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2-0048-03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体育院系公共必修课,长期以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全国体育院系计算机基础教学多数沿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或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的教学规划,还没有“体育类”或专门适用于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科书,体育院系的计算机教育要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探索适合专业基础教学要求的新模式,还需要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中继续探索。
1发展与现状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在促进和规范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院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因此明确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规范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
从2001年开始,全国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和教材名称由“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计算机基础技能”之类改名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这看似只是一种名称的变化,但其本质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其主旨在于强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一种计算机文化理念,营造一种计算机文化氛围。
进入2005年,整个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条件又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阔步走来。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技能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中小学生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教育部已经制订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因此,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提高。四、体育院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有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组织机构,拥有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近几年来,体育院系普遍加大了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学生的上机环境和教师工作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校园网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2体育院系计算机基础教学特点
高等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一直存在着轻文化重专业的现象,这与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特殊性有关。首先是选拔学生标准的双重性,即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考试的基础上,文化课分数要求很低,甚至只是起到参考作用,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文化课基础就比较差。其次,入学后在学习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仍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技术学习和训练,学习负担比较重,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着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提高[1]。为适应学生自身文化基础和专业素质的要求,体育专业计算机教学在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学习对象有别于普通院校。体育院系的招生对象,一部分是有一定竞技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入学文化考试命题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要求较低,如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艺术专业等。另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中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校体育尖子,需参加全国普招文化、体育考试,如体育教育、人体运动科学、社体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如体育经济、体育新闻等专业,入学无需参加体育考试,文化成绩要求较高,大学期间运动训练课也较少。由于招生对象的特殊性,有不少学生来自农村,在进校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同时他们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运动训练,影响了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文化基础较好或学习过计算机的学生对进度缓慢的基础教学又无兴趣,觉得浪费时间。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体育类学生大都思想活跃、模仿能力强,对直观性、观赏性强的内容比较偏爱,对抽象的理论和逻辑性强的内容难于专注,但计算机学科的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又强烈地吸引着体育院系学生,他们活泼好动的个性使其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又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课程。
其次,体育院系的计算机教师,多是毕业于理工科院校计算机或相关专业,专业性强而体育知识相对比较贫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单纯强调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而忽略计算机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现象。学生的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可以不惜时间、不畏困难,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3体育院系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由于教学对象及课程安排的特点,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体育院系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探索有体育院系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自然也是体育院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目标之一。
3.1 合理编排教材体系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中,还没有针对体育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新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是国家级规划教材[2],但作为体育院系教学用书,学生却不易读懂,教材定位明显不能适应体育专业学生特点。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通用教材与体育专业教学特色之间的矛盾,对教材的使用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3.1.1 调整部分教材内容
由于体育院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计算机的整体概念淡薄,对其结构、内部联系、工作过程和一些专用术语都不甚清楚,同时教学时数又有一定限制。所以在保证学科内容相对完整的前提下,我们简化了“网络基础”、“多媒体基础”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数制转换及运算”、“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章节,把“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等内容作为不同专业的选修课。教学内容以应用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某些问题可以“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例如有关“二进制”方面的内容,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用处不大,该简则简,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内容多、理解难、课时少的矛盾,还最大限度突出了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性。
3.1.2 重点整合实验教材内容
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结合体育院系的实际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课较理论课更为重要。为了提高实验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变“教本”为“学本”[3]。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实验,并附上思考题,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且贴近生活,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探索性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验证、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
3.1.3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
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知识载体。随着教学网站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和开发利用是促进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3.2 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育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体育院系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形象思维优势、动手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直观教学方法,运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个别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操作能力。
