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一、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对策

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群众工作;社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3-0057-03

作为连续十五年荣膺上海市文明小区称号,拥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十一项荣誉的优秀基层单位,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长期以来紧跟中央的群众工作战略部署,将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核心理论和虹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纳入群众工作的视野,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虹储工作法”,堪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群众工作视野下的社区社会管理思维创新

社会管理思维决定了社会管理的落脚点,界定了社会管理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也深刻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以往,受传统体制内思维影响,某些居民区推行社会管理的行政色彩较浓,只重视“上级要什么”而忽视了“群众要什么”,在执行中也生搬硬套上级指示,不懂得顺应社区的实际灵活变通,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关心,甚至导致“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发生,这既严重制约了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针对这一系列突出问题,虹储居民区准确把脉党的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社区实际推出两项整改措施,大力推动社会管理思维创新:

(一)积极推行换位思考,发挥问题意识和群众导向。虹储居民区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充分掌握社区社情民意的动态变化,以社区群众迫切需求为导向,发挥党总支和居委会“发动、引领、推动”的作用,认真思考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之道,相继完成了“虹谐亭”、“稚谐园”、“健身苑”等一批“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实事工程,让老式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二)在社区事务中发扬协商民主精神,不搞“一刀切”。在关于社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过程中,虹储居民区一改由居委会干部拍板的传统思路,充分发挥听证会、议事会、协调会的作用,问计于民、求同于民。例如,由于在虹储小区绿地到底是否改建成车位的问题上分歧严重,“有车族”和“护绿派”的矛盾愈演愈烈。虹储居民区干部并没有简单地判定谁对谁错,而是召集双方代表召开民主听证会各抒己见,经协商、沟通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绿地改建车位,绿化挪移上墙”的妥协,化解了矛盾。

通过社会管理思维创新,虹储居民区明确了社区社会管理就是要实现、维护和发展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要集中精力解决社区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就是要学习一切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集结一切资源和力量为社区群众服务的新理念,这也为下一步社区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群众工作视野下的社区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我国社区社会管理思维也在经历变革,思维变革呼唤着制度创新,因为如无法甩掉旧的思想包袱,那么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就无法在社区土壤上顺利成长。虹储居民区意识到:传统的以“管、控、防”为主流的社会管理制度已不完全适用于新时期居民区社会管理实践,必须基于“服务、奉献、协调”的社会管理新思维调整社会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新时期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虹储居民区将加强社会管理的“五力”(主导力、有效力、组织力、协调力、整合力)建设作为总体纲领,探索出了“班子建设法”、“民主自治法”、“文化共育法”、“制度规范法”、“实事凝聚法”这五项“接地气”的具体制度,将社区社会管理从人治提升到了法治的高度,以期为虹储居民区三千多居民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

(一)“班子建设法”。就是在社区管理班子建设过程中灌输“尊重、支持、自律、务实、创新”等社会“正能量”,以实现“班子示范好、队伍建设好、工作机制好、群众反映好、工作业绩好”的“五好”社区社会管理班子建设目标,打造一支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社会管理队伍。

(二)“民主自治法”。就是将党的领导、群众团队、沟通协调和多方协同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尊重群众意愿、汲取群众智慧、维护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基层群众民主自治试验,着力打造一个人人互助、户户交心的“熟人社区”,为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文化共育法”。就是以健康文化凝聚人,以先进文化鼓舞人,积极开展“邻居节”、“楼组图书架”、“温馨园、邻里情”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构建文化型社区,以此全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四)“制度规范法”。就是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虹储居民区社会管理制度,努力使居民区的信息公示、干部考核、学习培训、组团走访等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以展现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新形象。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完善医保管理体系建设

1.1建立健全医保管理组织

为有效提高医保管理质量,中心成立了医保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建立了由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财务、收费、信息、全科服务团队等多个部门协作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中心、科、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与支持,形成医保管理工作的合力;明确岗位分工和强化岗位职责,有效结合医保质量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医保管理与环节控制,确保医保管理制度及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坚决杜绝医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

1.2领导重视支持医保管理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医保管理工作,思想统一、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全面协调医保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保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保相关政策。每季度召开医保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保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确保医保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2注重医保政策学习宣传

