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规模不断膨胀,很多城市遭遇了“垃圾围城”的困境。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为15亿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1.6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活垃圾生产国,且仍有8%~10%的速度递增。城市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环境危害,危及人类健康,如垃圾堆放占用大量土地,造成水体污染;在腐化过程中会产生氨、硫化氢和甲烷等有害气体;垃圾场是病菌孳生的温床,危险废弃物会危害人体健康等。然而,城市生活垃圾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被誉为产出率最高的“城市矿产”,如废旧电子垃圾里可提取大量的金、银、锂、锑等稀贵金属,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1]。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低下,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如果垃圾不经分类处理,大量如塑料、纸张、橡胶等可回收资源将得不到再利用。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养人们的资源意识与环境意识,并为此展开了大量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1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1.1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或为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2]。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等食品类废弃物,经生物技术处理可生产废料;有害垃圾需特殊处理,包括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废日光灯管等;其他垃圾包括渣土、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垃圾分类,是指按可回收再利用和不可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对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回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作用如下:

(1)避免垃圾占用土地。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不易降解物质,能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能回收、不易降解的物质,从而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如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的垃圾,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等。

(3)回收大量资源。如回收1吨废纸,可减少砍伐用于生产0.8吨纸的林木;回收1吨废塑料可生产0.7吨的二级原料;回收1吨易拉罐可少采20吨铝矿等。

1.2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广泛的普及度,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公司执行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对这些国家的居民来说,垃圾分类的理念已非常深入。

(1)日本。自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垃圾分类回收实施最好的国家之一,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日本的垃圾分类很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的,可资源的垃圾具体分为干净塑料、旧报纸杂志、纸张、旧衣服、塑料饮料瓶、金属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此外废旧家电必须和专门的收购商联系,并需支付一定的处置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数量需另外收费[3]。

(2)美国。美国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除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外,定期会向每个社区派专人,来清运各个家庭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街道两旁到处设有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4]。

(3)德国。早在1904年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通常德国每栋住宅楼都有3~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纸制品、玻璃瓶和不可回收垃圾。垃圾回收公司根据住户的密度,决定垃圾箱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废旧家电、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父母和老师还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习惯[5]。

1.3 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为推广垃圾分类制度,我国不少城市采取了很多创新性举措。如北京市在2011年新增了1200个城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府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在上海市,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提交指点,可换取积分,获得一本“绿色账户”,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可能获得上海市动物园等五大公园门票;深圳市对小区垃圾分类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标准,比如垃圾收集分为室外容器内垃圾的收集和室内垃圾收集两种方式;在杭州市,部分社区绿色塑料袋上标明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房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栏上。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垃圾分类水平还存在显著的差距,不仅是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关键是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严重缺乏,绝大多数居民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依旧比较模糊。相关部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力度不大,在过程中的监督也不足。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与分析

2.1 研究说明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设计与发放等工作,调查高校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意识情况。调查地点选在江西的几所高校,调研期间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968份,回收率为80.67%,经认真分析,有效问卷826份(填写完整,不存在乱填现象),回收有效率为85.33%,并采用SPSS 16.0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2.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很少留意,很多学生对其从不关注,只有少数学生对其很重视,如图1所示。这反映目前高校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很低,这也正是垃圾回收制度在我国很难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知识(34.75%),其次是网络(30.87%)和报刊杂志及其他渠道(20.34%),如图2所示,因此媒体电视、广播和网络是大学生认识关注垃圾分类回收最重要的渠道。

图1 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视程度

图2 大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渠道

(3)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接受调查学生的大部分家庭未形成良好垃圾分类回收氛围,一般对有价值的废弃物分类出售,其余直接投放到垃圾箱(55.45%);很多家庭直接将全部垃圾扔进垃圾箱(24.70%);只有少数家庭除部分废品出售外,其他分类后投放到垃圾箱(9.44%);其他处理方式的占了10.41%。因此,我国家庭垃圾分类意识急需进一步增强,这将对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

(4)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差,一般不会按照垃圾桶的分类方式丢弃垃圾。调查显示大学生其中随手将垃圾任意扔进垃圾桶的占到86.92%,只有少数学生会按照垃圾桶的分类方式丢弃垃圾,占13.08%。

(5)在调查中,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很多都未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约占到70.94%,社区的垃圾回收状况不甚理想,回收活动开展不多,故难以激发居民进行垃圾回收的积极性。

(6)调查对象中,缺少垃圾资源化意识、觉得垃圾回收与自己无关的学生占29.30%;认为是未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导致的占27.72%;认为垃圾分类麻烦,不愿意去分类的占了19.25%;觉得垃圾分类对自己没什么益处,回报低的占11.38%,见图3所示。总体来看,很多学生不参加垃圾回收活动主要是政府其相关部门缺乏宣传教育,导致垃圾分类意识淡薄,责任缺失。