在体育院系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学校应该针对生源的不同,拟订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如全国普招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强,因此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而对于单招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但思想比较活跃,对新知识、新内容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采用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反复演示、反复上机操作练习的方式。教师讲授计算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时,可采用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在讲授技巧上可使用类比和列举的方法。对于那些理论性、逻辑推理性较弱,而方法性、实用性、工具性较强的某些章节,就采用直观教学形式。对于某些验证性实验,则指导他们“如何去做”而不过分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使他们感到计算机实用有趣而入门并不太难[4]。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呈模块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适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各个模块各自独立教学、考核。教师通过对各个模块进行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能够很好地和各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教师机上的教学软件(如“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运用群体讲授广播演示、个别辅导网络对讲、屏幕监视远程控制、教学内容录制回放、分组讨论协作学习等功能辅助教学。特别是对验证性实验的演示、探索性实验的指导以及“手把手”遥控操作个别辅导,是体育院系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也是学生最需要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表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广泛开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人数及场地的限制。体育院系学生由于运动训练和参加比赛等原因,常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按时在教室上课,网络教学正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方便。先进的网络教学模式、动感十足的网络课件也是体育院系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是体育院系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内容之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院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以教育部的基本要求为参考依据,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而且由于生源不同,文化基础有差异,学校需制定不尽相同的教学目标,选编出能够满足体育专业需求的新教材,建立稳定的教学组织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应适应教学体系的需要,针对文化基础的差异需要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方式,突出网络教学的作用,倡导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探索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玮,单凤军. 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因素及基本策略[J]. 浙江体育科学,2005,(4):48-51.
[2] 杨振山,龚沛曾. 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潘东海. 对改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1):83-84.
[4] 张光忠,张光华.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是优化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客观要求[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9):94-95.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师资培养日趋高教化,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小学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的重要任务。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也是教师从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直接影响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状况进行调查,获得教学技能培养的一手资料,总结影响教学技能培养的因素,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建议,提出改进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我们自行编制了《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调查问卷》,对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1 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调查
1.1 课堂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方法较为灵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并与时俱进。笔者通过对任课教师的随堂听课也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向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播放一些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如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等,教师采用的是讲授法,而对于一些教学技能的训练,则通过小组演练、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 教师乐于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指导是较为积极的,学生是满意的。除了专业技能课和教学法课上的指导外,学院每周三还开设了特长班课程,给予学生专门的教学技能指导。
1.3 考核方式较为多样化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院的考核方式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与作品评价相结合、其次是期末闭卷考试和期末作品设计。对于理论课和基础课,教师的评价方式多为期末闭卷考试,对于技能课和专业课的考核,教师则依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交作业的质量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可见,学院还是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1.4 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
小学教学技能从深浅不同层面可分为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指教师自身扎实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教学技能。学院对于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非常重视,除开设师范院校常设的知识技能课和实验课之外,还开设了《普通话》《书法》《美术》《音乐》等课程,并在每周三下午开设特长班课程,安排教师专门指导,侧重发掘学生的特长潜质。对学生进行三笔字、音体美的考核,安排相关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掌握情况进行评定,对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此外,学院还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讲故事”比赛、“三笔字”比赛、“简笔画”比赛、“钢琴弹唱”比赛等等,对优秀者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三笔字水平都能达标,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达到了二级甲等水平。同时,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音体美功底,能写能画,能歌能舞,能适应今后教学工作的需要。
1.5 存在的问题
1.5.1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尚存在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有18%的学生认为有的教师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还有2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枯燥,1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或者脱离实际。
1.5.2 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由于没有教学经验,在实习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例如,不会根据教学内容釆取适当的导入方法,不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环节不清晰,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差。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它反映了教师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2 影响教学技能培养的主要因素
有因才有果。要解决在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就得先找出影响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主要因素。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学院开设的理论课程较多,技能课程较少
在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多以理论知识讲解类型的课程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层面的锻炼与培养。笔者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院开设了很多基础的专业性课程,学生学得泛而不精,缺乏扎实的功底。教学技能课则主要是教学法课,且一般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设,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太紧,学生教学技能的实践机会很少。
