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普教育宣传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指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体育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 什么是体育科普教育
体育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目前有两种对体育的概念,一种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该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和发展体力,为达到这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是一种运动,有着不同的类别,如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以及用于比赛的专业体育等。本文这里探讨的体育是前面一种解释,也就是一种体育知识的科普教育,通过这种科普教育能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播,同时能够实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传播和推广,为实现这种目的,需要针对全社会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推广和以及相关体育成果的普及。
2 当前国内体育科普情况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活动也不断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全国上下也纷纷开展各种体育科普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多样,如通过发放体育教育宣传册、举办相关讲座以及通过举办社区活动等形式进行体育科普工作,同时在校园里面也通过体育课程等形式进行体育知识的科学普及,社会上也有很多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的博物馆等样式多样的体育知识科普活动。除了传统的体育知识科普方式,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进行体育知识科普工作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这是一种利用新媒体进行的体育知识科普工作,而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和各地的宽带上网的接入为这种新媒体的体育知识科学普及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当前缺乏体育科普知识的网站等适合互联网时代体育知识科普的平台,具体如下。
一方面,当前体育科普知识的网站十分的匮乏,通过搜索网站搜索“体育科普网”等类型的关键词,结果是很少有相关的网站被搜索到,这说明目前缺乏体育科普知识网站的建设,而且已有的网站也是内容较为简单,或者只有部分内容与体育知识科普相关。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上对于体育知识科普的手段较为简单,特别是在形式方面缺乏创新,通常是文字形式的介绍,偶尔有图片的介绍,但是这种体育知识介绍方式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而且内容方面缺乏体育内涵和特色的东西,背后的原因是相关专业知识人员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够造成的。
3 体育科普教育中使用Flash动画的优势
与传统的体育科普教育方式相比,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进行体育科普工作的宣传,能够充分发挥Flash动画的自身优点,如Flash动画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操作起来十分方便,而且画面形象,简单易懂,很多专业知识通过简单的画面能够动态呈现,方面人们理解,加上能够配合语音、音乐等背景,特别是适合体育科普的教育工作,具体如下。
1)Flash动画通常比较短小,所占空间不大,因此特别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特别是如今矢量技术的使用使得Flash动画画面更加精美,特别是适合通过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传播媒介上,特别是在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候车大厅等公众聚集的场合特别适合Flash动画的宣传。
2)Flash动画浅显易懂,有着较强的故事性,可以将体育科普知识融入到Flash动画的故事情节当中,同时配合音乐等特效,集故事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多个方面,特别容易被公众所接受,而且这种体育科普知识的教育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能够让人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当中实现体育知识的科普,而且通常有着良好的效果。
3)Flash动画方便进行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有着很强的交互性,在Flash动画当中通常可以包含视频、音乐、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而且目前有着专业的工具实现Flash动画的制作,能够实现诸如快进、慢镜头等诸多特效的控制,也容易进行细节把握。
4)当前Flash动画的应用很广,在一些体育赛事的宣传、教学视频等方面有着较多的应用,这些应用Flash动画的经验能够帮助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Flash动画的制作,因为Flash动画的制作技术都是相通的,而且一些现有的素材也能够用于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Flash动画的制作。
4 体育科普教育中使用Flash动画的可行性建议
1)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出具相关的政策用于规范和引导,因为体育科普教育很大程度上属于公益事业,政府出面进行政策引导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政府出面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体育科普教育进行管理,同时联合相关的高校、教育机构、Flash动画制作公司等成立专门的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制作团队,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确保团队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平台方面的建设,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平台用于体育科普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极为丰富,信息传播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当前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传播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平台进行体育科普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应当搭建专门的平台进行传播。
3)体育科普知识的内容选择方面应当以科学性为导引,以实用性为目的。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传播,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和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应当根据受众的现有体育科普知识情况进行宣传,不能用专业性的要求来要求广大民众,制作的Flash动画应当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普适性,同时注意专业性和科学性。
4)相关体育科普知识宣传Flash动画的制作队伍的培养。与一般的Flash动画不同,体育科普知识教育的Flash动画有着自身的特点,不仅内容方面是针对体育科普教育的,同时制作完成的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应当符合体育科普教育,因此需要Flash动画的制作人员比较专业,特别是技术方面,同时应当在策划方面有着较强的知识储备。目前对于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的制作团队的培养应当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体育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进行人员培训,另外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一、方案名称:
科普教育--学生心目中的社会问题“转基因”
二、方案背景:
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即将下发和执行,生物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成为了近期研究的热点。结合目前高中生对待中国近期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 ,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等转基因社会问题的态度不稳定,归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转基因的认知不够,因此以转基因知识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升高中生对转基因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优化课堂教学,以便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方案目标: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普及了转基因科学知识,宣传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科学解答了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对农业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水平。提升了专业知识,更加了解了转基因技术,也会用科学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2、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科普知识特长,培养合格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3、借助青年学生这个活跃群体,向社会发出并传递科学、权威的声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本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主要为我校教师与学生,并邀请县教育、科技条线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指导,共计1000人左右。
五、方案的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a.活动主要以转基因科普知识手抄报作品展示和了解转基因十大问题的海报展示的形式进行,并在现场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单。展示的手抄报作品和海报以学生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图文并茂的版面,将转基因科普知识跃然纸上。活动中,同学们互相谈论对转基因各方面的见解.
