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范文第1篇

1国家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建设2011—2012年重点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2015年初步形成体系框架,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国家工程全面启动2005年以来,建立了9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12月,国务院公布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确定56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3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及标准相继出台,形成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4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起以行业和专业为纽带的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话合作机制形成,2010至2011年共举办17次全国性的对话活动。

5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开展了中职学校85个新增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和43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开发了近3000种教材。

6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育人,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熟练的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7基础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

在“十一五”大力投入的基础上,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超过100亿元,支持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投入26亿元以上,支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8整体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面向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农村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满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

9建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在天津连续举办五届大赛,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大赛已经成为深化校企合作、引导院校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以及职业教育学生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范文第2篇

近年来,浙江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创新制度,调整结构,基本形成了中职与高职并重、中职与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浙江经验”。本期就邀请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为我们介绍浙江在创新职教管理机制方面的经验做法。

《教育与职业》:近年来,浙江在加强宏观管理、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鲍学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指示精神,我省组织专门力量对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分别出台了《浙江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实现路径。中职教育启动了“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等7项现代化建设工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向纵深推进,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完善高职院校拨款机制,建立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改革现行的高职院校经费拨款方式,加快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基准定额以及分专业、分类型的浮动系数,明确拨款的导向性。2012年年初,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3个政策性文件,着重在职业教育经费方面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提供强有力保障。

《教育与职业》:对职业教育而言,要真正做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关键是不是要看职业院校的设置和布局结构?

鲍学军:是的。为此,我们强化了杭州、宁波、温州高教中心功能,切实帮助欠发达地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引导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不同类别院校创特色、争一流。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布局,通过减量、分类分层、扶高等举措,推动中职学校集约化建设和专门化办学,重点扶持建设好100所国家和省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逐步形成设区市本级以专门化学校为主体、县(市、区)综合性学校与专门化学校相结合的中职教育新局面。

通过“项目建设引导专业结构优化”“培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带动专业布局优化”“突出以设区市为主统筹推进中职专业结构优化”等举措,加强省级专业建设宏观调控,高职、中职均形成了一批与地方经济适切度高、深受企业欢迎的特色专业,极大地提高了我省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高职方面,宁波的模具类、温州的制鞋类、台州的制药类、丽水的生态农业类;中职方面,杭州茶文化、龙泉青瓷、东阳木雕等一批紧密服务地方产业的专业或专业群已得到社会及同行公认。

《教育与职业》:除了结构外,是否要看课程内容能否与地方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鲍学军:对。我们的做法是,在高职领域,强化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选择一批与产业结构和行业特色紧密联系的专业,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全面建设以“公共素养课程+专业能力课程+项目化的岗位适应课程”为主要特征、具有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中职学校,我省以数控、汽修、旅游、服装4个专业为试点,启动实施了中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形成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基本实现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大教材建设力度,积极推行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今后,我省还将进一步加大课改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课改,争取到“十二五”末,初步建立起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与职业》:浙江的高职、中职教育在各自发展中找准了定位、突出了办学特色,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做好两者之间衔接的呢?

鲍学军:我们十分注重加强中高职衔接,构建中高职教育“立交桥”,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办学层次合理、中高职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建立。2012年3月,我们正式印发了《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中高职衔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展“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成长通道,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立交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自2008年起,我厅还组织开展了“双元制”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为中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继续提高学历层次和岗位技能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以上措施,提升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中职流生率逐年下降,近几年稳定在2.6%左右。

《教育与职业》: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环节。近年来,浙江省是怎样加强教师管理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

鲍学军:我们以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积极推行分级管理,帮助并督促职业学校配齐配足教师,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10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中职学校通过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健全特聘兼职教师制度、完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等举措,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支持教师申报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和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引导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不断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化改造。至2011年年底,我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7%,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9%。

《教育与职业》:在职业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灵魂,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对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尝试?

鲍学军:为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我省中职学校通过建立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德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并完善德育工作自我评价制度、定期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开展“八个一”即“上好一堂德育课、抓好一年顶岗实习、搭好一组活动平台、抓好一支德育队伍、建好一套管理制度、创设一种校园文化、建好一个工作网络、用好一个德育工作评估标准”的活动,高职院校通过抓好“两课”基本阵地、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创新校企合作载体等提升我省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成效。

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通过举办校园文化建设论坛、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评审、企业文化元素引入与企业文化氛围营造等举措,打造富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引领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截至2011年,我省高职院校中已有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29个,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11项。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要注意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我们是如何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

鲍学军:加强过程管理。“十一五”以来,我省通过建设高职示范实训基地和合格实训基地,实施面向中职的“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工作新机制,通过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即“7S”)为主要内容的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规范化管理等举措,提高实训基地管理和学生训练水平,促进学生尽快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有效转变。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范文第3篇

