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企业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管理审计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着重于改进、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效益,侧重建设性地解决问题。本文从建筑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目的谈起,对建筑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实施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审计;实施

一、 建筑企业管理审计的目的

随着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的不断扩展,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防范的需求在日益增强。传统的财务审计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管理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它是以财务审计为基础,着重于改进、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侧重于建设性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预防和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二、 建筑企业管理审计的内容

建筑企业管理审计的内容比较繁杂,除了一般审计通常需要考核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了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规性及有效性等内容。

(一)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合规、合理及协调性。核实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管理和工作程序是否健全完善。

(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一层级的规章制度。是否与职能部门各自职责相协调,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科学可靠,便于操作。

(三)确定的经营目标、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整体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度及有效性。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及程序文件是否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评价其使用效益和运行效果。至少应包括:(1)经营控制,组织机构的设置;质保体系的建立;各项计划的制订;程序文件的执行;(2)责任控制制度,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分工明确,职责分明;(3)会计控制制度;(4)营运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等。

(五)财务预警风险控制,对于经营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是否进行了识别和评估,是否提出了规避、控制、转移风险等措施,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三、 建筑企业管理审计的实施

建筑企业管理审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只有按严谨科学的程序步骤进行,才能很好地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一) 审计准备阶段

1. 审计立项。由审计主管部门编制年度管理审计工作计划,确立年度的工作重点及具体审计项目。在审计立项时,确定的被审计单位应该是正式经营运行一年以上或者与上次审计时间间隔在一年以上。另外,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作为临时审计项目进行管理审计:(1)发生了重大经济事项;(2)相同领域内连续出现不符合项或存在明显隐患;(3)职工反响比较大的项目。

2. 审前准备阶段。审计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计划,提前15天开展相关的准备工作:(1)成立审计组,明确审计组长,从审计人才库中抽调审计人员;(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3. 审计通知。审前准备完成后,审计组编制审计通知书,并在正式实施审计前五个工作日发出,以便被审计单位做好相应的审计准备工作。审计通知书应至少包括:审计项目名称、接受审计方名称、审计范围和内容、审计时间、审计目的、需提供的资料、审计组长及审计组成员名单等。

4. 审计方案的编制。由审计组长组织审计组成员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应至少包括: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组成员的组成和分工、审计起止时间和进度等。

5. 预审计。在正式开展审计前,审计组组长应组织审计组成员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评价所需资料的充分性,是否具备继续审计的条件等。必要时,可结合预审计的结果调整审计方案。如果发现审计项目暂不具备继续审计的条件,可延迟或取消本次审计安排。

(二) 实地审计阶段

1.审计首次会议。实地审计开始前,审计组长应当按以下顺序主持召开现场首次会议:①由审计组长介绍审计组成员、审计时间、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审计要求等与审计有关的问题。②被审计单位介绍有关情况,包括组织机构、工程进展情况、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与本次审计范围有关的情况;③双方沟通明确业务对口部门、联络人员、必要的办公场所等事宜。

2.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组根据审计方案,围绕审计目标,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计算和分析程序等方法,分专业获取相关的审计原始证据。如有必要,获取的审计证据,应由证据提供方签字或盖章。审计组应对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印证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可靠程度。审计组还应将获取的审计证据名称、来源、时间等内容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3.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至少应包括:接受审计方的名称、审计期间、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发现问题以及需披露的事项和改进建议。审计工作底稿应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地反映审计方案的编制及实施情况。审计组长负责对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4.审计末次会议。实地审计完成后,审计组长及时汇总审计组成员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情况,主持召开审计末次会议,将初步审计情况及发现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如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对审计结果有异议时,审计组应及时进行核实和答复。

(三) 审计报告编制阶段

在完成实地审计后,审计组应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及时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以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调查证据为依据,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对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建议,以促进组织实现目标。

审计征求意见书。在审计报告正式发出前,应先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书面形式反馈意见。审计组应对被审计单位反馈的意见进行核实,必要时,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审计报告完成征求意见后,由审计组组长组织编制正式报告,由审计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后。

