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碳排放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自身人员管理、编制等的限制,企业不可能建立方方面面的维护、检修及后勤管理人员,这就应运而生了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的用工方式。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由于目前社会上的劳务派遣公司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雇用人员文化程度低,虽然派遣公司有自己的管理团队,日常管理工作较完善,也对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职业技能、安全、劳动防护等进行培训,但针对性不强。对正规的企业来说这种简单的管理培训远远不够。这就要求用工企业要对派遣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以使派遣人员安全、高效、优质地为企业服务。以下就本企业实际对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搞好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管理是劳务派遣人员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
1.安全教育。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本企业的正式职工享受一样的待遇,新入职的劳务派遣人员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班组)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必要的考试要建立档案。同时每年进行的季节性、突发性的安全检查中也同时进行安全教育,使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正式职工一样及时、同步。特种作业需取得特种作业证方可上岗。
2.日常安全检查。劳务派遣公司有自己的安全检查,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劳务派遣公司的安全检查力量薄弱,所以我厂将劳务派遣人员的日常安全检查也纳入了安全部门检查的范围,杜绝以包代管,对劳务人员的各种违章行为有处置的权力。
3.劳动保护用品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给所有劳务派遣人员都配置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同时督促人员合理地使用这些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控制职业危害。
二、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劳务派遣人员更好的服务企业的保障,只有让劳务派遣人员了解所服务的系统、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技术规范,才能维护好设备,才能够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劳务派遣人员培训档案,由用工车间技术负责人定期开展专业技术讲课培训工作,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培训完一部分内容要进行考试、考核,促使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对设备的技改异动及时将相应的资料发放到劳务派遣人员的手中,同时进行相关的培训。
三、岗位管理
根据劳务派遣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上岗机制,能够调动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形成“以岗定员,以岗取酬”的劳动激励机制,真正体现“高能多赢”,双方获益。我厂按生产环境、劳动强度、技术技能、责任大小确定劳务派遣人员的岗位类别和岗位级别,将劳务人员的岗位类别划分为生产技术类别和后勤服务类别等,按劳务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技术技能设置不同的岗位级别。在劳务派遣人员中开展自由择岗的机制,大大地调动了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那些付出技术和辛苦的也得到丰厚回报。
四、薪资管理
薪资是劳务派遣人员赖以生存的唯一保障,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就是为了丰厚的工资回报,所以势必要制定好薪资管理办法,使所有的劳务派遣人员感到公平合理,心理平衡,工作起来顺心。
我厂劳务派遣人员薪资组成是由基础工资、技术工资、岗位工资、年功工资、效益奖金、保健津贴等
转贴于
几部分组成,各岗位级别对应相应的薪金级别。年功工资并随工作年度的增加而递增,递增额度由企业制定。对有毒有害、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些工种和岗位,从业人员每月享受保健津贴,享受金额参照正式员工标准。
五、优胜劣汰管理
【关键词】 碳排放 信息化 应用
一、碳排放的现状分析
1、什么是碳排放
因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因此常用碳排放来指代温室气体。
碳排放强度:从微观角度分析,某一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衡量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碳排放强度的定义,碳排放强度等于CO2排放量除以行业的经济总值。
2、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现如今的全球变暖问题已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注目,而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社会工业化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而导致的。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排列世界第一,甚至超过了美国。近年来的碳排放增长有百分之六十多来自中国。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能耗为112.914×1015千焦,CO2排放为8.38144×109吨,其中工业能耗占比为71.3;我国已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双料世界第一,而且工业能耗占比过大。
