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缆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前单一的、枯燥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了“创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将学生分组,然后自主选择课题,独立完成大作业,最后进行课题展示,以供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老师在这期间结合所讲内容,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准备调查研究。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思考了本课程的相关内容,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教学改革的期望目标如下:(1)构建新颖、实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确定课程的教学项目和具体的能力要求。(2)制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管理制度,探索出一套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相适应的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3)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助学、助教系统,完成高水平、立体化教学系统的建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课程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内容设置虽然详细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浏览器等软件的具体操作并附带例子,但是所应用的案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按照课本的步骤去操作,表面上学生是自己动手并掌握了所学内容,但实际上缺乏主动性和思考,只是形式上动手操作一遍而已,只要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我们提出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境设置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比如,课程中的Word模块,可设计一些个人简历、通知、调查报告、总结之类的文档案例,将整个Word包含的知识都贯穿在这些案例中。在Excel模块中,将所有知识与综合测评、问卷调查、通讯录等贯穿起来。而在PowerPoint模块中,可以让学生制作项目的介绍、工作的流程和成果的展示等。这样设置课程内容,不但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马上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
本课程采用“项目启发-讨论实践-综合展示”的教学模式,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3.1项目启发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寻找小组成员感兴趣的焦点问题,初步设计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可行性的项目和任务。在设计任务的内容和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合理的引导。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知识结构等因素,帮助学生制定感兴趣、有意义的任务,例如,“餐厅意见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等等;其次设计项目的任务时,应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和能力要求巧妙地融汇其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的知识;另外项目容量不能太大,完成任务所用时间要尽量短,避免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要利于教学任务的实施;最后要注意任务的完整性,任务从设计、实施到完成,最终要能够提交一份完整的项目报告,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该项目报告也作为课程的评估、考核内容之一。3.2讨论实践由学生制定任务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步骤:(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获取信息;(2)学生通过分析任务的要求,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讨论和设计相关调查问卷的题目和选项;(3)制定小组的行动计划,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法和具体的分工。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男女比例等因素,以互补为原则,尽量使各组力量均衡。在本课程中,小组人数根据任务的情况以3人一组为宜。每个小组确定1位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计划、实施和检查。小组的3位成员分别负责Word文字处理部分、Excel表格处理部分和PPT幻灯片展示部分。在这一阶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学生在确定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以及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后,按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法完成任务。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指导与监控尤为重要。在设定工作计划时,教师要协助学生准确把握方向。在学生制定任务实施的步骤时,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提示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能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任务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设计任务编写调查问卷,按照项目报告的要求分三部分进行编写和排版。3.3综合展示教师提前确定评分标准和检查评估方案,结合学生的电子版资料和现场展示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问题和改进的方法。通过这个重要的阶段,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完善后续的项目实践。
