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运行体系

安全运行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运行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运行体系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安全风险;对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技术在电网中的有效运用,客观上促进了电力网路的大运行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总体上讲,电力公司的电网运行状态与运行结构在大运行体系下发生了极大的调整与变化,运行特性变得日益复杂,且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与安全问题。编者结合自身经验,深入分析大运行体系下的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举措,以期给业内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1 大运行体系下的风险影响因素

电网故障主要有内外部两方面的影响因素组成。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等不可抗力以及人为原因等;内部影响因素则包含:

1.1 集约化风险

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不同,大运行体系采取的是集约化管理,其管理的业务涉及到了自动化主站的运行维护、整体监控、继电保护管理等,随着管理业务的增多,调控工作就需要更加具体与全面,因而出现安全风险的几率也会上升。

1.2 硬件风险

电力网络中存在这大量的电气设备,每一个设备的的质量晕运行状态都会影影响到电力调控运行的安全,若设备存在安全风险,则会导致电力事故的发生。

1.3 管理风险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网络中的应用,电力网络的运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如果自动化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或出现问题,或者人员缺乏操作经验,就容易造成电力事故。

1.4 系统死机后崩溃造成的事故风险

运行系统是电力网络运行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网络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系统死机或崩溃瘫痪,则及容易造成电力事故。

从上述因素来看,内部安全风险因素是可以被控制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必须对大运行体系下的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安全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安全风险,减少电力故障与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2 安全风险的管理思路

2.1 构建标准流程

当前,智能化技术已在电力网络中得到普遍推广用与运用。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电网调度工作逐渐实现了程式化,调度操作基本上已经有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够参考。因此,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强化管理过程中的操作流程的可行性,梳理调控运行业务流程,并规范每一流程、每一员工的标准化流程,进而完善整个电网调控的操作规范,实现用标准化的流程与操作规范降低电网调控中的安全隐患。

2.2 提高对自动化的调控能力

操作失误是导致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电网调控人员的自身素质会影响到其操作过程,可能会在调控作业中出现操作失误,从而造成电网事故。因此,电力公司必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完善自动化操作流程,对各操作步骤加以判断、识别、调控,进而确保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完成降低人员因素对电网调控的影响。

2.3 完善智能化风险防范机制

在电力网络调控的各操作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控制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中,应在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支持下,采用智能化技术失错误操作与错误流程进行风险监控,最大程度的降低流程或操作错误造成的严重影响,降低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

2.4 健全电网安全运行的监督机制

电力公司应经常开展安全巡视活动,及时发展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违章操作行为的出现,降低人为因素与设备造成的安全风险。

2.5 加强电网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电力公司应定期开展对调度人员的专项技能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员工正确操作与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减少员工错误操作与错误调度额引起的电力事故。

3 安全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全局化的沟通协调

电网调控的大运行体系是一项宏观的管理模式,因此必须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短板,加强电电力网络的全面发展与建设。对电力网络的重点区域与重点环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强化工作,完善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组织专项人力、物力、财力对系统薄弱环节进行严格的勘察与采集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针对电网薄弱环节的可行性发展目标与实施规划,从全局出发协调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的关系,使地方电网建设与国家电网实现接轨,实现大范围的统一控制管理体系。同时,在电网建设与管理方面,应加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实现从设计到建设再到人员培训的一致性,保证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协调统一。只有做到这样的全局化沟通协调才能减低电网设计、建设施工与人员仅能培训的差异性,保证管理中执行操作的统一标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控制也在同一平台或水平上的统一,进而实现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性。

3.2 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与业务素质

人员是电网调控安全运行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极大的影响着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由于电力运行系统是在程序下运行的,但这些程序的设置与管理离不开管理与控制人员,所以电力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如果员工在电力调控中心出现操作失误,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调控运行安全性与质量。这就要求电力公司在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时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此外,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考核,确保操作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符合电网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与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鞭策操作人员提升自身技能能力与业务水平。

3.3 完善计算机与网络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电网控制管理的重要硬件设施,并且适应性的系统能给电网调控的安全性提供基本的保证。稳定运行的计算机系统是电网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所以,电力公司要想提升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防范水平,必须将安全的计算机系统纳入电网建筑工作重点中。此外,在电网系统升级时还应该首先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完善电网管理控制系统,保证电网系统的适应性与安全性。同时电力公司还应开展计算机系统仿真演练与更新数据库,提高对电网运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力度。

4 总结

基于大运行体系的电网调控运行应实现不同级别的电网协调与宏观统一,在全局角度下进行安全风险控制,并对风险继续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估,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同时,电力公司还应该在配合电网全面协调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操作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素质;完善电网运行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保证从微观到宏观上实现对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控制,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安全稳定运行 “五大”体系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

