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园林规划设计的创新跟完善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的结合自然美景进行设计,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合理的布置,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效果,对于后续的园林工程施工也有着积极意义。

1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意义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在于改善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是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也成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以及有害气体,对于空气也可以进行净化,从而全面改善了城市的生存环境。

1.2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加强了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力度,对于城市整体风貌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使得园林工程的布局和规划变得更加合理,配套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对于城市居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以借鉴的创新因素

2.1自然诗意

自然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而自然富有诗意的环境也一直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积极融入一些山水元素,来体现园林工程的自然性。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要求城市风景规划建设过程中,能够保留一份追求自然以及尊重自然的心态,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自然诗意的元素,这样能够将我国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思想充分融入景观建设中,借此来提升现有的园林工程规划建设效果。

2.2功能要求

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除了确保园林景观的美观性之外,还要充分地考虑人们的日常需求,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园林自身应有的功能性。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周边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只有实现了工作和环境的统一设计,才能够为人们营造出舒适并且符合情景的园林景观氛围。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服务,也就要求设计人员结合人们对于园林的功能需求,来进行合理设计。

2.3空间序列

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主体需要借助于空间以及空间的顺利来进行呈现,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还会应用对景、借景以及艺术绘画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园林景观具备自身的鲜明特色。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也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绿色景观空间组织形式,让园林景观在整体上达到统一性以及协调性的设计效果。空间序列的选择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效果以及美观程度,也就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力度。

2.4民族文化

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明确,并且在结合不同设计搭配基础上,进行园林氛围以及整体设计意图的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的园林工程设计工作。

3园林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生态型风景原理

就生态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指的是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中,能够加强对生态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力度,并需要针对某一个特定范围内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综合性规划和设计工作。在现有的生态视角下,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中,需要将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完整性的生态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手段,来实现生态系统中各个关键要素的合理配置,这也与我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一致。因此说生态设计已经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需要在生态型风景原理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做好风景园林场地特征的分析

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规划设计场地的基本特点,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后期实施均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控制,避免对于该区域内的基本地形或者地貌特征造成破坏。因此说现有的风景原理场地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保留园林场区中的自然属性以及人工属性,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应的设计方案,让自然属性和人工属性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规划设计人员还需要针对该园林工程中的所有事物以及连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观察和调研,在结合了最小干预调研原则基础上,实现风景园林跟自然环境的合理共存。

3.2风景原理的地域延续特征

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只有做好了植物群落的营造才能够让该区域内的生态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加强对植物群落设计的重视力度。通过营造植物群落的方式,能够对当地的空气起到良好的净化效果,还有着改善区域内气候环境以及降低噪声的作用,借此来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在植物群落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观赏性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植物品种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当地的树种,还要实现乔木、灌木以及操作的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够保障植物群落功能的完善性以及合理性,确保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此外在地域特征的延续过程中,要对当地的文化习俗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区域性特征。

3.3水环境的合理设计

在进行生态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中,还要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理念纳入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好各项水资源的节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配合地表水循环系统、人工湿地系统跟雨水收集系统等系统的综合性运用,这样也能够让水资源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此外水资源的合理应用,也能够增添风景园林的艺术性跟美观性,给予人们更加优质的园林体验。

3.4进行风景园林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

现在很多风景园林工程都是对废旧区域进行综合性改造,在进行该类型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除了遵循最小干预的设计思想之外,还要对废旧区域内的生态景观发展特性进行充分还原。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该区域内的一些可循环使用材料重复进行使用,还可以将其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一些废旧矿区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可以将积水湖作为重要的园林景观,避免资源闲置问题出现,这样可以在维护当地生态系统基础上,有效减少工程施工成本。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人性化

一直以来城市社区建设都是大家关注的话题,然而现在又面临:环境污染、资源匮以及全球变暖等全球性以及城市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等等社会性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寄希望于一种新的城市社区模式的建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家对城市社区未来的发展形成了共识,即“包括尊重自然环境和以人为本”为目标,建设生态可持续的城市社区环境。简而言之,理想的城市住区模式能够尽量将其对未来城市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还使其在将来能够从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得以可持续发展。

