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娠高血压;临床观察;护理

妊娠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由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引起产妇并发高血压症状。妊娠高血压对于母婴的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的出现,有可能易导致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肾功能衰竭、子痫及脑血管意外等,该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现产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症状时,要及时采取观察护理与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产妇的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几率。本院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其中初产妇87例,经产妇35例;年龄22-40岁,平均(28.1±1.8)岁;孕周29周-44周,平均(42.5±0.8)周。本组病例均按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1]对于妊娠高血压进行分类,其中轻度妊娠高血压42例,中度妊娠高血压37例,重度妊娠高血压43例,合并胎膜早破19例,轻度贫血11例,巨大胎儿8例,过期妊娠6例,双胎2例,臀位1例。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血压与产程进展观察在对妊娠高血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时,加强对于产妇血压与产程进展的观察是极为重要的。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和护理流程进行血压与产程进展的观察,首先要保证患者采取左卧位,在提高胎盘血液灌流量的基础上,有效改善胎儿的缺氧状态。对于并发水肿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则要嘱咐其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并且坚持每日进行血压测量2-3次。对于中度和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要每隔4-6h进行血压测量1次[2]。如果患者在临床中伴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医生,并且给予镇静、解痉、降压等处理措施。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特别重视对于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产程进展观察,并使用胎儿监护仪随时监测胎心音,并准确进行记录。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B超或胎儿脐血流监测仪,密切观察胎儿是否出现前置胎盘、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不良症状,以及胎盘的成熟度,羊水量的变化等,以便及时确定科学的分娩方式。

2.2基础护理措施在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搭配,尤其是要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铁、钙、锌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并且嘱咐患者家属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以减轻钠水潴留。另外,妊娠高血压产妇还要多注意休息,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的清洁、安静,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妊娠高血压的卧床休息时应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并且有效增加回心血量,进而保证肾脏、胎盘的血流量及胎儿的氧气供应。

2.3心理护理措施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十分重视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妊娠高血压产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只有护理人员适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语言安慰,才能促进患者的心情愉快和精神放松,并且有助于抑制妊娠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本组122例产妇中,初产妇为87例,她们缺乏分娩的经验,普遍对于分娩存在恐慌与畏惧心理,在临床中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情绪不稳、沉默不语、易激动或拒绝用药等不良情绪。根据患者心理问题的不同,本院护理人员给予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首先要支持和同情患者的处境,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宣传和讲解妊娠生理及分娩的基本常识,并且细致的为患者讲解各种临床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以及对于疾病的转归和对孕妇胎儿的影响等,帮助患者逐渐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进而才能积极配合临床的相关治疗和观察工作。

2.4用药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中,用药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基础项目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硫酸镁是首选的解痉药物,其具有抑制运动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并且阻断神经和肌肉间的传导的作用,从而预防、控制患者子痫的发作几率,而且对宫缩及胎儿均无明显的影响。在临床用药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明确硫酸镁的基本药理、用药方法、剂量、服药时间、副作用、毒性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防治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发应和相关并发症[3]。硫酸镁的常规用药方法为静脉滴注,一般滴注速度为1g/h为宜,不能超过2g/h,每日维持用量15~20g。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即时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检查膝腱反射:每10~15min监测一次P、R、BP;每小时监测尿量。一般监测要求:膝腱反射必须存在;R≥16次/min;24h尿量≥600ml或尿量≥25ml/h。因为Mg 2+ 经肾脏排泄,尿少提示肾功能排泄障碍,Mg 2+ 易发生蓄积中毒。并且随时准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中毒时及时解毒。

3讨论

在现代妇产科临床中,妊娠高血压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在临床观察和护理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并且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有效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群英.妊娠高血压7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宜春学院学报,2008,6(5):103-104.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胎盘早剥;护理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于胎儿娩出前,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它由于起病急、发展快,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危及母儿生命,国内胎盘早剥的发病率为0.46%~2.1%[1]。胎盘早剥的典型表现[2]为持续性下腹痛、子宫压痛、阴道流血,B型超声检查可提示胎盘增厚。如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患者可能出现产后出血、肾脏衰竭、子宫胎盘卒中、死胎等,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正确干预才能保障母婴安全。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6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临床护理特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分娩量为18497例,其中胎盘早剥患者共260例,发病率为1.4%。其中双胎分娩13例。胎盘早剥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29.0岁;孕周23~41周,平均孕35.0周;产次1~3次,平均1.3次。