任用制度、理论培训、团队活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培养人才、员工联络情感的重要举措,是一个部门甚至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核心。通过改良变革任用制度、理论培训、团队活动,使调控中心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形成一种“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人才竞升机制,促使调控运行人员形成“比、学、赶、超、用”的学习风气,达到鼓励上进、带动中间、鞭策后进的效果,为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随着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网建设发展飞速,调度业务量也随之成倍增长;变电站新型设备不断投产于实际生产中;调控中心业务范围扩大等,这些都无形中加重调控融合的难度。

专业管理的范围:长治调控中心负责管辖110kV电网和终端220kV系统,直调所辖电厂及城区配网调控运行管理,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设备的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负责管辖范围内电网经济技术管理;负责电网运行统计分析;负责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管理;在应急情况下担负起山西省备用调度中心的调度运行权限。如何对调控班组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怎样提高调控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培训制度才能保证调控培训的常态化和高效运作,是调控中心管理人员为加速调控融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专业管理的目标: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调控一体化”文化氛围,多角度、全方位切实提高电网调控水平,扎实推进长治供电公司“大运行”体系更加高效、和谐运转。

1.3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变革任用制度、改良理论培训、组织团队活动应从有利于工作出发,以“团队整体提高”为目标,以应知应会基础知识培训为着手点,纵向横向逐步深入、循序渐进,使得调控融合朝着有序健康方向发展,最终将长治调控中心培养成一个高素质团队。近期目标:选拔调控值长、培养新的调控人员、岗位互换以及团队活动,保证调控融合过程的流畅。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1.1 任用制度的流程图

2.1.2 理论培训的流程图

2.1.3 团队活动的流程图(如下图)

2.2 主要流程说明

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县级调控一体化工作,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强化电网运行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电网事故快速处置能力。

根据调查,比对现在与以前的运行管理模式(如下表):

通过以上模式对比,发现调控融合(“一体化”)不仅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简化操作流程,给实际操作带来巨大方便。为此,长治调控中心特地从任用制度、理论培训、团队活动三个方面深化调度与监控人员之间业务、力量的整体融合。

2.2.1 任用制度流程说明

长治调控中心的岗位任用采用技能与年限双通道模式。在原来调度值长的培养下选出调控值长,负责统筹安排日常操作。在这个任用制度中,新进人员采用“二师一徒”培养模式,分别聘任调度值长和监控主值为师傅,签订师徒合同,负责该员工健康成为一个合格的调控人才。原来的监控副职经过考试选拔和工作年限双重规定,成为一名监控主值,这时候,就可以与调度副职进行“岗位互换”(在不影响倒闸操作及电网安全的情况下,定期安排调度员与监控员岗位互换,在倒闸操作中实行“双重监护”制度,减少操作风险,使监控员掌握调控操作过程,调度员熟悉监控重点,实现调度运行和监控的深度融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渐渐成为一名调度主值,再经过考核可以竞聘成调控值长。该任用制度应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合理使用。调控运行实行值班长负责制,组织、指挥、指导、协调管辖范围内电网的调度生产、运行监控、异常及事故处理等工作,对本值工作负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是本值安全第一责任人。调控每值按照值班长、调度主值、副值、监控主值、副值的岗位配置,根据业务需要可进行调整。

2.2.2 理论培训流程说明

在调控值长的安排下,调度与监控人员改变以前单独交班模式,变为全体交接班,这样更能彼此熟悉业务。为加强和深化调控融合,调控中心在领导带领下制定“三步走”理论培训体系。具体包括:

“日计划”――每日组织当班调控人员采取提问与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对电力生产安全规程、长治电力系统调度规程和监控规程等加强学习,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③副值调控员、主值调控员、值长通过绩效考核来增加待遇,以提升工作积极性。

④为调控融合提出合理建议的员工,进行奖励。

3 评估与改进

任用机制是否成熟、理论培训是否到位、团队活动能否收到效果,是这次调度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任用机制、理论培训体系、组织优质团队活动是长治调控中心最为关注的。近一年的实践中,在保障竞升渠道“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在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下,员工积极探讨,共同进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技能,大大促进了调控一体化进程的成熟。这使员工有了新的晋升通道。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全年经过多期培训,学分满分100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日常参加团队活动、理论学习,员工的绩效会有一个总得分,得分高者优先获得个人荣誉。