一 、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 生态性

生态性是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要求,即住区建设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性设计着力于协调与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破坏,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性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1)合理绿化.绿化系统的设计首先考虑基地现状,尽可能保持现有的绿化资源.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立足于因地制宜,适地适树.(2)兼顾节约:使用环保和节省能源的建筑材料.由于人具有先天的亲水性,所以水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在今天的住区环境中被不断加以运用,形式包括:喷泉,泳池,跌水,,人工湖等.为了使景观效果,造价,运营成本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要节约使用淡水,注重雨水回收利用.(3)聚居的紧凑性:紧凑的城市社区也是对传统城市的回归,现代的交通工具和道路使城市割裂或者分散.紧凑性主要体现的是功能上的最优化配置,不是要在大范围的面积中填入更多的建筑和居住更多的人,而是尽量减少人们使用汽车的次数,使步行成为可能,从而减少对能源,土地的需要,减少了污染.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自然演进的角度,紧凑是城市建筑空间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经济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先是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于住宅而言,就是要保证所有人都有房住并且住得起.在节约利用土地的大背景下优化规划设计,在保证住区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建设净密度.在保证质量和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选择建筑材料,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和相应的建造系统,尽量降低住宅造价,提供低价格的住宅,以满足”当代人”的对住宅的需求.

(三)社会性.

可持续发展说到底就是要保证人类能够长期健康地延续发展下去,而人类重要的社会属性使得它的健康发展不只需要生态环境,能量资源保证,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结构,社会氛围和社会网络的前提.因此,一个满足可持续发展概念社会性的住区应该具有:

1、不同社会层次居民的混合

社会空间分化是从社会学角度所批判的,不同社会层次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不利于整个社会形成均匀的社交网络,容易引起个阶层之间的疏远和矛盾.

2、交往空间的质量

良好的居住气氛,邻里关系,必须通过交往才能够实现.住区的交往空间是其物质载体,规划师,建筑师的任务就是提高交往空间的质量.高质量的住区交往空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清晰定义,两者的范围都应该明确划分。

3、公共开放性

城市社区的公共开放性包含两层意思:即社会空间的“内聚”和环境空间的”外放”.前者是指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加强社区公共空间场所意识和社区感情,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品质;而后者则是从思考城市肌理出发,探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地区活力,城市特色以及人体尺度等方面的问题。

4、公众参与性

城市社区的公众参与是指居民对他们相关的发展计划具有参与权和表决权.由于城市社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环境问题还是社会与经济问题,其本质上是公共利益问题,缺乏公众的参与难以求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

二 、可持续发展的住区景观的整体规划

城市环境本质上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它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界之上的,而要受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的支配.维持城市的健康发展,就要保证城市景观生态平衡和环境良性循环,其中正确处理居民生活需求与资源,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使环境的投入和产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风格定位

如今人们买房并不局限于购买一套公寓,而是买进整个社区以及社区中与外部不同的生活方式.社区环境就是开发商所推崇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最直观的诠释,所以其景观风格定位与整个社区的开发理念息息相关.优秀的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规划融为一体,由此形成整个社区特有而鲜明的自身风格。

(二)空间形态的设计

1、高程变化

社区基地的高低变化可以产生有趣的景观效果,使其在立体层次上更为丰富.如台地园,下沉广场等.

2、节点处理

整个社区户外环境应通过网络状步行系统进行划分,在住宅出入口以及主要组团内部形成规模不一的“节点”区域,为交通组织,公共交往和休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

3、道路景观.

社区的交通系统是车行系统和绿色步行系统的叠加,呈网络状分布.从美学角度上来说,与直线型道路相比,曲线型道路所呈现的是不对称的画面构图,随着视点的移动,景观逐渐展示出来,因此更具有含蓄美.