因此,减少碳排放对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而要想低碳化发展经济,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将碳排放数据信息化当做重点发展方向。
二、如何实现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
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并利用碳排放数据的信息资源,从而降低碳排放,提升企业能源使用效率,并生成满足内部和外部监管方的关于环境和能源合规性报告。如图1、图2可看出,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评价、预测,来实现碳排放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以社会责任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数据采集模块
采用设备自动采集、人工输入等多种方式采集碳排放数据,导入数据,对系统进行初始化。
现在国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
2、碳排放数据查询统计分析
分析碳排放数据查询:可生成包括能源消耗数据汇总表,各行业、地区能源利用状况以及各企业能耗分类情况列表等表。
碳排放数据统计:统计并分析碳排放情况,以日或月为单位,将煤耗、电耗、油耗、气耗、水耗制作为曲线图,分析走势,归纳总结。
数据查询统计分析主要项目:企业能耗总体情况、企业能源消耗单项指标、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情况、企业产值能耗情况、企业水资源消耗情况、企业废弃物排放情况、企业节能状况、能源消费品种构成、能源消费行业构成、能源消费分品种行业构成、产业能源消费结构。
3、单位碳排放水平识别
根据企业上报数据,以国家、省市的限额、能耗标准为指标水平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其进行能耗水平识别。
4、碳排放趋势预测与预警
企业碳源指标:统计及分析企业的碳源消耗各项指标,按照碳源数据统计数目。
碳排放趋势预测:统计各时期碳排放规律和近期碳排放状况后,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碳排放趋势进行分析。
企业碳排放超标预警:以各城市的碳排放城市指标为基础,综合评价和分析单位碳排放情况,对超标状况进行分级预警提示、记录及报告。
5、专家咨询与决策支持
结合每个企业上报的碳排放周期数据进行评价,对比并分析数据后,得出可以改进的部分,从而提出关于节能减排等措施。
其他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备份恢复管理等系统平台总统控制单元。
碳排放数据信息系统由于数据的采用是用实地调研,所以具有可信度,而其根据的标准和方法学又符合行业规范和国际惯例,所以能较好地与国际接轨。国内企业一直缺乏碳核查相关知识以及经验,而碳排放数据信息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核查成本,因此此信息系统弥补了在该行业的不足。
三、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可以产生巨大的碳减排效应,促进各行业碳排放减量。
由于碳排放数据库具有排放趋势预测及预警作用,可综合评价和分析单位碳排放情况,对超标情况科进行分级预警提示并记录,因此可以提醒各行业是否超排,从而达到较好的碳减排效益。而其数据库具有的专家咨询与决策支持功能,对企业的碳源提出改进意见,让企业主动做到合理的节能减排。
2、碳排放数据成功建立数据库可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中国碳排放数据库”已基本建成,这种基于实测数据研发的各类数据库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中国碳排放数据库的成功建成提供一个详细的碳排放技术参数,为碳减排、碳交易和国际气候变化的谈判等提供科技支撑。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关大博认为,中国碳排放数据库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示范效应――因为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能源分配与国内相似,因此中国碳排放数据库也可以被他们当做范本。
3、建立碳数据库有助于加速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形成
碳数据库可规范并激励机构、组织与个人的节能减排行为。建立碳数据库不仅可加速统一碳市场,给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奠定基础,还有助于实现多年后中国碳排放值到达顶峰的目标。
四、结语
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及应用可帮助企业在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等方面进行科学、正确、全面、细致的管理和分析,提升企业能源使用效率,从而最终达成企业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信息化对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实现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从信息化角度出发,对碳排放数据的信息化及应用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视角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凯民,许德岭,杨昌能,等.利用采场覆岩裂隙研究优化采空区瓦斯抽放参数[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3):366-370.
[2] 黄炳香,刘长友,程庆英,等.基于瓦斯抽放的顶板冒落规律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5(11):2200-2207.
[3] 周福宝,李金海,昃摇玺,等.煤层瓦斯抽放钻孔的二次封孔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38(8):764-768.
