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排放管理方法

碳排放管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管道接口质量通病防治

0引言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系统是其他工程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经验,对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接口质量的通病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排水管道柔性接口质量控制措施

1.1现象

柔性接口不严,柔性接口污水管道,在闭水时,接口出现渗漏现象。

1.2原因

管材承、插口工作面不平整,胶圈与管材插口不配套,承、插口的间隙过大或承、插口圆度不一致,或撞口时,由于胶圈受力不均,出现扭曲,局部出现过松或过紧状况。均可能造成柔性接口不严。危害就是柔性接口管道,如出现接口漏水,如要拆掉重来,将造成很大的浪费。如不拆掉,只能将承插口间隙中填塞防水嵌缝材料,同样造成费工、费时、费料的经济损失。

1.3预防措施

1.3.1管材承插口密封工作面应平整光滑,接口的环形间隙应均匀一致。胶圈截面直径应与接口环形间隙配套。胶圈应由管材供应厂家配套供应,应做好管材和胶圈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

1.3.2接口前,应将承口内部和插口外部清刷干净,将胶圈套在插口端部,胶圈应保持平正,无扭曲现象。

1.3.3对接口的严密性,应在为砌井时,按闭气标准先进行闭气检验,如闭气不合格,便于返工整修。如闭气合格,再行砌井,再作带井闭水,一般应无问题。

2针对刚性接口出现问题,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现象

雨污水管接口部位的水泥砂浆和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横向和纵向裂缝并空鼓,甚至脱落。

2.1.1原因

(1)抹带砂浆的配合比不准确,和易性、均匀性差;

(2)接口处抹带水泥砂浆未与管皮粘结牢固;

(3)接口抹带砂浆抹完后,没有覆盖保温,或覆盖层薄,遭冻胀,抹带与管皮脱节。或已抹带的管段两端管口未封闭,管体未覆盖,形成管体,管内穿堂风,管节整体受冻收缩,造成在接口处将砂浆抹带拉裂;

(4)管带全厚,只按一层砂浆成活,太厚。或水灰比太大,造成收缩较大,裂缝;

(5)管缝较大,抹带砂浆往管内泄漏,便使用碎石、砖块、木片、纸屑等杂物充填,也易引发空鼓裂缝。

2.1.2控制措施

(1)水泥浆接口抹带和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抹带对于大于等于700mm的管道,管缝超过10mm,抹带时应在管内接口处用薄竹片支一垫托,将管缝内的砂浆充满捣实,再分层施做。

(2)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洒水养生。

(3)冬季施工的水泥砂浆抹带,不仅要做到管带的充分保温,而且还需将管身、管段两端管口、已砌好检查井的井口,加以覆盖封闭保温,以防穿管寒风和管身受冻使管节严重收缩,造成管带在接口处开裂。冬季施工拌合水泥砂浆,应用小于80℃的水、小于40℃的砂。

(4)在覆土之前的隐蔽工程验收中,必须逐个检查。

2.2接口抹带砂浆突出管内壁(灰牙)

2.2.1现象

从管段一段管口用手电筒或反光镜检查小管径管道(直径600mm以下)时,出现在管子接口处有突出管壁的砂浆瘤。一般高出管壁1~3cm之间。最大的有5cm以上的。

2.2.2原因

(1)小于等于600mm小管径的管子,在浇筑混凝土管座和接口处水泥砂浆抹带的同时,其管座混凝土中的砂浆和接口抹带砂浆通过管口接缝流入管内,并突出管内壁。

(2)在浇筑管座和抹带的同时,未按规范要求采取消除灰瘤子的措施。

2.2.3控制措施

(1)管径小于等于600mm的管道,在浇筑管座混凝土和抹带的同时,配合用麻袋球或其他工具在管道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砂浆拖平。

(2)管径大于等于700mm的管道,在浇筑混凝土管座和抹带后,在混凝土和砂浆终凝前,应配合勾抹内管缝。

2.3钢丝网与管缝不对中,插入管座深度不足,钢丝网长度不够

2.3.1原因

(1)钢丝网插入混凝土管座的位置,本来就放偏、深度就放浅,或捣实时将钢丝网挤偏、挤歪或上浮,未予及时调整。

(2)钢丝网搭接条件不够,一般是计算错误,下料长度不够,或插入管座过深,影响了搭接长度。

2.3.2控制措施

(1)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抹带工项程序施工,钢丝网向管座内安插和捣固时要随时检查,钢丝网的相对位置和插入深度,注意随时调整。

(2)钢丝管的长度,要根据所用管座类型来计算。

2.4大管径雨水管接口不严

2.4.1表现

大管径雨水管接口中有较大空隙,管身在地下水位中,或在雨季地下水位升高超过管内底高程时,从接口孔隙处向管内冒水。

2.4.2原因

(1)刚性接口的平口管回填土时,遗漏了空鼓裂缝的外管带,地下水通过外管带的薄弱环节冒入管内;

