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双减政策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家长的担忧聚焦于几个问题: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层固化?市场需求仍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双减”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双减”后,什么样的孩子会脱颖而出......
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针对学科教育,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负担。
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双减”政策出台前,家庭与学校出现同质化趋势。学校像考场,家里还是像考场。
受市场宣传的影响,家长们大都别无选择又极其负责地将孩子送进培训班或在家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当校外辅导被政策性叫停,家长们失去了方向。停下来,分析一下政策,找到家长可以尝试的角度。
家长要怎样
把时间还给孩子呢?
文件第二项第5条规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三项第9条规定:“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根据这两条可以推断:孩子的作业和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会有所调整,那么回家后的自由时间肯定增多,取消校外培训会进一步增加空余时间。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把时间给孩子呢?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三是融洽家庭氛围。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
五是不妨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的推动,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阅读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运动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劳动的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哪些学习习惯很重要
这里列表供大家参考
没了校外辅导
怎么办?
文件第四项第14条规定:“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家长对这条规定会本能的出现紧张。没了辅导,考试怎么办?
此时,家长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1.孩子通过校外辅导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分数增长吗?2.分数的提高等同于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吗?3.孩子在接受辅导后,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自己孩子的价值。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好的成绩,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教育肥沃的土壤,还包括家庭和睦、自我驱动等。
再看文件第五项第18条“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这里有两个重要信息:命题趋势和招生指标分配。
先看命题。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题,那什么题最重要?当然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这就形成了一个系统:课堂--作业--考试--评价。再看招生。文件强调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其本质是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趋势。
家长还应对户籍所在区域的公办学校有所关注和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情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这一变化
家长可以怎么办呢
这里列表供家长参考
此外,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家长应予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均衡化、区域化的发展,学校间也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常和家长强调:孩子的身上有家长的影子。
家长改变,孩子改变。
“双减”政策后,家长角色回归。
随着教育内卷日益严重,家长们越来越焦虑,纷纷担心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公平的教育,输掉未来的竞争。针对此现象,国家今年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来给学生减负,有哪些是你比较关注的呢?欢迎各位家长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双减政策大家都比较清楚,其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包括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强化教师职责、减轻家长负担四个方面。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培训机构违法违规以及资本化运作严重,利欲熏心等问题,不允许校外机构开设义务教育阶段的科目。
教育机构资本化运作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教培机构一心想捞钱,怎么能做对好学生和家长的服务呢?
再说做作业,对此家长们应该是深有体会。整改之前,许多重复、大量摘抄、写卷子等费时费力但对提高知识点理解没有多少作用的作业让孩子苦不堪言,写到半夜转钟都写不完,休息没有保障,导致第二天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心理压力大,形成恶性循环。
而这两点是家长没有办法去干预的,现在终于出了官方政策进行管控了,对于家长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教育部8月30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等要求。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
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这些举措虽然不能立刻达到家长们想要的效果,但总体方向还是很好的。比如设置重点班的意义在于打破校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但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依旧很大。小学一二年级不安排笔试,虽然是从减轻应试压力的角度出发,但老师和家长们都知道,一、二年级对于孩子培养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在不考试的前提下,也能确保孩子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也是需要去探讨的。规定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也确实是解决了一个几乎让所有家长都很头大的事情,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限制也要跟上。
但是,家长们千万不能觉得政策出台,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并不用操心了,其实并不是。因为不论是管制校外培训、减轻学校课业负担,还是管理孩子的网络游戏时间,这些手段都为孩子空出了宝贵的时间,然而怎样利用这些时间,让这些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是我们家长需要去探索的事情。