关键词: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构建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51-03
一、构建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思路
河南省作为重要能源和工业大省,应根据本省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以供给侧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构建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主体作用,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形成以企业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体、政府作为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与监督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通过对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河南省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强制性配额交易市场。具体为:用完善的制度构建交易市场,通过立法构建碳排放的各类要素,赋予利益相关方权利和义务,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科学设置碳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各项要素,充分发挥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二、构建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措施
1.科学确定排放总量。由于历史的原因,河南省资源消耗型产业比例偏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碳排放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环境质量堪忧,与国家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仍将持续增加,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降低碳排放总量,不仅是完成约束性指标的任务,更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提高环境质量,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因此,河南省必须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碳排放总量,使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因此,应根据河南省工业大省与能源大省的特点和产业结构实际,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降低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各项要素成本。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能源资源禀赋等方面差异明显,使它们在减排成本和参与动力方面有所不同,各个企业接受相同的碳排放约束,会降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被接受程度及可操作性。
2.做好碳排放权配额的初始分配。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主要方式有三种:政府无偿分配、固定价格出售和拍卖等。在碳排放总量限制的前提下,应根据河南省情制定初始分配方式。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成本上升和外部竞争加剧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变对企业影响较大。拍卖排放权会增加企业成本,免费分配方式则可以顺利实现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现存排放收费制度的对接。因此,河南省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宜采用“三步走”策略。第一,根据国家政策,对现有的企业免费分配排放权,对新进入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有偿分配激励政策;第二,对所有排放者分配初始排放权实行固定价格出售方式;第三,公开拍卖初始排放权,这样可以兼顾企业利益与制度衔接。
3.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能力建设。同广东、上海等试点省市相比较,河南省在碳排放的政策法规完善方面还相对滞后,缺乏碳排放交易制度、碳交易试点与交易市场等配套运行的相关政策规范。按照国家发改委统一要求,河南省在2016年应提出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名单。名单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其2013―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作为确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的参考依据。对拟纳入企业的历史碳排放进行核算、报告与核查。围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个环节,深入开展能力建设,针对不同的对象,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对行政管理部门,着重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顶层设计、运行管理、注册登记系统应用与管理、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培训;对参与企业,着重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基础知识、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注册登记系统使用、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等方面培训;对第三方核查机构,重点开展数据报告与核查方面的培训;对交易机构,主要进行市场风险防控、交易系统与注册登记系统对接等方面的培训。
4.在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发挥金融服务业的作用。金融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血液与核心,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能离开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碳金融发展的有力手段。河南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应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服务业要把培养一批深入理解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掌握环境风险控制手段、适合发展碳金融需要的人才放在首位。河南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第一,要充分利用原有期货、期权交易的设施,利用交易结算系统的整体性与互补性,从事碳排放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提高交易效率,产生规模效应;第二,加强银行、保险对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支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投资基金,开发针对绿色、低碳节能和环保、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信贷产品和保险业务;第三,通过银行、保险,证券以及期货等机构投资者协同努力,创新碳证券、碳期货交易等碳金融衍生产品,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蓬勃发展。
5.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法律保障,完善的政策与法律制度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基础。河南省应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碳排放权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接国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节点、步骤,制定和出台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细则、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细则、碳排放核查工作规范、监督管理细则等办法和细则,逐步完善全省碳市场建设的政策管理体系。规范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的监测、采集和记录管理,制订并实施监测计划,确保重点排放单位按照国家要求监测、核算和报告碳排放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建立节能监察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向社会公布受理举报、投诉的电话和电子邮箱。
6.提高企业交易积极性。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控制碳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企业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积极性。应创造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利条件,为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便利。河南省要加快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保障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顺利进行;扎扎实实做好碳排放的监测、核查及认证。加强报纸、电视与网络等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知识,提高公众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认知度。
应引导企业建立对未来强制碳减排的预期。这样,对未来强制碳减排的预期越强烈,目前自愿进行碳减放交易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因此,在政策引导的同时,既要加快推进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也要加大力度宣传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特别是宣传国家对建设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政策,增强企业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动力,使参与碳排放交易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与社会形象。
7.建立健全碳排放金融交易中介机构。把有关碳金融交易中介机构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河南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础,大力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碳金融交易中介机构,使其成为行业品牌。中介机构本身要苦练内功,加强与国内外碳金融交易中介机构的合作,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先进理念与经验,积极为国内碳排放项目提供诸如项目开发、交易服务,主动参与到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中来。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政府、企业、机构三方的共同努力,提升河南省碳排放金融交易中介机构的整体实力,为参与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全国大部分省市一样,人才短缺是当前河南省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瓶颈。在雾霾频发的环境下,控制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培养具有精通业务和创新能力的碳排放交易人才是当务之急。河南省应着力培养一批视野开阔、专业扎实的碳排放权交易人才,以促进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要聚集证券、期货、保险、能源经济、碳排放核查等专业人才,带动碳排放咨询服务、第三方核查机构专业人才的发展,为河南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赢得加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动权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9.增强公众低碳环保意识。培养与增强公众低碳环保意识在河南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中尤为迫切,要继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科学制定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综合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室外传媒等新媒体,正面引导舆论,围绕国家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活动及相关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国家建立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的主题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大众的认识与参与程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社会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和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和社会基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益处,了解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小知识,树立起良好的低碳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关注碳排放,控制碳排放量,培养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习惯,自觉养成低碳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结语
综上,面对2017年构建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大势,河南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和工业大省,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省应根据自己工业大省与能源大省的实际,结合国家建立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策要求,科学确定排放总量,做好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作用,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提高企业交易积极性,建立健全碳排放金融交易中介机构,积极培养碳排放权交易专业人才,增强公众低碳环保意识。鼓励先进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开展重点排放企业监测、报告与核查工作,培育碳排放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积极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制度,尤其要对碳排放信息统计监测与考核制度、碳汇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使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行动统一,顺利与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衔接,使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各省市前列,并起引领与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瑞.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6,(7).
