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旅游城市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态旅游城市;衡水湖;滏阳河;迎宾大道;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F127;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衡水具备哪些“生态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衡水市因衡水湖而得名,取名衡水的意思就是希望“水路通达,风水衡存”。衡水市全市总人口约440万,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衡水市交通优势非常明显,石德铁路、石黄、京九、大广等高速都经过衡水,使衡水成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重要城市,是华北地区交通线上的一棵璀璨明珠。从北京,天津出发, 2个小时即可到达衡水,充分体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今年“衡水湖号”旅游列车的开通,更拉近了京衡两地的“距离”,使两地沟通更加便利。
衡水湖是国家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极具典型性、完整性的湿地形态,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衡水湖是华北地区第二大淡水湖,湖区总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湖区有各类珍贵植物约340余种,拥有各种珍奇鸟类约310余种,其中包括近10种国家Ⅰ级、近50种国家Ⅱ级稀有珍贵的鸟类,是很多珍贵鸟类在气候变化时迁徙的途经之地,也是理想的繁衍栖息之地,被国际组织誉为东亚地区的一颗“蓝宝石”。
除了拥有美丽的衡水湖外,衡水还有桃城区古老的宝云寺,武强具有文化特色的周窝音乐小镇,武邑历史悠久的窦氏青山。
二、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已有的投入和建设
滏阳河河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怡水公园等地,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即将显现。
1.滏阳河综合整治工程自2009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一度如污水沟般的滏阳河,如今已经成为衡水市一条亮丽的景观带,“水市湖城”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显现。
整治后的滏阳河宽阔清澈,主河槽水面宽度一般为60到120米,河面最宽处高达500米,水深一般为2米半到3米半,“古河新韵、龙脉滏阳”为河道整治的主题。结合城市规划和滏阳河工程河道现状,沿途布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的景观。
其中,滏阳河旅游景点的中心为滏阳湖景区,该景区以吴公河为主轴,建设了一系列的工程,包括滏阳楼、滏阳广场、滏阳湖、湖心岛、老龙亭古闸等。目前效果初现,市民已经可以乘船游览滏阳湖,碧波荡漾的河水大大改观了衡水人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城市品位,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达到人与水、城市与河流相和谐的局面,相信这项受广大衡水人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能够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滏阳河也即将成为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现代秀美风情的魅力之河。
2.衡水市的前进大街,经过修建以后,称为一条迎宾大道。迎宾大道的建设,使衡水市“水市湖城”的生态特性尤为突出,迎宾大道既是一条精品道路,又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春天,桃花盛开;夏天,绿树葱葱,引来很多人停留拍照。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精心合理的设计包装,绿化带植被的高度、色彩、造型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美图。树种的选择,既要考虑衡水本地的气候特点,又要考虑树型的美观,兼顾四季不同的需求。在通盘考虑下,形成了现在的乔灌结合,花草点缀的科学搭配,满足了视野的层次感和通透感,形成错落有致、高低相间的观赏效果。迎宾大道的建设还注重道路与流水相结合,这也是迎宾大道的一大特点。流水和绿化相结合,更好的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也是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3.近年来,衡水重点推进了老城、旧城、新城、衡水湖生态城、冀州城的改造,提高城区道路等级,并加快了构建“一网五环”的路网格局。这里的“一网”是指城市交通网;“五环”是指环九州产业聚集区、环新城区、环主城区、环湖东产业带、环冀州城区的城市路网。还将重点建设东湖大道、中湖大道、西湖大道、迎宾大道、滨河大道。
在完善城市循环水网同时,衡水还建设以滏阳河为中心的滏阳人文公园等大型生态公园,加大力度改造衡水湖,完成重点项目规划及建设,将衡水打造成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宜居宜业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旅游城市的必要部分
“美丽乡村”是指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包括以下具体要求--生活宽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它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更要体现在发展经济上,要不断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办实事,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使“美丽乡村”的建设迈向更高的层级,真正成为为农民创造实惠的有效壮举。
政府在经营城市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
在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和战略定位是做好经营城市的关键,作为经营城市的主导者的人民政府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对经营城市做出战略规划和组织实施。近几年来,阜康市在城市经营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政府职能职责理顺了各项关系,建立起了与市场接轨的城市经营体制和机制,发挥了服务和规范的职能。
一是政府在城市定位和战略规划上发挥主导作用。阜康市是近年来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上崛起的一个新兴城市,境内有包括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天山天池在内的诸多旅游资源,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工业发展基础良好,阜康市城市战略发展方向就是突出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现代化,着眼于以天池为龙头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一手抓工业园区一手抓天池景区,基于以上两点,阜康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就是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这完全符合阜康市的发展实际,也充分突出阜康市的发展特色和个性特点。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准确,思路明确具体,随之经营城市的方向也就明确具体。