现代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导致青少年肥胖越来越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中显示,从2002年到2020年,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每六个儿童青少年中就有一人超重或者肥胖。
以前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不太重视户外活动。但现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应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比如出门踏青,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爬山等。
户外运动鼓励孩子亲近自然、挑战自我,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过度肥胖,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近视和加重近视程度,不再让孩子们都变成“四眼田鸡”。此外,现代科学证实,适量运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代谢、内分泌、免疫功能等都有着积极作用。
更重要的是,户外运动兼具一定的刺激性、放纵性、挑战性和冒险性,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使孩子从日常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中释放出来,从而净化心灵,获得正能量。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得以改善和提高,还可以令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户外运动对于智力的影响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养育孩子是一件无法确保成功的事,但其实这并不要紧。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与孩子同处一个屋檐下的时光十分有限。怎样让这段相处的时间变得既有趣,又有意义?答案是——投入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起读书。
阅读不仅能够增进家庭关系,而且有助于孩子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大放异彩。1985年,美国阅读委员会宣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入成功的阅读生涯的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为孩子朗读。”
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在孩子心中悄悄播下渴望阅读的种子,还能帮助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乃至更远的将来,都能继续保持对书的热爱。
不论是母亲肚子里的胎儿,还是新生宝宝,或是蹒跚学步的幼儿,甚至那些已经能够独立且顺畅阅读的青少年,无不能从朗读中获益。即使孩子自己能够独立阅读,家长仍然有必要读书给孩子听。
给孩子读书应该比其他任何事都享有优先权。
一、着眼于当好改革的牵头者和推进者,稳妥有序地推进承担的各项改革任务
充分认识当前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推进和承担的改革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新形势,按照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综合改革三大类牵头推进,每个大类分别明确一个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理顺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全员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的良好氛围。
1、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既履行好牵头部门的责任,调动各部门(单位)积极性,又率先垂范,积极履行好具体组织实施部门职责。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市政府办公室和相关部门沟通,明确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提出具体思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今年以来召开联络员会议2次。二是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2014年以来,已连续5轮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70项,下放32项,承接中央和省政府事项148项。三是动态调整清单。开展权力事项目录“回头看”,根据《山东省行政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结合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动态调整行政权力清单、中介服务收费清单等。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开展审核,涉及的55个市直部门(单位)共拟调整事项1028项,其中拟新增321项、削减174项,变更事项要素533项,目前已发文公布36个部门(单位)的788项,其中新增179项,削减78项,变更权力事项要素531项。
2、重点抓好新泰市与市水利和渔业局的改革试点,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起步良好。在市直和县市区层面分别选取水利和渔业局、新泰市作为试点,专门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盯上靠上指导。新泰市组建了2支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队伍和6支专业执法队伍。跨部门跨领域的执法队伍,一是整合原城管、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8个领域执法权,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二是整合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粮食3个领域的执法权,组建市场监督综合执法大队。6支专业执法队伍主要是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卫生计生、交通运输、农业等6个领域。考虑楼德镇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探索实行区域综合执法,设立楼德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城乡规划等15个领域的执法权,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路子。在执法重心下移方面,各乡镇(除楼德镇外)都设立了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与派驻执法中队联合办公。市水利和渔业局将原有市水政监察支队及河道管理局内设的河道联合执法支队整合为一支执法队伍,并将水资源科、水土保持科、防汛抗旱办等科室单位的执法职能调整至整合后的水政监察支队,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支执法队伍”的目标,人员也按照“编随事走、人编同调”的原则完成了调整。
3、坚持综合施策,多点开花,事业单位综合改革渐次推进。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改革要求,制定相应的改革思路,切实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稳妥有序推进。一是顺利启动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认真学习上级政策和指示精神,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目前已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希信任领导小组组长,起草了改革方案,到中央编办进行了对接,下一步将根据中央编办要求对方案进一步修改,待方案成熟后加以推进,争取在全省创出经验,趟出路子。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印发《泰安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职级制的实施范围,提出了职级评审认定、薪酬发放、校长选聘管理等五个方面的14条具体办法。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研究制定了泰安市关于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标准对市直公立医院的人员控制总量进行了核定备案,共备案5986名。四是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方面。目前,教育、卫生、文化系统的20家试点单位已全部印发了实施方案,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议,通过了理事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着眼于理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用足用活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