[2] 刘昱洋.河南碳金融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3).
[3] 刚.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通知[Z].2013.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碳资产管理;低碳竞争力
1.碳资产概述
1.1 碳资产概念及属性
在《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框架下,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碳排放的实质是一个人类活动,但通过条约或法律的构建,就变成一种抽象的、可分割的、可交易的权利[1]。国际条约将碳排放权分配给各个国家,并规定了国家之间进行碳排放交易的规则。国家进一步将碳排放权进行地域或行业分割,最终将其分配给企业,随后出现市场主体之间的商业交易,形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当碳排放与财务、金融挂钩后,这种权利就可视为一种有价产权,进而演变成一种特殊形态的资产,即碳资产[2]。
碳资产首先是一种资产,具有资产的一般特征和属性。从广义上理解,碳资产是指企业通过交易、技术创新或其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与碳减排相关的资源。从狭义上理解,碳资产等同于碳信用,碳信用交易将碳排放额度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备商品属性进行公开交易,是实现碳减排的核心经济手段,碳信用实际上是就是碳交易所的标的物[3]。碳资产的财务属性是一个企业获得的额外产品,不是贷款,是可出售的资产,还具有可储备性;由于碳交易市场的存在,碳资产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碳资产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碳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所,将企业因技术创新等途径产生的碳资产挂牌出售,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还可以申请碳标签,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获得间接的经济利益。
(2)碳资产数量是相对有限的。企业的减排潜力是有限的,随着边际减排成本的提高,企业的潜在碳资产会逐步减少。
(3)碳资产是企业减少的碳排放量。碳减排是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的前提,企业确定了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后,经过减排途径,如果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下降,那么就形成碳资产;如果上升,则形成碳负债。
1.2 企业获取碳资产的途径
企业有两条途径获取碳资产:外部购买和提高内部碳生产率。外部购买是指企业直接从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权;提高内部碳市场率是指通过技术革新、设备更换、引入减排装置等手段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这两条途径适用的范围各不相同,对于边际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而言,提高内部生产率,或是提高碳效率最为有效,而对于边际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在强制减排机制下,通过外部购买最为有效。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英国石油公司碳减排方案,英国石油公司曾经通过企业内部碳交易机制,大大降低自身碳排放量,同时也带来越来越高的边际减排成本,而随着英国国内碳交易制度的实施,英国石油公司成为碳资产的买家,即保障了碳排放量,又抑制了边际减排成本进一步升高[4]。在没有强制减排机制下,有些企业出于自身目的,也会购买一定数量的碳资产,以此来抵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但交易量相对较少。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从外部环境看,没有强制减排的要求,也没有被强制要求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因此,获取碳资产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内部碳生产效率,通过提高生产率而减少的碳排,从而形成碳资产。随着减排的边际减排成本等于甚至小于同行业先进水平时,在技术条件特定的情况下,企业的潜在碳资产会逐渐降低到零。因此,对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通过出售碳资产获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储存碳资产来应对更为严格的碳约束。
2.火力发电企业的碳资产管理
2.1 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的低碳竞争形势
面对国内外减排压力,作为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火力发电企业首当其冲,它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一方面终端产品电力是典型的二次清洁能源,电力消费终端在消耗电力的过程中,并不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具有很明显的低碳优势,其他高耗能产业必然会转变用能结构,大量采用电力等清洁能源,对于电力企业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个方面,电力的生产侧则对消耗大量的煤炭等化石能源、有着高强度的碳排放和高污染的特征,我国电力行业 CO2排放量远超发达国家与全球平均水平,国家未来出台降低碳强度的政策无疑会提高电力市场的进入门槛,电网也会优先选择相对清洁的电力,对于发电企业都是潜在挑战[5]。
竞价上网的前提是存在着供需平衡或者供过于求的电力市场,我国电力市场供需总体相对平衡,但也存在区域性、季节性的差异,部分地区电力供需饱和或者供过于求,部分地区则是供需紧张,夏季供需关系明显比冬季紧张,对于供过于求的地区,上网电价固定,低发电成本的企业就有着较大的盈利空间,大用户直购电政策打破了电网公司垄断购电的格局,能为大用户直接提供电力,为企业增加收益;另一方面,优势企业已经在调整自身发展模式,加大了电源结构调整,在大容量、高效能的火电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压缩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