2.1有效开展医保政策培训

在新形势下,医保政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各类人群的关注,不断加强医保政策的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在医保管理环节控制上的整体素质[2]。中心每年组织多次医务人员学习医保政策,邀请区医保办的专家来中心辅导培训。通过专题讲座、院报、“三基”等形式,做好医保政策、防范医保欺诈等内容的培训及警示教育工作,不断规范中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每年对新进医务人员集中强化培训。为规范医疗保险服务、方便医师更好掌握适应证用药,中心将《宝山区医疗保险服务指南》和《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下发到每位医务人员。同时通过中心“职工书屋”QQ群、“科站联系桥”微信群等平台将有关内容挂在网上,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查阅学习医保政策。医疗保险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强的业务,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管理和环节控制的主力军[2]。

2.2加强社区医保政策宣传

中心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医保政策、“反医保欺诈”等医保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区医保办下发的“医保欺诈案例汇编”宣传手册和光盘,在中心候诊大厅和中医楼候诊区滚动播放案例集锦,进一步强化参保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医保年度转换日,积极开展“反医保欺诈”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参保人员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责任意识。同时,开辟社区联动宣传平台,与辖区内街道办事处、各居委会加强联动,利用宣传栏、电子滚动屏、社区健康报等渠道宣传医保政策,促进医保宣传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增强广大参保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了基层打击防范能力,切实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和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3贯彻落实药品管理制度

中心药品采购规范,形成由药剂科专人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的管理机制。积极配合推进上海市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的启用,中心所有药品全部由市药采信息系统全量、直通采购,采购信息及时、准确、全面上传,确保药品采购平台正常运行。严格贯彻落实沪人社医监(2015)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用药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中心用量前20位的药品外包装加盖印章并在药房窗口张贴温馨提示;做好药品外包装加盖印章的信息汇总统计、监测工作,有效防范骗保贩药、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4规范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4.1完善医保监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督查临床科室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保政策的落实情况;抽查审核门诊电子病历,审核内容主要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和准确收费情况;缺陷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动态跟踪,形成完善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4.2加强门诊委托配药管理

根据《关于保证参保人员医保用药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保门诊委托代配药管理的通知》的要求,为保证参保患者用药安全,管好用好医保基金,中心加强了医保门诊委托代配药管理,完善门诊委托配药管理制度。增强预检、挂号收费、门诊医生等岗位人员对就诊对象身份识别的责任意识,做到责任明确、各环节严格控制。预检人员严守第一关,发现身份信息不匹配时认真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临床医生在接诊时,须认真核对患者医保卡信息,坚决杜绝冒用他人医保卡就诊的现象发生;收费处再次核对就诊患者身份信息,杜绝因医生疏忽而发生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借鉴兄弟单位经验,进一步加强代配药制度的管理,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4.3执行违规医师约谈制度

根据《宝山区执业医师违反医保有关规定约谈制度》的要求,每月对医保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对违反医保有关规定的执业医师发出约谈通知,由医保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约谈,做好约谈笔录并存档,对约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并加强跟踪、监督,对部分医务人员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等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4.4落实医保定期自查制度

完善医保自查制度,坚持自查月报制度。医保管理工作小组每月对中心医保各项工作进行自查。处方点评小组每月开展门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药物处方、门诊电子病史、家庭病床病史的自查;医务科、信息科定期对性别相关检验项目医保结算情况、临时上门服务医保结算情况、限儿童用药、“四合理”等情况进行自查。自查结果按时上报区医保办监督科,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医务科及时反馈当事人、落实整改、跟踪监测并纳入考核。每季度召开医疗质量讲评会,通报自查,提高了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及遵守医保相关制度的自觉性。同时不断提升自查人员的业务知识、强化医保自查小组职能、动态调整自查内容,切实提升自身医保政策水平。

4.5异常医保费用动态监控

医保管理工作小组加强门急诊日常管理,重点关注异常就诊频次、异常就诊费用、异常就诊行为,畅通、接受个人、组织举报渠道,及时发现参保人员就诊和医疗费用异常情形。每月对药品消耗量排名,对排名居前、同比费用增长较快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控,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4.6未纳入医保联网服务站监管

