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旅游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07-03

在发展生态旅游及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正在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生态农业旅游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利用农业生态、生活、旅游功能的有效形式,是集农业生产、自然景观与科普于一体,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新型旅游形式。生态农业旅游不同于传统农业,也有别于休闲旅游业,它立足农业,注重农业的循环利用开发,发挥生态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充分体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在经营形式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服务等全面融合,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 农村自然景观的发展与旅游区规划思路

农村自然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农业景观,其次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景观,最后是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景观。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已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农村自然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现代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概况分析

太阳山生态旅游示范片区位于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北部,东北靠美丽的太阳山。西南临沾天湖。旅游资源丰富。该片区包括梁山村、肖伍铺村、郑家河村、太阳村、沾天湖村五村共计2410.01hmm2。该区气候条件良好,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还兼有湿润的演湖小气候和潮湿的森林小气候特征。该片区地貌特征由东至西呈山地、丘陵两级阶梯分布。太阳山生态示范片区沾天湖开阔的水面,太阳山起伏的山地丘陵,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成为柳叶湖独具魅力的景观区域之一。

2.2 生态旅游发展条件

(1)政策优势

近几年,随着建设新农村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该片区又被定为柳叶湖管理区市级新农村示范片,这为该片区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区位优势

规划片区同属太阳山旅游-规划区,地处常德城郊,交通便利,半小时车程即可到达最远的梁山村,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3)资源优势

连绵的太阳山,清澈的沾天湖,山间有座座水库,田间有阵阵花香,自然风景可谓美不胜收。同时,片区内人文古迹不胜枚举。古老的自露寺,悠久的观音桥,岩人岩马砖雕等等。虽然目前古迹尚待修复,但他们是近代文明的见证,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是发展旅游不可多得的珍宝。片区的乡村旅游,加上现有的柳叶湖,太阳山、渔樵村、体育生态园就构成了柳叶湖区的黄金旅游线路。

(4)基础优势

该片区各村庄自身基础条件好。产业以传统水稻及优质果树、花卉为主,2008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经济基础较好。同时,五个村的干部素质高,肯想事、会干事,号召力强、凝聚力强,融洽的干群关系。

3 旅游总体规划

3.1 设计构思

(1)以人为中心,着力于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塑造农村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怡然的栖息之地。

(2)力求在合理安排各类建筑的同时,使整体布局与人的关系体现出韵律感、构建人性化的空间,在有序中求变化,体现空间序列之美,

(3)设计,融合自然山水的意境,将道路空间、街道步行空间、景点旅游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性、连续性的空间体系。形成“依山、滨水、绿脉、宜人”为核心要素理念。

3.2 规划结构

充分利用场地内山水相依的有利条件,构筑具有现代氛围、新农村形象。设计构建一山、两水、一带穿五点规划结构模式。

“一山”――即指太阳山林场及大太阳山生态旅游区“两水”――即指沾天湖和红旗水库:“一带穿五点”――即指以太阳山生态旅游为主线的经济发展走廊带动梁山村、肖伍铺村、郑家河村、太阳村、沾天湖村五村的经济发展。发展以乡村旅游或为旅游服务而开展的项目,见图1。

3.3 人口及用地规模布局

规划区总用地2410.01hm2,依据《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标准村庄布局规划导则》和《镇规划标准》,并结合现状用地情况,至远期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按不超过140m2控制,远期至2020年人口为5600人,建设用地规模为78.40hm2。故现状用地范围能满足村庄发展要求。

(1)房屋建筑规划

村部建筑布局强调空间可塑造性,通过建筑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建筑单体要具有地方特色,色彩要清新淡雅,创造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

在该区内需拆除三类建筑要求在新建时筑统一建筑立面形式,和风格,并且按“一村一品”的定位重新设计单体形式。如沾天湖村村民住宅为湘西民居建筑形式;太阳山村村民住宅为后现代湘西民居建筑形式;肖伍铺村和郑家河村村民住宅为现代简约派建筑形式;梁山村村民住宅为结合本土材料装饰为主的现代简约派建筑形式。

同时建筑规划设计是要注意:在村入口处设置景石、花灌木丛,设计入口标志,要求标志造型要具有乡村特色;结合村部或在村民居住较为集中地设计中心休闲广场,该广场可供居民集合、娱乐、休闲、健身等。广场内设休息凳,栽种大树供村民休闲;有条件的可设球场或置放健身器材等为村民提供健身的条件:中心广场主要体现出新农村农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景象;村域内若有水面可结合水面形成滨水景观带,在水边设钓鱼亭、休息长廊、健身步道等。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规划区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

原则上每村各设一所幼儿园,规划片区内原则上在肖伍铺村设1所完全小学,增设班级并完善学校其他设施;按照“一村一室”的设置原则进行设置,远期至2020年实现一个行政村配备一个卫生室;文化设施的建设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的现实需求相适应,村级图书室藏书不少于1000册,面积在20m2以上,要求设立现代远程教育村级服务站点,设立村级文化活动室;在梁山村,郑家河村和肖伍铺村规划设置养老院,共计150~200个床位:规划在肖伍铺村设置集贸市场。市场的用

地面积不应少于1hm2:加快农业专业服务网的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

规划区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建筑院落设垃圾收集点,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废物箱的按置:街道按25~50m、规划区服务半径按70m设置。

3.4 道路系统规划

(1)交通体系规划

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相互连贯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道路设计与规划区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

将规划路网分为四大类即:区级公路,旅游公路,村级道路和组间道路。规划道路红线按乡镇道路特点进行控制,以构建有乡村特色的道路系统:区级公路8~10m:旅游公路6~8m宽道路红线:村级道路6~8m宽道路红线:组间道路4m宽道路红线:两侧分别控制6~9m绿化带,建议绿化带种植1~2排乔木以形成乡村道路特色,对区级公路和旅游公路增建错车道和候车亭。将原有沙石路面进行改建成水泥路面,所有水泥路面均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实施。砼路面厚度为20cm,新建道路则严格按标准实施。

(2)客运站与停车场规划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异增长,充分安排停车场(库)。根据规划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

本次规划在该片区内共设1个公交客运站即肖伍铺站,4个停车场即肖伍铺停车场,渔樵村停车场,太阳山停车场,梁山停车场;区级公路和旅游公路按标准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点,指示牌和公用电话亭。片区内各村按“每村一站”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点。

3.5 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片区内坚持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村庄的特色产业、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原则;以旅游业为龙头,协调发展风景、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在柳叶湖区域村庄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片区内各个村庄产业发展的侧重,结合现状村庄的主导产业,依据“一村一品、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各个村庄的主导产业做出规划。

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山泉溪流,本规划以休闲步道为景观主轴,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地联系各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空间连续性。将山体绿化、休闲广场、景观大道与溪流水景、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融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绿地系统。

梁山村,太阳山村,沾天湖村,郑家河村,肖五铺村等村可利用沾天湖开阔的水面和起伏的田园风光,开展登山、徒步、单车、泛舟、垂钓等类型丰富的田园乡村生态旅游活动;可利用太阳山森林公园自然风光开展休闲旅游产业,同时规划开发“休闲农庄”的经济模式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观光区重点为游客旅游,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施。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休闲区沿路设置,是空气清新的“绿肺”,周围配以花坛、座凳及花架等小品设施。

农事体验区、游戏区设置表演台、各种活动场地、娱乐设施及喷泉、凉亭、架空柱廊等建筑小品,并以此为核心通过景观大道向外延伸,与休闲空间构成一体,使周边绿地自然地延伸到建筑底层,使建筑、绿化、娱乐设施与居民的活动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最适宜的娱乐、休息和交往场所,充分体现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民俗文化及生活、生产方式等资源,以体验农村为特色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活动,可培育农家旅店,餐饮服务,蔬菜种植,农家养老,儿童教育(农事体验),捕鱼钓鱼,观景照相,文化娱乐等新的项目来丰富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利用片区内良好的自然地貌环境,大力发展花木水果产业,使该区成为花木市场和果品采摘基地,同时也可发展经济林木种植。

整个规划区由建筑围合成不规整几何形,布置草坪、灌木、柱廊、坐凳、花坛及凉亭,令游客享有稳定、平和、高雅的休闲环境。规划区以景点为单位,构筑不同主题的活动场地,以花坛、树木分隔空间,或大或小,或分或台,形成各具特色的半公共空间。

环境小品的内容广泛,从指示标牌、休息亭廊、水池、雕塑、灯柱、灯具、围墙、花坛、座椅、儿童游戏器械到一些市政设施等。它们的设计应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为一体,对规划区景观的形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可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卉,把不同等级的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绿化有机整体,尽可能的减少噪音污染。

