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制度的建立

财务制度的建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制度的建立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的作用,提出了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评估制度

财政部2006年底的新《企业财务通则》,初步构建了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评估,是主管财政机关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及流程、财务制度体系的健全性和财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等财务控制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要求的监督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财政部门有必要建立和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笔者拟就加强建设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的重要意义

财政部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引导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控制财务风险,对于各个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源头上控制违法违纪行为,保障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安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我国各类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执行情况普遍欠佳,这直接导致包括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乃至破产倒闭,这给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带来较重大的安全隐患。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通过评估手段监督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保障宏观经济运行体系的安全。

(二)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健全防弊纠错机制

加强财务管理是防范企业各类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国际上对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个规范、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认可度和财务信息的公信力,增强企业融资及发展能力,并适应境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要求。通过财政部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有助于推进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引导企业规范财务行为,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财务机制,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维护企业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有关主管部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办法,但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如税务部门主要侧重对企业纳税额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审计部门主要侧重对企业重大财务违纪事项进行评估、国资委主要侧重对影响企业国有资本金绩效的内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估等。财政部门需要协调各专业评估的关系,为进行财务管理有效性的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既维护国有权益,又保护其他投资者以及经营者等各方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二、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的作用

建立和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其意义不仅在于维护企业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财政部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财政职能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履行公共服务职责

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是我国目前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及其实施具有公共特征,属于典型的公共服务。它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可以作为企业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指引。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是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作为主管企业财务的政府职能部门,立足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履行公共责任,有义务为全社会制定统一的企业财务基本规则,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搭建财政企业管理的工作平台,健全公共财政职能

国家财政与企业的财务关系,随着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而不断演变。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财政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经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调整,企业逐渐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财政部门与企业的财务关系也逐渐“疏远”。财政部门与企业“过紧”的财务关系束缚了企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过松”的财务关系同样不利于企业和国家财政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可以搭建起实现以下几个功能的平台:1.转变财政管理的方式,由过去的直接行政审批改为间接监督引导。财政部门的这种新型管理方式,既是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又是为企业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2.实现财务监督关口的前移,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防范。通过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奠定财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为财政政策的实施、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提供制度保障。面对企业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每做出一项经济决策,都需要有科学、可靠、准确的信息做支撑,用全面、综合、有效的评估方法得到的企业财务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相关经济决策服务,特别是为财政资金投向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三、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制度、执行三方面不能协调一致的问题。因此,在研究建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高度重视人的行为尤其是管理者的行为评估

内部控制不是一项制度或机械的规范,而是分布在企业中的一连串厂的行动,是防止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有效实现的风险因素造成的实际损失或者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贯穿于组织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或措施。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是针对人的财务行为的控制。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人的行为(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是通过财务制度,如财务决策、财务监督、财务预算、费用管理制度等加以规范的,行为后果通过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因此,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当综合考虑反映人的行为后果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充分揭示厂对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影响。

(二)应当着重评估企业财务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

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内部财务制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新通则的要求,且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要求相适应;二是设计的内部财务制度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为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提供保障。

(三)应当重点关注企业财务制度的持续完善机制

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应注重促成企业形成“自我持续完善制度”的长效机制,增进企业组织成员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激发管理层和员工参与评估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评估过程中学到企业财务管理知识,熟悉本部门的控制流程,使风险更易于发现,纠正措施更易于落实,更有效地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防范财务风险。

(四)财政加强对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引领、指导和监督作用

财务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既是企业自身加强管理的需要,也是财政监管的需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兼有重要的经济调控和经济监督职能,对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公共道义。各级财政部门不仅需要按照规章管理企业财务,服务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改变企业财务管理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的局面,从源头上整治企业财务秩序,化解财政风险,而且需要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制度体系引领、指导企业完善财务制度,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基建财务 问题 对策