此外,调控中心还建立了个人技术档案,将每位员工的培训考核试卷以及各种培训资料都进行存档,作为其晋级、定级的重要依据,并且随同人员调动。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培训、考核、任用制度确保培训工作顺利、高效运行,同时,通过这一制度,将培训与个人绩效、岗位晋升挂钩,为班组每位员工提供了一个透明的晋升通道,这是一个大的创新,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是,尽管如此,一切新事物的诞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培训、考核、任用制度也不免于此,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调控中心采用倒班制,使得培训时间与班组成员的休息时间必然存在矛盾,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又比如,如何协调老员工与新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等。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调控中心的成立带来了许多挑战,而随之提出的岗位轮换、专业融合更是对全班人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岗位互换,则是“培训、考核、任用制度”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进行班组培训的重点内容。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班组管理人员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比如,针对培训时间占用员工休息时间的问题,我们准备从提高讲课质量、缩短培训周期方面着手。管理人员从培训课件的质量开始严格把关,增加员工课前课后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得培训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比如,积极参与和制定团队活动的,将给予学分奖励,也将其发展为对一个员工全方位评定的依据。

4 结论与展望

相信随着各项具体措施地全面实施和电网调度与监控的深度融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集五大”战略会逐步成为现实,智能电网的建立将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杨鹏.加强调度管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J].价值工程,2012(10).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安全 体系 认识

一、前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定了一个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应明确承诺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承担义务,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制度、程序、过程和资源。它要求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文件化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体系表达了一种对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且与企业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管理是相容的。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

(一)系统性和整体性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要求建立从方针、手册、程序、作业文件到工作记录,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形成了以目标、方针为前提,危害辩识、危险评价与危害控制措施为核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为重点,绩效测量与监测、内审、管理评审为保障的管理体系,避免了管理行为的随意性。

(二)法规性和权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保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的行为准则,体系文件遵循相关标准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一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就成为指导组织一切安全与健康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实施审核的重要依据。

(三)先进性和持续改进性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是国际通用的安全管理标准,在危险评价方面采用了定性、定量的方法,在危害控制上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绩效的测量与监测也使用了相应的仪器、设备,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通过对方针、目标的定期评审及管理评审,不断对方针、目标进行修正,纠正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从而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四)预防性和全过程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事后补救变成事前预防。通过危害辩识、危险评价与危害控制计划及实施,达到事前控制危险的目的,提高本质安全度。体系运行包括全员、全场所、全过程,从管理、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PDCA全覆盖。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一)领导决策

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才有可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最高管理者应当对改善职业安全健康行为的资源投入作出承诺。

(二)成立工作组

当最高管理者决定建立OSHMS后,首先要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三)人员培训

在开展工作之前,应接受OSHMS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组织体系运行需要的内审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四)初始状态评审

评审组应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五)体系策划与设计

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的结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制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明确各项程序的主控部门等。

(六)体系文件编制

OSHMS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编制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达到预定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和见证。

(七)体系试运行

试运行的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应努力发挥体系本身的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纠正不符合,完善体系。

(八)内部审核

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应开展内部审核,以检验OSHMS是否符合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要求的条件。

(九)管理评审

此环节应在完成内部审核不合格项的整改后进行。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可对是否需要调整、修改体系作出决定,并对是否具备接受第三方认证的条件作出评估与决策。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意义

(一)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隐患,保障职工安全健康

建立实施OSHMS,对组织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和安全事故风险进行有效辨识、评价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善作业条件,预防发生职业病和安全事故。

(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和保持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使组织能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三)改善组织内外关系,提高组织声誉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但可以满足员工自我保护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政府对安全工作的要求。这有利于组织优化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组织开展工作和长远发展。

(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并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改善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辨识不充分

第一,在辨识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时,有时可能会遗漏非常规活动。例如,设备维修、调试、违反操作规程、操作者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事故发生。。第二,相关方活动容易被遗漏。对外来人员活动产生的危害关注比较薄弱。标准要求只要是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活动均要进行识别。。第三,对事故预想不充分。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往往对未发生过的事故预想不充分,缺少辨识和评价。与标准要求的“主动”辨识不符。

(二)简单模仿

第一,文件不适用。作业文件照搬程序文件,管理方案未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等,使文件失去了对具体工作的指导作用。。第二,实施方式未与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内审员与普通员工的培训内容一致,未考虑培训目的和受众需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重形式,轻实效

第一,标准条款理解不透,致使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问题分析不透彻,思路不清晰。第二,文件的制定与实施“两张皮”,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差,执行困难。

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OSHMS对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有效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有极大的效果和积极的意义。而这些进步又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成本,最终表现为组织经济效益的增长,不但使组织的综合素质得到体现,社会形象获得提升,还增强了组织的竞争力,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航天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S]. 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S].2011.