生态旅游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生态旅游规划 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旅游从宏观上看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交流的过程,环境与人类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正确有效的环境规划对保证保持旅游地的景观自然性和原始性以及确保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旅游规划可以定义为在旅游地进行调研后,为寻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地的有序发展将环境、社会以及经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以平衡和谐各部分发展为宗旨的富有前瞻性的、反馈性的操作过程。

1 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旅游规划“确定一国或一地区旅游发展的方向、规模、目标和速度”。①认为旅游规划的作用仅限于为旅游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确定提供可实施的方案计划,过度倾向规划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将规划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纳入持续观察范畴,导致规划不具备长期追踪效果,所谓的前瞻性、反馈性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其中主要问题如下。

1.1 旅游规划无法体现其前瞻性

现如今很多旅游规划只是为了规划而规划,并没有因地制宜制定切实符合自身条件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大纲。旅游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步骤并没有站在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进行布局,于是规划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又进行二次规划,浪费了大量精力物力不说,规划的前瞻性现实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1.2 旅游规划研究视角狭隘

作为第三产业翘楚的旅游业因为客观发展要求使大多数旅游规划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相对漠视旅游规划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有的学者声称“不谈效益,遑论规划”。②在这种大环境下,旅游规划研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十分功利的倾向,集中在对旅游现象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考察,而对具有不可逆性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学术界这种狭隘短视的研究视角使得旅游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被掩盖,对整个国家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其不利。

1.3 旅游规划研究反馈性不足

国内旅游规划尚处于一种十分年轻的规划形态,相对于旅游规划实践而言,旅游规划研究仍处于“前范式(Pre-paradigm)”阶段。③旅游规划实施后,旅游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的得失并没有深入研究探讨,规划的反馈性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来,或者说就算发现了问题的存在,规划相对应的后续修改调整也没有跟上。

2 生态旅游规划与景观生态学

在旅游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的效益越来越不足以弥补环境的损失时,旅游规划者开始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补充其规划以便达到可续性发展的目的。澳大利亚学者Rors K.Dowling提出“从环境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其提出的旅游规划框架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规划框架,把环境规划和旅游规划融为一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④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有效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二个目标是发展旅游地的经济,力争给生态旅游地带来好的经济收益,促进旅游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景观生态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现代地理学、生态学新型交叉学科,它研究宏观尺度的景观结构(空间格局)、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的特点。景观生态学一般的概念包括斑块、廊道、基质等。

3 景观生态学规划的特点

在指导思想上,景观生态规划坚持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以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主张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要双管齐下。而传统的旅游规划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将自然旅游资源当作大自然恩赐的获取最大利润的工具。⑤

在规划重点上,景观生态规划秉承和谐发展的观念,将旅游与环境定位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力求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传统的旅游规划是大多倾向于经济利益最大化,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考虑比较少。而且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矛盾时,总是牺牲环境让位于经济。

在规划理念上,景观生态规划强调因地制宜,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尊重原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规划设计,使其生态环境更加合理化,最终实现旅游地生态化、景观化和实用化。而传统的旅游地规划曲意迎合消费者,过分实现旅游产业的一条龙服务,在风景区修建太多的辅助设施导致景区原生态遭到破坏,丧失了原有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在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途径上,一般的旅游规划在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大的创伤破坏后才开始亡羊补牢。但环境的修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长期而又见效缓慢的过程,很少有掌权者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去实施无法增加其政绩的工作。而景观生态规划从源头着手,强调规划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从“人类征服自然”转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将防患于未然思想融入开发理念之中,希望从根本意义上解决旅游环境屡治不绝的难题。

4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4.1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是把旅游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实现整体间资源共享互惠。同时景观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此变化具有不可逆性,这就要求旅游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道路,从整体的角度上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指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细化优化局部设计,使景观单元在观赏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在规划设计时特别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达到最佳旅游景观美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又能起到增强旅游地整体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的作用。

(3)个性与特殊保护原则。一般说来,景观都具有区别于其它景观的个体特征,景观规划设计要因地而易、因地制宜,否则个性的魅力将散失殆尽。特殊保护指旅游地内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资源(如历史遗迹或对保持旅游地生态系统具决定意义的斑块)应着重保护。

(4)综合效益原则。旅游地的人文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和谐,将人文艺术与环境完美结合,使自然的生态美和人文社会的现代美浑然天成。再把旅游服务设施有效融于山水之中,使旅游地的景观美既不被减弱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4.2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的微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的微观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廊――基的具体设计上。旅游斑的设计与环境要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人工建筑斑块与天然斑块相协调。廊道要注意合理组合,强化在交通功能之外的游览功能设计;区内廊道的设计要尽量选择生态结构稳定的区域以避免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区间廊道的设计应尽力考虑区内环境承载量,量力而行。基质是旅游地所在大的环境背景,利用3S技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来确定景观生态区和旅游功能区划分,以体现生态区和功能区相互制衡。旅游地的规划必须建立在对区域空间和时间背景的全面把握上,这有助于进行核心保护区的选择和指导布局,也有利于分析确定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特色。

4.3 景观生态学的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旅游区前景规划的布局上,因为保持旅游区的景观特色、景观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让旅游区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综合最大化的保证。本质上,它是一种包含“旅游”、“景观”、“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性规划。⑥其中,“旅游”的规划核心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对游客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和设定,以此来确定旅游区的发展方向;“景观”的规划核心是对旅游项目、设施建设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以此来确定旅游区的发展规模和模式;“生态”的规划核心是对旅游区的自然环境要素与因旅游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各种影响(包括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分析,以此来制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5 结论

在旅游规划中运用生态学的相互关联思想,既是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的叠加,而是在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上综合分析,力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综合最大化。优化组合原有景观要素或引入新的组成要素,构建新的或调整旅游区景观格局,对提高旅游景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旅游区域环境和维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2.

②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31.

③王大悟,毕吕贵.旅游规划新论[M].合肥:黄山书社,2002:12.

④李亮.旅游规划研究的“空间-阶段”模型[D].清华大学,2004.

⑤刘琴,王金霞.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

⑥蔡伟斌.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自然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1.

生态旅游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定义

有关“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含义,在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的阐述,但是这种新型的旅游景观一定是要具有相关的价值的,而这种价值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经济价值;“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主要强调乡村的特征,这种特征把乡村和城市的景色截然分开,具有自身独特的景观价值;“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不但要演绎出一种乡村风情,表现出一种乡村的特色,更要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人和自然该如何相处的问题,也就是保护生态平衡,让自然资源可以持续的被利用。所以,这种景观带有综合的性质,主要包含生产景观、乡村聚落、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以及那些可以进行观赏的景观。

2.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若干原则

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各种景观进行规划,需要了解很多学科的知识,主要是规划整体的景观要素,要想取得成功的效果,必须要关注到景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综合考虑乡村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条件,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实践,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恰当的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

2.1生态性原则

旅游业在在发展的同时,会造成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乡村景观自身的运转也要符合生态要求,做到环保、低碳、绿色,尽量达到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构建一个正常的生态环境。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降低污染,不能给自身以及周边带来负面作用。以生态的原则对景观进行规划,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尽量打造恬静的旅游景观区域,形成适合旅游的环境,这样可以提高景观的质量。

2.2经济性原则

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及改造乡村旅游景观都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进行规划时要考虑到经济的因素。例如,在乡村生态景观中开展采摘园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规划时不但要对采摘点进行合理的设计,还要想出在淡季也可以吸引游人的方法,不断的增加收益。对景观进行设计要注重经济性,也就是保证旅游经济以及生产经济都可以发展起来。

2.3特色性原则

乡村旅游业想要顺利发展下去,必须要有特色,旅游景观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如何规划以及设计出有特色的景观呢?就需要综合考虑园区不同方面的特征,例如经济、历史、自然、社会、文化等,然后结合这个特征,找好自身的特色所在,让园区的设计可以与众不同,和大众化的景观规划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将更多的游客吸引过来。

2.4参与性原则

如今比较流行的旅游方式是让游客可以亲自的参与进来。农业园区比较适合观光游览,因此占地空间很大,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让游客参与进来。从城市过来的游客必须亲身体验园区的生活方式,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在农村生活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游客才可以真正的走近乡村,体会更外一种生活方式。

2.5多样性原则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旅游项目,也不管什么规模的旅游形式,都需要留给旅游者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对乡村生态景观进行设计时,要以多样性为基础,也就是在开发产品、设计路线、选择时间、确定游览形式以及消费水平时,尽量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可以让游客有选择的空间;而且对于在园区内各种品种的组合、景区内各个小区域如何分布以及资源配置方面要注重多样性以及丰富性。

3.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实施重点

3.1景观生态规划建立在产业适宜基础上

对产业比较适宜的地带进行规划,也就是分析乡村景观的各种要素以及整个景观情况,以相容性为基础进行生态规划。对这种相容性进行分级,构建起判断相容性的矩阵,以此为依据,规划产业比较适宜的地带,以便于确立一种科学的行为体系。

