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碳排放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1、工业企业环境责任的涵义与识别
传统观点将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笼统地理解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或义务,包括环境法律责任与环境道德责任。这种伦理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责任认知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效应做出综合评价。责任认知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效应做出综合评价。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稀缺经济资源,从环境资源配置与使用关系社会福利动态增减的视角下,认识与测度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指工业企业优化环境资源,比如碳排放权的相关配置,在综合平衡工业财富与生态财富增减意义上,推进社会总福利水平提升的行为责任。
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在本质上讲并非是“不排污”或者是“少排污”的责任落实,而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加经济地使用相关的环境资源的责任落实。工业企业创造物质财富除了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外,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工业排污。由此,工业企业除了要承担雇员责任、股东责任,也要承担环境责任。工业企业环境责任不完全等同于“节能增效”的经济责任,更应是避免,违反环保法规、不计成本排污等等的相关社会现象。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一种由社会或政府主导的,激励与约束工业企业,使之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的公众利益诉求。
2、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具体落实为责任分析
2.1、遵守环保法规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这是一种义务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责任。比如说工业企业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若违法将承受法律责任,2013年10月环保部公布了72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
2.2、缴纳排污税费或接受环境管制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这也是一种被动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比如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法定排放标准,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2.3、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成本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成本的责任是一种具有市场激励性质的主动性、自愿性责任。比如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降低能耗成本和治污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4、打造低碳或绿色
在具体的工作中,打造低碳或绿色品牌,多行环保慈善行为的责任,是一种具有市场回报激励的自我责任。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某些汽车制造企业的环保责任履行明显增进了品牌效应。
2.5、在特定条件下,工业企业参与环境权利交易的责任
在特定条件下,工业企业参与环境权利交易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在具体的工作中,比如在某地区碳排放权市场中,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开放易,遵守交易规则,促进环境权利的最优化配置与使用。
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及应用分析
3.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首先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政府的相关总量控制要求,相关的工作中人员建立一定的环境污染物的总量台账管理制度;其次就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以及相关工作的考核、监测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行,其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全部耗能的相关企业单位以及环境的污染源实行相关的调查分析,比如在具体的工作中建立健全相关的企业生产以及销售区域间的相关能源的利用效率指标以及相关的调查体系。再者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环境统计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其主要指的是相关的环保部门按着环境统计的相关要求,在具体的过程中对节能减排方面实行合理的投资,制定出相关的环境统计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有: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相关污染源的台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环境监测计划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其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为落实岁相关企业废水、废气以及噪声的污染防治工作等等。
3.2、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应用
3.2.1、首先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应用监督减排实施方案的落实,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核算各生产车间核算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相关的人员要根据国家环境统计报表的相关制度规定,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相关数据以及统计报表的核算、以及衔接审核的具体工作,以此有效的确保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比性,最终有效的促进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相关污染物总量的有效控制。
3.2.2、节能减排、考核以及监测体系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实施企业和生产车间能耗指标的核算制度,实施环境监测作业管理制度和监测手段。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生产车间综合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各生产车间的相关指标计划的完成,协同公司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实现相关项目的改造,以此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
3.2.3、环境统计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为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报表的填报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在具体的工作中监督管理各生产车间负责本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及其他环境保护有关的数据统计和上报。
3.2.4、污染源台账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详细记录生产单位名称,污染源名称,污染物产生的环节和部位,相关能源的消耗状况等因素,比如:炉窑所用燃料,排气筒材质,污染因子;生产废水的排放渠道、走向;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治理措施等等。
3.2.5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掌握生产过程原材料的消耗、废水处理量、进出口浓度、效率等主要参数。及时掌握运行及检修情况。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维护,降低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
3.2.6、环境监测计划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准确掌握污染物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周期、监测频率。环境监测站按监测计划实施监测,重点监督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将监测数据按照时一间节点对各单位进行告知。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通报并重金处罚。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应用工作中,要注意从源头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证了污染物总量控制。通过对相关技术工艺的改造,有效地削减了新鲜水和废水的使用和排放量,最终实现相关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黎,贺立龙,靳慧.基于环境资源配置的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软科学,2014,02:74-78.
[2]张晓晶.浅议工业企业的环境影响后评价[J].青海环境,2014,01:28-31.