2.2 火力发电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碳交易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给碳资产管理提供了实践的必要性,火力发电企业必须树立低碳意识,将低碳资产视为常规资产加以管理。碳交易是实现碳减排的有力市场手段之一,一方面可以把原本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火力发电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改变各种发电技术之间的成本比价关系,使低碳发电技术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市场交易,可以使各火力发电企业的边际成本趋向一致,从而减少整体减排成本。
火力发电企业提前介入碳交易市场,为应对强制碳减排的商业环境做好准备,促进减排能力建设。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潜在资产、潜在负担,促进碳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全程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有关规则制定当中,反映公司乃至行业利益,协调减排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节能减排、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及未来可能的利润增长点。
(2)调整生产模式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电力行业低碳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是火电厂,通过调整电源结构,提高企业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新建机组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或效率较高的大容量机组。对于无法扩大规模的火力发电企业,不遗余力降低烟气排放水平、提高机组循环效率,还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盈利实例,降低企业发电成本和能源消耗。
(3)依靠科技创新塑造低碳竞争力,火力发电企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企业,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搜寻、技术引进和技术吸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关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不断学习引进吸收,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对标管理,缩小与优秀企业的竞争差距。
(4)推动低碳化技术发展,火力发电企业是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对于实现“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火力发电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推进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号召,推动低碳技术的实际应用。改进管理机制,实行企业能源统一管理,逐步形成企业低碳价值链。抓住未来国家减排机制不断完善的时机,积极参与火力发电企业低碳规则的制定,为火力发电企业掌握二氧化碳减排方面的主动权创造有利局面。
5.结论
通过对火力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形势和碳管理必要性的分析,本文认为火力发电企业对碳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碳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塑造低碳竞争力,详细论述了火力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火力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低碳竞争力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对火力发电企业碳资产管理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林鹏.碳资产管理―低碳时代航空公司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民用航空,2010,8,118:22-24.
[2]仲永安,邓玉琴.中国大型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路线初探[J].环境科学与工程,2011,11,36:166-171.
[3]王珉,聂利彬.战略视角下企业碳资产管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0,21:131-134.
[4]M Akhurst, J Morgheim.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in BP[J]. Energy Policy,2003,10:657-663.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是影响碳排放交易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局部均衡框架分析了三种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发展初期采取可升级的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了2015年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的具体要求。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分析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及其经济效应对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方式及应用
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指管理机构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规定企业或者个人碳排放数量。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主要有免费分配、公开拍卖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分配。由于市场非完全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存在交易成本,不同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环境、经济效果,将影响市场配置的效率。
(一)免费分配