3.2景观生态规划要充分规划乡村土地

根据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几项原则,如何充分的利用乡村土地进行良好的旅游景点规划非常重要。在此我们可以将将乡村景观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乡村景观保护区、乡村景观整治区、乡村景观恢复区和乡村景观建设区。在这几个区域合理的规划好之后,可以充分的解决生产土地和景观规划用地之间的各项矛盾,不仅仅给乡村土地带来了更多的生态价值,还创造了新的产值,可谓是一举两得。

3.3景观生态规划要以乡村聚落为中心

对景观生态进行规划主要建立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主要内容是规划景观意象、功能以及性质,规划土地利用方面的景观生态以及景观平衡,规划聚落形态以及空间景观,规划聚落规模以及功能区,塑造聚落的风貌以及体系,规划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建设以及绿地系统,规划景观控制以及景观区划,规划灾害的控制等等。

3.4景观生态规划中融入田园公园式风格

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田园公园成为具有很多功能的主题园,它建立在乡村景观的基础上,具有自然、休闲、生产以及康乐的特点。乡村生态旅游更多的关注趣味性、参与性、趣味性。对田园公园进行规划,让生态旅游带动旅游业向前发展。

生态旅游规划范文第4篇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

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1.区位交通图

2.综合现状图

3.规划总图

4.功能分区图

5.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规划图

6.保护区规划图

附件二:旅游度假区管理政策参考资料汇编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处东经118°36-119°00,北纬30°20-30°40,规划主入口距宁国市区约20公里。

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管理上的便利性,规划将本旅游区边界确定为:东起竹峰镇杨村,沿镇界过太子尖、金斗山、人山尖至甲路镇边界枫树岭,再沿宜黄公路东侧山脊连线至胡乐镇鸿门,折向西沿鸿旌线(809省道)南侧山脊连线过古堂山至滑渡,然后沿宁国市界向北过罗汉肚、一尖峰、父子岭至龙潭寺,再沿青龙镇边界过柿树岭至石头岭、凤形山、西坑坞,接竹峰镇边界回杨村。规划范围包括青龙、竹峰、板桥三镇乡全境及城关、甲路、胡乐镇部份区域。规划区面积约为597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资源开发的主流及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生态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区域经济共同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协调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市场导向原则

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景区旅游开发方向,迎合现代旅游者崇尚自我、回归自然的趋势,注重旅游产品功能定位与市场预测,并具有一定的超前量,使旅游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个性化原则

在旅游项目规划上强调个性特色,追求惟我独有,满足游客猎奇求异心理。

、可操作性原则

在理论上以高起点的战略研究用于指导资源开发,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一致性。在实践中,通过对功能分区、政策措施和开发时序三个方面的合理安排,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功能互补原则

通过分析对比景区旅游资源差异性,规划力求与皖南旅游区发展战略相衔接,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互享、客源互流、产品互补,避免项目重复设置与资源浪费。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国务院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建设部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国家旅游局中科院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10国家技监局

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0国家旅游局

6、《十五安徽省旅游发展建议》.7安徽旅游报

7、《宁国市十五计划纲要》.12宁国市人民政府

8、《安徽省板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1999.10安徽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四、规划期限

旅游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本项规划针对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近期建设的需要,结合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规划期限为:

近期:--

中期:--

远期:-2015年

同时延展考虑2015年以后规划区发展的战略取向,兼顾远景发展的时空结构及产业体系组织。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国市西部,皖南山区东缘,属于山地湖泊型景区。区内地势走向非常明显,西南山势起伏,雄伟豪迈,东北相对平缓,岛屿众多,整体呈西南向东北低缓态势。核心景观港口湾水库是安徽省跨世纪重点水利工程,位于水阳江上游支流西津河上。水库坝高146米,总库容为9.4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为32.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钢筋砼面板堆石坝,总投资11.034亿元。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控制水阳江上游流域洪涝灾害,并将沿西津河干流形成长约30公里的水面航道。两岸青山连绵,岛屿纵横点缀,风光优美。

青龙湾旅游区属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4℃。区内风向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冬季吹北风为主,夏季以南风为主,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山地影响,区内降雨时限较集中在5-7月,易形成雨季。本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轻雨细,气候宜人,全年皆可开展度假旅游活动。

本区地形复杂,动、植物物种丰富。估计植物有483种,分属116科,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动物215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4种: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须长尾雉;二类保护有20种:猕猴、短尾猴等。区内板桥自然保护区林相整齐,林木茂盛,盖度90-95%,更有万亩甜槠林,堪称奇观。因受人为破坏程度不同,区内植被具有明显地带性,地势平缓的冲、坡地绝大部分为园地,成为果园、桑园、茶园等栽培植被;低山、丘陵为大面积的次生灌丛及草丛类型;高峰山、板桥一带为北亚带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

2、社会经济

宁国市经济发达,居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5万元,农业、工业、商业比重为17:54:29,国民经济步入工业主导型历史阶段,商业也占较大比重。规划区内,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山林作物、农业和村镇工业,其中山林作物和农业依然处于重要地位。

宁国市人口约为4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宁国市外来移民较多,在民族构成上复杂多样,畲、回、维吾尔、满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错相居,其中畲族为较大少数民族。规划区范围内,共有人口5.46万,相对集中在西津河河谷平原地带。近年来,许多山区居民因生活不便及水库建设外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

3、历史人文

宁国历史源渊流长,春秋战国时先后隶属吴、越、楚。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设宁国县、属宣州。宁国名取吉祥语,《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规划区内为宁国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著名人物有黄一腾,东岸乡人,明万历二十五年进士,曾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兼佥事,著有《诸儒语要》;周斌,胡乐乡人,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清政府授予奉政大夫和花瓴同知,著述甚多,有《山门新语》、《史学骊珠》等。区内著名遗址有跑马岗及近代板桥苏维埃政权旧址。

二、风景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

、资源类型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湖泊景观与山地景观于一体,构成了很有旅游开发前途的类型多样的景观资源。区内西津河山水形胜,本为历代名胜,有诗赞曰:

《西津游舫》

明‐黄一腾

夏日朗晴晖,轻舟敞画扉,

澄波涵影静,岚气趁云飞,

古寺衔丹麓,长桥映翠徽,

浊醪倾不尽,踏破月明归。

港口湾水库的建设更增加了本区的魅力。大坝截西津河而形成湖面,宛如皖南碧玉,碧波万倾,港汊纵横,青山环绕。登高远眺,水天一色,可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高峰山群峰峥嵘,瀑布飞溅,古木参天,林海茫茫,野花烂漫,云影变幻,不仅可以观赏到秀娟的溪流跌水,险峻的绝壁,日出群山的奇观,晚霞夕照的美景,幽雅寂静的月色,波澜壮阔的云海,瑰丽神奇的佛光,还可领略苍莽的原始森林,奇异的卵石群,壮观的杜鹃花海等美妙景观,更有千年不绝的传说,充满神秘色彩,魅力无穷。白云禅寺重建后,慕名朝拜者又为高峰山添了几许人文气息。

、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1)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组合佳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自然景观之山、峰、岩、洞、湖、瀑、泉、溪、雾及人文景观之徽派古建、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于一体,所谓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烟云飞瀑,秋有翠壁丹枫,冬有玉树银峰。堪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备开发观光度假产业的良好基础,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飞舟湖面后,或驱车上高峰揽胜,或前往板桥自然保护区探秘,动静相合,相得益彰。

(2)自然山水优美,历史人文稍显不足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广至数百平方公里,其间湖水秀美,山川怡人。湖两岸或岩壁如镜,或悬树倒挂,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长青,野鹭横飞,烟霞斜照,风光无限。狭谷小溪水皆成碧,游鱼细石,视之可触,溪流或急湍似箭,或浅缓纡平,可闻泉水击石之声。高峰入云,峭壁林立,峰回路转,雄伟瑰丽。万亩甜槠林,蔚为壮观,青钱柳,毛红椿、云锦杜鹃、黄山松点缀其中,秀美溢山。云豹、金钱豹、短尾猴、黑麂平添山林几分神秘。如此山水,似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奇异山水画,令人陶醉。

由于历史原因,宁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侵袭,几经摧残,人文资源稍显不足,但高峰山神奇传说与白云禅寺香火浑然一体,撑腰石、豆腐台、狮子洞无不张扬神话色彩,却令人神往。徽州古建,独具魅力,自成一脉,风韵悠悠。