上世纪末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的加速进行,各类教育资源更为捉襟见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求,高校扩建成为解决这一教育瓶颈的最直接的方法。基建财务部门作为高校财务处的外派机构,按照国家所颁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其中心任务就是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务制度,作好资金的预算、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合理及时的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几年的资金运作和高校间的交流沟通,高校基建财务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显现,现分析如下。

1.高校基建财务尚未从帐房先生的角色中完全走出,财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现在高校基建财务部还仍只停留在相对被动的报帐记帐的层面上,其管理及监督职能尚未完全实现。由于对正常基建活动不能够全面的介入,因此对资金的需求和使用不能够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出财务意见,很难根据基建建设的实际来确定较为准确的资金需求计划和基建投资情况。对于基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临时性突发事件不能够从资金上进行制约。

2.对于在具体资金支付的过程中存在票据不合规的问题。

在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因各种原因与附近村、镇打交道较多,在资金支付中对方不能按我们的要求提供合格、正规的发票。另外通过近几年基建采购过程,我们也看到各类供应及工程项目部利用税务机关对高校审查较为松懈的税务空隙,将大量虚假发票提供给高校基建,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这一现象已非常普遍。

3.会计人员缺乏相关基建知识,影响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管理。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都是由高校事业会计中途转行来从事的,对于基建财务工作相对陌生,很多账务处理等方面仍延续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这必然会影响基建财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因此要加强基建财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实现基建财务由记账报账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熟悉生产过程,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参与基建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我们认为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来实现。

一、事前参与和监督

事前参与是做好资金筹措规划的基础,是保证资金合理使用的前提。

(一)参与工程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作出合理判断,从而为筹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科学宏观的依据。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是对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收入和支出做出的计划。它通过资金运作的形式对工程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的经济效果。是实现经济核算、控制工程成本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作为基建财务人员从初始预算编制开始参与,对工程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形成概念,将基建投资规划与学院当年收支计划相结合,做到以收定支,避免资金支付过程的盲目性,缓解学院资金的年度压力。

(二)及时准确的核定资金使用的年度计划,对施工和设计合同的文件及年度投资计划是否一致进行核对。

高校基建项目支出在年度总支出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基建资金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对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建支出应与当年的资金收支预算相结合,根据学院的支付能力和工程进度确定基建项目的年度投资额,严禁不切实际的盲目支付,影响学校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招、投标与合同的控制。

参与材料的考察,掌握材料价格,为二次定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于各施工队上报的材料需求,应先由工程造价部门进行认定,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尽量对招标的数量、质量和价格进行明确,在合同支付比例的确定过程中作为财务人员应积极提出支付意见,保证合同的按时履行。根据付款比例计算货币的现金价值,避免分期付款过程中潜在的高价购买合同的产生,将招标费用降到最低点。

二、事中参与和监督

事中参与和监督是基建财务做好资金控制的落实和关键点。

(一)参与材料的验收和做好款项的支付。财务人员应参与材料的验收,根据招标样品和合同确认进场材料的数量、质量等合格与否,按照合同签订的比例支付货款,杜绝质次价高的产品入场,减少资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另外在材料款的支付过程中应注意相关发票的合法合规性,现在高校已成为各类虚假发票的主要目标,而高校又是当前税收稽查的薄弱点,因此,加强票据的的审核是规范财务支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环节。

(二)掌握基建工程的进度及款项支付。会计人员应深入现场,并应积极参加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项目经理例会,了解工程进度,掌握工程变更等关系进度款拨付的事项,及时宣传、强调基建财务管理核算的要求。根据财务人员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核对工程造价部门编制的每月工程进度表,并以此为依据确认工程款的支付。

(三)掌握各项变更资料,确认变更所引起的资金变动。我们认为高校基建应建立一个工程审计、监理等变更事项的信息传递平台,对各种变更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审批,由财务人员对发生的费用作出认定,并做好备案,作为今后进行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从而减少高校基建过程中因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加大基建投入的现象的发生。这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变更、材料需求的变更、施工方案的变更。