(2)外管带和内管缝未同步勾抹,管缝内的砂浆不密实,因已凝固,内管缝的砂浆也不易勾抹平整、密实;

(3)刚性接口的企口管,未按设计要求,将外管缝用1∶2水泥砂浆填塞饱满,勾缝时未压实;内缝未起到捻缝作用,同时勾捻缝后养生不够,出现干缩裂缝,构成了地下水流入管道的通道;

(4)在内管缝未勾抹前,便撤销了降水措施,由于地下水位的水压大,已经从外管缝向管道里渗漏水,致使内管缝不能正常施作。

2.4.3控制措施

(1)按“水泥砂浆接口抹带”的要求,切实把每条管带抹好,管带中心要与管缝相对,并应覆盖湿养达到一定非强度后,再行回填土。还土前,要对逐条管带进行检查,不能使空鼓裂缝者遗漏。

(2)在外管带终凝后,应立即勾抹内管缝,勾抹内管缝前,要搂缝,使管内缝具有一定的深度,以便砂浆嵌入缝内牢固,要勾严压实。

(3)企口管的内外管缝可同步进行填塞勾捻。

(4)如有降水措施,应待内管缝勾抹完成后,再撤将水措施,管外底如遇流砂层,应考虑采用石棉水泥打口和膨胀水泥捻口。

2.5抹带砂浆质量不稳定

2.5.1现象

砂浆配合比不准确,匀质性差,强度波动较大。

2.5.2原因

(1)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准。

(2)砂浆搅拌不匀,人工翻拌遍数不够。

(3)采用砂质量不合格,使用了就地挖槽取出的含泥量很大的粉砂。

2.5.3控制措施

(1)接口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

(2)严格检验砂浆拌合物的用料,应计量准确。

(3)机械搅拌砂浆,应先加砂子,后加水泥,当水泥和砂子搅拌均匀后再加水。人工搅拌应在铁盘上或其他不渗水的平板上进行,应采用干三湿三法。

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疆农田 排水 水质调查 处理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吃穿住行的方面的种种要也越来越高,新疆地区做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的瓜果生产基地,对农业用水、排水的要求更高,做好新疆地区农田排水水质调查与研究,有利于有农田的灌溉与农作物的生展,有利于提高新疆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

新疆地区处于塔里木盆地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足1500毫升,因此,新疆全部地区每年的春季都会缺水十分严重,缺水达到十八亿立方米,而严重干旱面积更在八十万平方米左右,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09年乌鲁木齐市3月至4月两月间,缺水量在十五万立方米以上,哈密、库尔勒等城市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活用水问题。

根据国家水利调查中心在2009年的统计数据,新疆地区全部水库的储水量仅占到新疆全部区地表总径流量的百分十五,灌溉效率更是不到百分二十,再加上灌区的工程设备、技术人员配套十分不齐全,干、支流的渠道老化严重,长年失修,使得新疆地区的用水效益急剧衰减,供水能力大大下降。

二、新疆农田灌排水概况及水质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近两百万平方公里,新疆地区本身就是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土地,土质肥厚,土壤优良,农作物品种繁多,但是,由于近年来沙尘暴、沙漠化严重,使得现有的农田耕地面积仅有5890万亩,人均3.01亩,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然而生态脆弱,土地盐渍化现象及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十分严重,农作物产量不高。

目前,在新疆全区有水源保证的农田灌溉我有近五千万亩,但是,仍然有近160多万亩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的灌溉,而新疆农田灌溉的方式有滴灌、喷灌、漫灌等多种灌溉方式,技术人员考虑到当前滴灌和喷灌的成本十分高昂,技术难度也相对较高,新疆农田灌溉主要还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就需要大量的源水。

目前西部地区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的尴尬局面,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缺水十分严重,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平原和垦地中年降水量在280毫米以下甚至只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却很高,生态需水量相当大,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十分短缺。

三、新疆农田灌溉排水处理方法

1农田排水的预处理

农田排水的预处理是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排水处理技术,技术人员在农田水渠的下游,设置一定的障碍,对农田排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与疏通,提高农田排水的质量。

我们知道,农田排水是农田灌溉以后排放的水,这种水中不仅仅是溶解了土壤中大量的盐分和矿物质,农作物的秸秆等杂质充满了排水渠,所以回收农田排水预处理非常有必要。

农田排水预处理的目的:

(1)技术人员利用预处理技术,除去水中的悬浮固体,降低水质的浊度,提高农田用水的质量。

(2)通过预处理技术人,对水质也水中的物体进行排查与筛选,有效的抑制和控制微溶盐的沉淀。

2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年最新开发出来的农田用水技术,反渗透技术是模拟并反用生物体的细胞膜的功能,使得膜一边浓度低的水分,不会像另一边浓度高的液体运动,有效防止农田用水的流失。