二是政府在城市布局规划上起主导作用。布局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和经营城市的基本准则。近年来阜康市牢固树立规划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在城市理念和发展战略的统领下,着眼于区域的长远发展,在全州率先设置规划大厅,向全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对规划的执行进行监督,使城市经营行为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政府在城市的包装和推广上起主导作用。城市的包装和推广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没有具体的包装和推广,城市的经营就缺乏可识别性和独特性,缺乏经营城市的足够吸引力和魅力。阜康市在城市的包装上充分利用天山天池品牌,加大对城市品牌的推介力度,旅游为城市扬名,城市承接旅游发展,增强了阜康市与天山天池的关联度,树立阜康市旅游城市品牌,几年来阜康市承办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天池分会场的演出,邀请了全国著名演员来阜康市采风、连续举办四届天山天池冰雪风情节,成功举办了“名人围棋邀请赛”,邀请到围棋国手聂卫平和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在天池湖畔对弈论棋,同时在阜康和长白山两地同时举办姊妹天池摄影展,相互推介,共同宣传。通过以上种种活动使阜康的知名度随着天山天池的美誉度一同推广,为城市的包装和推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经营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政府在城市经营的监督管理上起主导作用。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制度和体制建设是关键,阜康市几年来根据城市的发展的形势逐步完善城市管理办法和制度体系,对建设部门所承担的市政职能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成立了道路维护处、环卫处、园林处和城市监察大会,设立规划局,成立阜康市规划评审委员会,对阜康市新建和改建的单体建筑和街景设计进行评审,突出“一楼一格,一街一景”,确保城市的整体风格和景观效果。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使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中的执法和监督行为进一步规范,保证了经营城市的健康顺利进行。
五是政府在经营城市的组织协调上起主导作用。政府作为经营城市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承担着城市的经济、规划、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市政服务、环境保护等诸多城市管理职能。在经营城市中阜康市充分利用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城市天山杯竞赛、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园林城市创建等载体,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充分发挥全市各个单位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组织协调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参与城市的包装推广、参与城市经营的实施,参与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经营行为的监督。
六是政府在搭建规范融资平台上发挥主导作用。作为经营城市融资渠道,阜康市积极搭建良好的开放性融资平台,敢于举债的同时更善于举债,2003年阜康市成立天池控股(集团)公司下属成立天池城建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主要职能是根据政府的授权,行使城市出资人职能,承接各类开放性融资,负责城市土地、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资产的开放经营,并承担保值增值及城市资产的再投资和收益管理,为城市建设集聚资金,充分实现以城兴城。2003年以来天池控股公司为阜康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融资3亿元。
盘活城市资源,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经营城市就是要把对城市各类有形无形的资源盘活,把城市资源变成可用于经营的资产,夯实城市发展的基础。阜康市在经营城市中充分盘活可用于经营的一切城市资产,在经营中实现城市资产的良性循环和有效增值。
一是盘活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发挥土地资产价值,是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阜康市城域面积受到诸如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威胁和市域人口数量等因素制约,在城市建成区的土地资源的开发中,不是一味强调用简单的城域面积外扩来积累土地资本,而是始终坚持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资本运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资本产出率,通过实施集约化经营土地资本一方面减少了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减少城市维护的难度和费用。土地集约化资本运营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在集中区域迅速集中了优势资源,建成了经营居住的最佳商业黄金地段和精品住宅小区。几年来,阜康市在盘活城市土地资源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城关镇镇政府所在地3万平方米土地进行挂牌拍卖,开发建成容纳294户开发面积2.6万平方米的锦都花园小区,盘活居于城市中心的原机械厂危房区4.5万平方米土地,开发建成容纳420户开发面积3.3万平方米的杭州人家精品小区。“城中村”现象一直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阜康市城关镇四十户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对阜康市的城市发展造成直接影响,2005年阜康市引进北京紫都置业公司,与150户农户签订协议,采取以宅基地置换房屋和门面的形势,置换出土地6.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蓝琪小镇住宅小区,开发面积5万平方米,给农户还建住宅和门面房屋1.7万平方米。2002年以来阜康市共盘挂牌出让土地9宗,出让面积9.8万平方米,为城市发展积累资金1466.7万元。
二是盘活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也是经营城市的资源,更是能够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的经营资源。阜康市境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天山天池。南部山区生态保持良好,风景优美,境内哈萨克民族风情文化特色明显,旅游四季皆宜。中部靠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特色体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2005年“500”水库蓄水以来,25平方公里水面又是一个难得的亲水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为阜康市开展以旅游为特色的城市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阜康市全力打造生态环境,突出生态游特色,2005年-2006年,阜康市财政投入1.4亿元开展了规模浩大的三工河谷综合整治工程,近千户农牧民实施异地搬迁安置,拆除房屋和各类地上附着物15万平方米,恢复生态近2000余亩。同时依托新天集团新天太阳城公司对三路两滩开展万亩荒滩生态绿化,充分利用三北防护林项目,对沙漠边缘进行生态固沙,利用水土保持项目对前山地带进行植被恢复,同时天池主景区近年来对景区内进行围栏禁牧,禁牧面积达到30万亩,三工河谷也在今年实施了沿山脊的全面围栏禁牧。