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战略性、上位性和协调,履行好“设计者”的角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释放体制活力和发展动力。
1、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调整。一是按照严实的标准将乡镇“四领域”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按照鲁政办发〔2016〕6号文件要求,对88个乡镇(街道)四领域安全监管机构统一进行了批复。建立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台账,采取电话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核查,确保人员力量到位。截止6月12日,全市88个乡镇机构设置、职责调整和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2013年,泰安市就已经整合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和交易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组建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政府文件下发后,根据文件精神,对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了规范。三是巩固扩大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研究开展市级扩权强镇试点。指导宁阳县进一步向磁窑镇下放县级管理权限,计划放权104项。在抓好省级经济发达镇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考虑探索市级的扩权强镇试点。
2、加强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机构编制保障。一是加强机构的设立调整。为更好地服务泰安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批准设立了泰安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心等机构。二是加强编制的动态使用。在省编委批复的用编进人计划内,坚持优先保证重点领域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民生等重点领域紧缺型人才的需要,加强扶贫、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环保等机构和其他一线人员力量,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机构。三是重点加强教育“大班额”问题编制保障。将解决教育“大班额”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各县市区提报数据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采取现场提取学校学籍数据,核查教师名册、课程表、工资单以及个别座谈等方式进行了重新核编。出台《中小学教职工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管理办法》,督促指导县(市、区)建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在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教育编制需求。今年共批复教育系统用编计划1536名,占全市事业编制用编计划的76.5%。
3、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总量控制和规范创新。一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始终贯穿总量控制红线,严格控制行政机构编制,从严审批事业机构编制,确保了“两个不突破”。进一步规范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截至目前,共批复县市区机构编制事项56项,其中新设事业单位14个,撤销事业单位25个,核增事业编制132名,核减事业编制148名,机构和编制总量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鼓励部门单位更多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满足事业发展需求,为市教育局、市房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批复了“大班额”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104国道改建项目等政府购买服务事项3项。三是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借助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技术力量,对“泰安机构编制网”优化升级,打造机构编制网站群,提高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着眼于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开展部门单位职能修订和评估考核
针对机构编制部门“三定”制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部门职能,以评估考核为手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不断完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部门单位充分履职,发挥作用。
一是落实“四个到位”,扎实开展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修订工作。打破科室界限,实行团队化作战,组成4个工作组,在培训指导、力量调配、质量把关、督查落实等方面做到“四个到位”,集中开展审核,切实将“转理念、调职责、优结构、控总量”等落到实处。注重用好近几年部门履职评估成果,自2013年已累计评估部门单位26个,结合这次修订,对职责界定以及存在的问题一并作出调整和解决。
二是强化绩效考核,深入开展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圆满完成2015年市直199个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共确定36家A级单位和 159家B级单位,并首次确定了4家 C级单位。对考核结果,以市考核委员会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抓好奖惩措施的兑现。同时,向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书面反馈问题,切实抓好整改。总结前几年开展绩效考核的经验,对2016年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并已印发实施方案。同时,按照要求部署开展了法人异常信息备案制度和双随机抽查工作。
三是用好考核杠杆,促进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提升。第一,将省里对市级编办的考核内容全部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并结合实际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等重点工作一并纳入,建立起考核的倒逼机制。第二,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及执行情况的审计。加强与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探索了“两明确三跟进”的覆盖审计全过程的工作机制,明确审计部门与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审计前提供基础数据,审计中提供政策支持,审计后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移交,并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共审计1个县市区和14个市直部门(单位)。第三,完成对县市区2015年度机构编制工作的年终综合评价工作,并及时通报给各县市区。第四,部署开展了控编减编专项督查,积极开展“机构编制法规进党校”活动,构建起违规预防机制。