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农田排水灌溉在技术和理论上都是可行的,水量更多,产水率也稳步提高。从环境意义上,它使水资源得到了净化,提高了水源的利用率,且对土壤的盐渍化治理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虽然从成本上考虑用反渗透技术来处理农田排水代价有点高,。水资源的匮乏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3利用排水管进行均匀用水

在新疆农田排水灌溉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铺设水管,我们知道,新疆地区的土质以沙质土壤为主,土质疏松,透气性能好,水管铺设十分简便,因此,技术人员可以铺设水管,对农田进行均匀用水,保证农田排水灌溉的效率,除此以处,各种肥料也可以掺杂其中,对指定部位进行施肥。

4建立排水灌溉管理体系

在新疆农田排水灌溉管理中,技术人员应当配合当地农业管理人员建立一定完整的管理体系,使得新疆地区的农田灌溉质量有效提升,进行提高农业经济发展。

5培养农田排水灌溉人才

新疆地区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与技术人员投入到这片土地的开发与运用当中,对于农田排水灌溉,笔者认为,新疆地区有关单位应当培养自己的人才,使他们了解新疆地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根草木,了解新疆的水文地理,更加熟练的使用农田排水灌溉技术,为新疆地区造福。

6引进更多的农田灌溉技术

我国的农田灌溉长期沿用的是传统的农田灌溉技术,现代灌溉技术的运用起步较晚,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农田用水的效率更低,因此,在新疆农田灌溉排水中,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更多的新技术,同时,引进更多国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提高农田用水利用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新疆地区的农田灌溉水质情况,技术人员应当对整个新疆农田排水总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并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何处理农田排水,如何提高用水质量,保证用水效率。

参考文献:

[1]许迪.丁昆仑.蔡林根.PSMinhas.黄河下游灌区农田排水再利用效应模拟评价[J].灌溉排水学报.2004(5).

[2]胡顺军.郭谨.陈斌.王方.田长彦.潘渝.新疆沙井子灌区农田排水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4(3).

[3]王菊翠.曹明明.二十一世纪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3).

[4]聂艳秋.曹海峰.反渗透的工作性能与制水系统的经济运行[J].过滤与分离.2002(4).

[5]李人志.姚志春.吴天临.污水净化再利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9(3).

[6]姚志春.膜法处理回用农业排水的可行性研究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2).

[7]龚毅忠.张健春.反渗透除盐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工业水处理.2002(7).

[8]赵世刚.石维平.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的探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3).

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 信息管理 故障排除

0 引言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低压采集工程建设以来,用户的采集抄表成功率,逐步成为影响采集系统应用的关键性指标。但由于低压用户覆盖面广,同时工程建设涉及现场施工工艺、工程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流程优化等多个环节,初次安装调试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常见故障的及时排查处理,成为抄表成功率提升的关键。本文将主要对工程建设中采集设备的首次安装调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和介绍。

1 低压采集设备安装

1.1 工程前期准备 在工程开始前,首先要对低压台区的用户分布情况、台区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信号环境(是否有谐波干扰源等)等进行测量,然后根据低压台区的用户分布的实际情况,结合采集设备的抄表特点,合理绘制抄表线路图和低压集中器的安装位置。同时要对用户的基础档案信息,进行合理排列,并整理对应的表计信息,确保用户的信息与表计资产相符。此项工作十分关键,如果用户档案与表计资产发生错乱,将导致采集回的表码数据出现交差错误。

1.2 表计及采集设备安装

1.2.1 单相载波电能表的安装端子接线示意图如下:

1.2.2 三相四线载波电能表的安装端子接线示意图如下:

1.2.3 低压采集设备电源电压接线示意图如下:

表计及低压采集设备的安装,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接线不能出现错接、虚接、漏接现象,否则将会导致表计及低压采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将导致表计烧毁。

1.3 采集设备现场调试 低压采集设备安装完毕后,要检查各接线端子是否有错接、虚接、漏接现场,在接线正确牢固的基础上,对低压采集设备进行调试。首先设置低压采集设备的通信参数,即通信的主站IP地址、APN码等参数,参数设置好后,采集设备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无线网络信息号强度以及是否登陆采集系统主站。其次为确保采集设备与采集系统主站已建立网络连接,可以在现场联系采集系统操作人员,在采集系统中,通过采集设备的终端地址对未建档的采集设备的上线情况进行查询,确保低压采集设备登陆采集系统主站。

1.4 完善系统流程 现场表计及低压采集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将现场的表计信息、用户信息、低压采集设备信息等档案信息,录入电力营销系统及采集系统。

1.4.1 完善电力营销系统流程 将现场的相关档案信息,通过业务流程,录入电力营销系统中。在信息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录入的正确性,不可出现录入信息交差、错误等现象,否则将导致采集数据异常、抄表失败等情况。