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制定、落实未纳入医保联网服务站的医保卡管理制度,定期督查执行情况,原则上做到卡不过夜。

5年度医保预算合理可行

根据历年的医保执行情况,年初制定科学、可行的医保年度预算报告。每月及时上报上月医保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自查报告。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并落实整改,使医保各项指标执行在可控范围。

6持续改进医保信息管理

6.1健全医保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医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机房访问人员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设置AB角,软件和硬件系统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并及时更新。严格按照规定,做到内外网物理隔断、机房环境温湿度的监控。严格落实机房每日二次的巡查登记制度。日对帐工作由专人负责,每日上传明细,并做好记录。每个工作站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保证中心业务系统及医保网络正常运行。

6.2完善医保网络安全管理

落实第三方服务商的监控与管理、员工的保密工作、数据导入导出的书面记录的督查工作,对涉及信息工作的所有医务人员均签订《信息安全工作协议》,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有效保障了网络信息安全。

6.3医保费用实时更新公开

中心所有的药品、开展的检查、诊疗项目的费用信息实行电子屏滚动播放、实时更新,方便患者查询和监督。

7小结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其他事务过多社区是为民办事的基层组织,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窗口,其工作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服务,但在其日常工作中,社区却变成了政府的基层办事机构。现在,很多政府部门纷纷将工作职能的范围扩大到社区,指标分派到社区,使社区内部科室林立,大大地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缩小了社区为辖区居民办事的职能,造成了社区的办公费用增加,俨然成为一级“小政府”。

(二)社区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1.社区内部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社区属于事业性单位建制,其在内部管理中没有非常严格的考核管理体系,尤其是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方面更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工作。例如每季度进行的绩效考核都是临时应付上级检查,考核指标的制定也没有形成系统化,这些都给社区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

2.社区内部培训管理体系不健全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其在维护社区利益、谋求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社区组织里,绝大多数都是政府部门的家属,这种人才梯队,对社区基层的发展必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何培养新时期社区所需人才,已经成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积极引导,老年居民参与积极性较高。例如现阶段组织的区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秧歌队、洋鼓队、太极扇队、健身操队、民俗表演队等,但我们发现,在社区活动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闲散在家的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参与得很少。另外,驻区单位,例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对社区工作虽然表面上给予支持,但实际收费标准不低于市场标准,这就给社区管理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完善社区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创新社区服务体制

只有创建一套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在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创新意识必须贯穿其中。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社区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应将社区管理同政府职责分开,这样社区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具体工作当中;第二是完善居委会的工作职能。充分利用社区“自治”的优势,切实发挥社区管理的作用,为社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第三是引导和发挥居民团体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文化团体等组织的作用,以更好地满足居民自愿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

(二)充分做好社区内部管理

1.完善社区内部考核体系只有建立符合社区自身考核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区在日常管理中公平、公正和公开,才能形成良好的社区管理风气。如何完善社区内部考核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社区负责人意识的改善

社区负责人作为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改革的牵头者,在社区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考核制度的建设方面,更是直接关系到此项制度的成功与否。社区负责人在对待考核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首先自己要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意识到考核体系的改革是社区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区管理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升所有社区管理人员的重要法宝,只有建立了适合社区管理发展的考核制度,才能让社区工作人员感觉到公平、公正,才能为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2)做好内部调研

要建立与社区管理相适应的考核管理体系,不能停留在几个人关起门来埋头研究,而应该是在绝大多数社区人员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社区管理现状的考核管理制度,同时又能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注重考核管理体系的宣传

当一项考核管理制度正式执行时,首先做好宣传,有了广泛地群众基础才不至于半途而废。尤其是考核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将原有考核体系打破,建立新的考核制度,这样必然会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执行新的考核体系过程中,需要经常关注大家对考核体系的认识,这样能够让更多社区工作人员意识到考核体系的改革是大家的事,从而让社区工作人员意识到只有引进考核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

