身对专业岗位的认知程度,利于学生明确以后要学习什么,要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五)毕业论文
在毕业前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撰写论文,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更是对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升华,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写作论文过程中把工作实践中的各项技能用理论去描述,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并有所创新。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再一次全面检验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调整实践课程,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践目标为依据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会计电算化课程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实践课时至少要占教学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为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修订或调整实践任务指导书。实践内容的修改应以验证性、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综合实践性较强的实训,力求接近专业业务实际。
(二)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量建立仿真的模拟环境,满足会计专业单项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的需求。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会计电算化实习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工作的真实性。
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会计电算化实践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只会根据书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能满足需要。应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组织教师在校内由有经验的教师培训外,组织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锻炼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基地也可以为学校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原来理论教学中,学生考试以一张试卷为准,但随着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其考核办法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应逐步建立一个能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考核应该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在初期,对教师和学生需要有一个转变过程,所以应该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评价为辅,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确定需要评价的要素。如会计电算化中可以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设定考核指标,其指标应尽量量化,力求公平,并形成一个指标考核体系。经过初期老师与学生熟悉考核方式以后,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减少逃避实践课的情况,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裕生.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2,(4).
[2] 严俊梅.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5,(1).
[3] 万常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
一、模块教学的概念
模块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院校的关注。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模块教学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和市场逐渐脱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职业能力特色不突出,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以能力为本的“模块化”教学更能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要
从根本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在直接面对学生的科目课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变。学科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理论不高,技能不强;学的不能用,用的又未学。学科本位课程与就业脱节的局面,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学科化”下学到的抽象知识毕业生很难从容胜任某一岗位工作,严重地削弱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虽然应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但科研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教学课时分散充斥整个学年的情况下,在尽职尽责处理教学工作的条件下,很少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科研上。在实施模块教学之后,有了集中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也可以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下教学的需要。
三、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专业模块教学的可行性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信息化、课程建设与维护的信息化。
2.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模块教学的可行性
(1)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融图、文、声、像、动画为一体,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快乐中求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接近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对知识牢固掌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改革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静止、平面、抽象,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模块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完成从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通过动态的演示,使教学活动由静止单调的语言描述,变成生动形象的动态表演。同时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更多新知识、新技术,激发起学习制作的欲望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离不开知识,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模块教学中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性,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主旨。网络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序,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语
一、 发展目标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实施xx五课改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能力。夯实扎实的专业知识根底、增加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的知识,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学习一些教育法规,提高师德水平,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二、自我规划
(一)进一步领会“xx五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xx五教师大练兵为契机,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付诸实践。力争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象,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工作中,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做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坚持运用课题带动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做好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如果有机会多出去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应继续学习。
(三)要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能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是每个个现代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在今后的五年发展中,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进行交流、创造性的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增强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提高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提高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增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五年规制的目标,仅靠本人自学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利用各种培训的机会加强学习:
1、认真做好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认真听取讲座,记好笔记,并把所学知识逐步消化吸收。
2、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利用各种培训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中职学校;实践教学
1 引言
信息化课堂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2 构建高效信息化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构建高效的信息化课堂,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堂要构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成就感的工具;教材不仅是知识的来源,还能有效的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
2.2 注重积极的情感投入及成就感的获得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都要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成就动机,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2.3 广泛的认知范围