(3)整体生态环境一流,疗养度假的胜地

宁国工业经济主要集中于城区及附近,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工业基础薄弱,污染少,加之历届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破坏程度较小,水质清澈,生态环境一流。1995年建立板桥自然保护区,更保护了区内生态环境的原始性,使板桥成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绿色殿堂和基因库,北亚热带绿色桥头堡。旅游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7.5%,山青水秀,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可称得上一级空气一级水。尤其板桥盆地,岩壁环绕,溪水潺潺,古宅苍苍,乡风浓郁,别有洞天,颇具世外桃源之感。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候宜人,是进行森林养生,避暑度假的天然佳处。

三、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开发条件评价

、优势

通过对规划区的景观资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本区在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发方面具有下列优势:

(1)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独具天赋优势

(2)区位条件优越,客源市场广阔

(3)交通网络发达,可进入性良好

(4)政府积极扶持旅游事业,政策优势明显。

2、劣势:

()区内缺乏高品位、富有内涵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奇绝的自然景观资源,其产品开发的可替代性较强。

()从目前全省旅游发展格局看,本区属热点中的冷线,尚末被列入安徽省主干旅游线之中,今后需花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旅游业基础薄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缺乏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

()水库水体的保护的和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

四、总体评价: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湖水浩淼,岛屿罗布,高峰入云,飞瀑飘逸,古木参天,林海茫茫,自然风光优美;区域皖南乡土风情浓郁,土特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一流,区位优势突出,具有良好的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合理规划,以港口湾水库―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优美的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厚重的徽文化为底蕴,重点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人文内涵,着力加强营销宣传,有条件将本区建设成为集山水观光,游乐度假,民俗采风,生态教育,科考探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依据旅游资源赋存基础,本区是以绿色生态文明为主脉的旅游区。在竞争优势差异化的(旅游)市场开发前提下,其旅游开发方向可定为:生态旅游度假区。之所以将本区旅游开发方向定为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方面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9号),发挥自身资源 优势,率先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丰富和优化安徽省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旨在从开发战略方向上区别于黄山、千岛湖和太平湖观光旅游的发展定位,并藉此凸显青龙湖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独特的旅游价值。

基于上述理由,本规划提出青龙湾旅游区发展战略目标为:

安徽省一流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这里的生态旅游是指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知识为指导,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愉悦身心、回归自然,获取生态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促进旅游区环境不断优化的大众化舒适型的旅游活动。其基本特征为:

①注重游客用亲身经历的方式达到更加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的目的;

②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重视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④对管理者和游客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知识教育与宣传。

二、主题形象设计

1、形象定位

形象是旅游区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旅游区形象必须以当地文脉和资源特色为依据,同时也应能激发游客的情感与欲望,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青龙湾所在区域以山、水为主脉,以自然生态优美为最大特色。这是区域的本底形象和文脉基础,其旅游开发形象的创新必须以此为依据。

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旅游模式,正逐渐成为世界普及的主要旅游活动,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此外,旅游作为一种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新颖生活方式,已开始为人们所接受,旅游生活化的理念日益成熟。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形象为:

绿色生活空间休闲度假胜地

此形象定位具有亲和、延展、兼容等特点,是青龙湾旅游区的一个通用形象。它既展现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自然与纯美,又突出了区域旅游功能的多元性,并以生活的概念与游客共鸣。

2、形象口号

皖南第一湾--

·观赏秀丽多姿24美景

·纵情高峡平湖青山绿水天地

·追溯华夏龙文化渊源

·探寻恬静质朴皖南乡土风情

·尽享现代休闲度假生活

形象口号意在借用市场营销中的领先定位法规,以皖南第一湾为本旅游区主推形象口号,在游客心目中确立皖南山水湖泊型旅游区的第一品牌效应。与此相适应开发五大类旅游项目,以支撑和丰满形象口号。

此外,基于总体形象,还可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一套相关的宣传促销口号,以完善和强化区域形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想

较单纯观光旅游而言,度假是相对高档的旅游产品,它是区域旅游业进入成熟阶段的产物。国外的旅游者大多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选择宁静、优雅、旷野的环境,在某一度假地过上一至二周轻松自在的闲暇生活。

在中国,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与假日经济的火爆预示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数以亿计的旅客不再只图走马观花式的形,开始追求舒适称心的神,希望从旅游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决定新兴旅游地的发展取向应当是:

具有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人和动物和谐共存;观光游览与休闲健身功能合一;地方文化与现代体育齐头并进;返朴归真与时尚享受互为补充;中国特色与国际潮流相接轨的生态型综合旅游区。

具体讲:一个完善的旅游度假区需要有:形胜壮美的天然吸引物,热情好客的社区人文环影,舒适完备的食宿条件,文明时尚的休闲、健身和娱乐活动,便利的交通设施及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能充分满足度假游客饮食、睡眠、沐浴、游乐、购物、商务等方面的需求。大型度假胜地通常由若干功能区和度假基地单元组成,建设周期历时数十载。因此,旅游度假区宜统一规划,成片开发,滚动发展。

根据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的资源条件及形象定位,规划推出下列五大类旅游项目:

、构建秀丽多姿的二十四景

对旅游区内众多的山水风光,造型地貌,奇异天象及人工景观进行分类组合,按中国传统构景手法提炼意境深长的大八景(地段景观组合)、小八景(单独景点)和景外景(天象和季相变化景观)共二十四景。通过对散乱景物的层次化和条理化,使之成为游客可系统游赏的具体对象,可观、可游、可思、可忆、可摄。同时通过对景观意境的渲染和游赏氛围的构建,丰富其人文内涵,让游客得到更多美好的游历感受,此外,借助岁月沧桑的磨炼和千百万游客的参与加工,更可赋予景观点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

附:青龙湖二十四景表

大八景:高峡平湖云帆十里鹤翔九天故园方塘

高峰入云铁瓦问禅板桥仙境鬼门探玄

小八景:建议结合首期建设项目,向社会征集

景外景:建议按春、夏、秋、冬、晨、暮、雨、雾序列向社会征集

、开发系列观光游乐项目

重点规划项目:

1)青龙湾乐园

选址周塘水面及天井山东麓塘坞,以水上游乐园和野外极限运动为主体建自然野趣型游乐场,为游客提供大众性参与项目,在主入口区营造欢乐气氛,聚集旅游度假人气。

2)野生动物观赏区:东岸麻子岭。

3)主题公园岛群

系统开发湖区岛屿。

竹峰段岛屿的开发可以人工营造手段为主,如布置龙坛公园等;

东岸段岛屿近期以动、植物造景为主,如布置鹿苑、桃花岛、百竹岛、百草园等,构成翡翠群岛景观。中远期可结合黄村高尔夫俱乐部建设在动植物景观基础上增加休闲运动类项目。

4)湖畔野营基地/拓展训练营:东岸燕子窝

5)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东岸小黄村

6)畲族风情村:方塘镇

7)高峰登山游览区

8)太虚幻境-板桥溶洞

9)水上观光游览环线

上述游乐项目通过三条水上观光环线串连,让游客在青山秀水中充分领略返朴归真、拥抱自然的乐趣。

、深化发掘龙文化题材

根据本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及青龙湖整体外形特征,规划在旅游区内营造具有浓烈华夏龙崇拜民俗文化特点的氛围,丰富和发展景区的人文内涵,树立龙的传人游龙湖、观龙俗、祭龙祖的宣传效应。重点项目有:

1)入口区造势--祭龙坛

对第一大岛(14号岛)--青龙岛以龙文化为主题进行规划。选三江汇流视野开阔处面水筑气势宏大的祭龙坛,上树龙纹图腾柱,周边构筑相关景点,配以每年一次的祭龙大典,以浓墨重彩手法将其塑造成炎黄子孙祭龙祖、思统一的圣地。

2)水利枢纽的延伸--理水园

配合水库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港口湾水库坝下建理水园(青龙滩公园),以龙一治水一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设计。运用植物造景、雕塑、壁画等环艺手法表达中国传统理水、治水哲学并赋予其现代意义。

、营造浓郁的皖南乡土风情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追求时空差异。富有地方特色的皖南乡土风情和民俗是本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尤其是建筑独具黑白之美,布局讲究山深人 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皖南民居,几已成为皖南旅游的标志物之一。规划以方塘镇为中心构建乡土风情游览区:

1)按典型皖南风格布局建设方塘集镇。结合移民搬迁,在规划上一步到位,完善其旅游观光和服务功能,使其成为特色旅游镇。

2)发展观光农业园,如:农耕乐园/茶趣园/观光果园等,集观赏、娱乐、农耕、采摘、品尝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吸引久居城市的游客。

)改善方塘乡土风情游览区整体环境。远眺高峰诸山,萦青缭白,隐隐云间;遥望乡村,良田万顷,沟渠绮分,秧针濯雨,麦浪乘风;粉墙鸳瓦掩映在绿树之中,自成天然之趣。

、高起点建设度假基地

1)根据集中布置、成片开发的原则,考虑功能分区及景观和交通条件,规划在:

