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设计导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道路; 道路绿化; 种植设计; 植物选择
[abstract] the c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to life in the city's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reate beautiful road landscape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of the workers of the garden. Roads and urban greening is inseparable,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city garden green lan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sign of civilization. Road greening "line" to the form, the communication of municipal garden "dot" and "face", does well the road greening, not only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purify the air, abate noise, reduce dust, improvement microclimate, wind, fire prevention, protect road, organization the urban traffic, maintain transportation 怍 use, so,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is the city roa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dispensable part of.
[keywords] city road; Road greening; Planting design; Plant choice
中图分类号: [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在城市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城市的骨架,反映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体现着城市形象,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城市道路建设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城市道路环境创造更是是一个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多种环境因素共存互动、相互交错的复杂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将各种要素融合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应。
1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由于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所以道路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质、车行和人行的 要求,道路立地条件、周边建筑、市政设施等。根据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土 壤条件,背景条件等进行合理配置,做到适地适树。
1.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应用自然群落 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行道树, 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然过渡,它具 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 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显著等特点。在道 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园林植物配植不再是墨守成规,更多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逐渐向自然群落式布置过渡,不仅美化道路,而且深层次的寻 求富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配置方式。
1 2规则式的手法
在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为了强调整洁,大气的视觉效果,中央分车 绿带及花坛景观等常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人行道绿带以等距、单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1.3多层次综合手法
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大,建设已经从抽象的植物色块逐步 走向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为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 行绿化,市内其他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多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背景 树、主景树、灌木群、花境、草地多层次手法进行绿化,以保证良好的视线效果及足够的绿化量。在较宽的人行道绿带.尽量做到层次丰富,上层高大乔木有效的为行人遮阴,中层的开花小乔木和常绿的修整绿篱有效的吸附,阻滞汽车尾气和道路的尘埃,并减少行人随意穿越马路的情况,较好的达到功能与景
观兼顾的效果。分车绿带形式较为灵活.不再是一味的整形设计,而是尽量以有限的立地条件创造多样的绿化景观,布局手法从抽象走向生态。分车绿带以规则式和自然群落式两种设计手法为主,做到按不同功能的分车绿带、自身宽度、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植物配植。
1.4因地制宜的手法
城市道路园林植物的配置,更凸显地方特色,就应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采用乡土树种来营造,重视乡土树种的推广和应用。另外再用香花植物,色叶植物、观花植物的层次搭配,使道路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环境条件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在植物的景观表现期(如开花、结果、叶色变化等期间),给行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2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的种植设计形式
行道树绿带是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 带,又称人行道绿化带 步行道绿化带。它主要的功能是夏季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 美化街景、装饰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2 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绿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绿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 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lO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 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 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t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 简单大方。
3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3.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 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
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O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在天津市应用较多的有法桐、 国槐、合欢、白蜡等。
3.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选择时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
(1)枝叶丰满 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荫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工人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可作地被应用。
3.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 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5t益突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conductor se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grid planning, which could help the energy-saving and conservation. Three conductor section selec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 conductor economical current density method, the fever condition method and the voltage loss condition method,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compared result of an calculation example shows the conductor section chose by economical current density method is too larger than other methods. Hence, 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of conductor section selection is designed,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testified its correctness and effectiveness.