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复杂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系统集成、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紧密相连,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兴起必然催生新的职业岗位需求,改革的关键在于推动教育与产业之间、教育与创新创业就业之间、教育与社会融入能力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创业能力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在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五个方面强化培养,达到与理论对接、与实践对接、与国家需求对接、与国际视野对接、与未来发展对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是个宏大话题,本文谨就创业创新视域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性举措: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把创业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青岛市人社部门的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2年底,青岛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54898人,平均1名大学生创业者带动5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成效明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证书是继学术文凭、职业技能证书之后学生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发创业活动的催化剂,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职业院校应尊重学生自身发展愿望,考虑学生长远发展需求,在观念上实现几个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来指导教学方案设计、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打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创业是充满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活动,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力、良好的精力体力,还需要敏锐的市场感觉和开拓奋进的企业家精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然成为时代风潮,职业教育自然不能自隔于风潮之墙外。创业企业要面对来自市场营销、法律、财务融资等方面的问题,职业院校除了素质型、技能型课程的设置之外,也应设置创业辅导型课程模块并设置相应学分,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有选修学习相关课程的机会。作为朝气蓬勃代表未来的民族下一代,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应该更突出创新性要素和创造性色彩,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不断完善创业类课程。此外,创业过程中要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在正常课程体系之外可以开设一些课外创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创业创新教育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有机结合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教育重心、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如果说北大清华等名校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更多是商业模式驱动或者新兴技术驱动型,那么职业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学生从事的创业创新活动更多是在创新幅度相对较小、实践特色更强、与特定行业和实际操作技能相衔接的领域发生,需要学生对社会需求有更深刻的把握、对企业实际经营运作有更多了解。因此,职业院校要从实践需要出发,积极采集行业发展信息和需求预测信息,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学各个基本环节,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平台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有机会参与企业实际运营活动,降低对创业的陌生感。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良好的需求预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能力,从而在在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期间就可以对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面向未来需求进行创业、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究竟应该如何走有比较明晰的规划,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发展规划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开拓思路,整合资源,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创业创新实践及孵化平台

除了课程体系设置和校企合作外,还需要开拓思路不断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业创新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在这方面,可以拓展思路展开不同尝试。一是把90后学生对于网络前沿应用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势与传统产业转型有机结合,联合企业共同设立创业创新投资基金或者奖励基金,把企业相关的创新需求信息释放出来,鼓励学生围绕企业实践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展开创新创业活动,探索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开门办学,依托当地的高新区、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及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共同构建专业化、特色化的众创空间,打造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又顺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孵化器,围绕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拓展创业孵化形式,尝试对创业团队实施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双导师辅导制并引入创业股权激励等措施强化导师积极性,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支撑系统,为团队提供技术来源、创业辅导、财务咨询、贷款风险补偿等服务。三是在学生中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创新创业标杆团队或个人,邀请明星创业者或者成功创业的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进行演讲交流,为学生注入更多创业创新热情并带来更多外部信息,充分利用学校的组织平台和组织资源帮助学生优化创新创业思维、拓展视野和人脉资源。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下驱动职业教育的新引擎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范文第4篇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和普通教育一样,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正是在教师专业化成为现代教师发展之典范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多一份审慎的思考,多一些追问和反思。

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最早由英国的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宣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培养、任用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相应的教师专业化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培养制度、任用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与普通教育相差无几的地方在于,职教教师同样需要具备深厚的教育功底、优秀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学科知识,不同的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职教教师还必须掌握关于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甚至具有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知识。

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职教教师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影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教师专业化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教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更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职教教师的专业化战略反映了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化的职教师资力量。同时,职教教师专业化可以改变教师职业性格的封闭保守、知能结构的僵化陈旧、思维领域的世俗功利,以及创造个性的萎缩凋谢等现象。总之,职教教师实现专业化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服务。

职教教师专业化的措施。一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了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如最近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是继2012年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二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其次,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成为“双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将“业务精湛”作为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目标。

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范文第5篇

活动理论视野下的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国外职教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述评——制度有效性的视角

丹麦“普通成人教育项目”的内容、特点及启示

荷兰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无条件的和有条件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奥挑利MODUL学校办学简介

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递演历程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分析

浅谈德国“双元制”下的企业培训及其借鉴意义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发达国家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选择一种技术导向教育的原因:管件领域和工业领域的一次访谈研究

职业培训公共质量监控的比较研究——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例

欧盟基于文化整合取向的成人教育政策举措

欧盟中小学教育跨国培训项目成效显著

新加坡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多校推行环境教育

印度崛起企业大亨竟相兴起办学热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林德曼的成人教育社会学思想述评

论蒙太奇思维与高等职业教育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职业教育的探析与借鉴

美国提高社区学院非传统学生入学率的举措及启示

论德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和特点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演变

理解职业技能与参与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美国本土人士和非本土人士间的区别

政策导引 措施保障: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澳大利亚科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与创薪

英国高中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探析

中加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借鉴

中国新加坡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政策比较研究

让科技支持紧随科技发展

美国新型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外部监控体系探究

关于制造业劳动力的发展

马来西亚:满足技术员需求量全力推动技术教育

美国力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纳米比亚增加对职教与培训的投入

印度计划建立1000个新的技能开发中心重温苏格拉底:西方教育理论的开创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韩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小康”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

俄罗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

印度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动因

英国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的概况及启示

芬兰成人职业教育培训

澳大利亚职业培训包制度的行业主体作用及科学管理思想

通往大学之路——印地安那州职业生涯主修课

英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免费中职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向互动——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世界传统工作角色的转变

一个职业学院理念的模范

为职业技术教育买单的新兴学校

泰国实施高中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印度缺乏“软技能”成大学生就业“软肋”

澳大利亚成绩好的学生读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