(四) 审计整改跟踪阶段

审计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价,开具审计纠正措施报告,发至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措施报告后,制定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审计组组长负责组织审计组成员对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是否合理、及时。跟踪验证时,审计组可以并有权通过电话或邮件落实、现场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检查审计纠正措施的执行效果。如果发现审计纠正实施的结果不佳时,可视情况再次进行现场审计,重新进行评估计分析,并出具后续审计报告。如果一致认为纠正措施满足改进要求时,本次审计活动结束。审计跟踪验证可以视情况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在下一次对该项目进行审计时一并实施。

管理审计是内审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建筑企业应围绕企业发展需要和管理要点,关注企业经营结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积极探索管理审计思路,切实开展管理审计,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审计工作机制,披露存在风险的事项,提出有效地改进建议,化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充分发挥管理审计查错纠偏、促进增值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更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娜,张泽. 管理审计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化,2013(4)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构建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安装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安装工程企业通过在内部构建控制审计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各项运营行为,防范运营风险,提升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涵义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项目,其具有独立的项目组织形式,主要用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并且可以为开展其他审计项目提供系统化的方法或者程序,确定内部审计的方法、重点、范围以及依赖程度,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和测试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性、符合性和健全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和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具有相同的地位,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有利于企业推陈出新,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彻底执行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措施,实现其功能。

二、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构建

1、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

和普通的工业企业相比,建筑安装工程企业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的生产运营业务包括筹资业务、投资业务、安装施工业务、付款业务、采购业务以及收款业务等,同时拥有现金、在建工程项目、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资产类型,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的资产管理是非常复杂,结合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一套适合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2]。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图如图1所示。图1内部控制审计体系

2、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建筑安装工程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在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方面和其他类型审计项目有很大的不同,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主要包含七个步骤:首先建筑工程安装企业要确定审计类型,接着制定审计计划、全面了解情况、符合性测试、对不同模块和关键点进行评价、编写审计建议书和审计报告反馈评价意见,最后跟踪评价[3]。

(1)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类型和目的

建筑工程安装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完整、独立的审计项目来运行,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也可以用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来实施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合理确定建筑工程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方法、重点和范围以及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2)制定审计方案和审计计划

建筑工程安装企业通过制定审计方案和审计计划,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分工、重点、范围、对象和目的,指导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项目。

(3)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

在建筑工程安装企业中开展审计调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遵循性、有效性和健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后续审计计划的重点,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在这个阶段,可以广泛查阅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政策、方针以及、规章制度等文件,分析企业的组织机构,编写详细的审前调查表和审计报告,和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对建筑安装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等,为科学评价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

(4)抽取样本进行符合性测试

建筑工程安装企业抽取样本之后,科学分析和评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对内部控制审计体系进行审计测试,进一步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遵循性、有效性和健全性,最终判定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依赖程度。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的审计测试主要包括实质性的审计测试和符合性的审计测试,对于建筑安装工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跟踪、审查、询问和观察等方面开展符合性测试,

(5)内部控制审计测试评价

内部控制审计测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测试记录,定量评价内部控制体系。首先,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评价模块和关键点的权重以及评价分值,确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重点内容,对于关键的重点环节,在内部控制审计测试标准中要分配尽量大的权重。另外,要根据内部控制点的权重和评分结果,进行最后的汇总评分。

(6)反馈内部控制审计结果

建筑安装工程企业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测试评价,形成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主要包括建议书和评价报告两方面内容。建议书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不同评价类型,主要有审计建议书和管理建议书,审计建议书根据内部审计的评价结果和审计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对象和薄弱环节,指导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管理建议书通过深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结构,找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评价报告主要是总结整个评价过程,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分结果,总体评价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7)审计整改

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在审计整改阶段,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审计建议书和意见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控制和处置企业运营风险,有针对性的进行后续审计和专项审计,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管理水平。

结束语:

建筑安装工程企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构建适用于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并且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审计计划,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岩.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D].天津大学,2011.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1、 施工企业的组织特点

施工型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组织,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点多、线长、面广和分散。施工企业具有较多工程点且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地理分布较广,管理难度相对一般企业要高,人力物力耗费较多。工程项目主要在工地,多为露天作业且没有固定的场所,对于经济交易的计量和确认工作都需要在现场完成。工程项目周期长、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较为复杂,产品的重复率极低,产品价值一般很高。与此同时,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多风险程度高,从招投标直至竣工交付使用产品每个阶段都面临风险、威胁,而且在施工企业内风险具有内部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点,个别部门引发的风险和威胁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营。

2、 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1).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内容偏向于财务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起步较晚。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管理的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处于较低阶段的现状下,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未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将财务人员在必要时刻充当内部审计人员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核查工作,财务、审计不分岗使得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而在一些设有内审部门的集团性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主要涉及财务风险这块,对企业经营层面的风险管理意识还很欠缺,对一些工程项目的审计也是是局限于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对投资立项风险的审计、设计(勘察)管理的审计、招投标的审计等等方面还不够重视。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较为零星。

虽然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应对企业整体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方面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也对建设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然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在施工企业内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零星的。虽然内部审计已将关注重点投向了风险,但是一套完整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程尚未建立,对风险的评估也不规范,缺少量化标准,对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利用不足……施工企业并没有将风险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始终,在审计工作中也没有将风险导向审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与偏向注重事前事中审计的理念充分结合起来,而是主要借助于外部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

3、 施工企业主要风险认识

如表1所示,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财务风险。这一形式的风险是自财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以来就被人们所热切关注的,在此不做过多分析。另一部分就是经营管理风险。施工企业点多、线长、面广和分散的组织特色决定了施工企业一直有着经营风险。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主要由投标经营风险与项目管理风险构成。其中投标经营风险包括进行工程投标形成的成本风险、低价中标形成的利润风险、签订施工合同形成的履约风险和建设单位投资不到位形成的拖欠风险等。项目管理风险包括项目施工组织方案编制与实施的管理风险、项目施工预算成本的管理风险、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风险、项目物资机械设备采购的管理使用风险等。

表1 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 投标经营风险 工程投标形成的成本风险

低价中标形成的利润风险

签定施工合同形成的履约风险

建设单位投资不到位形成的拖欠风险

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形成的风险

项目管理风险 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编制与实施的管理风险

施工预算成本的管理风险

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风险

物资机械设备采购的管理使用风险

财务风险

从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情况来看,大多数施工企业对事后审计比较重视,较为关注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例如对具体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对某工程项目的特定环节进行审计以及对完工项目进行竣工阶段审计等,对项目管理这块的风险较为关注。然而,我们都知道,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从向市场承接业务开始的,可以说投标经营风险审计是施工企业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投标经营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对投标经营的相关环节进行审计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市场上可谓“僧多粥少”,业务承接工作变得尤为困难。没有项目就无法盈利,所以承接项目成了企业要抓的首要问题,这种局面就直接导致了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为了实现企业产值指标,施工单位往往会削减对投标项目含金量的核实,对建设方的资格要求也大大放宽,有时为拿到项目还得委曲求全地答应建设方一些无理的要求,比如为建设方垫资施工,或是在工程前交付大量履约保证金,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等作出承诺等等。这种现状使得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减,面临商业纠纷的风险却越来越大,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1、 施工企业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施工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意识普遍薄弱。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还未能实现监督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也忽视了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参与。许多集团性施工企业虽然能够建立起合同评审等重要的风险控制环节,但是缺乏内部审计的介入,因而对风险的关注无法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始终。此外,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也不够科学,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审计情况的方式有损于审计的独立性,不利于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2、 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评估、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对于风险导向审计这样比较先进的现代审计模式来说,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施工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不仅要具备财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有较高的风险分析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执业经验。而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来自于财务部门,只能较好地揭示财务方面的风险,对于经营层面、管理层面等企业整体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差,在风险评估方面的能力也有不足。