b.活动还安排了专家专题讲座,从科学层面回答公众关注的相关转基因热点问题,向社会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
c.填写调查问卷、现场答疑释惑、自愿支持签名等内容。
2.难点、重点、创新点
a、活动资源的寻求和充分利用。
b、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与实施。
c、交流的开放程度空前巨大,引发的社会效应比较突出,立竿见影。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意义
3.利用的各类科普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a.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
实行“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形成合力”的原则。由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各处室互相支持、协调,成立“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制定校园“转基因”科普文化宣传规划,保障“转基因”科普教育项目、岗位、阵地、教师和物资的落实,保证“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b.组建“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队伍
加强师生的“转基因”科普知识宣传,聘请学有特长、热爱科普的老师,担任学校的“转基因”科普教育辅导员,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科普教育的整体素质;并聘请校外“转基因”科普界的专家担任学校科技顾问和辅导员。
c.制定执行“转基因”科普教育方案
通过“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的共同研究和协商,制定学校“转基因”科普教育的活动方案:每天一则科普新闻、每周一期科普博览、每月一份科普信息、每学期各班一期科普黑板报、每学年一次全校性科普知识竞赛和每学年一届科技节。每学期的科普周、科技教育月活动中我们均要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学校、班级开展以“转基因”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板报评比,进行“转基因”科普教育系列活动,隆重举行“科普节”,展示师生、学校在“转基因”方面取得的科普教育成果。
4.活动过程和步骤:
a、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制定“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基础性工作。
b、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组织开展各类“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加强“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的研究。
c、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汇总成果,邀请相关专家鉴定总结。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主观上的青少年“转基因”科普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和客观上学校研究重点的变化是本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高驾驭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能力,并多与学校领导沟通,提供好的意见建议,把构建“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作为年度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予以大力支持。
6.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a、活动报告,“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研究专辑;
b、学生科技人文素质展示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绩,形成科技小论文、小研究成果集锦。
7.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参照教育科研的评比方法对活动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评价,确保科学性、公开性。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科技馆发展过程中,将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科技知识展现给群众,一方面能够使群众对科技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能够丰富群众的文化内涵。科技馆在日常应保持开放状态,充分发挥科普教育优势,围绕科普教育组织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由科普教育推动文化活动发展,可以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
1科技馆与群众文化的联系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群众,需要为群众提供参观浏览的场所。现阶段科技馆成为参观浏览的载体,群众进入到科技馆,在探究科技成果的同时,将文化与科技成果相互融合,在融合中既要向群众传播科学思想,满足群众的科学探究兴趣,也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深入挖掘群众的科技创新潜力。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融入科技内容,可以使群众文化与科技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且以群众为文化活动的主体,使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与科技馆进行有效的互动,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宣传作用和指引作用,使群众能够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基础上,还能增强科学素养。
2科技馆对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作用
2.1科技馆向群众文化科普知识
科技馆在展示科技成果过程中,应与文化活动相互融合,让群众在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增强群众的身心喜悦感。在科技馆运行过程中,应向不同的群众提供参与科普知识以及文化活动的机会,让群众在科技馆,将科学知识作为拓展群众文化视野的载体,这样有助于丰富群众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内涵。
2.2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
科技馆在向群众进行文化知识科普过程中,应采用适合群众接受的形式,并且通过不同的形式,可以使群众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知识,并且在不同形式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现阶段,科技馆在丰富文化活动形式过程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为影片播放,二是开展活动,三是知识讲解。在影片播放形式中,科技馆为群众设立影片播放环境,在播放环境中,以影片的方式向群众播放科普内容,在科普内容中,会融合更多的传统文化,让群众同时进行科学知识和文化学习。科技馆在播放影片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设备,向群众呈现出更加真实带有科幻色彩的内容,让群众在观看影片过程中,获得科普教育,帮助群众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科技馆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科普剧、科学实验等,活动形式中运用趣味性方法,将科普知识与活动进行融合,增强科普知识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激发群众探究科普知识的兴趣,在产业科普教育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在活动中,群众会形成科普意识,有助于文化活动对群众的文化意识进行引导,让群众以文化活动的视角,理解和感受科普教育,增强群众科普教育的体验感。采用讲解知识活动的形式,科技馆在每项科技成果展示期间,需要安排讲解员负责科技成果的讲解工作。在讲解科技成果过程中,讲解员以故事的形式,将讲解过程体现出文化活动内涵,一方面利用文化活动能够集中群众学习科普知识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可以陶冶群众的文化情感。