电力营销业务流程完成后,在系统流程中点击调试工单信息,由电力营销系统向采集系统发送采集系统调试工单信息。

1.4.2 完善采集系统流程 采集系统接到电力营销系统的调试工单信息后,将通过信息召测、增加采集对象、设置采集设备参数、参数下发、同步数据等操作,完善采集系统流程。采集系统调试流程中,要重点关注采集设备参数的设置。从已有的工作经验看,大部分采集设备的采集抄表成功率的高低,与采集设备的参数设置有很大关系。

1.5 远程抄表 在系统流程完善后,可以在采集系统中,通过数据召测、穿透抄表等操作,对现场的表计进行远程抄表。一般现场表计及低压采集设备在安装调试完成后,一到三天,即可自动建立电力载波抄表路径。在流程完结后,也可以通过采集系统,统计台区的抄表成功率、线损率等数据。

2 低压采集设备常见故障及排除流程

2.1 采集设备不上线(即采集系统显示采集设备掉线) 采集系统中低压采集设备不上线,将会在采集系统中有明显的上下线记录。如果采集系统中采集设备掉线,即需要到现场对采集设备掉线进行故障分析和排除。到达现场后,首先查看现场无线网络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通信要求。一般可以通过通信手机信号的强度即可判断。其次查看天线的安装位置(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表箱为封闭式表箱,一些天线安装在表箱内将会导致信号屏蔽,影响无线信号通信)。最后查看采集设备设置的通信参数。如果采集设备的通信参数,如主站IP地址、APN码等设置错误,将导致采集设备不能正常登陆采集系统主站,导致掉线。

在确保以上信息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掉线,不能正常上线,就要查看移动通信的SIM卡是否完好。

2.2 低压采集设备故障 一般情况下,采集设备的故障,主要体现在通信天线损坏、模块故障、采集设备程序版本低等。在缺少厂家相关的仪器仪表的情况下,一般可通过故障排除法进行故障排除。

2.2.1 通信天线松动或损坏 通信天线松动或损坏,将导致低压采集设备不能正常通信登陆主站,一般通过检查天线连接是否牢固、更换天线查看。

2.2.2 模块故障 低压采集设备的模块,分为抄表模块和通信模块。如果低压采集设备中不能全部抄录表计信息,即可通过换取抄表模块来判断抄表模块的完好性。如果天线、移动通信SIM卡、通信参数等设置正确完整,现场仍然不能上线,即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来判断通信模块的完好性。

2.2.3 程序版本低 采集设备程序版本低,一般表现为抄表成功率低或抄表不稳定。可以通过查看采集设备的程序版本,对应地进行程序升级来解决。

2.3 表计故障 表计故障,一般表现在一个台区中,单个或少量表计远程抄表失败。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现场的采集设备中不能抄录表计信息。此类故障可以通过在现场查看低压采集设备的抄表记录来判断。如果记录中没有对应表计的抄表信息,即可通过更换表计载波模块,进行故障排除。二是现场的采集设备抄录表计信息错误。此类故障一般由于表计与载波模块的数据通信导致,对此类故障,一般需要更换表计,由表计生产厂家进行故障处理。

2.4 采集孤岛 采集孤岛,一般由于表计到低压采集设备的载波路径过长导致。采集孤岛现象一般表现为一小片远离低压采集设备的区域全部不能抄录表计信息。处理此类故障一般是通过在“孤岛”区域与采集设备的载波路径上增加载波中继器或增加表计,通过载波通信接力的方式来解决。

2.5 谐波源干扰 由于目前变频电器的使用,对电力载波、无线通信的影响,导致抄表成功率低。此类故障排除方法有排除谐波干扰源、将采集设备移动到无干扰的位置安装、增加屏蔽谐波源的设备等。

3 结论

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低压采集工程中的实际经验,对工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类型、排查方法等进行介绍,以解决采集设备抄表成功率低、抄表稳定性差等常见故障,提高低压采集设备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峰.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2(01).

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碳会计;碳排放权;碳管理;碳披露

一、京都议定书与碳排放权交易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得各国政府、公司和个人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1992年,联合国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在1997年12通过《京都议定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即发达国家具有强制减排义务(所有发达国家的CO2等6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排5.2%),而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为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低成本减排,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灵活减排机制:排放贸易(Emission Trade,简称ET)、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简称JI)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其中,CDM项目正是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同一减排量上存在的不同的成本,即价格差而产生的可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每个发达国家缔约方都有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限额,表现为一种排放权利,就是“碳排放权”。面对碳排放权的排放限额规定,各国可根据自身的减排成本的大小,或者控制自身碳减排量,出售剩余额度;或者超出自身排放限额,购买额外的排放额度,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就因此产生了。可见,本来并无价值的碳排放权,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变成了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成为了一种可供买卖的商品,会计上就需要对这种商品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需要报告其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及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应对措施等。但是,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尚无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的规范,碳排放权交易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会计问题。