关键词: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优化设计
Key words: transmission line;conductor section selection;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089-02、
0 引言
我国始建于七、八十年代的供电线路正值大力改造之际,然而在众多改造项目中,合理选择导线截面成为使电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重要手段之一。因为随着各行业用电量的巨幅度增长,先前的输电线路导线截面没有根据实际负荷更换,导致截面过小而不能承受负荷的突增,造成电能资源的损耗加剧以及经济效益的明显下降。因此,合理选择设计择导线截面对节能创收、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1-4]。
目前,导线截面选择主要有三种方法[1]:按发热条件;按电压损耗条件;按经济电流密度。其中按经济电流密度条件使用的较多;然而,导线截面的优化选择不是一个单一的计算公式,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估算与考虑过程,需要充分考虑整个电网的实际负荷情况,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决策。并且已经有文献指出[2-4],若按照传统的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其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此,笔者对比了经济电流密度与电压损耗条件等的经济性,从合理利用资金与资源的角度探讨了一种导线截面选择优化方法,从而为导线截面选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 导线截面的选择方法
合理地选择配电线路导线截面,既牵涉到投资的经济性,又关系到改造后的运行质量。盲目增大导线截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造价增加,电杆、横担、拉线等部件受力增加,金具型号加大,施工难度增加,运行的备品备件成本增加等等[3]。所以需要综合考虑。
1.1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导线单位截面内的电流量称电流密度,经济电流密度就是指线路年运行费用最低时所对应的电流密度,它直接影响着未来电网的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1,5]。按照95年国家电力部门规定的标准,导线截面一般按表1来选择经济电流密度值。而截面积计算公式为:S=I/J (1)
式(1)中,S为导线截面积,I为导线流过的电流值。
1.2 按电压损耗条件选择导线截面 所谓电压损失,是指线路首末端线电压的代数差,它与线路额定电压比值的百分数通常作为电压的变化范围。电压损耗条件是指在知道线路总负荷的条件下,在指定的变化范围内控制线路的电压损失来选择线路导线截面。对于低压导线截面,其一般计算公式为:S=P·L·ΔU%/C (2)
式(2)中,S为导线截面积,ΔU%为允许电压损失,P为有功功率,L为输送距离,C为电压损失系数,三相四线制供电且各相负荷均匀时,铜导线为77,铝导线为46;单相220V 供电时,铜导线为12.9,铝导线为7.7[1]。
1.3 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 此种方法的原理是使导线通过电流时其温度不得超过允许的温度,即根据所用导线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来选择导线截面,以防止因过热引起导线绝缘损坏或加速老化。其中导线承受的最大电流也叫允许载流量,是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及相应的敷设条件下,导线能够连续承受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允许值的最大电流。实际负荷电流应小于或等于允许载流量,据此来选择导线截面。
关键词: 锅炉;集气罩;污染;空气
前 言
锅炉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不同种类燃料,同一种燃料在不同燃烧设备和燃烧工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例如: 1)火力发电厂每燃烧1 t 煤,大约排放10 kg 的烟尘; 2) 燃烧1 t 含硫0.5% 的煤,大约产生 SO2,10 kg,产生 NOx8 kg ~ 9 kg; 3) 燃烧 1 t石油,大约产生 9 kg ~12 kg 的 NOx。二氧化硫污染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近年来,每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徘徊在 1 857 万 t 左右。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约 1 460 万 t,生活来源的排放量约 397 万 t。近年来,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徘徊在 1 400 万 t 左右,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 70% 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 倍 ~10 倍,其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 65% 。
为了控制工业企业各类污染对车间内空气和室外大气的污染,必须采用各类集气装置把逸散到周围环境的污染空气收集起来,输送到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再通过风机抽吸,由排气筒排入车间室外大气环境中。全面通风。在室内污染源多而又很分散、污染面积较大、污染物不易收集的情况下,要对室内进行全面通风。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有效地除去污染物,只是利用稀释的办法使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另外,还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污染物的浓度过高,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一般不宜提倡。但在污染物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采用。全面通风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联合通风等通风方式。在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要采用机械通风。为了满足全面通风的要求,必须要有合理的气流组织和足够的通风换气量。
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计算在稳定状态下,室内有害气体稀释至最高允许浓度所需要的换气量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L 为全面通风换气量,m3/ h; m 为室内有害物质散发量,mg / h; Cy为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mg/m3; Cx为送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