2.3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我国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在许多地区投入较多的精力,用于科技教育建设,利用科技教育资源,加强基础群众文化建设。但是应注意的是,偏远地区科技教育资源有限,在进行科技教育建设过程中,应以科技馆为基础,使科技教育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同步进行。此外,各地区应对科技馆的使用方式进行变化,采用流动式科技馆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向群众提供学习科学知识的条件,在进行科技教育过程中,突显精神文化内涵,让更多的群众在精神上认同科技教育,在参与科技教育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在文化活动中学习科技知识,并且提升群众的综合素养。
2.4加强宣传工作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群众的时间有限,多数群众会减少前往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科技馆应采用多种方式,如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免费参考科技馆的机会,使更多的群众进入科技馆,学习科学文化精神。此外,在以免费开放为宣传方式的同时,还应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介,通过互联网向群众介绍科技知识,使群众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宣传工作,使科技馆可以对科普教育进行扩大宣传,引导群众参与科学教育,在参与中使文化活动体现出创新发展的特点。
3加强科技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作用
3.1加强科普基础建设
科技馆在向群众开放过程中,要为群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需要科技馆采用多种方式,向群众详细介绍科学文化知识,并且通过采用的方式,使科学文化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给群众,提高群众的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使更多的群众理解科学文化知识,科技馆在采用多种方式的同时,还应加强日常科普基础的建设,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这样才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活动环境。许多科技馆在加强科普基础建设过程中,会在科技馆内部设立形式和主题,体现出多样化特点的展厅,每个展厅向群众展示不同的科技成果,每个科技成果,均由专业的人员向群众进行介绍,介绍内容包括科学成果的研发过程、应用过程以及创造的价值,让群众对科技成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科技馆加强科普基础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使科普基础设施的形式更加丰富,使群众在参与科学文化活动时产生更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科学文化活动的发展,使科学文化知识在群众中间更好地传播。科技馆应以科普基础建设为载体,加大科普基础建设的投入,在投入过程中使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更加丰富,以便满足群众各类的科学文化需求。此外建立健全的科普基础体系,会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活动环境,让群众在环境中,可以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
3.2加强宣传工作
在不同地区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群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外,群众的文化水平也会对科学文化活动发展产生影响。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需要科技馆作为基础,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采用形式丰富的宣传,如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可以将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群众,使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消除群众产生的伪科学思想,另一方面能够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在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只有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3.3加强公共服务职能
科技馆具有公益性特点,在社会上会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在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科技馆应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满足群众的科学文化需求。在加强公共服务职能过程期间,科技馆应转变单一的发展理念,向科技馆内增加更多的资源,使科技馆具备多元化发展能力,多元化发展会向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从而扩大科技馆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科技文化活动。此外,为要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应将群众为科学文化活动的主体,以群众的角度,向群众提供合适的服务,使群众可以进入到主动状态,让群众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参与科技馆的建设,使科技馆的科学文化教育功能不断增强。
4科技馆对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意义
4.1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
在科技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过程中,科技馆应在原有工作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创新形式,以创新形式作为文化活动的载体,让群众在创新的文化活动中,既能了解多个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利用创新形式,使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创新形式中,科普展示、临时展览等应用较为广泛。在科普展示过程中,将应用广泛并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科技产品,采用互动操作或者体验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到科学文化活动中,在科学文化活动中,群众观看到科技产品,会对科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在不断探究中,群众会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以及产生的效应,有助于增强群众的科学素养。
4.2使群众成为建立科学文化氛围的载体