三、事后参与和监督

即工程竣工的决算工作参与。

(一)在工程结束后,基建财务部门应及时做好与材料商、施工商和基建材料科的帐款核对。确认学院自购材料的数量和价格,以此作为甲方购材进入工程决算,材料费用和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直接影响工程决算的准确性。因此对项目部自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认定方可承认。

(二)基建工程材料的清理。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后,各类剩余材料及临时性材料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别处理,对于因各施工单位虚报、超报的剩余材料将冲抵其工程款,由其自行负责;对于学院临时性用材如临时管网中的电缆应及时回收管理,财务人员应参与其中,避免虚增工程成本造价。

(三)认真进行决算报告的审核,防止施工单位虚报、重报工程量。工程决算报告是由建设单位编制的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实际支付的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在编制过程中是以建设方和施工方等多方提供材料作为依据,财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其中,因此在相关部门出具工程决算报告后财务人员应对学院各项垫付费用如水电费、税金等和自购材料进行二次核对、扣减,准确无误后方可根据合同和学院资金安排支付剩余工程款。

另外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前面提到,基建财务人员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下的外派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基建财务管理好坏与否,人得因素至关重要,因此对相关人员就基建财务知识,税法知识及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是势在必行的,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上去才能够保证基建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进行费用的分配,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达到利益最大化。

现行高等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即基建投资在高校的资金支付中虽然占有着重要比例,并是形成高校举债的主要原因,但是基建财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相对独立,高校财务报表中都不能够体现本校基建投资情况,这必然影响了高校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因此怎样将高校财务和基建财务相融合,形成一套真正能体现高校负债和资产状况的账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构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施工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现代施工企业管理已逐渐成为一个由人事管理、施工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诸多系统构成的庞大的系统管理工程。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经济活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无疑是现代施工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但是,从施工企业的现状来看,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模式,财务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对施工企业的要求,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妨碍了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完善,因此,深化财务改革,挖掘财务潜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的运作方式进行改革,构建与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乃是当务之急。

一、构建适应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机制应树立的几个观念

根据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的现状,构建适应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除了应树立市场经济的基本观念之外,还应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成本效益观念。其核心是要求施工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按成本效益观念的要求,在较长的时期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过去的成本核算中,往往是采用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需要多少成本的方法来进行成本核算。随着目前公路招标制的广泛推行,工程中标价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定额,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转变成本效益观念,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倒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最低成本。

(二)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获取收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未来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引起的,与收益的获取相伴随的一种客观现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企业招标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企业在收益获取方面伴随更大的风险。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的核心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但收益既定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三)资源合理配置观念。资源通常是指经济资源,即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指资产的合理配置,而且泛指企业的人、财、物等经营要素的有效搭配与协调。资源合理配置观念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的各相关财务项目必须在权额上和结构上相互配套与协调,施工企业有其点多线长的自身特点,更应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获得满意的效益。

二、构建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寻找建立适应现代施工企业制度的模式,是一条有效途径。概括地讲其模式是:全面建立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心,围绕效益实绩,实行事后考核,兑现财务政策,把企业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渗透到施工生产全过程的财务运行机制。

(一)以财务预算为前提,做好事前预测与规划工作。预算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有“信息经济”之说,市场风云变幻,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更是施工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从计划经济脱胎出来的施工企业管理模式,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适应市场对施工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对策,使财务管理以目前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转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

