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一、主要目标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服务业税收总收入增长15%以上。推进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311”工程,即全年新开工10亿元项目3个,亿元项目10个,5000万元项目10个;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000万美元,内资实际到账20亿元。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限上企业2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15家,纳税过千万服务业企业10家,实现服务业企业发展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二、工作重点

1、规划引导,加快集聚

按照《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积极打造“一主、两圈、三区、四片”服务业功能区域,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特色板块集聚。

一主:镇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潜能,致力打造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要加快城东新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文化旅游、金融商务、楼宇经济、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做大主城区服务业经济总量,提高服务业占比和贡献份额。

两圈: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北海商圈优势,完善北海商圈组织体系,编制商务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进一步提升业态、扩大规模、增加人气、创建品牌。规划建设城东新商圈,加快建设世贸广场,着力打造盐河两岸商贸区,积极推进盐河以东服务业项目建设,完善新区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

三区: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园区作为生产型服务业的主要载体,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经济开发区着力建设科研服务、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四中心”,推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彰显产业优势和特色,打造“政产学研金”综合示范区。城南经济新区倾力打造软件信息、汽车市场、专业物流、总部经济“四园”,加快形成城市新区、副中心。菱塘光电科技园区,结合“区镇合一”新体系,规划发展民俗生态旅游、光电科技、灯具市场、现代商贸“四重点”,争创新型示范镇、高新产业区。

四片:三垛、临泽、卸甲、界首四个中心镇作为服务业特色发展的载体和平台,结合《集镇总体规划》的修编,编制服务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要根据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差别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专业市场、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争创全国或省级中心镇。其他乡镇结合城镇功能配套和民生工程,加快建设生活业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突出“四重”,做大培强

(1)狠抓重点产业。继续加大旅游业、文化产业、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推进力度,力求五大重点产业在规模、业态、项目上有新突破。旅游业。加快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神居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界首芦苇荡景区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提升景区形象;借助菱塘乡全省最美乡村称号和有关乡镇的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年内开工建设1-2个乡村旅游景点;积极组织景点创A、宾馆创星、旅行社创强、导游创佳等活动,推动盂城驿创国家3A景区,全年争创五星饭店1家,开通至豪华游轮游和湖水上游览线,实现年接待游客达350万人次。文化产业。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艺术品生产业、广告创意业等重点产业,积极招引文化产业项目2个。商贸流通业。整合提升北海商圈业态,培育商贸集聚区;积极打造城市新商圈,世贸国际购物中心年内竣工开业;开工建设镇五星级大酒店及商业综合体,加快引进大型连锁超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培育尚程国际家俱城、苏中农贸城、汽车城、灯具科技城等大型专业市场成市旺市,培育年营业额过10亿元专业市场1家,过5亿元2家;调整提升盂城路、琵琶路、府前街等特色商业街商业业态,大力引进名企、名店、名牌、名品,鼓励特色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健全社区市场体系,完善便民商业网点,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增加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着力推进港口物流、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综合物流、特色物流园区建设,力促向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提高税收贡献份额,争创省、市级服务业物流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进开发区10万平方米科技综合体项目竣工运营,睿诚科技争创省级工业设计示范中心;加快建设城南新区软件产业园;进一步发挥灯具质检中心和中国路灯网的科技信息平台作用,加快推进菱塘光电产业园的交通信号灯产业向物联网智能交通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大型制造业开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积极实施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社区等数字化示范工程,打造“数字”。金融业。加快引进射阳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一批金融分支机构落户,全年新增信贷投放3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现价增长15%以上。健康服务业。贯彻落实《市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整合现有制药业、医疗器械制造、中医药等城乡健康养老资源,培育竞争力较强、附加值较高的健康服务产业

链;市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开发集养老、健康、休闲于一体的养老地产,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促进健康服务业与文化旅游、商务商贸和金融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旅游地产、养老健康地产等楼宇经济项目。

(2)培育重点企业。制定出台《市服务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设立服务业纳税十强企业奖。实行一企一策,重点培育物流、旅游、商贸、金融、科技研发、软件信息等行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数据库,继续推进服务业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数增长20%以上。