在科技馆传统的运行模式中,由于科技馆具有公益性特点,创造是经济效益,难以维持科技馆的正常运行,并且政府部门投入的资金较少,使科技馆的科学文化氛围,无法吸引群众。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为重要,科技馆应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群众应用较为广泛的科技成果展示出来,使群众以生活角度近距离体验科技成果,使群众成为科普教育的参与者,群众在参与过程中,会自身产生参与科学文化活动的意识,在不断地参与中,群众会使科学文化活动氛围更加热烈。科技馆应做好引导工作,让群众发挥主动作用,调动群众的力量,带动更多的群众进入到科技馆,在科技馆营造的科学文化活动氛围,延伸至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技馆的支持力度,采用校馆合作或者企管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和企业职员,在科技馆参与科学文化活动,从而实现群众科学素养快速发展,将群众自身作为文化氛围的载体,进一步增强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馆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应将科学教育与文化活动相互融合,采用多种方式,对科学文化活动的内容以及发展形式进行优化,组织群众参与到丰富的科普活动中,在科普活动中为群众提供具有灵活性特点的科普教育服务,让群众在科学文化活动中,接受科普服务,通过服务,既能增强群众的科普文化内涵,使所形成的科学文化氛围,影响更多群众的科学思想,还能以科技馆为依托,丰富群众的科学内涵,促进群众综合素养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钱雯.科技馆科普辅导员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6,(8):297.
[2]潘玉.浅谈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与策略[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5):247-248.
关键词:科普教育;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特色社团
面对国家基础教育领域中学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探求学校科普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课题。我们将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分为两大系列,即“学科教育系列”和“创新教育系列”,在“创新教育系列”中主要以“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育人功能的课程体系。本文依据课程构成的四大要素,结合本校实施科普教育的实践,就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能对学校创新教育发挥指导性作用。
一、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目标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的首要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概念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学校通过科普宣传、科技讲座、科普培训、科普实践等途径构建科普教育基础环境,在全校营造科普教育氛围,让科普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从而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阶段虽然不可能培养出科学家,但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多向性、求异性等的有效提升,学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科技项目研究等特色活动课程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三)建构“教、学、做”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模式。课程目标必须在实现教育主体发展的同时完善学校创新教育模式,我们认为,只有“教、学、做”相统一才符合认知发展规律,才能具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功能。学校通过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实践基地、创客空间、网络信息平台等教育资源,形成做中教、教中学、做中学、学中教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模式。
二、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结构
我们依据学校和地方实际,根据课程论,综合考虑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我校“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结构”(如下图)。
以上课程结构图中,依据各层次教育目标设置6门特色课程,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采取递进式的逻辑化顺序,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三、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纲要
我们将“课程纲要”分为“一般项目”和“具体方案”两个部分来论述。
(一)关于“一般项目”。“一般项目”就是简要说明开课的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等。在此不一一展开阐述,仅就“教学材料”作两点说明,其一,教学材料主要指教学所依据或选择的教材,即校本教材。现阶段校本教材的来源主要有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或者从现成的科普读物、教育书籍中选择的教材,或者通过摘编、改编的教材。其二,随着课程设置的不同所使用的校本教材不同,如我校的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就是根据课程结构中的三类课程选择和采用由三个板块构建的系列化的校本教材。
(二)关于“具体方案”。“具体方案”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其中“课程目标”有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如前所述的课程目标即为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的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即为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一般采用国家课程目标设置标准,即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与提炼,并以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而成的教学实施计划文本。以我校科普教育领域校本课程纲要为例,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板块,以表格形式简述如下:
另外,“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将择专章予以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一、科普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在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所做的《公民科学素质与中国现代化》报告中指出:公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持的。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公民素质就是第一国力。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及其他伪科学、反科学、反人类、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对民众,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认识已知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新鲜知识,同时也在揭示着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邃的未知世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知识特别是最新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揭穿形形假科学的伪装。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科普教育已不仅仅是依赖于学校,局限于某一些人群,如: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以及科学辅助人员,而是要形成一个沟通学校与社会的科普体系,一个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科普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科教因素,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使科普教育社会化;另一方面,在发展学校科普教育的同时,将学校教育延伸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社会科普化。