施工企业财务预算是由其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本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施工决策和目标规划的财务数量说明和责任约束依据。它侧重于利润效益,考虑动态因素多,具有高度的总括性,涵盖了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的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一切施工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借以加强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带动和推动施工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其主要内容有:(1)围绕施工目标利润,编制施工财务预算,巩固财务目标在企业计划指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围绕实现施工财务预算,落实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兑现财务政策。为推行预算化财务管理,需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首先,要强化财务信息的集成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的预警能力,建立灵敏准确的施工企业财务反应机制,保证财务预算的实施和管理计划的实现。为此,要建立三大系统:(1)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从会计数据中选择或简单加工外部信息的做法,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提高信息的加工程度,做好内部与外部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同施工生产信息相结合,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2)施工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工程。建立施工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财务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财务建议和备选方案。施工企业对内的财务分析报告应以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为主,内容要详实,数据要具体;(3)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施工运行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财务评价指标反映。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把握并连续不断地反映施工企业动态趋势,直观表达施工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预算执行情况,对照有关指标的最大允许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超前提出财务建议,使财务管理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其次,要建立并完善施工企业内容财务制度,使预算实施有法可依,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财经法纪,加大财务监督力度,督促施工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在财务制度许可范围内进行。

再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施工企业内容责任制,正确划分各部门的责、权、利,划小核算单位,确立责任中心,全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二)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制,对施工企业资金运行实行财务监控。(1)建立优化资金结构的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的结构管理;(2)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3)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具体实施中,为保证上述资金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进行下面的实际操作。

首先,流动资金实行集中控管和分工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部门根据施工企业效益、收入、成本等既定目标编制资金来源与运用计划,并按资金管理部门切块下达,包干使用,超过不补,奖惩挂钩,加强日常监控、分析。

其次,按月编制资金调度计划,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财务部门根据施工企业施工和其他用款需要,分清轻重缓急,经过综合平衡,编制月度财务收支和资金调度计划,经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后执行。资金审批必须集中,实行最高负责人“一支笔”审批。

再次,强化施工企业内部结算中心作用,资金实行有偿占用。

最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分级归口管理,财务处、设备处、施工单位三结合协调负责,以财务处为主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施工队、机械班组、个人,与岗位责任制挂钩。

(三)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优势。施工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施工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因此提高财务部门对成本的管理水平尤为关键。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管理 财务监督 问题 措施

一、我国公路管理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路管理单位财务人员对财务监督重视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费用支出缺乏计划,经费管理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财务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经费收支的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

2、内外部财务监督部门执法不严。内部监督部门往往出于维护单位名誉利益的考虑,对账外资产、资产评估不实、变相隐瞒截留收入、大型采购与基建项目暗箱操作、私设小金库等现象隐瞒不报,甚至帮助本单位制造假账蒙混过上级或外部财务监督部门的审批检查。外部财务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公路管理单位的一些不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不能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惩罚措施。

3、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我国的公路系统财务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企业改制以及资本运作的需要,财会从业人员资质结构比较低,大部分财务机构的日常工作仅以资金收支、会计记账以及报表整理为主要工作,财务监督工作不力。

4、财务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普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二、公路管理单位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的矛盾

财务监督工作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贯彻于经费运行全过程,并伴随着经费的运行延伸到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监督的法制化要求与法制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财务监督是实现依法理财的重要手段,作为强制性、严肃性的执法活动,需要依据相应的法规作为其制度保障。然而当前财务监督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一套完整全面的财务监督专项法规,财务监督工作的内容、地位与作用等缺乏明确的规定。

2、财务监督的职能性要求与监督机构队伍建设不到位之间的矛盾。财务监督职能的强化需要有财务内部科学合理的职能分工,然而在现行体制中,缺乏专职监督机构,各级财务部门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专职监督机构和工作人员。

3、财务监督的机制性要求与当前经费监控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财务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形成既涵盖财务管理的各领域、又贯穿于经费的分配、使用、核决等各环节的良好的监督机制。这种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的形成,需要以充分掌握和管理经费运行的全过程为前提。但现行经费管理和运行的模式与监督机制的系统性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疏于检查、缺乏跟踪监控的现象屡有发生。

