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排放管理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碳标签;碳足迹;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70-02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更是涉及到各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每年会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围绕温室气体减排进行谈判,并达成相关的气候协议。为了有效缓解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贸易政策工具将被采用。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协议将因此有所改变。碳标签作为一种将商品生命周期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标识出来的方法,能直接影响消费者和厂商的消费和生产决策,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碳标签的定义
所谓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释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排放总量。这个概念起源于“生态足迹”。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产品或服务在生产、提供和消耗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又叫做产品碳足迹。二是仅指公司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又称为公司碳足迹。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企业可将其产品的碳足迹以贴上“碳标签”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从而引导消费者的市场购买行为。所以说,碳标签就是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标注。碳消耗的多,导致气候暖化的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标注在产品上的碳标签也就越大;反之,碳标签就越小。
碳标签只是鼓励消费者和生产者支持保护环境和气候的一种方法,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碳标签的实施需要核定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会给厂商带来额外成本,消费者也要因此承担一部分的加价。
二、各国在碳标签方面的实践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展开了诸多碳标签的尝试。在瑞典的超市里,越来越多的食品被贴上碳排放标签,明示该食品的碳排历史,此外,瑞典最新的《食品指导方针》还建议,人们减少黄瓜和西红柿的食用量,因为这两种食物都要在温室大棚里培植,生长过程中排放的CO2较多,该方针还建议人们用豆制品来代替生产过程中会排放较多CO2的牛肉等肉类食品。瑞典有关专家称,如果《方针》中的条例得到严格遵守,瑞典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以减排20%~50%。法国的超市巨头卡西诺(Casino)也采用了自身的气候变化标签体系,用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概念来表述 GHG排放的衡量,在自有品牌的商品上同时标注环境友好和CO2排放量两个商标。Casino 的碳标签尝试行为受到了法国环境能源管理局的认可,法国政府呼吁其国内所有零售商采用相似的碳足迹和碳标签体系。美国的 Timber-land 长期制定了要在所有商品上向消费者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的目标,它采用了厂商自己设计的简化的 LCA 方法,用 0~10 数字范围的绿色指数来代表商品的环保指数。目前大概有20多家厂商生产的75种商品已经加注了碳标签。百事 Pepsico 的附属公司生产的Walkers奶酪洋葱薯片是最先加注碳标签的商品。GM、Dell、Home Depot 等都表示要在公司生产的商品上注入环保理念,体现缓解气候变化的意识,引导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像关注价格和品质一样关心商品的碳足迹指数,将碳标签的价值充分凸显出来。
三、碳标签 ―― 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由于对环保意识水平更强,设置了广泛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标志要求,碳标签的使用在推动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确具有较大的潜力,因而发达国家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商品时加注体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碳标签。
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较低,使用的生产商品的加工与生产方法很有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不利,往往具有较高的碳足迹,在出口目标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很容易被赶出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需要较高的投入,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气候友好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要想获得碳足迹的认定和碳标签的加注,需负担一定的时间成本和不菲的申请价格,这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得的微薄利润的发展中国家厂商难以承担的。
事实上,在国际市场,绿色供应链已形成了新的门槛。日前,沃尔玛已要求 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开始争先恐后地降低碳排放。以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厂商计算,影响所及超过500万家工厂,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大量原材料企业、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承担减排责任,否则将拿不到跨国公司的订单。
四、中国应对碳标签的策略
2009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世界排放大国之一。在未来的三十年,中国将继续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不利地位,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时并举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能源资源快速增长的时期。因此,应对碳标签壁垒和建立碳标签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1.鼓励碳足迹问题的研究,展开碳标签的试点工作。目前国内关于碳足迹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研究出合理科学的方法,将产品生命周期中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衡量出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和实证分析来检验。在此基础上 将产品的碳足迹标在包装上,消费者从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才能达到从消费的角度影响生产,从而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所以碳标签工作首要的一步就是要鼓励碳足迹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合理的碳足迹核算方案,然后就可以开展实际的试点工作,先在部分商品上加注碳标签,看实行的效果后再进一步实行推广的策略。
2.完善中国已有的相关法规,规避技术贸易壁垒。碳标签制度的顺利推行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给予保证,确定具体的核算法则、实施方案和标准等。对于国外设置的碳标签方面的技术贸易壁垒,我们也可以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规避,对出口商品作出严格的碳排放量方面的规定,对进口商品也同样实行一定的标准和认证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
3.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推进环保技术的研发。从企业层面看,目前出口利润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传统的数量增长,凭借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把竞争优势转变到依靠高新技术层次上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或者说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政府特别是全球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实体,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下一轮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绿色能源和技术。所以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发展环保和气候友好技术,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在国家间的博弈中立足。低碳经济所代表的未来方向,高度集政治、经济力量于一身的特点,成为国家博弈的焦点之一。而碳标签作为促进人类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工具之一,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博弈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举足轻重。目前,全球“碳经济”刚刚开始,中国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对规则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不亚于西方国家。
参考文献:
[1]Matthews,H.S.,Hendrickson,C.T.,Weber,C.L.The Importance of Carbon Footprint Estimation Boundari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16).
