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镇***村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各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突出政策上全面落实,主体上全民参与,空间上全部覆盖,强化领导,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清洁整洁、一村万树、农村改厕、基础设施提升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村情实际
***村地处***川区上游,**水库下游,距县城5.5公里,属省定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56户951人,耕地面积3265亩,其中川台地1200亩,山台地2065亩,人均面积3.43亩。全村贫困户101户419人,截止2020年底,剩余贫困人口5户12人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今年以来,***村全面贯彻落实市县镇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各项要求,立足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确定的工作任务,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上下齐心、全民行动,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入了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2021年***村被评为市级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1、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参与。***村紧紧围绕全域无垃圾全民参与工作思路,在宣传发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上想点子、出实招、求实效,成立以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为主的2个专门宣传队伍,常态化深入农户、学校和农民种养合作社,通过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现场讲解,集中宣讲、播放影视资料、大喇叭宣传和建立微信群坚持定期推送环保知识等方式,扎实开展“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主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全面宣传了全域无垃圾工作重要意义、具体措施、任务要求,消除了群众思想顾虑,激发了参与热情,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建设干净美丽家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强化顶层设计,靠实工作责任。“村两委”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结合,作为全村重点工作研究部署,抓促落实,以村为单位,按照实用、宜居、宜业、生态等原则,打造生农业态型乡村,聘请兰州大学设计院专业人员,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并按照分类施策原则确定实施内容,优先提升基础设施和村庄美化亮化建设,包括村庄主干道路及两旁的创意化美化亮化建设、农户门前屋后硬化及院墙院内修缮等方面、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村人居环境建设突破提升。同时,成立了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村文书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了1个人居环境群众志愿保洁队,选聘3名专职保洁员,制定并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和村组干部分组包片责任制,将责任和区域分别靠实分解到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和群众,并组织农户逐户签订环境卫生保洁责任和承诺书,形成了村、组、户三级齐抓共治网格化治理工作格局。
3、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实现村庄生态宜居。以***沿川线为重点,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整体提升全村乡村面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全域无垃圾,以治理整顿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以点带面,对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保障。同时,动员各方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全村上下形成了支书、主任亲自抓,村民小组具体抓,户户包抓的工作机制,明确了村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做到了任务清楚、工作具体、目标明确,确保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实行保洁员全天保洁,群众半月集中清洁、红黑榜每月公示、大喇叭定期宣传等措施,形成环境治理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全面养成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结合全镇消除“视觉贫困”专项行动,拆除危房、残垣断壁和乱搭乱建等43处,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面貌; 建立村级河长组织体系,经常性的对河道两岸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河道周边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大量推广秸秆青贮、揉丝打包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乱堆乱放特别是玉米秸秆污染等问题,2020年***村秸秆青贮8000多吨,发展产业的同时,促使村庄环境面貌有一个长期的、较大的改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村卫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的目标。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以生态建设为主题,按照生态美的要求,从塑造村庄风貌、发动群众参与等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对***村荒山地、边角地、废弃地、道路两旁等公共空间栽植彩色乡土树种和特色经济树种在***村荒山荒坡栽植云杉等1万多棵,在道路树畦种植四季玫瑰和三叶草11000平方米,绿化主干道路2.6公里。用绿色厚植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整治提升、美化亮化、干净整洁”的要求,科学规划,周密部署,严格实施。采取争取项目和自筹的办法,先后在***村实施了主干道柏油罩面、入户道路硬化、水渠整修、墙面粉刷、墙体改造、建设文化墙,安装景观亭、景观石,安装菜畦栅栏,修建农民休闲小广场等项目,有力改善了村庄面貌。以村为单位,建设垃圾收集处置点5个,配套垃圾清运车1辆,为农户免费发放家用垃圾箱100多个,实现了运有车、户有箱,使全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每半月1次,组织群众,出动机械,以组为单位逐村户逐地逐河逐路全面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对道路两侧、学校周边、水源周围、塬边咀梢、河道河岸、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长期积存的垃圾堆、柴草堆等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并严格落实保洁员定时清扫制度,为群众创造了干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环境。
四、勤督严查抓落实,长效机制出成效。坚持在构建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环境集中整治、网格化管理、督查考核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今年制定完善了《***村人居环境考核实施细则》《保洁员管理制度》《***村垃圾转运制度》等3项制度,并提高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村重点工作中的比重。由村“两委”负责,严格人居环境整治“旬检查、月评比”督查制度,每月评比排名各村民小组红黑榜公示、每季度现场通报等措施,扎实落实人居环境积分考核和保洁员绩效工资制度,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保洁员进行表彰奖励,督促各村民小组相互学习,扬长补短,有效激发了村组干部和保洁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情,在全村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的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渠口的重要抓手,为深入推进我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一年时间,使村容村貌整体改观,环境卫生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完备齐全,社会风气文明健康。
二、重点工作
(一)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按照人居环境改善整村推进示范村的要求,继续做好XX路沿线居民房屋新建、改建工作。与此同时,做好居民点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按照统一规划进行硬化、绿化,持续改善村容村貌。
(二)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大力实施“六清除”、“治六乱”行动,扎实抓好天合路、村委会所在地、农户庭院等重点地段、重点环节的整治工作,要持续推进以清、建、管、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柴草清理整治工作,巩固清理成果,坚持做到农村柴草“出屋、下房、离院”,有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对公路沿线、居民点环境卫生和家庭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活动,做到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平整,无乱堆乱放现象;排水沟渠畅通,设置固定垃圾斗,定时清理,卫生填埋;畜禽圈养,圈内清洁;居民庭院、居室、厨房整洁卫生;无严重公共污染,生态环境良好。
(三)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眼于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按照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村集体经济拿一点、群众投资投劳集一点的筹资办法,解决全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多方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在通村道路、人居住宅、养羊、养牛圈舍改造、农田水利工工程和改厕等项目建设上取得进展,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强化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入手,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治脏、治乱、治差的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室内、庭院、门前的卫生保洁,有序归位摆放车辆、农机具等。充分发挥“红黑榜”的奖惩评比作用,经常性地广泛开展卫生示范社及卫生示范户评选、“五星文明户”创评等道德教育实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和健康卫生知识,有固定的卫生知识宣传栏,引导群众自觉革除“六乱”陋习,不参与封建迷信、非法传教、黄赌毒等活动,形成讲文明、重品行、守纪律、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3月16日--3月18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及时制定工作计划,拟定推进方案,召开专题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工作落实。