免费分配是指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碳排放权配额免费分配给厂商。可以依据历史产量或碳排放量水平,也称为祖父制分配(grandfather),也可以以当前的产出为基础或者其他管理标准进行分配,主要是管理机构依据厂商当前产出水平向厂商免费分配配额,管理机构首先计算出单位产出所需配额,然后根据厂商产出进行配额分配,总的配额就等于单位产出配额乘以总产出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可升级的免费分配(updated freeallocation),即配额分配不仅仅依赖于历史数据,还可以随着时间依据一定的规则不断升级(Bohringer和Lange,2005;Stern―er和 Muller,2008; Fowlie,2010)。部分研究发现免费分配在促进创新和促进市场有效运行方面有显著作用。Requate和Unold(2003)和Requate(2005)认为免费分配可以激励企业环境友好技术创新。Cong和Wei(2010)分析了碳排放交易对中国电力部门的潜在影响,发现基于历史排放的分配比基于产出的分配会带来更高的电价和碳价格,在基于产出分配的情况下,生产者会更倾向于环境友好。因此基于产出的分配对减少中国电力部门的碳排放更有益。
但是大部分研究则认为免费分配不能产生正确的价格信号,会导致市场效率损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竞争,而实践中多采用免费分配方式多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压力及免费分配的政治可控性(Stavins,1997;Kehoane等,1998;Cramton和Kerr,2002;Betz等,2010)。
由于无论采用哪种标准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企业都不需要付出任何的成本,而且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碳排放权配额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因此实践中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在排放交易市场设计中运用较多。排放交易发展的初期多数采用免费分配方式分配配额,1990年美国“酸雨项目”和2005年开始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第一阶段大部分配额均通过免费分配的方式发放。
(二)拍卖分配
拍卖分配是指管理机构规定一定的拍卖方式,厂商通过竞价的方式来获取碳排放权配额。根据定价方式的不同,拍卖可以分为两大类:密封竞价拍卖(sealed-bid auctions)和上升竞价拍卖(ascending-bid auctions)。
密封竞价拍卖下,竞价者同时提交需求方案,拍卖者将需求加总形成总需求曲线,总供给外生给定,总需求和总供给交点处决定了出清价格。大于该出清价格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等于该出清价格的进行定量分配,低于这一价格的就被拒绝。根据竞价者对其竞价数量支付价格的不同,密封竞价拍卖又可以分为统一定价(uniform pricing),根据个人出价定价(pay-your-bid price)和Vickrey定价。
上升竞价拍卖下,价格和分配都是通过开放竞争过程决定的,每个竞价者有机会提高其出价,最后,愿意出价最高的获得配额。多单位的升序拍卖可以分为需求方案(demand schedules)拍卖和上升时钟(ascending clock)拍卖。
多数研究认为拍卖分配在价格发现功能、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创新、提高政府收入以及减少利益集团之间的争议方面要优于免费分配(Cramton和Kerr,2002;Boemare和Quirion,2002;Betz等,2010),但是并不是所有形式的拍卖分配都可以取得有效率的结果。Ausubel和Cramton(1996)认为统一定价和根据个人出价定价形式的密封竞价拍卖分配下,竞价者会隐藏其真实出价,会导致低效。从效率角度考虑,Vick―rey定价是最好的密封竞价形式。另外,当竞价者不存在显著的市场势力时,统一定价和Vickrey定价的密封竞价拍卖效果相同。Ausubel(1997)提出了可选择的上升时钟拍卖,在上升拍卖形式下采用Vickrey定价,可以重新实现效率而不丧失上升竞价形式的优势。
(三)混合分配
免费与拍卖混合分配是指部分碳排放权配额免费分配,其余部分进行拍卖分配。混合分配对于受影响较大企业(煤炭发电、化工、冶金等高耗能产业企业)来说比完全拍卖更容易接受,受影响较大企业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调整其产出,逐步减少排放。另外混合分配还可以降低碳排放交易体系引入对整个宏观经济影响的波动。
即使主张实现完全拍卖的学者也认为,需要逐步实现完全拍卖,碳排放交易初期有一定比例配额通过免费分配来发放,一部分拍卖分配发放,逐步降低免费分配比例,直至完全拍卖为止。碳排放交易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混合分配的实践,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2005-2007),拍卖分配占配额分配总额的5%,其余均采用免费分配(CEC,2003);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中拍卖分配占了90%以上,其余也是采用免费分配;澳大利亚的碳污染减少方案也明确指出一些配额采用免费的方式分配给强烈受影响的行业,比如煤炭发电行业,拍卖分配在2012―2013开始实施。
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经济效应分析
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其减排成本和收益也不同。假定碳排放权配额市场完全竞争,厂商必须提交其需求配额方案。
当不存在碳排放交易时,产品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a决定了初始均衡,均衡价格和产出分别为P。和‰。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引入会增加产品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产调整成本和碳排放成本。引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时,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企业碳排放减少,企业都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权配额以获取利润,因此企业有减少碳排放的激励。企业通常可以通过改变投入组合(使用碳排放更少的原料)、安装净尾装置或者减低产出水平以减少碳排放。我们仅考虑前两种情况,假定这两种调整企业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使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P。另外由于企业不可能实现零碳排放,所以需要一定的碳排放权配额,单位产品碳排放成本为P。(等于配额价格乘以单位产出的排放量)。最终导致企业供给曲线S。左移至S一,假定需求不变,b点为新的均衡点,均衡价格和产出分别为P。和Q。产出为Q,时,初始的边际供给成本为P。新的均衡价格与初始边际供给成本之间的差额为碳排放交易体系所引致的企业成本增加量。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如下:
(一)免费分配
如果管理机构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同初始均衡相比,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阴影面积POPsca,消费者剩余减少了面积PP0ba。因为企业免费获得碳排放权配额,因此企业获取了碳排放权配额的全部租金,即企业本应支付的碳排放成本,为阴影P,edb的面积(等于单位产品碳排放成本P。乘以产出Q。)。对于企业来说,其总收益就等于阴影P。edb的面积减去阴影PoPsa的面积,如图示该差额为正值,即企业在免费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下可以获得正的收益,而消费者则福利受损。
(二)拍卖分配
考虑采用拍卖分配方式,假定不存在市场势力影响拍卖结果的有效性。拍卖分配下,同初始均衡比,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阴影面积POPsca,消费者剩余减少了面积PP0ba。与免费分配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与,企业必须通过参与竞拍才能获取碳排放配额,企业生产带来的碳排放存在成本,即阴影Pedb的面积,管理机构获得了这部分收入,即碳排放权配额租金。这部分收入可以降低政府对其他税收的依赖性,减少扭曲性税收,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政府公共开支,改善公共服务。
(三)混合分配
混合分配中部分碳排放权配额免费发放,部分通过拍卖方式发放。碳排放配额租金要大于企业生产者剩余损失,只需通过免费分配部分配额以补偿企业损失即可,其余配额通过拍卖分配。
免费分配用于补偿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成本损失的配额数量取决于企业可以多大程度上将该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取决于:第一,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之比。一个更高的相对供给弹性意味着可以将更多的成本转移到生产价格上,生产者剩余有较少的损失,较少的免费分配配额就可以使受损企业保持利润。第二,要求减排的程度。一方面,要求减排的程度较低时,碳排放配额租金P。edb比生产者剩余损失PDPsa要大得多,较少的免费分配配额就足以维持企业利润;另一方面,较低的减排要求通常意味着较低的配额价格,就需要更多的配额免费发放以提供足够的价值保持利润。最终免费分配配额数量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比。
综上,免费分配下,企业获取碳排放权配额全部租金,消费者遭受较多损失;拍卖分配下,管理机构获得了碳排放配额的全部租金,管理机构可以将这部分租金用于减少扭曲性税收,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部分程度上抵消了消费者遭受的损失;混合分配下,碳排放配额租金在企业和管理机构之间分配。
三、对中国碳排放交易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启示
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不同,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时需慎重地选择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
首先,从推行阻力来看,免费分配推行阻力最小,其次为混合分配,最后为拍卖分配。免费分配下,企业获取全部配额租金,不仅可以弥补碳排放交易带来的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拍卖分配下,企业除了承担碳排放交易的成本外,还需要支付碳排放成本。混合分配则介于二者之间。因此企业更加青睐免费分配方式,推行阻力最小。
其次,从分配方式的有效性来看,拍卖分配最具有成本有效性,其次为混合分配,最后为免费分配。拍卖分配的收入可以用于削减现有的扭曲性税收,这可以避免税收带来的过多的负担和效率损失。而免费分配下,管理结构不能获取该部分收入,必然更加依赖于普通的扭曲性税收(比如消费税,工资税等等)来满足公共支出,进一步提高了政策成本。另外,拍卖分配将配额分发给其最需要的企业,能够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行。混合分配则可以取得部分配额租金,部分抵消碳排放交易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损失。因此从运行效率来看,拍卖分配最优。
可以看出,碳排放权推行阻力大小和有效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目前碳排放交易体系实践中往往更加关注推行阻力大小,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的第一阶段绝大部分碳排放配额通过免费分配的方式发放,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第一阶段运行效率相对低下,且存在过度发放配额的情况(Ellerman和Buchner,2008;Anderson和Mari―a,2011)。因此,中国在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兼顾考虑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推行阻力及有效性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长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完全拍卖分配方式会增加这类产业成本,造成经济波动,因此,在碳排放交易发展初期应采用部分免费分配方式发放碳排放配额,部分拍卖分配。随着碳排放交易的发展,要逐步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因为完全拍卖分配是保障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效运行最优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
其中,免费分配可以采取可升级的免费分配(updated flee a1一location),分配配额数量不仅仅取决于历史数据(历史产量或者排放)还取决于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有利于避免过度免费分配配额。拍卖分配可以采用标准升序时钟拍卖。从较低的配额价格开始拍卖,出价者在每一轮被询问他们在该价格需求的数量,价格传递到拍卖时钟上。如果存在超额需求,价格会增加,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所有超额需求降为零。除此之外配额的二级市场必须是开放的,可以保证许可分配的高度有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