[2]Wangler,Z.L.Sub-Saharan African horticultural exports to the UK and cli-mate change: a literature review.Fresh In-sights No.2,IIED. Funded by the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6.
[3]Brenton P,Edwards-Jones G,Jensen M.F.Carbon Labelling and Low IncomeCountry Exports:An Issues Paper.MPRAPaper,2008.
[4]胡莹菲,王润,余运俊.中国建立碳标签体系的经验借鉴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7-19.
[5]吴洁,蒋琪.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J].国际经济合作,2009,(7):82-85.
Carbon La-belling:A New Tren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XU Wei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College of Foreign Trade,Hangzhou 310015,China)
(1)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
河北省一次能源资源非常有限,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规模较小,能源供应基本上靠市外输入。
(2)消费结构不合理
河北省能源消费构成主要由煤炭、电力及石油制品,一次性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不高,新能源开发不足。
(3)能源发展缺乏统一管理
一是能源供需统计数据不全,不能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二是新能源的推广应用、能源利用与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等工作推动不足;三是能源部分品种供应的垄断,使得相关企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
培养全民低碳意识。这要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媒体,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宣传新型的消费模式,引导公众自觉做到节油、节能、节水等,减少碳排放。倡导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
(2)加大投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北省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尽快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3)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可运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提升企业的形象。
(4)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提升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
河北省应该加强与天津、上海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合作,吸收它们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通过吸收其他区域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河北省要抓住机遇,打造新能源品牌,提升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河北省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6)建立计量体系,启动碳交易
研究确定全市碳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健全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对碳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和指标分解。开展企业碳计量人才队伍培训,推动企业实施产品碳标签。委托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调查核实,根据统计结果编制温室气体调查报告书,建立规范化年度报告制度,为政府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高智力支撑。加快对国际碳市场交易制度、定价规律的研究,探索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平台,提供供求信息和碳交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自愿减排。借鉴世界金融机构的创新经验,开发与CDM机制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加快发展碳金融创新。
(7)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关键词:低碳发展;主体;过程;政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01
一、引言
当前,从国际到国内,从学术界到社会公众,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成果还有一些争议,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低碳发展是能源安全的要求,是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也是生态环境稳定的要求。