·天井岙、狮子山布置高档综合性度假基地和会议中心

·东岸布置高档运动休闲型度假区

·方塘镇布置乡村型度假基地

·板桥布置生态型度假基地

·银杏园、花林畈布置田园型度假基地

2)度假基地需建设完备的住宿、娱乐、会议及运动健身设施。每个度假基地单元应有:

·度假中心酒店

·天然或人工浴场

·网球场及其他室外健身设施

·度假别墅群

·高质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观赏环境,

)中远期在东岸小黄村建标准9洞高尔夫球场及乡村俱乐部式会所、游艇俱乐部,以提高本度假区的品位和档次。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长远目标和安徽省旅游业十五计划,结合青龙湾旅游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本项规划确定本区旅游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青龙湾旅游区主要发展目标

2015年

全市gdp(亿元)40486295146

游客人次(万人)-3060128160

人均旅游消费(元)-150300480700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0.451.86.111.2

占gdp比重%-0.9336.47.6

注:1.考虑到青龙湾为新开发旅游项目,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基数低,近期投资开发景点较多,因而规划近期游客人次和人均消费年增长率确定为25%;规划中期增势趋缓,二项指标为年15%和10%;规划远期年游客人次增长大幅下降,为5%,反映了当时应控制景区游客人数,转而通过提高人均消费达到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

2.人均旅游消费额按国家旅游局1998年调查数据推算,并保守估计近期青龙湾主导旅游方式为一日游,逐步过渡到一至二日游。

3.近期游客人次估算不包括野生动物园项目。因此类项目投资大,影响大,它的建成将影响区域旅游市场的总体格局。考虑到这是一个大型招商项目,故可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再确定其市场规模。

4.从国内相关旅游区开发成功经验看,本规划确定的指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如福建泰宁金湖旅游区资源条件类似青龙湾,区位条件逊于青龙湾,1986年开始建设,1987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45万。经十四年的努力,目前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6亿元,该旅游区规划到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3亿元。

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

一、功能分区

根据区内地域特征、景观分布、交通组织及主题构思,规划将本区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其下辖13个景区:

u游乐度假区周塘景区

港口湾景区

银杏园景区

u休闲运动区黄村景区

翡翠群岛

野生动物观赏区

u乡土风情区方塘集镇

u山地景观区高峰山景区

鬼门关景区

板桥生态度假区

u水上游览线水上观光带

白鹭湾景区

花林畈景区

二、景区布局结构

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的点--轴理论,本规划确定旅游区开发以周塘景区为中心(增长极),沿港口湾水库航道布置三条生长轴,分别是:

·周塘-方塘-板桥轴

·周塘-港口湾轴

·周塘-花林畈轴

各景区沿生长轴分布,构成一心三轴十三区式结构。在旅游项目安排上,以为港口湾水库构景重心,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次重心,各景区沿湖居山分布,取东闹西静为原则,构景要素以东向西逐渐由人工景观向原生态自然景观过渡。

三、分区规划:

(一)游乐度假区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周塘至港口湾、石头岭间区域,为旅游度假区主入口。

l主题特色:欢乐天地

l景区划分: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银杏园景区

l规划要点:

1、周塘景区

(1)本区分入口服务区、青龙湾乐园、祭龙坛主题园、天井岙度假酒店群四部分。

(2)在宜黄公路西侧湖滨布置度假区的主入口服务区,含湖滨广场、度假区管理中心、商业街、游人中心、游船码头、停车场等。

宜黄公路过境段加强绿化,屏挡过境车辆对本区的干扰;沿线可驳岸建若干观景平台,一方面美化湖湾内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吸引过往旅客驻足观望。

(3)从入口区建浮桥至天井山东麓塘坞,划周塘湾为封闭游乐水域。规划在塘坞岙建青龙湾乐园,分水上游乐区与极限游乐区二部分。争取在近期建成安徽省第一座较大型综合性充满野趣和刺激的游乐场。

水上游乐区可设置滑水、水上摩托、皮划艇等表演与娱乐相结合的项目;

极限游乐区内建索道至天井山顶,建摘星台,供游客登高远眺青龙湾湖光山色;山岙设置山林滑道、滑草、蹦极、溜索、弹射、人工攀岩、u台、彩弹射击等高参与性项目。

(4)结合游乐区建设,在天井岙及周塘湾沿岸布置中高档度假酒店群。

(5)在青龙岛建祭龙坛主题园。主题园以龙门岛为入口,架索桥构通周边四岛,共同形成观光岛群。选三江汇流处最高峰(218米)面水筑气势宏大的祭龙坛,上树龙纹图腾柱作为本度假区标志性人文景观。

龙门岛至祭龙坛沿山脊筑步道,全线按创世纪之路为主题布置。以中国上古神话为题材,用雕塑、岩壁画与大地艺术为主要表现手法,表达混沌初开,宇宙万物渐变,开天辟地造人,三皇五帝功绩。沿步道中轴线顺山势奔腾而下的是万泉归宗、源流环宇的溪流、跌水和喷泉,形成一道美仑美奂的艺术风景线。

2、港口湾景区

(1)本区结合港口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主体包括入口迎宾大道、青龙滩公园、龙珠山庄、游船码头区和惠云禅寺五部分。

(2)在东风桥的储家滩建港口湾景区标志性门楼,门楼至水库二号桥为入口迎宾大道,布置沿线绿化与停车场。

(3)二号桥至大坝区域布置理水园(青龙滩公园),以龙一治水一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设计,并构成本景区的入口服务区。分坝下公园、电厂观光区、坝顶观光区三部分,其中:

坝下公园运用植物造景、雕塑、壁画等环艺手法表达中国传统理水、治水哲学并赋予其现代意义;

电厂观光区设立水电科普馆和港口湾水库建设史陈列室,构成富有特色的水电科普游乐区,唤起游客对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辅导青少年探索电的奥秘,吸引周边学校作专题修学旅游;

坝顶观光区供游客观赏大坝雄姿及港口湾水库的秀美风光。

(4)坝上左岸建游船专用码头及相应服务设施。

(5)在石壁山及狮子山区域建度假宾馆-龙珠山庄,适合康复休养和会议接待需要。

(6)青龙桥按旅游镇要求建设,集镇布局考虑旅游集散广场、停车场、商业街等功能区,加强村镇绿化和环境 卫生。

(7)重建惠云禅寺:原址在石口乡芦溪村,为南宋高僧宗杲出家地。建议创造条件将本寺移至1号岛(猪头山岛)重建,以丰富本旅游区历史人文景观和宗教旅游项目。

3.银杏园景区

(1)本区依托建设中的千亩银杏基地和潘家庄水库,以生态旅游、乡村度假为主要功能,分千亩银杏园、花果山、水上乐园和恩龙度假山庄四部分,相对独立进行开发。

(2)在石头岭建景区入口,区内道路沿线分布千亩银杏园,其间点缀中式亭阁,供游人观光休憩。积极创造条件筹建银杏博物馆,发展银杏茶、银杏罐头等特色产品,建本区为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基地。

(3)在现状百亩果园的基础上建花果山。现种有杨梅、油桃、水蜜桃118亩,规划扩大其规模,增加草莓、石榴、樱桃等品种,发展本区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现代观光果园,适时举办赏花节赏果节等旅游活动。

(4)依托潘家庄水库进行水上游乐项目开发,如垂钓、划船、游泳等,作为景区的配套,丰富本区域游乐内容。

(5)建恩龙度假山庄,包括小型多功能宾馆、木屋度假区及游泳池等配套设施,周边设有农家水车、盆景园、趣味狩猎场等项目,吸引游客作乡村度假。

(二)休闲运动区

l区域概况:本区位于港口湾水库北岸,燕子窝至麻子岭区域,库汊纵横,岛屿罗布,多缓坡丘陵。

l主题特色:绿色假期

l景区划分:翡翠群岛、野生动物园、黄村景区

l规划要点:

(1)近期对沿岸岛屿及半岛按一定主题、结合农业开发进行动、植物造景,如桃花岛、百竹园、百草园、鹿苑等,造翡翠群岛景观。同时根据旅游区整体开发进度,逐步选择合适岛屿发展特色休闲度假项目。

(2)在麻子岭建野生动物观赏区,利用半岛特殊地形封闭式放养野生动物,如人工繁殖的野猪,供游客观赏、狩猎。引进杨子鳄,以小而精的方式深度开发特色项目,如鳄鱼湖、鳄鱼餐馆、鳄鱼商场等。