二、碳会计的产生与国外研究现状

“碳会计”一词最早是由斯图尔特·琼斯(Stewart Jones)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因为最初以碳排放及交易为核心的温室企业排放引发的会计问题,是纳入排污权会计框架内进行探讨的,但随着碳排放、交易及其披露问题的日益突出,有学者发现,传统的排污权框架已经不能满足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所有会计事项,需要单独设置一个碳帐户来对碳排放及其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处理,也有学者认为要将碳固(Carbon Sequestration)及鉴证(Carbon Assurance)业务纳入其中,即企业的碳账户在排放市场中进行交易前,须由胜任的第三方进行独立鉴证。这样,2008年,斯图尔特·琼斯(Stewart Jones)教授将碳排放、交易及其鉴证等会计问题综合到一起称之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Accounting, CES Accounting),简称碳会计(Carbon Accounting)。这是首次在会计研究文献中独立出现“碳会计”一词,从此,“碳会计”作为一类重要而又特殊的会计事项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从国外文献的研究进程看,Bebbington和Larrinaga(2008)从碳排放配额的会计处理、与碳排放相关的风险核算与报告、与碳排放相关的不确定性核算与报告三个方面阐述了碳会计涉及的内容,指出是否对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配额进行入账以及怎么入账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种支持净入账法(net approach),即无偿分配得来的碳排放配额不入账,购买的才入账;一种认为总入账法(full approach),即无偿分配来的可视为受赠资产,同样需要入账。碳资产和碳负债的计量基础的不一致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碳排放相关的风险来自于管制风险和竞争风险,高碳产品的竞争力会下降,而能源依存度低、应用新技术的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会提升。

Ratnatunga和Balachandran(2009)则阐述了京都议定书机制的实施对企业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影响,指出碳会计成本要求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或为产品终身为碳成本归集期间,它除了要核算产品整个生成过程中的形成碳成本外,还要核算原材料采购的运输途中形成的碳成本,产品报废、产品循环利用形成的碳成本和碳机会成本。碳管理会计即在传统分析标准与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碳治理、碳信息管理、碳管理培训和碳政策等要素,对采购、生产、销售、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等各环节进行有碳影响的分析,并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而随着能源管制政策的出台,投资者也开始关注企业面临的“碳风险”,即CO2排放措施的不断出台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为了形成公司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信息披露标准,弥补正是财务制度的缺失,2000年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投资者发起设立了一个国际性合作项目——碳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反映被调查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引致的风险、机遇、战略和减排目标、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方法、温室气体减排管理、气候变化治理等四个方面。另外,对于具有碳固价值的森林资源,其吸收CO2的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额外的碳减排指标,因此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资源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为其传统意义上所界定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更体现为碳固价值,因此对这类可再生能源信用资产会计处理问题也受到Ratnatunga(2004)等学者的关注。

由国外对碳会计的研究,我们发现,碳会计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1)企业碳排放和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2)碳排放权受限引发的企业成本管理和战略决策问题;(3)企业碳信息披露内容和框架问题;(4)企业中可再生能源信用资产价值的再评估与计量问题。

三、国内碳会计研究现状

我国虽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并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削减义务,碳排放-配额机制在我国并尚没有开始实施,因此,碳排放权在我国暂时并不是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并不需要会计予以反映,这造成我国企业的碳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碳会计相关研究缓慢。

(一)CDM下碳减排量的会计核算

我国作为CDM项目的参与方,可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在我国境内实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减排项目,由此获得经过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可以抵消发达国家的部分碳排放量,作为其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定量化限控和减排承诺的一部分贡献。CDM项目一种是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另一种是投资于提高能效的项目。于是,CDM下经过第三方独立机构审定和核证,并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即“碳减排量”是有价值的,具体价值大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CDM项目在申请时已有国外买家合同,已约定好了碳减排量的合同价格,另一种是该项目可能还没有找到国外买家合同,这时,要将碳减排量划入中国国家帐户,等买家确定后,确定了交易价格,再由主管机构核准转出。

因此,对于成功注册了通过审核的CDM项目的企业,就需要对CERs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中国第一个CDM项目—是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项目,于2005年6月27日在CDM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之后许多企业参与注册申请了CDM项目。需要注意的是,CDM项目的完成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从申请到批准最顺利也要3到6个月时间,不论是否注册成功,前期的设计、包装费用至少需要投入10万美元,CDM项目的交易成本较高。

我国碳会计论文比较少,研究范围计较窄,主要是CDM下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应将碳减排量确认为何种类别资产的问题上。主要观点有确认为金融资产、确认为存货、确认为无形资产三种:(1)作为存货的赞同理由为:CDM项目下的碳减排量是为了执行销售合同为持有的,最终目的是销售;反对理由为:碳减排量是无形的,高额且有风险的CDM申请费怎么办?(2)作为金融资产的赞同理由为:碳减排量是金融衍生产品,拥有自由交易市场,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下转封三)(上接第272页)反对理由为:缺乏有效的碳交易市场。(3)作为无形资产的赞同理由为: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以单独出售或转让,且由于CDM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不属于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反对理由为:碳减排量应该属于流动资产。