3、 风险评估方式方法不规范

目前国内大多数施工企业还未能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对风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也还不能达到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功能强大的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撑,对于企业战略、经营风险、业绩评价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内部审计工作中对风险的评估和考量缺乏一个量化的标准,主要还是靠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来评估风险,没有运用较为科学和准确的评估方式。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使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

4、 审计报告缺乏对关键风险的揭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报告的重点是反映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的风险,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还停留在制度执行审计阶段,仅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更多地只是反映所发现的问题及其背景,忽视了管理者对所存在的风险的种类、风险来源、风险大小的知情权,不愿意花更多地时间去分析研究报告所披露问题的风险所在,使得内部审计报告缺乏对全局性的关键风险的揭示,审计报告的作用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施工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Z].中铁大桥集集团河南课题组,2008.

[2] 尹洪.浅谈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272-02

引言

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其中一个部分,是由单独的审计机构对于政府和企业在承担碳排放责任方面进行的检查和签证,也是对碳排放管理活动以及其成果进行独立性评价和监督的一种行径。简单来说,碳审计就是对消耗煤炭、石油、木材等自然资源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审计。现如今,推行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正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而随着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的碳审计必然要得到重视和发展。碳审计的推行不仅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彻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要求。推行碳审计可以促进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通过碳审计也可以时刻反映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客观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从其反映出的情况中判断出何为有利条件,何为不妥之处。以后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能够扬长避短,为之有效。推行碳审计无疑可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改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

一、国外碳审计的发展现况

(一)全面推行碳审计的英国

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继而迅速推行碳审计的英国无疑为大家做了很好的榜样和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英国可以说做到了全面推行碳审计,它不仅要求国内的生产运营活动实行可持续管理体制,而且也将外国大使馆划入低碳范畴。英国环境审计的委员在环境工作报告当中明确了碳审计的动因、内容以及目标,从2009年之后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框架。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实践,政策中的不足之处被验证了出来,比方说政府直接参与环保标识的监督和管理,撤消了每一个有歧义或不准确的环保标识。不得不提的是,英国在推行碳审计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成就就是建设低碳社区。英国可以通过碳审计十分精准地算出社区以内的每一个环节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并对其进行分析,之后用最新型、最清洁的能源代替排放温室气体的传统能源。英国政府推行碳审计的可持续性、全面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的美国

提高全民的低碳意识,关心生活方式的审计,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节能减排成为了美国推行碳审计的焦点内容。经过科学而全面的社会调查,美国分析出了三大重点审计对象:汽车、房屋建筑以及居民生活,从而进行抓重点审计。而在这三者之中,美国科学家认为,居民在生活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占的权重较大。所以美国更具针对性地把碳审计的对象锁定在居民的生活方式上。可想而知,这种抓重点针对性的碳审计无疑会起到显而易见的效果,而且大大提高了全美国人的低碳意识,更多的孩子从小就能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从小要养成低碳环保的好习惯,不论是美国的这种抓重点审计法,还是倡导提高全民低碳意识,都值得我们学习。

(三)环保法制化的加拿大

加拿大的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从世界上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中,加拿大独占7个这一点就可见一斑。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空气质量,这与加拿大的环保法制化离不开关系。加拿大作为一个法制化的国家,在其第三十六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面颁布了加拿大的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保护上升到了法制化的高度。政府在干预和监督企业碳排放上用了很大力度,对于排污量大的企业会被直接告上法庭,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加拿大政府在2008年起对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始征收碳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该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其他省份下降很多,而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并未收到影响,这使得碳税政策得到了很高的民意支持率。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加拿大人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每次政党选举中环境保护也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加拿大居民可以将因排污过量而影响他们生活的企业告上法庭。每个人都在积极保护身边环境,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