当车间内散发多种有害物质时,一般情况下应分别计算,然后取最大值作为车间的全面换气量。如果车间同时散发多种有机溶剂的蒸汽( 苯类化合物、醇、酯类等) ,或多种有害气体( SO2,HF,CO,NOx等) ,实际换气量应是每一种有害气体所需的换气量的总和。集气罩排风量的测定及设计原则。表明集气罩性能优劣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为排风量和压力
损失。
一、集气罩排风量的测定方法
集气罩排风量可以通过实测罩口上的平均吸气速度和罩口的面积来确定。
其中,Q 为集气罩排风量,m3/ s; V 为罩口上的平均吸气速度,m / s; A 罩口的面积m2。集气罩排风量也可以通过测定连接集气罩直管中的平均速度、气流动压或气体静压及其截面积来确定,具体见下式:动压法:
其中,Q 为集气罩排风量,m3/ s; A 为罩口的面积,m2; Pd为气流动压,Pa; Ps为气流静压,Pa; ρ 为气体密度,kg/m3; Φ 为集气罩的流量系数,可以用 来计算。
二、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1) 集气罩应尽可能将污染源包围起来,使污染源扩散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以便防止横向气流干扰,减少排风量。2) 集气罩吸气方向尽可能与废气气流方向一致,充分利用废气的初始动能。3) 尽量减少集气罩开口的面积,以减少排风量。4) 集气罩的吸气气流不允许先经过工人的操作区再进入罩内。5) 集气罩的结构不应妨碍工人操作和设备检修。
三、通风管道的布置原则
在大气污染控制过程中,管道输送的介质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含尘气体、各种有害气体、各种蒸汽等。因此在设计管道时应考虑不同介质的特殊要求,但就其共性来说,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布置管道时应对所有管线通盘考虑,尽可能少占用空间,力求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且便于安装、操作和检修。2) 划分系统时,要考虑排放气体的性质。对于混合后不使气体温度大幅度降低、无爆炸危险的废气可以合成一个系统进行排放。3) 管道布置时力求顺直,以减少阻力。一般圆形管风道强度大,耗用材料少,但占用空间较大。矩形管占用空间较小,易布置。管道敷设时应尽量采用明装方式,以便于检修。4) 管道排列应尽量集中,平行敷设。管径大的和需要保温的管道应设在里侧,管道与墙、梁、柱、设备及管道之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施工、运行、检修等方面的要求。5) 对于剧毒物不允许采用正压输送,风管也不能穿过其他房间。6) 水平管道应有一定坡度,以便放气、放水和防止积尘。7) 应注意不宜让设备承受管道与阀门的重量,管道焊接缝的位置应在施工方便和受力小的地方。8) 确定排入大气的排气孔的位置时,要考虑排出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含尘和含毒废气即使经过净化处理后,仍应尽量在高处排放。通常排出口应高出周围建筑物 2 m ~4 m。9) 风管上应设置必要的阀门和仪表等调解或测量装置,或预留安装测量装置的接口。调节和测量装置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位置。10) 要求管道严密不漏,以保证吸风口有足够的风量。
四、通风机的选择
根据风机的工作原理可将风机分为离心式、轴流式和贯流式三种。根据风机的用途可将其分为排尘通风机( C) 、锅炉引风机( G) 、防爆风机( B) 、煤粉风机( M) 、防腐风机( F) 、耐高温风机( W) 等。空气净化系统中主要使用的是离心式和轴流式风机。正确选择风机是保证整个净化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风机选择不当,就会造成达不到设计的要求或投资和能耗的浪费。因此,在选择风机时,一定要综合考虑,使其能高效的工作。选择通风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根据系统中所输送气体的不同的理化特征( 例如: 空气、含尘气体、高温气体、有害或有腐蚀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等) ,选取不同用途的通风机。2) 根据所需的风量和风压,然后在选定的类型中确定机号、转速和功率。3) 根据通风机在除尘系统中的具置,以及风机周围的工艺条件要求,确定风机的出风口位置。4) 选择风机时,如果通风机实际使用工况与风机的标准工况不相符,必须对原风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换算。
5) 选择风机时,应尽可能地选用新型的、高效的离心式风机,所选择的风机的实际工况要尽可能接近最高效率点,并在风机的经济使用范围内工作。6) 选择风机时,应尽可能选用低噪声的风机,当选用高压风机或大型的中、低压风机时,应采用减震、消声、隔音等降噪措施。7) 功率大于 75 kW 的风机或用于输送高温烟气的风机,应装设启动阀门,防止启动过载或冷态运转时造成过载。8) 在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用单台风机其参数达不到设计要
求时,可以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风机并联或串联起来,以提高风量或减风压。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同类型、同机号、同性能的风机参加联合运行。
参考文献:
【1】金维强.大型锅炉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李广超.大气污染控制技术[M]. 郑州: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规范 标准 三维设计 观音岩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053-05
观音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左岸)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右岸)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为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8个梯级电站中的最末一个梯级。上游与鲁地拉水电站相衔接,电站距云南省会昆明市直线距离约220 km,距四川省攀枝花市直线距离约27 km,距云南省丽江市直线距离约140 km。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下游攀枝花市城市供水和防洪任务。
电站装机5台,单机容量600 MW,总装机容量3 000 MW;观音岩1#~3#水轮发电机组由天津ALSTOM公司生产供货,4#~5#水轮机由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供货,4#~5#发电机由东芝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供货。观音岩电站水力机械安装设备主要包括水轮发电机组,油、气、水辅助系统,调速系统、起重设备、管路涂漆和支吊架安装等;为提供现场安装质量,结合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观音岩水电站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观音岩电站机电设备施工质量及工艺标准,供各设备制造单位、安装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遵照执行。