同时本区近期积极招商引进野生动物园项目。动物园占地包括麻子岭及周边,近亩,可分散放(猛兽)区、步行观赏区、水族馆、动物表演场、科普教育区、儿童小小动物园等,以现代无屏障全方位观赏代替传统笼舍观赏方式,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3)利用黄村周边区域库汊深长、山岙平缓的特点重点发展运动休闲类项目,将本区发展成面向中、青年度假者的半封闭型郊野游乐区。其中:

在燕子窝建湖畔野营烧烤基地,迎合城市游客的需求;库汊内引进拓展训练营,规划布置户外生存、野外定向、团队训练等项目,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在大自然中训练员工、培养合作精神的场所。

中远期在小黄村建9洞高尔夫球场(占地约40公顷)及配套乡村俱乐部,同时利用球场外库汊深长的特点布置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及国际游艇俱乐部,共同构成运动娱乐景区。

3、水上游览线: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整个港口湾水库水面,以丰富的湖泊水景为主要景观特色,开展湖光山色游览观光和水上娱乐活动。

l主题特色:山水画廊

l景区划分:水上观光带、白鹭湾景区、花林畈景区

l规划要点:

(1)严格保护港口湾水库两岸山体植被,控制沿湖建筑体量与色彩,务求与环境和谐,恰当点缀景观林、四季花卉和景观小品,如观光了望塔、摩崖石刻等,构成百里山水画卷。

(2)在白鹭湾建通过环境改造及其他人工手段建百鸟乐园、野外观鸟基地。

(3)中远期在花林畈建田园度假区、观光农业园,并周湾设旅游区次入口区。

4、乡土风情区

l区域概况:本区为方塘集镇及周边区域,是游客从港口湾水库去板桥自然保护区的中转枢纽地。

l主题特色:故乡的回忆

l景区划分:方塘集镇

l规划要点:

(1)建方塘为皖南乡土风镇。结合新镇建设,效云南丽江之法,引溪流入镇,形成一水两街格局,镇口建人工湖植荷花;在典型皖南风格的街巷中布置文房四宝作坊、小吃摊档、茶坊洒肆、家庭旅舍等,构成一幅淡雅的民俗风情画。

(2)在湖滨码头与集镇间建农耕乐园,供游人垂钓、骑牛、踩水车、推石磨、采摘时鲜果蔬、野外烧烤等。

(3)在青山脚建畲族风情村。以畲乡民俗风情为特色,运用造景手段,以畲乡民俗采风和参与为主题建民俗游乐园,主体包括入口主题雕塑、民俗表演广场、民俗陈列馆三部分。

入口区可以主题雕塑和文化墙为载体,介绍畲族历史渊源,可取材畲族民间故事及传说,如以造天造地、盘瓠和三公主、畲家猎神等在畲族中广为传颂的九篇神话为主题。

民俗表演广场突出展现畲族风情。畲族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粗犷扑实的舞蹈,丰富的民俗节庆,其中尤以民歌引人入胜。农历三月三乌饭节、九月九连山歌节是歌舞的海洋。畲族的祭祖仪式、嫁娶仪式都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民俗活动气氛热烈,游客易于参与。

民俗陈列馆一方面展示畲族的特色用具,另一方面可现场演示。主要从畲族生产用具、畲族传统工艺品等出发。畲族生产工具较有特色的如拔草机、织麻布的木机等;传统工艺品有畲族彩带、畲族刺绣、畲族编织等,也可作为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商品。

(4)选适当位置建观光果园与茶趣园。

5、山地景观区

l区域概况:本区包括高峰山、板桥自然保护区,山势峻峭,森林茂密,多溪涧瀑布。

l主题特色:桃源仙境

l景区划分:高峰山景区、鬼门关景区、板桥生态度假区

l规划要点:

(1)高峰山景区

①从葛村修公路至桃花园。重建白云禅寺(铁瓦寺),分上、中、下三院,扩大其规模,既吸引香客朝拜,又可为登山揽胜的游客提供休息之处。上、下二院宜按伽蓝七堂制布局,体现纯正的佛教氛围。

②分别从桃花园、半山建登山步道至高峰山顶,构成登山环线,便于旅客欣赏沿途风光。同时根据民间地藏王降临高峰的传说,建议将主峰定名为佛降峰。

③组织每年一次的高峰登山大赛,扩大景区影响。

(2)鬼门关景区--即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现状人迹罕至,传说众多。规划除组织科考旅游外,应严格限制普通游客进入,保持景区的神秘色彩。

(3)板桥盆地远离尘嚣,风光优美,民风纯朴、还有深不可测的溶洞有待开发,发展生态观光度假产业的潜力极大。拟以被遗忘的--江南香格里拉的形象整体向旅游市场推出。整合其周边旅游资源,通过游线组织。使其成为:太虚幻境--神秘溶洞游/自然保护区科考探秘游/高峰登山观光游等三大旅游项目的中转基地

规划逐步减少区内常住人口,进一步改善其生态环境。近期建简易度假基地,中远期以自维持社区为规划理念建中国首家极端生态度假示范区,即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将度假区设计成类拟封闭的生态系统,不接受外界能量,利用太阳、风和雨水维护自身运行及处置废弃物,以求为度假区创造戏剧性的观光与科研效果。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估算:

旅游区容量是指规划区域容纳游客的能力,通常采用面积法和卡口法进行估算。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幅员广阔,景点散布,景观丰富,游客住宿点分散,游览线路选择性多样,其偌大的面积是能够适应众多游人量的。鉴于近期来本区旅游的游客基本上均有湖上观光的需求,本规划以港口湾水库水面浏览为卡口估算游人容量。

港口湾水库水面为32.8平方公里,扣除狭小库汊,取有效游览水面为总面积的60%,即19.68平方公里。取水上观光游览合理游人容量为10000平方米/人,游客周转率为3次/日,年可旅游天数250天,游客均为1日游,得:

最大日容量=19.68平方公里/1万平方米.人?3次/日=5904人

年游客容量=5904人/日?250天=147.6万

当然在某些局部景区与游览热点,由于面积所限及游客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可能会出现一些超容量情况,这需要要编制分区详规时予以考虑。同时可采用修筑游览环道,扩大逗留面积,错开游览时间等方法增加景区游客容量。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布局原则:

(1)服务设施相对集中,以便提高基础设施和有关公用设施的建设标准与利用率;

(2)服务基地布局有利于组织便捷的公共游览交通,与对外交通枢纽有直接联系,对内能便捷地到达各景区、景点;

(3)按照各种游览线的组织方式,根据游览路程中对食宿等服务要求的地点建设设施网点,确定服务基地的级别、规模,形成有利于组织高效率旅游的服务设施网络。

(4 )在不破坏景观的前提下尽力选择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地段作为旅游服务设施基地。

(5)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配套。

、布局规划:

本规划采用中心城市、游客服务中心、度假村、旅游点等四个层次进行安排布局。

(1)旅游中心城市--宁国市

中心城市是区域游客的集散中心和接待中心,也是旅游经济的辐射中心和旅游业的管理中心。

中心城市除将具备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外,在城市景观、服务设施和市民素质等方面都应与旅游度假区的品位和档次相适应。

·市区应建立快捷通畅、舒适安全的交通网络,开辟旅游公交专线联通市内外景区。有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尤其是公共厕所。城市公共信息标志标识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家标准;

·城市景观应讲究空间布局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景、街景、夜景、城雕于一体,评选市花、市树,设计城市吉祥物,体现城市特色和个性;

·培育发展第三产业,除建设宾馆酒店外,还应注意发展会展中心、特色商业街及休闲娱乐区;

·精心保护、挖掘开发、充分利用名胜古迹、传统街坊、古树名木、地方戏曲、民俗风情等历史人文资源,在继承发扬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运用政府倡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多种旅游节庆活动;

·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建设街心花园、城市森林、垂直绿化、鸽群广场等绿色生态景观,达到蓝天、白云、碧水、绿地。

(2)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度假区的主要出入口,为游人提供交通车辆换乘、餐饮购物、风景区游赏介绍与导游等服务内容。游客服务中心是度假区的门户,其建设应保持区域的自然景观特色,加强绿化,避免城镇化倾向。

本规划确定了4个游客服务中心,分别在周塘、港口湾、方塘和花林畈。

()度假村:

度假村是依托良好的风景资源条件,集中安排旅游住宿床位,形成具有一定用地规模,并相对独立的旅游基地。度假村建设要求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康体健身设施配套齐全和配备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本项规划确定了7个度假村,每片度假村有各自的主题特色,各有侧重。

度假村一览表

编号名称规划地址特点

狮子山度假村港口湾景区结合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具有园林环境的湖滨宾馆,适合康复休养和会议接待。

天井岙度假村周塘景区高档综合型湖滨度假区,配套设施齐全。

东岸度假村黄村景区高档运动休闲型度假区,以黄村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为中心规划布局。