二、我国碳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碳审计涉足尚浅,缺乏审计人才

众所周知,我国的碳审计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国人的碳审计意识较低,社会上缺乏可以进行碳排放审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我国学校、社会中对碳审计的教学及培训都比较少,也不全面。而我们国人对碳审计认识不足,兴趣不高,这都导致了我国缺乏碳审计人才的被动局面。现在的审计都主要集中在会计、税务审计上,对公司企业的会计方法、会计工作过程中有无严重失误和纳税情况的审计,主要由财务人员完成。而进行碳审计则需要碳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能胜任环保资金、环保政策、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碳审计工作完成的都很粗糙,审计人员只是依赖于财务审计中积累的经验和财务审计中的方法。这种不科学的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碳审计报告正确率和可信度低下。审计人员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以至于对碳审计工作望而生畏,长此以往下来更加地不利于碳审计的发展、环境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碳审计数据核算准确率低

我国目前碳审计数据核算准确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被审计单位不愿配合,取数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碳审计的概念及意义没有广泛的被认知,大多企业单位不加以重视,更有企业担心在提供碳排放数据的同时会泄露商业机密,这都直接导致了取证困难。第二就是碳审计缺乏专业的技术方法,在获取碳审计数据时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例如,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很多企业没有科学的收集方法和准确的计量,增加碳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碳审计内容单一

和西方比较完备的碳审计体系相比,我国的碳审计比较零散。我国香港特区积极与国际接轨,在2010年就已全面推行建筑物碳审计。但对于我国大陆来说,碳审计的概念、内容、目标、意义等都亟待普及。在我国碳审计制度实施的道路上较成功的就是建筑物碳审计,可这较之西方完备的碳审计体系是远远不够的,碳审计内容太过单一。

(四)碳审计工作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国碳审计工作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加拿大学习。又或者说我们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国家制定的法律没有很好的起到约束、指导的作用。我国先后制定的《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虽然对碳排放的调控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然而由于系统性的缺乏,操作性低下,对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以及碳审计报告的完成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指导性的价值。因此,对于碳审计这种新生的事物来说,则更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制定操作指南和审计准则,同时,对于碳审计的目标、人员、范围、机构、方法以及报告详细地进行规范,并且指导碳审计人员的工作。在主要法律《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法》当中并没有明确碳审计的法律基础和相应的审计准则[5]。这也只能说明碳审计缺乏法律法规有效支持。

(五)实施方法不科学,没有合理的评估标准

我国总体来说并没有科学的碳审计方法,合理的碳审计程序普及率太低。而在我国也仅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发表的《香港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减除的核算和报告指引》中提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的方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为建筑物的检出和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相应的报告及核算。但是对于很多碳审计工作来说都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并没有合理确定有关的碳审计项目,制订科学的碳审计方案、详细实施碳审计的程序以及综合编写碳审计报告此类的正确的审计程序。编制的审计报告存在很多漏洞。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没有正确合理的碳审计评价标准,没有确立明确的指标。然而,对于钢铁、电力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我国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标准,这无疑为开展碳审计工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三、推动我国碳审计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碳审计的重视,培养审计人才

实施碳审计制度、开拓碳审计之路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也是非常艰辛的事情。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稳步减少碳排放,有效调控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每个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西方发达国家较早提出了“低碳经济”和“碳审计”这些概念,并对它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现如今也有了较为完备的碳审计体系和正确的法律指导。香港政府在态度上积极与国际接轨,行动上学习国外的专业技术与先进的理念,并能够有意识地将审计人才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因此,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对而言对于在碳审计上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建筑物方面可以说做到了全面推行碳审计的程度。而对于我国大陆来说,碳审计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政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切实地全面普及碳审计和加大碳审计的教育力度,再加上我国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普遍较低,所以我国的碳审计人才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为了兑现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外的承诺,尽快培养出一批专业的碳审计人才显得迫在眉睫。