在发展问题研究中,主体、过程、政策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低碳发展策略的主体、过程、政策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清晰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主体是指低碳发展策略制定、实施等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过程是按照碳生成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的政策策略,这为我国低碳发展策略提供设计视角和依据。
二、中国低碳发展策略的主体分析
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地区差异很大,尚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持续增长,实现低碳发展要求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可以共同为碳减排目标努力。
政府部门是低碳发展策略的主要制定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包容式增长,中国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行业规划和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节能降耗的减量目标。
企业部门是低碳发展策略的主要实施者。在工业部门,钢铁、石油开采和加工、化工、建筑材料、煤炭开采及加工等是高能耗的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需通过提高能源效率的途径实现碳减排。在建筑领域,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为降低建筑的碳排放水平提供了可能。在交通部门,尽管减排技术带来了效率提升,但总量增加的趋势却迅速增长,需以改善交通系统效率、提高交通技术水平和改变消费习惯等方式降低交通部门的碳排放。
社会公众是低碳发展策略的主要参与者。崇尚绿色生活方式,从身边的事做起,以绿色的行为自律;选择绿色消费行为,优先购买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制定,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中国低碳发展策略的实现过程分析
低碳发展在物质层面主要体现在输入、使用及输出的过程中减少碳排放。从温室气体生成角度来分析,经济系统的过程可以视为碳的物质流过程,包括能源的输入、生产和使用及碳的排放。
能源的输入端。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用能以煤为主且所占比重超过60%。我国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使用及生产过程。要以技术改善、技术创新、功能替代和经济转型等途径来实现高倍数的低碳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推广公共交通及节能汽车、智能建筑等;在工业化进程中推广新型隔热及锅炉技术、高效电机及电网技术等;在生活方式转变中鼓励节约理念,建立服务经济体系。
碳的输出端。聚焦于碳集中排放行业的碳捕集和储存等末端处理吸收技术的推广,在我国仍以燃煤发电为主的背景下,发电行业是最大的集中碳排放源,碳捕集和储存是一种主要针对燃煤发电碳排放的解决方案。
四、低碳发展的政策分析
要实现低碳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推进碳减排并增加碳吸收。一般说来,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政策措施包括管制型政策、市场型政策和参与型政策三类。
管制型政策。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特定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管制型政策包括指令标准和政府规制等,指令标准是对一些高能耗行业所制定的准入标准、产业能耗限额标准、高能源设备的能耗标准、汽车能耗标准等。
市场型政策。借由市场手段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政策,其中配额与交易主要指以直接管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的市场性减排手段,财政手段主要包括各种与能源环境相关的税收、补贴和资助等。
参与性政策。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随着社会低碳发展意识的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在许多方面已经采取力所能及的自愿行动,率先做出努力,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既不属于经济利益驱动的市场型政策,也不是政府强制要求的管制型政策,而是自发的参与型政策。
五、结论
1.针对不同主体在低碳发展策略中的不同作用,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产业调整与升级、减排目标制定等方面的力度,推动行业部门和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提升产业能级、创新产业流程,并鼓励更多民众参与到低碳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监督中来。
2.针对碳生成过程,在输入端主要通过政府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比例,在生产和使用环节强调节能低碳技术的推广并发挥企业自主参与创新作用,在输出端,对大型集中排放行业适时推出末端治理技术。
3.针对不同政策在碳排放总量、社会公平、经济效益方面的比较和分析,配额与交易可以比较好的满足生态规模和经济效率要求,碳税可以基本满足效率要求,补贴可以满足社会公平要求。要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需要实施组合型的政策策略。
参考文献:
[1]罗杰·珀曼,著.侯元兆,译.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Herman E. Daly.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 Island Press, US, 2004.
[3]刘满平.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6(02).