四、着眼于为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坚强保障,倡树具有机构编制部门特色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制度
一是倡树部门理念。结合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性质,提出“严谨、公道、服务、创新”的部门理念,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树牢四种理念,争做四个模范”,即“树牢严谨的理念,严守纪律规矩,争做遵规守纪的模范;树牢公道的理念,处事公道正派,争做秉公用权的模范;树牢服务的理念,主动履职尽责,争做担当奉献的模范;树牢创新的理念,推动体制改革,争做促进发展的模范”。还结合当前承担的改革,创新开展了“三深入”“四做好”活动,即“立足简政放权走机关,深入了解权力运行情况;立足事业单位综合改革进单位,深入了解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立足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下基层,深入了解来自基层的反应和呼声。引导党员干部主动自觉地为服务对象解读好一项政策,化解好一个疑惑,协调好一件事情,解决好一个难题”,最终解决律己修身不严、精神状态不佳、厚此薄彼办事不公、服务不到位等8个方面的问题。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在部门理念的引领下,对具体开展工作提出了具体需要把握的问题,即充分调查研究、主动搞好服务、加强协调配合、注重提升手段等。注重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调研,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开展集中调研。要时刻牢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大局,服务于部门单位的高效运转,服务于各个层面的改革和创新,服务于基层和群众的工作生活方便。注重协调配合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与上级部门的关系,与市直部门特别是组织、人社部门的关系,与各县市区的关系。更多地运用信息化手段特别是大数据的方式解决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理想大厦的远方动力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酝酿着新的变化。一批行业顶尖人物纷纷加盟其中。刘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太阳能专家,原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的副所长,入驻远方动力,担任了总工程师的职位。这个出生于1967年的工程师擅长各种光伏发电工程的设计、施工。他的加入,标志着远方动力向太阳能工程应用领域的重大战略转移。除刘宏之外,另有一批行业权威人士也相继加盟了远方动力。
伴随人才的加盟,一些资本也纷纷注入远方动力。据可靠消息,中关村发展集团经过多轮考察,决定给该公司注入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中海投集团紧随其后也将对远方动力注资。
在光伏行业遭遇低迷,诸多公司面临危机的时刻,远方动力是凭借什么力量逆势发展,并获得多方援助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前往远方动力进行了采访。
从零部件起家
远方动力于2005年成立,当时做的是太阳能的控制器和逆变器部件,比如太阳能智能控制器、逆变电源、太阳能控制逆变一体机、LED恒流源等产品,也包括风力发电控制器。其中路灯控制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左右,并网逆变器的生产也初具规模。在控制器和逆变器部件制造领域,国内公司以前一度依赖进口。远方动力的产品上市后,有时会把一些产品的价格压到欧美产品的一半以下,而其性能却十分适合中国市场的应用。所以产品很受欢迎。
2011年开始,远方动力开始做组件,进军太阳能工程项目。公司开始“两条腿走路”。
现在,在远方动力的公司介绍里,已经郑重地写着:提供各种应用系统及工程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为客户设计策划出优化的可再生能源发、供电技术、经济方案。
行业危机的背后
在远方动力公司略显朴素的小会议室里,刘宏等科研人员为记者澄清了所谓太阳能行业危机的实际情况。以前太阳能行业,绝大数情况下都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电池片的生产,现在出现的问题其实是电池制造等领域的产能远远大于了需求。“现在的产量是需求量的2到3倍,制造业已经把五年后的事干掉了。”刘宏说。
产能本来就已经严重过剩,同时祸不单行,欧洲“双反”又开始夹击。两个加起来对太阳能制造业是沉重的打击。现在很多太阳能大企业的产能太大了,一旦没有订单,就会出问题。
产业链的前端(制造环节)出现问题,并不意味着后端(应用环节)就一损俱损。远方动力的产品恰恰主要在太阳能产业的应用端。刘宏认为现在做太阳能应用方面的系统集成正是一个机会。“刚开始的三到五年,电池制造业等都是暴利,经过洗牌和打击之后,暴利全被挤掉了。比如硅材料,以前的利润是十倍,现在大部分都被挤掉了。同时,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了,现在为止,太阳能发电的价格成为4元钱一瓦,这个对太阳能运用是很有利的。这样的价格在一些地区,比如说像南方一些省份甚至北方的北京地区,已经接近上网价格了。”这种用电成本降低的情况,比行业专家们的预测的大概提前了三年,这也导致了后面的应用比较好做。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种种因素加起来,光伏应用出现一个井喷是很可能的。
何谓系统集成应用?据了解,远方动力的系统集成应用包括户用电源、独立电站、太阳能路灯以及大规模并网电站等。系统集成相当于一个较完整的解决方案。比如独立电站就是一些单位如边防哨所等地的太阳能电站,可以解决常规电力暂时无法传输的地方的用电问题。
分布式发电的美好未来
分布式发电是一个电力行业的大概念,也是一种趋势。它指的是由各个单位分散开来自己发电,它的规模可以小到几个千瓦,甚至将来可能像欧洲国家一样,几百瓦的规模也可以发电,不需要传输设备、储能设备,自发自用,或者把用不完的电并到电网上。远方动力下一步的计划是做分布式发电。系统集成产品也主要应用于做分布式发电。
刘宏预计,除了欧美国家以外,在太阳能产业方面,发展中国家有相当大的市场,新兴市场起来以后远方动力的国外份额会进一步增大。
既然市场的前景看好,远方动力正是积蓄自己实力的时候。他们在以下各个方面在做出努力。公司加强了研发部门的力量,目前该部门有13个研究生、31个本科生。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沟通,公司除了倡导自学之外,将星期六定位公司的学习日,所有员工都要来学习。
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十报告里论述,这正是远方动力很愿意看到的事。他们正要做的分布式发电主要是应用于城市的,太阳能发电对城市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减排有重大的贡献,可以让所在地区的天更蓝、景更美。
说到生态文明建设,在海淀,远方动力已经做出了一定贡献。圆明园修复工程第二期的时候,里面安装的一些太阳能仿古灯就是远方动力提供技术方案的,这种灯既有古代特色,又能保护环境。远方动力还参与到海淀区的对外交流中去。阿根廷的拉法尔达市是海淀区的友好城市,远方动力为这个城市捐赠了二十万左右的太阳能照明设备。
最近,远方动力的专家为海淀区编撰了《海淀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已经上报北京市。据悉,该专家团队正在为海淀区起草《海淀区新能源发展规划》。
不能不承认,一个国家或地区推进新能源产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大会有跳跃性发展。而在此背景下,远方动力的发展速度只能说均衡、平稳。目前来看,分布式发电国外市场有局限,国内市场运用也不算很多,但前景又看好。对于远方动力而言,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不管是企业本身的扩张,还是做业务需要铺垫的资金,所需的量都不小。2013年开春后,光伏的国内开发、应用可能会大规模地起来,那时候才真正需要资金。不过,问题正在缓解。政府部门和风投,已经对它产生兴趣。