图3 大学生不参加垃圾回收活动原因

(7)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如废纸、塑料制品、废玻璃、易拉罐(铝罐/汽水罐)、剩菜剩饭/果皮、水银温度计、废旧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旧家电等分类的知识掌握不太理想,正确率在75%~100%之间只有15.50%,正确率50%~75%之间占24.58%的,正确率25%~50%之间占47.46%,还有12.47%的正确率25%以下。所以有必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普及工作,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8)很多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责任意识不正确,认为垃圾分类回收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38.38%)和环卫工人(31.96%)的责任,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公民应尽的义务(19.85%),见图4所示。

图4 大学生垃圾分类回收责任意识

总的看来,目前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依然非常欠缺,在投放环节垃圾没有进行分类的占了绝大多数。整个社会缺乏垃圾分类的环境,大多数家庭也未形成良好垃圾分类回收氛围,很多学生及其家庭还未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渠道,但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非常欠缺,对垃圾所属类型不了解,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垃圾分类回收责任错位,未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和习惯。

3 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从小融入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建议政府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多加入垃圾分类等环保教育的教学内容,让人们从小养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思维方式。由于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日本,学生在校都会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通过学生来引导家长和老人,形成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周围舆论压力的环境。只有人们都抛弃嫌麻烦的思维,才能做到垃圾分类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原则,营造垃圾分类回收的社会氛围。政府是该类活动的主导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单和标语等载体,向人们广泛深入宣传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使垃圾分类制度成为常识,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和支持率,增强人们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如可在媒体开一些此类的公益栏目,在报纸开专版,电视台开专门的节目,请专业人士普及知识,也可以请普通民众谈谈体会。全方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加大在校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的力度。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组织“绿色学校”评比活动,把学校垃圾分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同时,加强在校园宣传栏宣传垃圾分类等知识,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周,开展一些关于此类主题的讲座,举行一些相应的知识竞赛等。

(4)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很多学校、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还很不健全,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及配套设施,使垃圾中可回收的资源得以再生利用。

总之,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垃圾分类投放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营造出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氛围,从而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Khetriwal DS, Widmer R, Kuehr R, et al. One WEEE, Many Species: Lessons from the European Experience[J].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 2011,29(9): 954-962.(下转第248页)

(上接第174页)[2]阎宪,马江雅,郑怀礼.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0(15):45-47.

[3]王子彦,丁旭,周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研究: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17.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2篇

近日,广州市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再动员大会。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直言,广州现在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大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设备配置还没有完全到位,许多家庭还没有完全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要求。同时,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进步缓慢,但现在由于没有大规模处理设施,离餐厨源头减量和资源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陈建华希望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2000年原国家建设部更加明确地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这些城市的减量化实践亦步步推行,并不断强化垃圾分类减量的推进力度。但是十多年之后,分类减量效果并不如人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自然之友的《2011北京市垃圾真实履历报告》显示,“仅有4.4%的社区做到了居民按标准分类投放。而有41.1%的社区,居民投放垃圾的情况并未发生改变。有50%的社区,尽管已有部分居民进行了分类投放,但另一部分居民仍然混合投放。”

上海在2007年确立了“大分流、小分类”模式,即装修垃圾、单位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绿化枯枝落叶专项分流处理,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场所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分类方式。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试点仍在“推进中”,如2012年上海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目标主要是“试点拓展”,即在巩固2011年1080个试点居住区成效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向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企事业单位、公园等1050个各类场所推进。

从全国范围来看,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如今遍地“开花”,但几乎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会不会“结果”,何时“结果”,均是未知数。坦率地讲,迄今没有一个城市称得上已经具备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减量的体系。

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减量的经济激励不够明晰,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尽管出台了奖罚分明的强制性分类制度,但如何实施还面临着管理对象众多、分散、监管成本高的难题。已有的对居民个人的经济激励局限于分类行为的奖励,还缺乏与垃圾分类质量与数量的挂钩。同时,政府给予餐厨垃圾、碎玻璃、旧织物等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企业的补贴制度,存在部分失灵。

城市垃圾,谁能率先“突围”?当务之急是找到垃圾分类减量的最优化路径。

首先,衡量各环节减量的激励作用,对分类垃圾、混合垃圾等实施不同的财政拨款方式。具体到某个城市而言,激励的源头来源于市对区的激励,通过该发散性网络层层传递到各垃圾产生源头,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标。

其次,构建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垃圾阶梯垃圾收费制度。如,以小区、企业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质量的梯度价格制度,调动垃圾产生者的分类减量积极性。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法律;台湾地区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攀升,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垃圾围城”问题备受关注。我国试图通过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但由于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缺乏必要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且实际管理混乱,迄今为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收效甚微。