2.培养社区人才

社区建设能否快速、健康地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工作积极性高、有专业知识、人齐心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政府应把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作为一个长远、有计划的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社区人才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培养优质的社区工作干部;其次就是加大日常教育培训力度,进而增强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方面就是要积极宣传,壮大日常服务的社区管理志愿者队伍,形成全社会关注社区管理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问题;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护理主要是一项以服务社区群众为目的的服务活动,关系到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健康。针对目前我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现状,找出了一些问题,相应的提出改进的对策。为此做以下浅析报告。

1 社区护理现状

1.1 护理人员结构与学历层次:我社区护理人员40人,设护士长4名。其中合同护士17名,正式在编护士23名。学历:初中毕业护士2人,高中毕业1人,中专毕业24人,大专毕业5人,本科毕业8人。职称: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25人。

1.2护理人员思想状况及价值观:高邮市卫生局2005年才制定政策,让一大批合同制护士参加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尽管获得了上岗证,但是有史以来的劳动报酬低等等情况,所以包括社区内的合同制护士们职业成就感和价值感较低。我们社区所处城区,与人民医院及中医院毗邻,之间的信息随时互通,二甲医院的护士享受的待遇不时的刺激着在编护士的神经,她们觉得同样学校分配,从事着同样工作的姐妹待遇天壤之别,工作激情可想而知。

1.3科研、深造、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由于所在的环境及日久消磨的工作斗志,对本职工作中出现的共性或个性的现象缺乏归纳总结,因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难形成科研兴趣。单位每隔一到两年就有外派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的计划,可能与护理人员难以获得工作成就感有关吧,鲜有人愿意出去深造。参加过护理专科、本科自学考试的护士都知道,取得那张毕业证书要吃很多的苦。相对于成人函授学习,几乎不用看书就能顺利的拿到文凭。所以即使单位平时组织的三基考试,都有相当一部分护士显示出畏惧、消极的态度。

1.4 服务观念问题:在社区服务的时候,部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低,需要医生或者护士长的督促,主动护理意识低;积极性高的护理人员还时常受到冷嘲热讽。高年资护理人员对低年资同事缺乏包容和帮助,并且将部分脏活累活推给她们;正式在编的护士部分人工作懈怠,甚至感觉麻木,还心高气傲,对管理服从性低;护理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2 社区管理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对于刚进入社区工作不久的护理人员,他们的护理知识和水平不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对于参加护理工作有一段时间的护理人员,要定期对他们加以考核,对于护理时间较长的护理人员,给予他们提高能力的途径。将所有护士按能力不同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给予在考核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护士一定物质奖励和通报鼓励,并将考核成绩作为晋升的考核之一。

2.2 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管理机制

社区护理管理机制是管理护理人员的具体依据,要做到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必须做到有据可依。一,要做到将护理工作纳入护理规范,在护理规范中具体明确工作内容;二,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护士头上;三,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考察;四,建立灵活的合同编制制度,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解除合同的事项。

2.3 建立奖惩措施,改革工资制度

建立对护理人员工作的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认真,对工作中违犯工作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惩罚,告诫护理人员认真对待工作;对在工作中表现积极,做出成绩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继续努力。改革工资制度,不再以固定薪水为单一的发放工资形式,而采取多种考核制度决定工资的形式,并且提供一定的项目让员工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更多的绩效工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优胜劣汰。

2.4 加强领导对社区的重视

在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各大医院都在朝着“医疗中心”的模式发展,社区护理关系到社区人员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向“服务中心”的模式转化。因此,要加强领导对社区管理的重视,让他们意识到社区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促进社区管理向“社区服务中心”发展。

2.5 服务规范化

社区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各种人群,社区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社区病人的身体健康护理,还有社区人员的生活和心理方面的护理等,因此,在复杂的社区护理中,要分别打造针对性的护理团队,各项护理标准统一起来,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协作,并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深入改革,循序渐进的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3 结论

在当前的社区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不高,护理意识不强,护理心态不积极,以及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感到乏味,在护理中找不到乐趣,缺乏护理的积极性,护理工作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区群众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护理工作主要是人与人的工作,抓住护理工作人员的主体特点及护理工作的特点,能够从中找出相应的对策。只要加强护理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职业能力,加强护理监督和管理,加强护患交流,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的职业兴趣,提高社区人民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议社区护理现状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