4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电缆专业双元班”采用“4+1”的教学模式,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原来分散安排的上机环节改变为集中在1天的实践环节。鉴于此,我们采用“项目启发-讨论实践-综合展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分工合作,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能力需求为导向,自发地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将办公软件的应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深度开发。学生在最后综合展示时所提交的电子版项目报告将上课所教授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新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此教学模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在电缆专业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格率为80%,优良率为42.4%。而在电缆专业双元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67.8%。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表明,“项目启发-讨论实践-综合展示”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5结语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消防应急抢险救灾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主要领导同志
副组长:公司主管消防工作领导同志
成员:保卫、安全、监察、生产、财务、设备机动、物资供应、计划基建、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及受灾单位主要领导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防火委办公室,负责消防应急抢险救灾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召集会议、消防培训、消防演习,以及对消防设施规划、建设提出建议等。
消防应急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四个组的成员可根据火场实际需要吸收受灾单位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加。发生火灾后,单位要立即组织扑救,疏散在场群众。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要保护现场,接受火灾事故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清理或者破坏、伪造火灾事故现场。
(一)公司消防应急抢险救灾指挥网络
版权所有(二)公司消防应急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火灾形势做出总体部署,迅速制订灭火方案并向参战队伍下达指令,安排任务,并督促检查落实。若上级领导到达火场,听从上级领导统一指挥。
2、组织所有的灭火队伍和救援力量,协同作战,保证及时控制、扑救火灾。
3、根据火场情况需要,有权及时调整作战方案,统一调配灭火装备、器材和人员。
4、组织火灾调查,研究火灾事故原因,划清事故责任,制订预防对策,提出处理意见,写出专题《火灾调查报告》。
(三)灭火行动组职责:
1、听到火灾报警后,立即奔赴火灾现场,听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准备投入灭火战斗。
2、利用一切灭火器材,全力扑救初起火灾,控制火势蔓延,并注重贵重物资的扑救。
(3)主动向消防队介绍起火部位、燃烧物质、水源位置并积极配合灭火行动。
(四)通讯联络组职责:
1、发生火灾后,不能立即扑灭,应赶快报警,任何人不得阻拦报警。报警时拨打电话“8718119”(油田消防支队)、“8740119”(滨北公安分局消防支队)或用油田电话直接拨打“119”。
2、向消防队报警时,准确报告火灾位置、起火部位、起火物、火势大小,并报告报警人、报警单位等有关内容。
3、报警完毕,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队,并主动汇报和回答消防队提出的问题。
4、向上级领导汇报失火情况。
(五)疏散引导组职责:
1、熟记安全出口位置和疏散指示标志。
2、了解出口宽度及结构形式,掌握人员疏散时间。
3、火灾发生后,根据灭火方案确定疏散路径。
4、发出疏散信号,疏散引导组人员要定点定位,指挥疏散,维护秩序。
5、人员疏散完毕后,应再检查一次,确保人员全部撤离现场。
(六)安全防护救护组职责:
1、首先抢救人员,其次抢救贵重物品。
2、配合消防人员进行现场灭火。
3、做好警戒,维护好火灾现场秩序。
4、对抢救出的伤员,要迅速与医院联系进行抢救,对抢救出来的物品要看管好,不得遗失。
5、保护失火现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界定
按照《山东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有关规定,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总的原则是,凡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应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要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订完善灭火行动方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对灭火行动方案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为一旦发生火灾做好思想上、人员上、物资上的准备。