日益升高的全球气温已经给人类的生产及发展带来了相当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低碳经济”这四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前,低碳城市已经逐渐变成理论研究及政策实践当中的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在某种意义上,市政工程能够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及其形象反映出来,然而,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施工区域都位于一些比较繁华的闹市区域,经常会出现一些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对低碳经济的市政工程施工展开探讨是对于城市及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1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于低碳经济理念不符的现象
1.1没有减少施工中的排碳量
在推进“刚性碳排放”的进程中,目前主要将城市化、城市交通运输以及建筑业等作为重点领域。低碳经济主要强调的是要减少碳排放的总量,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有效的减少碳排量,反而还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施工碳排不仅包括施工现场的碳排放,同时也把其他与施工相关作业的碳排放包括在内。因为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市政施工企业没有对施工的相关标准进行严格遵守,同时也没有规划和衔接好和施工相关的一些辅工作,以至于在现场办公、生活服务、施工机械作业、处置废弃物、运输材料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多多余的碳排放量。很明显,这种现象是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初衷的。
1.2没有切实提高能源效率
低碳经济除了对减少用能加以强调之外,更加重视以节能为前提来促使能源效率得到提高。就当前情况来看,建筑耗能就在我国总耗能之中占据了将近百分之三十的比重,在未来二十年内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的比重。市政工程的施工也同样被包含在这一领域之内,所以说,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及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会促使市政工程施工成为能源消费增长点当中的主要节点。一部分市政工程所设计出来的图纸存在诸多缺陷,如说明简单且模糊、没有清晰的标注,因此,施工单位就会对组织管理及经济管理加以忽视,难以有效地贯彻规程、规范及质量标准,最终导致在施工中不仅没有节能,也没有促使能源效率得到提高。
1.3没有有效推广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最终还是得依赖于相关技术,利用不断发展及进步的科技来促使能源利用率得到提升,最终促使清洁能源技术实现创新,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好的服务。现阶段,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都处在相对比较落后的水平,并且研究相关技术的能力比较有限,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及快速发展国家经济之余,并没有对低碳技术形成重视。根据大部分市政施工的实际情况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对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再生、地热系统、高效冷却、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小型风力发电等一些低碳技术进行有效推广,也没有对一些低碳材料加以广泛运用,这样一来不仅难以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同时也难以使能源的生产率得到提升。
2促使市政工程实现低碳施工的相关措施
2.1推广绿色施工方式
对于建筑全寿命周期而言,绿色施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体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以及资源节约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能够坚持绿色施工的理念,那么就能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材料及设备的进场进行严格把关,有效防止技术出现耗能高、效率低以及性能不良等现象,对于一些会造成严重污染、与环保不相符或者是淘汰性的机械设备及工程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当中。开展封闭性施工,以免出现噪声或扬尘污染;在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健康环保型的施工工艺,以使废弃物的填埋数量得到有效减少;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于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各种设备及机械要进行合理调配及使用,对高能耗的设备进行改造或直接淘汰,最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减少物耗及能耗,减少施工对环境形成的影响。
2.2通过实施精细管理制度促使能源效率提高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任何过程都应该有效地落实精细管理制度。首先,在进行施工之前,精细管理制度主要表现为要精细的编制好计划方案、检查开工的先决条件、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使用、控制好原材料的进场;其次,在进行施工中,一定要管理好现场安全、工程质量以及工序等,并安排好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及计量支付等事项;最后,在工程完工后,一定要做好项目的审计与决算、交工文件的规范化及标准化、零故障交付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在施工的整个过程,通过实施这种精细管理制度,与低碳经济的要求相符合,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
2.3对低碳施工技术加以采用
对于低碳施工来说,低碳技术是核心。有效运用低碳技术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施工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具体而言,在开展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水生态修复技术、水资源再生技术、地热系统、高效冷却技术、生物质能系统、小型风力发电技术以及太阳能技术等进行充分利用,这些对于低碳施工来说都是其所需的核心技术;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材料来替代原来的设备、工艺和材料。借助新型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还能够提高能源生产率,最终促使市政工程项目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一、低碳旅游的意义和影响
1.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旅游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环境中一种新型必要的旅游发展形式,而作为新事物的它,虽然已经被广大公众熟知,但它的内涵却没有被完善,或者说还尚在完善中,而公众也就对低碳旅游的认识并不透彻,不能理解它存在的含义,此现象会使低碳旅游发展的理念受到思想上的障碍,由此,要想低碳旅游发展顺利实施,必须让低碳旅游的真正涵义得到认可和支持。低碳旅游作为一种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的新型发展模式,在这个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被大力倡导,在这个大环境中,低碳旅游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被贯穿,低碳旅游经济的理论需要旅游活动中的各个角色参与者去实践证明,多者缺一不可,整个发展模式需要实现全程一体化的发展。
2.低碳旅游实施的影响
低碳旅游的持续发展将会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甚至使广大公民的生活发生改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低碳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与实践都还不成熟,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全球变暖的关系紧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生态环境失衡和全球变暖的现象,低碳旅游活动的实施是当下最可行的方法。其不仅可以缓解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也可以满足公民对旅游出行的要求,也可以使大家对旅游产生新的认识,对蕴含的旅游文化得到更加透彻的认识和见解。而低碳旅游发展和旅游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将会进行逐步的探索,通过分析和调查研究来证明低碳旅游在低碳活动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性的影响。
二、针对低碳旅游的发展特点分析