方塘度假村方塘集镇皖南乡土风情度假区,适合登山揽胜、民俗采风、田园风光游览等大众性旅游。

板桥度假村板桥景区绿色生态型度假区,适合回归自然,静养康复。中远期以自维持社区为特色组织观光度假。

花林畈度假村花林畈景区田园风光型度假区,结合开展农耕劳动、湖塘垂钓、登山远足等休闲活动。

7恩龙度假山庄银杏园景区山地风光型度假区,结合银杏园、果园观光。

(4)旅游服务点:

旅游点是分布在主要游览线上,或结合景点设置的小型服务基地,为游客提供餐饮、小卖、公厕、导游、停车及其他服务。本项规划对旅游服务点不作具体规定,可在编制分区详规时根据需要确定。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现状

本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宜黄公路(205省道)。

区内交通有宜黄公路(竹峰-胡乐段)和凤板公路纵贯全境,港口湾水库近30公里干流构成的水上航道可通达各主要景区,形成东、中、西三条交通线。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度假区内部道路等级很低,多为沙石或泥结碎石路面,不能满足旅游交通的需要。另一方面现状各路段交通流量不大,近期尚不会构成社会交通和旅游交通之间的矛盾。

、规划原则

()满足旅游区内各种交通的需要,合理分布旅游区各出入口,保证对外交通的便捷;

()合理组织社会交通和旅游交通,减少二者之间的互相干拢。

、对外交通及出入口规划

(1)对外交通

本旅游区的客源来自东南西北,通过宜黄公路汇聚。

东:安吉、临安-浙江方向游客

南:旌德、绩溪-黄山、江西方向

西:宣州-芜湖、合肥方向游客

北:广德-江苏方向游客

为此,首先应加快宜黄高等级公路建设,并提高河干线(406省道)和石唐公路等级,改善宁国-安吉、杭州间交通状况,从而使青龙湾通过宜黄公路汇入全国高等级公路网络。

中、远期修通方塘至旌德云乐公路(全长15公里),为旅游区开辟至黄山最近便的通道(方塘-汤口99公里),便于度假游客赴黄山观光。

皖赣铁路北连合肥、蚌埠,与京沪线、陇海线交汇,南接鹰潭,与浙赣线交汇,延伸广、覆盖大,对引进游客很为有利,并可为开行假日旅游专列提供条件。但目前只有5对客车运行,均为上海、南京至江西、福建方向的快客及至黄山旅游特快,路程短,车次少,尚不能适应旅游的需要。近期应争取北京-福州特快在宁国停靠,以吸引远程游客。

(2)旅游区出入口

考虑客源方向、对外交通需要及现状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共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和2个次要出入口。

周塘出入口-旅游区最主要对外门户,直接宜黄公路,游客可在此换乘度假区内部交通工具,分别通达各景区、景点。借助本区的综合开发,建设最完善的游人服务中心,设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不仅有利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且对区域整体形象的确立无疑有极大的作用。

港口湾出入口-旅游区近期的主要出入门户,连接宁国县城,结合港口湾光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可迅速形成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周湾出入口-次出入口,是旅游区连接宜黄公路的南大门。

方塘出入口-次出入口,中远期通过方(塘)-云(乐)公路直通黄山。

4、内部交通规划

旅游区内部交通包括主、次游览干道,游览步行道和湖上航线。道路和航线二者均要承担旅游交通和社会交通双重功能。

()游览主干道--宜黄公路(竹峰-胡乐段)和凤板线

游览主干道串连各主要景区,旅游区道路网络以此为骨架展开。

规划修建瓦窑铺至半山脚公路(总长约4.5公里),在主区内部沟通宜黄公路和凤板线,从而形成总长约96公里的半环形旅游区游览主干道。主干道路面材料为沥青或混凝土。

()游览次干道--旅游区内一般道路。

由于旅游区范围较大,地形复杂,各景区之间有的相距颇远,需要有交通工具来联系,为此在尽量保护环境的条件下规划若干内部道路。次干道要按风景游道来建设,路幅不宜宽,一般在6米左右,路面材料为沥青或混凝土。车速要控制,主要供区内小型车辆通行。规划次干道11条,总50长公里。

游览次干道规划表

道路名称长度(公里)路宽(米)备注

2号洞-天井岙南坞田-解带岭吴家队-小黄村小黄村-燕子窝雷村-麻子岭葛村-桃花园板桥-葡萄坑板桥-半山周湾-花林畈凤形-银杏园银杏园-青龙2.55.51.55.04.5842.53.55.57.56-126966666696建浮桥现状改造规划新建规划新建规划新建现状改造沙石路面现状改造规划新建现状改造现状改造

(3)游览步行道--景区内各景点之间的联系道路。

游览步行道联系着旅游区内重要的山水人文景观,引导游客从不同方位欣赏青龙湾层次丰富、清幽秀丽的湖景和山景。

规划主要步行道:

龙门岛--祭龙坛--天井岙(野趣健足道)

桃花园--高峰山--半山(登山游览道)

步道宽度一般为1-3米,材料选用条石、块石或卵石。

其他游览步行道具体线路走向可在分区详规中确定。

(4)游览航线

湖景是本旅游区最重要的特色景观。通过岛屿造景和岸线景观的改善,湖上游览的观赏景点和相应的活动内容将更加丰富,游客主动滞留时间得以延长。

规划设置4个游客集散码头,分别是周塘、港口湾、方塘、花林畈。相应地形成6条水上游览航线。

二、建筑风貌规划

、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移民点的新建,本区域内建筑风貌的整体性和乡土风格正在逐步减弱和变化。风格古朴雅致的传统皖南民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单一、色彩鲜亮的现代小楼,且临湖移民点多面水而建,缺乏必要遮档,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有些凸兀。

、规划措施

(1)度假游乐区

本区建筑整体风格应以明快、活泼为主,注意建筑点景和造景功能运用,建筑可以突出一个新字,用新材料、新形式来反映运动娱乐的主题。建筑风貌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也可吸取外来建筑的营养,创造有别于其他景区的新的形象。建筑层次以低层为主,利用树木掩映。滨湖布置的建筑应以一、二层为主,体量宜小,起点缀景观作用,色彩宜强烈、丰富。依山而筑的度假村建筑以二层为主,限制三层建筑数量。单体平面宜小,可采用三、五成群,成组成团布局,在布局上必须顺应地形,要考虑使沿湖立面有良好的整体效果。

(2)运动休闲区

本区主要按排轻松的休闲、娱乐项目,建筑不宜突出,应与自然融合。建筑风貌突出质朴、原始性,高度不大于三层,木构建筑形式,色彩以原木色为主。度假村建筑以二层为主,可采用三、五成群,成组成团布局。野营用房可采用茅屋、竹舍、帐篷等简易或临时建筑。各野营单元应聚散有致的分布于丛林绿荫之中,突出自然环境气氛,使之更富野趣。管理服务用房尽可能低矮隐蔽,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自然状态。

(3)乡土风情区

本区是一个突出方塘民俗风情氛围的景区。区内山环水抱、空间富于变化。该区建筑风貌应突出乡土气息和地方特征。吸收皖南建筑传统布局亲水、色彩素雅,装修精致等特点,创造有强烈地方特征的建筑形象,形成具有浓郁乡土风彩的皖南小镇。

景区建筑体量宜小,一般为一二层,避免破坏这里空间尺度,色彩宜素,用青、灰二色作基调,装修宜精,发挥徽三雕优势,采用徽派建筑常用的装饰图案作装修。码头广场可写水乡埠岸之意,用原石或条石砌筑。垂钓区建筑则效渔舍之法,用原木或竹构架于湖面上,使景区渲染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水乡情调。

(4)山地景观区

本景区以山岭茶园、森林、云雾、日出等景观为主。该区建筑因顺应地形,采取低、散、小的形式,建筑风格质朴,色彩宜谈,可用青灰、黑、棕等色。可适当建一些石砌茶房,进行室内装修,作为展示制茶工艺的游览用房。茶室、茶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建筑可用竹、木等原材料,采用单层坡顶,组合错落,依山优势的建筑形式,配以典雅的室内装饰,满足旅游功能的需要。

本景区内登山步行道沿途,可布置休息亭台(建筑材料以自然石材、原木、竹、树皮为主),建筑突出自然野趣。峰顶白云禅寺须按伽蓝七堂制改建,以赭红和黄色调体现宗教特征。

(5)水上游览线

景区内各岛屿突出自然景观,建筑作为局部点景少量布置,其风格宜具地方传统居民特点,严禁大量采用红、黄等亮色。

总之旅游区的建筑风貌要坚持以传统的乡土风格为基调,并因时兴革,又与自然山水环境融于一体,丰富景区特色。为此要特别强化旅游区内一切建筑物、物筑物和工程设施的建设审批。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规划