[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火电企业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我国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质量更加关注,生活也越来越讲究“低碳”。以此为契机,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2013年,大半个中国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雾霾之中,PM2.5也频繁超标,空气污染严重。火电企业作为燃煤大户被看做是产生这些污染的“罪魁祸首”,业内对它的讨伐也不断升级。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的环保政策法规,对火电企业进行约束。2011年9月出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严厉火电企业排放标准,随着这项排放标准的逐步实施,火电企业自身的环保压力将不断增加。2013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这10个行业之中就有发电行业。为促进发电企业主动地采取环保措施,国家也对达到了环保标准的发电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补偿。这使得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好的发电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而那些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发电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综上,可以看出国家今后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将会更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环保政策方针相继颁布,火电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中进行核算已是势在必行。
二、低碳经济对环境成本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在2020年前,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50%;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从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积极地实现减排承诺,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展示了我国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各国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世界范围的“低碳”热,已然使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低碳经济对环境成本内涵的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更多地披露生产经营活动中与环境相关的信息,尤其是企业确认的与环境相关的环境成本信息,为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实证研究的数据支撑,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也能为企业正确核算环境成本提供理论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会计作为反映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活动,必须顺应经济的发展并完善其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把企业生产活动所耗费的能源及其引起的环境耗费计入产品成本中,使会计信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我们所讨论的环境成本大多是指排污费、绿化费、赔偿金和罚款等支出,但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将有所扩展。例如,研究低碳经济必然要计量碳排放成本,而碳排放成本相对于企业来说,是因为企业向环境排放了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对此承担的一种措施成本。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有利于将碳排放权的交易成本定量地计入企业环境成本。此外,碳排放不仅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火电企业为例,在原料的采购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采用更少碳排放的火车、轮船运输来减少汽车比重。
三、火电企业环境成本的辨析
(一)火电企业生产流程
火电企业整个生产由汽水系统、燃烧系统和电气系统构成,其中每个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其中燃烧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它包括煤的燃烧、除尘和烟气的排放,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NOx、CO2、烟尘等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废气,还会产生灰渣等固体废弃物。其具体生产流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上图所示。
(二)火电企业的环境成本辨析
目前,国外对环境成本的研究比较先进,实践性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而且有的国家已经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了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近二十年来,国内对环境成本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实际推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环境成本的定义方面,多数人采用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间专家工作组(ISAR)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即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处理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因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成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以上火电企业生产流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环境成本定义为:火电企业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被要求或主动采取措施的成本。根据此定义,可以将火电企业的环境成本分为环境污染预防成本、环境治理成本和环境污染损失成本三大类。环境污染预防成本是指火电企业在正式的生产经营准备阶段,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消耗和污染,而主动采取的预防性支出。环境治理成本是指火电企业对已经采取了环境预防措施后,仍然产生的污染进行处理或者再利用而发生的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是指火电企业因没有做好环保措施或者已经采取了必要的环保预防和治理措施后仍然不能消除污染物而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成本。
鉴于火电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出售后立即被消耗掉而不会产生进一步的环境污染,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完全限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我们将传统的火电企业的环境成本分为如下几类,如表1所示。
基于低碳经济的影响,火电企业环境成本内涵有所延伸,我们将其增加的环境成本列示如表2所示。
四、结语
对火电企业环境成本进行界定和分类,将为环境成本的核算提供基础。针对我国目前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应将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相结合。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进行确认;环境成本的计量应当将不同的计量方法结合使用。比如,企业购置环保设备和环保型材料等产生的增量成本,应当采用差额法对其进行计量;因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产生的环境成本,应当采用全额法并结合污染当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对其进行计量。在账户设置方面,应在现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设“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将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环境成本在会计期末结转入“环境成本”科目。为尽快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将环境成本尽快纳入火电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并以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将环境成本纳入其中,是目前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秀莲,赵丽丽,孙志梅.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J].财会通讯,2011(09).
[2]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鞠秋云.低碳经济助推环境成本会计新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8).