三、公司消防力量的组成及消防器材装备情况
公司消防力量主要有公司义务消防队和油田消防支队、滨北公安分局消防中队组成。
目前,公司所有的重点消防单位都设有义务消防组织,公司机关及各单位都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设施。
四、消防应急行动方案
根据公司特点,本着重中之重的原则,公司消防应急行动方案主要分以下几个类型:
(一)石油化工火灾消防应急行动方案
1、火灾特点
危险性大、燃烧速度快、燃烧状态复杂、火灾危害大、损失大、扑救困难大、有难气体易发生泄漏。
2、战术措施
快速准确,掌握火情;以冷制热,防止爆炸;先重点,后一般,切断油气;防止有害气体泄漏。
3、注意问题
(1)注意冷却火灾现场,准确布置水枪位置,利用灭火器材、设施灭火。
(2)防止复燃、复爆,注意建筑物、高大设备等的倒塌方向。
(3)消防车进入火场,占领上风方向,车辆停放在便于转移的位置。消防员个人装备必须齐全,要防止中毒。
(4)组织警戒值勤,设置警戒区。
(二)电力火灾消防应急行动方案
1、火灾特点
(1)电力设备用油及电极、电缆着火,火焰温度高,热辐射性强。
(2)电力设备用油刺漏后,四处流淌,着火后蔓延迅速。
(3)大跨度钢结构厂房在火灾作用下,易变形倒塌。
(4)火场有毒烟雾及带电状态的电力设备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战术措施
(1)切断电源,采取保护措施。查明有无人员被困,确定燃烧部位、有无爆炸危险。
(2)在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下,迅速关闭油道阀门,堵塞泄漏油部位。
(3)扑救变压器火灾时,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用水枪冷却变压器防止爆炸。
(4)扑救电缆火灾时,采用二氧化碳、干粉、黄沙覆盖灭火。
3、注意问题
(1)采取灭火措施时,要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不可盲目行动。
(2)扑救不同部位火灾,要采用不同灭火剂和冷却方法,防止发生爆炸,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3)电力火灾应注意防止中毒、触电等伤亡事故。
(三)物资仓库消防应急行动方案
1、火灾特点
(1)燃烧面积大,用水量大,扑救时间长。
(2)烟雾大,温度高,燃烧隐蔽,不易寻找着火源。
(3)燃烧物质各异,火势多变,毒性气体多,存在爆炸危险。
(4)库房耐火等级低,燃烧时易倒塌。
2、战术措施
(1)查明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的种类、性能、库存量及正在燃烧库房的火势蔓延方向和相邻库房情况。
(2)对不同物质仓库发生的火灾,要选用正确的灭火剂,必要时应准备足够的沙土扑救油类和轻金属火灾。
(3)对易燃易爆仓库火灾,要在发生爆炸前快速展开灭火,制止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已发生爆炸的仓库,应采取措施防止再次爆炸。
3、注意问题
(1)对正在燃烧的仓库情况不明时,要防止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人身伤亡。
(2)进入库房内灭火时,要注意可能发生爆炸或建筑物倒塌。
(3)扑救有爆炸危险、有毒物品仓库时,须特别注意灭火人员的人身安全。
(4)根据火情态势,严密组织货物疏散。
(四)公共场所消防应急行动方案
1、火灾特点
(1)各种活动场所相互毗连,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易造成群死群伤。
(2)室内使用装饰材料,密封严、光线暗,发生火灾后烟雾大,能见度低,易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3)各种电器及可燃物质多,发生火灾后,火势燃烧猛,蔓延快。
2、战术措施
(1)利用各种救生器具及时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
(2)利用室内固定和移动消防设施扑灭火灾或阻止火势蔓延。
(3)做好火场破拆及送风排烟工作,消除中毒、爆炸和触电的危险。
3、注意问题
(1)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被困群众或营救人员触电伤亡。
(2)进入室内救人、灭火人员,须佩带空气呼吸器、防火隔热服、强光手电、对讲机及安全导向绳等。每组不少于3人。
(3)及时做好被困人员的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防止造成人员混乱,对一些特殊人员(危重病人、儿童、老人等)的疏散,应由专人负责。
五、火灾调查及处理
调查火灾原因是消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重要工作,具有时效性、技术性、政策性等特点。火灾调查的目的是:查明火灾原因,划清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提出预防对策,处理事故责任者等。
根据公安部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通字[1996]82号),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额,将火灾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二)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版权所有
(三)不具有前两项情况的火灾事故,为一般火灾。
1 总则
1.1 为确保在高温天气下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且生产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特制定《异常高温应急预案》。
1.2 本预案遵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采暖通风空调设计规范》等进行制定。
1.3异常高温的定义应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的酷暑天气,另一方面指的是夏季工作车间温度远高于室外,有严重危害劳动者身心健康,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的可能。
1.4异常高温的应对重在工作环境的改善及卫生保健的加强。
1.5各单位应结合夏季除害灭病运动,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并对高温和露天作业员工普遍进行防暑、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