(二)宣传发动(3月19日—4月3日)。通过广播、网络、微信、宣传横幅标语等多种载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活动氛围,让广大村民认清此次行动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广泛参与村庄清洁行动,迅速掀起。
(三)集中整治(4月4日--5月30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精准发力,大力实施“六清除”、“治六乱”行动,扎实抓好XX路、村委会所在地、农户庭院等重点地段、重点环节的整治工作。
(四)巩固战果(5月31日—12月31日)。坚持完善村庄清洁行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教育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村上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干部、社长为成员的村庄清洁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本村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完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彻底清理整治“三堆”(垃圾堆、柴草堆、粪堆),大力开展“三净”(农户庭院房前屋后净、室内净、厕所净)活动。每周五组织保洁员对沿路沿线及村社主干道卫生进行清扫,每季度底开展一次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并做到张榜公示。
(二)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有效地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定期邀请镇环保站工作人员开展环境卫生与健康关系的宣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摒弃不良习惯。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动员全村广大妇女开展家庭成员素养提升工程,教育身边人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它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建设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对探索坤都营子乡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辽宁省仅有我们喀左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名单,这将成为我乡和全县未来五年内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因此,做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民行动,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果园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种植、双尖山旅游等资源优势,深入实践,敢于创新,大胆谋思路,真正从内心里把好的想法反馈给我们。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2019年末完成以玉米、大豆,谷子等为主的粮食生产区域划定;改建、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舍及消毒室、饲料储藏库等设施;推广在丘陵山区建设标准化果园,建设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产业园。
(二)对现有耕地进行土地平整、保护,实施轮流休耕,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耕地污染的治理;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保证正常的饮水安全。
(三)全面推广秸秆深耕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四)健全河长制,对大凌河流域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完成大凌河流域改造、保护工作,不断强化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确保水质持续向好。
(五)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倡导家庭开展“光盘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又是什么?
(一)“种—养—加”绿色区域生态循环模式。以“农业资源配置优化、友好、生态提升”为核心,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方向,推广“种—养—加”绿色循环模式。
(二)“建—管—用”农业节水灌溉应用模式。以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为重点,通过加强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模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治—管—控”绿色农业生态管理机制。以补齐农业资源环境短板为重点,采取生态治理、依法管理、资源配置调控的手段,实施“治—管—控”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
关键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加之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些地方在未建设城市垃圾处置工程前,把城市垃圾倾倒到乡村,种种因素造成农村垃圾泛滥成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恶化。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身体健康,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环卫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
二、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前提。多数农村没有或缺少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设施设备,与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
(三)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城市环卫管理机构对农村环卫管理“鞭长莫及”,乡镇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大多数村没有指定的专人负责,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内没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内道路清洁、垃圾收集等工作,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老弱病残人员,不能担负起环卫管理职责。
(四)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程度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形成“房内现代化、房外脏乱差”。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1)根据村镇道路格局,用地布局,自然界限以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居民生活垃圾装袋后定时投入指定垃圾收容器内,逐步取缔生活垃圾散倒与地面、垃圾通道的投放方式,同时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2)在规划区域内整治露天垃圾收集池(点),杜绝散倒垃圾点和其他不符合规划目标要求的垃圾收集点,须按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在收集点由人力车、小型机动车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厂。3)环卫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进行计算,城镇环卫专业队伍宜占规划区人口的0.5‰~1‰,每个村目前应配置2至3名环卫人员。4)垃圾清扫、转运的设施配置缺乏,小型清扫车每村配置一辆,压滤式垃圾清运车每镇配置1辆。
(二)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
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
一是建立“统分结合”的城乡环卫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要成立环卫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具体事宜,实现了城乡环卫“全覆盖”。二是建立“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新机制。理顺城乡环卫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居)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三是建立严格环卫管理考核机制。县级环卫部门强化监督和考核职责,对镇村环卫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现在够狠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将镇村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环卫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要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乡镇总体规划,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中转站(房)、焚烧池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优化垃圾处理资源配置、减少运行成本。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撒漏的污染。
(四)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二是城乡一体化财政补助资金多向农村环卫管理投入。提高财政投入农村环卫保障资金的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的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作为村庄自筹资金。
(五)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板块、宣传窗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除了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外,要充分发挥基层乡镇、村组织机构的作用,要求村镇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进学校,鼓励农村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到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中去,通过学生向其家长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
四、结语