(二)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内容

随着政府排放管制的不断强化,企业应逐渐认识到积极进行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积极主动应对,企业才能在低碳经济时代占有主动权。反之,如果只是被动接受,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认为,所谓碳资产管理,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涵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进行主动管理,如: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以及在低碳时代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其他措施。祝福冬(2011)从低碳背景下的PEST分析、树立低碳经营理念、进行低碳流程再造、低碳供应链管理、低碳营销、低碳公共关系以及二氧化碳信息披露等方面介绍了碳管理涵盖的内容。他们一致认为,碳核算是碳管理的起点。碳核算是一个多层次的碳计算、记录、数据储存和数据管理系统,它能帮助企业进行碳排放的精确测量和分析,摸清碳排放量和排放结构。只有有了可靠的数据,企业才能计算“碳排放成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

(三)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

由于我国目前尚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会计上主要是对CDM项目产生的碳减排权的确认和计量,对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关注较少,也没有探讨与报表附注相关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方法。另外目前我国公司的碳管理意识还不够明确,没有建立自身的碳核算信息系统,再加上对于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信息,国内没有强制企业披露的要求,这导致我国企业无法或不愿意对外披露其碳信息。在CDP全球世界500强的调查中,13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也只有2家回复。2010年,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于央企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书作了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围绕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披露其责任管理和绩效信息。但在环境信息披露上,披露最多的内容是“节能减排”、“绿色办公”和“公益慈善”等有关信息。部分报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风险和机遇进行分析和披露。大部分上市公司“碳信息”、“水信息”等方面信息披露不足。

张彩平和肖序(2010)认为,我国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应该更侧重于公司具体的碳减排行为,披露内容也应更详细具体,披露信息审计标准也应相对比较简单;在碳信息披露的格式上,张锐认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增列碳会计项目或在附注中进行详细说明;另一种则是单独报告,提供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

通观我国和国外的碳会计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碳会计研究进展较慢,原创性研究较少,大都是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研究内容比较简单,尚处于简单的碳减排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阶段,虽然学者对碳管理和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但企业整体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实施效果不明显。

四、碳会计未来研究展望

有人对《京都议定书》2012年后的后京都问题表示担忧,认为一旦后续强制减排约定失效,企业的碳排放权的价值将大大减少,关于碳会计的研究也就没有意义。还有学者认为我国会通过碳税的征收来促使企业减排,碳交易市场短期内在我国市场前景不明朗。

关于这个争议,笔者认为后京都问题一直受到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关注,并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其中,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其他国家也纷纷公开了其减排承诺或方案。因此未来的强制减排是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是不会逆转的。

关于我国减排机制的设计,碳税和碳交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梅德文从三个方面对碳税和碳交易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可能会先征收碳税,在各方面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碳交易和碳税都会实施。因此,尽管短期我国会征收碳税来控制企业的碳排放,但碳交易一定是一个长远的机制,它的实施是个早晚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的碳研究虽在理论和实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处于规范零散性的起步阶段,理论与实务差距较大。我国碳会计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①建立企业的碳核算信息系统,构建企业的碳会计体系;②培育碳会计所需的公允价值准则规范及其市场环境;③研究与碳会计规范相关的配套准则,提高各个准则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参考文献

[1]Jan Bebbington, Carlos Larrinaga-gonzalez. CarbonTrading: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ssues [J].European Accountin gReview, 2008.Vol17,No.4,697-717.

[2]Janek Ratnatunga, Stewart Jones. An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Accounting: The Paradigm ShiftRequired in Carbon Emissions Reporting and Assurance[R].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Meeting, Anaheim CA.2008.

[3]张彩平,肖序.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0(3):77-81.

[4]张鹏.CDM下我国碳减排量的会计确认和计量[J].财会研究,2010(1):39-41.

[5]张铭.关好你的碳资产[J].新理财,2011(5):42-43.

[6]蒋婷,陈泽勇.低碳经济浪潮下企业的供应链碳管理方法研究[J].电子质量,2011:34-37.

作者简介:

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碳交易;GARCH-EVT-VaR模型;尾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4-0020-06