1.6 有关部门要熟悉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切忌“战高温”等盲目蛮干,科学地划定“不安全温度”标准,把危害劳动生命安全的高温量化成具体数字,减少直至杜绝根据经验与感情来操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7 坚决制止以“高温补助”来弥补劳动者身体方面所受的损失而不能真正保障其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2 概况
发电厂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时,拥有2个升压站。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能确保我厂人员及机组的安全运行,防止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
2.1 危险点级别划分
发电厂地处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夏季(6月至8月)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为全年最高,降水多且集中,多偏南风。
2.1.1 汽机房7、8#机组8米层、9、10#机组12.6米层:一级;由于汽机房为封闭式厂房,汽轮机和密布高温蒸汽管道发热量大,厂房通风较差,汽轮机罩壳内温度最高,其次为房顶行车驾驶室,房顶照明维护。
2.1.2 锅炉房绞龙层、给粉机小室:一级;由于绞龙层、给粉机小室通风较差,加上煤粉的散热,室内温度最高可超过40℃。
2.1.3 输煤皮带层:二级;相对通风条件较差,夏季高温为保证皮带层煤粉不污染环境,需人员及时清理。
2.1.4 除灰电除尘卸灰机层、零米漂珠收集场所等:一级;为保证运行机组的正常除尘卸灰和漂珠收集,人员需24小时跟班作业。
2.1.5 发电机定转子内冷水交换器、发电机空冷器:一级;若以上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可造成发电机降出力或发电机绝缘损坏。
2.1.6 汽机凝汽器:二级;若凝汽器因高温天气影响端差,可造成机组降出力,尤其在夏季迎峰度夏期间,系统需要机组满出力运行,矛盾突出。
2.1.7 汽机各类冷油器、主要辅机油站冷油器:一级;EH油系统、旁路油系统、油系统,油温超限可造成机组跳闸或设备损坏。
2.1.8 燃油区储油罐:一级;燃油区储油罐受室外阳光曝晒,若不控制油温可能造成油罐起火爆炸。
2.1.9 室外电气各类充油设备:二级;异常高温天气受阳光直晒,可造成设备内部压力异常,可出现密封漏油,设备强迫停用。
2.1.10 集控室、网控室、化水控制室、燃运控制室、各泵房值班室:二级;若制冷设备异常,室内人员及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1.11 热控DCS、工程师站、电气各保护小室、NCS小室、通信、远动机房、MIS机房:二级;室内环境温度超限可导致运行设备异常或故障。
2.1.12 电气各开关室、电缆层、蓄电池小室、电缆隧道:三级;异常高温可导致电气设备严重发热,造成恶性循环。
2.1.13 检修的炉膛、凝汽器、卸煤机车或正在运行冷却塔内:一级;在这些区域从事较长时间的工作,工作人员风险较大。
3 应急预案内容
3.1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及其职责
3.1.1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 :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3.1.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1.2.1 在异常高温出现后,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组织专门力量应对事故处理,使人员与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限。
3.1.2.2严格执行中暑事故登记及报告制度,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大唐发电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报告本厂异常高温详情及处理工作进展情况。
3.1.2.3 各应急小组在异常高温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 承担起各自的职责。
3.1.2.4 异常高温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络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
3.1.2.5 异常高温的终止:高温天气趋于缓和,人员与设备恢复正常。终止令由生产厂长下达。
3.1.2.6 组织和提供异常高温所必须的饮料与药品及车辆等。组织实施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降温措施。
3.1.2.7 完成异常高温(发生时间、应对经过、人员设备及经济损失情况) 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1.3专业应急小组及其职责
3.1.3.1每个控制室成立一个应急小组,由当班负责人任组长,运行人员为组员,进行所辖范围内的应急处理。
3.1.3.2电气专业应急组:由检修部电气专业组成,负责所辖区域内应急处理。
3.1.3.3汽机专业应急组:由检修部汽机专业组成,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异常处理。
3.1.3.4锅炉专业应急组:由检修部锅炉专业组成,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异常处理。
3.1.3.5热工专业应急组:由检修部热控专业组成,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异常处理。
3.1.3.6公用系统应急组:由发电部组成,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异常处理。
3.1.3.7医疗保障组:负责救护车辆、急救担架,氧气袋,紧急救护药物。
3.1.3.8物资保障应急组:由物资物资供应部组成,负责物资的储备和供给。
3.1.3.9 后勤:由总经理工作部、物业公司,负责车辆、食物、卫生方面的供给,同时,做好生活区的异常情况处理。
3.1.3.10 消防救援组:由武装保卫部组成,负责火灾迅速扑灭和必要场所的喷水降温。
3.1.3.11安全保障组:由厂三级安全网络组成,负责监督异常情况处理时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防止人身事故的发生。