阜康市几年来投入巨额资金开展生态工程,目的就是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阜康市生态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盘活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城市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阜康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厚,境内有誉满中外的天山天池,还有北部独特的沙漠风光,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阜康市近年来突出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连续召开三届冰雪旅游节,让天池独特的冰雪风光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充分依托三工河谷综合整治,今年阜康市投入大量资金,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户经营的理念,建成了容纳120户的哈萨克民族风情园,融浓郁的西域哈萨克风情于旅游发展之中;投入1600万元建成天池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为中外游客展示天山天池的秀美和独特哈萨克民族风情;对天池景区已遭毁坏的铁瓦寺在参照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恢复重建;成立了“阜康市天池民族文化艺术团”,精心挖掘整理编排了反映天池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型歌舞剧《瑶池史画》,先后整理、挖掘和出版了《阜康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瑶池与西王母的传说》;开辟旅游文化景点62处。持续深入的开展旅游文化发掘工作,在提升天山天池本身旅游产业品味的同时,也为阜康市城市经营增添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经营城市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阜康市坚持经营城市理念不动摇,经过各方努力,经营城市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加快,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发展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直接拉动县域经济高速增长。2000年至2005年五年内投入近6亿资金加强城市供排水、道路、天然气入户、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完成房地产业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完成城市绿化面积212万平方米,五年投入2.55亿元加大以天池景区为主的旅游设施投入。在“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五周年”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西部大开发新疆十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县(市)”称号,在西部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64位,连续三届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先进县市称号。
2003年11月15日至12月2日,宜昌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率领市委政研室、市计委、市规划局、市旅游局、伍家岗区等单位负责同志赴加拿大、巴西部分旅游城市考察。这次考察活动紧紧围绕以世界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加快宜昌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步伐,推进宜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行程安排合理,所到城市各有特点,各具优势,类型各异,很受启发。
一、考察的概况
考察团一行九人先后考察了加拿大温哥华、蒙特利尔、渥太华、尼亚加拉、多伦多,巴西圣保罗、玛瑙斯、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伊瓜苏计10个城市。在加拿大温哥华,会见了中加青年友好交流协会负责人,双方进行了友好交谈,对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与斯塔尔公司董事长就加快实施中加矿肥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实质性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加快项目实施进程。在渥太华期间,代表团一行拜访了中国驻加拿大商务参赞,受到热情接待,并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加拿大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相关政策法规,就进一步加强宜昌与加拿大经贸往来给我们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在蒙特利尔,与魁北克水电公司就水电及旅游开发,包括水力发电传输、配电供应体系、电价等问题进行了相互交流。该公司是一家政府独资的国有企业,隶属于魁北克省政府,电力除供应加拿大外,还输送到美国。去年实现利润866亿人民币。全公司有81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800万千瓦时。公司有6个分部,有员工22万人,每年新增投资120—200亿人民币。公司50%利润上缴到省政府用于公共事业,50%用于企业发展;在尼亚加拉考察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及其旅游开发,并对其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在多伦多着重考察了该市城市建设情况。
在巴西期间,考察团一行在圣保罗拜访了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馆、总领馆为我们在巴西的考察活动提供了很大方便。在圣保罗,还会见了巴西国家旅游协会有关代表,双方举行了友好会谈,就进一步加强巴西与宜昌的旅游开发进行了磋商。巴西国家旅游协会及巴西餐饮、旅馆和旅游联合会主席代表路易斯先生在观看了宜昌旅游光碟后,对宜昌的旅游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找到了新的旅游目的地,并期待中、巴两国通过旅游带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交流。考察团还与巴西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书,确定双方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发展巴西和宜昌在经济、文化、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作出共同努力。考察团一行还考察了亚马逊河流域自然生态旅游及巴西利亚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情况。在风景秀丽、绿树掩映的伊瓜苏市,考察团重点考察了目前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和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伊瓜苏瀑布,并就临坝城市的旅游开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与该市议会议长进行了友好交流。伊市对明年拟在宜昌举行世界临坝城市市长论坛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宜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南美侨报》对考察团一行在巴西的考察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加拿大、巴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些特点