(三)景观的时间性设计

社区环境的生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渐进过程.循环往复的规律提醒人们、绿化、水、空气、阳光和风是超越时间需要保留的要素.这些要素如能在社区环境中完美延续,也就具备了人居空间持续生长的动力.

1、夜景设计

现代人白天忙于繁重的工作,夜晚往往成为他们喘息,放松的时间段.高质量的照明体系对于一个社区环境的场所利用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2、植物景观的季节景观

配置植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使社区环境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不一定做到四季有花可赏,但必须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植物的枝,干,叶随着四季的交替同样具有观赏性.

(四)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应用社会、经济、艺术、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设计都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

1、强调人的参与性.

现代社区景观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习性和活动习惯,从而合理的配置场地设施,激发住户进行户外活动的兴趣,间接引导其生活方式向健康科学发展..

2、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住区中的普及也是强调人的参与性的一种方式,其面对人群同样是整个住区的居民.无障碍设施的受益人不仅是残疾人,儿童和老年人 ,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健康也是相对的,患病,暂时受伤或怀孕使成年人对环境也有类似的要求.

3、可识别性景观的创造.

住区最需要强调“家”的感觉,如何体现和强化这种感觉,需要可识别性景观的创造.具体手法有:在关键地段放置标志性很强的图象;通过路面铺装的色彩和材质的变化,对空间领域加以划分;在设计中运用重复造型手段来增强可识别性.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新形势下,要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以深度对接为主线,以“五个对接”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共荣,互惠共赢,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理顺高职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

根据产业发展体系的新要求,建立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使得职业教育布局必须与产业布局有机结合,满足社区功能完善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一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规模,建立动态高职教育发展机制。

2.理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

建立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推动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职业院校领导干部。高职院校要坚守“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新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成由学校、行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机构。

3.理顺高职院校与市场的关系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要以区域劳动力市场指挥棒,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全方位对接,高职教育要充分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建立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引导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4.理顺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在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行业人才规格标准和行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改革机制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5.理顺高职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改革的关系

将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区域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优化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环境。积极发挥示范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鼓励示范院校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优先支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等建设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投入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鼓励行业(协会)开办高职教育,组成高职教育集团,促进高职教育资源与行业的共享。

二、总结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从我们在客户的顾问的过程中总结包括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区域城市结构调查与发展规划、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区域零售市场调查与分析、典型性调查与研究、未来商业地产的供应量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立地条件研究、商圈的确定和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生活结构研究

开发任何一个项目都涉及到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商业房地产项目,由于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受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大,其开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出租经营或者销售来实现开发利润,因此其风险很大。所以,在开发商业房地产项目时,对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调查和研究时应重点对以下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

总人口及地区人口结构、职业构成、家庭户数构成、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

GDP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情况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市商业增加值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通过对统计局和城调队定期公布的数据进行连续3-5年的分析,基本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总水平。有些资料通过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获得。 二、区域城市结构调查与城市发展规划调查

所在区域城市的结构对商业房地产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商业区不论是同业态的聚集经营还是不同业态的错位互补都可能存在市场商机;在城市中该区域的位置若在行政、经济、文化等人动密集的地方,则城市的机能易于发挥出来,由于人流集中自然能形成商业的经营氛围。以上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还包括:

公共设施状况

交通体系状况

道路状况、通行量

城市性质与功能特点

各项城市的机能

城市规划

通过对区域内实际生活的空间,包括中心地带及周围区域城市结构机能的调查,了解该区域内设施、交通、地势条件、活动空间等环境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例如,交通网的开发计划,交通网密布的地方往往是人口容易集中或流量特别大的地方,所以在调查时对于交通路线及来往的车辆、班次、载客量等均作为调查的要素;城市发展规划对商业将来的发展非常关键,诸如大型社区的发展计划以及商业区建设计划将直接对项目的规划以及未来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调查必须通过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实地调查了解,由于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一般的调查人员很难完成以上工作,调查必须有目的性,如果不知道目的是为什么,这样得到的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参考价值将大打折扣。 三、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每一个城市发展都有发展的规划,商业布局和规划也是城市机能完善的标志,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零售服务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上世纪末百货商场大量倒闭、超市业态的迅猛发展和外资零售商业的“入侵”,既加快了零售业的整体发展,也出现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等现象,对国内零售商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大中城市行业管理部门开始加强商业网点整体规划和布局工作。