3.1.3.12保安救援组:由武装保卫部组成,负责抢险、救灾、人员疏散和安置、维持现场秩序、安全警戒装置的设置工作。
3.1.3.13通讯保障组:由检修部通讯班组成,负责全厂对内、对外的通信联系。
3.1.3.14气象信息组:由总经理工作部组成,负责气象的,并给预案领导小组提供详细的气象资料。
3.2 危急事件的预防
3.2.1 异常高温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分析
3.2.1.1 在异常高温天气,室外受阳光直晒区域如110KV升压站、锅炉本体、冷却塔内、储煤场等场所,从事必要的长时间工作,作业人员可能因酷暑发生中暑或休克。
3.2.1.2 在夏季高温期间,在通风较差的室内、制冷设备发生异常的值班室内和特殊作业场所如各运行控制室、电缆层、电缆隧道、检修的炉膛内、检修的凝汽器内,由于通风条件差、局部湿度大及高温,极易造成人员缺氧中暑或休克。
3.2.1.3 在异常高温天气,220KV、110KV升压站、变压器套管、汽机、电气、锅炉设备热交换器、各电子设备间如:热控DCS、工程师站、电气各保护小室、NCS小室、通信、远动机房、MIS机房、电气设备间,因发热加剧造成设备异常或故障,严重时机组降出力或停机。
3.2.2应急资源储备
资源的储备由器材科、物业公司、厂医院。根据我厂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象以及设备状态,应储备以下应急物资:
1、鼓风机8台;2、排气风扇10台;3、电风扇(立地)10台;4、橡胶电缆100米;5、高低压电气设备备品10个以上单元;6、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热控设备电源板各10块;7、氧气面罩15个、紧急救护药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适量。
3.3 应急预案的启动
3.3.1 进入异常高温状态后,由生产厂长根据情况命令紧急启动本预案。生产厂长向现场二级应急组及医疗保障组首先下达应急预案启动令,现场应急组及医疗保障组应立即在所辖范围内紧急启动本预案,各就各位,进入应急状态。
3.3.2 生产厂长汇报厂长,通知其它厂级领导组织所辖部门紧急启动本预案,各单位人员接到命令后迅速安排本部门人员各就各位。
3.3.3 应急通信
通信联系电话按本厂下发的电话号码簿执行。在进入应急状态后,通信应急小组应全力确保与市内医院及电网调度的通讯畅通。
3.3.4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通信方式(手机)
3.4 危急事件的应对
3.4.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证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盛暑期间严格限制加班加点,并应尽量精简会议及其它活动,在高温时段尽可能少占用职工的业余时间。
3.4.2 对工作环境恶劣的工种,一般可采取勤换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工作时间,适当增加轮休次数。另外工作量的安排宜早晚多,中午少。
3.4.3 中午工休时间可适当延长。
3.4.4 高温作业人员在入夏前应进行预防性体检。
3.4.5 在保留重点岗位正常上班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外,其他岗位人员可安排休假或轮休;对于高温休假期间的薪酬,给予相应的补偿。
3.4.6 有条件的单位最好能在上、下午为生产现场各供应一次清凉饮料(以含盐为主)。
3.4.7 在生产工艺流程改进时,尽可能使操作工远离热源或加大隔热处理。
3.4.8 机组的热交换设备及厂房的通风设备要提前完成检查与检修,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3.4.9 特殊情况下,某些高温设备可采取冰块、表面水冷、强制通风等降温措施。
3.4.10 入夏前及高温季节均应组织力量进行专项检查,重点解决防暑降温所必须的设备、器材、草帽、药品、和清凉饮料。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保证生产场所有良好的防暑通风条件。
3.4.11 不可忽视高温设备引发的火灾事故的应对处理。
3.5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3.5.1 各单位生产人员在异常高温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关键词:矿井机电;运输隐患;思考措施
中图分类号:TD2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煤矿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与国民经济联系紧密,意义重大,然而在开采作业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近些年来,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不断更新,但事故仍旧存在,急需解决。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各类煤矿安全事故当中,以机电运输事故所占的发生比例最高,达到了50%左右。同时,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相较于瓦斯爆炸、突水等事故而言,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随机性,因此更需要引起工作人员的特别重视,提高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机电设备运输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隐患分析
1、因电气火花等因素诱发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在煤矿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作用之下,煤矿生产现场各类机电运输设备的机械化水平也在持续的提升,但这种发展在促进井下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带电作业状态下,电缆火花、信号照明、防爆设备失爆等设备的运行都可能造成井下工作面的瓦斯爆炸或相关事故。例如,2005年,辽宁孙家湾煤矿某立井所发生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最终调查的原因就显示是由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即由于现场管理人员未能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当中的相关内容展开井下开采作业,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开采状态之下,最终导致风道瓦斯大量聚集,浓度超过可承受限值。在此基础之上操作工人违章带电检修照明信号,带电状态下产生电火花,引发瓦斯爆炸。这起事故共造成200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需要引起业内人员的重视与警惕[1]。