低碳旅游的发展应该从各方面规划实施,分析出整个过程中各个部门、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然后做到对症下药,整个过程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监督。低碳旅游的核心目标就是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相关的核心主体分为四大主体,分别为“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旅游景区”。就此,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针对措施。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强化和突破重点,从各方面落实,做好宣传和倡导,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旅游的相关核心主体
1.政府部门
政府和旅游部门应该出台相对应的低碳旅游政策和制度,大力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在资金等方面应给予扶持和帮助。此外,还应积极宣传低碳教育,提倡和引导低碳消费和低碳旅游,使旅游消费者有低碳消费环保意识和理念,还应建立和实施一些低碳环境的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可利用政府来强制约束一些旅游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比如在景区可以限制吸烟、乱扔垃圾和破坏植被等。游客是旅游过程中全程参与的主体人群,改善和引导游客的旅游观念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媒体和景区提示等各种方式来宣传教育,可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旅游消费产品,从而培养低碳节俭重文化的消费概念。同时针对于相关的旅游行业,政府也可限制他们的碳排放量,利用法律、政策等强制性措施进行整改,让他们意识到低碳限制的重要性,尤其对旅游业中的休闲娱乐、旅游交通、、酒店住宿、景区等应实行简易又真实的评定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并具备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坚决杜绝作假和虚报,将旅游中的吃住行造成的碳排放量列入重点检查对象,尽量减少和不使用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2.旅游企业
关于旅游企业,它主要包括景区、旅游建设和开发公司、旅行社和酒店住宿等。要想很好的发展低碳旅游,需要从两方面管理,一是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坚持和认可低排放和低污染的建设发展理念,严格采用低碳技术和能源,控制好碳排放量。旅游服务设施尽量不采用一次性的产品设备,积极推广节能环保资源。也可以将企业管理和低碳旅游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其次就是合理的利用低碳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宣传低碳旅游产品的有利之处,更好的推广和提高低碳旅游文化。二是可以利用政府部门强制约束某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推进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游客
在低碳旅游中,游客是低碳旅游发展中的至关重要者,游客应该在旅游过程中选择低碳消费,减少碳足迹。游客应从不同区域和不同距离中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景区尽量选取低碳环保的汽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旅游时,应提前自备生活用品,少用或者尽量不使用酒店中的一次性制品,坚决不使用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的产品,更多的体验低碳旅游项目,避免增加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量。
游客应从自身起进行管理,规范个人的自身行为,这样才能对低碳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应提倡引导低碳发展理念,对旅游中的交通、娱乐、住宿加强管理,积极宣传低碳旅游,合理的利用草原、森林等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构造出一个良好的低碳旅游环境,可依据相关低碳旅游政策对景区内的交通、住宿、活动项目等进行监督管理。景区内应采用低碳环保的交通设施和生活设施,除此之外还应对景区内的游客进行相对的约束监督和管理,只有做到互相管理和监督才能使低碳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航运业 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形态。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约占总能耗的8%左右,而当前航运公司燃油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因此,如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已成为当前航运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2]。
1.航运业能耗及碳排放现状
1.1国际航运业碳排放现状
相关资料统计,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和制造业,占总排放量的56.3%,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而航运业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30%。就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而言,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据首位,为72.9%,航运业碳的碳排放量仅占交通运输行业的13.8%。
1.2我国航运业能耗、碳排放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其中水运行业每年消费的能源总量大约占交通运输业的1/4左右。虽然就排放比例而言,我国交通运输业(包括航运业)的碳排放总量较低,但其能耗和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其他行业。
2.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2.1国际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1997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2015到2019年间建造的船舶需改善能效达到10%,2020到2024年间建造的船舶能效增至20%,而2024年后建成的船舶能效需达到30%,营运船将建立改善能源效率机制,实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2.2国内航运业的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实施,受国际大背景的影响,我国航运业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如制定了节能减排措施,编制修订了相关部门规章等,但是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节能管理机制不不健全
随着交通行业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交通节能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抓手,使得国家、行业相关节能文件得不到充分的落实。
2.2.2运力结构调整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
实施运力结构调整是航运业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表现为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船舶吨位,从而大大降低燃油单耗,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和手段。
2.2.3节能基础工作薄弱
航运业能源消耗统计、节能标准制定及节能措施研究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仅造成政府的宏观节能决策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而且使节能监管缺少技术标准的支撑。目前,航运业虽然有能源消耗统计报告制度,但航运业能源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能源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2.4能耗增长源头控制尚不完善
航运业尚未建立限制高耗能设备的准入机制,使行业能耗增长的源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新建船舶及购置的二手船舶投入运营前没有经过必要的能效审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其结果必然是继续走“先浪费、后治理”之路。
3.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
航运业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多、任务艰巨。因此,明晰各项工作的关系有利于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低碳发展。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3.1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航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使航运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4]。