1、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完善的城市功能。我们所到的这些城市,有的城市虽然规模小,但规划起点高、标准高,都很超前、最具代表性的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犹如一架巨型喷气式飞机的平面图,它象征着巴西是一个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飞机头部”是三权广场,是巴西议会、总统府、最高法院的所在地;“机身”是宽阔的大道,两旁是许多新式建筑。城市南北两侧是“机翼”,是商业区、住宅区。“机尾”则是文化区,那里有体育城,还有高达218米的电视塔。别具一格的规划设计使巴西利亚成为世界首都建设的典范。
2、善于把握和突出城市的特色。如蒙特利尔是法国海外最大的法裔城市,有着鲜明的法国特色,其城市景观别具风格。老城区保存了欧陆风格建筑,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城市最有特色的地方。该市将各大公司地下建筑连为一体,并将市内公汽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也建在地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巴西利亚虽没有古建筑,但城市的设计者在每座建筑物中,都融会了世界古今建筑艺术的精华,曾博得“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美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客。此外,多伦多、圣保罗是着名的商贸中心;温哥华因其温暖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加最大港口和第三大机场,是北美与亚洲之间的经贸要塞,被誉为“太平洋之门”,旅游业也是其一个主要产业。此外,里约热内卢是着名海滨旅游城市;伊瓜苏市是世界水电旅游城市,这些城市特色都非常鲜明。
3、善于挖掘城市文化,以文化增添魅力。加拿大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特征.巴西桑巴舞、足球文化都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加拿大的城市虽然历史不长,没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很注重自己文化的开发和挖掘,以文化来增添城市的魅力。蒙特利尔号称“小巴黎”,为“艺术之都”,她完美融合了北美、欧洲和古老的东方文化。其浓厚的艺术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蒙特利尔每年都主办盛大艺术活动,国际爵士音乐节、嘲笑节、国际烟火节及世界电影节都是国际驰名的文化交流活动。蒙特利尔还拥有北美最好的马戏团—太阳马戏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和加拿大大芭蕾团也是国际一流的艺术团体。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蒙特利尔以其现代化的风采和浓郁的艺术气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巴西各个城市的文化也独具特色,除弥漫着浓郁狂热气息的足球文化外,还有富有南美特色的桑巴舞。里约热内卢最吸引人的活动是每年二月份举行的狂欢节。在狂欢节期间,不分男女老少,人们穿上各种鲜艳的服装,纷纷走上街头,跟随着五颜六色的彩车,伴着欢快的桑巴舞曲,狂呼乱跳,周围的人们也情不自禁地欢呼着,跳跃着,不时向游行的队伍里抛洒着花絮、彩带,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狂热的气氛中。
4、高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城市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管理,每一个细节都注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活动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不过分渲染人的活动。巴西利亚城市中没有多少高楼,城市中保留有成片大森林,绿树成荫,绿草如织,林在成中,城在林中,亦城亦林,似城似乡,浑然一体。城市的设计也是匠心独具,精品荟萃,充分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玛瑙斯、伊瓜苏等均掩映于绿树丛中,分不清是城市还是森林,人与自然和谐非常完美。
5、体现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最终是为了方便人、舒适人,适宜人居住。巴西利亚的城市建设始终遵循着:首都是国家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它的一切设施必须为方便办公,直接为居民生活服务。所以,市内工业只有家具、食品、印刷、修理等小型工厂。住宅区是按一定规格设计建造的“超级方块”,每方块内有学校、商店、影剧院等,非常便利居民的生活需要。这些城市的设计和建筑,都是根据人自身活动的需要来考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
三、几点启示
1、规划是城市的生命。城市规划是关系城市形象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规划让城市拥有良好的形象,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规划过程中,要有战略性眼光,着眼前瞻性考虑,要注意提高论证的总体水平,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要是科学的、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规划,就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对宜昌来说,建设世界级城市必须要有世界级的规划,要力避小家子气,真正高起点、大手笔、创一流,既要注重当前又要谋划长远,既要考虑宏观的布局谋篇,又要兼顾细微之处的精雕细作。任何一个城市建筑都要立足创精品,力求匠心独运,切不可粗制滥造。
2、特色是城市的招牌。没有特色的城市会陷于平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全国已出现6000余座城市。然而,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城市偏重城市形象,大搞绿起来工程、亮起来工程,比楼高,比路宽,比广场大。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外表看起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旧貌换新颜,但仔细观赏,却找不出任何特色之处。突出城市特色,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的关系。要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二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城市建筑应当多样化,同时又要维护城市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是新与旧的关系。城市在发展长河中,总是新建筑与旧建筑并存,有特色的现代城市,一方面要珍惜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旧建筑,另一方面又要建起一批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新建筑。但不能把旧的统统拆毁,以新盖旧。四是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城市的各项建设量大面广。要使城市体现特色,一定要突出重点,照顾一般,不可能处处体现特色,重点是搞好总体构思,精心设计和建设好重点街区和建筑群。宜昌作为着名的水电旅游城市,城市建设要有标志性的东西,要通过标志性的建筑体现特色(如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打动游客,吸引游客。