4、财务监督的系统性要求与监督职能弱化之间的矛盾。财务监督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影响监督效果的内外因素复杂,需要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复合型的监督。但是,现行的监督工作存在明显的单一性,忽视事前监督,偏重事后监督,强调外部监督,忽视内部监督,重视专业监督,忽视群众监督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从而直接影响了监督效果。

三、公路管理单位加强财务监督的措施

面对以上多种实际问题,公路管理单位加强财务监督甚为必要,要严守每一道账目关,从单位领导至财务人员都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切实发挥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建立健全公路管理部门审计监督体系。公路管理部门要强化和规范各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保障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合理使用。实行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截留和挪用。按照依法理财规范管理的要求和各项改革实施的进程,结合公路财会业务的特点,加快公路财会法规、制度的建设,形成以国家财会法规制度为基础、以行业制度办法为主体、以单位内部制度细则为补充的具有行业特色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规范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

2、拓展财务监督范围,转变财务监督方式。财务监督贯穿于经费运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控的关键在于事前和事中,财务监督必须逐步改变过去偏重事后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法,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变到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并重的轨道上来,从而达到全程监督的目的,逐步由年度综合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上来,立足于日常管理,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真正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综合性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务监督工作新局面。

3、完善财务监督审核机制。要加强公路管理单位的财务监督,形成一个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工作由谁来负责,责任到人,从监督部门的领导到每一种具体详细的工作都建立起严格的程序机制。强化公路管理单位国有资产内部监督机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国有资产使用、处置进行内部监管上,不定期地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公路管理单位财务人员对国有资产的账目管理的重视,从账目收支、工程建设、材料采购、公费报销等多个重点环节入手,提高定期监督审查频率,保证每次检查的质量,彻底肃清公路管理单位的违法乱纪的行为。

4、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基石,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准则,其直接关系到执行能否顺利实施。监督预算编制依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行政收费是公路管理机关的主要经费来源,收费行为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收入预算,甚至会影响公路管理单位的整体形象,可采取查、看、听、访等方式实施财务监督,即:通过查票据、查账簿、查网上收费,看收费现场、收费过程,听所长、管理员、内勤收费人员介绍和缴费业户反馈意见,访周边经营业户等,多方位地监督收费行为。

5、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加强培训学习入手,深入进行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财会人员在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以及财经法规,增强依法理财的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财会人员的进入门槛,对财会人员都要有严格的学历、资历从业资格等方面的要求,并定期进行专业的绩效考核,进行职位调整或辞退。

综上所述,加强公路管理单位的财务监督要从多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公路管理部门审计监督体系,财务人员按照财务纪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灵活性是在执行财务制度过程中,充分利用政策具有弹性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技术性的合理处理。在财务监督管理中,在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正确处理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完善财务监督审核机制,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审计的目的就在于按会计法的要求,对单位的资金运作进行审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使我们的资金运作更加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使我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规范公路管理单位财务收支行为,以改进和提升公路管理单位的财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孔巧.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年06期.

[2]杨红.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6期..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高校财务管理 体系构建

国库集中管理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做为社会职能的承担部门,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进,它对我国高校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强化财务信息化建设,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产生的影响,在高校构建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内容及在高校内的运行机制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预算指标进行控制与考核,并且由财政资金统一账户进行管理,由单位在进行支出时提出申请,经过财政集中支付审核后,将资金集中支付到专项账户付款的一种制度,该制度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带来的问题,降低了资金运行成本,增加了资金使用透明度。

(二)高校内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

高校实行集中支付后,内部财务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首先,它是一种集权化的拨款模式,不论高校财政资金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都统一直接纳入统一账户中,对资金分配、支付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其次,高校财政支出是决策权的分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得到的是一个可用资金指标,并不是账户的资金,账户通过申请直接支付款项。最后,国库集中支付运行后实现了事前、事中监督。