2、供电系统不完善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当前大部分的小型、中小型煤矿矿井而言,由于自身投入建设资源、资金、技术支持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导致矿井工作状态下的供电系统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矿井供电系统都是采取单电源、单回路方式完成供电作业。同时,直接通过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完成工作面向井下工作面的供电作业,且在井下供电系统当中,回路也没有专门的检漏继电器进行保护。除此之外,由于这部分矿井系统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上岗前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技术培训,故而在井下工作面工作中,出现随意的敷设电缆、悬挂电缆,接地线界面过少等等问题,均使得煤矿开采期间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2]。
3、运输系统不科学
除硬件设施给煤矿开采工作埋下了严重安全隐患外,当中的部分煤矿机电运输系统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结合对煤矿工作面的调查报告发现:井下轨道铺设质量普遍较低,最值得关注的井下掘进斜井没有按照规范要求配备齐“一坡三挡”的安全防护装置。同时,井下机车运输的安全装置与保护措施也不够健全。并且,井下工作面使用相当频繁的刮板输送机也没有设置启/停动作切换的信号装置,皮带输送机阻燃实验落实不够到位,无法对其所处运行状态有一个充分认识,安全管理重点无法落实。更加关键的是:部分井下操作机车的司机人员上岗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甚至无法做到“一人一证”、“一人一岗”的基本要求,以上问题的存在均使得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面临着极大的困扰[3]。
二、煤矿机电运输隐患预防
1、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与此同时,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机电设备运输隐患,就需要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煤矿机电运输相关操作岗位当中引入员工竞争机制,针对管理层岗位以及技术性岗位员工,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考核上岗。其他相关职工可以通过改革岗位技能工资的方式,依照岗位技能掌握水平实现工资分级,以最直接的物质性方式激励员工参与到对安全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工作当中;其次,可以根据矿井生产的计划与安排,定期组织机电运输岗位共同人员展开“技术比武”、“创优争先”等相关活动,调动、激发员工参与学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均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程开展实践工作;再次,可以在对煤矿机电运输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中引入“两结合”的培训模式,将重点培训与业余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培训占主导地位;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内部培训占主导地位。同时,针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其岗位、技术能力的强化培训工作,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2、做好特殊工种用工制度的管理工作
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特殊工作的用工制度管理很大度上影响着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水平。这部分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且由于其事关重大,因而多建议选取技术能力全面且思想端正、责任意识强的工人担任。特殊工种工作人员严禁招用临时工,且一旦安排好,不得在员工内部随意调换。例如输送司机、电工、钳工、防爆工、采掘司机、以及绞车司机等,这部分岗位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强,故需要通过严格用工管理的方式,不断提高其安全业务素质与水平。
3、推行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理念
在标准化管理理念落实于矿井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能够使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性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有助于煤矿开采作业中的效益产出。因此,结合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实际需求来看,标准化管理工作应当向频繁性方面发展,自达标的静态性向动态性转变,自以结果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过程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具体的做法在于:结合矿井工作面实际情况,指定包括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停电检修挂牌制度、设备管理工作制度等相关标准规范。同时,针对井下小型电器、设备、以及电缆等相关设施而言,则需要推行基于台账式的管理制度。
4、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构建