(二)政府正确引导,企业积极配合

我国国民低碳环保的意识薄弱,这与国家政府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低离不开关系。政府应掌握主动权,积极进行正确引导。目前民间的碳审计机构较少,政府可以设立一些审计机构,积极在企业间开展碳审计,也可以起到对民间事务所碳审计工作开展的引导作用。政府再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让企业认识到温室气体对大气层和环境的破坏,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危机感,让企业自觉提供正确的碳排放数据及相关资料,自觉开展碳审计工作。另外,政府也可以对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的企业进行减税等优惠政策。

(三)完善碳审计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由于我国碳审计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具体的碳审计法律,并且我们还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这是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下转304页)(上接273页)较之下所得出的。但是,我们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借鉴的同时学习西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要多学习西方碳审计的经验的方法。比如,说加拿大实施的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我国要尽快修订《审计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碳审计法律基础,并制定出与碳排放过量相对应的惩罚措施,通过制定出强有力的法律来约束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保障碳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慢慢引导碳审计走上制度化和规范法的轨道,抓紧与国际接轨。

(四)抓重点进行碳审计

我国碳审计制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迅速实现全面系统的碳审计十分困难。而美国的抓重点审计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借鉴他们的低碳审计经验,我国可以先明确碳审计的重点方面。这种抓重点审计法不仅降低了审计难度,使我国现阶段的碳审计发展更具可行性,而且还能得到显著的效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碳审计发展初期的效率。有调查表明,我国现如今碳排放量最大的是建筑业,在建筑的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近总量的一半。因此,对于碳审计我国应将目光放在建筑业上面,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建筑业的重点内容。这种抓重点碳审计的好处就是我们在重点行业摸索出的审计方法和经验可能会适用于其他行业,这无疑为碳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建立碳审计评价标准,创立科学审计方法

有一个完整明确的标准是审计的根本,比如说,财务审计中纳税额的调整都是根据一个系统明确的标准来进行的。而我国的碳审计正是缺乏一个这样的审计标准。建立健全碳审计评价标准,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据可依、有则可守,不至于做出盲目的判断。然而对于不同的行业应该制定不同的审计标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制定审计标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标准的全面性,邀请碳审计专业教授、相关行业的高管和国际上有名望的审计专家来参与制定。另外,制定出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时势的发展来不断完善审计标准,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张雷,王礼茂.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0,(5):779-785.

[2] 刘炯天.关于我国煤炭能源低碳发展的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1):4-5.

[3] 王帆.英国低碳审计对我国的启示[J].管理方略,2010,(6):66-70.

建筑企业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结算审计;内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既是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环节,更是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失,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在工程内容实践中不断学习,探讨和总结,创新思路改进措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一、工程审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开工前期审计是建筑工程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工程项目立项审计、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审计以及工程项目合同审计。

1、工程项目立项审计

工程项目立项审计主要是指建筑工程审计人员检测工程项目中的可行性报告、审批手续以及资金来源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满足开工条件。

2、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审计

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开工前期审计是否得以顺利高效开展,主要审核标书的合法性、合理性,所取费用是否符合规定,工程预算的编制是否完整,清单项目定额子母套用是否合理、准确,即工程项目招标人通过实现对项目风险识别、成本估算以及应对计划分析,确保其投标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3、工程项目合同审计

工程项目合同审计是通过对项目前期合同内容中当事人的法人地位、合同内容条款有效的审查,确保项目合同的合理化、合法化。

二、工程内部审计提高工程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对下列严格审核

经济业务发生额异常。如过大、过小或为整数。如数额巨大的销售收入,可能意味着虚构销售收入;金额过于为整数,如一次购买办公用品200 000元,则可能意味着不是购买办公用品而是用在不合法的地方。经济业务发生频率。应当频繁发生的经济业务只有偶尔发生,或偶尔发生的经济业务却频繁发生,则意味着不正常。如工业企业主要材料的收发不频繁,则可能意味着该被审计单位不再需要该种材料而应对其计价重新考虑。账户对应关系。如零星销售的现金收入的对应账户应为“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若为“其他应付款”则意味着企业隐瞒了收入,会计核算不正确。明细账户名称。如应当采用人名或单位名称的,使用了物名或地名,则必定有问题。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过大、过小均可能有问题。期末余额的方向不对,则很可能有问题。如货币资金账户、物资明细账户出现了贷方余额则必定有问题。对于发现的疑点,应采用其他审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审查,直到证实或排除怀疑。