(3)推进重点项目。全年实施“311”服务业重大项目工程,加快推进澳洋金属物流、镇五星级宾馆及城市综合体、神居山文化旅游度假区3个10亿元项目建设,确保年内5000万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工率90%以上。继续组织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专题产业招商4次以上,力争落户大型连锁超市、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

(4)建设重点集聚区。按照《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建设物流、旅游、商贸、软件信息、专业市场等服务业集聚区,积极组织专业市场、研发中心、物流园区、旅游度假区申报省级和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3、创建品牌,提档晋级

编制全市服务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服务业品牌的储备和培育机制,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鼓励服务业企业引进先进服务技术、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模式,创新服务产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改革创新,加大品牌建设,积极争创服务业领域的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级知名商标,保护修缮老字号名店。年内积极争创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组织申报现代服务业示范区1家、服务业集聚区2家,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10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完善服务业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五大重点产业指挥部季度例会和服务业经济运行季度监测分析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查推进职能,强化组织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完善乡镇、园区服务业机构,明确配备专职助理(主任)和统计人员;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网络,扎实做好服务业统计月报工作;不断完善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整体推进机制。

2、加强规划引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组织修编《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完善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贸流通、软件信息等重点产业规划。推进乡镇、园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三大园区以及中心镇要编制专项服务业发展规划,一般乡镇要将服务业发展规划纳入到乡镇规划修编文本中,形成“总体规划引领、产业规划支撑、专项规划覆盖”的服务业规划体系,引领全市服务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

3、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关于促进服务业企业提档晋级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税费、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招商落户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和企业的要素供给,实行“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差别化扶持;降低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门槛,提高奖励额度,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助推全市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年度服务业先进单位奖励标准,进一步调动做好服务业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招商引资。精心筛选包装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编制服务业招商活动手册,加强推介。五大重点产业指挥部和各乡镇、园区要围绕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组织小分队赴外开展服务业招商活动,面对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实力名企,实行敲门招商、定点招商,大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明确思想,坚定目标,开创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丰富旅游产品相结合,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资源特色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乡村发展旅游。到2014年前,创建不少于17个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村;适时发展2-3个农业资源型、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园区,与乡村旅游村形成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包装打造出长城村寨访古游、民俗文化觅踪游、农业观光采摘游、休闲渔业体验游4条乡村旅游线路;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各乡镇村要在县旅游和规划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及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好镇村旅游发展规划,优先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特色较为鲜明、可进入性较好的资源地,进行包装策划,吸纳资金重点投入。现有的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计划,对原有规划进行完善提高。各镇村要严格按照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同时镇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单位进行监督,防止盲目开发、无规划开发,确保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健全乡村旅游综合承载功能

各乡镇、管理区应加大对旅游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项目开发的投入,积极申请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创造条件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旅游、农业、中小企业、科技资(基)金的扶持。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村民或外来人员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参与乡村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县财政设立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每年不少于100万元,并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逐年增加。旅游部门应积极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完善游客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为乡村旅游的规模、规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各乡镇、管理区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与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将乡村旅游纳入行业培训计划,通过送教上门、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帮扶教育培训。各乡村旅游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接待、旅游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业部门制定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开展诚信旅游教育,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待客。卫生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区卫生防病和卫生监督,加强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要依法打击无证照经营、欺行霸市、欺诈游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行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价格监管,落实旅游商品、服务明码标价。旅游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各有关单位,全面实施旅游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综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积极宣传,加强促销,提高乡村旅游影响力

各乡村旅游点要聘请有资质专业机构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制定可操作、针对性强的宣传促销方案。积极参加各级旅游部门组织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旅行社、宾馆饭店、休疗养院等旅游企业的协作,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各乡镇、管理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与新闻传媒机构的联系,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县域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力度,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纳入到县域精品旅游线路中。同时,要协调县内经济实力雄厚的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景区实行捆绑帮扶宣传促销,提升县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影响力。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一、总体目标

1、提升服务业总量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5亿元,同比增长19.3%,服务业全年实现税收3.32亿元,增长20.3%。其中实现地税收入2亿元,增长21.5%;国税收入1.32亿元,增长18.3%。

2、增加服务业投量

加大对物流、市场、旅游、信息、文化等行业的投入和招商力度,服务业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25%以上;完成招商引资额33.5亿元,增长20%。