第一章台湾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管理与实践

一、 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管理状况。台湾地区人多地少,随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垃圾污染处理也曾是其一直深受困扰的问题。

台湾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这种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无到有从、从单一管理手段到多种政策综合运用,台湾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才最终实现。[1]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之所以取得成效,与其立法以及城市管理当局建立的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目标实现种种机制密不可分。

二、 台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有效推行之成因

1. 法律明确,规定合理可行。台湾是世界上少数以立法推动环境保护的地区,颁布了覆盖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如《环境损害责任法》、《环境教育法》等。2006年,台湾颁布《废弃物清理法》,全文共分六章,比较详细地规定了废弃物清理的管理、奖罚规则,使台湾垃圾分类有法可依。[2]

2. 制度创新,采激励惩罚机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处置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为先,大力推进和实施“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及“资源回收计划”等措施,变被动的“垃圾处理”为主动的“垃圾管理”,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实行全民动员,鼓励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减量与资源分类回收。政府规定,民众于垃圾投放前,应按照一般垃圾、资源类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由资源垃圾回收车于指定时间免费清运;其他一般垃圾必须使用专用付费垃圾袋装袋后投放,不然清洁队可拒收,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分类将遭到罚款。这些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多扔垃圾多出钱”的垃圾收费机制。这种奖惩并行的机制实现了法律和经济的紧密相连,无疑是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实现方面开创了良好的范例。

3.宣传教育,公众与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台湾地区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走过了由试点到强制执行、由粗到细,逐步培养市民垃圾分类观念的历程。民间环保组织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有关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台湾经批准设立的环保财团法人约150个、环保NGO约300个。[3]这些社会团体对推动环保、监督环境执法、强化企业环境责任、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众的参与也是垃圾分类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得以养成。以台北市为例,台北市政府专门制作了各种宣传资料向市民解释垃圾分类回收的具体办法,让市民详细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明确具体的分类标准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除了短期的密集宣传活动之外,还在学校中开设资源回收再利用课程,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各生活习惯。

第二章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经验借鉴

台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成功经验证明,我国面临的生活垃圾困境并非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困境的一个关键环节和前提。

1.完善相关立法,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在立法层面,要参照国内外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细则和各种配套法规, 完善立法体系。在不断修订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 应加紧制定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关的管理条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等等。

此外, 应在我国的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中详细规定明确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中的垃圾分类标准,其最大缺陷之一就是分类标准不为居民们所理解。多数居民在判断一种垃圾属于何种类别时,依照的往往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政策制定者确立的分类标准。制定规范与遵守规范的人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有偏差,运作起来就必然产生混乱,也就偏离了分类的初衷。立法者有必要根据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不同,列举不同类别的垃圾,确立不同城市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标准,使规则更明晰,并通过宣传使其为居民们所了解和熟悉。使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变为可操作的具体规范。

2.建立归责制度,加强监管职能。立法应对个人、企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应尽的法律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还应针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拒不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其一,明确生产者的法律责任。为了充分体现“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应该将生产者责任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在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中,将生产者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规定定生产者(包括销售者)产品的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责任,能够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其二,明确居民的法律义务。[4]居民生活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力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一直不到位,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淡薄、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回收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当通过立法确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义务。

其三,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 。[5]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应视程度的不同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经济上的制裁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3.推行环境经济管理手段。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应由命令和控制向利用经济方式加以规制转变。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一直作为公益事业,完全由国家买单,已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我国可以尝试借鉴台湾地区“垃圾费随袋征收”的措施,[6]将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费征收相结合,以法规建立利益关联,形成“多扔垃圾多出钱”的垃圾收费机制,以此激励和引导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我国可以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提高经济激励,对那些目前来看没有多大经济回报的垃圾提供分类补贴,促进这部分垃圾的分类。(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卞雯雯, 王婷, 丁燕平.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台湾地区为借鉴对象[J]. 改革与开放, 2012, (14).

[2]张忠诚, , 谢红等. 借鉴台湾环保经验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 政策, 2013, (11).

[3]范瑞迪. 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14).