其中分娩前明确诊断胎盘早剥患者140例,占总数的53,8%,其中重型胎盘早剥78例,其余为分娩后检查胎盘见暗红色压迹予以诊断,孕周不足28周26例。按照临床表现分析,140例明确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子宫高张力状态30例(21.4%),其中有宫缩监测提示张力性宫缩11例;子宫压痛12例(8.5%);阴道流血28例(20.0%);胎膜早破38例(27.1%),术前血性羊水18例(12.9%);B型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增厚79例(56.4%);外力撞击2例(1.4%);羊水过多胎膜早破2例(1.4%);胎心监护胎心基线异常41例(29.3%)。

26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142例(54.6%);阴道分娩118例(45.4%),其中产钳助产12例(4.6%);孕产妇死亡0例(0.0%);DIC 1例(0.4%);死胎分娩11例(4.2%);产后出血18例(6.9%),出血性休克1例(0.4%);子宫胎盘卒中12例(4.6%);新生儿轻度窒息25例(9.6%),重度窒息4例(1.5%);新生儿死亡20例(7.7%),其中18例为不足28周流产的有生机儿。

2 讨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典型者可及时发现,若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完善产前检查,提供及时护理评估能较早发现病情变化,预测胎盘早剥的发生,及时评估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对于胎盘早剥的及时处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虽然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下列情况使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增高是明确的:(1)血管病变:胎盘早剥孕产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国外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几率是非高血压孕产妇的5倍[4];(2)机械因素,腹部外伤,羊水过多,宫内压骤减等;(3)子宫静脉压升高,仰卧位低血压;(4)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较无胎膜早破者增加3倍[5];(5)其他:在高龄产妇和多产妇中发生率较高[3],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及滥用可卡因等。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孕产妇的年龄可能与产科并发症有关,而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可以间接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率[6]。由于国内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动,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二胎,其中包括很多疤痕子宫,增加了产科的风险因素。

3 护理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如何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发生,关系到母婴预后情况。总结文献报道及多年产科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护理要点。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合并高危因素的孕妇尤其是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等,应动态观察病情和产程,注意胎盘早剥诱因及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可减少胎盘早剥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3.1 轻型胎盘早剥的观察和护理

轻型胎盘早剥指胎盘剥离面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体征不明显,主要症状为较多量的阴道流血,子宫软,无腹痛或轻微腹痛,有宫缩间歇期,易与宫缩痛混淆,胎心率多正常,部分病例仅靠产后检查胎盘,发现胎盘母体面有陈旧性凝血块及压迹而得以确诊。本组患者中轻型胎盘早剥182例,其中分娩后发现的为120例,无并发症发生。

本组患者的护理措施要点是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如发现B型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增厚;胎膜早破后血性羊水;不明原因胎心减慢或监护图形中出现基线变异差;高频率低压力的宫缩,宫缩监护显示宫缩为高频率低压力图形,而孕妇自诉腹痛为阵发性与正常宫缩无异,且无压痛及板状腹症状,产程无进展;对于不明原因的先兆早产,当抑制宫缩无效特别伴有胎心监护异常时,须特别警惕有胎盘早剥的可能。对于死胎患者及时心理干预,由不良孕产史心理干预小组进行心理辅导。

3.2 重型胎盘早剥的观察和护理

重型胎盘早剥指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临床表现以内出血、混合性出血为主,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阴道流血量并不相符,重型胎盘早剥患者病情凶猛,很快会出现严重休克。伴有胎盘后血肿,疼痛程度与胎盘后出血呈正相关,子宫多处于高张状态。不同文献报道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为18.85%~32.06%[7]。本组产后出血18例(6.9%),出血性休克1例,出血量达500~3600ml;子宫胎盘卒中12例。