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走科普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这条路。社区教育的终身性、开放性、多样性,决定了它可以把科教和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培养公民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满足现代化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需求。
二、社区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科普教育与部分科普对象之间存在隔膜。大规模的科普推广,诱使一些内容单薄、形式呆板、粗制滥造的科普出版物一拥而上,鱼目混珠,致使部分人对科普有了误解:一味地知识罗列,没完没了的百科全书,像一批又一批准备考试的辅导资料;还有那些故作神秘的无数种“十万个为什么”,似乎科普就是无数个标准答案——人们对科普失去了兴趣,科普被次品破坏了名声。
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首先就要防止和解决这一问题。怎样选择好的出版物、科普教材以及科普宣传材料?怎样调动起居民的科普学习兴趣?就像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经说的“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这是摆在科普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2、居民文化层次的不同加大了科普教育工作的难度。应该看到,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也都各有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层面。那么,在不同层面的教育中,应如何开展科普教育?面对占社区教育对象大多数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如何将科普工作做得通俗易懂?又如何在各自不同的兴趣中找到彼此的教育切入点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3、科普教育工作起步晚,硬件基础设施少,资金不足。我国大规模的推广科普教育只有近20年,科普设施不完善,财政资金不足,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科普之路,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全民的动员。
4、科普教育工作队伍仍需扩大、充实。科普教育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早日实现我们期望中的科普社会,科普工作者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们目前的情况,不论在素质水平上,还是人员数量上,都还满足不了当前科普教育工作的需要。小到社区居委会科普组织,大到各级科协组织及有关方面,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这也意味着我们社区科普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关于社区科普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针对设施少,资金不足等问题,突出资源整合,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1)整合社区物质资源,健全科普教育网络:
由于街道社区资金缺乏,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充分,为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在努力创建新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如:社区学校、社区单位、学校教育设施、青少年活动基地、老年人活动室及各大会堂、影院等,形成科普教育网络,以小面带动大面,全民动员搞科普,并建立起固定的科普园地,进行长期宣传。
(2)整合社区人力资源,深化科普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内“有才者、有心者、有闲者、有力者、有需者”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科普教育的良好局面。如:发挥科普教育专兼职干部的作用,有计划地发动并开展科普活动;发挥高学历人员、“四进社区”指导员的作用,为群众提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等知识;发挥志愿者作用,开展各种科普培训活动等。
2、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科普教育模式
以中小学作为区域性社区科普教育组织、协调的主力军,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进行校内、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其优势有3点:
(1)以学校为中心,学校掌握主动权,便于发挥主导作用。
(2)参与各方自愿结合,互利互惠,广泛性强,积极性高。
(3)学校容易组织,便于管理。
但是,学校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存在组织层面的先天不足,“社区资源整合”作用微乎其微。社区居民以学校名义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往往会定位在“保育”或课外活动层面上,对丰富社区科普教育的内容,提高科普教育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有街道的指导和全面调动,使社区科普工作向更深、更高的层面发展。
3、拓宽科普知识层面,加深科普知识深度
社区科普教育虽然是面向大众,面向较低文化层次的人群,但不能因此就降低科普教育的质量,一些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科普教育,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也应该介绍给公众,介绍给普通人。我们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教师、公安、司法干部、优秀企业家、教授、工程师等在社区进行讲座,开展各类科教活动。我们还可以聘请一部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兼职辅导员,组成类似与“大学生科普讲解团”的团队,进行流动性科普宣传。
4、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不能把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变成一种应试性的知识灌输。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中学教育则应该研究怎样保持学生的创造力而不是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青少年一定要有活跃开放的思维、科学的理念,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关键,科学世界呼唤我们用科学的精神去创造。
不仅仅是青少年,我们整个社会科学普及的目标也要倡导科学文化,使公众具有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处理事物。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成果会被不断地更新、替换,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坚持,只片面注重层面上的发展,这也许就是许多拥有渊博知识却不具备基本理性质疑精神的人,在一些低级歪理邪说前迷恋、拜膜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