2、仔细地进行观察

对于一些资产管理,如存货管理,对被审计单位活动的观察可以成为重要审计技术;有些重要控制,如职责划分,可由直接观察来核实。此外,在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制度获得总体了解,以及发现可疑情况方面,观察也是一个重要技术。尽管观察通常能为被观察活动的实际发生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但这种可能性不是绝对的,还必须结合其他途径收集的审计证据配合使用才更具有可靠性。观察还是发现疑点,为进一步审查指明方向的有用方法。

3、监盘

尽管通过监盘通常能收集到最可靠的证据,但它只能对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提供有力的支持,却不能保证被审计单位对资产拥有所有权,并且也不能对该资产的价值和完整性提供证明。在盘点过程中,不但要查清资产的实有数量,而且要注意资产的质量。如在存货的盘点过程中,注意存货有无库存时间过长、超过保质期、存在质量问题、霉烂变质等情况;对于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等,不但要注意其实物是否存在,更要注意其技术水平、当前可使用情况等,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实物资产,应当单独建表反映,并尽可能按其现值或清算价值计价,以便确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4、询问

询问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或口头询问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询问的方式有口头和书面两种。一般而言,口头询问是随时进行的,可及时消除疑点或为进一步审计指明方向,但其可靠性比书面询问低得多,尤其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有关人员处获得的口头陈述;书面询问有充分准备,并编制了相应询问事项,被询问人的回答也是经过较为成熟的思考后所作的文字叙述,可靠性较高。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一些异常情况,如原因不明的、没有把握的事项,应采用书面方式询问。在审计中还可以采用的询问法有座谈法、问卷调查法、举报箱法等。

5、函证

函证是内部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一种方法。由于函证来自于被审计单位的第三方,因而通过该方法获取的是一种可靠性程度较高的外部证据。但如果没有回函或对回函结果不满意,内部审计人员则应当实施其他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函证通常应用于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审计。在债权的函证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债权应当采用积极式函证,以尽可能取得债务人的明确答复,以便可靠确定债权是否真实存在及可收回性。询证函由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明细账户名称、地址等资料据以编制,其寄发一定要由内部审计人员亲自进行。我们以应收账款的函证为例,说明函证在审计中的应用。

6、计算

计算是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计算程序,目的在于验证数据的正确性。通常,计算包括对被审计单位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中有关数字的验算以及对会计资料中有关项目的加总或其他运算。这种计算并不一定按照被审计单位原先的计算顺序进行。在计算时,内部审计人员在关注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对某些其他可能的差错予以关注。如重新计算折旧费用、营业成本、当期应摊销的费用、应交税金等。尽管这种审计方法对于验证原先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但这种可靠性也是相对的。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在重新计算时也可能犯原先计算所犯的同样错误;其次,在涉及非会计学科的复杂运算时,内部审计人员重新计算可能存在严重局限性,这时,必须依靠其他专家的工作。

7、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又称为分析性程序,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重要或异常项目,并作为下一步审计重点。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都可以应用分析性复核。在审计计划和实施阶段,经常利用分析性复核发现和确定重要项目或异常变动项目,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查明其合理性和正确性。在审计完成阶段,则应用分析性复核,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评价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

8、提高工程建设期审计报告质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工程建设期投资的真实、合理、有效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工程建设期审计报告的原始材料,主要来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内容,也就是审计人员参与施工过程管理的审计工作底稿、现场整改单等对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的叙述。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事项进行评价,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进行评价。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定性要准确,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审计工作,有着严格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就是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审计的质量。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如要坚持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搞好审计前调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措施,其工作质量一定能够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雷春梅.浅谈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海峡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