本组患者均术前执行胎盘早剥急救流程,如若确诊胎盘早剥则立即开放绿色通道,(1)纠正休克,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开放2条静脉通路确保液体输入,首选颈外静脉置管;(2)缓解胎儿宫内缺氧。观察宫缩和胎儿,平车护送,左侧卧位,给予间断或连续性吸氧,从而改善胎盘血液供应情况,增加胎儿供氧,宫底划线,持续胎心监护;(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中止妊娠做好术前准备;(4) 产后出血。应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收缩药物,按摩子宫,如经积极处理后无效者要做好子宫切除的准备,注意观察尿量及尿色,警惕肾衰的发生。(5)快速安全转运,及时安全交接。口头交接,书面交接,并设立危重病人交接单,记录病情变化、用药以及携带管路情况。

经过积极的抢救,无孕产妇死亡案例发生,只有1例因并发DIC行子宫次切。

3.3 新生儿的护理

本组260例患者新生儿分娩前呼叫新生儿科87人/次。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或手术前与新生儿科以及麻醉科等科室联系并交接班,安排新生儿科专职医生到场,迅速擦干,辐射床保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床边备新生儿急救箱,内含各类吸氧工具(包括气管插管工具),穿刺工具等积极抢救,并按孕周提前安排好新生儿科床位,提高早产儿及高危儿的存活率。本组早产儿共103例(不包括孕周小于28周)。新生儿轻度窒息25例,重度窒息4例;新生儿抢救无效死亡2例。另外18例死亡病例为不足28周流产的有生机儿。

4 总结

提高产科急危重症护理水平是产科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之一,积极预防和治疗胎盘早剥的诱因,加强胎心、胎动监护,及早发现胎盘早剥的发生,各科室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准备,设立完善的急救流程是护理的重点,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16.

[2]中华一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12):957-958.

[3]Shlihu HM,Lynch O,Alio Ap,et al.Extreme obesity and risk of placental abruption[J].Hum Reprod,2009,24(2):438-444.

[4]Rana A,Sawhney Hm Gopalan S,et al.Abruption placentae and chorioamnionitis-microb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correlation [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1999,78(5):363-366.

[5]Pariente G,Wiznitzer A,Sergienko R,Mazor M,Holcberg G,Sheiner E.Placental abruption:Critical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perinatal outcomes.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1,24:698-702.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临床分析;护理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46%~2.1%,围产儿死亡率为25%[1]。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常因并发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死胎、子宫卒中等并发症而严重威胁母婴生命。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胎盘早剥患者30例,现将临床资料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24~38岁,孕周28~40周,其中妊娠<32周8例。单胎妊娠28例,双胎2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4例从未行产前检查,其中2例为死胎。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Ⅰ度胎盘剥离6例,占20%;Ⅱ度胎盘剥离19例,占63.3%;Ⅲ度剥离5例,占16.7%。

1.2 发病诱因

见表1。表1  发病诱因(略)

1.3 临床表现

见表2。表2  临床症状与体征(略)

1.4 辅助检查

30例有21例做B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者16例。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原下降5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血小板减少7例。30例患者有19例进行3P试验检测,结果阳性5例,弱阳性1例。

1.5 分娩方式

见表3。表3  分娩方式(略)

1.6 母婴预后

 

新生轻度窒息12例(40%),重度窒息3例(10%),死胎2例(6.7%)。30例产妇全部治愈出院。

2 护 理

2.1  做好孕期管理

系统产前检查, 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筛查,做好围生期健康知识宣教,提高孕妇对本病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关键。

2.2 重视高危因素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征象

 

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慢性高血压疾病;孕晚期避免腹部外伤及长时间仰卧位;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时避免宫腔内压骤降;人工破膜时,于宫缩间歇进行,缓慢放羊水;行羊膜腔穿刺前做胎盘定位,避开胎盘[2]。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随时监测宫底高度,注意有无不协调高张性宫缩,禁止肛查及灌肠,观察胎心、胎动的变化和羊水性状,配合医生及时送检凝血功能、DIC指标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早期征象,为抢救赢得时机。

2.3 心理护理

重型胎盘早剥患者多数起病急、发展快,对母婴危害大。确诊胎盘早剥,抢救时护士须沉着镇定,与家属做好沟通,设法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2.4 重度胎盘早剥的抢救

2.4.1 分秒必争,积极进行处理

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或高度怀疑胎盘早剥发生时,立即吸氧,床边心电监护,取左侧卧位,休克患者取休克卧位,选用留置针,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及时送检血常规和DIC指标检测,做好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准备,确保输液、输血通畅,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