由于煤矿矿井生产作业的开展大多以井下工作面为主要环境,因此需要将井下工作面的空气流通作为重点的考量因素之一。若井下工作面所设置的主通风机装置发生故障,除无法带动矿井污染空气有效排出井下工作面以外,还无法使新鲜的空气进入矿井内部。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井下工作面人员出现缺氧等人身安全威胁,并且导致工作面内的瓦斯浓度急剧提升,可能诱发瓦斯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因此,要求管理过程中,对通风装置的运行性能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障。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煤矿生产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矿井对煤矿资源的开采、生产质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与矿井机电运输系统的运输能力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煤矿机电运输系统战线较长、涉及多个生产环节、期间涵盖大量的特殊工种,故而技术要求较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值得各方人员重视,并展开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为确保井上下供电系统安全、经济、合理地运行,现就地面变配电所及井下机电硐室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部分:地面变配电所一、变配电所值班制度
(一)必须设人值守的变配电所
1、35KV及以上供电的变电所,运行值班应实行双人三班轮值。
2、6KV~10KV供电的区域变电所(如风井变电所、井口中央
变电所等)及带有一类供电负荷的变电所,运行值班应实行双人三班轮值。
3、带有一类供电负荷的变配电所,变配容量在500KVA以下,应有人24小时值班。
(二)可无人值守的变配电所
1、6KV—10KV供电的专用且无高压配电线路、不带有一类供电负荷的变配电所。
2、低压供电变配容量较小,故障时不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用电,且较易恢复的配电站。
二、值班员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及岗位职责要求
1、变配电所值班电工,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持证上岗。变配电所值班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2、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电力调度命令和本单位分管供电领导的指示,熟悉并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部分、电力线路部分)》、《电力调度规程(某市供电总公司)》、《事故处理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值班制度。
3、熟悉本所电气接线和运行方式,熟悉电气设备的作用和性能,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计量指示仪表)的原理,继电保护的方式、定值、保护范围及各级熔丝配置容量。
4、严格按照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具备进行倒闸和事故处理的能力。
5、正确执行工作票制度,审查工作票内容,认真履行工作许可手续,负责做好安全措施(包括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表示牌和装设遮拦),指明设备带电、停电范围,向工作人员明确交代安全注意事项。负责检查验收并签认检修设备的工作质量,做好设备投入或检修工作。
6、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认真执行设备巡视制度,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并认真记录,及时汇报有关人员。按时抄报电压、电流、负荷电量、主设备温度等报表,做好用电负荷调整工作。
7、对无人值守变配电所,必须加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配备专职维护电工,负责变配电所的设备维护和设施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维护电工应对变配电所每周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
8、实行双人值班的场所,每班至少应有1名正值当值,并设立1名值长。
9、各变配电所设班长、副班长各1名。
三、变配电所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2)交接班制度;3)停送电制度;4)要害场所管理制度;5)干部查岗制度;6)停电申请票、工作票.操作票、命令票制度;7)设备管理制度;8)缺陷管理制度;9)巡视检查制度;10)安全活动制度;11)业务学习制度;12)操作规程;13)事故处理规程;1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15)变电运行规程
调度管理规程。
2、图纸资料
1)有人值班的变配电场所
(1)原始设计;(2)设备技术档案;(3)进出架空线路(电缆)技术档案;(4)一次系统图;(5)模拟图板;(6)平面布置图;(7)防雷系统图;(8)接地系统图;(9)巡回检查图;(10)保护定值配置图;(11)电气试验资料、报告;(12)保护整定资料;(13)登杆检查资料。
2)无人值班的变配电场所
(1)一次系统图;(2)平面布置图;(3)防雷系统图;(4)接地系统图;(5)巡回检查图。
四、运行记录
1、有人值班的变配电场所
1)运行日志记录;2)交接班记录;3)要害场所登记;4)干部查岗记录;5)设备缺陷记录;6)设备检修记录;7)开关跳闸、继电保护动作记录;8)业务学习记录(事故预想、考问讲解、技术问答、规程学习,每月各进行两次);9)安全活动记录;10)反事故演习记录(每月集体进行四次);11)电气事故记录;12)
电气事故调查报告;13)停电申请票.工作票、操作票统计记录;14)停送电操作记录。
2、无人值班的变配电场所
1)巡视记录;2)设备缺陷检修记录;3)工作票.操作票统计记录;4)开关跳闸继电保护动作记录。
五、变配电场所文明生产、环境
1)室内外环境应清洁卫生,物品摆设整齐(一周一次自查);2)室内外通道及巡视路道畅通无阻,门、窗无孔洞,电缆沟无积水,有可靠的排水系统;3)金属构架无绣蚀。
六、综合管理
1、供电专业管理网络健全:有领导小组、安全专管。