2.2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现有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不高。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比较充实,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会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列举很多往届学生的问题和案例, 教学形式多样,更注重通过实际的训练让学生习得各项教学技能。但有的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虽然教学热情很高,但教学经验不足,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也不多,主要以讲授课本上的理论为主,并没有案例分析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3 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少,教学实践的机会少
学生的教学技能较弱的主要原因就是技能训练不足,上讲台的机会少,接触小学教学实践的机会少。首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不够。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基本上都是在开设学科教学法课程的一个学期内进行,课时紧,班级学生人数多,每个学生训练次数很有限,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只能轮到一次机会。其次,虽然学院将教育见习列入教学计划内,但见习时间短,形式单一。有些见习单位对于见习工作也不是很配合。有些小学教师发现有见习生来听课,就布置学生做练习或试卷,学生没有实际锻炼的机会,见习后也很少进行交流。
2.4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问卷显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中有61%的学生愿意当小学老师,35%的学生认为不确定是否将来会从事小学老师的职业,还有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当小学老师。因此,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强,对教学技能训练缺乏热情,这也是影响教学技能培养的因素之一。
3 改进初等教育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对策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3.1 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调动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技能训练的主体,是训练成果的最终体现者。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相关基本理论,自觉地进行经常性的练习,在练习中自觉地去深化技能,最终才能把教学技能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在教学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向学生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意识到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自觉地投入教学技能训练,为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3.2 优化课程设置,课堂内外相结合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初等教育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为职业技能训练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核心课程和专门性课程,主要通过练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课程的设置应将理论课程与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系统地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时要注意某些课程的层次性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应尽早让学生参与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3.3 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在学生心目中,一堂好的教学技能课的标准是教学环节清晰,环环相扣;教学内容组织合理,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讲授准确,专业知识扎实;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充分交流。所以,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技能的教学,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首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尤其是新课改联系起来。其次,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法、分小组演练法、讨论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4 加强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多给他们上台讲课的机会,同时,课堂外的培训和见习实习机制也应得到加强。要加强见习指导,提高见习质量,让学生充分利用到小学见习的机会,了解基础教育和小学生的特点。学院还应提前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加强实习带队教师指导巡查力度,帮助实习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实习的有效实施,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此外学院还应采用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小学的联系,聘请小学的一线教师担任教学技能的指导教师,把小学教师请到课堂, 或者举办讲座,系统地讲解小学课堂前后的工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小学教育的了解,亲身聆听一线教师的经验和总结,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小学一线教师课前如何备课以及课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3.5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考核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注重综合性的技能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学院应先制定学生技能考核标准,采取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手段,在教学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建立学生教学技能档案袋,将学生训练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绩都通过作品展示、考核记录单等多种形式记录在案。此外,还让考取各种教师职业技能证书、取得达到规定要求的等级证书、在院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以证代考的方式免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
4 结语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要胜任这种专门职业,必须掌握专门的技能,经过专业技能的训练。高职院校作为小学教师的培养基地,必须重视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技巧;提问;教学难点
1.初中数学教学技巧应用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富有科学性,还应当富有感染力,要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之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学技巧的应用具有必然性。适时、合理地应用教育教学技巧,有利于攻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发挥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特色,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使其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下,勇于探索数学知识,提升自己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中数学教学技巧的应用分析
2.1比较归类以少胜多
数学题目无穷无尽,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解题数量。实际上,比较和归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注意解题的类型、完整归纳知识点,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多总结教课书等教学材料的内容,对各种数学习题进行比较、分析及归纳,做到粗中取精,以少胜多。
例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或对角均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特征。又如多边形中,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内角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即该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为360°,等等。
2.2合理运用提问教学法
提问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题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应当蕴含科学性,要保证内容准确无误,提问合理、适时。例如,在讲授梯形知识时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把梯形转化为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在教授菱形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求菱形的面积时可以运用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呢?在讨论立体图形体积的问题时向学生提问:高与底都相等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具有怎样的关系呢?等等。
由实践可知,教师在课堂上的成功提问,是建立在一堂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向基础之上的。教师应当擅于提炼具体问题,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