该文对观音岩水电站机电设备中水力机械设备安装中的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进行简要介绍。
1 水力机械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编制范围
为使观音岩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中规范化,实现工程达标投产、为观音岩水电站成为精品工程创造条件。在电站建设过程中提高安装质量,给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建立一个共同遵守执行的标准,结合国家相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水力机械专业在下述几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施工质量及工艺标准。
(1)调速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2)起重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3)油处理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4)水泵安装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5)空压机及储气罐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6)管道及阀门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7)量测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8)管路支吊架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9)管路油漆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2 水力机械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编制依据
2.1 主要编制依据
(1)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8564-2003。
(2)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
(3) 《工业厂房结构件标准图集G-325吊车轨道联结》。
(4)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5) 《起重机械试验规范和程序》GB5905-86。
(6) 《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4405-93。
(7)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8) 《钢制压力容器》GB150-2011。
(9)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
(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
(11)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32。
(1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2000。
(1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
2.2 规范化安装
标准、规范化安装不仅能保证安装质量,缩短安装工期,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也便于运行单位管路、维护,下面就几个典型部件的安装质量及工艺标准要求进行简述。
2.3 调速系统
2.3.1 施工质量标准
(1) 观音岩电站调速系统安装包括调速器、油压装置和相应的操作管路,调速器及油压装置安装前应检查资料是否合格齐全,设备是否外形完好,外形尺寸与接管位置是否与设计资料一致。
(2) 调速器、油压装置和相应管路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8564-2003)中相关标准要求。
2.3.2 施工工艺要求
(1) 调速系统第一次充油应缓慢进行,充油压力不超过额定压力的50%,接力器全行程动作数次,应无异常现象。
(2) 安装完成的调速器应进行手动、自动及各种控制方式的切换试验,动作应正常,接力器无明显摆动。
(3) 操作油管路安装前应清除内部杂物,按规范要求进行酸洗,干净后再进行安装,清洗干净的管道严禁在管道上开孔焊接;管路若改装,改装的管路须重新清理酸洗干净,管道焊口应平整光滑,运行无渗漏。
(4) 管路及阀门安装位置、方向、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阀门应便于操作。
(5) 管路安装完成后采用后置式支架固定,管路安装应牢固可靠,工艺美观。
2.4 气系统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1) 气系统设备的安装主要包括中、低压空压机、储气罐、过滤器和管路等的安装。储气罐为压力容器,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出厂资料(如压力容器设计文件、设计资质文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合格证等)是否齐全,储气罐安装前应按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如压力容器外表完好、具有合格证、且在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内安装,可不做强度试验,但必须做严密性试验。
(2) 气系统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布置整齐美观,满足设计要求,便于操作、维护。
(3) 空压机启动前应全面检查各紧固件应已紧固和锁紧;各级安全阀经校验、整定,动作灵敏、可靠;进、排气管路应清洁和畅通。
(4) 空压机试运行时,应依据规范要求和供货厂家技术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安装完成后效果。
设备安装完成后效果如图1所示。
2.5 管道及阀门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1) 管路、管件及阀门安装前,内部应清理干净。安装时,应保证不落入脏物;油管路安装前,管路应进行酸洗、中和及钝化处理。
(2) 管路安装应整齐、美观,布置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安装无偏斜。管道对接,不准强行对口;管道对口工艺焊件应切除干净,不得损伤母材。
(3) 预埋管道应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5倍实际工作压力,保持30 min,无渗漏现象。
(4) 每个阀门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书面合格质量证明。