一、引言

“碳交易”市场是一个专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兴市场,能有效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有效途径。2008年2月,首个“碳排放权”全球交易平台BLUENEXT开始运行,该交易平台随后还推出了期货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于2005年启动,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期权交易,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国参与和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到2014年将达到3950亿美元,到2020年将高达3.5万亿美元,将远远超过国际石油市场的成交额,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开展了碳排放交易试点,七个“碳交易”试点的经济总量与排放总量都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但总体具有规模偏小、标准不一和流动性不足等特征。相对于国外的碳排放市场而言,我国碳排放市场起步较晚,但我国巨大的减排空间意味着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瞄准“碳金融”概念开发相关产品,以便在未来庞大的“碳交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碳交易”市场和一般的金融市场一样存在各种风险,如何应对和规避风险是风险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也是本文立意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魏一鸣等(2010)用Zipf方法建立碳价动态模型,通过将碳价序列映射成字符序列,对碳价上涨和下跌概率进行分析,得出在较低的预期收益率下,碳价的涨跌受到了市场机制、季节性和异质性事件的影响,碳价的变化较为清晰;而在高预期收益率下,投资者对碳价变动的认知较不稳定,风险较大[1]。汪文隽(2011)利用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族模型描述了欧盟排放权配额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征,实证检验显示:欧盟排放权配额交易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应能力有所增加,市场效率有所提高[2]。Benz和Truck(2009)分析了EU ETS碳价收益率的波动行为,通过运用马克维茨状态转移方程和AR-GARCH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对比了四类不同模型的结果,发现结构转换模型和模型可更好地反映欧盟碳市场的价格波动性特征[3]。世界上多数金融机构采用在险价值控制常规的内部风险,新的《巴塞尔协议Ⅱ》(2004)推荐扩大VaR的使用范围,要求商业银行用VaR确定最低资本充足保障金[4]。用GARCH-EVT-VaR方法研究碳市场的论文比较少,但方法较为成熟。张静(2011)用GARCH模型估计厚尾分布下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益率的波动性,结合极值理论,利用POT阈值法建立厚尾分布(GED 分布)下的GARCH-EVT-VaR(ES)动态模型,表明了基于极值理论的模型比传统工具更适合度量厚尾分布下的金融时间序列,是刻画金融市场尾部风险的有效工具[5]。余为丽(2006)用GARCH模型对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过滤后的残差,基于极值理论与历史模拟法混合的方法来估计VaR值,表明经模型过滤后再用历史模拟法和极值理论混合对分位数估计得到的VaR估计值不仅是有效的,而且准确性大大地得到了提高[6]。

三、GARCH-EVT-VaR模型

(一)EU ETS的GARCH族模型

1.碳价的GARCH(p,q)模型

本文建立EU ETS的GARCH模型如下:

其中,x't=(r1,……,rt)'为碳价的收益率序列,?着2t-i为残差平方,ht为条件方差,vt为满足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且ht与vt相互独立。碳价的波动会受涨跌信息的冲击出现非对称的特点,有时为了刻画波动的非对称性,可以采用度量非对称的模型和模型描述碳价收益率的波动。

2.碳价的TGARCH(p,q)模型

(二)风险价值

风险价值(VaR)是指在给定的置信度和时间间隔下,由于市场条件变化引起的高于目标水平的最大损失。其最大优点在于不管金融风险的根源在哪个市场,该模型都可用一个数值表示未来某个时期的潜在损失,这样不同的市场、交易者和金融工具间就可进行风险的比较。风险价值(VaR)目前已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为全世界许多金融机构所采用,其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模拟、参数方法和蒙特卡洛模拟。对于EU ETS收益率的分布函数,取其概率水平为p,VaR模型可表示为:

p(X>VaRp)=p,VaRp=F-1(1-p)(5)

随着VaR的提出,Artzner等人提出期望损失值(Expected shortfall,ES)模型来度量损失超过VaR水平的条件期望值,并得到Acerbi(Acerbi和Tasche,2002)的进一步发展[7]。如果将VaR值定义为q,则EU ETS的ES可以表示为:

由于ES由VaR推导得出,因此本文EUA日收益率的是由EUA日收益率的计算得到

(三)极值理论

极值理论(EVT)近年来被应用到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对EU ETS来说,尾部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灾难性事件,比如信息泄露,可以导致EU ETS参与者的重大损失,这正是风险管理和EU ETS管理部门所关注的地方。McNeil和Frey(2000)将EVT模型归纳为两大类:区间选取极值模型(Block Maxima Group of Models,BMM)和超越阈值选取极值模型(Peak Over Threshold,POT),由于更适用于季节性特征明显的序列的建模,本文基于POT建立模型[8]。计算GARCH建模后的残差,Fu(y)为碳价收益率残差r't超过阈值u的条件分布函数,由条件概率公式得到Fu(y),表示为:

(四)GARCH-EVT-VaR模型

1.动态波动模型

大多数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呈现出市场收益率的相关性比较低、收益率的平方序列的相关性却比较高的相似现象,解释这种现象所运用的最广泛的模型是动态波动模型,其表达式为:

Rt=ut+?滓tzt(18)

其中,Rt表示实际收益率,ut表示第t天的期望收益,?滓t表示收益在第天的波动,zt表示残差。ut通常用ut=rRt-1来表示,模型的随机性可通过残差zt表示,本文假设残差服从标准正太分布,所以?滓2t衡量Rt的波动。

2.GARCH-EVT-VaR动态模型

静态VaR并没有考虑波动率的时变性,灵敏度较差,本质上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对每个时点的波动率进行平均。相对静态VaR而言,动态VaR考虑了波动的时变性,可以通过前一时刻的波动率来预测下一时刻的波动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波动率。