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接触教材以外知识。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源。Internet带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国际上有许多优秀的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博览、大百科全书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使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4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指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五个方面。
传统教学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甚至压抑、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信息化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始终处于研究、设计和创作的前沿,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判断有效的信息化课堂的一个重要依据。
2.5 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终极目标,考试结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信息化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将课堂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迁移到其它情境中,能否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带有综合性,需要学生掌握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问题加以阐释。即使是考试或测试,也要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 信息化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本文结合汽车专业的仿真软件,通过课堂演示与实训相结合,以汽车电器中的更换发电机教学环节为例,我阐述一下我在实践教学应用的一些办法。
⑴开始新课之前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汽车充电系统的故障(充电指示灯常亮)分析,导入故障原因是发电机不发电,结合目前4S店维修流程导入本节内容。
⑵开始实训之前通过电子白板展示4S维修流程(接受派工、整理工位、准备工具、领取配件、更换步骤等)。
⑶通过实车展示操作,加深学生对该节课程的兴趣及记忆
⑷通过分组实践,让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的技能及工作要求,与企业培训无缝对接。
⑸通过实践总结,让学生对实际操作中的失误加深印象,提高技能水平。
4 小结
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减少教学复习时间,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
关键词:自动化;电力工业标准;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杨庆柏(1955-),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系,教授;王存旭(1965-),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系,教授。(辽宁?沈阳?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2011年度自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A8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92-01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五七纵横式”教学体系是基于电力工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但包含了理论教学体系,也包含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电力工业标准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
一、构建“一线三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认真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以前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听取专、兼职教师和毕业生的意见,加强了基本工艺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建立与课堂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平行、相互联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一线三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一线”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三训练”为基本技能训练(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实习)、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实验、热工综合实习)、工程应用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基本技能主要通过金工、电工、电子工艺和计算机实习得到训练。金工和电工实习要求学生达到一级钳工和一级电工的水平;电子工艺实习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检测技能、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电子线路焊接的技能和整机电路的组装、调试技能。严格把握工艺要求,电子线路焊接质量要好,焊点光滑、饱满,任何焊点不出现虚焊、假焊,各种元器件要排列规整,安装要遵守组装工艺规程,调试要按调试工艺进行;计算机实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维护,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能力,掌握其他一些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知识,并达到二级计算机操作员水平。
综合技能主要通过实验和校内专业综合实习得到训练。在实验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选取与处理、实验基本步骤和各种图表的运用。校内专业综合实习包括四个方面的实习:热工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实习,主要培训学生对控制系统的整定、计算、分析和解决系统问题方面的技能;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调试实习,主要培训学生对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的技能;热工开关量控制系统实习,主要培训学生安装(如接线、校线等)、设计和调试方面的技能;工程师工作站组态实习,主要培养学生设计、更改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组态技能。
应用技能主要通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得到训练。课程设计是学生消化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工程应用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重要环节,学生下班组、跟师傅、熟悉就业环境,并把学院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关键环节,设计题目来源于生产、工程实际。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现场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
二、基于电力工业标准,强化实践教学
(1)实验单独设课。实验作为一门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样对待。对于实验份量较重的课程单设实验课,按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要求,规划实施。一方面可以使实验内容循序渐进,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
(2)变实验、实习指导书为任务书的试点。可以使学生在明确任务前提下,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如自动控制原理的二阶系统响应上机实验就是把任务和要求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调程序、自己设置系统参数,自己写出实验结论。
(3)增加实验组数,减少每组人数。保证基础课一人一组,专业课2人一组。同时实行大循环,即一次实验同时开出几个实验项目,有几组学生同时做不同的实验,做完实验后进行轮换,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热工过程控制仪表实验室可同时开出电动执行器、智能变送器和模拟变送器的实验,就是采用这种大循环方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4)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开发的条件和场所。如计算机房全天开放,使学生上机时间大大加长。按计算机打卡统计,2008级自动化试点班平均上机时数约200学时左右,其中晚间开放上机时数约100学时。
(5)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专业教学改革开始以后开出了许多新实验项目,淘汰了许多旧的实验项目。
(6)强化实习教学。近几年又完善了金工实习场、电子实习场和热控实习场,其工艺操作训练项目齐全,设施完善、较先进。热工实习场拥有INFI-90分散控制系统(美国贝利公司产品)、MACS分散控制系统(和利时公司产品)、SIMATIC S7-300(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LD301(美国斯玛公司产品)电动基地式仪表和EQN智能变送器(美国贝利公司产品)等先进的控制仪表,根据教改方案和现场要求改革实习项目,其调试维修工艺与现场相同,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校外实习方面,建立了5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从厂内聘请兼职教师,收到了良好效果。
(7)开展学生热工技能竞赛。在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中采用了热工技能竞赛法。热工技能竞赛法与电厂开展的热工技术比武或热工技能大赛有相似之处。在实训室,也像电厂热工技能大赛或比武那样,摆上热电偶、热电阻、压力表、变送器和执行器等热工控制仪表,由学生进行安装接线、校验调试和故障排查,其动手操作技能训练与生产现场相差无几。
三、建设符合电力工业标准的实训室和实验室
2002年,自动化专业的前身——热工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示范专业,那时投资了200多万元建设了INFI-90实验室;2008年,火电厂过程控制实验室被评为沈阳市重点实验室。2010年,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热工控制系统组态维修实训室和现场总线实验室。这些一流教学实验设备是实施基于电力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热工过程控制仪表”是2004年国家精品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除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之外,基于电力行业标准的实验室标准还应增加一流教学的教学实验设备。本科“过程控制仪表技术”与高职“热工过程控制仪表”共用一个实验室。实验室标准是按国家精品课的标准制订的,现根据电力行业标准对所有专业核心课实验室标准进行了修订或制订。为保证“一流的教学实验设备”,这些教学实验设备还要随生产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
四、基于电力工业标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纸、进行工程计算和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基于电力工业标准专业教改的重要内容。
五、结束语
在基于电力工业标准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的两年时间里,采用基于电力工业标准的教学课件已经先后对12个电厂的生产人员进行了培训。基于电力工业标准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学课件受到电厂专业技术人员的好评。同时,基于电力工业标准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也得到了生产现场人员的肯定。基于电力工业标准的教学计划培养的自动化2008级学生即将毕业,他们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就业签约率已达90%。
参考文献:
[1]洪源渤,衣晓青.构建面向21世纪“热动”专业新课程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1999,(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