总之,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妥善收集、处置,对农村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对于目前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找出原因,提出整治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莱芜市环卫作业集团化运营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2] 白晓龙;顾卫兵;金胜哲;杨春和;邹永平;;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4期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村镇规划对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墓础性和指导性作用,结合我省村镇工作实际,就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镇布局散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胜乱差、不按规划建房、乱搭乱建等问题仍较突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科学编制村镇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防止村镇无序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集聚发展、节约土地资浑的有效手段;是指导农村房屋建设,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重要墓础性工作;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聚集,实现资源节约、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
二、明确村镇规划编制的目标任务
根据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到2020年全省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目标任务是:
(一)抓紧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自2008年起至2010年,全省所有县(市)要完成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工作。2008年完成14个,2009年完成14个,2010年完成13个,并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二)加快镇、乡和中心村规划编制.自2008年起至2012年,全省所有镇、乡要完成规划编制和调整修编、审批工作;基本完成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中确定中心村规划编制、审批工作。
(三)全面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自2008年起至2020年,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的规划编制、审批工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组织规划编制、审批工作。
各市(州)、县(市)政府要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制定本地区村镇规划编制进度计划,要采取与政府工作绩效挂钩、签订规划编制责任状等办法,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保证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健康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省政府将把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完成情况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验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准确把握村镇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我省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组织编制村镇规划,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科学、合理地确定村镇布局。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前晗性、指导性,注重可操作性。要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垅,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防止污染,引导村镇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配套完善墓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面貌,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街、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各级政府要积极做好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单位专家的特长,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科学制定村镇规划。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合理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搞好科学论证,严格履行规划审批程序。
(二)做到节约利用土地,推进集聚发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鼓励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进入城镇.对村镇规划建设用地内的农民住宅建设,应当按照当地村镇规划要求,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
(四)与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悠体规划相街接。村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悠体规划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协调城乡居民点与区域内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避免农民因重复建房拆迁而造成浪费。
(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镇规划要注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颐民风习俗。村庄规摸要科学合理,集聚要适度有序,利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开展.要切实重视并保护村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面落实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在编制过程中,进度要服从质量,严把质量关。
(一)积极落实规划编制资金。组织编制村镇规划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为支持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各市(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省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规划编制经费适当予以补助。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编制和管理工作需要。
(二)合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连续性很强的复杂工作,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规划编制资质。
对政府投资编制的村镇规划,应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省建设厅负责县(市)域村镇体系和省级试.点村镇规划的规划设计单位招标工作,市(州)负责辖区内村镇规划设计单位的招标工作.省建设厅、省新农办负责制定全省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省级试.氛村镇规划的编制计划和督促、审查工作。
(三)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前的公告和审查制度。为保证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前晗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日。同时,应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中的相关规定做好村镇规划的审查工作。
(四)及时做好规划的审批工作。为保证规划的时效性和法律效力,各级政府在接到报送审批的规划后,应抓紧时间做好规划的审批工作,防止规划审批时即已失去指导建设作用的现象发生。
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不得作为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经批准的村镇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各项建设必须依照规划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根据建设需要确需修改规划的,应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五)抓紧制定相关技术文件,确保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质量.省建设厅要结合我省村镇建设工作的实际,尽快制定下发《省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省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统一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
编制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要统筹协调面向农村的各项墓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明确需要编制规划的乡和村,确定村庄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及人口空间转移的墓本原则,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提出中心村建设指导标准,提出村庄治理与建设的措施,为村镇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五、依法做好村镇规划实施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是保证规划依法实施的重要手段,各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做好规划实施管理工作。
(一)要严格执行规划审批程序。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依法做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监督管理工作,防止村镇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现象的发生。
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改造项目必须取得相关规划许可后方可进行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建设符合村镇规划要求,同时确保农民建房安全。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应对符合规划要求、达到施工条件的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改造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规划审批效率。
(二)要严格查处违反规划行为.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对于违反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等各类违法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三)要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队伍。为保证村镇规划能够及时准确地实施,各级政府要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加强县(市)和乡镇政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力量,保证配备相应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财政部门要统一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经费,确保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的德定。
六、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