[3] 刘宗斌.国际认证标准管理体系文件简约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柴建设,吕淑然.安全生产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第4篇

从非现金支付工具来看,2013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501.58亿笔,金额1607.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2%和24.97%,笔数、金额增速同比分别加快0.32个百分点和8.47个百分点。其中,票据业务量同比下降,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量同比上升。

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卡发卡量继续实现平稳增长。截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23%,增速放缓0.57个百分点;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较上年末增长17.80%,其中,信用卡人均拥有0.29张,较上年末增长16.00%。与此同时,银行卡的市场受理环境逐步改善。截至2013年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763.47万户,联网POS机具1063.21万台,ATM52.00万台,较上年末分别增加280.20万户、351.43万台和10.44万台。

此外,银行卡交易额增速大幅提升。全年银行卡渗透率达到47.45%,比上年提高3.95个百分点。具体看,2013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475.96亿笔,同比增长22.31%,增速放缓0.09个百分点,金额423.3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8%,增速加快15.38个百分点。银行卡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7554元,笔均消费金额为2454元,同比分别增长28.16%和6.14%。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67.97亿笔,金额23.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4%和44.08%,分别占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52.40%和74.61%。

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增速放缓,授信使用率进一步上升。截至2013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为4.57万亿元,同比增长31.17%;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61.8%: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1.17万元,授信使用率达40.29%,较上年末增长7.63个百分点;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251.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34亿元,增长71.8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37%,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3年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数据显示,全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网上支付业务236.74亿笔,金额1060.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6%和28.89%。2013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互联网支付业务153.38亿笔,金额9.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6%和48.57%。

2013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35.80亿笔,金额2939.5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8%和17.19%,业务金额是2013年全国GDP总量的51.68倍。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5.43亿笔,金额2159.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8%和15.85%,分别占支付系统业务笔数和金额的10.78%和73.46%。日均处理业务840.15万笔,金额85416.95亿元。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业务,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业务,城市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业务以及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业务均呈继续增长态热。

安全运行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电力企业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当前电力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执行机构。变电运行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执行者。在电网运行维护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

1 变电运行的含义和基本状况

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作用,它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执行机构。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

2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中国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南方电网公司通过近5年的研究与实践,在结合电网企业特点,总结多个供电局试点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编制的。整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含了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应急与事故控制、作业环境、生产用具、生产管理、职业健康体系、能力要求与培训检查和考核等9个管理单元与51个管理要素、159个管理节点和480条管理子标准。所提出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与方法,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一个管理平台,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好安全生产中“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为提高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水平,确保电力生产安全和电网安全稳定,提高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云南电网公司按照“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应用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结合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编制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完善标准和规章制度,深入探索适用各层面的规范化生产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生产管理模式的规范和统一,实现安全生产的集约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为安全生产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坚实基础。

3 变电运行存在的安全风险

3.1 变电运行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变电运行中经常发生的故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设备故障和系统故障。设备故障可能发展为系统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而系统故障又能使某些设备损坏。

3.2 存在安全风险的原因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认为,所有安全事故的根源都在于安全管理的不完善或不到位,缺乏控制,缺少科学性,因此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管理失误。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 解决安全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安全管理而言,安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

3.2.1 管理不到位。管理中对有些重要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并层层弱化管理要求。未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工作许可制度、 工作监护制度和工作间断制度,现场安全措施未得到落实,在工作中未进行认真有效的过程监督。例如:a.操作人员思想麻痹,精力不集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操作的严肃性;b.无票操作,不开票或者开了票也不带到现场,或操作后补开票以应付检查,使操作票流于形式;c.不唱票,不复诵,不核对名称编号,监护制流于形式。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错位,不履行各自的责职,实际上变成单人操作,失去监护;d.未执行逐项打钩、复诵的操作程序,跳项或漏项操作造成事故;e.操作时不核对保护定位,不检查保护压板;f.对系统运行方式不清楚,没有按模拟图核对设备的运行方式;g.未认真审核上一班移交的未完成操作票,未认真核对调度令和操作票;h.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

3.2.2 防范措施不到位。企业管理者贯彻落实防止误操作事故的措施未到位,如值班员可以不经车间管理人员许可就使用接地刀闸机构箱的机械挂锁的钥匙。在执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工作方面存在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现象,并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3.2.3 缺少员工安全培训。职工培训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职工安全素质及专业技能难以满足工作要求,没有真正使安全制度、 要求和措施深入职工日常工作。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过去长期养成习惯性违章行为未得到根本性纠正。

3.2.4 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电气设备从出厂到安装投人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老化,超过使用寿命年限,设备的隐患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变电运行涉及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新改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

4 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以上我们已经描述了变电运行容易出现的安全风险和其原因,下面就要讨论如何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4.1 提高变电操作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