3.2完善体制和机制。
实现航运低碳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航运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如可交易许可制度、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通过政府推进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有效促进航运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落实,形成节能减排工作有部门主抓、有相关部门协助抓、有业务部门具体抓、各方面共同协作并努力推进的工作机制[5]。
3.3建立健全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在行业现有能源统计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航运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建立航运业能耗排放清单数据库,增强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4提升航运核心装备的能效水平。
通过制定新投入市场船舶的能效和排放限值准入标准,禁止不符合节能减排标准或要求的船舶投入船舶运输营运市场,从源头上控制航运船舶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航运低碳发展。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如何分解和控制上述目标,市场机制是有效方式之一。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将低碳市场机制建设与低碳政策机制建设有机结合[6]。
3.5加强航运企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明确航运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航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体系,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涉及航运全过程的节油技术和措施的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替代性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
结语
提高船舶能效,促进航运业低碳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必然会加快航运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有关管理体制的转变,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中国航运主管部门、航运企业及有关单位只有积极行动,及早应对,才能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不会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赶超世界航运、造船强国,在新的历史起点占据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碧英.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J].工程研究,2012,4(3):260-269.
[2]叶丹.低碳经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J].水运管理,2010,32(9):17-19.
[3]李建丽,真虹,徐凯.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J].水运管理,2010。32(3):14-16.
[4]徐建豪,龚安祥.中国航运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1,34(11):42-44.
[5]王清斌,杨华龙,杨增海等.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26(4):72-75.
所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去实现其减排的目标,从而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国际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强制性碳交易市场和自愿碳交易市场。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完成相应的承诺目标,交易机制包括《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三种。
EU ETS便属于强制性碳交易,有30多个欧盟国家参与,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最主要的碳交易体系。从2005年到2007年为第一阶段,2008到2012年为第二阶段,2013到2020年为第三阶段。在各个阶段,每个成员国都有减排目标,并且按照指定的要求提交国家分配计划,将排放控制总量及各相关主体分到减排配额,以国家分配方案(NAP)的形式上报给欧盟委员会。如果参与EU-ETS的企业未能自己或通过交易完成其规定的减排任务,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RGGl)和即将在2013年开始的加州碳交易市场也属于强制性碳交易的类型。RGGI由美国东北部的十个州参与,旨在以2000年排放水平为标准,到2018年年底减少区域内10%的温室气体排放,该交易体系已经于2009年启动实施。
根据备受争议的加州AB32法案,加州的总量控制和碳交易市场也将于2013年启动,首先加入该机制的是电力行业和水泥等高排放量的工业行业,根据法案,到2020年,加州计划比2008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00万吨。此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即将在国内开展强制性碳交易,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CDM是针对《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单位转让。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CDM由此产生。而Jl和ET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
自愿碳市场是企业或者个人为了展现其良好的社会形象,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自愿购买碳减排量而形成的。国际上基于配额的自愿碳市场主要的交易平台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CC×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地区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交易所的会员自愿但从法律上联合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C×要求会员实现减排目标,即要求每位会员通过减排或购买补偿项目的减排量:实现在2003~2006年问每年减少1%的排放量;并保证截至2010年,所有会员将实现6%的减排量。但由于自愿减排价格的低廉,2010年7月起,CC×母公司被美国期货交易集团洲际交易所收购,结束其开展8年的碳交易。
中国是从CDM项目开始对碳市场逐步了解并介入的。2004年6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外交部颁布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入有章可循的新阶段。到今年2月份,我国已有725个CDM项目,共获得约5.2亿t减排量签发。
除CDM项目外,自愿减排项目在国内也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展开。不过,无论是交易量、交易价格、交易所的规模,还是自主研发交易的标准数量等各方面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内最早成立的交易所有京、津、沪三家,交易规模相对较大。此外,已宣布成立的碳交易所的还有山西、武汉、昆明、深圳、辽宁、河北、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这7个省市陆续完成了碳排放交易实施方案的初稿,初步计划是2013年启动相关试点交易。
与区域碳交易建设相比,自2009年以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这一规范国家自愿碳交易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正在研究起草中。《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国内自愿碳交易市场,提振市场信用使其运行更为有效。2011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从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方案等可以看出,碳排放交易和碳市场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但是,碳交易在中国健康良好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可以借鉴相应的国外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