[4]李洁, 徐丽艳, 谢毓焕. 循环经济视野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研究[J]. 中国环保产业, 2013, (7).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4篇

我们身处的美丽校园被xx省评为“文明校园”、“园林式单位”等称号。今年暑期,学校对教学楼及学生食堂进行了内外粉刷,校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和在校人员的不断增加,有部分人员(含校外)对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缺乏应有的爱护意识,导致我们校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垃圾乱扔乱投、乱贴乱挂等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我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责任。为了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整洁美丽,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垃圾分类投放。近期,学校在已有的生活垃圾投放点不变的基础上,还在校园不同位置投放了十多个垃圾分类设施,便于规范大家日常生活垃圾的投放。请大家按照垃圾分类设施的文字说明,将可回收利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等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二、避免乱贴乱挂。学校已为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不同的广告宣传栏,请大家进行规范张贴,不要在广告宣传栏以外的区域乱贴乱挂,更不要在楼宇墙面、电线杆、大树等禁止张贴的地方随意张贴或悬挂,以免影响校园环境。对不明确张贴或悬挂位置的,可以联系学校后勤集团校园管理中心确定合适地点。

三、爱护学校环境。今年暑期,学校对教室、食堂、教学楼外墙、部分学生宿舍等进行了内外粉刷,为了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请大家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做破坏校园环境的事,对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敢于出面劝阻;不将食物带进教室,自觉清理教室垃圾;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任意践踏草坪,不随意进出花坛,不攀折花木;不在校园里乱丢废弃物,特别是严禁从宿舍、教室窗口向外扔垃圾,看到垃圾后应立即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5篇

2019年以来,杜集区节能办积极响应省市区垃圾分类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进度要求,积极协调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等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努力向2019年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5%的目标奋进。 

与此同时,杜集区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保障。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亭、中转站、垃圾分类桶的科学布点,在垃圾分类试点高岳任庄村、矿山集南山村,各制作了2处垃圾分类收集宣传亭,并按照垃圾分类要求配备了“可回收、其他、有毒有害和厨余”四分类组合收集桶。按照农村干湿垃圾分类标准给予农户配置小型户收集两分类垃圾桶400余组,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制作墙体宣传彩画百余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宣传抽纸300余盒,垃圾分类宣传袋2000余个。同时给予任庄、南山及各镇垃圾分类试点村拨付了积分兑换物品购买资金。

根据省市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文件精神和杜集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进度要求,区城管局已部署朔里、石台、段园三镇分别设立了2—3个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全面提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相结合,完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现全区范围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已实行市场化承包管理模式营运。

城区主要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垃圾分类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民参与为核心,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垃圾分类,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有步骤分阶段的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而努力奋斗。现将杜集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体举措及实际成效作出总结:

一、 成立相关机构,高位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区委、区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建设美丽幸福村居、实施杜集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我区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的杜集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杜集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杜政办〔2020〕2号)等相关文件:各镇办、村居层层建立垃圾分类管理队伍,明确责任,落实了监督机制,确保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工作目标有序开展。

二、 坚持以点带面,做好垃圾分类各项工作。

2020年,我区按照垃圾分类工作要求,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切入点,以高岳社区、博庄社区为基础,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共同缔造”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年初实现杜集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重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保障。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垃圾分类桶的科学布点,在试点镇和试点社区,各行政村(社区)收集点不少于2个,自然村不少于1个,宣传收集点垃圾分类桶分为“可回收、其他、有毒有害和厨余”四桶组合,在村(社区)巷道或十户一组不少于“可回收、其他”两桶组合。已有垃圾分类公司进驻的社区有市场化运行公司负责,其他未进驻市场化公司的社区有物业公司或居委会负责,责任人对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宣传、垃圾投放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杜集区垃圾分拣中心已选址,位于杜集区经济开发区山河大道西侧,现正在进行设计、环评、用地审批等工作;工程正在走招投标程序。

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台账制度。监督收集人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及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要求实施分类收集作业,作业过程中严禁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生活垃圾,作业完成后及时清理场地;区垃圾分类办日常督查中发现不符合垃圾分类要求的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至管理责任人,要求及时整改、纠正。为更好的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协同多个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杜集区节能办协同团区委、城管局,在区党政机关、城区主要干道及各试点单位分别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收集点100余处;共发动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16000余份;盒装抽纸、纸杯宣传品11000余份;环保垃圾袋3万余个;全区在各镇办设置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5处;发放垃圾分类调查表15000余份。

三、坚持四个分类,坚决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更好的开展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杜集区采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措施。可回收垃圾鼓励居民自行卖给回收机构,有专业化回收公司回收利用,运往再生资源利用加工企业制造再生产品;厨余、餐厨垃圾由国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淮北市餐厨垃圾处理厂采取密闭专业餐厨垃圾收运车辆进行定点、定时回收餐厨、厨余垃圾,运往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加工处理;有毒有害垃圾收集至指定暂存点暂存,暂存点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达到一定数量后,移送至环保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对接收、移送的有害垃圾进行检验并填写有害垃圾转移交接备案表。其他垃圾的收运,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抛洒滴漏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其他垃圾的运输全部采用密闭压缩式转运车辆运往旺能热电厂焚烧发电或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