二、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运行的成效及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运行的成效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利于有效的监管高校资金,并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准确定位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自律性;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后,高校编制专项资金用款计划,计划授权后直接从账户支出,提高了拨付效率;实现了资金运行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及准确度;另外,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经济使用更加具有主观性,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了高校财务风险,使高校财务管理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运行的意义

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中,明确了出资人的所有者角色,避免了账户资金滞留、挤占情况,解决了财政资金分散等问题的发生,减少资金了支付环节、在途时间及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间运行,消除了由于规模扩张而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使政府成为清偿者的可能性,扭转了预算执行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支出情况,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运行的意义重点在于: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及管理水平、提高了预算编制及执行能力、利于高校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加快了高校财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三、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的财务管理变化及影响

(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的财务管理变化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资金的拨付产生变化:高校通过计划申报、批复,由银行对款项进行支付;资金管理变化:需要对预算内、外资金,非政府与政府采购等区分类型进行核算;资金支付方式变化:每笔资金使用需要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支付到收款单位,校内拨付被禁止;财务信息管理变化:除自行财务系统中核算,还需要在财政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实行的财务管理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财政拨款不在资金实拨,而是通过高校的审核额度及预算计划,利用零余额账户进行支付,当前高校还没有相应的机制,因此实际管理过程中很难操作;高校筹措资金产生影响,改革后账户中存款为零,减少了高校贷款质押保障,给高校贷款带来了很多的制约,丧失了一个筹资渠道,降低了自主获取资金的能力;资金管理产生影响,改革后高校由单一账户进行资金支付,防止了资金挪用现象,但是财政支出需要按预算安排资金,不同类别项目间不可以进行账务调整,给高校会计核算增加了难度。

四、高校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一)制定与高校相适应的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制度

1、制定与高校相适应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随着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需要对现行法规进行修正,以保障两者相互融合,因此,必须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及规章制度,加大内部预算监督,严格授权防止财政资金挪用、挤占,保证高校财务活动可以健康发展,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内部预算管理、项目经费管理、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结算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等规范工作。

2、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及业务流程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重新设计高校财务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使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从申请、审核、计划到最终支付,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针对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与完善,建立内部控制及审计制度,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订可操作规范及业务流程,制定可行制度并明确工作指导原则、职责分工等,使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执行过程有章可循。

(二)优化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机构

对高校财务管理机构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设置,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使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机构相互衔接,达到财务机构再造,以顺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针对性的对绩效评价设置管理科目,重新定义高校预算管理,根据拨入资金改变预算计划;完善高校采购、付款及招标过程,对该过程的财务会计程序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在高校内部可以设置监督部门,对相关部门实行:统一领导、提供更好的服务、精简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财务管理机制有效建立。

(三)建立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网络信息化,财政部门应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努力提升支付系统的财管功能,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成为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工作中最迅捷、有效的支付平台。高校应在强大信息系统架构基础上,与国库集中支付财务信息相结合,建立综合管理系统,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高校可以顺畅实行。

(四)建立与高校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建立与高校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改变并创新观念,树立筹资与理财观念,将高校的财务管理重心转向预算管理,侧重于经费使用的效益性,突出预算执行结果的严肃性,细化预算的编制工作,将预算与高校财务相结合,使其更加透明;考虑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建立有预算有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的格局;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重新建立两级预算体系,严格审批权限、确保预算在计划数额内使用;

(五)建立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体系

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核算体系,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对接,结合财务管理机制,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相关工作,增设零余额账户,对现金、公务卡单独进行核算,创新财务二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校合同管理、服务内容及业务往来关系;严格遵守采购规定,整合高校后勤,相关支出统一由零余额账户支付,创新高校用款计划及对外支付结算办法;

五、结束语

我国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推广,它给我国高校财务体制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也使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现出了严复不足,总体来说缺少系统性的构建,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实施意义的研究,阐述了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机制,以高校国库集中支付给财务管理制度带来的变化为出发点,系统的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创新财务管理理念,适应、构建高校财务管理新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