2.3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之一。在教学中很可能会碰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想要让学生顺利学到知识、解决难题,就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构建起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框架,进而找到突破口,化繁难为简洁,一举攻克难点。
例如,教授三角形等边的“边边边”公理时,针对学生不清楚必须用三个条件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原因这一点,运用化繁为简的技巧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如此设计问题:第一步,证明只满足1条边相等或者1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第二步,满足2条边相等或者2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第三步,满足3条边相等或者3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让学生沿着教学设计方案,层层向上,就能理解复杂问题了。总之,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教师想要将数学问题化难为简,就要注意观察和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并要高于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数学知识,使之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2.4语言精练生动,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用语,要求亲切而富有感情,通过语言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语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意提炼,抓住重点,分化难点,从而让学生在精练的语言中产生独立思考、总结及实练的动力。
例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时,教师只需提炼语言讲清楚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扇形的圆心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其圆心角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圆心角所对的弦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其半径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如此一来,垂直分弦定理的逆定理也就可以由学生自己依据数学原理而自行导出了。另外,除了语言上的精练之外,讲究语言的通俗性和生动性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
2.5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分解复杂现象,归纳教学重点,更有利于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多媒体教学作为当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合理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解决平面几何题目:F是平行四边形ABCD边CD上的一点,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2平方米,求ABF的面积。依据题意,其解题思路是要搞清楚ABF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面积的对比关系。该题由于F点不定,仅凭一幅图来求解难度很大,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几何画板将F点移至C点或者D点上,从而让学生明白,ABC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面积的一半,由此算出ABF的面积等于11平方米。由教学实践可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直观反应初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图象移动、特定的图形翻转等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6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思维能力上的局限性,他们在理解几何等数学问题时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只有将数学教学寓情于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以实验,才能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教授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四个直角三角形,进而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验证得出勾股定理,同时实现了教学气氛更加轻松、愉快。
3.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擅于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巧,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增加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教师在运用教学技巧的时候,应当注意因材施教、适时提问、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化难为简、注意总结和归纳,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文贵,张守波,朱凤林;影响数学应用能力之主要因素的剖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曾庆可;中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关键词]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本科临床医学属于一门医学的临床学科,它主要涉及处理以及研究临床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重症状患者的发病机理和抢救护理方案,这是一门实践意义深远的学科。截至目前,我国许多医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授课时依旧沿袭以往古板的教学方式,即采用“医师授课+示范”的方式,以为将所应学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却忽视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趣味。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这样的落后观念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与想象力。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逐渐使得学生们对临床医学知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多知识。而关于其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改革。我国在2004年初定的试行版《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是我国相关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的条文标准之一。并在2012年时已经在国内七所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认证。一般来说,这种专业性的认证标准保证了现代医学教育中较好观念的传承与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教育质量的可靠性,该研究在总结历年的临床医学教学经验之后,结合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来提出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1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提到,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应当积极地开展横向以及纵向的整体课程改革,将教材以及课程中应掌握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而对于医学的基础性课程,应当涵盖具有其特点的生物医学在内的许多内容。我国从古至今,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被动学习不能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医疗人才,也不能够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而所谓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较受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认知形态规律,将与临床医学有关联的多门学科的知识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进而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教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易接受,学生会对其感兴趣随之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板书+老师讲解+教师操演)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其系统优质的一面,临床医学这门学科涉及的方面很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法授课,同时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来适度适时的运用,从而达到课程讲解的最优化。切不可为盲目追求教学实践性而过度使用相关设备从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方面,使其最大效益化促进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法架设课堂与教学的桥梁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同时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运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中的教学改革要灵活地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起其医学素养及良好的品质。
3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新颖教学方式