为增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科学性、权威性,扩大规划工作覆盖面,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内贸易局于今年一月二十四日,在《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的基础上,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未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报贸易局备案。凡未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包括含有网点规划内容的商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不得上报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项目。通知要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及城市商业网点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

目前包括北京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已经完成了该项工作,在对大型商业房地产开发 过程中,开发商及时了解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非常关键,避免政策性的风险和重复建设。例如,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关于商业网点的规划不仅考虑目前商业布局特点,而且结合城市发展对限制地区的限制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鼓励在四环路周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新型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圈;新发展的居住区,10-15万人要规划建设一个地区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1公里以外的居民区,原则上居住人口1-3万应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商业中心。这些都是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设性要求。 四、区域零售业结构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如果说前面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等方面的研究,那么区域零售业结构则是区域零售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在通常意义上是我们常讲的商业普查。它不仅反映区域内零售业经济活动的指标和商业特征,而且其综合反映的各项指标和内容为项目的市场定位、业态设计、经济效益预测提供定性的参考分析。

地区间的销售动向

业种别的销售动向

商业地区间的竞争状况

大型主力店的动向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升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促进省内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深化结对关系,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劳务合作,推进项目合作,推动产业梯度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思路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年——2010年),加强与以衢州市为主的省内欠发达地区合作交流,在深化县(市、区)结对的基础上,组织和推动一批乡镇进行结对,并帮助省内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批新农村、培训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吸纳一批劳务人员、达成一批山海协作项目。力争实现以下目标:推动20个以上乡镇与省内欠发达地区乡镇结对,帮助省内欠发达地区建设20个以上新农村,培训200个以上农村致富带头人,吸纳5000人次以上劳务人员,完成20个以上山海协作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乡镇结对。在“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区)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与衢州市欠发达乡镇结对,也可号召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机关、企业、团体等)与衢州市欠发达乡镇结对。*县、上虞市、诸暨市和嵊州市各结对帮扶衢州市5个乡镇。

(二)帮助建设新农村。各县(市、区)在衢州市已结对的乡镇区域内,各选定1-2个行政村(社区)进行结对帮扶,合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县、上虞市、诸暨市和嵊州市原则上每年给予不少于25万元的建设资金支援。

(三)开展劳务合作。“十一五”期间,通过培训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劳务人员,着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并有组织地吸纳一批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到我市及各县(市、区)就业。*县、上虞市、诸暨市和嵊州市每年各提供5万元以上的培训资金、帮助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10名以上、培训并吸纳农村劳务人员200名以上。新昌县和越城区可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培训资金支援,每年培训并吸纳农村劳务人员各100名以上。

(四)促进项目合作。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按照自愿选择、企业为主的原则,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帮扶合作。要努力推动资源与产业合作,共建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市本级每年也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援衢州市山海协作工作。继续鼓励我市企业向以衢州市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投资,各县(市、区)要力争每年推动实施1个以上山海协作项目,新增投资额不少于10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山海协作五个一行动计划”是我市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重要载体,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市山海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督促和检查,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搞好调查,筛选对象。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开展调查摸底,并与衢州市各结对县(市、区)取得联系,开展考察对接,达成结对意向。要筛选合作基础好、参与积极性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乡镇开展结对,并选择1-2个行政村(社区)作为具体帮扶对象。要于11月3日前落实结对意向,并将结对乡镇、行政村(社区)名称、负责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报市发展改革委合作交流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