2.4.2 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

重型胎盘早剥多系内出血,需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子宫底高度、子宫张力变化;床边胎心音监测,注意胎动变化,判断宫内出血的情况及母婴状况;正确记录出入量,观察阴道流血量与出血性质。观察患者静脉穿刺、注射部位有无出血,检测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报告,及时发现DIC早期征象。一切检查及护理操作均应轻柔,避免突然变换,减少增加腹压的动作。协助医师做好产科处理,一旦确诊,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及新生儿抢救准备,迅速终止妊娠。

2.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5.1  DIC的观察与护理

产后24 h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观察腹部切口渗血及阴道出血情况。若胎盘娩出后出现阴道流血不止,无血凝块,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1.5 g/L,凝血酶原时间>15 s,凝血酶时间>21 s,应立即开通多条静脉通道,输注新鲜血、成分血或凝血因子,积极配合病因治疗[3]。及时准确抽取血标本,动态监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5.2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立即予吸氧、保暖,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用称量法测量阴道流血量,并做好记录。若发现子宫轮廓不清、子宫软,提示子宫收缩乏力,立即按摩子宫,使用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若患者表现口渴,收缩压<90 mmHg或脉压<30 mmHg、脉搏快、弱,次数>100次/min,尿量<30 ml/h,皮肤冷湿、发绀,应备好抢救药物,配合医生全力抢救。

2.5.3  肾功能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准确测量24 h出入量,尤其每小时尿量,密切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动态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尿比重、尿色。若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尿量少于17 ml/h或400 ml/24 h,在补充血容量基础上使用利尿剂,尿量不增加且血清尿素氮、肌酐、血钾进行性升高,并且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提示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给予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防止水中毒。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缩短氮质血症期。给予易消化高糖、优质低蛋白、低钾、含钙、维生素丰富的饮食,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和药物,停止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必要时及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3  讨 论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92-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轻者增加患者病痛、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和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为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确诊的10例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0例,其中确诊DVT患者1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 (或/和MRI)检查明确急性脑梗死诊断。10例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71.5岁,男性8例,女性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7例,房颤3例。

1. 2 临床表现:肿胀者9例,有疼痛者8例,出现皮肤发红发绀7例。Wells评分≥3者8例,1~2分者2例。均为单侧肢体,均位于患侧,发生时间为病后6~21d,平均17.5d,10例DVT患者均经多谱勒超声证实。瘫痪肢体肌力0~Ⅱ级者8例,Ⅲ~Ⅳ级者2例。

1. 3 治疗方法:脑梗死的治疗按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相应治疗。对于合并DVT患者给予局部治疗:抬高患肢20~30°,50%的硫酸镁湿敷;穿弹力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疗程7~10d,部分患者重叠口服华法林4~5天,初使用量为2.5mg,然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用量,维持INR值2~3之间。

2 结果

8例好转,疼痛消失,肢体肿胀明显消失,复查多谱勒超声,管腔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2例遗留轻度水肿,无出血病例,无死病例亡。

3 讨论

早在1864年,Rudolp Vir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发病机理: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三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急性脑梗死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纤维蛋白血症。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机械性损伤。长期糖尿病可引起细胞内皮功能受损;高脂血症可使血黏度增高。除共同危险因素外,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也与下例因素有关:偏瘫和卧床使下肢的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造成血流缓慢,在下肢静脉内形成涡流,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并使血小板从血流中由轴流移向边流,脱水剂的使用,可引起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深静脉置管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均可促进血栓形成,本组脑梗死患者均有偏瘫,卧床,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7例,房颤3例,具有上述多个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皮肤红斑发绀,皮温升高,多发生在患侧,可于发病后第2天出现,高峰在4~7d。本组10例患者均发生于为患侧下肢,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与之相符,但开始发病时间为病后6天,高峰在12~21d。DVT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除临床表现外,其明确诊断需进行一些相关检查。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为具有无创、经济、可重复性,敏感性和准确性高[2],应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但对无症状的近端DVT和膝下DVT的发现率较低;血浆D-二聚体在DVT急性期含量增高,但在出血、外伤、妊娠、肿瘤等情况下也可增高,因此它是一个敏感而非特异性指标,D-二聚体水平低说明DVT的可能性较小,可作为排除指标[3]。Goodacre等[4]认为评价可疑DVT的最佳方法是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作为筛查指标,并根据筛查情况重复超声检查。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DVT极易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应特别警惕其发生,因大多数DVT是无症状的,所以应重在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诊治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病死,所以早期预防极其重要。对偏瘫和卧床患者,早期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按摩肌肉,穿弹力袜,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危险因素,避免过度脱水,减少患侧肢体输液。对于发生DVT者,除局部治疗外,如无禁忌症,给予抗凝溶栓、手术或介入治疗,本组10例DVT患者经治疗8例好转,2例遗留轻度水肿,无出血病例,无死病例亡,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全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李佳,张箭.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1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149-2150.