二、发展重点

3、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步伐

加快港口码头建设步伐,抓好港口设施安装、调试,使其尽快投产运营;制定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推动园区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抓好红太阳物流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建成占地50亩,拥有35-40条物流专线、2.3万平方米停车场、7500平方米仓储用房、初具规模的物流中心。依托我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市场管理,增强物流企业集聚效应,拓展物流产业辐射范围。

4、加大市场培育力度

全年实现市场成交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大力培育发展纺织服装城市场,努力提高门点开门营业率。加大对临泽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培植扶持力度,搞好市场内部设施建设,疏浚河道,改善经营环境,拓展经营范围,力争全年市场成交额超过10亿元。着力推进扬州(财富)农副产品产业园项目建设,促进其及早开工建设。加快灯具城、建材城等专业市场项目推进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落户。

5、积极发展旅游业

按照《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景区建设。围绕“古城、邮城、湖城(水城)、文化城”主题特色,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争创2个AAA级景区和2个三星级宾馆饭店;深化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增加旅游综合经济收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

6、强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抓紧编制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加强政府对集聚区的政策扶持,提升集聚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年内组织红太阳物流、港口码头2个重点项目申报扬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申报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继续抓好纺织服装城作为扬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后续管理和扩展工作,增强其集聚效应。大力推进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三新”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7、大力提升改造商贸流通餐饮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17.4%。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推进连锁经营、配送、、超市下乡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以苏果北海分店为中心的我市城区核心商业圈。整顿市场秩序,促进全市商贸经济新结构、新体制、新空间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实施“放心肉”工程,努力搞好为民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年内建成5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推动新农村建设。着力抓好年缴纳地税额100万元以上的5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10个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年成交额亿元以上5个重点市场培育工程,不断壮大企业规模。

三、推进措施

8、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强服务业招商项目收集、筛选、整理、包装力度,拓宽项目源,充实项目库,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全年新包装服务业项目80个;组织2次以上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超50个,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建设不少于10个。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投入,全年安排引导资金150-200万元。积极向上争取省、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9、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各乡镇、园区要高度重视支持服务业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要建立健全服务业网络、队伍,选调有事业心、有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服务业管理工作。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服务业助理职能,尽可能专职其事,并明确一名三产统计员,搞好三产统计等基础工作。各村要有专人抓三产,相关部门也要明确专人负责三产工作。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突出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优势农产品发展方向,力求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确保取得实效。

2、改革创新,建立机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将将创新成果加以推广应用,探索建立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

3、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着力创造有利于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发挥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

三、规划布局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多渠道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投入,到2013年,形成林果、蔬菜、特色养殖、调味品、优质小杂粮、黄烟等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优势农产品原料类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总量达到5万吨,总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在山区库区逐步实现种植方式的变革,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工并重、高效农业生产与生态观光旅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1、林果基地:以峨庄乡、太河乡、张庄乡、黑旺镇等乡镇为重点,由德彦樱桃专业合作社、川农有机食品专业合作社、北园干果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核桃、樱桃、柿子、山楂等林果基地,到2013年,核桃基地达到20000亩,柿子基地20000亩,樱桃基地5000亩。

2、蔬菜基地:以太河乡、淄河镇、张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先胜莲藉专业合作社、淄博商厦远方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马陵白菜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莲藉、大白菜、食用菌等蔬菜基地,到2013年,大白菜、蒜黄等特色蔬菜基地达到15000亩,食用菌基地达到160万平方。

3、畜牧养殖基地:

以罗村镇、岭子镇、张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正业养殖场、摘星山散养山鸡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生猪和散养山鸡基地,到2013年,生猪基地存栏15万头,山鸡放养量120万只。

4、调味品基地:

以磁村镇、淄河镇、峨庄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卧虎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峪林调味食品厂等牵头,大力发展椿芽、花椒等调味品基地,到2013年,优质椿芽基地达到18000亩,优势花椒基地达到2000亩。

5、优势小杂粮基地:以东坪镇、黑旺镇、淄河镇等乡镇为重点,由孟子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等牵头,大力发展小米、绿豆、有机小麦等小杂粮基地,到2013年,各类优质小杂粮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