依靠技术蓄势待发
太阳能工程项目的市场前景看好,当然会导致各路企业觊觎。目前国外的太阳能企业很有实力,国内则是群雄并起,那么,远方动力凭什么可能赢呢?
远方动力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公司有四张“王牌”,即四方面的优势,那就是:好的产品和解放方案的设计、好的选材、能组织高质量的建设、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做到这四点其实依靠的是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目前远方动力已建立了良好的人才队伍以及智力库支撑。他们和国外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德国、美国、日本的专家指导团队,可提供后备技术支持;公司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澳大利亚的设计软件,可提供模式化的快捷的设计,这个在国内是领先的;公司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应变器厂商的产品,这也会给公司带来品牌附加值;公司成立的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公司的人才背景却比较深厚,比如刘宏本人就已经做光伏20年了,有丰富的经验。公司在施工的时候对质量方面的把关是非常严的,口碑也相当好;公司的服务在行业内也有口碑,到现在公司里面没有一桩投诉。
目前,远方动力的一些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占百分之七十,在国外也有很多应用。除了物美价廉之外,另外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创新。目前公司拥有的7个专利中有6个是针对公司的产品。而因为拥有知识产权,产品就更有竞争力。
企业的机遇和勇气
再好的技术也需要推广,而推广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能源行业以前更多是非完全开放的市场化领域。因此,谁能抓住机遇、主动应变,谁就可能抓住先机。
远方动力的第一款产品是太阳能的控制器。当时正好赶上北京的新农村建设,北京的郊区都要做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发电系统里必须要用到控制器。当时市面上用的都是德国的控制器,单价288元人民币。而远方动力新推出的产品的单价是88元,价格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即便是88元的价格也没人愿意用——因为这是新品牌。
而且,当时的远方动力还没有资格去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招商、投标。当北京的相关政府机构郊区召开投标会议的时候,远方动力的员工就在会场外做了一个展板,连上灯,做了一个小系统,主动向参会人员介绍自己的产品。
就这样,在顺义的新农村建设招投标现场,远方动力拿到了第一笔单子。那些中标的企业就知道了有这么一家企业以及这样的产品,可以在采购零部件时考虑。
为了鼓励客户尝试自己的新产品,远方动力还采取了赠送的方式,让客户免费体验,然后才陆续地打开市场。保定等周边市场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当时我们的这种方式在能源行业是比较少见的。我们给这个行业带进来了有点‘狼性’的销售模式。”远方动力副总经理鞠婷说。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201X年,XX县被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决打好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和生态扶贫整体战。至201X年底,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50元,较上年增加651元,增长14.8%,比201X年增加 1851元,全县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201X年的8.76万人减少到4.1万人,累计减少4.66万人,年均减少1.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计下降26.2个百分点,年均减少8.73个百分点。
一、201X年以来的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资源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县以专项扶贫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X年以来,衬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100亩,发展牧草节灌面积20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70万亩,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万亩,解决了5.7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9%;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9项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乡油路6条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条434.8公里,通村砂砾路34条129.34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畅;先后投入电力建设资金3.9亿元,先后建设主变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装配变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线路180公里,全县村组通电率达100%。贫困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1X年以来,县上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累计注入担保资金1.83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6.86亿元、双联贷款8.54亿元、双业贷款10.66亿元,积极引进甘肃银行、鑫隆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无担保、无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额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扶持建成华藏寺镇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效益试验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点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果、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XX白牦牛和XX肉用细毛羊为主的基地化生产格局。201X年,扎实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开工建设日光温室4908.6亩,养殖暖棚38980.3亩;推广以小黑麦、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28万亩,完成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5.1万亩;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77个,发展会员3062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209户。