妊娠高血压总结要点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年龄18~46岁,平均33.2岁。已婚21例,未婚7例。有生育史17例,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4例,右侧附件肿物、痛经史各1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各2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转移性右下腹痛12例,右下腹痛10例,全腹痛6例。查体均有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16例;全腹压痛、反跳痛6例。发热19例(体温37.4℃~39.5℃),白细胞增高21例(10.1×109/L~25.3×109/L)。

1.3误诊及确诊情况

本组均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并拟行阑尾切除术,经手术确诊为右侧输卵管炎7例(25.00%),急性盆腔炎及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各5例(各占17.86%),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及右侧卵巢黄体破裂各4例(各占14.29%),右侧卵泡破裂2例(7.14%),右侧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3.57%)。

1.4治疗结果

本组术中确诊后均予相应治疗。右侧输卵管炎7例,保守治疗4例,行右侧附件切除术3例;急性盆腔炎5例,行盆腔冲洗引流,术后抗感染对症处理;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5例,均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4例,均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右侧卵巢黄体破裂4例,右侧卵泡破裂2例,右侧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卵巢缝合修补术4例,卵巢部分切除加缝合修补术3例。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2讨论

2.1误诊原因分析

2.1.1不了解妇科疾病临床特点: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多为突发性右下腹痛,并阵发加剧,疼痛较阑尾炎剧烈;卵巢黄体或卵泡破裂多为未婚女性,常在月经周期的中后期突发腹痛,开始较重,后逐渐减轻;急性输卵管炎、盆腔炎多为已婚妇女,腹痛开始即为下腹痛,无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坠胀感、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巧克力囊肿破裂既往常有痛经、不孕、卵巢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一般没有停经史或阴道不规则流血史,发病多在经期或近经期,或在剧烈运动或下腹部被挤压后出现剧烈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或坠胀感,多无休克征象。

2.1.2病史采集不全面:对急腹症女性患者忽视月经、孕育、性生活、妇科疾病及节育手术史的了解。本组4例异位妊娠2例未询问月经史,另2例误将少量阴道流血视为正常月经,且术前未查血、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急性输卵管炎、盆腔炎患者发病前多有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宫内操作史,部分患者有经期同房史,本组盆腔炎及输卵管炎中4例发病前有人工流产病史。卵巢囊肿蒂扭转多在活动或改变后突发右下腹痛,部分患者既往有卵巢囊肿病史,本组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中1例有明确右侧附件肿块病史,2例运动中突然发病,术前临床医师未注意相关病史而误诊。

2.1.3体格检查不全面:不重视一般检查和妇科专科情况检查,缺少必要医技检查。本组多数病例误诊与体格检查不细致及缺乏特异性检查有关。异位妊娠、卵巢黄体或卵泡破裂患者常出现贫血貌及血压、脉率改变,妇科彩超检查常可见附件区可疑病灶,腹腔及盆腔可见积液或积血;右侧输卵管炎患者附件区压痛明显,压痛点常比麦氏点低;盆腔炎患者双侧下腹部均可出现压痛,妇科检查阴道内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触及压痛性肿块,妇科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B超或CT检查可明确肿块与子宫及附件的联系。另外,异位妊娠破裂、卵巢黄体破裂、卵泡破裂及巧克力囊肿破裂行阴道后穹隆穿刺可确诊。

2.1.4三级检诊及科间会诊制度不健全:本组26例发生在低年资医生值班及夜班时间,多认为急性阑尾炎病情简单,手术治疗效果好而仓促决定手术,缺乏上级医师查房指导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Yardeni等[1]报道,急性阑尾炎在6h内和6~24h进行手术治疗,阑尾穿孔的概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2.2防范误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