6、黄烟基地:以峨庄乡、太河乡等乡镇为重点,由区烟草公司、永杰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大力发展黄烟基地,到2013年,优质黄烟基地达到1.2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农工委、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农业、水务、林业、卫生、文化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优势农产品特别是山区农业发展,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环保部门要根据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需要,制定保障生态环境的相关意见;工商、质监部门要做好农产品的管理和市场监督,严厉打击仿冒有机农产品行为;文化旅游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农口各部门要加强项目支持,制定和完善生产操作规程。

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各有关乡镇、部门要立足于扩大影响,大力宣传主打品牌,制定优势农产品宣传工作方案。同时,鼓励乡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展销会,为优势农产品发展大造声势,努力形成品牌价值、品牌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

乡镇旅游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创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1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带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利于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带动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投入。

2.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总体要求: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立足于各地农村实际条件,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科学编制规划,改善基础设施,丰富内涵功能,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村,规范提升休闲旅游点,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努力,到2010年,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20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点50个,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农村建设新的支撑点。

3.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合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

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事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开发休闲旅游项目。

坚持科学布局、合理开发。与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依靠城镇和旅游区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安全发展、规范经营。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业主、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农家乐经营主体的管理和引导,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

坚持政府引导、合力推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引导,鼓励支持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二、科学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

4.加快编制《*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一心、三带、八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建设。“一心”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围绕三大城镇组群,在城镇周边发展服务城镇居民的都市休闲型农家乐;“三带”即依托“杭州湾南岸、曹娥江两岸、浦阳江两岸”三大农业带,开发建设农业观光型农家乐;“八区”即依托我市旅游景区,发展与旅游景区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旅游配套型农家乐。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县(市)域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科学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明确农家乐发展的工作目标、空间布局、保障措施等。

5.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重点:

扶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因村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生态、环境、产业、文化等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扶持,优化管理服务,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

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统筹规划,量力而行,依托城镇、依托景区、挖掘特色,合理有序地开发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点。从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特色项目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6.严格农家乐开发建设的准入制度。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市场客源的承载和支撑能力,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防止“借机圈地”、“以租代征”等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灾害区、自然保护区擅自开发经营农家乐。

三、明确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主要任务

7.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优先将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条件的村庄作为村庄整治建设对象,通过“百千工程”的实施,整合“乡村康庄”、“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村镇绿化”、“放心店工程”、“农村文化阵地”、“新农村电气化、信息化”等项目资源,加快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8.不断丰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内涵。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利用神话传说、农谚民谣、祭祀庆典、农耕器具、饮食习俗、土特产品等文化元素,开发建设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农业经贸游等特色主题农家乐旅游村(点),积极开展游客喜闻乐见、富有特色、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休闲娱乐活动。

9.增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产业特性,按照“吃、住、游、玩、购”五大功能整体谋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努力形成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特色,农村三次产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合理分工的良好发展态势。

10.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市、县两级每年开展农家乐特色村(点)、星级经营户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农家乐经营管理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技能。坚持以特创牌,以特聚客,创建一批农家乐特色品牌。

四、落实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1.对符合规划及相关规定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经认定后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县级以上农家乐特色点,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生产要求按不超过经营总面积1%比例的土地面积规划正常生产所需的仓库、办公室等生产设施,并按《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其发展用地享受支持家庭工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依托农家自有房屋等生产资料创办节地型农家乐,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开展各种形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13.支持镇、村、行业协会和经营业主组织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享受农民培训补贴政策。

14.工商、税收、卫生、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从促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根据有关规定,简化有关证照的办理手续,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一条龙”服务。

15.金融机构要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农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为农户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所需小额信贷提供信用担保,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要为农户及时提供小额信贷。

16.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从*年开始,市财政统筹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扶持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创建、项目开发建设、从业人员培训、宣传推介和工作考核。各县(市、区)财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

五、建立健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管理机制

17.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职能。市政府建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政策措施的制定及管理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组织,明确牵头部门和主要职责。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建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行业协会。

18.乡镇政府负责区域内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日常管理及相关问题的处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乡镇要建立管理服务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加强服务管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村和重点区域要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管理服务,促进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