按照《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要求,医学的院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而教学方法应当选取多种多样但适合学生的,例如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模式[1]。所谓问题式教学法,是指通过问题展示、自我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引导性学习等方式,并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资源向学生们用崭新的方式教授知识,问题式教学方式新颖,更具前沿性,也能较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将外科学中的知识整理得有秩序,而且比较前沿的医学(临床医学)资料也会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也就是说可以更加广泛的提供不同的教学问题情境,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交互式教学法,是指利用教师与学生、设备交互教学的教学方式,这与以往截然不同,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教学要灵活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优化基础医学课程情景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对于基础医学情景化教学的课程的重视还处在较低的程度,教师授课方式也大多古板陈旧。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在没有实际教材教学为基础的时候都只是空架子,所以要及时督促教师安排好教学的实践与计划,在保证教学内容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构设一个学习的好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优质教学环境;再其次,医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熟稔于心,再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以简单的、清晰明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为主,如果教学的方式过于直白,而内容又相对来说较为艰深,学生很难去理解,更别说掌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而情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感官的活动,而学习最需要的也就是积极性和好奇心相促使的结果。课堂的气氛将在较好的情境里得以调动,学生们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并在学习和演示中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2]。基础医学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其教学目的一方面来说在于让学生记忆并且理解、运用课程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带领同学们在情境中具体实践,以满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需要。
5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要求,培养学生的医学以及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引领学生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所以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切实有效的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科研实验活动,体会并且领悟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另外,医学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学术性的论坛、讲座,让学生们有地方去展示、探索。《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其中也要求要让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除了上述创设情境去培养实践能力之外,应当支持并且大力发展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所以应当采取新的方式,一方面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国家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实验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和科研。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方式来创建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进而能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医疗人才,也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莞,宋高臣,张海峰,等.基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13-14.
【关键词】初中 英语 词汇教学 技巧
前言
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英语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加上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遇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需要研究教学技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应注重词汇教学技巧,能够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提高英语成绩。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现状
初中英语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遇到阻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因而,初中英Z教学中词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词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主要采用讲授法,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词汇的发音练习,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词汇朗读,考察一下学生对词汇发音的掌握情况,最后,要求学生进行词汇背诵,此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机械记忆单词,记忆效果也较差。第二,词汇讲解不清,词汇讲解不清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词汇只需要记忆,不需要进行讲解,但其实词汇的讲解十分重要,是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有效进行词汇学习的主要手段,词汇的词性不同,词汇的组成不同,部分单词却具有一定相似性,例如,与球类运动有关的单词多包含ball,教师可以基于此对学生进行词汇讲解,使学生对此类词汇产生深刻的印象,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技巧
1.音形结合法。 音形结合法是一种有效的、常用的词汇教学技巧,教学效果显著,通过音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词汇产生深刻的印象,将词汇的发音与拼写、释义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词汇教学质量。音形结合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相似的词汇进行分类,进行分类教学,能够使学生进行系统的记忆,根据单词的特点进行特定的学习记忆,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通过归纳学习还能够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相近的单词区分开,使学生进行对比记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区分。第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形结合学习习惯,对学生而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运用音形结合法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音标学习单词的良好习惯,通过利用音标学习单词,记忆单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家庭有关的单词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分类学习,如,mother、father、brother为一类,grandmother、grandfather为一类,sister、aunt为一类,以此进行分类教学,帮助学生根据单词特点进行记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2.故事教学法。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故事教学法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故事的趣味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更容易记住词汇的释义,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将先进技术与故事教学法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利用多媒体呈现包含英语单词的故事,并将单词标注出来,加深学生记忆,在这之后,将单词的释义、发音结合趣味图形呈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可以将主动权交予学生,要求学生自己挑选几个新学习的单词编撰一个小故事,使学生对单词产生深刻印象的同时,提升写作与应用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情境教学法。 英语学习离不开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创造有力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因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十分重要,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运用情境教学法实施英语词汇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创设与单词有关的情境,以此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使学生能够通过情境与单词产生关联,从而对单词进行有效的理解与记忆。避免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单词,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习词汇知识,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与健康饮食有关的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两个人吃饭的情境,两个人通过点餐,点出一些课文中涉及的单词,French fries,hamburger,salad等,创设一个单词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下对词汇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进行单词教学。
三、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技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技巧主要包括音形结合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故事教学法,通过有效词汇教学技巧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先祝.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