四、GARCH-EVT-VaR模型的EUA价格实证研究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欧洲气候交易所自2005年4月推出了全球首支EUA期货,而CER期货推出比较晚,直到2008年3月14日才正式推出。本文选取第二阶段2008年3月3日至2012年12月31日洲际交易所(ICE)官方网站公布的每日EUA期货市场价格,共计1253个日交易数据。对以上选取的EUA期货市场价格时间序列进行对数的一阶差分处理化为日对数收益率时间序列。

Rteua表示EUA对数收益率,本文简称收益率,pteua表示每日EUA期货合约结算价。转化后的EUA日收益率图如下: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中可以发现,EUA日收益率的均值不为零,从偏度和峰度来看,偏度等于0.056515,大于零,显示右偏,但不是很明显。收益率峰度值为6.854240,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度3,说明EUA日收益率序列分布呈现尖峰厚尾分布。从正态检验来看,EUA日收益率序列的JB检验统计量的值很大,且其伴随概率为0,说明EUA日收益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

(三)平稳性检验

用ADF检验法对EUA日收益率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结果:

ADF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Rteua不存在单位根,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对Rteua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Rteua序列的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从表3可以看到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存在拖尾现象。

(四)GARCH-EVT-VaR模型关于EUA日收益率的建立

1.EUA对数收益率的GARCH(1,1)模型

模型中的残差分布通常有三种:正态(高斯)分布、学生t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Generalized Error Distribution, GED),一阶模型表达式如下:

第二阶段的EUA日收益率的GED参数为0.397133,小于2,说明尾部存在比正态分布要厚的特征。首先对估计的进行诊断性检验,如果所有参数均大于零,且,则满足平稳性条件。否则,说明模型GARCH模型不适用,需要用其他模型来代替。结果显示?琢0、?琢1、?茁1均大于零,且?琢1+?茁1

表5为滞后阶数为1、4、9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GA

RCH(1,1)模型的残差不再存在异方差现象。

2.VaR的计算

左边图中间的线代表均值的预测,上、下两边的线条代表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从图3看出所有均值落在两倍标准差之间,说明预测均值可信度较高。右边方差的走势图代表了碳价的波动水平,从方差预测图中看出预测方差在240~260和850~1100两个样本区间波动较大,且在第1100个状态时达到最大,为0.0062,这种较大的波动说明了碳市场存在着极端风险,但总体的预测方差比较小。

在95%的置信水平,得到EUA日收益率上涨和下跌的VaR:

从表6看出在95%的置信度和99%的置信度下的值均小于临界值,接受原假设,表明GARCH-EVT-VaR模型对样本数据的估计是充分的,且对碳市场的上涨和下跌风险估计有效。从失效率可以看出,下跌的失效率要大于上涨失效率,这在一定层度上说明了EU ETS的市场风险并不对称,下跌风险要大于上涨风险。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对EUA日收益率尾部渐进分布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和极值理论中的POT值法,实证得到了EUA日收益率上尾分布和下尾分布的渐进估计表达式。

实证表明:(1)对于EUA日收益率的样本数据,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不论是在99%的置信度还是95%的置信度的情况下,GPD(广义帕累托分布)能够很好地拟合EUA日收益率超限分布的趋势,EVT对EUA日收益率的估计较为充分。因此,GARCH-EVT-VaR模型是评估“碳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2)EU ETS的市场风险并不对称,下跌风险大于上涨风险,如果将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运用到EU ETS中,将会错误地估计“碳市场”风险。

我国是CER净出口国,不能直接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但 CDM 项目价格与国际市场 CERs、EUA 现货及其金融衍生产品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因此,关注EUA波动的趋势以及风险有助于开发和发展我国碳金融市场。我国也是碳排放大国,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和统一的“碳交易”标准。“碳交易”属于一种金融活动,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创造经济效益。要想让这种经济手段发挥作用,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流动性,要有金融市场的支撑。只有循序渐进地建成统一性、金融化的全国“碳市场”才能真正促进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魏一鸣,王恺,凤振华,从荣刚. 碳金融与碳市场――方法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汪文隽. 欧盟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的价格行为及市场效率[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3]Benz E,Truck S. 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s [J]. Energy Economics,2009,31(1):4-15.

[4]菲利普乔瑞.风险价值(第二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5]张静.基于极值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1.

[6]余为丽.基于极值理论的VaR及其在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7]Acerbi C, Tasche D. On the Coherence of Expected Shortfall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2,26: 1487-1503.

[8]McNeil AJ,?Frey?R. Estimation of tail-related risk measures for Heteroscedastic Financial Time Series: an Extreme Value Approach [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0, 7( 3) : 271-300.

[9]Balkema AA, de Haan L. Residual Lifetime at Great

Age. Annals of Probability,1974,2: 79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