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缺乏魅力,实际上是缺少文化底蕴。有的城市规划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视其间应有的文化质量。把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街区、胡同、建筑物拆除,以新为好,以洋为美,其实是对城市文化和传统的破坏。在考察中,我们感受最突出的就是这些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风格各异,少有抄袭雷同。无论是多伦多、蒙特利尔,还是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均可称为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历史。我们的城市拥有几千年历史.但由于文化发掘不够,感觉似没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富有特色的三峡文化、巴楚文化、水电文化目前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因此,要下决心挖掘文化的内涵,展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4、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的本质。城市建设要尽量保持自然地貌,依山的,顺着山势;临水的,借着水景。不是一推了之,裁弯取直.而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中要有山有水,山水相间,鸟语花香,走在城中,甚至能闻到青草泥土的香味,听到孱孱的流水,使人感到林在城中,美在自然,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既有林木之美,又兼湖山之胜,这种天然情趣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
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把生态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城市的生态发展要体现五个特性;和谐性,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和谐;持续性,体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高效性,科学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均衡性,生态城市子系统经济、社会、自然,在生态城市这个系统整体协调下均衡发展;区域性生态城市是在区域空间内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利用完美结合的产物,与周边城市保持融洽关系,形成共存体。
关键词:产业结构;运行现状;政策建议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是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济渎庙形成旅游业的五大品牌。工业经济发达,济源钢铁、豫光金铅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
一、济源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济源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总体概述
通过表1可以看出,济源市的经济状况在经过2008年以前的迅猛发展以后,从2009年到2013年呈现出低水平的增长。但是经济总量上来看,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三倍之多。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04年的7.36:69.11:23.53转变为2013年的4.67:74.79:20.54。
第一,第一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并且发展速度有波动减缓的趋势。第一产业虽然产值在逐年增加,但是占济源市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却在不断地下降,这与济源市自2008年确定其为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有很大的关联。
第二,第二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在三次产业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这与济源市的“1133”城市规划中的玉川、虎岭和高新技术三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第三产业增长势头有所下滑,发展相对脱节,由于对第三产业的认识与驱动力不足,相关服务类行业种类贫乏,与生活相关的商业设施等欠缺,表现出来的是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不足。
表1 济源市2004年--2013年总产值及三次产业结构
2.济源市产业结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济源市的经济及产业的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势头,但是在现实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一产业整体上涨,产业链短,深加工度不高。
第一产业从整体上看,还是自给自足的耕作形式,经济作物的品牌度不够,种植面积不足,深加工度不足,品种结构单一,产销结合欠缺,产业链短。
(2)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慢,工业园区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备,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济源市工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优势产业不明显,上下游企业配套和产业集聚少,产业链不够长。
(3)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伴随第一产业的持续下降,并没有带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持续提高,第二产业近年来趋于稳定,但第三产业与发达的城市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二、济源市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第一产业的竞争能力
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深加工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政府给予政策和技术指导政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与城镇化进程结构保障人民利益。
2.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建立与三大产业集聚区相配套的功能设施,推进产城互动;对资源密集型产业重点改造,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综合运用土地、税收和环保等手段,培育创新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
3.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
充分利用旅游业的五大品牌,着重发展生态旅游与黄河观光旅游,可同时举办摄影书画等活动,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多元化商业活动,宣传健康、时尚的生活观念,丰富文化活动,刺激居民消费,加快对城中村的改造,规范社区生活。
参考文献:
[1]冯德雄.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科技进与对策,2006.