[4]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J].会计研究,1998(05).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控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01
引言
所谓的低碳经济指的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指导,透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创新等方式,尽量降低煤炭、石油等具有高碳的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及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形势。发展低碳经济是为了提升能源效率以及清洁能源构造,主要是能源技术创新以及制度的创新,以减少气候变化以及加快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
1.源头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源头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里选取原材料时,通过低碳化以及无碳化的形式生产产品。详细来讲,这个流程就是低碳化的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消费。这样形式最大特征是,强调了源头的控制。也可以说,要通过源头来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质的排放。这样的形式和循环经济的思想大致相同,可是依旧具有一定的区别。首先,两个模式的目的并不相同,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充分利用资源,低碳经济强调的不只是充分利用资源,还包括强调环境保护,特别是气候环境。其次源头控制的重点并不相同,循环经济采取的源头控制注重的是资源在当前技术环境里是否可以被完全运用,而低碳经济不但要考量资源能否被完全利用的问题,还要考量生产资料的选择性。所以,相对于循环经济来讲,低碳经济更为严格。
2.过程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过程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在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里,尽量通过低碳化或者无碳化的形式进行生产活动。详细来讲,指的是原材料、低碳型生产加工、产品、消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生产过程里注重技术的作用,也就是低碳或者无碳化的技术。低碳技术包含了电力、交通、冶金、石化、建筑、化工等关于温室气体排放行业的节能以及提升效能的技术,还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运用、煤层气的勘探研发、油气资源等方面所研发的技术。总之,只要将温室气体排放现象进行合理的控制,都属于低碳技术。而过程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要把各类节能、高效且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这对于技术的开发、资金投入等给予了新的要求。
3.产出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所生产的产品污染要小,对人类以及环境影响不大,对于目标方面应当加以控制和管理。在这个模式中,其流程为原材料、生产加工、低碳型产品、消费。对于产出性模式,产品应当加强简约化、标准化、友好性以及实用性。
4.消费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产品在进行消费时,应当采取绿色、环保、低碳的形式,尽量降低污染或者最好无污染。这个模式的流程是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低碳式消费。并且,这个模式将绿色环保作为标准,进行各类消费活动。
5.优化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的是在原材料的获取、加工、产品构成和消费的所有环节当中,都要尽可能做到低碳或者无碳。所以,这个模式的流程是低碳化原材料、低碳型的生产加工、低碳型的产品、低碳式的消费。这个模式对于环境是最好的形式。可是,这个模式一定要存在技术、理论、经济三点才可以推行。
二、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
1.节能优先,提升能源运用效率。当前,经济发展迅速提高,可是却付出了大量的资源以及使得生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这证明了我国能源利用非常浪费,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通过生态文明的方向来看,积极运用每一度电、每一方天然气、每一桶石油远远比开采更多的煤、天然气以及石油要有意义和价值。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一定要本着节能优先的战略方针。不但要将具有高耗的产业及生产工艺进行淘汰,还要对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工业锅炉以及工业电动机等方面的技术加以改进,提升热的有效利用以及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只有积极推动节能,才可以通过能源提供安全、环境的保护,并制止温室气体排放的多方面目标的体现。
2.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化石能源当今这种煤丰富、油贫瘠、气缺乏的状况决定了煤炭可以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所以,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改变。这就需要在消费之前对煤炭采取低碳化以及无碳化的处理,降低燃烧过程里碳的排放量。在这个形势下,加快发展天然气,适当进行核电、水电、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一些可再生的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里的比率,会是开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3.创建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发。碳基金是通过政府基金以及民间基金两个形式进行,政府基金是靠政府出钱,民间基金是靠社会捐赠。碳基金的目的在于注重碳汇的加强,关注透过帮助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通过这个过程找到低碳技术的商机,进而有利于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使用在投资方面通常有以下三个目标:首先,加快地毯技术的研发;其次,促进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再次,投资孵化器。我国的碳基金模式应当将政府的投资作为主要方式,再通过不同渠道进行筹资,依照企业的模式运行。碳基金公司透过不同的方式获得碳技术,估算减排潜力以及技术的成熟程度,激励技术的创新,不断创建低碳经济市场,用来加快长期的减排。
4.建立国家碳交易机制。对于我国不同的功能区域来讲,有的区域属于生态屏障区、有的区域属于生态受益区、按照国际采用的碳源、碳汇进行规则的平衡,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额同时,还要将外部效益多出的合理份额补偿于生态保护区。其原则是碳源比碳汇大的地区应当依照国家制定的价格或者双方协商的价格对碳源小于碳汇的地区进行碳排放额的购买,用来平衡各地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各个模式具备各自的特点。因为各地区的情况有别,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备本质上的区别。在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时,应当通过实际状况,对区域经济进行综合式考量。
参考文献:
[1]钱笑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J].世纪桥,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