全县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8.35万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9.1万亩,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8.15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8.54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80个,设施农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种植业产值达9.6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5.02亿元,特色农牧业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2个,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和白牦牛系列产品分别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加快推进高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上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把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1X年以来,县上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规划和安置方案,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通过市内农林场安置、毛藏库区移民新村安置、县城安置、县内易地搬迁安置、县外安置、劳务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搬迁安置移民,先后建成了华藏寺镇红大口、华藏寺镇黄草川、松山镇红山根等生态移民安置点28个,搬迁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时,整合农牧、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转规模,201X年以来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59亿元。生态移民工程和劳务输转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全县累计退出耕地10.7万亩,建成草原围栏面积510万亩,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四是持续加强智力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一项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产业+科技三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骨干培训5000人以上,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1.45万户,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先后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28项(次),示范163项(次),示范面积达75万多亩,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认真开展以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输送贫困家庭两后生2180名,培训雨露计划2236人,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X年以来,新改建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学前幼儿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8%、99.34%、89.64%,12075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由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的免费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卫生业务技术综合服务楼、迁址建设了藏医院、新建县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和9所乡镇卫生院、73所村卫生室,今年开工建设妇保院和藏医院住院部楼,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养人数达1525人,供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游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0500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1.82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六是不断加大社会扶贫,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201X年以来,各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先后落实各类对口帮扶资金6862.16万元,重点实施了黄草川生态移民示范园、红山根生态移民示范园、打柴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工业园区给水工程、小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为贫困群众帮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市县乡245个单位、7334名干部联系我县176个贫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协调落实富民项目475项,落实资金2.61亿元,受益群众8.4万余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353.87万元,201X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86万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8大类30余项,减少贫困人口1.53万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201X年奋斗目标
1、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贫困乡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减少贫困人口。到201X年底,力争全县基本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年均减贫0.5万人,返贫率控制在30%以内。
3、201X年内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7个,贫困户新建设施农牧业1900亩,实现全县贫困户户均3亩棚的目标,力争使祁连、东坪等7个乡镇和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松山镇松山村、天堂镇天堂村等3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4、力争完成建制村道路通畅工程360公里,建成15个乡村客运停靠点和河东公路、石门镇至宽沟工业园区二级公路、石门镇至火石沟公路,基本形成金强川四纵六横路网架构;全面建成石门河调蓄引水和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两大骨干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库、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区改造、南阳山片2.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5、积极推进移民搬迁,解决恶劣环境人口生存问题。坚持把劳务移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项目,以县外移民和本县、乡镇或村内实施易地搬迁、插花移民、区域内调整相结合,加大移民搬迁和劳力输转力度。到201X年底力争完成生态移民2万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迁规划》;为部分贫困人口有计划地移居到公路沿线、中心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县内外川区,实现稳步脱贫,奠定基础;四是力争实现劳务输转20万人(次)、两后生培训4000人、劳务技能培训10000人的目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XX扶贫搬迁办发〔XXX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X万人,建卡贫困户X户X人)。
截止XX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X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X公里。耕地面积X亩,其中撂荒土地X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