2、人员配备符合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值班员、地面电工、安全专(兼职)管应持证上岗;
3、设备完好率>95,缺陷整改率>90。
4、专业例会按时参加。
5、 季节性工作及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保质保量全面完成。
6、资料、档案应规范齐全。
7、两路通讯,一部专用话机,专用话机有录放功能。
8、有应急照明电源自动装置。
9、有事故应急预案。
10、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七、变配电场所应按要求配置足够有效的消防器材,具体要求按消防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八、变配电场所均应配备的安全用具
1、相应电压等级验电器两只。
2、短路接地线不少于两组。
3、绝缘杆(令克)壹根。
4、绝缘隔板两块。
5、绝缘手套两副。
6、绝缘靴两双
九、新安装变配电所及临时变配电场所设计安装必须符合变电所设计规程(SDJ2-79)。
第二部分:井下机电硐室
1、井下机电硐室和变配电设备安装都必须要有设计,设计应考虑该硐室服务期间内设备最多、容量最大时的情况。
2、采区变电所应实现双回路或环形供电,高突及高瓦斯地区的变电所必须实现双回路供电。
3、永久性的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它机电设备硐室,应砌碹或用其它可靠的方式支护。采区变电所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4、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巷道交通。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以便必要时隔绝通凤。装有铁门时,可加设向外开的栅栏铁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5、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护。
6、井下中央变电所和水平排水泵房的地面标高,应分别比其出口与井底车场或大巷连接处的底板标高高出0.5m。
7、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应设在进风风流中。井下个别机电设备硐室,如确需设在回风流中,此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必须安装甲烷断电仪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8、变电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峒室的两端各设1个出口。如果硐室深度小于6m、入口宽度不小于1.5m而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采区变电所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9、井下充电室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井下充电室在同一时间内,5t及其以下的电机车充电电池的数量不超过3组、5t以上的电机车充电电池的数量不超过1组时,可不采用独立的风流通风,但必须在新鲜风流中。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10、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相互之间,应留出0.8m以上的通道。对不需从两侧或后面进行检修的设备,可不留通道。
11、带油的电气设备必须设在机电硐室内。严禁设集油坑。机电硐室内不应有滴水。峒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带油的电气设备,如果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12、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按规定给予高温补贴。
13、机电峒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每个入口应有不少于2只合格的灭火器、0.3m3黄砂及6个砂袋,并备有一把铲子。灭火器材应放置在峒室内入口处明显的地方。
14、峒室入口处应悬挂“非工作入员禁止入内”字样的警示牌和场所名称牌,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峒室内必须在明显地点悬挂“高压危险”字样的警示牌。
15、井下变电所(中央、水平区域、一翼、为2个及以上采区服务)及为高瓦斯头面供电的采区变电所应设专人值班。无人值班的变电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并有专人巡回检查。鼓励采用新技术,实现变电所无人值守。
值班人员一般为1人,严禁打开电气设备进行任何工作。钥匙管理:供电范围内的采掘等单位按单位配置,由采掘电钳工现场交接;机电值班室、专职检查人员按需配置。专职巡回检查人员由防爆检查员担任,24小时内巡查1次。
16、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套管保护,并严密封堵管口。护管可用钢管制作,封堵材料可用黄泥或其它不燃性材料。
17、有专人值班的变电峒室内应有: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电气试验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干部上岗制度、包机制度、停送电制度、工作票(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终结制度)制度、要害场所管理制度,供电系统图,巡回检查记录薄、要害场所登记薄、干部上岗登记薄、事故记录薄、交接班记录薄。无人值班的变电峒室内应有:供电系统图、巡回检查记录薄、事故记录薄。供电系统图必须与实际相符,图上应注明电动机、变压器、配电装置、信号装置的规格型号,电缆截面长度,过流保护整定值和被保护干线和支线最远点两相短路电流值。硐室内的设备,必须分别编号,并有标志牌,在牌上注明用途、保护整定值和包机人。
18、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低压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检漏保护装置。
19、变电所内必须清洁卫生,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摆放整齐,四线吊挂分开,接地线符合规定。
20、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原某市煤局机(81)280号文件中的《机电硐室管理规定》废止。