[2]孙晓中.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6卷3期.
[3]马涛,雁,马文东.新型工业化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燕山大学学报,2004.
【关键词】生态旅游项目库;案例主导型教学;和谐生态旅游
一、现状与背景分析
在19世纪40年代世界旅游业开创初期,由于其行业规模、游客数量远不如今天这样庞大,故旅游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二战结束后,随着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旅游业发展很快,甚至成为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许多旅游区或风景名胜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令人担忧。为了解决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问题和加强旅游环境问题的研究,生态旅游显得日益重要。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学尽管在研究中已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但在理论上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提高。从生态旅游的本质上来说,它与传统旅游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旅游管理和开发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对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作为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森林休闲与游憩专业的主干课程,“生态旅游”课程介绍生态旅游活动及开发的历史、概念、原则、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中外主要的生态旅游热点地区资源特点和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概况,运用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思想方法,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旅游业,宣传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此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为城乡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管理服务。
以往生态旅游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我院从200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在生态旅游教学上不断改革和探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更易于消化和吸收,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型教学的主要特点和效果
案例型教学在于突出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全方位地对生态旅游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目的。
(一)案例型教学的主要特点
1.鲜明的目的性。案例型教学通过独特但又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情景再现与角色体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工作体系。
2.启发性。案例型教学透过众多看似互不相关的案例所描述的情景去观察、分析、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
3.客观性。案例型教学可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对真实素材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其结果客观。
4.实践性。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案例型教学真正实现从理论向实际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5.综合性。案例型教学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从角色的扮演中学会综合运用更多的知识和更加灵活的技巧来处理各种各样的案例问题。
(二)案例型教学的效果
1.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严格,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并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些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员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员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员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三、服务于案例型教学的生态旅游项目库建设
(一)生态旅游项目库建设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1.生态旅游项目库建设的内容。生态旅游项目库建设和案例主导型教学以目前的旅游学理论为基础,归纳和整理环境科学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新突破及典型研究案例,将其中已经较为成熟和被大家广为认可的研究成果与生态旅游进行融合,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生态旅游理论进行完善,并尝试进行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一定范围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现状调查和综合评估;(2)研究生态旅游经济活动中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游客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3)归纳和总结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和模式或范例;(4)开展生态旅游区规划、管理和预测的研究。在生态旅游教改研究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内容,在研究中把区域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作为实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贴于
2.生态旅游项目库拟解决的问题。(1)尝试解决生态旅游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进一步提高旅游学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2)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通过生态旅游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和建设来完成。(3)生态旅游规划案例整合。依据旅游系统规划思想,对由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子系统、出游子系统和支持子系统四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进行整合。1)从规划空间范围收集和整理国际级、国家级、区域级、省市级、地方级、风景区(点)、社区级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库。2)对生态旅游规划案例,按规划对象归类,建立旅游业规划、旅游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等生态旅游规划案例子库。3)进一步对生态旅游规划案例,按规划包含内容,建立旅游市场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路线规划、旅游商品规划、旅游土地利用规划、旅游保障规划(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旅游配套设施规划、旅游项目融资规划、旅游人才培训规划、旅游安全风险规划)等旅游业各组成环节的规划的旅游专项规划案例库。
(二)生态旅游教学过程中的案例选择
案例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设置的线索、背景,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主导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即不仅要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而且还要使其具有一定的通俗性、简洁性和综合性。要通过案例选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从案例中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案例要力求简洁,要将主要时间用在讲授理论和学员思考、讨论上,不能把整堂课变成故事会,避免冲淡授课的重点。选择案例还应考虑综合性,即案例不能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要有多个知识点的渗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与分析能力,形成较开阔的思维;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思考的意识(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将生态旅游项目库建设应用于案例主导型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质量、缓解学校教学理论性和社会工作实践性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通过项目库建设,使生态旅游规划中涉及的基本元素和素材不断丰富和系统化,极大地方便森林休闲与游憩专业的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服务于具体旅游项目的实操规划,把“生态旅游”改造成具有一定数量科学前缘动态案例的实践性、理论性并重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学(修订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桂华(澳),等译.生态旅游(澳大利亚版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杨桂华(澳),等译.生态旅游规划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杨桂华(澳),等.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普林斯顿出版公司联合出版,2000.
[5]世界旅游组织.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