(5) 阀门安装按图施工、位置符合要求,并便于操作和检修。阀门安装前清理干净,保持关闭状态,保证系统阀门试运行中严密,内外无泄漏。
(6) 特殊阀门(减压阀和止回阀等)应按制造厂规定检查其严密性,各部间隙、行程和调整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7) 安装完成后效果。
管路、阀门安装完成后效果如图2所示。
2.6 管路系统油漆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1) 油、气、水辅助系统管路安装完成验收合格后,管道颜色按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运行规范标准要求配色并标出介质流向。
(2) 管路涂漆分为底漆、中间漆和面漆3种,底漆为防腐油漆,面漆涂刷完成后,管路油漆施工质量及工艺应满足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运行规范标准要求。
(3)涂漆完成后效果。
管路涂漆完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
3 三维设计应用
观音岩电站在施工设计中,采用了全三维模式设计,把平面设计转化为空间立体可视设计,使设备及管路布置更直观,施工人员通过三维视图能更好地了解设计意图及设备、管路实际布置情况,能准确指导现场施工,及时纠正安装过程中的错、漏问题,保证安装质量,缩短安装周期。
三维设计效果图见图4~6。
4 结语
(1)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及工艺标准的编制,为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了一个共同遵照执行的标准。
(2) 各设备及管路安装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对于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将起重大作用,高标准的安装工艺确保了工程安装质量,保证了辅助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 三维设计和三维可视化的设计,以直观的画面将设备整体布置呈现于面前,使安装工作更直观,安装中对照三维效果图,便于施工人员读图和理解设计意图更为容易,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现场处理工作,极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缩短了安装工期。
(4) 三维可视化设计的建立,便于业主及监理单位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更正,提高工程安装质量,缩短安装工期。
(5) 观音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的编制为将电站建设成国家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创造了先行条件。
(6) 观音岩水电站第一台机组于2014年12月25日投产发电,第二台机组于20机电设备运行正常;高标准的施工质量及工艺要求,为机组的投产发电及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也为后续电站提供了安装借鉴。
参考文献
[1] 沈剑初,周杰,张宝勇.抽水蓄能电站水力机械辅助系统标准化和精细化设计[J].西北水电,2012(S01):106-109.
在道路设计中践行无障碍设计理念,重在体现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出行方便等情况的关注,同时也是人文关怀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本文重点探讨了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内涵,以及实际应用中需要重视的设计环节,从而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无障碍设计;道路设计;残障
1引言
无障碍设计不仅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环节,更是未来道路设计的发展趋势,旨在发扬人文关怀,确保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孕妇的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参与到公共生活之中,维护自己的出行安全与方便。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就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制定了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以作为确保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以提升我国的道路无障碍设计水平。
2残障人士基本需求和现有无障碍设计概述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初期,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性,研究从其心理及生理需求出发,在使用功能、设计尺度、使用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面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需求,针对现有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如下:①由于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仍然缺乏必要的技术水平,并且常常存在运用不当等问题,影响了无障碍设计的实用性;②现有的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更多的是局限于残障坡道设计与施工,而对于指示系统、整体规划等方面,缺乏环境特性的设计实践作为基础;③在障碍设计中,没有关注环境要素可能造成的能耗问题,影响道路后期使用的可持续性。
3无障碍设计的原则与要点
残障人士存在出行障碍的方面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会对出行存在各种不同的要求,为了适应各种伤残功能,需要结合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物质环境导则及事例》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归纳包括以下几点:
(1)安全性,障碍人群能够安全使用无障碍设施,从而安全到达目的地。确保障碍人群在使用所提供的无障碍设施设备时,能够心里放心踏实,不存在任何心里压力,从而更好地保障障碍人群的心理安全与身体安全;
(2)保障障碍人群的出行方便,重在要求确保障碍人群能够自主地达到他们要想去的地方,而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自主实现目的性,就需要道路无障碍设计以及必要的无障碍设备的帮助,从而达到可达性,即障碍人群能够借助无障碍设施,达到目的地;