.给排水

(1)给水

本旅游区用地分散,为保证给水工程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规划以大集中,小分散为基本原则,给水工程采用分区、分点供水。其中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村采用集中统一的供水系统,周塘服务区和方塘镇尽可能采用多水源环网系统,其他点则可采用枝网布局。对于分散的景点和居民点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散给水法解决。

(2)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沟湖。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村的污水近期采用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他区域的少量污水可因地制宜修建小型生物氧化塘或用地层渗漏法解决。

.供电与电讯

现状基础条件基本可满足近期旅游发展的需要,其中移动电话目前已开通竹峰、瓦窑铺、周塘、云门、许村、甲路、青龙、水库大坝、方塘等基站,港口湾库区70%的地域已网络覆盖。宁国移动分公司计划在增加两个基站覆盖库区尾部,届时可保证移动通讯网络在库区及主要景点实现无缝覆盖。供电、电讯与邮电的具体规划可在分区详规中确定。

第十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薄弱,开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此旅游区的建设应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市场预测,结合实际状况分阶段进行,保证开发计划稳步实施。

旅游区建设分期为:

近期(-):

1.完善旅游区管理体制,编制《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第一期开发景区详细规划;制定《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管理条例》,加强对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领导工作;

2.重点建设周塘景区、港口湾景区、银杏园景区、水上观光带、方塘集镇、高峰登山游览区和板桥自然保护区七大景区的重要景点和必要的配套设施,改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进麻子岭野生动物园,估算项目投资总额在1.58亿元人民币左右;

3.通过重点景区的建设,形成水上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极限运动游、太虚幻境探秘游、板桥保护区科考游、野生动物观赏游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初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山水观光与游乐度假并举的旅游格局;

4.在选择最核心景区进行开发建设的同时,近期应通过几个重点项目的突破,借助新闻炒作产生轰动效应,迅速引起市场关注,形成一定知名度,改变目前景区默默无闻的局面,在市场上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成为在安徽省有较大著名度的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阳岭自然保护区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生活渐渐富裕,随之而然的是越来越想回归到自然中去,在传统的旅游业中,人们多把经济效益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环境,致使环境遭到破坏。一边保护环境一边成为旅游的热潮。生态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自然保护区作为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在自然保护区中组织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发展途径。

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来源于自然旅游。正式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立术语的是由墨西哥专家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1],并在1986年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得到正式确认,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干扰或没有污染自然地区进行的旅行活动,为了欣赏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色、野生动植物和生态文化[2]。生态旅游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在不伤害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娱乐活动,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的一种提高自身认识的旅游活动,在一边旅游的过程中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融入到保护环境中来,从文化交融到自我素质的一种提升。

2 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

2.1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正面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被生态旅游带动,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的就业机会也在旅游的相关产业内产生。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有利于宣传自然保护区,更多地了解保护区,同时游客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使游客知道了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

2.2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

当我们体会到了生态旅游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无视它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旅游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生活垃圾,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如果治理不好,将会产生恶性循环。

2.3 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原则

①以自然资源和珍稀物种为主要保护的原则。②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旅游主要在试验区内进行,禁止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组织游览。③突出保护区特色,宣传历史文化,体现出本土精神。④规划要有序进行,分步走,遵循和谐发展原则。

3 江西省阳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江西省阳岭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小型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时间古老,蕴藏着非常珍贵的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基因物种仓库。

3.1 阳岭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江西省阳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西南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崇义县中部横水镇、铅厂镇和长龙镇交界处。保护区内最高海拔1259.5m,自然保护区距离崇义县城3.8km。属于中亚热带地区,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规划范围为:东至长龙乡茅坪,南至铅厂镇黄茅岭,西至铅厂镇,北至横水镇。

阳岭自然保护区地质结构复杂,各阶段的地貌表露较全,种类较多。以粉砂岩、砂岩、钙质页岩、砾岩、夏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夹炭质页岩为主,而且矿石资源非常丰富。

根据土壤调查资料,保护区内主要以山地红壤土、黄红壤、黄壤以及少量草甸土为主。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板岩,局部地段为石灰岩。由于森林茂盛,枯枝落叶层厚,地表已形成一层棕褐色而且松软森林土层。

3.2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位于崇义县境内,有以下保护对象:

3.2.1 植物:山铜材、花榈木、毛红椿、香果树、伞花木、半枫荷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态群落。

3.2.2 动物:虎纹蛙、雀鹰、小鸦鹃、斑灵狸、水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3.2.3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自然保护区的重点生态系统,也是属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

3.2.4 自然保护区的北面和西面是小江的源头,而东面和南面是杨眉河的水源源头。自然保护区是主要河流小江与杨眉河的发源地。重要的水源地也是需要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

3.2.5 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迁徙的地方。这里鸟类种类众多,数量可观,是鸟类赖以生存的基地。

3.3 江西省阳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希望能够达到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为目的,既满足对子孙后代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又满足现代人经济效益的要求,有效地开展生态旅游,把人对自然的污染减到最低,既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又能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同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3.3.1 旅游资源概况。阳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崇义县境内,崇义县是我国“十大竹乡”之一的县市,又是湘粤赣三省边界旅游的重要旅游地区,也是井冈山“红色旅游”圈的“红中之红”,重中之重,有着深刻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为生态旅游打好了基础[8]。

3.3.2 生态旅游规划布局。生态旅游区域可按不同功能将规划范围划分为基础设施服务区、景色游览区、休闲娱乐区、生态保护区。根据阳岭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自然环境现状和生态旅游规划分为4个区:

(1)管理接待区:以大门入口处为管理接待区,分别有检测中心,科研中心,监测站,休闲娱乐,教育参观,医疗设施,美食,购物商场,住宿,办公大楼等娱乐活动的地区,起着维护整个生态旅游景区的作用。

(2)森林观赏区:森林观赏区主要包括阳峰景区、兰溪瀑布群景区。阳峰景区:山脉众多,起伏连绵,山峰耸立,树木茂盛,是极佳的森林游览区;空气清新,景色与众不同。兰溪瀑布景区:瀑布飞流直下,真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3)风土人情游览区:风土人情游览区是专门为弘扬民族文化而设立的景区,体会当地的民俗文化;并原生态的茶叶加工厂,人们可以来参观,体验风土人情。

(4)生态保护区:生态游览区以外的作为生态游览区,是不允许游客自己进入的。

3.3.3 道路规划。交通组织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道路规划时,首先要完善道路交通系统,道路在规划好之后,就要相应做好与道路相关的相应的产品,如停车场、洗手间、人行横道、红绿灯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相互协调之间的关系。主要改造线路为保护区北大门――石壁下――石公背――上龙脑――阳岭,全长共计10km。

3.3.4 游览线路组织。一日游:休闲健身游主要是一日游路线的设计原则。入园后先游阳明湖景区,然后顺着山谷进入细雨淋地景区,中午到达作家村度假区,可就餐休憩,最后到达兰溪瀑布群景区,游赏后原路返回。这是一天的行程。

二日游:登山探险游是二日游路线主打品牌。阳明湖景区放在入园后第1天游玩,然后顺着山谷进入细雨淋地景区,接着到达兰溪瀑布群景区,游玩后原路返回到达作家村度假区住宿;第2天开始登山之旅,先游云隐寺景区,后到达阳峰景区,游天竹亭、摩天云梯、齐云阁,最后到达阳峰山顶,观山峰,领略大气磅礴,最后再按原路返回大门口。

三日游:登山探险游和民俗文化游主要组成了三日游的路线。入园后第1天登山探险游线先游阳明湖景区,进入细雨淋地景区,到达兰溪瀑布群景区,游玩后原路返回到达作家村度假区住宿;第2天开始登山之旅,先游云隐寺景区,后到达阳峰景区,齐云阁、天竹亭,最后到达阳峰山顶,游玩后至氧吧山庄住宿是沿着民俗文化游线返回的;第3天主要是由养生活动组成,首先感受民俗休闲度假区的养生文化、竹文化和茶文化,游玩后返回依旧沿着民俗文化游线回来。

多日游:游人多停留型,远道而来,度假避暑或休养,时间充裕,对生活住宿要求较高,参观景点较多或对动植物、地质等某一专题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的目的型。在景区接待中心居住多日,其游览方式以步行为主,对某区游览较细。

4 结语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做一个科学性强和可行性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建设中需要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有利于使整个规划方案可以更加全面,思考得更加周到,同时也可以积极宣传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自然保护区的珍贵物种。(收稿:2014-04-17)

参考文献

[1]刘鹏.河北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王巧铃.关于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SWO丁分析[J].科技文汇,2007(6):142-143.

[3]高超.自然保护区的刑法保护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