(3)无障碍设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性化,可以在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将正常人的出行习惯或思想强加给障碍人士,而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给予相应的帮助,从而确保其正常出行。人性化,即指所有障碍设施能够充分考虑到存在不同障碍人群的使用,并尽可能给其他人群提供便利。根据当前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障碍人群的不同需求,应该重视对于盲道、坡道、信号系统、交通标志、梯道、台阶、公交系统等的优化,注意各种设施、节点的处理,都能够兼顾其他的人群,从而在方便障碍人群的同时,也能够给其他人群带来便利,从而达到无障碍的目的。
4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措施
(1)视力障碍人群慢盲道设计①感知盲道所谓感知盲道,主要是利用现有盲道路砖表面上的条形、圆点形等形式,来区别并反映不同的信息,所使用的是具备提供信息功能的专用盲道砖块。在这些砖块的表面,通常有指北特征标记的盲道北向砖;或者在表面有能够表示医院、厕所、商场等方位特征标记的方位定位砖;以及表面上有用于指向“盲文交通导盲路牌”特征标记的导盲路牌和指示砖。这种砖块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现有的导盲技术水平,为盲人导盲并顺利抵达目的地,提供容易普及、使用简单方便的新盲道指示方式。②导盲路牌导盲路牌应当选择位于盲道两侧,较为合适的位置,或者道路的交叉口处等,使用汉字与盲文在路牌上写上相关指示信息。导盲路牌的设置高度,一般以距地面1.3m左右为宜,而导盲路牌应当距离盲道的边缘线约0.6~1.0m,从而避免干扰盲人行走,同时为盲人获取信息提供方便。盲文信息的编写,则应当清晰、简洁,有较强的凹凸感,从而便于盲人准确获取信息。③盲道砖的组合在铺设盲道时,所使用的盲道北向砖、方位定位砖、导盲路牌以及指示砖等,通常只能指示某种特殊环境,主要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合理组合方式,告知盲人全面的环境信息。在进行组合时,由于感知盲道砖的设置数量有限,如果设置太多,反而可能造成信息混乱等问题,因此,在设置组合盲道砖时,应当以能够清晰提示方位和主要建筑物为首要原则。
(2)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实现道路无障碍设计人性化的重大理念。在现代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同时,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运用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出行的质量,从而提升生活品质。而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则主要以“以人为本、空间和谐”作为核心理念,将人性化当做标尺,对整个道路的交通空间进行设计,进而通过提倡人力、步行等方式,改善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实际交通运行环境,降低不必要的私家车出行,将公共交通出行提倡为主流方式,从而减缓生活的节奏,使人们紧绷的神经能够舒缓并愉悦起来。在交通设计中运用慢行交通系统,还能够降低交通环境中的噪音问题,从而构造安静文明的生活环境。政府应当注意加大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规划与相关资金、人员方面的投入力度,从而逐步改进城市中对于慢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政策,用于引导慢行交通系统的有序发展。
(3)语言障碍道路设计在无障碍道路设计中,设计标线、标示牌等重要的交通标志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具有较强对比度的颜色,例如红、黄、蓝等。标志牌应当设立在显著的位置,并采用简明扼要的方式设计标识牌上的示意图,让大多数人能够尽快识别相关信息(见图1),文字则应当凹凸且大、高度合适,从而便于存在视觉障碍的人士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掌握相关信息。因为市政道路中,人群视力、记忆力以及反应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许多小孩、老年人难以及时了解并领会较为复杂的出行信息,因此,信息提供应当采用更家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设置。为此,需要重新调整并创新车技相关符号标志,使用简单明了、形象化的 符号从而满足小孩、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特点。符号从而满足小孩、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特点。
(4)基于肢体障碍人群的道路设计改进思路①台阶的优化在道路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高程突变处等,都应当适当设置梯道或台阶,并在梯道的两侧设置扶手,在上口、下口与桥下的防护区,设置提示盲道(见图2)。需要注意台阶的高度、宽度设置适中,一般应当采用最符合人体行动的尺寸,即15cm×30cm。另外,人行道的路面往往会出现高程突变的情况,有些可以设置成坡道,而更多的则为了保持路面的平整,选择设置1~3个台阶的方式。②二次过街二次过街的安全岛设置,不同于常规直通的人行横道,需要全面考虑视距、车流、位置、过街形式等多种因素。道路行人过街安全岛的合理非对称性设计,有利于行人的安全,设置的方式使安全岛能够与错位式的人行横道实现衔接,从而便于设置作用于二次行人过街的信号灯,同时能够避免行人在过街时,造成信号误解问题,因为每对信号灯都具有专门性,是为不同段人行横道专门设置,因此含义简单明了,并且容易和上下游路口实现信号绿波协调。③坡道的优化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中,坡道的设置至关重要,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轮椅使用者、残疾人实际状况,从而便于轮椅使用者通行。对于坡道的坡度,则要求尽可能小;设计缘石坡道时,为保障残疾人出行安全,需要注意保持缘石破坡面的平整度。在人行道各个出入口,凡是被立缘石断开处,都需要设置缘石坡道,该坡道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单面坡与三面坡。单面缘石坡道应当和人行道宽度彼此对应,控制在1.5m以上,坡度则不能大于1:30。三面缘石坡道正面的坡道宽度,应当控制在1.2m以上;正面与侧面的坡度则应当低于1:12。缘石坡道平坡段的宽度与人行横道的宽度应当保持一致。
5结语
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应当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特殊人群实际需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从障碍群体的出行特点出发,进行合理设计,通过推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确保障碍群体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瑜.谈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J].城市建筑,2014(23):77.
[2]朱庆亮.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